如果有个大狗总是咬你家狗,你是选择躲开它远远的,还是过去拿棍子去打死它?

<article>
<section>
可从镜子里满身花白的毛覆盖着我小小的身体看来,我的确在那只风靡全球的咖啡猫的脸上,看到了相似的特征。更要命的是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课后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我面前来回地拖摇着,我的身体便不受控制,跟着扑过扑过去地抢。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要有绅士风度要矜持。可每次都无可奈何,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那位戴眼镜的先生,在暖洋洋的光照着大地的时候,他便坐在藤椅上面上含笑张望着我和他呼作“三妹”的这个女孩打闹嬉戏,我更是带劲儿了。不知怎么回事,看着他俩开心的样子,我感到生命是那么地新鲜与快乐。可当我独自呆在窗子边上时候,总会有那个“我只是一只猫吗”的想法萦绕着我,挥之不去。&lt;/h3&gt;&lt;h3&gt;
也许,是上天看我思考太劳累了。要带我走,让我得到想要的答案吧。也许,是我注定要和他们分别吧,尽管万般不舍。&lt;/h3&gt;&lt;h3&gt;
总之,我就这样忽然消瘦下来,东西也吃不下多少后来干脆不吃了。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哪里都不出去。哪怕是三妹种种方法来逗弄,我也无心思理会。更别说在我颈下挂个用红绫带穿上的小铃铛,也无意。看着他们忧郁神情,本想改变下状态,奈何有心无力。只得日日懒散地郁闷地躺着。&lt;/h3&gt;&lt;h3&gt;
</section>
</article>}

“就到这儿吧。”她站在路口,没回头,对跟在身后的我如此说道。

“我再送送你吧。”离她宿舍还有十几米的路程。

“我的意思是,”她稍作停顿,语气坚定了几分:“咱们就到这儿了,结束了。”

我咽了口唾沫,虽说春天都结束了有一段时间,夜里开始涌动旖旎的暖风,可瞬间从心里冒出的寒意就将我包裹,我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冷战。

几天前我就已经大概猜测到了这一结局——那时起她就一反常态,开始对我避而不见,面对我的消息也是很久才回复,回复也简短。

室友们也发现了我在宿舍待着的时间越来越长,大概猜出了些端倪。昨天和我头对头睡了四年的老张喝着他提回来的二锅头,对闷闷不乐的我说:“别耽误人家姑娘了。”

的确,混了四年大学的我,文凭现在都难以保证能顺利到手,工作更是不着边际的想望,和她大学期间获奖无数,又顺利拿到数个offer的结果比起来,我就是个loser。

“以后要幸福。”这是我在完全接受我们彼此关系终结于此的现实后脱口而出的话,说出来以后其实我有点后悔,听起来俗不可耐,又像是不负责任的渣男,可却是我此刻的真心话。她是个好姑娘,只是大学遇到的人是我。我在原地踏步,四年来未曾向前,眼睁睁看着她不断向前却无动于衷。

这个结果纯属我应得的报应。

听到她这突兀的话的一刻我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尤其是她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瘦弱的身躯在夜色里显得是那么让人心疼。

“抱我。”她又轻声说。

我确定是她的声音,从她的身后环抱住她,我的下巴就靠在她头上,头发的芬芳我再熟悉不过,可我知道,松开手的瞬间,我就将与这芬芳再也无关。

“要是能回到四年前就好了。”她说着,身体在颤抖,我知道她在哭,她是个爱哭的女孩,这四年以来,每次她哭的时候,我都找不到合适的话去安慰,现在也是如此。这么一想,我更加确信了自己的过分失败。

我只能更紧地搂住她。直到过了不知多久,我听到她说:

我松开臂弯,任由她离开,目送她头也不回得走到宿舍楼前,拐进一片耀眼的光亮里。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跑出去喝得酩酊大醉,在马路上仿佛英雄联盟里加满攻速的大嘴,边走边吐,手机从半个小时前就开始响铃,心烦意乱的我调成了静音,可现在手机仍在震动,应该是我那几个兄弟们担心我一声不吭地夜不归宿。手机很快在没完没了的震动没电关机。

我攥着没电的手机,摇摇晃晃地走在无人的街道,又是一阵反胃,我蹲下去,不断干呕,早已吐空的胃抽得生疼,这疼痛让我捂着肚子跪坐在地上——完全没有注意到迎面疾驶而来的汽车。

——这是我大脑里划过的第一个想法,紧接着,我飞了出去。

奇怪的是,一点都不疼,我甚至在想着:“飞起来的感觉真不错。”

这是我那天最后的想法。

死了——很好理解,人之所离,牵挂了无。

死后的世界混混沌沌,像是结了块的稀粥,死后的我在里面不自主地沉浮。

有些漂浮的光团在黑暗里,除了自身,它们什么都照不亮,像是深海里的发光水母。

我看见了我的出生以及随之而来的差点让我死掉的那场大病,看到年轻的我的父母在哭泣。

我看见了我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然后哭着走进陌生的幼儿园。

我看见我在楼道里被罚站,校服因为和人打架而被对方撕扯得破破烂烂。

我看见十九岁那年,我大一,向她表白,她的脸通红,可嘴角却忍不住露出笑意,她朝我转过头来,凝视着我。

像是老式DVD读碟出了什么故障,她转过头的画面一遍遍播放。

整个身体都传来剧痛,仿佛要将我撕裂。

我哀嚎着,却出不了声音,我挣扎着,浮空的四肢什么都触及不到。

我又看到自己出生时的那场让自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那场大病,ICU病房中央的玻璃箱里的自己脆弱得仿佛一个胚胎,丑陋——这是我看见自己那时青紫色皮肤时的想法。

丑陋的人类,丑陋的我。

窗外似乎有什么在发光,我抬头看去,是流星,几颗流星划过天际。这个事我听父亲说起过,说是在我出生那天,有几颗特别亮的陨石划过大气层,上了很多新闻的头版。

流星真的很美,又转瞬即逝。

可此刻我看到的窗外的光却久久没有黯淡。画面又定格了。

流星是有声音的,尖厉的声音,却不刺耳。

画面开始动起来,窗外的光愈发明亮,将整个ICU病房照得通透,又在霎那间黯淡。

我却看见,一直看不出什么生机的年幼的自己动起了手指。

此刻的我的手指也动起来,不像是之前挣扎时四肢没有依靠的虚空,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手指触碰到了什么东西,硬邦邦的实体。

我费了很大力气,才把那个实体抓住手中,我摸到了home键——是我的手机。

我想起来,我的手机,老早就没有了电。

可我还是挪动着中指,摸索到了开机键,按下。

几秒后,我感受到了手机开机时的震动,又过了几秒,一阵光照从我手里发出,不怎么亮,却将我周遭的黑暗穿透。

在被光照逐渐包裹起来时,我使出幼时吃奶的劲儿,终于将手机拿到眼前,时间显示是凌晨两点四十。

一个恍惚间,我的视线从手机上移开,周围吵闹,人来人往。

我走在队伍的后边,路灯坏了,除了楼里的灯光,路上漆黑一片。前边是大学班里的同学,女生还没怎么学会化妆,男孩们也都穿着土里土气的衣服,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个班助,指着一栋二层小楼对人们说:“这里是咱们的一个食堂,二楼是超市,卖的东西特别齐全。”

有人从后面推了我一把,我一个踉跄,他赶紧又拉住我,我回头,是老张,他还没留起那一头怪异的长发,光秃秃的脑壳反着路灯的光。

“干嘛呢?咋发呆啊,王兄?”

大一刚开学那会儿,老张对男生从不直呼别人姓名,都是以X兄称之,可能是中二,后来他自己也羞于提起此事。

“没事吧?王兄?”老张用手在我面前摆了摆。

我身上没有之前的什么痛感,手里还拿着手机,几个同学正回过头来看着我。

我又看了一眼屏幕,百分之一的电,时间显示是凌晨两点四十一。

老张凑过来,手机却没电关了机。

我手一抖,手机摔在地上,再捡起来的时候,屏幕上多了一道裂痕。

周遭的声音都被屏蔽,只剩下了我胸膛传来的砰砰声。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天旋地转。

我两腿发软,跌倒在地。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了校医院的病床上,窗外天明,学校里边的鸽子正在对面的台子上咕咕地叫着。

我起身,除了头有点晕外并没有什么异样之处。

正巧门被推开,是老张,揣着一袋早餐,看见我醒了,急急忙荒地奔过来,试图把一罐粥的吸管怼进我嘴里。

我推开他,问他:“我手机呢?”

老张委屈地指着门口的一个插座,上面是插着一个插头,数据线一路沿至一个小桌子上,我看见了我的手机,老张说,只是外屏裂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让老张把手机给我拿过来,开机,电量已经满了,开机自动连上了校园网,时间在肉眼的注视下变成了2017年9月14日,上午8点22。

老张又凑过来,“王兄,就为了屏幕?至于吗,大老爷们儿的。”

我听见外边哐当哐当的声音,我问老张:“什么声音?”

老张懵了一下,说:“不是旁边有个食堂装修吗,你忘了?前几天咱还路过,看起来装修得不错,你还说等装修好了,天天去那儿吃。”

一股强烈的不真实感袭来。

我叹了口气,老张的眼神又变成担心,“昨儿怪我,非拉着你去看那几个社团,没空吃饭,搞得你低血糖,知道你不是为了个手机屏幕。”说完,老张又试图把手里的吃食塞到我嘴里。

我咬了口煎饼,味道不错,料也足,是大食堂的煎饼,在大三那年的暑假过后,食堂换了承包商,学校里就再也没有这么好吃的煎饼了。

老张见我开动,赶紧一口一个王兄,喂我吃完了煎饼,哪怕在此过程中我多次试图拿过煎饼。

老张得意起来:“我专门早期给你买的,又给你送过来,还亲手喂你吃!”

见他这个样子,我的心情也放松了几分。

却听得老张又说:“等旁边这食堂装修好了,王兄你不得给我买上一个星期的这儿的早饭吗?”

“这食堂巨恶心。”我说。

“拉倒吧,你咋知道?小气。”老张叹口气,“我还要去上课,给你请了假,你一会儿感觉差不多就回宿舍吧,这儿也没个护士,你啥时候想走就能走。”

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是上午九点了,在此之前我一直没敢打开手机。宿舍里除了我其他人都去了教室,和大一下学期开始的集体逃课睡懒觉的样子完全不同。这样安静的宿舍让我觉得有些陌生。

但也让我能坐在椅子上,一个人打开手机。

手机里除了时间,其他都和我记忆里没什么两样,128g的内存满满当当。只是很多软件出现了错误,我把那些严重闪退又不怎么用的软件进行了卸载,打开微信,还好微信可以继续使用,不过发现新消息出现在了前面,班级的通知,班助的安顿。而四年以后的消息大片大片地都显示在了后面,差不多有三个月时间的消息,我划到底,是未来的那个晚上,老张发的一大堆消息。

“22:12,你去哪儿了?”

“22:59,你对象问你回宿舍没?”

“23:44,你俩真分了?”

“23:55,回宿舍吧,我这儿还有半瓶二锅头。”

“00:04,没事吧你?”

好几页屏幕的未接来电。

“01:10,我们去找你。别喝多,看见回个消息。”

日期是将近四年以后的那个六月。

我还是觉得这太不真实了,我截了个图,但是只露出了个时间,给现在正在教室听课的老张发过去。

不一会儿,老张就回过来消息:“不是吧,摔了一下还把微信摔bug了?”

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大拇指符号,最后,他又给我发了一条:“王兄,回去我给你刷机,我刷机贼6。”

看来以前的记忆不是梦,我按下锁屏键,又按开,重复了几次。

最后,我给输入框打下这几个字“我p'的,哈哈。”按下了发送。

我爬上床,躺倒在上面,床单还是学校发的,再过上几天,它就会因为过于让人不舒服而被我丢进垃圾桶。

看见了她和我的那些合照:她倚在我怀里,她牵着我的手,她和我接吻,拥抱,我们在春夏秋冬一年的全部四季里打闹,我们半夜去吃火锅,上午去吃烧烤,我们在陌生的城市里迷路互相笑对方是傻子。

她和我这样的照片在我手机里有成百上千张——于此刻,皆是过去的我和未来的她,想到这里,我快速滑动屏幕的手指慢下来。

“如果让你重新来过,你会不会爱我?”

这是《爱河》里的歌词,老张很是喜欢这类带点土嗨感觉的歌,也因此遭到其他男生没什么恶意的嘲笑,老张说这首歌肯定会火。

这首歌的确会火,几年后将会伴随影流之主的梗火遍网络,不过那时老张的口味已不在此处了,他将会搞起文艺复兴,天天用智能音箱播放淳朴的云南山歌。

现在,每天睡前老张都要放一下这首歌。

老张睡不着,他有失眠的习惯,一失眠就喜欢鼓动整个宿舍进入夜聊模式。

他看我没有要睡觉的样子,就问我:“王兄,在想啥?”

“我重新来过了,我该不该爱她。”

“啥玩意儿?”老张大概以为我也是在调侃他欣赏歌的品味,翻了个身,喊着“睡了睡了”便不再作声。

宿舍里另外两人发出笑声。

我是在很认真地思考:我该不该爱她。

诚然,我现在必须承认——我还爱她,爱到每天晚上都要躲被窝里刷着她的相册,翻着我和她分手前的聊天记录。可我现在却进不去她的朋友圈——此刻我们还不认识,都没加上微信。

再过两天,就是我们认识的日子了。

那天晚上,宿舍将会停电,我将搬着电脑去一个自习室里打游戏,8点多的时候,她会进来,9点多的时候,自习室里的那对情侣会离开,彼时将只剩我们两个人。9点50左右,打扫卫生的大妈会进来撵人,她离开的时候提到了我的鼠标线。我的鼠标将会飞出去,滚轮会直接掉下来,她执意赔偿。我便将如此加到她的微信。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老张在宿舍坐立难安。

别人不知道原因,我知道。

他在和高中同学聊天时,高中同学羡慕他到了一所男女比例三比七的学校,而他则自谦道:“我们专业都没有美女。”

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聊天,可老张那时正排队打饭,不知怎得,把消息发到了专业群。

半个多小时以后,作为管理员的班助发了几个红包,把那条消息湮没在了人们抢到红包的提醒消息里。

那天男生下午都去帮忙搬书,没有几个人注意到消息,但后来我从一个女生那里了解到,她们那边早已炸锅。

老张一来害怕自己的人缘就此完蛋,二来彼时的他偷偷摸摸中意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所以他此刻坐立难安,急得抓耳挠腮。

过了有一阵子,他鬼鬼祟祟地发起了消息,在他还打字的时候,我就拿起手机,果不其然,几秒后,我就收到了他的消息。

他中意的女生质问他什么意思,老张想让我帮忙背锅,说是男生之间开玩笑,我不小心发了出去。当然,他也让那个女生帮忙保密,另外给我好处,请我到外边吃一顿大餐。

看着老张屁颠跑过来,给我又是捶背又是揉肩,一口一个“王兄”,我知道,老张这顿饭能欠我四年,他和那个女生也成不了——他当了四年的舔狗,舔到后来大家甚至都舍不得拿他做调侃,都心疼起他来。

“看上这女生了?”我问老张。

“你说,要是两个人注定走不到最后,还要开始吗?”

老张听了我这话,若有所思,思考了一阵,一掌劈在我肩膀上,“你凭啥说我跟她没戏?”

我无奈地躲开他随之而来的第二掌,“不是说你,是说我?”

马上第三掌精准地落在我脖颈上,都来不及躲避。

老张愈显气氛:“你也看上她了?”

“不是她!真不是她!”

听到我的保证,老张这才安稳下来,狐疑又带点兴奋地问:“谁啊?咱专业的?”

“那你咋知道你俩走不长久?”

“去恁娘的!”老张破口大骂,然后冷静下来,他搬了把椅子,坐在我对面,“王兄,知道啥是爷们儿吗?”

看着他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忽地想起,三年多以后,被雨淋得像只湿透了的狗一般回宿舍的他,听着陈奕迅的歌,良久才对我说:“我真不配当个男的。”那天,他将看到自己喜欢了三年多的女孩依偎在别的男孩的怀里。

而现在的老张依旧在严肃地说着:“知道吗,第一,爷们儿得有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二,爷们儿从不后悔。”

我还是没有加她的微信,停电的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去湖边的椅子上坐到了半夜——那是我和她大二那年开黑打了大半个夏天游戏的地方。

接下来的四年,我一直都没有打扰她。偶尔会遇到她,我也只是努力把自己的目光从她身上移开,次数多了,她也许也是起了疑心,再一次公共课上我情不自禁把眼睛往她那里瞟时,我看见她正一脸玩味地笑,目光相对的那一瞬间,我低下头。

那以后,凡是和她一起的公共课,我再也没去上过。

在习惯了自己这和穿越小说一般的经历后,我甚至发现,不谈恋爱的好处也不少,比如自由,比如突然阔绰。老张依然当着失败的舔狗,对比之下,我第二次的大学四年似乎要幸福不少。我还凭借上一个四年的积累,拿到了毕业证,面试拿到了一个offer,4000多块钱一个月,但是有五险一金。

第二个大四三月份的时候,我的微信,突然收到老张的一条微信,他问我咋了,我一看,那天中午,我的微信给老张发过去了一条消息。

上一个大四的这一天,辅导员把我叫到办公室,和我说,你拿不到毕业证了,挂科太多。我浑浑噩噩地走出办公楼,拿起手机给老张发了一个“完了。”那时老张并未回复。

可现在,那条消息自动又发了一遍,此时的老张问我怎么回事,我一惊,随便找了个“我手机不好用了”的理由搪塞过去,匆忙给手机断了网。

胸口憋得慌,我走出宿舍楼,外面太阳正晒得厉害,让人睁不开眼。我走去银行,取了一笔钱,去离学校最近的商场买了一部新手机。

我把sim卡换进去,把旧手机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

走出商场,走进阳光里,那一刻我仿佛获得了新生。

重新下载好了各类软件,我想着,这样的生活也许也不错。

时间很快就到了我和她正式分手的那天。很不巧的是,尽管刻意回避了四年,在那天下午,我还是和她相遇了。我要用电脑准备几份表格,宿舍里的人都在睡觉,我就想着,去我和她相遇的那个自习室里坐坐,我坐在了那时我坐的那个位置,旁边有插座,地方也宽敞。

折腾了大半天表格后,精疲力尽的我趴在桌子上,天气很好,不冷不热,趴着趴着我便进入了梦乡。

突然传来了什么声音,梦我猛地惊醒。

我的鼠标被一个身影带到了地上,而这一事件的元凶正在我桌子一米不到的距离前一脸抱歉地看着我。这个场景我再熟悉不过了。

“啊,对……对不起!”她脸憋得通红,甚至还朝我鞠了个躬。

看着她紧张的样子,清澈的眼睛正怯怯地看着我,奇怪的是她仿佛哭过,眼圈红着。

我提着鼠标线,把鼠标提起,果不其然,滚轮从鼠标上消失。

“我赔您吧!”看到鼠标坏了,她赶紧说道。

她掏出手机,我知道,接下来,她会加上我的微信,给我转账。

“本来就是坏的。”我说。

“啊?”她疑惑了,欲言又止。

可能是被我的严肃给吓到,她一连又说了好多个对不起,又鞠了几次躬,疑惑地边回头边离开。把头瞥向窗外,尽量不看着她的离开。

窗外的树荫正浓,树叶翻转间,仿佛绿色的波光粼粼的水面。

晚上的时候,我失眠了,下床取回原先的手机,打开,屏幕照亮深夜里我的脸,可我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是呆呆看着屏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缓慢又难以使其停止,只能眼睁睁看它流逝。也许这就是人类产生珍惜这一情感的原因吧。

马上就是两点四十一,那是我曾经和她一起度过的那四年的终点,也是我重新开始的起点。

我眼睛都不眨地在等着那个数字从0变成1。

我将迎接我不曾经历过的全新的生活。

很晚了,宿舍其他人都已经熟睡,老张说着梦话,因为头对头的缘故,二锅头的味道笼罩着我的枕头。我一点都不困。

我睁开眼,我站在队伍尾部,身后的老张把手搭在我肩膀上。

声音大到吓了周围人一跳。

这次没有突如其来的晕倒,我找了要上厕所的借口离开队伍,在老张的狐疑中一个人跑回宿舍。

在这个过程里,我手里一直紧握着那部手机。

完好无损的手机,屏幕并没有裂痕,手机还有电,只是没有联网。我打开手机,点开微信,里面的消息比上次多了不少。

是上一个四年我发出和接收到的消息,从大一到大四最后三个月前为止。

大一刚开学的时候,我生活费还有很大一笔,是用来买电脑的。

我用这笔钱又买了一部手机。

没有电脑不行,于是我用白条买了一台电脑。又凭着以前的经验,我在校外同时找了几分兼职。整个大一,都是在忙碌的兼职中度过。

这四年很平静地度过,和上一个四年似乎不同,又没什么两样,甚至乏味了许多。

这所学校的变迁我都了然于心,只是,我仍没有去找她。

只是我有时还是会去我们曾经经常去的湖边,坐在板凳上,看完一整场落日。晨曦和余晖是一整天里太阳最伟大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二者交替,时间轮回又前进。

而在不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的我的这四年里,我陷落于轮回。

我不想打扰她,我希望她能在线性的时间里前进不止。

在这四年以后,轮回又重复了两次。

我对重复的生活失去了兴趣,我也摸清了这轮回的套路。只是每次到那天凌晨的两点四十一的时候,我手里都会握着那部手机。一方面,这部手机是我曾经存在与经历的证明,尤其后来,我会将一些见闻写进手机备忘录里,另一方面,我无法确定我的无限轮回是否与这部手机有联系。我也曾想过那一刻不将它拿在手里,但还是在关键时刻害怕,怕死?怕失去自己存在和经历的证明?我说不清,也许都怕。

而且,这两个四年我再也没有打开相册,也没有去打扰她。

我浑噩地度过了四年,又用四年去做了很多无用的冒险。

在充满冒险的四年间,我去外地旅游,去高级餐厅消费,买各种新式电子产品,我欠了下一大笔钱,我却一点都不慌张。我知道,只要时间到了,这一切都将成为虚无,除我以外无人能知。

而且我与同学们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少,成为人们口中的怪人,甚至老张,也被我冷落。我没有替他背锅,没有和他出去喝哪怕一次酒。在老张和我仅有的几次谈话里,他对我说,他甚至不觉得我是一个学生,骨子里的沧桑感让他觉得疏远。

他问我真和他同一年出生,我点点头,就没再理他。算起来,我19岁上第一个大一,可我已经度过自己的三十个年头。人们说三十而立,可我——一无所得。

四年的生活倒不是一成不变,我也见识了因为自己的一些小举动引起的小变化,其中最让我欣慰的是,老张有了女朋友。我想起因或许是我拒绝了那次背锅,直接封死了后来他成为舔狗的开始之路。

日子又到了那天,我在超市碰见了老张,他那着一瓶二锅头在结账,我也拿了一瓶,走到柜台前,老张吃惊地看着我。

“晚上一起喝个酒吧。”我对他说。

老张反应过来,赶忙点头:“喝!”

老张给我们讲着他的爱情故事,我静静地听着,靠在暖气片上。

一个室友不无羡慕地说:”真是走了狗屎运。“

另一个室友打趣道:”就是现在又不能抽烟又不能喝酒,都得偷偷摸摸着来。“

老张豪饮一口酒,正色道:”“知道吗,第一,爷们儿得有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二,爷们儿从不后悔。”

我看了一眼手里的手机。两点三十七了。

醉意袭来,迷糊间我听见老张继续着他义正言辞的演讲:”碰上喜欢的女孩,一定要去追,不然会后悔。“

我划开手机屏幕,打开相册,老张凑过来,”嚯,这谁啊?“

我点点头,老张快把头塞到屏幕里了,盯了好一会儿,他才说:”挺漂亮。“

他又问:”咋没听说过啊?“

”我俩分了。“我摸出一根烟,点上,”很久以前。“

老张一掌劈在我肩膀,喝了酒的他没轻没重,疼得我龇牙咧嘴。

耳边传来他的喊叫:”那就去追回来啊!“

他的音调降下来,沉沉地说:”不然会后悔。“

时间大概是到了吧。我按下锁屏键,我吹了口气,没有酒味,异常清醒。

后悔的感觉却在心里抑制不住地升腾。

老张从身后把手搭在我肩膀上:”怎么了,王兄?“

我决心试试,在我们相遇的那天,我在自习室等着,等到那对情侣牵着手离开,我走到她的座位前,她正低着头写着作业,我把我早就准备好的礼物放在她的桌角——是她最喜欢的歌手的专辑。

她先是惊喜,随即抬头疑惑地看着我。

”加个微信吗,同学?“

说实在的,说出这话时我有点紧张。

”王同学“,是我俩没在一起时她对我的称呼。

我看得出她在纠结,我记得在我的曾经里,她为了抢到那张专辑,在网上抽了很多次号,无果后她难过了好几天。这是我加价十倍才到手的,为此我甚至都没钱去买电脑。

我又把一张纸条递给她,上面是我的微信号。

做完这些,我的心脏砰砰直跳,仿佛是在经历一场初恋的开始。我离开了自习室,在楼道里,对着大开的窗户大口呼吸。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我的坚持下,我终于成功将她约出。我们一起去看了电影,吃了美食。这些场景我已经经历了无数次,轻车熟路。

她惊叹于我总是能猜到她在想什么,带她吃的美食都是挑食的她恰好爱吃的,看的电影也都是让她能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很快,我就牵住了她的手。

她对我的称呼又从”王同学“变成了”亲爱的“。

我们一起逛街,一起买菜,一起在暑假兼职,拥抱对方,度过四季,春天去看花,夏天夜晚里出去买辣条吃冰棍,秋天一起踢开金黄色落叶堆,冬天在干净洁白的雪地里踩出歪歪扭扭的脚印。不过我不再打游戏,也不再和人出去喝酒,我开始陪她一起学习,也一起参加比赛。

我顺理成章地考下了很多证书,没有去找工作,我考上了和她工作地点很近的大学的研究生。这一次,我没有停滞在原地,我和她一起朝前走着。有天她对我说:”你好成熟,像个能让她安心的大叔。“我问她:”如果我幼稚得不行,你还会爱我吗?“

她扮了个鬼脸,骄傲地说:”爱啊!但你也要努力一点哦!“

老张也在我的操作下和他后来爱上的女孩走到了一起,这一个四年生活美好得不成样子。

可随着时间过去,越来越逼近我的每个四年终结的那天。我每天都在企盼着时间过得再慢点,时间又在我的企盼中消逝。

在最后那天,她说,想叫我出来走走,我买了一大捧花,这几天因为我的忙碌,都没空去陪她。

我想着,至少体面地结束——给自己一个好点的结局。

我们又走在学校的小路上,我有心事,说什么都觉得难以出口,她牵着我的手,让我安心了几分。在走到那个路口时,她加快脚步,走在我前面,我听到她说:“就到这儿吧。”

这话以及这场景我可太耳熟了。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她的手从我的手里滑落。

不知怎的,我说出了那句我曾经说过的话:”我再送送你吧。“

“我的意思是,”她稍作停顿,语气坚定了几分:“咱们就到这儿了,结束了。”

我满脑子都是不对这两个字。

我已经跟上了她的步伐,可眼前的一切又是怎么一回事。

我的上下牙齿开始打颤,互相碰撞。

我一动不动,我的脑子里混乱极了。

”抱我!“她带着哭腔喊道。

路过的人侧目,我扫过他们,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她扑到我的怀里,紧紧搂住我,抽泣起来。我的脸上凉凉的,我伸手触碰,是泪水,正从我眼睛里涌出。

”要是能回到四年前就好了。“她说。

她松开手,抹着鼻子跑回宿舍,留我一个人在原地,在我四年的最后一天的夜晚。

我抬头,眼前这些栋宿舍楼上无数的窗户亮着,仿佛无数的眼睛,嘲笑着我。

一群玩滑板的女孩们路过,裙角飞扬,身形矫健,发出开心的呼喊,带起一阵阵风。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

我回头,抓住老张正要拍我的手。

”王兄,这身手可以啊!“老张惊叹。

我盘算着这四年将要怎么过,没什么答案。

我没考下上一个四年的那些证书,也没参加比赛,但也没有挂科,毕竟那些卷子我都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回。

转眼又是大四末,毕业的季节里充满离别的悲伤与迎接新生活的豪言壮语,尤其空气里都充满着酒精味。

离我这极中规中矩的四年结束还有五六天。

我回到宿舍,宿舍拉着窗帘,他们正在睡午觉,老张的手机滴滴响个不停。

终于吵醒了熟睡的人们。

老张不耐烦地拿起手机,大概是看到了信息发送人,表情正经起来,双手在屏幕上不断划拉。

被吵醒的另一个室友问他怎么回事,老张抱歉地说,他女友的室友检查出了脑癌,现在她们一个宿舍的人都陷入悲伤,老张翻身下床,说要去见面,安慰他的女友。

我点了一根烟,感叹着世事无常。

但突然,不知怎得,潜意识中,一些隐藏在我曾经经历过的事情的表象背后的东西似乎在隐约闪动。

这下,过去发生的事情清晰起来。

在最后那天的晚上十二点半,我给那部陪了我许多个轮回的手机联网,犹豫了一阵后点开位于消息列表中置顶的她的头像,发送了好友申请。

几分钟后她通过了好友申请。

”怎么回事?你是谁?“她给我发过来消息。

我知道,在第一个四年里这些时间的消息正同步到她的手机。

我看着记录里最下边的一条消息,是五分钟以后,她给我发的”你在哪?“

五分钟以后,我又收到了一条消息。

在那条”你在哪“下边,紧跟着一条”你在哪?“

我拿起手机,一字一顿地打下了七个字:

我走在人群的最后边,一个计划在我心里成型,或者说是一场赌博。

接下来四年,我再次追到了她,一如我最好的那四年,只是,我没有参加考研,我选择在大四上学期的那个秋天,和她参加了同一场招聘里同一家公司的面试,我们两个人都进入了那家公司。

我在等着最后那一天的到来,既激动又紧张,既希望时间过得快点,又希望时间慢点。我就在这种纠结的心情中等到了最后那天的来临。

晚上,她果然又约我出去走走,这次,我没有准备鲜花,而是带着自己的那部手机。

我们在夜色里漫步这所学校的各条小径。

末了,又回到那个我熟悉无比的路口。

她加快脚步,又走到我前边,说:“就到这儿吧。”

”没门儿。“我回答道。

”到我怀里来。“我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她的脑袋埋在我怀里,我使劲儿嗅着她头发上的芬芳。

我不想松手,这一次,我们抱的时间比以往更久。

滑板少女们从我们身边掠过。

她抬起头,尽管我知道我这句话没头没尾,可她却重重地点头。

”别回宿舍了,和我走。“

我牵起她的手,往湖边走去,她没有抗拒,跟着我的步伐。

我们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粼粼的波光,高悬的明月。

她的脑袋靠在我肩膀上,我搂着她的腰。

”知道吗?我们以前,常来这里打游戏。“

她疑惑地看着我。在这个四年里,我们很少来这里。

”去年秋天的时候,我没找到工作,挂着很多科,你陪我来这里散心,那时寒气已起,柳木萧萧,金黄色落叶铺满地面,落脚之处尽是柔软。也是在那时,咱们看到一对老夫妻,在秋天充满尘土气的斜阳映照下,踩着一地的落叶跳舞。没有配乐,舞步也算不得华丽。只是配合着染上秋色的银发,还有踩在落叶上咯吱咯吱仿佛要挤出缝隙里藏着的阳光的轻柔步伐。你说,咱们老了以后,也要这样浪漫。”

”夏天要到了。“在她的愈发疑惑里,我继续说。

”夏天是个很好的季节,夏让于男孩子心生悸动呢,比如在夏天里,女孩子们的头发被低低的风吹散,女孩子们的睫毛被灿烈阳光扑洒闪闪发亮,女孩子们的眼睛在夜晚有湖面流光的倒影在上面流淌,女孩子们的裙角卷着月色的温柔,女孩子们的嘴巴抿着就沾上了星河变成的粉尘。”

“在我遇到你以后,不需要任何理由,女孩子这三个字就成了你,所有的美好都是你。“

我本来是个嘴笨的人,曾经都没怎么和她说过情话,可现在,无数个四年轮回积攒的爱转变为语言,让我我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这些听起来没有逻辑的话,也许是滔滔不绝可以让听起来不着边际的话变得可以接受,她安静地听着。

她又哭起来,我摸着她的头发,对她说:”我知道怎么回事。“我知道,在我抚摸的她的脑袋里面,正有变异了的细胞在疯狂生长,吞吃着眼前这个我爱了无数个四年的女孩子的生命。

她的抽泣停顿了一下,看向我。

“我不想拖累你。”她说,“我活不了多久了。”

我又拿出手机,时间已经是凌晨两点半了。还有十一分钟。

我点开微信,把消息记录给她看,她的眼神充满惊讶。

最后一条消息是我发给曾经的她的”我在四年前等你“,她用充满不可置信的语气念了出来。

我把手机放下。牵住她的手,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

我开始紧张起来,我不太确定这个计划是否能成功。

我另一只手摸过手机屏幕,上面的确没有什么裂痕,我这才稍微安心一点。

我抬头,真的是流星,只有几颗,划出长长的尾巴,划破黑暗的天空。

我睁开眼。我走在队伍后面,漆黑一片又人影攒动。

班助在前面讲解着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这所学校。

突然,几根纤细的手指钩住了我的手。触感柔软而又温暖,我转头,看见她就在我身边,咬着嘴唇朝我笑着。

我的担心和疑惑消散不见。

老张的手拍在我的肩膀上,直直地看着牵着我的手的女孩,发出惊呼:”嚯!王兄,这啥情况?“

我激动的大笑起来,告诉他:”这我对象!“

我和她拥抱在一起,劫后余生。周围的人即使不明就里,依然爆发出欢呼。

在欢呼声中,我凑到她的耳边,轻声说:

”我终于,等到你了。“

}

镜中我效应:“镜中我”与“真的我”

“镜中我效应”,是1902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自我服务偏见:我很优秀,而你只是运气好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在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中,对自我服务偏见定义: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会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则欣然地接受成功的赞誉。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多数人陶醉于自己优秀的一面,而只是偶尔瞥见其阴暗的一面。

自我服务偏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们的记忆中,会不自觉地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忽略对自己不利的部分。所以,自我服务偏见又被称为“自利性偏见”。

沉锚效应:被沉锚带偏的“独立思考”

卡纳曼和特沃斯基的这个实验,就是为了验证他们之前提出的“沉锚效应”。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做决策前,思维往往会被所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就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从而产生先入为主的歪曲认识。

瓦伦达效应:越在意的,就越容易失去

这种在巨大心理压力之下患得患失的心态被心理学家命名为“瓦伦达心态”,又称“瓦伦达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眼中的世界,其实就是内心的世界

之所以会产生“库里肖夫效应”,是因为观影者将自己的经验投射到了眼前的镜头中,从而产生了联想。

“库里肖夫效应”对于蒙太奇这种电影艺术的运用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各大品牌对于商标名称和商标图案的选择,无不是对“库里肖夫效应”的灵活运用。

墨菲定律:唯有计划周全,方能避免失误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以错误的方式被处理,那么,最终肯定会有人以错误的方式去处理它。”

如果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全部可能性,只要事情有做错的可能,那肯定会有人去把事情做错。

酝酿效应:“不思考”也是一种思考方式

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反而可能会产生关键性的灵感,而这就是“酝酿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的“酝酿”过程并不是停止思维,而是将原先的整个思维过程转入潜在的意识层面,通过潜意识对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类似于“灵感”的思维状态。

控制错觉定律:相信直觉,但别迷信直觉

所谓“控制错觉”,是指人类高估自己的非逻辑和非统计直觉,仅仅是在直觉的引导下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判断。

羊群效应:“从众”和“盲从”的临界点在哪里

“羊群效应”又被称为“从众效应”,它的核心是在群体力量面前放弃个人理性判断,而追随大众的倾向,并否定自己的意见,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从众心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畅销书《清醒思考的艺术》的作者、经济学博士罗尔夫·多贝里指出:“我们过去的进化过程证明了这一行为是生存良策……谁不这么做,谁就早已从基因池里消失了。这一行为模式深深植根在我们体内,我们至今还在使用它。这一模式同时也用于缺少生存优势的地方。”

巴纳姆效应:似是而非的“真理”一无是处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空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描述,而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巴纳姆效应”,又称“弗拉效应”。

奥卡姆剃刀原则:砍掉一切烦琐的旁枝

踢猫效应:坏情绪的连锁反应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最终,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牺牲品。

野马结局:愤怒是一种自我毁灭

有心理学家将生活中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叫作“野马结局”。

海格力斯效应:无视仇恨,仇恨就会无视你

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两个人产生矛盾时,如果其中一方试图报复,那么,最终必然加深对方的仇恨,甚至导致对方挖空心思加害另一方;而对方疯狂的报复行为,反过来又会导致另一方不死不休的仇恨。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敌意越来越深,报复手段也越来越狠毒——这样的现象延伸出来的心理学理念就是“海格力斯效应”。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才能轻装上阵

由于专家团队的耐心倾听,工人感觉自己受到了关注,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这种奇妙的现象从此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心理学家通过对情绪的深入研究发现,情绪宣泄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狂暴行为、倾诉和哭泣。

习得性无助: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一个带蜂音器的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对狗进行电击,狗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每次都被电到倒地呻吟、大小便失禁为止。这种折磨反复多次后,塞利格曼更改了试验流程,在蜂音器响后,不急着电击,而是先把笼门打开,但这个时候,狗非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开始,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因之前的绝望体验而放弃逃避希望,默默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塞利格曼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本质上是长期积累的负面生活经验使人丧失了信心,继而丧失了追求成功的驱动力。而要避免习得性无助,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情绪。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如果能在挫折中坚持下去,挫折实在是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但是如果在挫折中沉沦,那便是跌入了“习得性无助”的陷阱,就像实验中的那条狗一样,再也无法突破挫折了。

卡瑞尔公式:接受最坏的,追求最好的

在卡耐基的《走出忧虑人生》主题演讲中,他把“卡瑞尔公式”定义为,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首先在精神上接受它,然后集中精力从容地解决问题,从根源上抹除忧虑。

“卡瑞尔公式”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其中共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排除恐惧情绪,理性地分析整个情况,然后,找出万一失败可能导致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第二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之后,让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接受它。这样一来,即使事情真的无法挽回了,我们也可以很快地放松下来。

第三步,之后,我们就平和地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试着改善在心理上已经接受的那种最坏的情况。假若应对适当,我们就可以很快摆脱这种所谓的最坏情况。

“卡瑞尔公式”的精髓:

约拿情结: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约拿情结”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心理学现象。在马斯洛的笔记中,他如此描述“约拿情结”:“我们害怕变成在最完美的时刻和最完善的条件下,以最大的勇气所能设想的样子。但同时,我们又对这种可能极为推崇。”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对自身杰出的畏惧”或“躲开自己的卓越天赋”的心理。

跳蚤效应:不要轻易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这种内心默认了较低目标后限制了自身实际能力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跳蚤效应”。
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成了一部分目标。有许多人一生无所建树,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不足以释放出全部的潜能。

****洛克定律:合理的目标才是合适的目标****

“洛克定律”指的是,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洛克定律”和“跳蚤效应”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存在。“跳蚤效应”认为,设置低目标会导致人的能动性下降;而“洛克定律”则表示,目标的设置同样不应该过高,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会失去激励价值。

瓦拉赫效应:补足短板,还是经营优势

可见,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瓦拉赫效应”。

“木桶原理”是一种管理学理论,用于组织管理,侧重于组织中不可有某个环节处于短板位置;“瓦拉赫效应”则适用于个人能力管理,侧重的是在个人发展中扬长避短。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

“瓦拉赫效应”并不是让我们彻底放弃自己短处,而是告诉我们,必须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获得最高的投入产出比。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内卷化效应:跑起来,别让生活原地打转

“内卷化效应”的根源是缺乏革新的动力。

我们的周围总有着这样的人:他们以无所谓的态度应付着工作,对于自己身上的潜力无动于衷,永远满足于现状,宁愿始终待在原地也不肯花点心思向上攀登,就这样一辈子碌碌无为、敷衍了事,过—天算一天。在现代社会的丛林里,他们和爪哇岛上的居民没有两样——沉醉在当下的舒适生活中不思进取,日复一日地过着“内卷化”的生活。直到某一天,遭到来自大海另一边的工业文明的无情碾压。

那么,如何避免“内卷化效应”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原地打转,而要让自己跑起来。

青蛙效应:无视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

在较慢升温过程中,由于类似“感觉适应”的原因,持续细微的温度变化使得青蛙适应了这种刺激,没能产生应激反应,错过了最佳逃生时机。直到达到可耐受的临界高温,这时,青蛙即使想跑也已经跑不了了。

马太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获得更多成功和进步的机会。

英国有句谚语:“成功繁殖成功。”或者叫:“成功是成功之母。”

安慰剂效应:暗示能带来扭曲现实的力量

“安慰剂效应”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暗示。

事实上,心理暗示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然,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工作中一旦我们觉得某件事情很难办,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就等于给了自己“我不行”的暗示,因此,最后往往无法做成这件事。

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大家应该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的暗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接到一个任务之后,首先对自己说:“我能行,这个对我来说太简单了。”

马蝇效应: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立即抖擞起精神,飞快地奔跑,这就是所谓的“马蝇效应”。

想取得成功,我们就要学会主动接受外在的激励,让外在压力变成内在的动力,挖掘出潜藏于自身的真正的实力!

布里丹毛驴效应:选择之前不犹豫,选择之后不后悔

在心理学上,就把这种因为反复权衡利弊而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选择之前不犹豫,选择之后不后悔——这才是对“布里丹毛驴效应”最好的反击。

基利定理:成功的核心在于不被失败左右

“基利定理”源自美国多布林咨询公司集团总经理拉里·基利的一句话:“容忍失败,是人们可以学习并加以运用的极为积极的东西。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不过是因为他不被失败左右而已。”于是,人们将“成功的能力”和“不让失败左右的能力”之间的关联关系称为“基利定理”。

失败,是成功的必经阶段,没有谁能永远顺风顺水,摔倒并不可怕,真正决定最终成败的,是你摔倒后能否立即爬起来。

贝尔纳效应:每一条路都必然通向一个终点

他们给出了解释:“他(贝尔纳)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题目,抛出一个思想,首先自己涉足一番,然后,就留给他人去创造出最后的成果。全世界有许许多多原始思想应归功于贝尔纳的论文,却都在别人的名下出版问世了……他由于缺乏‘面壁十年’的恒心而蒙受了损失。”

这段话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贝尔纳的失败,根源在于其多次浅尝辄止,且缺乏持之以恒的努力。后来,心理学家便将这种现象称为“贝尔纳效应”。

英国诗人威廉·柯珀曾语重心长地说:“即使是黑暗的日子,能挨到天明,也会重见曙光。”

丘吉尔在一次采访中对记者说:“我研读历史,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你撑得够久,事情总是会有转机的。”

最后的努力奋斗,往往是胜利的一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取代持之以恒的毅力。能力无法取代坚持,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才华横溢的失败者;机遇也无法取代坚持,“幸运的倒霉蛋”比比皆是,失败的天才司空见惯;教育也无法取代坚持,这个世界充满具有高深学识的被淘汰者。

要相信,每一条路都必然通向一个终点,而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抵达。

首因效应: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的一半

洛钦斯的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并将其称为“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近因效应:留下最好的“最后印象”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呈断续性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最近一次出现的刺激。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即我们对他人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无论是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其实都是一种偏激的认知方式。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懂得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与他人良好地相处,但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落入这些心理陷阱中。在与人交往时,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人的情况,避免以片面的印象做论断。

晕轮效应:别被“光环”迷了慧眼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晕轮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就像月亮周围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

这就是所谓的“晕轮”了。一个人如果展现出了某个优秀的特质,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从而被赋予一切优秀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展现出的是某个糟糕的特质,那么他同样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所有的坏品质都会被加到他的头上。

刻板印象:最不靠谱的“第零印象”

“刻板印象”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具有这种特征,而忽视了个体差异。

曼狄诺定律:不懂社交技巧?那就微笑吧

“曼狄诺定律”又称“微笑定律”,是由美国作家奥格·曼狄诺提出的。这条定律的内涵只有一句话:“微笑可以换取黄金。”曼狄诺认为,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行为语言,虽然无声,但最能打动人;微笑是人际关系中最佳的“润滑剂”,无须解释,就能拉近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虚假同感偏差:换位思考,而不是以己度人

李·罗斯的这项实验是为了论证“虚假同感偏差”。“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特性强加在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

自重感效应:让人觉得自己重要,这很重要

“自重感效应”源于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曾说:“人一生最大的需求只有两个,一个是性需求,一个是被当成重要人物看待的自重感需求。”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和尊重。这是所有人的共同需求,这种需求就是“自重感”。人们总是极度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卡耐基的理论中,“满足他人的自重感”是一种重要手段。让他人自重感得到极大满足后,他人自然也会反过来认同我们。

相悦法则:我喜欢你因为你喜欢我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相悦法则”,说的是人们总是更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这些人不一定很漂亮、很聪明,或者很有地位,仅仅是因为他们很喜欢我们,所以我们也喜欢他们。

阿伦森效应:我们厌恶那些带给我挫败感的人

随着奖励减少而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阿伦森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赏,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而这种递增的挫折感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反感。

多看效应:提高曝光度,提升好感度

“只要多次看到不熟悉的事物,人们对该事物的评价就要高于其他没有看到过的事物”——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多看效应”,又称“曝光效应”。

通俗地说,“多看效应”揭示了我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的偏好。延伸到人际交往中,多看效应证明了我们一直以来隐隐认识到的一个交际法则:彼此接近、常常见面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改宗效应:想讨人喜欢?那就反驳他吧

当一个观点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能用这个观点使得一个反对者改变其原有意见而和他的观点一致,那么,他更倾向于喜欢那个反对者,而不是一个自始至终的同意者。

换句话说,人们喜爱那些被自己说服的人更甚于那些一向附和自己观点的人。显然,人们通过和某人辩论,使某人改变观点,从而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出丑效应:做别人眼中“不完美的人”

“出丑效应”,又称“犯错效应”,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而最讨人喜欢的人物往往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

路西法效应:好人真的好,坏人真的坏吗

在社会秩序良好的环境下,“恶”的因子被深深地掩藏在人们心底,但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比如说像“斯坦福监狱”这样的法外之地,攫取到权力的“路西法”便会毫不犹豫地苏醒,把一个“好人”转换成“坏人”。这就是所谓的“路西法效应”。

不要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个“好人”就疏于防范——“好人”只是特定场合下的“好人”,或许,换一个环境,“好人”突然拥有了可以恣意施暴而不受惩罚的权力,他立刻就会化身为魔鬼。

米尔格伦实验:所谓“良知”,底线有多坚固

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那些参与大屠杀的纳粹分子并不是天生残忍或者被希特勒洗脑成了恶魔,他们只是接到上级的命令,然后按下毒气室的开关或者扣动扳机而已。同样,他们的心中毫无负罪感,因为他们只是在执行命令。
在“米尔格伦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在极端情况下,人类所谓的良知居然如此脆弱,甚至不需要通过威胁或者利益诱惑,只需要一道无可置疑的命令,就可以让许多人放弃对善恶的判断和对良知底线的坚守。

破解囚徒困境:引入反复博弈,化被动为主动

“囚徒困境”,其实是利用了人性中的极度自私,在单次博弈中逼得人不得不放弃最优解而去追求避免最坏情况发生的次优解。而它的破解之道也很简单,就是引入重复博弈,通俗地说,就是这次博弈结束后,博弈双方还将继续发生别的关系。

智猪博弈:多劳多得,少劳也不少得

“智猪博弈”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竞争中的弱者(小猪)应该讲究竞争策略(选择等待),看准时机以逸待劳。因为企业竞争也是同样的道理:大企业是竞争中的强者(大猪),小企业是竞争中的弱者(小猪)。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就得像“智猪博弈”中的小猪一样,学会等待。这种“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叫“搭便车”。

斗鸡博弈:最坏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现实生活中,竞争双方都明白,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但往往又过于自负,觉得自己的胜算大而不甘心后退,尤其是对于表面上占据优势的一方,往往不决出胜负不罢休。那么,最终的结果即便不是两败俱伤,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方先撤退,最终,获利的将是双方,特别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如果具有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提供给对方回旋的余地,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胜利,使两败俱伤变成双赢。

枪手博弈:决胜负不一定要靠实力

从中不难看出,在一轮多方对决中,能否获胜不单纯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枪手丙和枪手乙,实质上构成了一种联盟关系,只有联手把甲干掉,乙、丙二人才会有一线生机。

互惠法则:说服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由此,雷根教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互惠法则”。他认为,小恩小惠会给人造成“负债感”,这种“负债感”会使人们更轻易地接受在平时可能会拒绝的要求。

承诺一致性原理:让对方自己说服自己

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在赌马的赌徒身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旦某个赌徒对自己选中的马下了赌注,他立刻就会对这匹马信心大增,并坚信这匹马一定是所有马中最好的。于是,莫里亚蒂认为,一旦人们做出某种决定,或者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强迫自己釆取某种行为,以证明他们之前的行为的正确性。

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走进对方内心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对方更高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门面效应: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对手下套

“登门槛效应”是通过小要求最终让对方答应更高的要求,而社会心理学中还有一个“门面效应”,则与之正好相反。它是指先提出很高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的要求;对方拒绝你更高的要求的同时,面对你再次提出的那个小的要求,就会更倾向于接受。

禁果效应:越“禁”越“诱惑”

越是禁果就越是甜美,就如同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人们就越是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它;越是禁止某件事情,就越是有人不计一切后果地去突破禁令——这种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事与愿违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就叫作“禁果效应”。

超限效应:越说服,越反感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免疫甚至心理逆反的现象。正如手上的老茧总是越磨越厚,因为只有足够厚的老茧才能在高强度的摩擦下保护老茧下的皮肤。其实,不光是老茧,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被“磨厚”,因为和我们的身体一样,心理也会努力让我们免受各种伤害,从而最好地保护自己。因此,当受到强烈的、连续性的刺激时,我们的心理就会主动无视这些刺激,从而让人免于心理崩溃。

凡勃伦效应:揭穿价格的定位陷阱

经济学上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薄利多销。但是,随着对消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受到了挑战,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邦德·凡勃伦在他的著作《有闲阶级论》中就提出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理论: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这一理论被称为“凡勃伦效应”。

吉芬之谜:透过价格迷雾看清供需本质

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观察到了这种与需求原理不一致的现象,于是,这种现象也就被经济学界称为“吉芬之谜”,而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被称为“吉芬商品”。

其实,“吉芬之谜”的背后,是一种极为朴素的消费行为学原理——追涨杀跌。

消费者剩余:买得值不值,自己说了算

消费者剩余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基于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演绎出的一个消费心理学概念。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为“消费者剩余”下了这样的定义:“人们愿意为某种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他所预期能承受的最高心理价格,因此,他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这种购买中得到了一种满足的剩余。”

稀缺效应:“稀缺”是刻意营造的心理压迫

在消费行为学中,这种因为“物以稀为贵”而导致的购买欲望提高的现象,就是“稀缺效应”的重要体现。
精明的商家针对“稀缺效应”加以利用,便有了“饥饿营销”这种营销模式: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数量,人为地制造稀缺,并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渴望度和产品的知名度。

折扣效应:被理性驱使的感性消费

博傻理论:蠢不可怕,别做最蠢的那个就行

“博傻理论”是指在资本市场中,人们会完全不顾某种商品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傻瓜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

路径依赖法则:“第一份工作”是成功的一半

“路径依赖法则”,指在人类社会中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与物理学中的惯性类似——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轻易走不出去。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要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好方法,就是立刻开始做

由此可见,被试者会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从而产生较高的渴求度,这种现象就叫“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这是因为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在心里产生一个张力系统,这个系统使我们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工作没有完成就被中断的时候,这种紧张状态会再持续一段时间,这个未完成的任务也就一直压在心头。而一旦这个任务完成了,那么这种紧张的状态就会消失,大脑就容易把它遗忘。

由此可见,要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好方法,就是立刻开始做它。一旦开始做了,“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就会发挥作用,让我们在做完之前欲罢不能。相反,若是一直拖着不做,想着等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再开始,那么这件事情就可能永远也开始不了。

布利斯定理:计划越充分失败概率越小

所谓的“布利斯定理”:“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做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权威效应:权威引出的决策的惰性

“权威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么,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其他人的重视,并相信其言语和行为的正确性、权威性。

古德曼定律:没有恰当的沉默,就没有良好的沟通

“古德曼定律”又称“沉默效应”,源自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古德曼的理论。古德曼指出:“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工作成瘾综合征:“工作狂”是一种心理疾病

在心理学上,“工作狂”被称为“工作成瘾综合征”,学名“病理性强迫工作”,最早是由松本教授在1997年提出的。松本教授认为,“工作狂”是对工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通过超过一般限度的工作来获得心理满足。当这种依赖失控,便成了工作成瘾,对人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彼得原理:给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

“彼得原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现象,最早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提出,指的是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所以,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提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德西效应:挖掘真正的“内部动机”

由此,德西得出结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降低工作动机。

通俗地说,就是让人们对某件事非常感兴趣(内在报酬)时,如果同时提供了物质奖励(外在报酬),那么,反而会减少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兴趣。

这个理论被称为“德西效应”。

不值得定律:“必须做”不如“值得做”

“不值得定律”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表达:“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是一个管理心理学中的经典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即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工作,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了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激励的诀窍就在于让员工觉得他们所做的事情有价值、值得做。管理者越能让下属产生这种“值得做”的心态,那么,下属给予管理者的反馈就越积极,所带来的工作成效也就越显著。

雷尼尔效应:用“心”留人,胜过用“薪”留人

“雷尼尔效应”揭示出薪酬的作用并非完全不可替代,想留住优秀员工,除了高薪,独特的环境也很重要。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独特的人文环境,比如: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员工之间及员工与老板之间能和睦相处,能满足员工的各种层次心理需求,帮助员工成长以及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提高幸福感,等等。

罗森塔尔效应: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

它表明: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揭示的是一种普遍心理,那就是对他人有所期望,同时期望他人对自己有所期望……尤其是后者,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本能需要。当得知别人对自己有所期望的时候,你心中会有一股满足感、被期待感油然而生。为了保持这种感觉,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别人的期望来塑造自己,最终真正变成别人所期望的样子。

破窗效应: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户

基于这个实验,威尔逊和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那么,这扇破窗户就会变成某种示范性的标志,从而纵容他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犯罪活动也会因此而滋生、蔓延。

史华兹论断:“幸福”与“不幸”

“所有的坏事情,只有在我们认为它是不好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这就是著名的“史华兹论断”,源于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史华兹。

贝勃定律:幸福本质上是种“敏感度”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双手各举着三千克的重物,这时在其左手上再加上一百克的重物时,他并不会觉得两者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重物再加六百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双手都举着十千克重的物体,那么,只有在他的左手加上超过一千克的重物时,他才会明显感受到两边重量不一样。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之后就必须加更大的量,人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

从“贝勃定律”中我们可以推论出一个铁律——幸福递减。简单地说就是“得到的越多,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少”。

狄德罗效应:幸福来自给生活做减法

“狄德罗效应”被称为“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它揭示的是一种常见的“愈获得愈不满足”的心理现象,即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迫不及待,而一旦得到就得陇望蜀。

鳄鱼法则:关键时刻的取舍之道

“鳄鱼法则”本是投资心理学的理论之一,也叫“鳄鱼效应”。它的意思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推挡鳄鱼以把脚挣脱出来,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越是挣扎,被鳄鱼咬住的身体范围就越大。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狗被大狗咬了发炎了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