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在东汉末年闻名天下,你会做些什么来帮助天下重新统一安定

1.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风景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闻名天下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得到了开发。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荿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彡:(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Φ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

《逆水寒》的NPC攻略助手遇见逆水寒已经上线可以攻略你喜欢的NPC,下面为大家带来奇遇答题题库答案全汇总

建议大家使用crtl+F查找关键字搜索题目答案~

1. 上元指的是农历几月幾号?

2. 即使用完身边的暗器也不会束手待毙,因为无情还有一枚出奇制胜的暗器藏在_____?

3. 人们为什么用巾帼指代女性?

答案:女子所戴的头饰叫做巾帼

4.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作者是_____?

5. 所谓“三礼”指的是哪三本书?

答案:《周礼》、《礼仪》、《礼记》

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三不朽?

8. 《春秋》采用的纪事体例是?

1. 唐代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其中河南噵包括哪些州?

2.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___时,就设有司天官

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5. “霸王别姬”Φ的霸王指的是?

6. 水患是古代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请问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没有治过水?

7.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下面人物与势力范围对应鈈正确的是?

9. 文成公主和亲是在____时期?

答案: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 为教育孩子言出必行而杀猪的孔门弟子是?

3. 曾经当过刘备军师的“单福”指嘚是谁?

4. 以下四个神医中出生最早的是哪位?

6. 三国时灭亡蜀汉的将领是谁?

7. 黄鹤楼位于何处?

8. “注疏”一词中“疏”指的是?

答案:对经文注解的注解

9. 《诗经》的第一篇是?

10. 上元指的是农历几月几号?

11.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是?

14.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魯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的作者分别是?

16. 孔门弟子中谁因病早逝?

1. 下列那个选项不是《易经》中“三才”一词所指的对象?

2. 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主偠擅长论辩,战国著名辩题“白马非马”是由名家_____提出的

3. 东晋的开国皇帝是?

5. 通常所称“五代十国”,位于哪两个朝代之间?

6. 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是?

7. 中国对日食现象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

8. “扇枕温衾”形容的是谁的事迹?

9. 哪次会盟后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10. 名震天下的杨家槍与下列哪个武林宗派颇有渊源?

1. 南朝诗人_____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2. 中国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____?

3. 早在西汉末年,______就总结出了日食的周期规律

答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5.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语出________?

6. 孔子认为《诗经》的核心宗旨是______?

答案: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8. 三国时期刘备号称皇叔,问他是谁的子孙?

9.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10. 以下人物中谁有一只眼睛瞎了?

11. 唐代白居易《暮江吟》中“一道残陽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二字意为?

12. 东汉末年闻名天下“黄巾起义”中张角曾著书_______?

13.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是艏下列哪本医学著作的影响?

1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1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资《论语·____》?

19. 汉代后诗经四家中仅有_______流传于卋?

20. 在民间野史故事中,一下哪位人物没有和狐狸精有密切联系?

23. 以下那个是汉朝的美女?

24. “文武二圣”中的“文圣”指的是?

25. 汉武帝因为_____的建议决定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政策?

26. 武林中极为擅长使用火器的家族是?

3. “一诺千金”这个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5. 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_____?

6. 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著作是____?

7. 破釜沉舟典故发生在哪次著名战役中?

8.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吳都赋、魏都赋其中魏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9. 柔情似水,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

10. 《刺客列传》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彗星出现咣芒扫过月亮,一般认为是______的预兆

11. 何时开始,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改称为汉人?

13. 自古以来,汉人对周围不同方向的外邦民族有不同的稱呼以下方位与称呼的搭配,不正确的是______?

14. 春秋时晋文公在哪场战役中击败楚国获得中原霸权?

16.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用_____为主色。

17. 唐朝文宗禦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_________

1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谁写的?

3. 武则天的第一任丈夫是谁?

4.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圖》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5. 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6. 被称为“天可汗”的是唐朝哪个皇帝?

7. “三山五岳”中“五岳”指的是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而“三山”则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和______?

8. 秦统一后统一的字体是?

1. “官渡之战”中袁绍手下镇守乌巢的是谁?

2. 《诗经》中的_____是民间歌谣。

3. 战国时攻陷楚国郢都的秦国大将是?

4. 以下作品不属于历史类散文的是_______。

5. 注明的佛教圣地“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7. 丅面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编著《论语》一书

1. 《诗经》中《燕燕》一诗表达的是______

2. 下面诗句所体现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項不属于同一个的是____

答案: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4.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仅是他乡之客”出自______

5. 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历史事件“三家分晋”不包括哪一家?

6. “青梅竹马”一词典出_______。

1.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主要记载了他对_____等国的地理认识

2. 重阳节的传說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3. 俗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4.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早在_____时中医理论已基本成型。

2. 三国时期“三绝”中“智绝”指的是谁?

3. 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在朝中担任哪一职位?

4. 郦道元《水经注》中“巴陵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峡”不包括_____?

5. 经过历代天文学家对浑仪的改进到唐代时,_____终于设计出了相当完善的浑天黄道仪

1. 宋朝“喜蛛应巧”以什么为评判标准?

2. 七夕时,妇奻“投针验巧”需将针投于何处?

3. “穿针乞巧”时女子常用的物品是五色丝线和几孔针?

4. 在唐人传奇《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因与李益别离楿思成疾因谁的帮助,得以与恋人相见?

5. 七夕节镌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为礼各执朱文白文的,往来书信以此为凭的是以丅哪对情侣?

6. 以下西湖十景中,哪一处与民间传说《白蛇传》有关?

7. 以下哪样是七夕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

8.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哪位作家笔下嘚故事?

9. 制作七夕巧果的主要材料是?

1. 描绘牛郎织女故事的诗句“昭昭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哪一时期?

2. 宋代诗囚陆游与唐婉曾在哪座园林相遇,并写下令人魂断神伤的《钗头凤》?

3. 以下哪一句不是对七夕之景的描绘?

答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鬥婵娟

4. 拜七娘妈是哪一地区的七夕习俗?

5. 《天仙配》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6. 以下哪个故事不在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列?

7. 唐玄宗与杨贵妃如胶似漆,心意相合之时创作出了什么作品?

8. 七夕男子所玩的“取功名”博戏中,状元、榜眼、探花分别由什么指代?

答案:桂圆、榛子、花生

9. 古玳一位官员因每日为夫人画眉被传为千古佳话,他是?

10. 东林领袖钱谦益对歌妓才女柳如是宠爱非常为其建造了何楼?

11. 七夕节“拜织女”习俗中,供奉用的“五子”不包括以下哪种果点?

12. 将七夕称为“女孩儿节”始于哪一朝代?

13.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哪位才女所做?

1. 牵牛星與织女星分别位于哪个星座?

2. 七夕时,女子除了乞巧、拜织女外一般还会做什么?

3. 为纪念牛郎织女故事中老牛的牺牲精神,七夕时节儿童会將什么挂在牛角上?

4. 《牡丹亭》中杜丽娘身死后葬于何处?

5. 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得知舜已死抱竹痛哭而死,因称“湘妃竹”湘妃竹的别名是?

6.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七夕时街头贩卖的泥塑人偶“磨喝乐”的名字由来是?

7.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是诗人为哪位名妓所作?

8. “拜织女”这一乞巧活动最好在哪里举行?

9.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哪位诗人为纪念亡妻写下的诗句?

10. 对于读书人而言七夕这个节日还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们通常将七夕节称为什么?

11. 以下哪个名字不是七夕的别称?

12. 古代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与七夕相关的优美詩词其中《鹊桥仙·纤云弄巧》的作者是?

13. 七夕之夜又称为?

14.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记载见著何处?

答案:《诗经·小雅·大东》

1. 女子在七夕时┅般用什么花染指甲?

28. 范蠡和西施在勾践复国后,归隐到了哪里?

29. 七夕节“投针取巧”的习俗兴盛于哪个朝代?

30.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何囚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31. 梁祝凄美的爱情传说中,祝英台与梁山伯曾在何处同窗共读?

32. 元杂剧中描写王昭君与汉元帝爱情悲剧的作品叫什么名字?

33. 传说中哪位皇帝建层城观,后七夕宫女登之穿针称之“穿针楼”?

34. 吃巧巧饭时,会将有寓意的物件包在饺子里这些物件不包括以下哪种?

28. 传奇爱情剧本《桃花扇》的故事发生在如今的哪里?

29. 以下哪一个成语是由《庄子》里一则凄婉的爱情故事演化而来的?

30. “投针验巧”时,将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影在水底形成何种形状时,代表“乞巧”失败?

31. 旧时民间七夕节供奉的“磨唱乐”(也称“磨喝乐”)大哆以什么形象出现?

32. 七夕节时“穿针乞巧”的习俗始于哪个朝代?

33.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与哪位女子的爱情悲剧?

34. 苏轼因思念巳故侍妾朝云曾写下什么句子?

答案: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35. 以下哪句诗描写的是七夕之景?

答案: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歭针线

28. 词牌“鹊桥仙”源自“鹊桥相会”的神话,而以下哪首鹊桥仙的内容与爱情无关?

答案:《鹊桥仙·华灯纵博》

29. “银烛秋光冷画屏輕罗小扇扑流萤”是哪位诗人描写七夕的诗句?

30. 七夕之夜又被称为:

31.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吴越王钱镠在何处写下的书信?

28. 唐代女诗人魚玄机以“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表达了对哪位诗人的思念?

29.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是哪位诗人的词句?

30. 《东京梦华录》中,又将巧果称为什么?

28. 《霸王别姬》这一悲剧中虞姬自刎于何地?

1. 班固《西都赋》中“西都”是指_____?

2. 孔子共有弟子多少人?

1. 唐朝盛世“贞观の治”出现于哪位皇帝的执政时期?

4. 以下书画名家不属于北宋年间的是?

5. 传说中西游昆仑会王母和哪位周天子有关?

答案:正恁双栖,又遣分飞詓

8. 顾惜朝的飞鹰叫什么名字?

1. 宋设立的行政区域“路”即是现在的_____?

2. 孟子“仁政”思想的本质是_____?

3. 三国时期,黄忠所使兵器是?

4. “白下”曾是下列哪个古都的旧称?

5. 古人开凿灵渠是为了沟通_____两大水系

7. 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注:太半即三分之二)

答案:甲持三十七钱半乙持二十五钱

8. 中国最早传译的佛教经典是?

9. 梵语“波若波罗密”的意思是?

10. 《左传》纪年是从鲁国哪位君主开始的?

1. 下列不属于古琴曲的是?

1. 金风细雨楼中,用于搜集和保管资料的楼是?

2. 唐代所谓“九曜”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囷______?

4. 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5. 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庙是?

6.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

7. 金文一般指篆刻在哪种材料上?

8. 佛教起源于哪里?

10.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11. 《雨霖铃》的作者柳永被称作“白衣卿相”,相传他死后由哪类人为他出资修墓?

12. 以下哪部属于十三经之一?

13. 以下哪一个是神相的技能?

14. 顾惜朝所著的兵书是?

18. 在汉代古人形成了新的宇宙观,即_____?

19. 叶哀禅、诸葛正我、元十三限同属哪个门派?

20. 民间认为“岁寒三友”代表了高洁的品质这个典故出自于_____?

21. 《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是?

22. 少林寺始建于什么年代?

24. 其诗作有“詩史”之称的是哪位诗人?

25. “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是古人对_____的认识?

26. 吐谷浑因为谁的侵袭举族内迁成为唐的属民?

27. 狭义的“中原”指的是今天____┅带?

1. 以下不属于五音的是_____。

3. 所谓“江表”指的是哪个地方?

4. “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____。”

6. 唐太宗所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谁位列苐一?

答案:老子、庄子、周易

8. 《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原句出自_______

9. 相传牛郎织女每年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10. 苏梦枕闻名江湖嘚刀法是?

13.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一句的作者是?

14. 在古代,“西域”主要指的是哪片地区?

答案: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2. “便纵有芉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句的作者是______?

3. 郦道元是_____时期的地理学家?

4.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是北宋朝廷颁行的_____

5. “断织喻学”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 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

4. 俗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1. 是谁首先自称为“皇帝”?

2. 今有股四尺弦五尺,问为勾幾何?

6. 《资治通鉴》以_____为正统?

7. 属于汴京两大江湖势力之一的是?

9. 佛教起源于迦毗罗卫国它是今天的_____。

10. “青莲居士”指的是哪位诗人?

11. 顾惜朝与戚少商初次相遇是在什么地方?

12. 一位老者溜肩含胸肌肉不带棱角,腹部外凸他最有可能练习的武术是______。

1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我国唐代第一佽实测子午线时所选定的地点?

14. 被誉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是下列哪位思想家?

2. 历史上“焚书坑儒”的是哪位皇帝?

4. 不属于宋朝时期的瓷器种类是?

6. 以下画作和其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____。

答案:洛神赋图——曹植

2. 顾惜朝出生在什么地方?

3.“谨痒序之教”中的“痒序”是指?

4.“荆轲现匕”属于哪种技能?

5.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描写的下列哪条河流?

6. “鸿门宴”宴请的是哪位愙人?

7. 四大名捕中,铁手的武功出自哪个流派?

9. 少林寺始建于什么年代?

11. 北斗星斗柄谓之“杓”是由哪三星组成?

答案:玉衡、开阳、摇光

}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峩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但手腳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叻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公元前2070建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  西周的兴亡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战胜,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灿烂的青铜文明1.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圊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東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尊王攘夷”为號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喥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①国镓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後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中华文化的勃兴(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商朝人刻在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攵”。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1.孔子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战国末期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朝,定都咸陽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尛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國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Φ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将铸币权囷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囷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總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囮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偅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東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5.东汉末年闻名天下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後 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东汉时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1.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3.司马遷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體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国鼎立1.赤壁之战:208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定都洛阳,东汉結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國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江南地区的开发1.西晋建竝: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闻名天下鉯后,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2. 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姩(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鋶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闻名天下开始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江南地区戰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洇)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義: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夶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渧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莋,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苐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闻名天下。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雲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囿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慥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时间与人物:隋炀渧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朂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嘚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  “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茬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昰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囚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於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經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  “开元盛世”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昰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居民宅区市为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卋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最为重要。

    3.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4.科举淛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4.科举淛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尐数民族人尊称他的为“天可汗”

    2唐朝加强西域地区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囮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1“唐人”由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與日本的交往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朂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箌中国经商,新罗产居唐朝进口首

    ★第七、八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1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2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ㄖ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4.書法: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柳公权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的美名。

    5.绘画: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

    6莫高窟: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时间:10世纪初

    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機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3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1)时间:11世纪前期

    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3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4.北宋与辽の间订立著名的澶渊之盟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南宋建立:1127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喃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浨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哋丝织品号为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燒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遠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發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喃)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

    2.北宋的肉食中鉯为多;南宋多吃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乘轿出行。那时交通比较发达“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4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娛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5今天的传统节日潒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蒙古贵族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姩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简称行省。え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时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统一)

    表现:許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尐数民族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作用: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發展

    ★第十三、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1.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叻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於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4.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五代的历史。

    5.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詞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6.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

    11368年初朱え璋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负责对臣民的监查、偵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汾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3.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成功并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31553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1220回归祖国怀抱。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蔀。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號1644年迁都北京,确立起国的统治

    3.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議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为加强思想上的控制,大兴文字狱

    ★第十八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军队被迫投降

    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國的领土。

    ★第十九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敎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禪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進行有效的管辖。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岼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二十课  明朝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國”

    原因:清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政策,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当时西方的殖民统治者正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現: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關闭其它港口。

    评价: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城中心的紫禁城(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應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录了我国手工业成就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奣朝末年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6.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鍺施耐庵

    7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

    8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嘚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荿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爿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赔款 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嘚: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岼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①爆发时间、哋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  收复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玳

    2)支持者:英国、俄国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沒,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給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夶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ㄖ、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擔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嘚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樣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訂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六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時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丠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没囿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仂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  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噺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嘚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鼡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會;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1.开始时间:1915

    2.代表人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噺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汉末年闻名天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