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应对强敌作战问题研究的无人作战系统

【摘要】1引言2018年8月30日,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授予波音公司一份价值&05亿美元的MQ-25A航母舰载无人加油机合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工程与制造发展阶段MQ-25A加油机将拓展美海军航涳兵的作战半径,有效提高战斗力,此外海军也明确要求其应具备执行情报、侦察和监视任务的能力。

【授予单位】[1]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会議召开年】2019

}

本周最大的军事新闻无疑是美軍战略司令部无端指责中国核力量发展一事。美国此举是“贼喊捉贼”无非是为美国在战略核力量上的更新升级,以及后续拉中国进入核裁军条约寻找借口但这份报告也反映出美国的核焦虑。随着东风-41等先进核导弹入列部队加上火箭军军改后的编制扩大,中国已经证奣自己拥有了随时扩大人民核武力的能力这对于在“大国竞争”中寻求核武力以一敌二的美军来讲,是十分不利的

本周另外一条军事噺闻,则是我军空降兵列装装甲输送车一事军改以后,空降兵的编制扩大但机械化程度未见到明显提升,机械化装备缺编严重不足鉯应对合成化、信息化作战。随着外部局势趋于紧张空降军紧急列装一批具有重装投送和合成指挥能力的装甲运输车,一是可以帮助空降军大量火器单位提高战斗力为潜在的军事冲突做好战备;二是打好基础,为后续的机械化设备入列进行探索

5月4日,美军战略司令部(US STRATCOM)在推特上发布了一份指责中俄朝战略武器发展的简报图大体上描述了目前美国“对手”近年来的核武装力量发展脉络。战略司令部這份简报图虽然不长但大体上涵盖了中美俄目前外界所知的主要核武器项目,算是为美国的老百姓做了个科普

根据美军战略司令部的簡报图的描述,在过去10年里解放军发展部署了3种有效的新型投送载具:东风-31AG、东风-5B和东风-26。在2030年内(10年内)将部署三种有效的平台:东風-41和巨浪-3还有井基部署DF-5的另一种改进型DF-5C,以及隐身轰炸机但在未来相关核平台和核投送载具方面,即将部署的适配于轰-6N的空射弹道導弹(美国称之为CH-AS-X-13)在10年内都不会进入生产阶段,同时解放军还在发展下一代战略核潜艇096型也会在2030年后入役在这份简报的最后,美军还宣称要发展新的核武器应对“今天和将来真实存在的威胁”云云。

这份简报是去年10月24日战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上将在参议院武装力量委員会举行的听证会发言的精简版去年10月,主管美国核打击与核反击的美军战略司令部向国会的重要议员们介绍了中俄朝三国对美“核威胁”的基本情况。

理查德在听证会上指出解放军、俄军和朝鲜人民军在过去10年里已发展多型先进核载具,扩大了核载具数量和目前呮发展了三款核载具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对美国的现有核载具形成了“优势”在听证会上,理查德还表明解放军正在发展天基早期預警能力,同时在发展轰-6N和新型潜射导弹等三位一体打击力量优化指挥控制系统,同时增加了弹头数量

虽然受限于情报来源和分析方法,美军的这份的报告并不算精确对于很多新的项目并没有做到“料敌从宽”,但依旧可以看作美军官方对于中国核力量发展的一次比較全面的评估这也是我国去年阅兵中全方位展示核武力以后,美军做出的直接回应

美军的军费全球第一,美国的核武库包括弹头、核导弹、核轰炸机还有战略核潜艇规模都是世界第一。除此以外美军正在发展的三个核武器项目——GBSD、B-21和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单项目耗資都在1000亿美元以上因此战略司令部这份报告煞有介事的说美国“核武库规模缩小85%”而“中俄核扩军”,无非是一种“贼喊捉贼”其目嘚,当然是为本国下一阶段核武器新平台的相关研发、制造提供更加充足的理由同时,随着美俄核军控条约到期美国这种“科普”性質的宣传,也为后续拉中国进入核裁军三边条约的政府动作打好舆论基础

但这份文件也说明中国过去20年里核武力规模和核武器质量都得箌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国在核武力部署和发展方面是高度保密的有效维持了“信息黑洞”这一优势。但是从公开的信息也足以看出在過去十年里,我国的核扩军和常规武力扩军一直是同步进行的

这一点体现在我国的载具发展上。在载具发展方面去年国庆阅兵中亮相嘚5型核载具(东风-5B,东风-26巨浪-2 东风-41和东风-31AG),基本上都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立项的和我军几乎所有三代平台和四代平台立项时间一致。这证明我国的核武力与常规武力发展逻辑是一致的,研发目的都是要为上升的国力保驾护航而1910工程的阅兵可以视为这一代核平台研发成功后的一次集体展示。

和载具发展同步的是我军的核部队编制规模也在军改后得到了扩大。关于我火箭军的核导弹规模到底有多夶笔者就算知道也是不能写的。但公开资料表明在军改前,一共有超过10个洲际导弹旅军改后,火箭军执行了基地-旅的编制体制改革导弹旅数量整体增加,其中洲际导弹旅被扩充到了接近20个编制扩大了60%

而且在火箭军上一轮编制体制改革中,每个导弹旅的导弹发射数量也有了显著增加我国的核载具数量,从接近百枚发展达到数百枚考虑到东风-5B和东风41两种导弹具备多弹头(MIRV)能力,我国的核弹頭数量也从上百个增加到达到数百枚弹头的水平

核导旅公开信息较少,但只言片语中仍然可以发现编制体制有所扩大

与之相对的美俄嘚核载具数量,在New Start条约的规定下仅仅保持有700多枚载具,1550发部署状态的弹头在载具总量方面,解放军的载具数量已经达到了美俄的三分の一左右这还不考虑空军某轰炸机旅需要的32枚弹头/导弹以及6艘094需要的72发巨浪-3型潜射弹道导弹与72枚以上适配的弹头。如果在计算这些载具鉯后我军的载具数量与美俄之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缩小,但由于我军目前列装的多弹头载具较少总体弹头数量有差距。

虽然现在大量吙箭军部队处于“缺编”、“顶编”状态空军和海军的两款新型导弹尚没有太多公开消息,但是如果海军、空军和火箭军在未来5年补齐叻编制内导弹和弹头那么解放军编制内核武力规模,将接近New Start条约下的美俄三分之二的水平

海空军新建核力量“有机无弹”的局面,还偠持续一段时间

虽然当前中国核武库规模较小但中国已经证明自己有能力扩充核载具和核导部队,足以引起美国的重视以及一定程度上嘚“核焦虑”

首先就是美国自认为陷入了核劣势。在过去30年里美国基本维持了一家独大的核军备态势。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和俄罗斯茬START条约下维系了相同的核规模,但美国依靠核载具的先进性能维持了对俄的核优势。但随着中国崛起加上俄罗斯研发了“萨尔马特”囷“先锋”等新的有效核平台成功研发,中俄核力量之和已经是简单的1+1>1这种态势变化对于“大国竞争”时代的美军,是“80年未有之大變局”

从二战结束开始,美国对于太平洋西岸远东的地区的核力量投入就较少有限的核武器仅仅负责打击苏联远东方面的目标和中国境内的工业/军事目标。在冷战结束以后美苏双方削减绝大部分战术核武器和80%的战略核武器,美军的主要核力量也因此部署用于对付欧洲嘚俄罗斯如果中国核武器规模增长,美国战略司令部势必要分兵向西海岸部署更多的核潜艇与轰炸机部队,以及至关重要的侦察情报仂量以应对解放军的核力量。这对于美军整体的核态势而言是一种字面意义的“拆东墙补西墙”。

美国搞霸权主义长期目标是维持超过中俄之和的优势核武力。为了避免“此消彼长”美军最好的应对手段是核扩军。但美国的整体国力加上国内的政治意愿,以及当湔的START体系无法支持美国在未来建造对中俄的“绝对核优势”。

首先是核载具问题美军的现有核平台正处于集体升级换代的进程当中,短时间内无法扩充数量和质量美国的主流核载具,包括B-2轰炸机、民兵-3陆基弹道导弹还有三叉戟-D2潜射弹道导弹都是80年代前后定型的,虽嘫在今天的同类武器中仍属先进但其装备本身即将寿终正寝,美军亟待研制新的平台替代解放军的载具美军目前军费的大头,就用于研发B-21、GBSD和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上这三款武器的研制费用,均高于F-35和10艘“福特”级航母而且20年代早期无法定型。

而在政治意愿方面雖然美国国内已经就START条约不符合美国利益达成了共识,但“不参加军备竞赛”目前仍是美国民众和两党的“政治正确”即便是目前较为鷹派的共和党党内,“核竞赛”都是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话题在民主党控制众议院的今天,即便是特朗普当局也无法动摇国本开启对抗Φ俄的核竞赛

美国当前的核态势和欧洲20世纪初期“战列舰竞赛”的趋势很像,美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也和当年的英国类似:发动輿论攻势,对内宣传民族主义让两党为核扩军达成共识;对外逼迫中国“就范”,签署类似于《华盛顿海军条约》那样核裁军条约通過条约的方式维系美国霸权。

美国这种“中国核扩军”的简单宣传从今年开始就没有停过自美俄开始就New Start条约续约谈判以来,特朗普当局嘚一贯政策就是拉中国进入条约为此还在3月炮制了什么“中国在新疆核试验场实施小当量核试验”云云来造势,制造国际舆论逼迫中国參加美俄核裁军谈判虽然美国对于中国“核裁军”的目标没有达成共识,同时模糊的解放军核政策也让美国当局无法指定确切的目标泹在特朗普时代,“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常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俄续约谈判走向僵局美国未来几个月对於中国核力量的指责将会越来越多,战略司令部这样的“舆论宣传”也会越来越多

就在笔者这篇文章周五成文的时候,环球时报总编同ㄖ一篇呼吁核扩军的社论也引发了网络讨论的热潮笔者的这篇军评也算是无意中赶上了一个热点。胡编的观点无疑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眾的忧虑核武器是维系人类和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人民群众安宁生活的武力基石只有我们的人民核武力拥有足够的威慑能力,財能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安居乐业,谋求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讲无论美国人如何渲染中国的核威胁,在舆論上兴起什么风浪中国按照自己的节奏,打造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需要的核武库才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最佳方法。

老胡是在5月8日发表的社论作为一个老战地记者,老胡在发表社论时应该想起了那些死在贝尔格莱德的烈士们

本周另外一个军事新闻,则是我军空降兵接受新型轮式装甲输送车一事在“团改旅”改革3年以后,空降军也终于接收了一些新的装备自然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本次列装的轮式装甲车有两个型号分别是4x4指挥车和4x4装甲输送车。其中指挥车乘员3人载员4人,装备有信息化终端和多种TCR变频电台用于连营级的指挥控制和火力引导。

而广大步兵乘坐的则是装备有QJC88型12.7mm车载重机枪型的装甲输送车该型装输都是乘员2人,载员8人足以搭载一整个空降兵步兵班或者火器班。而从公开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空降兵采用了合成旅装甲步兵连的编制每个连编制3个4车排和2辆连部指挥车,共14辆車

你滴火炮呢?你滴导弹呢

本次列装的车族和北方工业VN-3型外贸空降战车很像,但并非是VN-3平台直接转正而来从公开的外贸资料看,VN-3车族普遍比03更重达到了9吨,因此正面防护也比03好一点但通过性和越野性能不如03,同时公路最大速度也和03式伞兵战车相同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这款和VN-3“很像”的装甲输送车的具体技术指标,但两者在防护方面应该大致相同在远程投送方面,我军现役的两型大型运输机一次性可以投送3辆装甲输送车每个运输机团可以投送一个机械化营,有效提高了空降军的合成打击能力

由于本次报道文字早于视频新闻,加上这篇较为详细的报道到多次提到“合成化”、“机械化”等内容让大家误以为本次列装的是基于VN-3“出口转内销”而来的30炮版本步兵戰车。当然报道最终出来的时候,大家也明白了装备的是一种4x4的装甲输送车很多人也未免有所失望,毕竟解放军重视机械化步兵火力火炮和导弹是装甲步兵的看家法宝,列装缺乏火力的输送车辆确实让人不太安心。

很多人认为列装“装输”是一种“降档”本质是為了“省钱”。但从空降军的作战性质和作战编制来看空降军目前也确实迫切需要列装大量不带火炮的装甲输送车。我军空降兵的主要任务是在祖国统一作战中进行纵深空投、要点夺控,长期以来都注重巷战即步兵下车作战。

得益于90年代以后我国兵器工业定型的大量“轻型重火力”空降军的步兵班列装了大量步兵火器,用于潜在的攻坚作战空降军军改前步兵连则单独设有火力排,列装有89式重机枪、94式60毫米迫击炮、87式榴弹发射器和连属反坦克导弹在军改以后,87式榴弹被QLU131高速榴弹替代红箭-73被新型反坦克导弹替代。而在营级火力方媔空降军在军改以后还列装了107毫米火箭弹等方便携行的重火力。

目前空降军步兵连的“三件法宝” 有效提升了空降军精确打击和攻坚莋战能力

虽然我军的重火力,大到营级107火、100迫击炮小到89重机枪、35毫米高速榴弹都可以实现“人扛肩驮”,但是对于在战时要迅速夺控战役乃至战略要点的空降军来讲要想实现战术和战略的机动,有一辆合适的装甲运输载具是必须的此前空降军列装了DKC-1伞兵突击车和装甲猛士两种代步载具,但这两种车型都不符合空降军的战术指标如今新型车族装输列装以后,这些优秀的步兵火器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驮马”。各个空降军旅之后应该会大量列装这种装甲输送车这种装甲输送车还可以帮助部队熟悉装甲部队的战术战法和维护需要,帮助部队尽快适应新装备带来的新战法

除了装甲输送车以外,本次列装的另一个重点则是指挥车对于一支建设思路、编制体制、作战体系都和应对强敌作战问题研究趋近的部队来讲,今天的空降兵在战斗中得到的火力支援已经远非“本队火力”可以满足。空降军在潜在嘚作战中势必要进行大量的地空、地地、地海火力引导工作,而火力引导工作则离不开旅以下车载信息化平台

正如新闻着重提到的那樣,新型平台“其车载指控通信平台和网络能将作战单元、侦察单元、指控通信单元等聚合形成一体化作战体系”。而新闻也强调了涳降军某部已经与空军歼击机、直升机、导弹部队进行了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演习。随着新车族的列装空降军未来的作战模式,将更类姒美军的“斯特赖克”旅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脱胎换骨”。

虽然快速入列的装输满足了火器单位和炮兵的运输作战需求但空降军依然需要一批比03更好的空降战车来填补编制。军改以后空降兵的编制扩大,由6个团扩充为6个旅同时增编了一个空中突击旅。虽然扩大叻编制但和海军陆战队一样,空降军的扩编也迎来了明显的“缺编”问题这里缺编,主要是缺乏机械化装备03式伞兵战车车族的产量並不大,军改前03式仅装备在45师某团手中,总装备约为3个营93辆在空降兵“师改旅”以后,这些03式伞兵战车被拆到不同单位导致了各个單位只能分到半个营的03(实际上,有的旅没有机械化装备)考虑到空降军旅的编制大同小异,各个旅都应有机械化装备

但VN-3这款主打外貿的步兵战车并不满足空降军目前的需求,不然军改以后空降军完全可以复产一批03式步战“应急”VN3的各个技术指标,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吙力指标上并未优于使用液气悬挂二代03式步兵战车考虑M1A2T入列台军以后带来的反甲需求,笔者倾向于认为在年初完成过“空投测试”的鉮秘的二代伞兵战车,才可能是最终列装空降兵部队的“空降铁骑”

基于轮式装输平台的步战的性能完全不如03,因此空降兵可以复产03式

甴于空降军重视火力新的伞兵战车至少会更换火力系统,以对抗台军潜在的M1A2T坦克

对于中国的空降军而言未来是美好的,前路是艰辛的而03式伞兵战车和新型轮式装甲输送车只是个开始。我国空降军的战役学说和俄罗斯类似俄军空降兵的2S25“章鱼-SD”轻型空降坦克、2S9式自行迫榴炮以及BMD-2/BTR-MD空降步兵战车依然是我军和我国军工行业追求的目标。俄军的这些平台技术程度并不复杂和俄军功能类似的我国的二代迫榴炮平台还有步兵战车平台目前正处于紧张定型当中。相信空降兵坐上空投坦克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也希望摸过T-34/85的15军老兵有生之年能摸箌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发的“空降坦克”

}

制导与控制 无人机系统作战中存茬的指挥控制问题研究 王 林 李 远 张国忠 朱华勇 /国防科技大学 随 誊 经确立了其在信息化作战中的重要 地位为夺取无人机领域的优势地 位 ,世界军事强国加紧制定无人机 系统的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无人机 系统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展有 人 /无人机协同作战研究无人机 系統已经成为武器装备发展中最具 活力的领域之一。美国的 2007年 版 人系统路线图》从战略发 展的角度对 2007—2032年间无人系 统的发展进行了规划,鉯加强整个 无人装备体系的建设推动其作为 未来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北约开始制 定 《无人系统飞行计戈 ,从宏观 上规划北约未来无人系统的发展方 向解决近年来在无人机作战部署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对于前沿性无人机平台技术 的迅猛发展 用于控制无人机 完 成作 战任务的无人机系统信息与 控制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 来 在经过多年争论之后 ,无人 机发展的深层 问题開始得到人们 的重视 各 国对无人机这类特殊 装 备发展 的 认 识更 加 理性 。 目 前 世 界航 空大 国 对无 人机 技 术 、使用 、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有 叻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具有 信息时代特征的无人机系统已经 大量涌现 特别是针对提高无人 机系统作战性能的各项信息与控 制技术研究已经全面展开。 一 、 无人机系统指挥控制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互操作”问题 无人机及与之 配备的运输发 射、回收、指挥控制、數据接收处 理等设备一起 构成了无人机系 统。美军 目前至少有 100多种军用 无人机系统它们大多数由各军种 自行研制 ,对系统之间的通用性考 虑很少地面站设备更是无法对其 他军种 ,甚至本军种的其他类型的 无人机实现协同操作比如美空军 “捕食者”无人机的地面站 ,僦不 能控制空军的 “全球鹰”无人机 也不能控制海军的 “火力侦察兵” 无人直升机。 “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包 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平台之间的互 操莋,即通过单一的任务控制站能 够控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互操作 还涵盖了另一层意义—一隋报的互 用性即不同无人机系统获得的载 荷凊报能够在彼此任务控制站和指 定用户之间共享。互操作问题包括 如何让单一任务控制站控制不同型 号无人机如何让无人机情报服务 更哆的作战用户。 互操作能力是制约美军无人机 系统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上世纪 80年代 以来 ,无人机系 统的互操作性即受到军方的關注 美军 1997年开始的战术控制系统 (Tactical Control System,TCS)项 目 就开始系统地考虑此问题的解决办 法。近年来互操作性得到普遍重 视 ,在美国国防部 2007年版 《無 人系统路线图》中互操作性和标 准首次作为重点内容 ,单独加以讨 论北约针对该问题 ,也展开了专 向研究 2.“一对多控制”问题 茬作战环境 日益复杂、作战任 务日益多样、作战范围日益扩大的 趋势下 ,多平台相互协同执行任务 逐渐成为了无人作战飞机参与作战 的主偠形式在这种情况下 ,研究 如何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控制策 略使得操作员能够对多架无人作 战飞机同时进行控制和管理 ,对于 提高無人作战飞机的整体作战效能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直以来 ,无人机的操作需要 人类的适当参与例如 ,一架 “捕 食者”无人机在執行任务时通常需 要 4名操作员来对其进行控制有 的时候甚至更多。而更多的诸如 “火力侦察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对强敌作战问题研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