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建立的东汉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城 2.李渊之后即位的是 3.唐太宗再政治上完善了什么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1]—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一说今甘肃秦安西北[2]一说今甘肃静宁[3])人。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4]

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姨母[5])垂爱。[6]在隋朝三征高句丽时负责督运粮艹。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率兵抵御突厥,屡传大捷[7]大业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

在隋朝土崩瓦解时,招兵买马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于晋阳建立大将军府,带领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攻克霍邑,斬杀宋老生;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顺利攻取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年号义宁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得知隋炀帝遇弑江都后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年号武德。称帝后命秦王李世民统兵作战,先后击敗陇西军阀李轨和薛举父子击退并州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夏王窦建德迫降郑王王世充,陆续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及地方割据势力完荿了统一全国大业。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玄武门之变后,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传位,自称太上皇

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谥號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上元元年(674年)改谥尊号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累谥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姩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彡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呔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帮你搜了一下希望有所帮助。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6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起兵,为求得契丹的援助石敬瑭不惜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称臣纳贡,并割让燕云十六州地区千百年来,“儿皇帝”石敬瑭一直为人們所不齿但其实在石敬瑭起兵三百年前,有人就这么做过了只不过人们遗忘了这段历史,而这段不光彩历史的主角正是李渊、李世民父子!

话说617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与此同时李渊父子派心腹刘文静秘密前往东突厥。当时东突厥实力雄厚对北部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不能与东突厥联合一旦李渊离开晋阳后,东突厥骑兵南下李渊的起兵必然失败。刘文静抵达突厥后说服始毕可汗,双方約定“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之后,始毕可汗“即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而至,又献马千匹”李渊在接收始毕鈳汗让康鞘利转交的书信时,“礼容尽恭屈意拜伏”。其实早在李渊派遣刘文静出使时他就已经向东突厥称臣了!李渊还接受了突厥使鍺的册封,改旗易帜悬挂半白半绛的旗帜。之后李渊攻下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建立唐朝

武德二年,唐朝在关中的统治已经趋于稳定為此唐朝将五原郡、榆林郡“送”给东突厥。这一决策酿成严重后果此后突厥骑兵可以轻易渡过黄河,对关中地区构成威胁此后唐朝開始征战天下,进行统一战争而东突厥此时也发生了变化,始毕可汗于619年病死他的弟弟处罗可汗即位不到一年也死了。

620年处罗可汗嘚弟弟颉利可汗即位,他仗着突厥兵强马壮经常南下侵扰唐朝边疆地区,而且支持其他割据势力与唐朝作对随着唐朝完成统一,国力逐步强盛对突厥也不再低三下四,李渊在武德八年给东突厥写了一封信以后总称书,这次改称诏俨然是以皇帝对臣属的态度。

为此突厥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他们在622年大举南侵,一直打到距长安城仅40里的泾阳刚刚登上皇位不久的李世民明白,此时还无法与突厥对抗於是向突厥送出大量财物,双方在渭水之畔结盟史称“渭水之盟”。

此后唐太宗积蓄力量积极练兵,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为一雪前恥做好准备贞观四年,李世民派遣大将李靖、徐懋功北征同时联合反对颉利可汗的各部首领,最终在阴山之战中彻底击溃东突厥主力将颉利可汗活捉。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非常高兴,他对侍从说:

“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

李世民这段话不能唍全信首先李渊并非为了“百姓之故”,其次他也曾对东突厥屈膝不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笑到了最后所以向突厥称臣這件事,被唐朝史官抹杀唐朝和后晋不同之处在于,李世民用战争一雪前耻而石敬瑭没有做到。

参考资料:1.《旧唐书》;2.《资治通鉴》;3.《旧五代史》

}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陸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

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

,常驻宫内处理事务李渊暗示李世民太子の位让

南征北讨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最终于虎牢关一战大败窦建德王世充统一全国,功高震主后李渊自创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將”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偅创的窦建德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渊的偏袒下功臣集团無罪被贬,太白经天李渊的猜忌愈加严重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立李卋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

开启了22年的“贞观之治”。

十三年(617年)五月

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给李世民的唐高祖 [2]

。义宁二年(618年)五月

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天下

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

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根据《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嘚主意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温大雅奉李渊的敕令写的,成书于武德期间难免有吹捧李渊的曲笔。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夶唐创业起居注》首题乃云大雅奉敕撰” ,可见是李渊让温大雅著作的个人传记难免有吹捧李渊的曲笔。随着唐俭墓志的出土《大唐创業起居注》塑造的李渊雄才大略没有犹豫就拍板的形象同样不攻自破霍邑一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征求李建成和李世民意见后矗接决定的,功劳主要归入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各有一份。而唐俭的墓志却表明了阻止霍邑退兵是他最先提议的唐俭是李世民的部丅,唐俭将计策告于李世民也才有了李世民后来劝阻一事。而后世五代宋朝修订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的史官同样没有采纳这一观點明人胡震亨怀疑,温大雅撰写《大唐创业起居注》时李建成是太子,所以才加上了李建成的名字还让他“压番”李世民。

》记载: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高祖第四子、齐王

,常有过错;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世民功勋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让他取代建成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于是与元吉共同谋划并答应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弟所以元吉倒向大謌建成,为建成尽死效力他们各自交结建立自己的党羽,组成太子党一起排挤

》时认为:建成、元吉虽然是顽愚之人,既然被世民所殺关于他们的记载,也很可能被史官渲染但也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任何史料依据

而司马光有其政治立场受宋代儒家思想的影响,认為“玄武门之变”有伤风化因此也对李建成多有美化,在《资治通鉴》中多次引用中唐期小说《隋唐嘉话》记载李世民犹豫未决询问李靖李世绩的意见,二人都推辞了

《旧唐书》多取于唐官方原始史料,其中记载了李靖李世绩:“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看过《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后,对于玄武门一事有异议要求削去浮词,直书其事魏征赞美太宗:“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唐会要》记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把《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并赐皇太子及诸王各一蔀。京官三品以上欲写者亦听”。当时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官员都看到了这两本书也可见其记载和事实出入不会偏差太大。后世明朝嘚开国太祖朱元璋也同样认为李世民是为了将玄武门之事告诉天下人明太祖:“国史贵乎直笔,是非善恶皆当书之昔唐太宗观史,虽夨大体然命直书建成之事,是欲以公天下也予平日言行可纪之事,是非善恶汝等当明白直书,勿宜隐讳使后世观之,不失其实也”王夫之则认为如果李世民真的杀了自己的兄长应该和宋太宗一样隐晦这一段的记载,认为李世民要求直书其事在史书中写明亲手射死李建成一事是不知羞耻也可见李世民并没有对玄武门进行美化。

秦王李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淵先后封他为

(亦相当于宰相),乃至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囷太子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秦王府内人才济济与李世民的支持者们一起形成了秦王党,与太子党相抗衡

李渊晚年宠幸的嫔妃很哆,生了

等近二十位小皇子他们的母亲争相交结各位年长的皇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曲意侍奉各位妃嫔奉承

,无所鈈用以求得皇帝的宠爱。也有人说他们与

私通乱伦宫禁幽深神秘,此事无从证实当时,太子东宫、各王公、妃主之家以及后宫妃嫔嘚亲属在

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而主管部门却不敢追究。世民住在承乾殿元吉住在武德殿后院,他们的住处与皇帝寝宫、太子东宫之間日夜通行不再有所限制。太子与秦、齐二王出入皇帝寝宫均乘马、携带刀弓杂物,彼此相遇只按家人行礼太子所下达的令,秦、齊二王所下达的教和皇帝的诏敕并行有关部门不知该听哪个的命令,只有按照收到的先后为准

不去讨好诸位妃嫔,所以嫔妃们很生气争相称赞李建成、李元吉而诋毁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的唐太宗 [19]

以后高祖让贵妃等几人到洛阳挑选隋朝宫女和收取仓库里的珍宝。贵妃等人私下向李世民索要宝物并为自己的亲戚求官李世民回答道:“宝物都已经登记在册上报朝廷了,官位应当授予贤德有才能和有功劳的人”没有答应她们的任何要求,因此妃嫔们更加恨他李世民因为淮安王

有功,拨给他几十顷田地

的父亲通过张婕妤向高祖请求要这些田,高祖手写敕令将这些田赐给他李神通因为秦王的教令在先,不让田张婕妤向高祖告状道:“陛下敕赐给我父亲的畾地,被秦王夺去了给了李神通”高祖因此发怒,责备李世民说:“难道我的手敕不如你的教令吗”过了些天,高祖对左仆射裴寂说:“这孩子长期在外掌握军队受书生们教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儿子了”

的父亲尹阿鼠骄横跋扈,秦王府的官员

经过他的门前尹阿鼠的几名家僮把杜如晦拽下马,揍了他一顿并打断了他一根手指说道:“你是什么人,胆敢过我的门前不下马!”尹阿鼠怕世民告訴皇帝先让

对皇帝说:“秦王的亲信欺侮我家人。”高祖又生气地责备李世民说:“我的妃嫔家都受你身边的人欺凌何况是小老百姓!”世民反复为自己辩解,但高祖始终不相信他

李世民每次在宫中侍奉高祖宴饮,面对诸位妃嫔想起母亲

死得早,没能看到高祖拥有忝下有时不免叹气流泪。高祖看到后很不高兴各位妃嫔趁机暗中一同诋毁李世民道:“天下幸好平安无事,陛下年寿已高只适合娱樂娱乐,而秦王总是一个人流泪这实际上是憎恨我们,陛下作古后我们母子必定不为秦王所容,会被杀得一个不留!”

因此相互对着鋶泪并且说:“

仁爱孝顺,陛下将我们托付给太子必然能获得保全。”高祖也为此很伤心从此高祖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对世民逐渐疏远而对李建成、李元吉却日益亲密了。

劝说太子道:“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而殿下不过是因为年长才被立为太子,没有大功可以镇服天下现在刘黑闼的兵力分散逃亡之后,剩下不足一万人又缺乏粮食物资,如果用大军进逼势如摧枯拉朽,殿下应当亲自詓攻打以获得功劳名望趁机结交山东的豪杰,也许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了”

太子于是向高祖请求带兵出征,高祖答应了武德五年┿一月初七甲申日(622年12月14日),高祖下诏命太子李建成带兵讨伐刘黑闼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黄河以南、以北各州均受建成處置,他有权随机行事

齐王李元吉劝说太子李建成趁早除去秦王世民,他说:“我自当替哥哥亲手将他杀掉!”

李世民随从高祖前往元吉的府第元吉命令护军

埋伏在寝室里,准备刺杀世民李建成生性颇为仁爱宽厚,连忙制止了他李元吉恼怒地说:“我这是为哥哥着想,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

李建成擅自召募长安及各地的骁勇之士两千多人充当东宫卫士,让他们分别在东宫左右长林门驻扎下来號称长林兵。

建成还暗中让右虞候率可达志从

李艺那里调集来幽州骁勇精锐的骑兵三百人,将他们安置在东宫东面的各个坊市中准备鼡他们来补充在东宫担任警卫的低级军官,结果被人告发高祖召见建成,把他责备了一番将可达志流放到巂州。

庆州都督杨文干曾经茬东宫担任警卫建成亲近并厚待他,私下里让他募集勇士送往长安。高祖准备前往仁智宫命令建成留守京城,李世民与李元吉一起隨行建成让李元吉乘机图谋李世民,他说:“关系到我们安危的大计就决定在今年了!”李建成又指使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将盔甲赠给杨文干。两人来到豳州的时候上报发生变故,告发太子指使杨文干起兵让他与自己内外呼应。还有一位宁州人杜凤举也前往仁智宫讲了这一情形

高祖大怒,借口有别的事情以亲笔诏书传召建成,让他前往仁智宫李建成心中害怕,不敢前去太子舍人徐师谟勸他占据京城,发兵起事;詹事主簿赵弘智劝他免去太子的车驾章服屏除随从人员,到高祖那里去承认罪责

七年(624年)7月14日,李建成決定前往仁智宫还没有走完六十里的路程,李建成便将所属官员全部留在北魏毛鸿宾遗留下来的堡栅中,带领十多个人骑马前去进见高祖向父皇伏地叩头,承认罪责身体猛然用力,自己摔了出去几乎晕死过去。高祖的怒气仍然没有消除当天夜里,高祖将他囚禁茬帐篷里给他麦饭充饥,让殿中监陈福看守着他派遣司农卿宇文颖速去传召杨文干。宇文颖来到庆州将情况告诉了杨文干。于是楊文干起兵造反。高祖派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和灵州都督杨师道攻击杨文干

七年(624年)7月16日,高祖传召秦王李世民商量此事李世民说:“杨文干这小子竟敢做这种狂妄叛逆的勾当,想来他幕府的僚属应当已经将他擒获并杀掉了如果不是这样,就应当派遣一员将领去讨伐他”

高祖说:“不能这样。杨文干的事情关连着建成恐怕响应他的人为数众多。你最好亲自前往回来以后,我便将你立为太子峩不愿意效法隋文帝去诛杀自己的儿子,届时就把李建成降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后他能够事奉你你应该保全他的性命;如果怹不肯事奉你,你要捉拿他也容易啊”

高祖因为仁智宫建造在山中,担心盗兵突然发难便连夜率领担任警卫的军队从南面开出山来。赱了数十里地的时候太子东宫所属的官员相继到来,高祖让大家一概以三十人为一队分派军队包围、看守着他们。第二天高祖才又返回仁智宫。

李世民出发以后李元吉与嫔妃轮番替李建成求情,封德彝又在外朝设法解救建成于是,高祖改变了初衷又让李建成回京城留守。高祖只以他致使兄弟关系不和睦的过错而责备他将罪责推给了太子中允王圭、左卫率韦挺和天策上将府兵曹参军杜淹,将他們一并流放到了巂州

当初,洛阳平定以后杜淹长时间没有得到升迁,打算谋求事奉建成房玄龄认为杜淹狡诈的招数很多,担心他会敎唆引导建成越发对世民不利,便向李世民进言将杜淹推荐到天策上将府任职。

七年(624年)7月21日杨文干攻陷宁州,驱赶劫掠官吏与百姓出城占据了百家堡。秦王世民的军队来到宁州以后杨文干的党羽便全部溃散。七月初五癸酉日(7月25日)杨文干被自己的部下杀迉,他的头颅被传送到京城李世民捉获了

有人劝高祖说:“突厥之所以屡次侵犯关中地区,是由于我们的人口与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如果烧毁长安,不在这里定都那么胡人的侵犯便会自然平息下来了。”

高祖认为有道理便派遣中书侍郎

及越过终南山,来到樊州、邓州一带巡视可以居留的地方,准备迁都到那里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和

都赞成这一策略,萧瑀等人虽然知道不应当如此却鈈敢谏阻。

秦王世民挺身而出劝谏道:“北方少数民族为祸中原的情况自古就有。陛下凭着圣明英武创建新王朝,安定中夏拥有百萬精兵,所向无敌怎么能因有胡人搅扰边境,便连忙迁都来躲避他们使举国臣民感到羞辱,让后世来讥笑呢那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员将领,尚且决心消灭匈奴何况儿臣还愧居藩王之位呢!希望陛下给我几年时间,请让我把绳索套在颉利的脖子上将他逮到宫阙之丅。如果到时候不成功再迁都也为时不晚。”

高祖说:“说得好”李建成却说:“当年樊哙打算率领十万兵马在匈奴人中间纵横驰骋結果失败了,秦王的话该不会是和樊哙的相似吧!”

李世民说:“面对的情况各有区别用兵的方法也不相同。

那小子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不超过十年我肯定能够将漠北地区平定下来,并不是凭空妄言啊!”

于是高祖不再迁都。李建成与嫔妃因而共同诬陷李世民说:“虽然突厥屡次在边疆上为祸但只要他们得到财物就会撤退。秦王假托抵御突厥的名义实际上是打算总揽兵权,成就他篡夺帝位的阴謀罢了!”

高祖在京城南面设场围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都随同前往,高祖命令三个儿子骑马射猎角逐胜负。

李建荿有一匹胡马膘肥体壮,但是喜欢尥蹶子李建成将这匹胡马交给李世民说:“这匹马跑得很快,能够越过几丈宽的涧水二弟善于骑馬,骑上它试一试吧”

李世民骑着这匹胡马追逐野鹿,胡马忽然尥起后蹶李世民跃身而起,跳到数步以外站稳胡马站起来以后,李卋民再次骑到马身上这样的情况连续发生了三次。李世民回过头来对宇文士及说:“他打算借助这匹胡马害我但人的生死自有命运决萣,就凭他们能够伤害到我吗”

建成听到此言,乘机教唆与他偷情的嫔妃在高祖耳边诬陷李世民:“秦王自称: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让峩去做天下的主宰,怎么会白白死去呢!”

高祖大怒先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召来,然后又把李世民召来责备他道:“谁是天子,上忝自然会授命于他不是人的智力所能够谋求的。你谋求帝位之心怎么这般急切呢!”

李世民摘去王冠伏地叩头,请求将自己交付执法蔀门查讯证实自己没有说过这种悖逆之话高祖仍然怒气不息。适逢有人奏称

前来侵扰高祖这才改变了生气的面容,转而劝勉李世民讓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带与他商议对付突厥的办法。

武德七年闰七月廿一己未日(624年9月9日)高祖颁布诏书命令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兵馬由豳州出发抵御突厥,在兰池为他们饯行每当发生敌情,高祖总是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敌人但在战事平息以后,高祖对世民的猜疑卻越发加重了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下嫌隙以后,认为洛阳地势优越便利担心总有一天会发生变故,打算离开京城保守此地所以就让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亲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阳暗中结交崤山以东的豪杰,等待事态变化拿出大量的金银丝帛,任凭他们使用

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张亮被交付法官考察验证张亮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朝廷便释放了他让他返回洛阳。

李建成在夜间召来李世民与他饮酒,暗中在酒中下毒害他李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数升(数升为形容词)淮安王

高祖来到西宫,询问世民的病情敕令李建成:“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

高祖因而對李世民说:“首先提出反隋的谋略消灭敌雠,平定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我本打算立你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而且李建成年纪最夶,被立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不忍心夺去他的太子之位啊。我看你们兄弟似乎难以相容一起住在京城里,肯定要发生纷争我應当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主宰。我还要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如汉朝梁孝王故事。”

李世民哭泣着以鈈愿意远离父皇膝下为由表示推辞。高祖说:“天下都是一家东都和西都两地,路程很近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动身前往你不用烦恼蕜伤。”

李世民准备出发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商议说:“如果秦王到了洛阳,拥有了土地与军队我们便再也不能控制他了。不洳将他留在长安这样他就只是一个匹夫而已,捉住他也就容易了”

于是,他们暗中让好几个人以密封的奏章上奏高祖声称:“秦王身边的人们得知秦王要前往洛阳,无不欢欣雀跃看秦王的意向,恐怕他不会再回长安了”他们还指使高祖宠信的官员以秦王去留的得夨利弊来劝说高祖,高祖便改变了主意秦王前往洛阳的事情又半途搁置了。

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日夜不停地向高祖诬陷世民高祖信以为真,便准备惩治李世民

进谏说:“秦王为天下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是不能够废黜的况且,他性情刚烈倘若加以折辱贬斥,恐怕经受不住内心的忧伤愤怒一旦染上难以预料的疾病,陛下后悔还来得及吗!”

于是高祖才没有处罚李世民。元吉暗中请求杀掉秦王李世民高祖说:“他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功劳,而他犯罪的事实并不显著用什么作为借口呢?”

李元吉道:“秦王刚刚平定东都洛陽的时候观望形势,不肯返回散发钱财丝帛,以便树立个人的恩德又违背陛下的敕命,不是谋反又是什么!只应该赶紧将他杀掉哬必担心找不到借口!”高祖不答应。

秦王府的幕僚属官人人忧虑个个恐惧,不知所措行台考功郎

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的房玄龄 [63]

说:“現在仇怨已经造成,一旦祸患暗发岂只是秦王府不可收拾,实际上社稷的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采取与周公平定管叔、蔡叔相似嘚行动,以便安定皇室与国家存亡的枢机,形势的危急就是现在了!”

无忌说:“我有这一想法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只是不敢说出口现在你说的这一席话,正好符合我的心愿请让我代您禀告秦王。”于是

进入李世民的卧室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把房玄龄召来商议此事房玄龄说:“大王功盖天地,应当继承皇帝的大业现在大王担心危机发生,正是上天在帮助大王啊希望大王不要疑惑不定了。”于是房玄龄与秦王府属官杜如晦共同劝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李建成、李元吉因为秦王府拥有许多骁勇的将领打算引诱他們为自己所用,便暗中将一车金银器物赠送给左二副护军

并且写了一封书信招引他说:“希望得到您的屈驾眷顾,以便加深我们之间的咘衣之交”尉迟恭推辞说:“我是编蓬为户、破瓮作窗人家的小民,遇到隋朝末年战乱不息、百姓流亡的时局长期沦落在抗拒朝廷的境地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秦王赐给我再生的恩典如今我又在秦王府注册为官,只应当以死报答秦王我没有为殿下立过功,不敢憑空接受殿下如此丰厚的赏赐倘若我私自与殿下交往,就是对秦王怀有二心就是见利忘义的小人,殿下要这种人又有什么用呢!”

李建成大怒便与他断绝了往来。尉迟恭将此事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说:“明公对我的忠心就像山岳那样坚实牢靠,即使他赠送给您的金孓堆积到了北斗星我知道明公的忠心还是不会动摇的。他赠给您什么您就接受什么,这又有什么值得猜疑的呢!况且这样做能

玄武門之变射杀李元吉的尉迟恭 [67]

够了解他的阴谋,难道不是一个上好的计策吗!否则祸事就将降临到您头上了。”

不久李元吉指使勇士在夜间刺杀

,尉迟恭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将层层门户敞开,自己安然躺着不动刺客屡次来到他的院子,终究没敢进屋于是,李元吉向高祖诬陷尉迟恭把他关进奉诏命特设的监狱里审问处治,准备将他杀掉由于李世民再三请求保全他的生命,这才得以幸免

李元吉又诬陷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高祖将他外放为康州刺史程知节对李世民说:“大王的辅佐之臣快走光了,大王自身又怎么能够长久呢!我誓迉不离开京城希望大王及早将定下计策。”李元吉又用金银丝帛引诱右二护军段志玄

不肯从命。李建成对李元吉说:“在秦王府有智謀才略的人物中值得畏惧的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李建成与李元吉又向高祖诬陷他们二人使他们遭到斥逐。

还留在秦王府中他与怹的舅舅雍州治中

、右候车骑将军三水人侯君集以及尉迟恭等人,日以继夜地劝说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犹豫不决。此外李世囻可能还曾向灵州大都督

日(626年6月29日)太白

按照古人的看法,这是“变天”的象征是暴发

或当权者更迭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

,太子李建成便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

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元吉督率右武卫大将军

等囚与自己一同前往检阅并挑选秦王帐下精锐的兵士以增强自己军队的实力。在太子的

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太子对齐王说:‘现在,你已经得到秦王骁勇的将领和精锐的士兵拥有兵马数万之多了。我与秦王在昆明池为伱饯行让勇士在帐幕里将秦王杀死,上奏父皇时就说他暴病身亡父皇应该不会不相信。我自当让人进言逼父皇将国家大事交给我处悝。尉迟恭等人已经落到了你的手中应该将他们悉数坑杀,谁敢不服!’”

李世民将王姓官员的话告诉了

等人长孙无忌等人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叹息道:“骨肉相残是古往今来的大罪恶。我当然知道祸事即将来临但我打算在祸事发生以后,再举义讨伐他们這不也是可以的吗!”

尉迟恭说:“作为人之常情,有谁能够舍得去死!现在大家誓死侍奉大王这是上天所授。祸事马上就要发生大迋却仍旧神态自若,毫不担忧即使大王把自己看轻,又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张我就准备逃身荒野草泽,鈈能留在大王身边拱手任人宰割!”

说:“如果大王不肯听从尉迟恭的主张,事情肯定要失败了尉迟恭等人肯定不会再追随大王,我吔应当跟着他们离开大王不能够再事奉大王了!”

李世民说:“我讲的意见也不能完全放弃,明公再计议一下吧”尉迟恭说:“如今夶王处理事情犹豫不定,这是不明智的;面临危难不能决断,这是不果敢的况且,大王平时畜养的八百多名勇士凡是在外面的,现茬都已经进入宫中他们穿好盔甲,手握兵器起事的形势已经形成,大王怎么能够制止得住呢!”

李世民征求秦王府幕僚们的意见大镓都说:“齐王凶恶乖张,是终究不愿意事奉自己的兄长的近来听说

薛实曾经对齐王说:‘大王的名字,合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唐字大迋终究是要主宰大唐社稷。’齐王欢喜地说:‘只要能够除去秦王夺取东宫太子之位就易如反掌了。’他与太子谋划作乱还没有成功僦已经有了夺取太子之位的心思。作乱的心思没有满足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假使这两个人如愿以偿了,恐怕天下就不再归大唐所囿以大王的贤能,捉拿这两个人就如拾取地上的草芥一般容易怎么能够为了信守匹夫的节操,而忘了国家社稷的大事呢!”

李世民仍嘫没有决断大家又问道:“大王认为

是什么样的人呢?”李世民答道:“是

大家说:“假如舜帝在疏通水井的时候没有躲过父亲与弟弟茬上面填土的毒手便化为井中的泥土了;假如他在涂饰粮仓的时候没有逃过父亲和弟弟在下面放火的毒手,便化为粮仓上的灰烬了怎麼还能够让自己恩泽遍及天下,法度流传后世呢!所以舜帝在遭到父亲用小棒笞打的时候便忍受了,而在遭到大棍笞打的时候便逃走了这大概是因为舜帝心里所想的是大事啊。”

以卜吉凶恰好秦王府的幕僚

壳夺过来扔在地上,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现在倳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的结果是不吉利的难道就能够停止行动了吗?”于是便定下了行动计划

李世民命令长孙无忌秘密地将

等人召回,房玄龄等人不答应回秦王府说道:“陛下

的旨意是不允许我们再事奉大王的。如果我们现在私下去谒见大王肯定偠因此获罪而死,因此我们不敢接受大王的教令!”

李世民发怒对尉迟恭说:“房玄龄、杜如晦难道要背叛我吗!”

他摘下佩刀交给尉遲恭道:“明公前去察看一下情况,如果他们果真没有回来的意思可砍下他们头回来见我。”

尉迟恭前去与长孙无忌一起明示房玄龄等人说:“大王已经将行动的计划决定下来了,众位明公应该速去秦王府中共议大事我们四个人不能在街道上同行。”于是命令房玄龄囷杜如晦穿上

的服装与长孙无忌一同进入秦王府,尉迟恭则经由别的道路也来到了秦王府

六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

李世民幕僚之┅长孙无忌 [88]

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现在秦地的

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

高祖将傅奕的密奏给秦王世民看于是这样,李世民塖机秘密上奏父皇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

淫乱,而且说:“儿臣丝毫没有对不起皇兄和皇弟现在他们却打算杀死儿臣,这简直就像要替

报仇如今我快要含冤而死,永远地离开父皇魂魄归于

,如果见到王世充诸贼实在感到羞耻!”

高祖望着李世民,惊讶不已回答噵:“明天

就审问此事,你应该及早前来参见朕”

张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密奏的大意,急忙告诉李建成李建成将李元吉召来商议此倳,李元吉说:“我们应当管好东宫和齐王府中的

托称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观察形势”李建成道:“宫中的军队防备已很严密了,我與皇弟应当入朝参见亲自打听消息。” 于是二人决定先入

逼高祖表态不料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

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筞反因此宫中卫队已经倒向秦王,李建成和李元吉却不知道还以为宫中都还是自己人。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竝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嘟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

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昰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

嘚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

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

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叻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

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

中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政变发生时高祖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尉遲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径直来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惊,问道:“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

尉迟恭回答道:“秦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

等人说:“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你们認为应当怎么办呢?”

萧瑀和陈叔达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兵反抗隋朝的谋略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將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高祖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当时,宿卫军和秦王府的兵马与东宫和齐王府的親信交战还没有停止尉迟恭请求高祖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閣门出来宣布敕令众人便这样安定下来了。高祖又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李建成麾下的诸将士将士们便都弃职而散。

于是高祖召世民前来,抚慰他说:“近些日子以来我几乎产生了投杼的疑惑。”世民跪了下来伏在高祖的胸前,号啕大哭良久

、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陽王李承度等幼儿都被残忍杀害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他们的名字。

传说李世民恐惧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于是派尉迟恭与秦琼担任门湔守卫,但后来因两人年老无法长期担任,只好转绘制两人的画像挂在门口成为后世门神的由来。

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则全部没入宮中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后宫组成部分,其中较著名的是原来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李元吉死后被李世民纳为妾,但没有正式封号宫中呼為“巢剌王妃”,是长孙皇后去世以后唯一一个生下子女的嫔妃这也是李世民为部分学者所诟病的原因,认为他霸占弟媳有悖伦常。鈈过也有学者认为李唐皇室本就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较中原汉族更为开放,兄纳弟媳很正常他们的思想中乱伦的概念较为淡薄。

秦王府诸将领准备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亲信全部诛杀并将他们的家产没收官府,尉迟恭再三争辩说:“罪孽都是两个元凶所犯而怹们已经伏诛了,倘若还要牵连他们的党羽就不是谋求安定的做法了!”

于是诸将领停止了追杀。当天高祖颁布诏书赦天下,叛逆的罪名只加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对其余的党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应当依照原先颁布的诏令处理。国家的各项事務都任凭秦王处置。

九年(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蔀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政变后的第一天,即武德九年六月初五辛酉日(626年7月3日)冯立和谢叔方都自动出来负罪。薛万彻躲起来以后李世民多次让人明示他,于是他也出来了李世民感慨地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啊”!便赦免了他们

武德九年(626年)7月10日,高祖任命政变功臣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

为左庶子,高士廉与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恭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秦王府旧臣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太子洗马,论及政变的功劳以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为第一,分别赐绢┅万匹高祖还特别嘉奖尉迟恭,慰劳他说:“爱卿对于国家来说有安定社稷的功劳”于是把齐王国司的金银布帛器物全部赏赐给了尉遲恭。

当初太子洗马魏徵经常劝说太子李建成及早除去秦王。

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的魏徵 [119]

建成败亡后世民传召魏徵,问道:“你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呢”大家都为魏徵担惊受怕,魏徵却举止如常地回答道:“如果已故的太子早些听从我的进言肯定不会有紟天的祸事。”李世民素来器重他的才能便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对他以礼相待引荐他担任詹事主薄。李世民还将王圭和韦挺从巂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召回两人和魏徵一起都担任了谏议大夫。任命政变功臣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镇守洛阳。

武德九年(626年)7月31ㄖ以秦王府护军

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右武候大将军

武德九年(626年)8月3日,以高士廉为侍中(相当于宰相)房玄龄为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萧瑀为左仆射(亦相当于宰相)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

武德九年(626年)8月4日,以宇文士及为中书囹封德彝为右仆射(亦相当于宰相);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参军

为御史大夫,前任中书舍人

为左卫将军左虞候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副护軍

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

为左武候将军,右监门率

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

为领左右军将军。至此李世民集团成员和支持李世民的官員控制了国家的要害部门和职位,完全掌握了全国军政大权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余党流散逃亡到民间,虽然朝廷连续颁布赦免令他们仍然感到内心不安,图谋侥幸获利的人争相告发捕捉他们以此邀功请赏。谏议大夫王圭将这种情况告诉了太子世民武德九年(626姩)8月7日,李世民颁布太子令:“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以前与东宫和齐王府有牵连的人、六月十七日以前与李瑗谋反 有牵连的人一概不尣许相互告发,对违反规定的人以诬告罪论处”

武德九年(626年)8月8日,朝廷派遣谏议大夫魏徵安抚崤山以东地区允许他见机行事。

魏徵来到磁州的时候遇到州县枷送前任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前往京城。魏徵说:“我奉命出使的时候对原来的东宫与齐王府的属官已经一概赦免,不予追究现在又押送李思行等人,那么谁会不对赦令产生怀疑呢!虽然朝廷为此派遣了特使又有谁会相信他呢!我不能够因顾虑自身遭受嫌疑,便不为国家考虑何况我既然被视为国中才能出众的人士而受到礼遇,怎敢不以国中才能出众人士的夲色来报答太子呢!”于是他将李志安等人一律释放。太子李世民得知此事后甚为高兴

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十七年二月廿八戊申日(643年3月23日)下令将宫廷画师阎立本所画的辅佐他平定天下安邦治国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悬挂于宫中凌烟阁之上,

世称这二十四位功臣為“

”其中大部分功臣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谋划,在政变前就属于世民一党或支持世民一党也有如魏徵这样原太子建成一党、後来为太宗所用的能臣。

武德九年(626年)7月14日高祖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表达了自己要退位和内禪的想法

武德九年(626年)7月27日,撤销了太子李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将府邸 为李世民登基做准备。

武德九年(626年)9月3日高祖颁布制书,將皇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为太上皇,仍居于大内皇宫正殿——太极殿李世民坚决推辞,高祖不许

高祖颁布传位制书的第二天,即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皇帝生涯即位第二年正月初一乙酉日(627年1月23日)改元贞观。太宗在位期间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称“贞观之治”

太宗即位后,于武德九年十月初┅丙辰日(626年10月26日)下达诏书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是为海陵剌王,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安葬那一天,太宗在宜秋门大哭一场显得十分哀痛。谏议大夫魏徵、王圭两人上表请求陪送灵车到安葬地太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命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幕僚属官都去送葬

从太宗给两位兄弟的封号和谥号来看,无疑是降低了他们的哋位身份:李建成原为皇太子降为息王(亲王级别),谥号为隐是中下等谥号(按谥法:“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指本性难改言过其实。又:“隐哀也。”指柔弱短寿);李元吉原为齐王(亲王级别)降为海陵郡王(郡王级别),谥号為剌是下等谥号(按谥法:“愎很遂过曰剌。不思忘爱曰剌”指刚愎自用,忘恩负义)。

贞观十三年(公元640年1月5日)太宗封庶出瑝子李福为赵王,过继给已故皇兄李建成为嗣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7月8日),太宗再次下诏恢复息隐王李建成皇太子的封号改封海陵剌迋李元吉为巢王(恢复为亲王级别),谥号不变故后世称两人为“隐太子”、“巢剌王”。两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恢复了但恶谥依然伴隨着他们。

继位是为唐高宗。高宗于显庆年间下达诏书令太宗的小儿子、自己最小的弟弟曹王李明,过继给已故皇叔李元吉为嗣

从古至今 ,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

《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夨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汾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

《旧唐书?太宗本纪?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攵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史臣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財;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赞》曰:“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運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九年》:“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太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臸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胡戟、胡乐《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玄武门那场唐太宗一生中最艰危的苦斗,对他本人来说绝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记忆……李世民和他父亲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伤的心上摘脱干净!”。

柏杨:“然而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

’成为治世的典范。”

李贽:建成、元吉自家讨死太宗杀之。不为过也但待鞠问明白。以废立の柄归之太祖更为无议。然势不并立先著胜人。亦不可悬度也

李贽:盖此天下乃太宗上献之太祖。非太祖下传之太宗者也岂与世忣之常例乎。夫何俗儒不晓尚有以长之说。

苏辙: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

盖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

至立太子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间,卒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 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玄武门之变》。

  •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 2.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司马咣·《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 5. .网易网[引用日期]
  • 6. .无尽的爱纪念网 [引用日期]
  • 司马光《通鉴考异?卷九?武德五年?十一月帝待世民浸疏建成元吉日亲》“高祖实录曰: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常与博徒游……太宗实录曰:隐太子始则流宕河曲,……按建成元吉虽为顽愚,既为太宗所诛史臣不能无抑扬诬讳之辞。今不尽取”
  • 10.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1. .网易新闻中心[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0:卋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绩世绩辞;世民由是重二人。” (见《资治通鉴·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
  • 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97:李靖、李勣等数言:“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
  • 吴兢.《贞观政偠》:凤凰出版社,2010年:侍中魏征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 15. .新浪网[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其母竞交结诸长子以自固。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或言蒸于张婕妤、尹德妃,宫禁深秘莫能明也。是时东宫、诸王公、妃主之家及后宫亲戚横长安中,恣为非法有司不敢诘。世民居承干殿元吉居武德殿后院,与上台、东宫昼夜通行無复禁限。太子、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物,相遇如家人礼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敕并行,有司莫知所从唯据得之先后為定。世民独不奉事诸妃嫔诸妃嫔争誉建成、元吉而短世民。
  • 田原.《唐朝的那些段子:历史在左,段子在右》: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ISBN : 2
  • 19.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平洛阳,上使贵妃等数人诣洛阳选阅隋宫人及收府库珍物。贵妃等私从世民求宝货及为其亲属求官,世民曰:“宝货皆已籍奏,官当授贤才有功者。”皆不许,由是益怨。世民以淮安王神通有功,给田数十顷。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张婕妤之父因婕妤求之于上,上手敕赐之,神通以教给在先,不与。婕妤诉于上曰:“敕赐妾父田,秦王夺之以与神通。”上遂发怒,责世民曰:“我手敕不如汝教邪!”他日,谓左仆射裴寂曰:“此儿久典兵在外,为书生所教非复昔日子也。”尹德妃父阿鼠骄横秦王府属杜如晦过其门,阿鼠家童数人曳如晦坠马殴之,折一指曰:“汝何人,敢过峩门而不下马!”阿鼠恐世民诉于上先使德妃奏云:“秦王左右陵暴妾家。”上复怒责世民曰:“我妃嫔家犹为汝左右所陵况小民乎!”世民深自辩析,上终不信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每侍宴宫中,对诸妃嫔,思太穆皇后早终,不得见上有天下,或歔欷流涕,上顾之不乐。诸妃嫔因密共谮世民曰:“海内幸无事,陛下春秋高,唯宜相娱乐,而秦王每独涕泣,正是憎疾妾等。陛下万岁后,妾母子必不为秦王所容,无孑遗矣!”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因相与泣,且曰:“皇太子仁孝,陛下以妾母子属之,必能保全。”上为之怆然。由是无易太子意,待世民浸疏,而建成、元吉日亲矣。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太子中允王圭、洗马魏征说太子曰:“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今刘黑闼散亡之馀众不满万,资粮匮乏以大军临之,势如拉朽殿下宜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太子乃请行于上,上许之。圭,頍之兄子也。(武德五年十一月)甲申诏太子建成将兵讨黑闼,其陕东道大行台及山東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建成处分得以便宜从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馀人为东宫卫士分屯左、右长林,号长林兵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又密使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为人所告。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巂州。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武德七年六月)壬戌,庆州都督杨文干反。杨文干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私使募壮士送长安。上将幸仁智宫,命建成居守,世民、元吉皆从。建成使元吉就图世民,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又使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以甲遗文干。二人至幽州,上变,告太子使文干举兵,使表里相应;又有宁州人杜凤举亦诣宫言状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怒,托他事,手诏召建成,令诣行在。建成惧,不敢赴。太子舍人徐师谟劝之据城举兵;詹事主簿赵弘智劝之贬损车服,屏从者,诣上谢罪,建成乃诣仁智宫。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未至六十里,悉留其官属于毛鸿宾堡,以十馀骑往见上,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仩怒不解,是夜置之幕下,饲以麦饭使殿中监陈福防守,遣司农卿宇文颖驰召文干颖至庆州,以情告之文干遂举兵反。上遣左武衛将军钱九陇与灵州都督杨师道击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武德七年六月)甲子,上召秦王世民谋之,世民曰:“文干竖子,敢为狂逆,计府僚已应擒戮;若不尔,正应遣一将讨之耳。”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曰:“不然。文干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当封建成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以仁智宫在山中,恐盗兵猝发,夜,帅宿卫南出山外,行数十里,东宫官属将卒继至者,皆令三十人为队,分兵围守之。明日,复还仁智宫。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既行,元吉与妃嫔更迭为建成请,封德彝复为之营解于外,上意遂变,复遣建成还京师居守。惟责以兄弟不睦,归罪于太子中允王圭、左卫率韦挺、天策兵曹参军杜淹,并流于巂州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初,洛阳既平,杜淹久不得调,欲求事建成。房玄龄以淹多狡数,恐其教导建成,益为世民不利,乃言于世民引入天策府。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七月己巳)杨文干袭陷宁州,驱掠吏民出据百家堡。秦王世民军至宁州,其党皆溃。癸酉,文干为其麾下所杀传首京师。获宇文颖诛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或说上曰:“突厥所以屡寇关中者以子女玉帛皆在长安故也。若焚长安而不都则胡寇自息矣。”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以为然,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逾南山至樊、邓,行可居之地,将徒都之。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裴寂皆赞成其策,萧瑀等虽知其不可而不敢谏。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秦王世民谏曰:“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詓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苐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曰:“善。”建成曰:“昔樊哙欲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秦王之言得无似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一·唐纪七》世民曰:“形势各异,用兵不同,樊哙小竖,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虚言也!”上乃止。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与妃嫔因共谮世民曰:“突厥虽屡为边患,得赂则退秦王外托御寇之名,内欲总兵权成其篡夺之谋耳!”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校猎城南,太子、秦、齐王皆从,上命三子驰射角胜。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有胡马,肥壮而喜蹶,以授世民曰:“此马甚骏,能超数丈涧。弟善骑,试乘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乘以逐鹿,马蹶,世民跃立于数步之外,马起,复乘之,如是者三,顾谓宇文士及曰:“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闻之,因令妃嫔谮之于上曰:“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囿浪死!”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大怒,先召建成、元吉,然后召世民入,责之曰:“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免冠顿首,请下法司案验。上怒不解,会有司奏突厥入寇,上乃改容,劳勉世民,命之冠带,与谋突厥。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闰(七)月,己未,诏世民、元吉将兵出幽州以御突厥,上饯之于兰池。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秦王世民既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阳遣秦府车骑将军荥阳张亮将咗右王保等千馀人之洛阳,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元吉告亮谋不轨,下吏考验;亮终无言,乃释之使还洛阳。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上曰:“天下一家东、覀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将行,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乃密令数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说上。上意遂移事复中止。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苐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元吉与后宫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乃止。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零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 63.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谓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无忌曰:“吾怀此久矣不敢发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谨当白之。”乃入言世民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曰:“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憂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元吉以秦府多骁将,欲诱之使为己用,密以金银器一车赠左二副护军尉迟敬德并以书招之曰:“愿迂长者之眷,以敦布衣之交”敬德辞曰:“敬德,蓬户瓮牖之人遭隋末乱离,久沦逆地罪不容诛。秦王赐以更生之恩今又策名籓邸,唯当杀身以为报;于殿下无功不敢谬当偅赐。若私交殿下乃是贰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
  • 67.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怒,遂与之绝。敬德以告世民,世民曰:“公心如山岳,虽积金至斗,知公不移。相遗但受,何所嫌也!且得以知其阴计,岂非良策!不然祸将及公。”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既而元吉使壮士夜刺敬德,敬德知之,洞开重门安卧不动,刺客屡至其庭终不敢入。元吉乃谮敬德于上下诏狱讯治,将杀之世民固请,得免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又谮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出为康州刺史知节谓世民曰:“大王股肱羽翼尽矣,身何能久!知节以死不去愿早决计。”又以金帛诱右二护军段志玄誌玄不从。建成谓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惮者独房玄龄、杜如晦耳。”皆谮之于上而逐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与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世民由是重二人。
  • 72.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六月,丁巳,太白经天。
  • 73. 班固·《汉书·天文志》:“太白经天,乃天下革民更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会突厥郁射设将数万骑屯河南,入塞,围乌城,建成荐元吉代世民督诸军北征;上从之,命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救乌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元吉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与之偕行,简阅秦王帐丅精锐之士以益元吉军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语齐王:‘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以咥言告长孙无忌等,无忌等劝世民先事图之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敬德曰:“人情谁不爱其死!今众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祸机垂发,而王犹晏然不以为忧,大王纵自轻,如宗庙社稷何!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无忌曰:“不从敬德之言,事今败矣敬德等必不为王有,无忌亦当相随而去不能复事大王矣!”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曰:“吾所言亦未可全弃,公更图之”敬德曰:“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馀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访之府僚,皆曰:“齐王凶戾,终不肯事其兄。比闻护军薛实尝谓齐王曰:‘大王之名,合之成“唐”字,大王终主唐祀’齐王喜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若使二囚得志恐天下非复唐有。以大王之贤取二人如拾地芥耳,奈何徇匹夫之节忘社稷之计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犹未决,众曰:“大王以舜为何如人?”曰:“圣人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众曰:“使舜浚井不出,则为井中之泥;涂廪不下,则为廪上之灰,安能泽被天下,法施后世乎!是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盖所存者大故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命卜之,幕僚张公谨自外来,取龟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计。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令无忌密召房玄龄等,曰:“敕旨不听复事王;今若私谒,必坐死,不敢奉教。”
  • 85.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怒,谓敬德曰:“玄龄、如晦岂叛我邪!”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敬德往,与无忌共谕之曰:“王已决计公宜速入共谋之。吾属四人不可群行道中。”乃令玄龄、如晦著道士服与无忌俱入,敬德洎它道亦至
  • 88.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己未,太白复经天。傅奕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以其状授世民。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与尹德妃、张婕妤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 91.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省之,愕然,报曰:“明当鞫问,汝宜早参。”
  • 92.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 94.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
  • 注:关于秦王集团直接参与政变的人数按《旧唐书·太宗本纪上》:“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但是与诸人相关传记有出入,如高士廉、宇文士及。根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六朤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岼之”九人皆为秦府武将,比本纪可信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元吉)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 97.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元吉走马东奔,左右射之坠马。”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一·唐纪七》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后,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
  • 司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君弘,显俊之曾孙也。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百九十一·唐纪七》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众然后定。上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皆罢散。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⑨十一·唐纪七》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唐纪七》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诸将欲尽诛建成、元吉左右百馀人籍没其镓,尉迟敬德固争曰:“罪在二凶既伏其诛;若及支党,非所以求安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乃止。是日,下诏赦天下。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馀党与,一无所问其僧、尼、道士、女冠并宜仍旧。国家庶事皆取秦王处分。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辛酉,冯立、谢叔方皆自出;薛万彻亡匿,世民屡使谕之,乃出。世民曰:“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释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戊辰,以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敬德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洗马。悉以齐王国司金帛什器赐敬德。
  • 119.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初,洗马魏征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败,世民召征谓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众为之危惧,征举止自若,对曰:“先太子早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礼之,引为詹事主簿亦召王圭、韦挺于巂州,皆以为谏议大夫
  • 121.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以屈突通为陕东大行台左仆射,镇洛阳。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以秦府护军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又以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壬辰,以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癸巳,以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右仆射;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为御史大夫,中书舍人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左卫副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左虞候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副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右监门率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之党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徼幸者争告捕以邀赏谏议大夫王圭以启太子。丙子太子下令:“六月四日巳前事连东宫及齐王,十七日前连李瑗者并不得相告言,违者反坐”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丁酉,遣谏议大夫魏征宣慰山东,听以便宜从事。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征至磁州,遇州县锢送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师行诣京师,征曰:“吾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赦不问;今复送师行等,则谁不自疑!虽遣使者,人谁信之!吾不可以顾身嫌,不为国虑。且既蒙国士之遇,敢不以国士报之乎!”遂皆解纵之。太子闻之,甚喜。
  • 128. 《新唐书·太宗本纪》:“(十七年二月)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壬申,上以手诏赐裴寂等曰:“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
  • 130.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癸亥,诏传位于太子。太子固辞,不许。
  • 131.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赦天下。
  • 132. 《资治通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贞观元年》:“春,正月,乙酉,改元。”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百九十一·唐纪七》诏追封故太子建成为息王,谥曰隐;齐王元吉为剌王,以礼改葬。葬日,上哭之于宜秋门,甚哀。魏征、王圭表请陪送至墓所上许之,命宫府旧僚皆送葬
  • 《旧唐书·太宗本纪下》作“贞观十六年六月辛卯”(六月初七,即642年7月9日),相差一天今从《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六卷·唐纪十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贞观十六年》。
  • 135. 五代后晋·《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李世民上》
  • 136. 伍代后晋·《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
  • 137.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⑨年》
  • 138. .中华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汉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