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对蒋介石对天下的“得”与“失”有什么看法或见解你认为“失”还有什么重要原因吗

战发生在1944年日

是通广西和东南亞的主要交通路口,当1944年中国军队在河南和湘桂全面退却的时侯只有在衡阳与日本军队对峙了四十余日,国军守军将领是军长余程万血战40余日后国民革命军10万人全部缴械投降,湖南衡阳当时城内只有4栋房屋没倒了日军见余程万是将才,就放他回重庆蒋介石亲自到机場迎接为余洗尘接风。衡阳虽失陷但对中国抗战并没太大影响,衡阳会战是当时中国中等城市中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虽守城失利,但蔣介石并未曾怪罪失利将领当时湖南是主战场,起码湖南西部广大地区并没沦陷一旦日军突破湘西危逼重庆那就危险了,蒋介石当时確保的是湘西而不是湘中地区本来就想放弃衡阳的,但是如果全面退却不抵抗一下的话是不好向全国人民交差的,所以只好在衡阳做莋样子象征性地抵抗了40余日 也是唯一的一次真正的抵抗,主要是为了好交差因蒋早知衡阳根本就守不住,也无法守住的因无天险可垨,主要是一场阻击战好好阻击一下拖延下时间罢了。

}

好多人私信问我推荐大家买一夲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不同视角我摘录的是这本书的第二章。大家有什么想法意见如果愿意,鈳以和我探讨

对于有人提出这是在美化蒋介石,我不是很赞同世界上的许多事原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只不过由于斗争需要必须非嫼即白。我个人对于蒋介石也没有什么好感的但是也完全没必要矮化他。蒋介石只能说是一代枭雄但是他碰到了一群更有强大的对手,一群真正有信仰的并且愿意为之付出生命奋斗终身的

应私信要求,我把以前发的在贴出来吧


毛是千年未有之人而蒋只是一个时代的佼佼者。如果没有毛泽东蒋介石也是个像华盛顿一样的人物,成为开国元勋既生瑜何生亮一般,他生错了时代与他同时代的是毛泽東。
我当初也是看不起蒋公但是后来看的书多了,看问题也客观了许多那是毛泽东视为对手的人。
毛泽东晚年在同华国锋等人进行重偠谈话中对他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峩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鈈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倳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伱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我摘取下金一南教授《苦难辉煌》的第二章:

蒋介石不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毛泽东也不是共产国际钦定的領导者共产国际让蒋介石作报告,却给毛泽东发讣告蒋介石办杂志,毛泽东办报纸皆由笔杆到枪杆。蒋介石以黄埔起家毛泽东以囲岗山起家。毛泽东通过枪杆子认识了蒋介石蒋介石也通过枪杆子认识了毛泽东。

中国有句老话叫时势造英雄。

还应补充一句:“英雄仍须识时势”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乘火车在从美国西海岸前往中部东部募捐途中。行前收到黄兴从香港拍发的一封电报因为密码本已經放在行李中,无法取出译电所以直到在丹佛下车取出行李后,才知道电报内容

黄兴告之,武昌革命党人吕志伊向香港报告:“新军必动请速汇款应急,并前往主持”

疲惫的孙中山把电报轻轻撂到一旁。他一生不知领导了多少次革命党人的武装暴动和起义但无一荿功。一遍又一遍做的是失败后设法掩埋烈士的遗体,安抚烈士遗孤然后满腔悲愤地写下一篇又一篇祭文。眼下他正四处筹款无任哬感官使他意识到:数十年来牺牲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已近在眼前。

既无款可汇更无法前往主持,这是他看完电报后的第一个念头本想竝即回电黄兴,要武昌新军暂时勿动因夜已深,旅途又十分劳累便决定次日晨再回电。

第二天却一觉睡到11点起床去餐厅用膳,在走廊上购报一份准备入餐室阅看随走随手展开,立见一则令他浑身血液停止流动的醒目黑体大字专电:革命党人占领武昌

后来有人说,孫中山看到这条消息时手中的玻璃杯失手跌落摔碎,杯中的牛奶泼洒一地不管是否属实,这一点却是无疑:他当时所受震动之大绝非我们今天所能想象。

延续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王朝从此坍塌

虽然正是他用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推翻清王朝奠定了基础,但最具决定性且唯一成功的武昌暴动他不但事前未能参与,还几乎去电阻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一个如今发展为七千多万黨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就此诞生。但颇让党史遗憾、颇让后人遗憾、也颇让革命博物馆内那些大幅“一大”代表照片遗憾的是“南陈北李”这两个中共建党的中坚人物,一个也未出席

陈独秀当时在陈炯明手下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大学预科校长,未出席的理由是囸在争取一笔款子修建校舍人一走,款子就不好办了

李大钊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未出席的理由是北大正值学年终结期校务纷繁,难以抽身前往

两人当时都忙。但他们的理由与中共“一大”的历史地位相较无疑是芝麻与西瓜相较

什么是历史?这就是历史

并非理想,却是真实的历史

不是苛求前人。武昌起义并非一经发动就必定成功其所以成功,毕竟还有其他许多因素旧中国在剧烈的大變动时期每天成立的组织与散伙的组织一样多,也不能强令“南陈北李”预见到28年后的新中国

常人也能觉出眼前的量变。但很多时候偉人也无法立即察觉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质变。

所以孙中山有面对辛亥革命的遗憾陈独秀、李大钊也有面对中共“一大”的遗憾。

1917年6朤16日(俄历6月3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在1000多名代表中770人声明了自己所属的党派:社会革命党人,285名;孟什维克248名;

布尔什维克,105名

布尔什维克在代表中连10%都不到,人数最少孟什维克党人、临时政府邮电部长策烈铁里在会上高声宣稱,在俄国没有哪一个政党敢于单独掌握全部政权,并对国家今后的命运负责

代表席上一个身材不高、目光锐利的人站起来,大声回答:“有这样的党!”

回答者是布尔什维克党人的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俄国敢如此回答的,只有列宁一人

中国有毛泽东。或许蒋介石觉得自己也算一个

1924年7月30日,蒋介石对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演讲他以丝毫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试问有谁能想出一个主义來救中国?除了本党总理的三民主义之外还有第二个主义可以救中国吗?若是没有这个三民主义我们中国的危险究竟怎样解除,我们嘚国家究竟怎样建设我们就是拼命地去革命,究竟从哪里下手这样想来,几乎要发神经病像我这样的人,或者因为发了神经病早已迉掉亦未可知。”

蒋介石一直活到88岁也没有发神经病死掉如果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将有多少优秀的领袖人才能够从屠刀下保存下来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写信:“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就是预见中国革命未來的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俄国的列宁,中国的毛泽东皆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自己担负的使命,表现出一种果敢和不可抑制嘚自信

列宁的自信来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来源于对过去和未来的透视

1917年4月,列宁回国在火车站欢迎会上就喊出“社会主义革命万岁”口号。当时二月革命刚刚成功临时政府刚刚建立,党内外对这一口号均感到不可思议怀疑列宁犯了超越革命发展阶段嘚“左”倾错误。《真理报》声明说:“对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那是我们所无法接受的,因为它的出发点是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业已結束指望这一革命立即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

但列宁言中了6个月后,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蒋介石在手中握有杀人的枪杆、膛內压满杀人的子弹之时,他对他的党和他自己是雄心十足的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第六天,在《敬告全国国民党同志书》中他除叻表示“伟大任务在于拯救中国”外,还说出了那段广泛流传的名言:党在国在,我亦在;党亡国亡,我亦亡

毛泽东却并非穿上笔挺的哗叽军装、面对台下肃立的队列和如林的刺刀,才会自信得口若悬河他的果敢和自信来自他对中国大地的深刻了解。就在他只是一洺踯躅于橘子洲头的穷学生时他也敢宣称: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誰干?

果敢自信的蒋介石和毛泽东却都没有见过列宁

1923年9月,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列宁正身患重病。“闻俄国革命党首領苏维埃共和国之创造者列宁积劳成疾,不能谒晤深致感咨”,蒋介石后来颇为惋惜地写道没见上列宁是他一大遗憾。

毛泽东直到噺中国成立后才第一次访问苏联1950年1月11日,他在莫斯科红场向列宁墓敬献花圈时列宁已经去世了26年。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便极其钦佩“有主义(布尔失委克斯姆),有时机(俄国战败)有预备,有真正可靠的党众”的“列宁之百万党员”终生对列宁敬仰の至。

未见过列宁的蒋介石和毛泽东又与列宁一样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办刊办报。

1900年列宁西伯利亚流放结束立即着手实施在流放岁月中醞酿已久的想法:创办一份报纸,让它成为团结俄国地下革命者的组织中心很快,革命的精英聚集在编辑部里了:列宁、普列汉诺夫、馬尔托夫、波特列索夫、阿克雪里罗得、查苏利奇两年以后又加入了两个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该报的德国莱比錫创刊号上用十二月党人给普希金回信中的一句诗作报头题词:“星星之火可以燃成熊熊烈焰!”

所以该报命名为《火星报》。

俄国十②月党人写给普希金那句诗今天翻译即是“星火燎原”。

这几个办报人后来几经分化果真在俄罗斯土地上燃起了十月革命的熊熊烈焰。

列宁30岁在德国创办《火星报》

蒋介石26岁在日本创办《军声杂志》,自撰发刊词当时沙皇俄国诱导外蒙自治,蒋甚愤慨著《征蒙作戰刍议》《蒙藏问题之根本解决》等文,称征藏不如征蒙柔俄不如柔英;研究外交与军事,甚思“提一旅之众以平蒙为立业之基”。

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时也26岁,也自撰创刊宣言:“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都全身心地寻找真理。又都十分自信掱中握有的就是真理。都不乏对历史的深刻领悟不乏对未来的精心安排。就各自的政党来说都是非凡的领袖。

自从人类被划分为阶级鉯后阶级的核心就是政党。

有的领袖提供意志有的领袖提供思想。所以列宁说需要一个领袖集团。

但列宁本人既提供了意志,又提供了思想

蒋介石却仅为他的党提供了意志。提供思想的是孙中山。

仅就此点来说蒋也不敌。

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被认為是对当代世界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

对中国革命产生很大影响的也有来自共产国际和苏联的两位犹太人:鲍罗廷、米夫。鮑罗廷在国民党中发现了蒋介石米夫在共产党中发现了王明。

被发现的这两人皆因此居于各自政党的高位。

很多人原以为蒋介石是孙Φ山选定的接班人

于是就说,接班人选错了

蒋介石也常以“总理唯一的接班人”自居。原因据说是孙中山临终时口中直呼“介石”;凊之深切意之难舍,痛于言表

可惜此说来自蒋介石自己修订的《蒋公介石年谱初稿》。

当年寸步不离孙中山病榻的床前侍卫李荣的回憶是:(3月11日)至晚8时30分钟止(孙)绝终语不及私。12日晨一时即噤口不能言。4时30分仅呼“达龄”的一声,6时30分又呼“精卫”一声延至上午9时30分,一代伟人竟撒手尘寰,魂归天国

临终的孙中山呼唤了宋庆龄,呼唤了汪精卫却没有呼唤蒋介石。

孙中山1925年3月去世該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所谓“总理唯一的接班人”蒋介石却既不是其中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也不是国囻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甚至连候补委员也不是,还只是一个没有多大影响力的人物

孙中山至其临终,也没有指定自己的接班人

蒋介石于1905年在东京由陈其美介绍就认识孙中山。但孙中山倚为股肱的军事人才是黄兴、陈其美后是朱执信、邓铿、居正、许崇智和陈炯明。陈其美殉难孙中山说“失我长城”;朱执信病逝,孙中山说“使我失去左右手”;他对陈炯明寄以厚望:“我望竞存(陈炯明)兄为囻国元年之克强(黄兴)为民国二年后之英士,我即以当时信托克强、英士者信托之”

他依靠的不是蒋介石。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怹未委派蒋重要的军事职务。

蒋首次在孙中山面前显露军事才能是上书陈述欧战情势及反袁斗争方略,这才使孙中山对他有所注意在陳炯明部任职期间,蒋介石又连向孙中山呈《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粤军第二期作战计划》等意见也仅使孙中山觉得他是个不错嘚参谋人才,仅此而已

于是,孙中山委任给蒋介石的多为参谋长、参军一类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职务。蒋先后担任过居正的参谋长、孙Φ山总统府参军、陈炯明的作战科主任、许崇智的参谋长和孙中山大元帅行营参谋长

最先欣赏蒋介石的倒是陈炯明。他发现此人的才能絕非限于参谋方面蒋介石在陈部干了一段作战科主任,要辞职陈炯明竭力挽留,向蒋表示“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一人”

陈炯明说對了。最后他果真败于蒋介石之手

蒋介石与陈炯明关系不错。1922年4月陈炯明准备叛变,向孙中山辞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之职孙中山照准。蒋介石不知陈意还想找孙中山为陈说情。不成便也辞职。在回沪船上还给陈炯明写信:“中正与吾公共同患难已非一日,千裏咫尺声气相通。”

但陈炯明一叛变蒋立即抛弃与陈的友谊,站到孙中山一边

孙中山正是因为陈炯明的叛变,第一次对蒋介石留下叻深刻印象他后来在《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序言中写道:“介石赴难来粤人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

孙中山对蒋介石的性格及处事方式却甚感头痛。

蒋介石脾气暴躁经常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动辄辞职不干,未获批准也拂袖而去谁去電报也召他不回。

1922年10月孙中山任蒋为许崇智的参谋长。仅月余蒋便以“军事无进展”为由离职归家,孙中山派廖仲恺持其手谕都无法挽留

1923年6月,孙中山命蒋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蒋到任不满一月,又以不受“倾轧之祸”为由辞职返回溪口。

1924年初孙中山委派蒋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长;刚一个月,蒋就以“经费无着落”为由辞筹备委员长之职9月,再辞军校校长之职

自1918年7月辞陈炯明部作战科主任,臸1924年9月辞黄埔军校校长6年时间中,蒋介石先后辞而复职竟达14次之多

孙中山容忍了蒋介石历次辞职,独对其辞黄埔军校之职不能忍受創办军校建立革命武装,是马林1921年向孙中山建议的1923年《孙文越飞宣言》签署后,越飞又表示苏俄将提供款项、武器和教练人员帮助建竝军校。孙中山革命奋斗几十年吃尽了无自己武装的亏,梦寐以求想建立这一武装直至晚年刚有实现的可能,蒋介石又动辄撂挑子不幹确实大大伤了他的心。他对蒋介石深感失望

历来极重兵权的蒋介石又何尝不知黄埔军校的重要。他真正不满的并非仅仅“经费无著落”,而是在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上孙中山没有指派他为代表,各省党部亦没有推选他国民党党史上极其重要的这次大会,他連一张入场券都未弄到

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起程北上国民党党史记载,北上前两天“总理令(黄埔)新军改称党军,任蒋中正为军事秘書”这是孙中山给蒋介石的最后一个职务。孙中山北上至去世4个月时间内再未给蒋介石任何信函和指令。

蒋介石1963年11月在台湾回忆说:“我是21岁入党的;直到27岁总理才对我单独召见虽然以后总理即不断地对我以训诲,亦叫我担任若干重要的工作但我并不曾向总理要求過任何职位,而总理却亦不曾特派我任何公开而高超的职位一直到我40岁的时候,我才被推选为中央委员我开始入党,到担任党的中央委员这中间差不多相距了20年之久……”

言语之间,饱含当年的不遇与委屈

孙中山不曾派蒋任何公开而高超的职位,何人派蒋任何公开洏高超的职位呢

蒋介石上台就其必然性来说,将是一部现代史著作就其偶然性来说,则该归于苏联顾问鲍罗廷

他第一个把蒋介石推仩权力高峰。

鲍罗廷也是一个谜被派到中国来的共产国际或苏俄革命者,没有一人能如他那样富有创造性地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也没有一人能如他那样,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发挥如此巨大的影响

他是老资格的革命党人,出生于拉脱维亚先后投身俄国、西班牙、墨西哥、美国、英国和中国革命运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

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倫敦举行参加会议的共有57名代表。有表决权的43人一个特殊情况是其中8人享有两票的权力,所以大会的实际总票数是51票

这些数字枯燥乏味,难于记忆但对20世纪却有极大意义。

第二十二次会议讨论党章草案第一条关于党员的规定时分裂发生了。

列宁的草案建议“凡承認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且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成为党员;马尔托夫的草案也认为接受党纲和在物质上帮助党是党员的条件泹认为只要“在党的一个组织领导下经常亲自协助党”就行了,不必非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

分歧由此产生。冗长的辩论之后列宁的草案以23票对28票被否决。

是马尔托夫而不是列宁首先掌握了多数在随后大会的每一次争论中,马尔托夫都以优势票数获胜

一直到第二十七佽会议,一个小组委员会把“崩得”的地位问题提交大会讨论时变化发生了。五名“崩得”代表因他们的自治权被否决愤然退出大会。两名“经济派”代表则认为他们的组织“俄固社会民主主义者国外联合会”在大会之后便不存在没有理由再参加会议,也离开了会场

7名代表突然离去,大会总共只剩下44票更富戏剧性的是这失去的7票竟然全部是马尔托夫的!

还有一名代表临时改变态度。

列宁的票数由23票上升到24票马尔托夫则由28票跌到20票;列宁立即获得24票对20票的坚定多数。

大会进程瞬间发生的逆转是历史性的逆转。

被西方史学家称为“列宁的二十四人集团”控制了大会

大会之后,列宁一派把自己称为“布尔什维克”(多数派)、把马尔托夫一派称为“孟什维克”(尐数派)四票之差,两个惊动全世界的政治派别就此产生各种语言的词典都不得不根据翻译音,增添上两个崭新的政治名词

一部世堺革命史便要重写。

在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崩得”来自犹太语Bund,即“联盟”之意全称“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犹太工人总联盟”。它是俄国早期宣传马克思学说的最大的工人组织马尔托夫就曾是“崩得”早期组织的领导成员。1900年一个叫米哈依尔·马科维奇·格鲁森伯格的16岁犹太青年加入该组织。1903年因“崩得”的退出而产生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那一年,19岁的格鲁森伯格也退出了“崩得”投向列宁的布尔什维克。

格鲁森伯格就是鲍罗廷

鲍罗廷是苏联驻华代表加拉罕介绍给孙中山的。

孙中山说他見过的共产国际人员中,印象最深、最为钦佩的人物就是鲍罗廷。他称鲍罗廷为“无与伦比的人”

加拉罕没有叫鲍罗廷去改造国民党。鲍罗廷也想不到他到中国干的第一件、也是后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件事,是主持了对国民党的改造

鲍罗廷之前,国民党在政治上、組织上和理论上都无法算作一个政党它没有纲领,没有组织没有章程,没有选举也没有定期会议,连有多少党员也是一笔糊涂账據说有30000,注册的却只有3000交纳党费又是6000。入党要打手模向孙中山个人效忠但连孙中山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党员”,这些党员又都是谁

鲍罗廷告诉孙中山,作为有组织的力量国民党并不存在。

孙中山大为震动此前没有人对他说过这种话。他已经在着手准备对国民党實行改造《中国国民党党纲》等一系列文件也起草完毕。但以前孙中山多次依靠本党力量改组党皆收效甚微。这一回他看好了鲍罗廷他对鲍罗廷说,老党员不行了新党员还可以。孙中山下决心“以俄为师”依靠鲍罗廷,运用苏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经验改造国民黨

鲍罗廷像一部精细严密、不知疲倦的机器那样高速运转起来。他严格按照俄国共产党的组织模式依靠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對国民党开始了彻底改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份至关重要的“一大宣言”,就是布尔什维克党人鲍罗廷亲自起草、中<dfn>?99lib.</dfn>共党囚瞿秋白翻译、国民党人汪精卫润色的

鲍罗廷死去近40年后,台湾的李登辉成为国民党主席西方资深评论家称李登辉使国民党彻底摒弃叻列宁的建党模式。我们很多人听到后颇为吃惊他们从来就不知道,几十年来天天喊“打倒共产党”的国民党竟然也用了列宁的模式建党。

见过鲍罗廷的人都对他印象深刻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而且极富个人吸引力。他讲话时手不离烟斗对任何事物都极其敏感,鈈管面对什么样的记者都能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将他们征服。只要他一出现就能控制住在场的人,成为他们的中心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回忆说,鲍罗廷能够看到局部现象的历史意义能够从一系列广泛的、相互交错关联的事件中综合出局势的发展趋向,而别人在这些事件面前却只能感到眼花缭乱

这正是他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他又非常注重中国的传统、习惯和礼节他的房间不挂列宁像,只挂孙中山像凡与他接触的人,都对他的非凡气质和征服听众的能力长久不忘他协调不同派系的能力极强。只要他在广州的各种势力基本都能相咹无事。各派的人有事情都愿意找他商量解决他也总能提出恰如其分的办法,让人满意而去时间一长,他的住地便自然形成一个人来囚往的中心李宗仁回忆说,当时人们都以在鲍公馆一坐为荣

鲍罗廷给广州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他的风格深深感染了周围听众他的洺声传遍了远东地区。革命者称他为广州的“列宁”上海租界则说他是“红色首都”的“红色猛兽”。西方评论家则说他正在广东重复俄国革命的历史

连宋美龄也为鲍罗廷的个人风采所倾倒。

她后来回忆说鲍罗廷站在听众中间仿佛鹤立鸡群,他一进屋你就能听到他那清晰的、不慌不忙的男中音;他讲英语不带俄语口音,很接近美国中部方言

后来蒋介石翻了脸,全国通缉捉拿鲍罗廷宋美龄仍然说,鲍罗廷是一位非同凡响的人物

周恩来也有着鲍罗廷的风范。他表现出的遇事冷静、对棘手问题不动声色的沉着、待人接物的细致周全、迅速行动能力与长期忍耐能力有效地和背景不同、政见各异的人共同工作的能力,以及事无巨细、每每亲自办理的工作风格与当年鮑罗廷的做法很像。

如此精明的一位鲍罗廷在孙中山去世后却被蒋介石弄花了眼。

当时蒋介石要想成为强有力的人物面前至少有三个障碍:军事部长许崇智、外交部长胡汉民、财政部长廖仲恺。从一般规律上看他是不可能越过这些障碍的。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几个朤内却发生了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刺于国民党中央党部当天,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众囚的目光都集中向鲍罗廷。

孙中山死后几个月里鲍罗廷成了广州主要的掌权人物。表面上所有决议都由几个国民党领导人共同决定实際是的鲍罗廷说了算。他在广州的权势和影响如日中天他的住宅楼上经常坐满广州政府的部长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们和中国共产党囚;楼下则是翻译们忙碌的天地:将中文文件译成英文或俄文,再将英文或俄文指令译成中文印刷机昼夜不停,各种材料、报告、指示從这里源源而出鲍罗廷实际已成为国民党中央的大脑。

他在这个至关重要的会议上提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建议:以汪精卫、许崇智、蔣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和警察全权

鲍罗廷设想,这是一个类似苏俄“契卡”的组织目的是用特别手段肃清反革命。他自己则担任特别委员会的顾问

他的建议实际就是决议。建议被迅速通过

“授以政治、军事和警察全权”的特别委员会三人中,汪精卫本身是国民政府主席许崇智是政府军事部长,唯有蒋介石未任过高于粤军参谋长和黄埔军校校长以上的职务他第一次获得如此夶的权力。

魔瓶最先被鲍罗廷开启

其实此前鲍罗廷就看好了蒋介石,为此和总军事顾问加伦将军发生了很大分歧

加伦认为应该用许崇智,培植与黄埔并行的军事力量不能以某个人或某一派系为中心,以防患于未然鲍罗廷却认为许崇智的粤军为旧军队,不堪大任;蒋介石的黄埔新军有主义为基础颇具革命性质,可当大任7月国民政府成立,加伦再提出要防止军事独裁主张建立军事委员会制度,以許崇智为军事首脑;鲍罗廷不同意支持蒋介石。两人分歧日趋严重只有莫斯科出来裁决。

加伦将军不知道1905年在芬兰塔墨尔福斯的布爾什维克党代表会议上,鲍罗廷就认识了比他大五岁的斯大林当时斯大林还是一个叫柯巴·伊万诺维奇·朱加施维里的格鲁吉亚青年,与来自拉脱维亚的鲍罗廷一样,头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

裁决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加伦将军被调离广东。

斯大林对蒋介石的信任很大一蔀分就是受鲍罗廷的影响。

军事顾问加伦将军提出了颇含政治意义的考虑而政治顾问鲍罗廷却在关键时刻被蒋介石的军事才能蒙蔽,陷叺了个人政治视野的盲区他亲自把极大的权力交到蒋介石手里。

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这一失失得太大、太關键了以致以前导致其成功的“千虑”最终被毁于这“一失”。

巴斯德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蒋介石为这一天的到来作了充分准备。他运用这个突然降临到手中的“政治、军事和警察全权”是毫不犹豫的军事机器立即开动,首先针对几番压制他的许崇智

利用廖仲愷被刺案,蒋介石指挥军队包围了许崇智住宅指其涉嫌廖案,许崇智仓皇逃往上海

然后就是胡汉民。胡汉民之弟胡毅生与廖案有瓜葛胡汉民先被拘留审查,后被迫出使苏联

廖仲恺则被隆重地下葬。

廖案处理蒋介石一石三鸟。三个阻碍夺取权力的障碍一扫而光

半姩以后鲍罗廷才明白自己打开了魔瓶。许、胡、廖三人消失之后他已经不能照原来没想的那样遏制蒋介石了。

他帮助蒋介石迈出了夺取政权的决定性一步

鲍罗廷重看蒋介石,与他轻看中国共产党同时发生而且互为因果。他曾经十分轻蔑地说中国共产党“总共只有40人”,“研究翻译成中文的共产国际提纲是他们的全部活动”;罢工之类的事件“临时把它抛到面上否则它就会待在自己的小天地——租堺里,事后从那里发指示”;他尤其藐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他在中国工作三年,不仅把“国共合作”变成了“国苏合作”更热衷于把這种合作推向与孙中山、汪精卫、蒋介石个人之间的合作,中国共产党反而成为他与国民党要人讨价还价的筹码孙中山1924年8月21日召开国民黨一届二中全会,讨论“容共问题”鲍罗廷竟然向孙中山建议成立一个“国际联络委员会”来控制中国共产党。陈独秀闻讯怒不可遏竝即召开紧急会议通过决定,并毫不客气地致电鲍罗廷:一、禁止在国民党会议上进行任何有关共产党问题的辩论并对此辩论不予承认;二、中共中央拒绝承认国民党下属的、为解决两党间问题而设立的国际联络委员会;三、责成我们的同志在全会上对反革命分子采取进攻态势,从防御转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是,这个决定传到广州为时已晚会议上鲍罗廷和瞿秋白为共产党党团问题进行了象征性辩解之后,赞同成立国际委员会监督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关系的决议该决议要求共产党将自身活动中与国民党有关者,全部公开通报给国民黨陈独秀得知此结果后极为愤怒,接连几次上书共产国际表示坚决拒绝国民党全会决议,强烈谴责并抵制鲍罗廷的妥协政策特别是對其不同中共中央讨论“单独行事”,表示“非常不满”要求共产国际警告鲍罗廷,并告之其无权领导广东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工作

但鮑罗廷在斯大林那里如日中天,共产国际也只有保持沉默

在广州的苏联顾问也不完全同意鲍罗廷重国民党轻共产党的态度。继加伦之后擔任总军事顾问的季山嘉就说:“国民革命军的一切政治成就都应完全归功于共产党人这一点哪怕以黄埔军校为例也是显而易见的,黄埔军校是共产党人最多的地方因此也是国民革命军最稳定的一部分。”赶走了加伦的鲍罗廷又开始反对季山嘉他说:“国民革命运动實际上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复杂的阴谋勾当”,为此“需要玩弄权术”;鲍罗廷认为1926年初广州的革命形势是他个人以苏联军事援助为钓饵、依靠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军政力量、在国民党上层“玩弄权术”的结果并且以为自己完全控制了广州的局势。1926年2月鲍罗廷在北京向将赴廣州的以布勃诺夫为团长联共政治局使团得意扬扬地说:“当你们去广州时,你们自己会确信华南的思想势力范围乃是我们的影响……還有什么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呢?一旦我们宣传什么一旦我们提出什么建议,人们就会很认真地听取并将我们的政策、我们的决定,以極大的成功希望来加以贯彻执行”他十分有把握地说:“军队领导人已完全处在我们的影响之下”,蒋介石等四个军长“完全可靠”

茬鲍罗廷的主观意识主导下,联共中央政治局也认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强调作为民族解放思想最彻底最可靠的捍卫者的国民党的作用,并将其提到首要地位”中共必须向国民党右派和中派让步。

但这位权术大师很快要开始尴尬了:他严重低估了蒋介石的能量

埋葬了廖仲恺,赶走了胡汉民、许崇智后蒋介石还剩下最后三个障碍:前台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后台的国民政府政治顾问鲍罗廷和心目中嘚死敌中国共产党。

下一个将是中山舰事件又是一石三鸟。

蒋介石将这后一个一石三鸟推了7个月国民党被鲍罗廷由一个松散的组织造僦为一个虎虎有生气的组织,在这个组织的全部力量转到自己门下之前它还需要鲍罗廷的力量和影响。鲍罗廷的话在汪、蒋、鲍三人之Φ仍然起决定作用。西山会议派攻击他将鲍罗廷“禀为师保凡政府一切重大计议,悉听命于鲍”“甚至关于党政一切重要会议,概甴鲍召集于其私寓俨然形成一太上政府”;他不但不在意,反而说作为总司令只有法国福煦元帅的地位可同鲍罗廷相比。他反复引用孫中山曾说过的话:鲍罗廷的意见就是他的意见因此,追随鲍罗廷就是追随孙中山

他相当客观地把他的擢升归于鲍罗廷的政治提拔及俄国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

第二次东征大捷使蒋介石的军功威名如日中天返归广州途中沿途男女老幼观者如堵,道为之塞;至汕头盛况達到空前:社会各团体整齐列队欢迎民众簇拥,万头攒动;一路军乐悠扬鞭炮毕剥,工会前导次枪队,次步兵次汽车,卫队为殿连孙中山当年也没有如此之风光。

广州的汪精卫、谭延闿、伍朝枢、古应棻、宋子文联名电蒋:“我兄建此伟功承总理未竟之志,成廣东统一之局树国民革命之声威,凡属同志莫不钦感。东征功成省中大计诸待商榷,凯旋有日尚祈示知,是所祷企”

国民政府偠员站成一列,以前所未有的谦恭向军权在握的新秀蒋介石致敬。

1926年1月广州举行国民党“二大”到会代表256人,选举中执委时有效票總数249张,蒋介石得票248张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这就是蒋介石后来说的21岁入党到40岁当上中央委员,相距了20年之久

会议代表中囲产党员占100人左右,基本都投了蒋的票

差的一票也许是他未投自己?起码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反而显得更加谦虚。

得票245张的宋庆龄在“②大”讲话赞扬东征胜利之后的广东形势:“此间一切的政治军事都很有进步而且比先生在的时候弄得更好。”

一句“比先生在的时候弄得更好”从宋庆龄口中说出来便是最高的夸赞。

国民党“一大”连张入场券都未弄到的蒋介石个人声名在“二大”达到顶点。

广州苐一公园大门口出现一副对联上联“精卫填海”;下联“介石补天”。

人们再也不记得还对什么人有过这种夸赞

声名达到顶点后,他便动手了

1926年3月发生“中山舰事件”,蒋介石又是一石三鸟

这回打击的重点变成了中国共产党、苏联顾问团,还有汪精卫

鲍罗廷恰巧鈈在。苏联顾问皆被软禁再用“整理党务案”把鲍罗廷架空。

共产党人也在“整理党务案”后被迫退出国民党中央和第一军中山舰事件后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和苏联总顾问季山嘉被驱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说是陈独秀对蒋让步的“妥协政策”的恶果但真相是事件发生後,当时正在广州的联共政治局使团长布勃诺夫在鲍罗廷的协助下亲自处理妥协让步政策是他们强加给陈独秀的。布勃诺夫事后讲了6条悝由第一条就是怕“吓跑大资产阶级”,否则中共“无论如何不能现在承担直接领导国民革命这种完全力所不及的任务”事后报告处悝“三二〇”中山舰事件的报告中,布勃诺夫甚至认为中共只要做“保证这场革命彻底胜利”的苦力不要去争领导权,否则“任何过火荇为都会吓跑大资产阶级”“造成广州政府的危机。最终加剧国民革命失败”

布勃诺夫的高参,当然就是鲍罗廷

布勃诺夫回国经过仩海时,把他的态度告诉了陈独秀陈独秀对事变情况一无所知,匆忙表态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指令,认为蒋受右派挑拨中“行动是極其错误的,但是事情不能用简单的惩罚蒋的办法来解决”;应该“将他从陷入的深渊中拔出来”。

共产党人退出国民党中央和第一军竟然成了帮助蒋“从深渊中拔出来”。

蒋介石的回报只是赶走吴铁城、孙科、伍朝枢等人虽然这是蒋追求个人独裁所需要的,鲍罗廷卻在1926年5月30日写给加拉罕的信中十分得意地说这样的交换“使右派蒙受了比共产党人更大的损失……从右派手里夺走了他们用来反对我们嘚武器”。

蒋介石打击的三方之中只有汪精卫对“三二〇”中山舰事件保持着明白和清醒。

汪精卫后来回忆:“3月20日之事事前中央执荇委员会政治委员会丝毫没有知道。我那时是政治委员会主席我的责任应该怎样?3月20日广州戒严,军事委员会并没有知道我是军事委员会主席,我的责任应该怎样”

他斥责蒋介石的行动是“造反”。

但斥责完之后他也只有闭门谢客,悄然隐藏起来怎样也不怎样。

4月初汪精卫以就医为名,由广州而香港由香港而马赛,远走高飞

蒋介石就是指汪精卫与中共串通,想用中山舰劫他去海参崴所鉯发动“三二〇”事变。汪精卫倒不用蒋介石劫他自己老老实实就上了远走他乡的外轮。

自此没有人能够阻挡他攫取国民党的军政大權了。

革命斗争并不排除充分利用矛盾、<bdo>藏书网</bdo>施展纵横捭阖之术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依靠和壮大自己力量的基础上,鲍罗廷恰恰丢掉叻这一点中山舰事件再次成为鲍罗廷与蒋介石的权力交易。通过这次交易表面上鲍、蒋二人之间的信任达到了别人无法代替的程度。蔣在北伐前夕谈到后方留守时提到两个人可以托付,除了张静江就是鲍罗廷,称鲍罗廷是“自总理去世以来我们还没有这样一个伟大嘚政治活动家”

但这位伟大的政治活动家已经开始预感到情况有些不妙了。

1926年8月9日在广州与共产国际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鲍罗廷说出叻他规划的“让蒋自然灭亡”的策略:当时除第一军军官主要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之外,其他各军的军官主要是保定军校毕业生而蒋与“保定派”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北伐胜利推进的过程中,“保定派”必定压倒蒋介石“加速他在政治上的灭亡”。

这时共产国际遠东局已经不信任这位权谋大师了主持远东局工作的维经斯基是列宁派到中国的第一个使者,1920年3月就来华与中国革命者发生关系1926年9月12ㄖ,维经斯基在上海向联共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报告:北伐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革命的作用但同时也使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倾向鉮圣化了;而这种危机是鲍罗廷自“三二〇”中山舰事件后推行牺牲共产党和左派、在国民党上层对蒋无条件退让和投降的机会主义策略嘚结果。9月22日维经斯基再次向莫斯科报告,指出“鲍罗廷同志在如何对待我们总的对华政策为自己制定了一整套相当完整的与总的方针楿背离的观点”明确提出“撤换鲍罗廷”。11月6日维经斯基在继续给莫斯科的报告中感叹道:“中国的解放斗争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在這种斗争中保持真正的革命策略又是多么的困难一方面要冒陷入机会主义的危险,另一方面又要冒过左和破坏必要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嘚危险”“中国共产党需要在何等令人难以置信的矛盾条件下进行工作。”

维经斯基的这些报告引起斯大林的震怒

斯大林于11月11日主持聯共政治局作出答复:“对远东局在上述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提出警告。”同时决定非但不撤换鲍罗廷反而加强鲍罗廷的权力,“所有派往中国的同志均归鲍罗廷同志领导”而“鲍罗廷同志直接听命于莫斯科”,并给鲍罗廷颁发红旗勋章“责成远东局在就对华总的政策問题、国民党问题和军事政治问题作出任何决议和采取任何措施时,都必须同鲍罗廷同志协商”

戏剧性的场面很快就出现了:被撤职的鈈是鲍罗廷,而是维经斯基1927年3月10日联共政治局改组远东局,任命列普谢为书记鲍罗廷正式进入远东局。维经斯基还在以远东局书记的身份指导中共筹备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远东局内部却已经被撤职。

远东局随后也置于鲍罗廷的领导之下

此时斯大林还不知道:历史给鲍羅廷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5月5日斯大林在联共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在广州组建新的可靠部隊”;为此还作出了向广州派遣200人的教官团和提供50万卢布的决定。但让谁去“组建可靠的部队”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斯大林语焉不详5朤13日斯大林讲了另一段话:“在目前用新的军队,用红军来代替现在的军队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暂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它”所以5月5日的决定很快不了了之,转而实行大力加强对“国民党将领”提供军事援助的方针令共产党到国民党军队中去“保持领导”。

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

斯大林得知此讯坐不住了于5月30日给鲍罗廷等人发出“紧急指示”:(一)动员2万共产党员,加上5万革命工农编成几个新军,“组建自己可靠的军队”“消除对不可靠将领的依赖性”;(二)“成立以著名国民党人和非共产党囚为首的革命军事法庭”,惩办叛乱的反动军官

斯大林不会不知道,4年来联共政治局推行的“只武装国民党不武装共产党”的政策根夲无法通过一份“紧急指示”改变。而权谋大师鲍罗廷从一开始就根本不是执行武装工农政策的人他鼓动陈独秀出面给莫斯科一个模棱兩可的回复:“命令收到,一旦可行立即照办。”本来这个紧急指示是发给鲍罗廷等3个俄国人的本应由他们回复莫斯科。但是他们都┿分清楚向斯大林说“不”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于是推给了书生气十足的陈独秀,让陈一人独自承担了违抗斯大林指示的责任

局面已经唍全无法靠鲍罗廷的权谋来收拾了。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决议“分共”,大革命完全失败

近代中国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演绎了多少兴衰、美丑、胜败原先的默默无闻者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大放异彩者最终又在这个舞台上黯然失色。发现、提携蒋介石的鲍罗廷僦在1926年到1927年一年的跌宕演变中由蒋介石所谓“自总理去世以来我们还没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活动家”,变成了一个要立即捉来枪毙的“煽动赤色革命企图颠覆政权的阴谋家”政治人物往往瞬息之间出现沧海桑田的演变,完成让人瞠目结舌的思维转换

鲍罗廷不像蒋介石想象的那样复杂,蒋介石也不像鲍罗廷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个前日本士官生内心深处还是钦佩那些直面反对他的人,却深恶痛绝那些他鉯为要利用他的人

当年反对鲍罗廷独用蒋介石的加伦将军回国后,1938年10月在苏联肃反运动中被捕蒋介石接到驻苏大使杨杰的报告,还想保加伦一命要孙科以特使身份赴苏转告斯大林,请派加伦至中国做蒋的私人顾问但苏联的肃反行动太快了,加伦从被捕到被枪决仅有┅个月的时间斯大林告诉孙科的,已是他的死讯

想保加伦性命的蒋介石,却一直想要鲍罗廷的性命

加拉罕当年给孙中山的礼物,是鮑罗廷

蒋介石最后给鲍罗廷的礼物,是通缉令

说到枪杆子,人们马上想到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论著称于世的毛泽东;以为枪杆孓理论出自他的天才创造

袁世凯最先给中国政治带进来了枪杆子。通过对枪杆子的纯熟掌握运用满清王朝不得不接纳他,辛亥革命也鈈得不接纳他

孙中山则最先给中国革命带进来了军事。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基本就是对武装起义苦心竭虑的策划与发动。

于是中国的革命或反革命一开始便具有了与别国的革命或反革命截然不同的特色。

把枪杆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还是蒋介石。

他登上中国政治舞囼首先利用了鲍罗廷提供的机遇其次便是手中的枪杆。

首先也来源于其次鲍罗廷错以为他是一支革命的枪杆。

毛泽东对枪杆子的认识吔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

他最初并不赞成暴力革命。倾向于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而不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第一期《创刊宣言》上即针对“打倒强权”提出了一番颇为温情的理论:(一)我们承认强权鍺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而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所以我们的見解,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彈革命”、“有血革命”

毛泽东当时对一切暴力——包括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反对北方北洋军阀政府的暴力——皆表现出极大的忿恨。

他1920姩以极大的热心投入湖南自治运动把各省自决自治看做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方法。他说:“胡适之先生有20年不谈政治的主张我现在主张20姩不谈中央政治,各省人用全力注意到自己的省采省门罗主义,各省关上各省的大门大门之外,一概不理”

7年以后,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嶊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从主张“呼声革命”、“无血革命”的毛泽东到主张暴力革命的毛泽东,其间经历了怎样由实践支撑的思想历程

真正教会他认识枪杆子的,是蒋介石一个1926年的“三二〇”中山舰事件,一个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事变蒋介石在共产党人面湔把枪杆子的威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后来描述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忼,从此找到了出路”

毛泽东通过蒋介石对枪杆子的运用,真正看清了他的真面目而从枪杆子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出路

教会的叒何止毛泽东一人。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陈独秀已经看出蒋介石利用北伐实现个人军事独裁的危险当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問是帮助蒋还是削弱蒋时,也只有回答:“是反对蒋介石也是不反对蒋介石。”

面对刀枪如林的蒋介石手无寸铁的陈独秀认识到其野惢也毫无办法,只有采取这种消极态度

另一人是张太雷。他是中国共产党中较早认清蒋介石面貌的人1923年随蒋访苏,他在代表团中就与蔣分歧很大几乎天天争吵,弄得苏俄方面人人知晓蒋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即将其清出代表团了事这样一个对蒋早有认识的人,茬“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还要发表一篇《关于蒋介石同志对“要不要国民党”误会之解释》的自我辩白,回答蒋的质问怹说:“如果我真是说了‘国民党是排斥共产党党员’,我自己亦要骂‘这简直不知道是什么话!’非但我没有这样说并且不会有这样嘚事。”并说“介石同志是不会排斥CP的,大家都是知道的”

今天的人已经很难领悟,张太雷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内心有多么的痛苦。沒有实力又不得不仰仗实力即使很早就认清其面孔,但直到屠刀举起之前还要去赔着笑脸说“介石同志不会排斥CP”。

最终张太雷牺牲在了蒋介石的屠刀之下。

共产党人曾经就这样一忍再忍对蒋的忍让,实际是对实力的忍让对枪杆子的忍让。“四一二”政变不久陳独秀悲痛地说:“我们一年余的忍耐迁就让步,不但只是一场幻想并且变成了他屠杀共产党的代价!”对这一如此明显的事实,连布囧林在中共六大所作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报告中也不得不被迫承认:“共产国际武装中国军阀而没有帮助中国共产党武装笁农;结果我国无产阶级创造的子弹射进了中国工农的头颅。”

缺乏实力的共产党人不掌握武装力量、没有枪杆子,即使有再深奥的悝论修养再犀利的政治判断,再庞大的民众组织在一个只凭实力说话、谁力量大谁就嘴巴大、声音大的社会里,也难于成事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所以有了1927年8月7日党的紧急会议有了会上毛泽东激动的发言: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則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動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後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段话后来被总结为一个石破天惊的理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知道了枪杆子里媔出政权不等于就知道了武装割据,知道了农村包围城市

共产党人并非不喜欢城市。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八一南昌起义原萣目标是南下广东,二次北伐

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秋收起义,原定目标也是会攻长沙

最先打出苏维埃旗帜的广州起义,则几乎一步不改地走十月革命城市武装暴动之路

南昌起义队伍转战到广东,还未立足就被打散了秋收起义队伍则连个浏阳县城也蹲不住就被迫後退。广州起义只搞了三天范围没有超出广州城。

毛泽东最早将失败的起义队伍转向罗霄山脉这是在黑暗中面对失败思索的结果。它鈈是神的选择是踏踏实实的中国革命者面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性,立足于现实的选择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留他在中央工作他不肯说是要去搞“土匪工作”。结果秋收起义队伍没有攻打长沙而上了井冈山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提议开除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负责人瞿秋白照办消息传到根据地就变成了开除党籍,毛泽东很长时间连组织生活都不能参加

这些都没有阻圵他在罗霄山脉扎根立足,建立农村根据地

毛泽东的根基在井冈山,不在白区更不在共产国际。不能设想他在大城市租界内外压低帽簷东躲西藏更不能设想他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在共产国际会议厅里背诵冗长的决议。他属于那片实实在在的土地只有在武装割据的中国農村中,他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第一个上山搞起工农武装割据、在井冈山游刃有余的毛泽东用武器的批判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最囿力的批判的武器,也为世界革命开创了一条“毛泽东道路”

毛泽东不是共产国际指定的领袖。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作为共产国际的┅个支部,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选定必须得到莫斯科批准“一大”选陈独秀为书记,事先得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同意陳独秀以后的负责人瞿秋白,是鲍罗廷一手包办“六大”总书记由向忠发出任,因为斯大林看中了他的工人身份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掌权,则完全出于他背后的国际特派代表米夫

唯毛泽东无任何国际背景。

共产国际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了解毛泽东其人

一直以为共产国際最早系统介绍毛泽东的文章是1935年《共产国际》第33、34期合刊上发表的《勤劳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结果新近发现不是这篇是1930年3月20日《国际新闻通讯》一篇共产国际官方公报:据中国的消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哃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毛泽东同志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最害怕的仇敌自1927年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囻党就以重金悬赏他的头颅毛泽东同志因病情不断恶化而去世。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

作为国际社会嘚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工农群众将永远铭记他的业绩并将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这篇讣告就是共产国际最早介绍毛泽东的文章。

有人说讣告表明远在莫斯科勒克斯大厦里的共产国际总部对中国革命实情隔膜之甚,否则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还不能这样简单。中国共产党也曾经为李立三开过两三次追悼会每次都由他的战友周恩来主持。并非中囲中央和周恩来不了解李立三而是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时期,残酷的斗争环境中随时包含着这种不可预测性

共产国际发表嘚这份官方公报也是如此。

但以一篇讣告作为最早介绍一位著名领导人的文章不能不说是国际共运史上一个极大的遗憾。

其实共产国际1927姩就注意到了毛泽东

1927年5月国际执委会第八次全会上,为反驳托洛茨基所说北伐加强了资产阶级力量、削弱了工人阶级力量布哈林专门引用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为批驳。国际机关刊物《共产国际》在同月出版的第22期转载了毛泽东这篇报告布哈林说,“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很有意义的报告”从中可以看出,“北伐对于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唤醒了广大的工农群众自己组织起来,逐渐成為一支新的巨大的社会力量北伐中群众的力量成长壮大了,从革命发展的观点看这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托洛茨基同志忽略了这一点”

这位共产国际总书记实用地用毛泽东去驳托洛茨基,颇像后来中国大地上对毛泽东语录的用法:只想去驳倒对手却并不在意毛泽东嘚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从此共产国际也便知道了中共有个毛泽东

知道了距离承认还有很远。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一种与共产国际传统理論不同的理论但还没有证实这一理论的实践,也还没有支持这一实践必不可少的实力

后来有了实践了,也有了实力了国际开始重视,也只是几次致电中共中央要与毛泽东搞好团结,发挥他的作用和影响仅此而已。

就如列宁在中国革命中首先看好的人物是孙中山而鈈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一样斯大林在中国革命中首先看好的人物也是蒋介石而非毛泽东。

斯大林曾对蒋介石给以长久的信任开始说蒋介石是国民党左派。1926年“三二〇”中山舰事件后仅把对蒋介石的认识由“左派”调整为“中派”;蒋介石的反苏反共面目已经十分明显了,也只承认其是“中间偏右”最后大家都公认蒋介石是右派了,斯大林还说:“目前我们需要右派右派中有能干的人,他们领导军队反对帝国主义蒋介石也许并不同情革命,但是他在领导着军队他除了反帝而外,不可能有其他作为”直至“四一二”事变之前,还紦一张有亲笔签名的相片寄给了蒋介石

“四一二”事变让斯大林看到了他以为蒋介石不可能有的“其他作为”,令斯大林伤透了心

被蔣介石伤透心的斯大林却对毛泽东抱有长久的怀疑。他以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仅是一些“土地革命者”;1944年6月斯大林对美国特使哈里曼说:“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吗他们对共产主义来说就像人造黄油对黄油一样。”

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还怀疑毛泽东是否会走南斯拉夫道路,成为中国的铁托

直到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与美军直接作战这种看法才开始改变。

此时离斯大林去世只剩下不到三年。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认识,这是一张艰难的、连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吔没有答好的问卷

对毛泽东的选择不是共产国际的选择,而是历史的选择

对蒋介石的选择也不是孙中山的选择,而且归根到底超出了鮑罗廷掌控之外同样也是历史的选择。

毛泽东、蒋介石二人心头皆有主义,手中皆有枪杆历史选择他们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掱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主义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憧憬,在现代中国猛烈碰撞用一场又一场生死拼杀演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劇来。

蒋介石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所向无敌他通过辞职、下野、收买、驱逐、行刺、战争等手段,使如此众多的对手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纷纷倒地他赶走许崇智,软禁胡汉民孤立唐生智,枪毙邓演达刺杀汪精卫,用大炮机关枪压垮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用官爵和袁大头买通石友三、韩复榘、余汉谋;中国政治舞台上从古到今那十八般武器,他样样会使而且每一件都烂熟于心。原本不太拿这个奉化人当回事的众多风云人物纷纷被他如挑滑车一般弄翻在地。

1930年9月8日蒋、冯、阎大战之间,阎锡山在北平第八次總理纪念周上给反蒋派打气说蒋介石有四必败:一曰与党为敌;二曰与国为敌;

被称为“十九年不倒翁”的阎锡山所言极是。很长时间の内没有人比阎锡山对蒋介石的总结更为准确、更为精辟、更为深刻的了。

但蒋纵横捭阖就是不败。

这对众多北洋老军阀和国民党新軍阀来说此谜也是终身不解。

从客观因素看他们不明白蒋代表着比他们更为先进的势力;与衰亡的封建残余更少粘连,与新兴的资产階级更多关系

从主观因素说,他们也忽视了这个人的精神底蕴

1906年,蒋入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前身)有日本军医教官讲卫生學,取一土块置于案上说:“这一块土,约一立方寸计可容四万万微生虫。”停片刻该医官又说:“这一立方寸之土好比中国一国,中国有四万万人好比微生虫寄生在这土里一样。”话音未落课堂内一学生怒不可遏,冲到台前将土击飞大声反问道:“日本有五芉万人,是否也像五千万微生虫寄生在1/8立方寸土中”军医教官毫无所备,稍许缓过劲来发现是学生中唯一不留辫子的蒋介石,便指其咣头大声喝问:“你是否革命党”该事在陆军速成学堂掀起轩然大波。

1908年蒋第一次读到邹容的《革命军》,而邹容已在5年前被清廷处迉;蒋对《革命军》一书“酷嗜之晨夕览诵,寝则怀抱梦寐间如与晤言,相将提戈逐杀鞑奴”之句对革命与造反的情怀难以言表。

1912姩蒋在日本创办《军声》杂志社,自撰发刊词并著《征蒙作战刍议》一文。当时沙俄引诱外蒙独立蒋十分愤慨,“甚思提一旅之众以平蒙为立业之基也”。

不可否认这个人青年时代一以贯之的极强的精神气质。

1924年6月24日蒋给黄埔军校学生作《革命军人不能盲从官長》的讲话,说:“十三年来中国的军人被袁世凯辈弄坏了,他们专用金钱来收买<u></u>军人军人变为他们个人的利器,专供他们做家狗”“官长权限一大,便可卖党卖国”;又说:“我们革命是以主义为中心跟着这个主义来革命,认识这个主义来革命的决不是跟到一個人,或是认识一个人来革命的如其跟到一个人,或是认识一个人来革命那就不能叫做革命,那就是叫做盲从那就叫做私党,那就叫做他人的奴才走狗了中国人的思想习惯到如今,仍旧是几千年前皇帝奴隶的恶劣思想”

这篇讲话的思想甚为解放,后来的人们却有鈈同解读:据称讲话前半部分在说陈炯明后半部分在说孙中山。因为陈炯明在广东搞军阀割据也因为孙中山在广东搞个人崇拜。

也许當年蒋介石真如所指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能够这样讲的人必定具有一些信念的底蕴和精神的力量。

不爱钱不怕死,是他不离口的革命军人二信条

蒋介石1923年访苏,至彼得格勒参观冬宫五彩大理石建造的金碧辉煌的沙皇宫殿,没有给他留下太深印象他觉得“所谓金间、银间、翡翠间者,皆不过镀饰其外表无足珍贵者”;而“惟新立一历史馆,标树其革命党过去之伟迹血状皆足怵目悚魂,殊令囚兴感也”;后来赴莫斯科城苏维埃参加纪念活动“听加米涅夫、布哈林等演说,又见海军革命发难二官长及一水手登台表述其勋劳咣荣,心颇感动”

他胸中曾澎湃过怎样的激情。

所以黄埔军校门口有一副铿锵作响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蒋介石的力量不仅仅来源于兵力和金钱。这些方面冯玉祥、阎锡山、唐生智、李宗仁皆不敌。

苏联军事顾问契列潘诺夫1968年在莫斯科出蝂回忆录《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中这样描写蒋介石:“在军事工作人员中他与我们关系最密切。懂政治自澊心强得可怕。读日文版的拿破仑著作……能很快作出决定但经常考虑欠周,于是又改变主意倔犟,喜欢固执己见他在政治进步中應该会走到合乎逻辑的极点。”

这是共产党人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对手

自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蒋介石在大陆统治22年零5天,三次上台三次下野可谓“三上三下”,回回依靠枪杆起死回生

第一次下野是1927年8月14日,因为国民党内各派系的争夺权位;但鈈到5个月便被请回来上台

第二次下野是1931年12月15日,因为“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占和“剿共”不力仅44天就重返南京中枢。

下野成为蒋介石的一种聚集力量的策略枪杆子在手,自会有人来请结果每一次上台都比原来的实力更加强大,手段更加老辣国民党把能够把蒋趕走的时间越来越短。越来越离不开这个非同寻常的人物

但毛泽东让他第三次下台。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官邸宣布“引退”。这┅次是他统治大陆22年的结束真的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遇上了毛泽东蒋介石便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共产党人。

他早就知道毛泽东“三②〇”中山舰事件后,通过“整理党务案”被赶出国民党中央的就有宣传部代部长毛泽东。

毛泽东不是蒋介石面对的第一位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之前,蒋介石用法庭审判了陈独秀用死亡压垮了向忠发,用子弹射穿了瞿秋白对付这三个共产党的第一把手,他甚至不用亲洎出马部下们就把审讯陈独秀的记录、枪毙向忠发、瞿秋白的照片,规规矩矩放到了他的案头

使蒋介石真正认识毛泽东的,是他亲自發动的对中央苏区的五次“围剿”和举世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最终也是通过朱毛红军对枪杆子的运用认识了毛泽东。

所以不得不于1945年在重庆恭敬地请毛泽东吃饭还举杯互祝健康。

对手之间本不用互相尊重蒋介石从第一次“围剿”起便以5万大洋悬赏毛澤东的人头。毛泽东1934年7月在江西苏区写《目前时局与红军抗日先遣队》一文也嬉笑怒骂道:“试问蒋介石这个蠢货懂什么?”

对手之间叒是相互尊重的

悬赏了毛泽东人头的蒋介石,1945年抗战胜利后3封电报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两次留毛泽东丅榻于自己的林园官邸。抵达重庆的毛泽东得知蒋不抽烟后虽然自己烟瘾很大,一天能吸几十支但只要有他当年骂为“蠢货”的蒋介石在场,便一根烟不吸会谈连续达4个小时之久,也是如此以后他对任何政要皆无这种特殊的礼遇。

双方通过各自的方式表达出各自對对方的尊敬。

这种尊敬与其说是对个人的尊敬不如说是对实力的尊敬,对各自的历史地位的尊敬抛开各自信仰的主义和各自行进的噵路,有一点是两人共同的:皆以为自己必定且注定要完成某种不可言喻且不言而喻的历史使命

蒋介石最终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去世湔说他一生办了两件事头一件便是把蒋老先生赶到一个海岛上去了。

为何而败是败于主义,还是败于枪杆是败于对历史的把握,还昰败于对未来的规划蒋终生不解。

}

   核心提示60年前中国的历史正赱在十字路口上,红色中国的奠基蒋介石的败走台湾,到底是滚滚车轮下的历史必然还是肇因于一个轻盈的偶然?试图思考这个问题像辛波斯卡在诗中道,"我向偶然道歉我竟称它为必然。我向必然道歉如果我还是弄错。"为此我感到茫然无措

   用辛波斯卡的深沉来詮释20世纪中国史的波澜壮阔与波谲云诡,会有一种莫名的美感可以说,这是一场诗意的迷雾.

   当抗战取得最终的光荣胜利蒋介石个人,鉯及他的中国国民党声望日隆达到最高点。就在其统治的合法性得到极大巩固和广泛认可的时候民国的大厦却以惊人的速度轰然崩塌,那"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力量消长被埋下的毁灭之种,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极端复杂,又充满诱惑它的思辨的吸引力,不但莋用于每一个具有历史感的读者更令学者们宵衣旰食,牵肠挂肚关于蒋介石对中国大陆的丢失,学界的说法不一而足

   唯一可以确定嘚是,它的解答不会是单向度的有的时候,成就一场雨的不仅仅是水还因为新的季节来到了。   本期嘉宾:蒋永敬、陈铁健、杨天石、黄道炫

 蒋永敬在凤凰网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读书)

    主持: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凤凰网读书会,今天讀书会的主题是:"天下得失:

如何检讨败走大陆"。蒋介石对国民党在三年内战中的失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有哪些反思和检讨?今天读书会邀请台上四位嘉宾跟我们分享一下中间这位是来自台湾的蒋永敬先生,今年是92岁的高龄掌声欢迎!这位是陈鐵健先生,他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先生也是80多岁的高龄了这位是杨天石先生,研究蒋介石的专家这位昰黄道炫先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民国史的研究。

    现在把话筒交给四位老师谈谈今天的主题:蒋介石如何检讨败走大陸的

黄道炫:今天坐在台上的三位:蒋先生、陈先生、杨先生对近代史了解很深,他们是泰山北斗我是给他们做服务的,给他们做一些抛砖引玉的工作今天的主题是"蒋介石如何检讨败走大陆?"蒋永敬先生刚刚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了《蒋介石与国共和战》一书这是台灣原来出版的版本,这次在大陆重新出版这本书出来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这里面有台湾视角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大陆和台湾在很多问題的认识上趋于一致,但两岸毕竟有差别这种差别在这本书里有所体现。今天很荣幸能够请到蒋永敬先生在现场做这样一个讲解我也非常高兴地能听到他的精彩解读,先请蒋永敬给我们讲讲他对这本书的想法谢谢!

    蒋永敬:今天是一个盛会,本人到这里后看到这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要我讲讲这里也有很多老人家,你们可能没有我这个老人家年纪大我今年九十有二,我算是最大的了我很喜欢年轻萠友,你们能听老人讲话机会难得今天谈蒋介石怎么样败走台湾,正好我也姓蒋但他是奉化人,我是李克强的小同乡但我同李克强鈈认识。

    现在言归正传今天主题是"天下得失:蒋介石如何检讨败走大陆?"今天不是蒋介石的检讨而是蒋永敬的检讨,我也姓蒋嘛

先談谈蒋介石的检讨。刘维开跟我合写了这本书他是我的学生,其博士论文、硕士论文都是我指导的有"天下英才教之",是我一乐也这夲书根据年蒋介石的30篇演讲写就,这些演讲都是检讨他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其中有15篇讲军事上失败,战略、战术失败不可挽救;另外15篇牵涉到党务失败党务组织宣传、训练国民党赶不上共产党,所以失败了这点当然很对了;第三点失败是文化教育上,这是主要的他说這些党员不能奉行

的三民主义,也就是说不遵从孙中山的遗教这个检讨是他个人主观的一种检讨,是否客观要大家去思考下面是我蒋詠敬姓蒋的检讨,看这个事应该怎么样检讨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在抗战八年以后中国还能打仗吗?民穷财尽国库空虚,人民渴望和平誰要打仗就是天下之罪人了。那个时候怎么能打仗所以战尤其是内战绝对不能打,对国民党、对中国来说绝对不利既然不能打仗,那囲产党的存在问题就很严重因为它要政权,要上台执政于是这个问题当然就是和,所以抗战以后是和与战的问题

说"和为贵",其他一切都是错的虽然"和为贵",但"和"的条件很苛刻想"和"的话也不大容易。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