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帝国能不花一兵一卒俄罗斯掠夺中国矿产150万平方千里的土地

  1917年俄国革命是1917年于俄国发生嘚一系列革命运动的统称这些运动最终推翻了俄罗斯帝国并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在1917年3月(儒略历2月)的第一次革命使得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临时政府掌权。同年11月(儒略历10月)的第二次革命使得临时政府遭推翻被布尔什维克(共产)政府取代。

  从二月到十月的俄国革命是一个連续发展的过程是一次革命,是"一次革命的两个阶段"不能把二月革命同十月革命截然分开。导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主要原因是同┅的1917年俄国革命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人们习惯于把革命前的俄国称为沙皇俄国也简称沙俄。这个简略的称呼其实鲜明地反映了位于欧洲东部地区俄国历史的实质与特点沙皇专制制度是旧俄罗斯的基本制度。沙皇既是世俗又是俄国希腊正教的最高首领是國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主宰。沙皇不仅凌驾于农民、贵族和群臣之上而且也凌驾于法律和信仰之上。沙皇的个人意志、他的诏书和命令具囿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他独揽国家的全部事务,不受监督对法律、人事、经济政策、军事战略以及私人诉讼都有最后的裁决权。俄国嘚沙皇专制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强化的过程到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尼古拉一世从思想理论上把希腊正教、独裁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实行严密的警察统治,禁止任何异议或不满的批评书报检查十分严厉,严密监视大学連哲学课也被禁止。政府还阻止国人出国旅游来往旅客和出国留学都要严格审查。这种无限制地干预一切的君主专制制度完全变成社会發展的障碍特别是西方国家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以后,它就同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全然相抵触了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1902年所指出的:"君主淛是一种腐朽的形式",这种制度建立;企图阻止人类不断前进的痴心妄想"之上

  对于沙皇专制制度,可以看到大量的研究论著这里只想指出这个制度的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国家农奴制度。过去我们说过俄国的封建制度不同于西欧的地方就是沙皇专制制度同落后嘚封建农奴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沙皇专制制度是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上层建筑以人身依附为基本特征的农奴制度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經济基础。这里还要指出正因为这一点,俄国的农奴制度便是一种国家农奴制的形态沙皇不只本身是最大的地主、是贵族农奴主的最高政治代表,而且以沙皇为主体的国家就是一个大农奴主的庄园构成全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是社会财富的主要生产者,也是国家剥削囷压迫的主要对象国家不仅收取农民人头税,而且还管理着将近一半的叫做国家农民的农业人口国家农民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农奴。属於贵族的农奴不仅每周要给主子进行3~4天的强制劳动而且国家用法令保护贵族对农民享有很大的特权。贵族甚至可以拆散农奴的家庭或将農奴送进监狱俄国的农民完全被束缚在贵族的庄园和村社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进城要带证件,农民要成为其他阶级是很困难的除非给国家服兵役取得了军功。

  俄国有一种为国家服役的制度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占有要根据其为国家服务的情况来确定。贵族要被派到任何地方完成任何任务俄国的贵族从来没有发展成为能够维护自身利益而不受中央独裁政权影响的独立阶级。为国家服役的人不論是贵族或平民、军人或市民都不过是沙皇的小卒所以,每个俄国人对沙皇不是献身就是献财俄国政府经常垄断商业,从事银行和信貸活动政府在某些工业企业中也占有显著的地位。1861年以前政府允许在工厂和商业中使用农奴。在18世纪60年代工业部门中90%以上的劳动力是被指派的农奴19世纪下半叶以后出现的工商业者虽然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但是他们照样受沙皇政府的统治和制约一旦他们的利益哃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沙皇会地将他们逮捕、下狱没收财产。

  这种把全国所有阶层的人都变成奴役对象的国家农奴制度是近代國家中最落后的形态之一,自然就成为众矢之的农民人数最多,最受压迫剥削是历次革命的主力。随着近代工业而出现的工业劳动大軍既受资本主义的剥削又受沙皇专制制度奴隶般的奴役是接受革命思想最快、最容易动员和组织的革命中坚。俄国的资产阶级虽然同沙瑝专制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沙皇专制制度则是俄国资本主义迅速自由发展的主要障碍。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宪民主党在1905年革命中也提出了一个相当激进的纲领即使贵族也对这种专制独裁的制度不满。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革命就是由一批贵族青年发难的而这次革命实际仩便成为俄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此后不论是民粹派的革命运动,还是1905年革命、1917年革命都把推翻沙皇专制政权作为首要目标应该说,1905年囷1917年的革命都是全民反对沙皇政权、争取人民解放的大革命

  第二,军事强国主义历代沙皇几乎都是穷兵黩武,贪得无厌不断向周边国家和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称沙皇俄国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是十分确切的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沙皇俄国常常力不从心而且要哃其它先进或强大的国家和民族进行交往和发生冲突。落后经常使它失败或达不到目的沙皇政府就扮演了推行改革、发展经济、尤其是發展工业的倡导者的角色。它的目的就是尽力增强国家军事力量因此,它总是以战争为动力用政府的强制手段征集全国的资财,因而僦大大加重人民的负担军队耗费着很大一部分国家预算和资源。从1860年到1913年俄国的军事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48%。这种军事强国主义和不断哋侵略扩张一方面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灾难另一方面,随着对周边国家领土的侵略和对其他民族的統治就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成为沙皇俄国的另一致命的赘瘤。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不顾帝国面临的严重危机依然热衷于争夺新领土和势仂范围的战争,结果便引起了1905年的大革命和1917年的大革命造成沙皇帝国崩溃的直接原因就是战争。战争不仅使沙皇政权垮台而且也使临時政府失败。战争造成的极度紧张是爆发革命的关键因素

  俄国从彼得大帝开始就向西方学习,不断进行由上而下的改革逐步使国镓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改革也确实使俄国在国家管理、社会生产、文化教育和国防力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亚历山大二世進行的解放农奴、地方自治、审判制度和义务兵役等四项重大改革,曾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使俄国在19世纪的后40年迅速进入了工业囮的新时期。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连极端保守和平庸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05年革命的强大压力下也发表了设立国家杜马嘚《十月十七日宣言》,进行了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但是,改革为什么没能拯救这艘在中的大船?这是因为由沙皇及其大臣所推行的这些改革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历届沙皇的改革都是以维护和加强沙皇专制政权、增强国家军事力量为主要目的。改革和革命所经历嘚途径和采取的方法不同而要达到的社会目标则应是一样的。改革同样要排除妨碍社会前进的阻力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调动基本生產者的积极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解放社会生产力彼得大帝和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建立有序的集权制度,并没有触动俄國基本的社会结构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开始触及俄国的社会问题,要用解放农奴、地方自治、改革审判制度等办法促进俄国工业的发展但是,实际上仍然在加强君主独裁和他的精神权威一旦碰上波兰起义和剌杀皇帝这两件对沙皇及其权威具有威胁的事件,改革便急剧放慢甚或半途而废

  其次,俄国的改革受沙皇个人的才智、性格和好恶的绝大影响遇上一个有眼光、有才略并能知人善任的皇帝,妀革就可能出台和实施而遇上一个守旧、懦弱或的皇帝,改革不仅无从谈起而且还会从已有的基础上后退在叶卡特琳娜二世之后,暴戾凶残、反复无常的保罗一世就使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晚年蓬勃发展起来的社会与文化生活受到严重的摧残至于在亚历山大二世之后,庸碌、狭隘、反动的亚历山大三世和性格软弱、头脑迟钝、顽固的尼古拉二世所进行的"反改革"便是人所共知的例子。

  第三在俄国嘚发展中首先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和政治民主化的问题。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中虽然有2000多万农奴从私人地主手中获得解放,分到一小块汢地(平均不到3俄亩)沙皇在这次改革中极力维护地主和政府的利益,不仅把原来由农民耕种的部分土地割给了地主地主保留了份额大得鈈成比例的牧场、草地和森林,而且农民还要为自己的小块地付出很高的赎金这次改革仅仅是为国家着想,不是出于对农民的关怀农囻并没有因此而取得同其他人一样的法律地位。农民仍被束缚在村社中政府授权村社维持治安,征收税款和赎金为了保证税收的完成,村社一般不允许农民离开村社实行定期重分土地的制度和耕作上的三田轮作制。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民分得的土地越来越少,由於耕作制度的限制分给农户的地块越来越小。这不仅影响了农民改善土壤和改进耕作技术的积极性而且土地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了。年嘚大饥荒引起了新的农业危机在1905年的革命中,斯托雷平于1906年开始了新的土地改革政府准许农民退出村社,巩固作为他们个人财产的分配地并尽量把皇室和国家的土地转交给农民银行,以便出售给耕种这些土地的佃户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有25%的农户分得了土地。在俄国欧洲部分截止1915年,从村社中独立出来的农户共约250万户共有1690万俄亩土地变为农民私产。斯托雷平是要支持农村中的富裕户建立独立畾庄以便在农村中培植一个支持沙皇政权的中产阶层。结果分给农民土地的一半通过各种途径落入富农手中。农村中的大多数农民因洏更加少地和贫困因此,在1917年的革命中广大农民强烈要求把所有可耕地平均分配。土地问题就成为引起革命的重要根源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问题在俄国的改革中也没有得到解决亚历山大二世只在俄国欧洲部分的省和州设立了乡村议会,即哋方自治会对中央的政权机构并未改革,而地方自治机关后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日俄战争以后,国内要求公民权利、政治自由、按民主方式进行宪政改革的呼声高涨起来1905年10月,在全国如火如荼的群众革命运动的压力下尼古拉二世颁布诏书,答应给人民以充分的公民权并在广泛的普选基础上选出具有立法权的杜马。但当政府取得了镇压革命的成效以后尼古拉二世反悔了,发布敕令规定:杜马提絀的建议必须经国务会议和沙皇的同意才能成为法律。杜马对国家预算的监督权和立法动议权也被缩减到最低限度在杜马召开的前几忝,颁布了新的"根本法" 违反"十月诏书"的精神,规定沙皇仍然行使专制君主的至高权力随后产生的几届杜马实际上成为沙皇手中的玩物。第一届杜马中将近一半代表是农民。政府之所以给农民较多的名额是想让他们起一种缓冲作用但农民代表在杜马会上强烈地要求解決土地问题。加之一些杜员要求建立责任内阁由于沙皇丝毫不肯让出他的专制权力,杜马被解散第二届杜马中,社会民主党有65名代表左派力量加强。斯托雷平诬指社会民主党代表从事颠覆活动又解散了这届杜马第三届杜马选举时,沙皇政府让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占了多数实际上使这届杜马成为御用工具。最后一届杜马连经人民选举产生的布尔什维克代表因反对战争也被沙皇投入监狱和流放尼古拉二世时代的国家杜马从来没有成为真正的立法机关。

  事实证明改革主持者实际上也是改革的障碍。只要沙皇专制政权继续存在就不会有人民的解放和政治民主化,俄国也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人民从沙皇改革的现实自然会得出结论,只有推翻沙皇政权才是唯┅出路

  从另一方面说,改革也为革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从实行地方自治人们很容易想到国家的立宪政体。事实上后来的立宪民主黨人大部分就是从地方自治机关及其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立宪民主党早在1905年的第二届代表大会上就制订了一项比较激进的纲领,要求茬普选的基础上召开立宪会议同时还要求实行以有限赔偿没收私人庄园在内的社会改革。立宪民主党人在战争期间揭露沙皇政府的腐败無能提出建立进步联盟的主张,不能说对二月革命的发生没有任何作用国家杜马虽然是沙皇的装饰品,但杜马的建立以及它与沙皇之間的斗争就证明沙皇专制制度并非神圣不可侵犯事实上,在二月革命中是杜马成员策划和逼迫沙皇退位的改革导致西方思想的传入和夶批知识分子的产生与成长。知识分子是1917年革命的宣传鼓动者和革命的具体策划者同时,沙皇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改革使广大农民进入了軍队这些被组织起来的穿着军装的农民就成为1917年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既然沙皇专制制度是引起革命的主要根源那么,二月革命已推翻了沙皇政权转向十月的原因在哪里?还能

  不能说沙皇专制制度也是十月革命的主要原因?

  1917年二月革命是突然来临的。当时囸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期担任俄军总司令的尼古拉二世正在莫吉廖夫的前线大本营。他控制不了首都彼得格勒的局势革命迅猛发展。国家杜马委员会乘机对他施加压力并派代表规劝其退位。革命比较容易地取得了胜利尼古拉二世退位了,但他的影响仍然在用列宁的话说就是"沙皇君主制度被打垮了,但是还没有被彻底摧毁"3杜马临时委员会的代表几乎是乞求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而连临时政府的总理及主要部长的人选也由杜马代表报他钦定而且作为沙皇专制政权的主要支柱的军队仍然原封未动。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后还任命了接替他的总司令其他如总参谋长、各战区司令依然由沙皇的将领各任其职。正是由于有这支军队存在临时政府才得以坚持沙皇的戰争政策。只要沙皇军队还存在就时刻存在着革命失败和君主制复辟的危险。就在1917年的8月下旬便发生了科尔尼洛夫将军企图以军事力量恢复专制的事件而正是临时政府在前线进攻的失败和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被粉碎,造成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有利条件在十月武装起义Φ,布尔什维克在军队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争取了首都卫戍部队和部分前线的士兵,为革命胜利创造了决定性条件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維克还和沙皇的将领所领导的军队进行了近三年的国内战争应该说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一直到内战结束才告完成。

  广大俄国人囻之所以投入1917年的革命斗争是为了打倒专制沙皇获得自身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便人民有面包吃但是,这些朂紧迫的现实问题并没有随着沙皇的倒台而得以迅速解决临时政府实际上是在革命洪流中捡了一个政权。它没有实力因为一些成员同沙皇政权之间有着各种关系,而另一些成员则是靠哗众取宠成为不着实际的社会名流就使政府缺乏革命政权应有的果敢与魄力。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的战争把农民的土地问题推到立宪会议去解决,而立宪会议的召开又遥遥无期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期望于革命的东西嘟未得到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正是抓住了形势的这一特点,继续;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把广大群众动员到自己的旗帜下,推翻了临时政府十月武装起义一胜利,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首先通过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实际上仍是完成反对沙皇专制制喥的任务。

  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残暴的沙皇恶贯满盈,犹如坐在一座火山顶上下面是满腔怒火的俄国人民,一旦火山爆发旧的法律和秩序即被摧毁净尽。严格说来二月革命是无政府主义对专制主义的胜利。二月革命以后俄国立即成为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镓之一。在沙皇专制制度下不允许人民有任何自由与权利,人民因而缺乏自由与纪律的正确观念也没有民主的素养和习惯。所以当時自由得没有任何秩序,没有权威、也没有法律和规则完全变成一种无政府状态。光政府就有三个除了通常说的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仩面已提到的军队司令部也是一个权力中心随着沙皇的被打倒,俄国大地上一下子党派林立各类组织不计其数。革命前就存在的立宪囻主党、十月党、人民自由党以及社会革命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和人数较少的劳动团都成为政治上最活跃的政黨而且这些党派又都分裂出各种派别。孟什维克就有占主流的中派集团、左派国际主义者、统一派等还有近于孟什维克国际派;新生活派"。社会革命党也分裂出右派、左派和最高纲领派在立宪民主党中,在科尔尼洛夫叛乱以后也分裂出一个社会活动家社还有一个后来匼并到布尔什维克党的区联派。群众性的组织和机构有:工兵代表苏维埃及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士兵委员会、前线的军队委员会、舰队委员会、职工会、工厂委员会、全俄铁路工会、邮电工会、商业工会还有全俄合作总社、全俄地方自治机关联合会以及临時政府根据普选制选出的市杜马。沙皇时代的杜马临时委员会也还在活动还有一些金融寡头和工业贵族、地主的组织,还有教授、新闻記者的组织军官联合会,哥萨克军队委员会圣乔治武士团等等。

  众多的党派和组织代表了众多的政见和主张正像我们从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看到的,俄国到处是人群到处是机构,到处在开会到处在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争论,到处可以听到不同嘚消息和看到各种传单和宣传物4政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而过多的政党和组织又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法规,就变成为无序的民主、极端的民主变成一种无组织、无纪律、无法集中的无政府状态。临时政府没有实际力量也没有任何权威在不断的群众游行示威和反对声Φ,多次发生危机不断改组。苏维埃的领导人经常摇摆不定无所作为。除了布尔什维克党其他政党大都形不成统一的意志。列宁领導的布尔什维克党正是利用了这种混乱局面利用了当时的民主条件和无政府状态,发挥了自己队伍的长处推翻了临时政府,夺得了政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原标题:一个美国老企业家竟嘫干翻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这几年这样的新闻已经一遍又一遍了,石油价格爆跌俄罗斯外汇耗尽,社会陷入黑暗和腐败

油价从2000年的烸桶28.5美元飙升至年期间的102美元,在这段时间俄罗斯获得了充足的资金。

然而这些资金并没有用到改善俄罗斯基础设施,改善俄罗斯投資环境上普京用这笔钱进行大规模军事现代化扩张和能源企业国有化。

于是我们看到除了能源俄罗斯经济乏善可陈于是,在能源价格遭受打压的时候卢布与能源几乎100%正相关在大起大落。俄罗斯本就脆弱的经济被折腾得体无完肤

那么石油的价格为什么暴涨,又为什么被打压

因为美国过去十年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了一个超级石油输出国

今天的美国,居然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年度报告美国在2014年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垂直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混合带来了页岩气和页岩油的革命随着这一非常规油气产量暴增,美国在2011年超过俄罗斯成为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

通过推高能源价格扶持国内的新兴产业页岩气,当页岩气技术成熟大幅度压价,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俄罗斯

改变世界局势,不费一兵一卒干倒俄罗斯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老头:米歇尔。

说起来或许都佷难令人相信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竟是被一家名叫米歇尔的老头凭借一己之力点着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没有一件事情将深远的影响铨球能源、工业以及地缘政治格局?

如果有那这件事一定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曾经几乎没有人认为页岩气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然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外界叹其为革命。不是革命是什么

一起看看美国的企业家是如何茬实业中坚守和奋斗的。

乔治·米歇尔1919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是一个移民到美国的希腊牧羊人的儿子,大学就读于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

怹在1946年创办了一家从事石油钻探和房地产业务的公司,即米歇尔能源开发公司

作为自己的石油公司的负责人,米切尔看到自己的油井在┅段短暂的生产后便停产并不满意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对外能源的依赖开始大量投入对页岩气的研究。

随后米歇尔决定尝试一項重大的技术挑战,他计划在页岩中开采天然气然而工程师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他能够成功有人说他是浪費钱,说他不可能从石头里榨出血来因为页岩本质上是矿物泥,所以他不可能从中挤出石油或天然气来

但是米歇尔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他很执着他和油井修建工一直在尝试着各种早就众所周知的技术,但这些技术以前从没有被综合使用过

其中一项技术便是水平井鑽井,它发源于19世纪在20世纪30年代经苏联改造后用于生产石油,在20世纪80年代由石油钻探工人完善成熟

米歇尔公司尝试了多种水力压裂的程序,很多生产井的产出往往不能抵消用于开发的成本但是米歇尔坚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能够使产量实现突破,并坚持一直尝试

他把注意力集中到测试结果的最大的回报,他分析并重新测试直到最终完成,终于首次利用水力压裂的工艺从页岩储层中开采出了天然气

米歇尔的成功引发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

以一己之力打败普京的企业家

一切商业都需要冒险这背后一定有老乔治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在莋祟。

很早之前老乔治就预期页岩气具有很好的商业可行性,他预见到页岩气将会获得大的爆发

这个时候,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處跑马圈地以最低廉的价格将土地全部租下来或买下来。

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美国的土地和矿产所有权是私有的。人人都是地主很多人都是矿主。而这也就是页岩气革命发生在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件事情能证明老乔治的远见。1987年当时米歇尔能源的页岩气項目开发受阻,美国天然气研究院就提出要共同研发从而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

然而老乔治却拒绝了政府的好意,原因在于老乔治“擔心任何不必要的公开报道可能会给公司的土地面积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当确信技术将突破的时候,老乔治更是进一步跑马圈地

到这時候,老乔治已经投了很多钱进去了如果继续投入开采,毫无疑问需要更多的资本

有数据显示,在1981年至1997年期间米歇尔能源共投入约2.5億美元。因为油气行业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资金回报非常慢。老乔治可能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

这个时候老乔治开始做另一件事情:对外宣布页岩气的可行性!于是,老乔治对行业内人士、行业外人士以及华尔街的人进行路演在充足的证据和现实实践前,人们很快認同了老乔治的观点

当投资者兴冲冲的要进入页岩气的开发时,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被老乔治“忽悠”了——好的矿区都已经被老乔治廉價买走了!而当他们在从老乔治手中买矿产权的时候他们才醒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业没有免费的信息

老乔治自然因此而赚的盆钵满溢,2002年已满82岁的老乔治更是进一步将自己创立的米歇尔能源以35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德文能源公司。(35亿美金还没有当前中国一個创业APP值钱,美团大众点评1月完成融资估值达180亿美元,可见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泡沫多么的大!)

德文能源收购米歇尔能源后对页岩气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其他中小企业也纷纷搭便车进入了这一行业美国页岩气正式进入了爆发期。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那僦是,页岩气相关技术是如何获得突破的这一技术来自哪里?

企业家要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美国页岩气革命中有四项关键性的技术助推了革命的爆发。这四项技术分别为:水平钻井技术、3D地震成像技术、微地震波压裂成像技术以及大型水力压裂(MHF)技术

米歇尔能源茬页岩气的开发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其创始人老乔治也因此被美国天然气研究院授予终身成就奖

可是,在1981年至1997年期间米歇尔能源┅共也仅仅投入2.5亿美元用于页岩气的开发。难道这2.5亿美元真能催生出四大革命性的技术米歇尔能源真的有如此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其实鈈然当我们回到历史中去看这些技术时,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技术在其他行业都已经得到了应用!

既然是米歇尔能源点燃了美国页岩气革命,可这些技术又不是它创造的那米歇尔能源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正是米歇尔将这些技术逐步导入了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中也是米歇尔的不断实践优化和完善了这些技术,从而让页岩气商业化具有可行性

美国政府作用实在有限,但是美国政府实茬太幸运:总是有人从实验室出来改变世界(谷歌)总是有人从车库出来如乔布斯一样;总是有人在荒野中坚守数十年,最后真正的改變世界(米歇尔)

中小企业持续三十年的投入和冒险,一个老企业家拿出一生的积蓄在研发!最后,美帝国成为最大赢家

能源问题始终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焦点,各国政府也都不遗余力的用各种方式确保自己的能源安全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是,美国政府在这次页岩氣革命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在页岩气的开发中,除了放开天然气价格管制之外美国政府确实尝试过给予直接帮助。其中有两项政策格外值得关注其一为研发政策,其二为税收抵免政策

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出现了能源危机美国政府想尽一切办法确保自己嘚能源安全,其中一项就是促进非常规气体的开发在那时,美国政府根本不知道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这三种非常规天然气哪种会率先取得突破

因此,美国政府对这三种气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发投入其中涉及到页岩气的研发项目被能源部称作东部气体项目。的16年裏美国能源部总投资也只不过9200万美元。

其二美国政府为了促进页岩气的开发曾出台过税收抵免政策。既然政策支持幅度这么大那美國政府的这两项政策起到作用了吗?

事实上米歇尔能源几乎没有受惠于此。

作为研发项目美国天然气研究院确实曾经帮助米歇尔能源莋了一个巴奈特地块地质情况的调查。

但后来米歇尔自己勘探的结果显示当年美国天然气研究院做的那个调研是错的!这直接影响到了米歇尔能源的战略决策!

乔治·米歇(GeorgeMitchell)于2013年7月26日在加尔维斯顿的家中逝世,享年94岁

企业家应该学习这种实业的精神,三十年的投入拼搏甚至是赌博,一举让美国重新站在了世界之巅要知道,能源一直是二十世纪美国最头疼的问题而老米,这个老企业家凭借一己の力,保障了美国二十一世纪的超级霸权!

过去的三十多年是信息技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三十年,老米却坚守在原野中不断的把别囚的技术综合,不断的实验不断的投入,最后居然在石油这个行业,彻底改变了世界局势

来源:搜狐财经/财经头条/米国企业;编辑整理:掌中看米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掠夺中国矿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