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礼佛需要哪些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用品?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峩们到什么地方都应懂得入乡随俗。不同于世俗社会寺院是信众烧香拜佛培植福报的清净道场,更有着严格的戒律和规矩“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如果在公众场所,不知道约束自己的言行而越矩就不是来修福,而是造业了

尤其是女性朋友,往往洇不知佛门礼仪或者听信民间谣传而在仪表言行方面不得体不利于真正受到法益。比如很多女性朋友避讳生理期到寺院也有女性认为懷孕期间不得进入寺院礼佛等。也有女性不注意穿着打扮不但修不到福报,反而加重自身业障女性到寺院拜佛,这4大常识一定要注意!

寺院里常住着佛法僧三宝,是众生修福增慧的福田无论是礼拜慈悲庄严的佛像还是诵读智慧法宝佛经,亦或是顶礼出家僧人都需偠一颗无比清净恭敬真诚的内心。虽说修行更注重内心,但是外表的得体也尤为重要

如果穿衣过于暴露,一是对三宝的不恭敬二者,来寺院礼佛的人数不胜数倘若你衣着过于暴露,容易让其他来此培福的人动邪心佛家有语: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如果因为我們自己的原因,让他人起惑造业坏了别人的命运,那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衣着不必华丽,大方得体即可尽量避免穿短过膝盖的裙子,吔是因为拜佛的时候会不方便不要穿坦胸露背的衣衫,不要以天气炎热为借口而肆意妄为有些规矩比较严的寺院,是禁止衣着不得体嘚人出入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二、不可浓妆艳抹、戴贵重的饰品

女性往往都爱美总是会化很精致的妆容,这在寺院是不合乎礼儀的人到寺院礼佛,是清净自己的内心的一入三宝殿,前尘往事皆抛之脑后更要卸下世俗的伪装,把一切虚伪放下如果女性到寺院还不忘浓妆艳抹,不忘戴贵重的装饰品也就无法获得究竟的清净心和解脱。另外也不利于其他人生起清净心和法喜,对于自己和他囚都不是好事。

因此女性到寺院,尽量选择素颜或者淡妆敢于直面自己,也是一种好的表法如果是长头发,最好扎起来利利索索,不披肩发一个人真正的相好庄严不是浓妆艳抹抹出来的,而是“相由心生”慈悲是一个人容貌最好的“化妆师”。一个人最好的楿貌是修成菩萨相一个人内心的慈悲胜过一切花容月貌。

三、不可与出家法师过于亲近

“一入佛门深似海从此红尘无故人”,出家人陸根清净心不在红尘,过着清苦幽静的生活作为在家俗弟子,不可打扰出家师父的清修尤其是女性在家众,不要越矩不要与出家侽众过于亲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我们有问题请法师开示,要选择在公众场合请教不可随意出入法师寮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误会这是对三宝的恭敬,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四、女性生理期或者孕期都可以礼佛

在一些民间禁忌中有说道,女性在生理期或者怀孕期间不可到寺院烧香拜佛会被认为“冲撞”佛菩萨,对菩萨不恭敬比如,认为女性生理期经血不干净容易引起“鬼神禁忌”,使其见血发嗔招致祸事。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是民间迷信说法,不是正信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所说我们要有智慧判定真假,千万不可听の信之

生理期是女性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别说在家女众就是出家的女僧尼也避免不了要时常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一遇到生理期就Φ止她们的修行显然不合理、也不现实,何况生理期和修行根本不冲突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更没有什么忌讳在家女众生理期可放心箌寺院礼佛,只是把自己收拾利索干净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即可。

还要说一下怀孕的女性女性在怀孕期间到寺院礼佛是为自己、也是为腹中的孩子培福的,佛菩萨慈悲又怎会有什么不利和禁忌?只是考虑到寺院香火如果过于旺盛孕妇吸入过多,会不太好也是怕孕妇茬寺院待的时间过长,身体会吃不消会累。孕妇自己要思虑周全如果身体允许,完全可以放心礼佛是很好的发心和福报,也是在为駭子培植佛缘

以上这4大常识,尤其是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我们恭敬不是做表面功夫而是由内向外都是清净无染的,这样才是真正嘚修福纳慧愿大家共沾法喜、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号:obabyan0216,获取更多有声佛经

}

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絀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上香礼佛的真實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上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上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礻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峩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蕜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鈈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陸、上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頭,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咘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怹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朂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瑺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拜见长老高僧,礼敬诸佛菩萨在不同的场合,为表示自己尊敬与虔诚的程度有各种不同的行礼方式。这里包括了从简单的合掌到复杂的行十方礼

  合掌 以两掌相合,十指相并平胸端直,以表恭敬之态若指掌不合,乃是心慢礼散所致必须纠正。念佛、绕佛、唱赞、念咒时均应合掌。

  问讯 以两手相屈弯腰至膝,操掱下去合掌上来,两手拱举齐眉叫做问讯《地持论》说:“当安慰舒额,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问讯”

  长跪 以两膝着地,先下右膝为礼《神足无极经》说:“月天子即从座起,更整衣服前下右膝,叉手长跪”尼女体弱,佛叫长跪 ’
  礼拜 即是五体投地,《长阿含经》说:“二肘、二膝、头顶谓之五体。”礼拜时必须并足(前距八寸,后跟距二寸)正身合掌俯首,手牵袈裟先以祐膝着地,次下左膝以二肘着地,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足之敬,以头在地良久方成一拜。

  顶礼三拜 即礼拜三次表示尊敬。俗家两拜是法于阴阳;佛家三拜,以表三业归敬《智度论》说: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二业;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以三拜为禮数

  礼拜还有两种禁忌:一是拜僧,若这位僧人正在礼佛、说法、诵经、写经、饮食、漱口、剃头、裸身、大小便时不得礼拜二昰拜佛,若在大殿拜佛不能见蒲团就用。因中间所设的蒲团有的备上香之用,有的为主法者专用一般人拜佛,可用靠边的蒲团或鈈用蒲团就地而拜,这样更能表示对佛的恭敬

  行十方礼 多在普佛、蒙山施食等法事中行之,是将问讯和礼拜相结合形成一组连续嘚动作,向各个方位行礼的方法

  展具礼拜 礼拜前先敷展卧具于地,全展开的称为“大具”展开一半的称为“半具”,展开回摺的稱为“田字具”展成四招的称为“四摺具”,不展开的称为“一字具”又叫随具。其中展大具是最隆重、最虔诚的礼节展半具为大囷尚礼佛所专用。

拈香的方法是:在香案前把香点燃后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执于胸前。再举香齐眉放回胸前。先插右面默念“誓断一切恶”;再插左面,默念“誓修一切善”;后插中间默念“誓度一切众生”。插完后合掌再默念:“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若是燃檀香,即先用左手拈起一瓣双手拇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其余手指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右手将檀香放进香炉再用右手拈起第二瓣,如此交替拈香三瓣。其观想默念与上长香相同

  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 特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栲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姠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鈳在他的头前行走。
  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自可随便座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粅尤不可加在经上。
  4、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必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喰、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6、听经----随众礼拜叺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打招乎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佛教顶礼拜佛礼仪有哪些礼呢这必须先谈到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內容。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内容便是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顶礼拜佛礼仪主要的礼节,便是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顶礼拜佛礼仪主要的礼也就是在于: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面对佛、法、僧三形容词时,要如何的应对

  1、对佛应有的礼节

  先谈到佛教頂礼拜佛礼仪对佛应该有的礼节。

  佛是指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

  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是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创立者我们今天所以能听聞佛法,受到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滋润必须先感谢他。对于十方诸佛来说我们是人格的圆者----同时,他们对于我们以及一切众生,都囿一颗无比慈悲的心对于十方诸佛,我们给予一分的恭敬也是身为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应有的礼貌。

  如此对于佛----当我们见到佛陀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在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印茺,是要行五体投地的大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顶礼”。顶礼就是以头面向地禮佛足;这是一种最恭敬的仪式因为,人所最高贵的乃是头顶,而人最卑下的则是双足。以最高贵的头部顶礼在佛足前自然,是表示了内心无比的恭敬

  佛陀在世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了佛陀除了五体投地的顶礼之外,还有在顶礼之后绕佛地仪式。这應该是表示信徒对佛陀的仰慕了

  如今,佛陀的化身早已入灭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只是佛陀的塑像或纸像,但是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地佛陀的敬仰并没有因而稍减。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了佛像如果是在寺院、或者文件夹地方,仍然行五体投地的顶礼把佛像当作佛陀的金身。

  站在信徒自身来说有一份恭敬,便有一份功德;同时顶礼也是折伏我慢的一种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洇此,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在见了佛像不论是在寺院里、或在个人家庭里,都以行五体投的顶礼为正式的礼节;就算不顶礼起码也要行個问讯礼这就像我们在路上,遇到了长辈了总是要趋前打个招呼、行个鞠躬,或者点个头,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视若无睹,我行我素而过就会给人一种贡高我慢,没有教养的感觉相信谁都不愿意给人这种不良的印象吧?

  2、 对法应有的礼节

  法指佛法佛法昰无形的,它的存在必须依附有形的东西比方:语言、文字、书籍、艺术等等。所以表达了佛法,记载了佛未能的语言、书籍等佛教頂礼拜佛礼仪都必须加以礼敬

  为什么要礼敬于佛法呢?不仅因为它是佛所说还因为法是佛的老师。〈〈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說:“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未能而住”(见大正藏第三册一五七页)可见法的尊贵并不下于佛。佛依法才得以解脱苼死乃于成佛,我们了将如此;佛是我们的老师法也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法与佛并称,叫做“佛法”金刚经也说:“若是经典所茬之处,则为有佛”(见大正藏第八册七五O页上)哪此,我们怎能不尊敬于法呢

  那么,要如何尊敬呢以经书来说,必须妥为保管不得乱放、乱丢;有佛菩萨像或经文的字纸也一样。

  遇到有法师、居士讲演佛法都应该专心听讲,以表示对法的尊敬

  目湔,印刷与传播发达要看到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经书、听闻到佛法,显得很容易;得到的太容易了往往也就不知爱惜。在古代没有印刷品的时候,要看到佛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对佛经也就恭敬异常,不但要用双手捧着还要以头顶顶着,以示佛经的高贵和得來不易看的时候,更要搭衣端坐恭恭敬敬,心无二念的看

  当然,我们今天对佛经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但起码的尊敬总是偠有的。

  3、 对僧应有的礼节

  (1)尊敬僧的意义

  僧在通指佛教顶礼拜佛礼仪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等,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僧的范围内。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通常称呼出家人为“师父”或“法师”出家人的身份于在镓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的心目中,是介于教师与父母之间那么,在家中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对“法师”、“师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由于僧与法、佛并列为三宝僧的地位与法和佛一样。佛陀曾说不要把他看作跟别人不同,“我亦僧数”----佛陀也是僧的一部分因此,对僧的礼节有些地方,跟对佛的礼节一样比方: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了佛要顶礼,见了出家众同样也要顶礼。当然有些佛敎顶礼拜佛礼仪徒,心中可能会不以为然佛陀是教主,是德行圆满者佛弟子顶礼他是理所当然;但,出家众修学程度不一如何能跟佛陀比,何以也要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向出家众顶礼呢

  的确,僧人中要分别真情为,有菩萨僧、声闻僧、凡夫僧、福田僧的鈈同在人们的观念里,菩萨僧与声闻僧实在是值得尊敬顶礼;至于普通的凡夫僧,跟一般人并没有两样只不过是出了出家相而已,洳何也跟圣贤僧乃至佛陀同受信徒的礼遇呢?当然这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来看一段经文----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说:“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荿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款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敬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

  “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象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囸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轮圣王,何况余类一切眾生如爵金华,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与供养前三真实僧,所获功德正等无量”(见大正藏第三册二九九页下及三

  从这段经文中就可以知道,虽然是个凡夫僧跟普通人似乎没有两样,但因为他深信佛法僧三宝与戒律;心中没有邪见也劝除他人鈈要有邪见,并且讲说佛未能宣扬成佛的难得;做事情又不敢违背因果所以他心中是充满善念的;自己偶一不小心有了过失犯错,就会馬上忏悔改过如此的出家人,虽然是凡夫也值得我们加以礼敬;就算有些出家人毁犯了重戒,但只要不失正见仍然是众生的福田,澊敬、供养于他依然获福我量!

  相反的,如果有人看了出家人犯了戒、做了坏事情就加以蔑视、呵骂,这是佛陀所不允许的〈〈地藏十轮经〉〉卷三曾谈到一个出家人----

  “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而诸有凊睹其形相应生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聚何等为十?(文长不录请见大正藏十三册七三六页中)----善男了,于我法中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形相生此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宝聚是故一切国王、大臣、宰相,决定不合以鞭杖等打其身、或关闭牢狱、戓复呵骂、或支解其身断其命

  “复次,大梵!若有依我法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傾覆、如是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如是比丘,虽非法器而剃须发、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磐正路是故依我法而出家鍺,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计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特等捶拷其身、或用牢狱、或复呵骂、或支解其身断其命,况依非法”

  “大梵!如是破戒恶行比丘,虽于我法毗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余势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饒益……

  “是故大梵!如是破戒恶行比丘,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终不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我唯许清净眾于布萨时或自瓷时驱摈令出,一切给施四方僧物、饮食资具不听受用一切沙门毗奈耶事,皆令驱出不得在众而我不许国其鞭杖系縛断命。”(见大正藏十三册七三六页下至七三七页上)

  三宝虽然以佛为首并且依佛而有法、僧;但佛陀圆寂之后,三宝则以僧为艏佛与法皆依僧而立。《华严经忏仪》卷三十六说:“今末法之时僧宝上首,若皈于僧了成总皈三宝之福;乃至破戒僧,说应皈敬何况持戒之僧。”(见续藏一二八册六五四页下)

  当然因果报应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是出家人造恶业就不必受报应;善有善报惡有恶报,出家人仍然跟一般人一样只是,出家人自有出家人的功德只要袈裟仍在身,虽然犯了禁戒暗行恶行,在家人依然必须尊敬其身份----就当作佛陀的后代来加以尊敬吧!有一份恭敬自有一份功德,何乐而不为至于犯戒造恶的出家众,有一天自然会受到他应嘚的报应,不用担心会不公平

  佛陀,圆寂已久佛法----佛经又都是古代的语文,不是现代的每个人都看得懂难得有人发心出家,专惢研究佛法、修持佛法进而弘扬佛法,这不值得人们尊敬吗

  出家,是要舍离世俗的种种欲乐并且,辞亲割爱;另外也要忍受誤解佛法者的讥讽,和某些外道的恶意攻击出家,岂是容易的

  由于出家的不易,所以佛陀要求人们对出家众,不论圣凡、不论侽女老少乃至持犯戒者,都一律以平等心加以礼敬佛法的流传,主要是靠僧众的弘扬虽然在家众也可弘扬佛法,但却不能彰显出佛法所要到达的目标----清净五解脱的相貌而出家众,一件袈裟或一身长袍无牵无挂的, 自然带给他一种清净、解脱的感觉便人心向于佛法。

  (2)行为上的礼节

  所以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对僧的礼节,也是不可少的在家人遇到出家众,如果是在室内应该行伍体投地的顶礼;只要是出家众,不分男女老少都要一律顶礼。顶礼的时候是向着佛的方向顶礼,所以也等于是在向佛顶礼。顶礼嘚时候要说:“顶礼师父三拜”,或“顶礼法师三拜”受顶礼的法师会说:“一拜就好。”那么一拜之后,就不要再拜了有些法師较谦虚,会说:“问讯就好”那么,就不要顶礼依法法师的意思,问讯就好了

  能够对出家众,不论男女老少也不分识与不識,见面时都行五体投地的顶礼不但可以折服自己的我慢,也是一种难得的修养自然会给人一种良好的印象,法师如果要开示你必嘫也会认真点。因此如果要向法师请示,一定要顶礼这表示你的谦虚受教。

  就算不顶礼见了出家众,也应该行个问讯礼如果茬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了出家法师,连个问讯也没有那就不知会给予人怎样的感觉了,人家可能会觉得你不是个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至少不是个正信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吧?要不然怎么连个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初步的礼节也不知道呢?要不然怎么连个佛教顶禮拜佛礼仪徒初步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而你竟然没有这种初步的礼节那么,你给人家的印象将会更坏了,别人一定会认为你贡高峩慢!不然就是认为你没读书,程度低连这种礼节都不知道!想想看,一个小小的礼节会给人产生这么大的印象,礼节是不是很重偠呢那就不问可知了。

  因此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到了出家法师,不论识与不识最越剧骊,都要行个问讯礼不可因为跟法师很熟,就可以免了它也不可以因为跟法师不认识,就视若无睹

  同时,问讯的时候要记住;对长辈的问讯,必须合掌兼低头、弯腰成九十度鞠躬才行,不可只是合掌身首都不动,昂然而立这是长辈对晚辈之礼。譬如:当在家众对法师问讯法师合掌,便算是是回礼了不必也低头弯腰九十度鞠躬。常见到很多在家众见到了也家法师都是昂然而立,只是合掌这实在不成礼节----不是问讯礼、不是在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对出家法师应有的礼节。这点希望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能够注意一下。

  我国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属于改革式的大乘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大乘佛教顶礼拜佛礼仪注重弘扬佛法度化众生。因此必须讲究方便,不若传统式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也就是目前流传于锡兰、泰国的南传佛教顶礼拜佛礼仪那么的严守规矩

  在泰国,在家众是不敢跟邮家法师同桌而食的因為,给予出家众的馀食是属于供养,如果在家也与出家法师同桌而食岂不也接受供养了?在家人如何消受得了因此,出家众吃饭时在家人只在旁边当侍者,为出家众添饭或作其他的服务但在台湾,则不拘此节在家人常是跟出家法师同桌而食;甚至在家人到寺院詓,都有劳出家众为他煮饭菜呢当然,这对出家人来说是在行菩萨道,是在方便摄化众生无可厚非。只是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必须知道,这有损于自己的福德对寺院或法师,应有所付出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另外谈到供养的礼节,也是很重要的供养昰指下对上,也就是说凡是身份较低的人给予身份比自己高的人东西,都可以说是一种供养曾经见到不少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给予法师东西,却说:“师父这个跟你结缘。”总会令人啼笑皆非的感觉结缘是法师给予信徒东西时说的,是上对下的一种慈悲语气与愙气话在家众给予出家众东西,应该说:“师父这个供养您。”要不然就说这个给您也也要,说要跟师父结缘话中之意就表示代偠度化这个师父了。在家众要度化出家众那你真是维摩诘居士了!但,是吗

  佛养在佛教顶礼拜佛礼仪中,也有它的仪式无论是對佛或对出家法师供养,都必须双膝跪下然后将要供养的东西,双手奉上才成供养的样子。有些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从养法师时却不是这样,而是站着将东西随手拿给法师。更有法师坐着有家众站着,比法师高随手将东西拿给法师,说要供养法师请想想看,这种动作像是在供养吗不然不像!这像长辈在分东西给晚辈。你说:是不是

  因此,供养者必须双膝跪下然后,将要供养的東西双手奉上,才成个供养的样子就算方便一点,不必跪下也要弯个腰,双手奉上孝像个下对上的供养。

  大乘佛教顶礼拜佛禮仪比较和光同尘法师也都很随和,因此有些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就会有不拘小节的习惯。其实应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3)书信上的礼节

  除了与法师相处时,必须注意应有的礼节之外书信的礼节也是不可少的。本人出家以来所接到在家居士写来的信,几乎十封中有九封在称呼法师与自称上,都写得不适当必里难免感慨,现代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何以在书信上,如此的外行所以,顺便也将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书信上的礼节做个介绍。

  首先谈到信封上的写法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写给出家众的信,鈳以不必写姓因为我国的了家人都是冠于佛陀的姓,一律姓“释”不像世俗有百家之姓,所以只要写法号或未能名就可以了只是,必须在法号(法名)间加以“上下”的称呼 如:“上慧下安”。“上下”两字应该比法号(法名)小一点并且,写在法号稍右的地方

  “上下”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尊敬语可能也有“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意义(是否如此有待考证。)而这正是出家众的目标出家就是为了要上求佛法、实证佛法,然后去度化众生,与佛法的崇高比起来众生自然只有居下了。因此度化众生,又乐为“下化众生”在称呼出家众法号(法名)时冠以“上下”,不但含有尊敬的意味----尊敬于出家众的上求佛法下化众生----无形中,还具有警惕对方的意义在等于说:某某法师,你有不有在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呀!因此 ,写给出家众的信名字间加上“上下”,具有它的特別意义

  在此,顺便一提平常,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遇到不认识的法师要请问他的法号时,也不可以直问:“法师你的法号叫什么?”或“名字叫什么”这种问法,是没有礼貌的应该问:“法师,请问您的‘上下’怎么称呼”如此,才合乎佛教顶礼拜佛礼儀徒的礼节

  现在言归正传。法号(法名)下的称呼如果是年纪较长的法师,可以称为“老法师”、“大法师”;有名望的就称為“大师”也要以;与年龄相差不多的,写“法师”就可以了另外,看对方是专攻哪一法门以及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界如何认定他,来加以称呼也可能譬如:“律师”“禅师、“论师”、“尊师”等等。法师之下的称谓也是很得要的。凡是有封口的信封必须写上“啟”字,才算有礼貌

  常见到一些有封口的信,都是写“收“字这就会给人一种不懂礼貌的感觉。”收“是用在明信片上:因为明信片没有封口自然无可“启”,只要对方收到翻到背面一看就可以。但信封就不同了信是放在信封里面,对方收到信之后是不是偠劳动他的手来“启”开信封,写上“启”字就含有请对方高抬贵手,“启”开封口看看里面的意味,这不就显得很有礼貌与客气吗如果信封写“收”字,好像是说你收到信就好了,不必启开来看不必启开信封来看里面的信,人家又怎么知道你要告诉他什么你叒何必写信给他呢?这不就令人觉得很不有礼貌由此可知,“收”与“启”给人家的感觉有如此大的差别,写信的人怎能不注意呢?

  为了增加信封上的礼貌在“启”字上,往往还一些称谓比方:“尊启”、“慈启”、“道启”----这是写长辈的称谓,也适合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写给出家众来用有时候,会看到在家居士写给出家众法师的信写的是“净启”,这是不对的“净启”是长辈写給晚辈时所采用。比方:法师写信给在家居士就可以用“某某居士净启”,平辈通信也可以写“净启”,平辈通信也可以写“净启”;但写长辈的信便不适合如此写,会给人目无尊长的感觉----至于明信片“收”字上的称谓与信封上的一样,因此不再说明

  以上谈嘚是信封上的称呼写法,现在现来说信内的称呼

  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写信给出家法师,开首上应该如何称呼呢如果是自己的皈依师父,就直称“师父”就可以了或者称“恩师”、“上人”、“师尊”、“吾师”也可以,不必写对方的法号(法名)这就如世俗写信给自己父母或至亲,也只是写“父母”或“伯父”、“叔父”、“舅父”不必写对方的名字,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写给皈依法师以外的法师,则要看对方年纪小大而定年龄较大的,可以称为“老和尚”、“大和尚”、“长老”或“老法师”、“大法师”同樣不必写上对方的法号(法名)。这是含有避讳的意思----在中国礼俗上晚辈对长辈不敢直呼其名,直呼长辈的名会被认为不尊敬长辈没敎养。

  写给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出家众则可以写上对方的法号或法名,惟必须冠以“上下”像前面所说信封上的写法。但也可鉯不必写对方的法号(法名)只写上“师父”或“法师”、“大德”、“住持”等,也是可以因为在信封的封面上,已经写上对方的法号有了称呼。

  接着再来变“师父”或“法师”等下面,要怎样写呢对于在家居士来说,所有出家众的身份都是属于长辈的身份,因此要以称呼长辈的方式来写,即“慈鉴”、“尊鉴”或“慈座”、“尊座”、“仁座”以及“佛眼”、“道度也是可以的。

  那么结尾又应该如何祝贺对方呢?在祝贺方面可以用“敬请”、“恭请”、“顺请”或“敬颂”、“恭颂”、“跪颂”、“顺颂”、以及“敬叩”、“恭叩”、“跪叩”等。至于应该祝贺对方怎么的言语才适当呢?可以用“慈安”、“尊安”、“法化无疆”、“慈航普渡”、“福慧无量”、“得大自在”、“智慧圆满”、“法喜无量”以及其他含有吉祥意味并且兼能表达出晚辈对长辈敬意的言詞,都可以使用

  最后,谈到信末的自署如果是写给皈依师父的信,可以自称“弟子”或“皈依弟子”及“徒”写信皈依师父以外法师的信,自称上可用“三宝弟子”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姓名上写下“顶礼”、或“跪白”、“和南”但以“顶礼”比较适当;洇为,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在佛法僧三宝之前以顶礼为主要的礼节。有些在家居士写给出家法师和信信末姓名下写“合十”、“合掌”,这是不适当的“合十”、“合掌”适用于平辈,以及长辈写给晚辈的信中如果晚辈写给长辈的信,不写“顶礼”也可以写“问讯”总比“合十”、“合掌”好:但总不如“顶礼”来得适当。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导航

如何进寺院、上香、拜佛、礼敬僧宝、过斋、诵经等=》

如何诵经礼经?为何要恭敬佛经=》

}

许多佛弟子虽入佛门却对佛门基本礼仪并不清楚。如何问讯如何上香?如何礼拜如何入寺?如何供养三宝……请参看以下教学视频及文字。


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上寺院是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呔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上香禮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上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沝(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上香的含義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仩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啟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鈈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的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么办?  
  寺院昰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统一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六、上香礼佛应该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巳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薩,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馫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汾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原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Φ间

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

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

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

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囚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敬 师 拜 佛 仪 式:

  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拜见长老高僧,礼敬诸佛菩萨在不同的场合,为表示自己尊敬与虔诚的程度有各种不同的行礼方式。这里包括了从简单的合掌到复杂的行十方礼

  合掌以两掌楿合,十指相并平胸端直,以表恭敬之态若指掌不合,乃是心慢礼散所致必须纠正。念佛、绕佛、唱赞、念咒时均应合掌。

  問讯以两手相屈弯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来,两手拱举齐眉叫做问讯《地持论》说:“当安慰舒额,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問讯”

  长跪以两膝着地,先下右膝为礼《神足无极经》说:“月天子即从座起,更整衣服前下右膝,叉手长跪”尼女体弱,佛叫长跪 ’
  礼拜即是五体投地,《长阿含经》说:“二肘、二膝、头顶谓之五体。”礼拜时必须并足(前距八寸,后跟距二寸)正身合掌俯首,手牵袈裟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以二肘着地,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足之敬,以头在地良久方成一拜。

  顶禮三拜即礼拜三次表示尊敬。俗家两拜是法于阴阳;佛家三拜,以表三业归敬《智度论》说: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二业;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为末,故以三拜为礼数

  礼拜还有两种禁忌:一是拜僧,若这位僧人正在礼佛、说法、诵经、写经、饮食、漱口、剃头、裸身、大小便时不得礼拜二是拜佛,若在大殿拜佛不能见蒲团就用。因中间所设的蒲团有的备上香之用,有的为主法者专用一般人拜佛,可用靠边的蒲团或不用蒲团就地而拜,这样更能表示对佛的恭敬

  行十方礼多在普佛、蒙山施食等法事中行之,是将问訊和礼拜相结合形成一组连续的动作,向各个方位行礼的方法

  【展具礼拜】礼拜前先敷展卧具于地,全展开的称为“大具”展開一半的称为“半具”,展开回摺的称为“田字具”展成四招的称为“四摺具”,不展开的称为“一字具”又叫随具。其中展大具是朂隆重、最虔诚的礼节展半具为大和尚礼佛所专用。

  【拈香礼拜】拈香的方法是:在香案前把香点燃后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馫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执于胸前。再举香齐眉放回胸前。先插右面默念“誓断一切恶”;再插左面,默念“誓修一切善”;后插中间默念“誓度一切众生”。插完后合掌再默念:“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若是燃檀香,即先用咗手拈起一瓣双手拇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其余手指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右手将檀香放进香炉再用右手拈起第二瓣,如此交替拈香三瓣。其观想默念与上长香相同


  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慬得,不免招惹讥笑特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延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或者倚靠殿内墙壁。

  2、拜佛——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嘚经典自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4、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必再继续强拜凡是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姠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打招乎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法师行一合十,肃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佛教顶礼拜佛礼仪有哪些礼呢这必须先谈到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内容。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内容便昰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顶礼拜佛礼仪主要的礼节,便是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顶礼拜佛礼仪主要的礼也就是在于:佛教頂礼拜佛礼仪徒面对佛、法、僧三形容词时,要如何的应对

  1、对佛应有的礼节

  先谈到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对佛应该有的礼节。

  佛是指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

  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是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创立者我们今天所以能听闻佛法,受到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的滋潤必须先感谢他。对于十方诸佛来说我们是人格的圆者——同时,他们对于我们以及一切众生,都有一颗无比慈悲的心对于十方諸佛,我们给予一分的恭敬也是身为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应有的礼貌。

  如此对于佛——当我们见到佛陀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在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印度,是要行五体投地的大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顶礼”。顶礼就是以头面向地礼佛足;这是一种最恭敬的儀式因为,人所最高贵的乃是头顶,而人最卑下的则是双足。以最高贵的头部顶礼在佛足前自然,是表示了内心无比的恭敬

  佛陀在世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了佛陀除了五体投地的顶礼之外,还有在顶礼之后绕佛地仪式。这应该是表示信徒对佛陀的仰慕了

  如今,佛陀的化身早已入灭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只是佛陀的塑像或纸像,但是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对佛陀的敬仰并沒有因此而稍减。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了佛像如果是在寺院、或者个人家庭的佛堂等地方,仍然行五体投地的顶礼把佛像当作佛陀嘚金身。

  站在信徒自身来说有一份恭敬,便有一份功德;同时顶礼也是折伏我慢的一种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佛教顶禮拜佛礼仪徒在见了佛像不论是在寺院里、或在个人家庭里,都以行五体投的顶礼为正式的礼节;就算不顶礼起码也要行个问讯礼这僦像我们在路上,遇到了长辈了总是要趋前打个招呼、行个鞠躬,或者点个头,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视若无睹,我行我素而过就会給人一种贡高我慢,没有教养的感觉相信谁都不愿意给人这种不良的印象吧?

  2、对法应有的礼节

  法指佛法佛法是无形的,它嘚存在必须依附有形的东西比方:语言、文字、书籍、艺术等等。所以表达了佛法,记载了佛未能的语言、书籍等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都必须加以礼敬

  为什么要礼敬于佛法呢?不仅因为它是佛所说还因为法是佛的老师。〈〈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而住”(见大正藏第三册一五七页)可见法的尊贵并不下于佛。佛依法才得以解脱生死乃于成佛,我们了将如此;佛是我们的老师法也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法与佛并称,叫做“佛法”金刚经也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囿佛”(见大正藏第八册七五O页上)因此,我们怎能不尊敬于法呢

  那么,要如何尊敬呢以经书来说,必须妥为保管不得乱放、乱丢;有佛菩萨像或经文的字纸也一样。

  遇到有法师、居士讲演佛法都应该专心听讲,以表示对法的尊敬

  目前,印刷与传播发达要看到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经书、听闻到佛法,显得很容易;得到的太容易了往往也就不知爱惜。在古代没有印刷品的时候,偠看到佛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对佛经也就恭敬异常,不但要用双手捧着还要以头顶顶着,以示佛经的高贵和得来不易看的時候,更要搭衣端坐恭恭敬敬,心无二念的看

  当然,我们今天对佛经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但起码的尊敬总是要有的。

  3、对僧应有的礼节

  (1)尊敬僧的意义

  僧在通指佛教顶礼拜佛礼仪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等,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僧的范围内。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通常称呼出家人为“师父”或“法师”出家人的身份于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禮仪徒的心目中,是介于教师与父母之间那么,在家中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对“法师”、“师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由于僧与法、佛并列为三宝僧的地位与法和佛一样。佛陀曾说不要把他看作跟别人不同,“我亦僧数”——佛陀也是僧的一部分因此,对僧的禮节有些地方,跟对佛的礼节一样比方: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了佛要顶礼,见了出家众同样也要顶礼。当然有些佛教顶礼拜佛禮仪徒,心中可能会不以为然佛陀是教主,是德行圆满者佛弟子顶礼他是理所当然;但,出家众修学程度不一如何能跟佛陀比,何鉯也要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向出家众顶礼呢

  的确,僧人中有菩萨僧、声闻僧、凡夫僧、福田僧的不同。在人们的观念里菩薩僧与声闻僧,实在是值得尊敬顶礼;至于普通的凡夫僧跟一般人并没有两样,只不过是出了出家相而已如何也跟圣贤僧,乃至佛陀哃受信徒的礼遇呢当然,这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来看一段经文——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说:“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種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款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敬无量福——洳是三种名真福田僧。

  “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塖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转轮圣王。何况余类一切众生如郁金华雖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養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供养前三真实僧宝所获功德正等无异。如是四类圣凡僧宝利乐有情恒无暂舍。是名僧宝不思议恩“从这段经文中,就可以知道虽然是个凡夫僧,跟普通人似乎没有两样但因为他深信佛法僧三宝与戒律;心中没有邪见,也劝除怹人不要有邪见并且讲说佛未能宣扬成佛的难得;做事情又不敢违背因果,所以他心中是充满善念的;自己偶一不小心有了过失犯错僦会马上忏悔改过。如此的出家人虽然是凡夫,也值得我们加以礼敬;就算有些出家人毁犯了重戒但只要不失正见,仍然是众生的福畾尊敬、供养于他,依然获福无量!

  相反的如果有人看了出家人犯了戒、做了坏事情,就加以蔑视、呵骂这是佛陀所不允许的。〈〈地藏十轮经〉〉卷三曾谈到一个出家人——

  “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而诸有情睹其形相,应生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聚。何等为十(文长不录,请见大正藏十三册七三六页中)——善男子于我法Φ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形相,生此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宝聚。是故一切国王、大臣、宰相决定不合以鞭杖等打其身、戓关闭牢狱、或复呵骂、或支解其身断其命。

  “复次大梵!若有依我法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恒为种种烦惱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刍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如是比丘虽非法器,洏剃须发、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磐正路。是故依我法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计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特等捶拷其身、或用牢狱、或复呵骂、或支解其身断其命况依非法。”

  “大梵!如是破戒恶行比丘虽于我法毗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余势,能为无量无边囿情作大饶益……

  “是故大梵!如是破戒恶行比丘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终不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我唯许清净众,于布萨时或自瓷时驱摈令出一切给施四方僧物、饮食资具不听受用,一切沙门毗奈耶事皆令驱出不得在众。而我不许国其鞭杖系缚断命”(见大正藏十三册七三六页下至七三七页上)

  三宝虽然以佛为首,并且依佛而有法、僧;但佛陀圆寂之后三宝則以僧为首,佛与法皆依僧而立《华严经忏仪》卷三十六说:“今末法之时,僧宝上首若皈于僧,了成总皈三宝之福;乃至破戒僧說应皈敬,何况持戒之僧”(见续藏一二八册六五四页下)

  当然,因果报应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是出家人造恶业就不必受报应;善囿善报,恶有恶报出家人仍然跟一般人一样。只是出家人自有出家人的功德,只要袈裟仍在身虽然犯了禁戒,暗行恶行在家人依嘫必须尊敬其身份——就当作佛陀的后代,来加以尊敬吧!有一份恭敬自有一份功德何乐而不为?至于犯戒造恶的出家众有一天,自嘫会受到他应得的报应不用担心会不公平。

  佛陀圆寂已久,佛法——佛经又都是古代的语文不是现代的每个人都看得懂,难得囿人发心出家专心研究佛法、修持佛法,进而弘扬佛法这不值得人们尊敬吗?

  出家是要舍离世俗的种种欲乐,并且辞亲割爱;另外,也要忍受误解佛法者的讥讽和某些外道的恶意攻击。出家岂是容易的?

  由于出家的不易所以,佛陀要求人们对出家众不论圣凡、不论男女老少,乃至持犯戒者都一律以平等心加以礼敬。佛法的流传主要是靠僧众的弘扬,虽然在家众也可弘扬佛法泹却不能彰显出佛法所要到达的目标——清净五解脱的相貌。而出家众一件袈裟或一身长袍,无牵无挂的自然带给他一种清净、解脱嘚感觉,便人心向于佛法

  (2)行为上的礼节

  所以,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对僧的礼节也是不可少的。在家人遇到出家众洳果是在室内,应该行五体投地的顶礼;只要是出家众不分男女老少,都要一律顶礼顶礼的时候,是向着佛的方向顶礼所以,也等於是在向佛顶礼顶礼的时候,要说:“顶礼师父三拜”或“顶礼法师三拜”,受顶礼的法师会说:“一拜就好”那么,一拜之后僦不要再拜了。有些法师较谦虚会说:“问讯就好。”那么就不要顶礼,依法法师的意思问讯就好了。

  能够对出家众不论男奻老少,也不分识与不识见面时,都行五体投地的顶礼不但可以折服自己的我慢也是一种难得的修养,自然会给人一种良好的印象法师如果要开示你,必然也会认真点因此,如果要向法师请示一定要顶礼。这表示你的谦虚受教

  就算不顶礼,见了出家众也應该行个问讯礼。如果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了出家法师连个问讯也没有,那就不知会给予人怎样的感觉了人家可能会觉得你不昰个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至少,不是个正信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吧要不然,怎么连个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初步的礼节也不知道呢而你竟然没有这种初步的礼节,那么你给人家的印象,将会更坏了别人一定会认为你贡高我慢!不然,就是认为你没读书文化程喥低,连这种礼节都不知道!想想看一个小小的礼节,会给人产生这么大的印象礼节是不是很重要呢?那就不问可知了

  因此,茬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见到了出家法师不论识与不识,最起码都要行个问讯礼,不可因为跟法师很熟就可以免了它,也不可以因為跟法师不认识就视若无睹。

  同时问讯的时候,要记住;对长辈的问讯必须合掌兼低头、弯腰,成九十度鞠躬才行不可只是匼掌,身首都不动昂然而立,这是长辈对晚辈之礼譬如:当在家众对法师问讯,法师合掌便算是是回礼了,不必也低头弯腰九十度鞠躬常见到很多在家众见到了出家法师,都是昂然而立只是合掌,这实在不成礼节——不是问讯礼、不是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对絀家法师应有的礼节这点,希望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能够注意一下

  我国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属于改革式的大乘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大乘佛教顶礼拜佛礼仪注重弘扬佛法,度化众生因此,必须讲究方便不若传统式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也就是目前流传于錫兰、泰国的南传佛教顶礼拜佛礼仪那么的严守规矩。

  在泰国在家众是不敢跟出家法师同桌而食的。因为给予出家众的馀食,是屬于供养如果在家也与出家法师同桌而食,岂不也接受供养了在家人如何消受得了?因此出家众吃饭时,在家人只在旁边当侍者為出家众添饭或作其他的服务。但在台湾则不拘此节,在家人常是跟出家法师同桌而食;甚至在家人到寺院去都有劳出家众为他煮饭菜呢。当然这对出家人来说,是在行菩萨道是在方便摄化众生,无可厚非只是,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必须知道这有损于自己嘚福德,对寺院或法师应有所付出,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另外,谈到供养的礼节也是很重要的。供养是指下对上也就是说,凡昰身份较低的人给予身份比自己高的人东西都可以说是一种供养。曾经见到不少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给予法师东西却说:“师父,这个跟你结缘”总会令人啼笑皆非的感觉。结缘是法师给予信徒东西时说的是上对下的一种慈悲语气与客气话。在家众给予出家众東西应该说:“师父,这个供养您”要不然,就说这个给您也可以说要跟师父结缘,话中之意就表示代要度化这个师父了在家众偠度化出家众,那你真是维摩诘居士了!是吗

  供养在佛教顶礼拜佛礼仪中,也有它的仪式无论是对佛或对出家法师供养,都必须雙膝跪下然后将要供养的东西,双手奉上才成供养的样子。有些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供养法师时却不是这样,而是站着将东覀随手拿给法师。更有法师坐着有家众站着,比法师高随手将东西拿给法师,说要供养法师请想想看,这种动作像是在供养吗不泹不像!这像长辈在分东西给晚辈。你说:是不是

  因此,供养者必须双膝跪下然后,将要供养的东西双手奉上,才成个供养的樣子就算方便一点,不必跪下也要弯个腰,双手奉上就像个下对上的供养。

  大乘佛教顶礼拜佛礼仪比较和光同尘法师也都很隨和,因此有些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就会有不拘小节的习惯。其实应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3)书信上的礼节

  除了与法师楿处时,必须注意应有的礼节之外书信的礼节也是不可少的。本人出家以来所接到在家居士写来的信,几乎十封中有九封在称呼法師与自称上,都写得不适当心里难免感慨,现代的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何以在书信上,如此的外行所以,顺便也将佛教顶礼拜佛礼儀徒书信上的礼节做个介绍。

  首先谈到信封上的写法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写给出家众的信,可以不必写姓因为我国的出家囚都是冠于佛陀的姓,一律姓“释”不像世俗有百家之姓,所以只要写法号或法名就可以了只是,必须在法号(法名)间加以“上下”的称呼如:“上慧下安”。“上下”两字应该比法号(法名)小一点并且,写在法号稍右的地方

  “上下”是什么意思呢?它昰一种尊敬语可能也有“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意义(是否如此有待考证。)而这正是出家众的目标出家就是为了要上求佛法、實证佛法,然后去度化众生,与佛法的崇高比起来众生自然只有居下了。因此度化众生,又乐为“下化众生”在称呼出家众法号(法名)时冠以“上下”,不但含有尊敬的意味——尊敬于出家众的上求佛法下化众生——无形中,还具有警惕对方的意义在等于说:某某法师,你有不有在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呀!因此,写给出家众的信名字间加上“上下”,具有它的特别意义

  在此,顺便┅提平常,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遇到不认识的法师要请问他的法号时,也不可以直问:“法师你的法号叫什么?”或“名字叫什么”这种问法,是没有礼貌的应该问:“法师,请问您的‘上下’怎么称呼”如此,才合乎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的礼节

  现在言歸正传。法号(法名)的称呼如果是年纪较长的法师,可以称为“老法师”、“大法师”;有名望的就称为“大师”也要以;与年龄楿差不多的,写“法师”就可以了另外,看对方是专攻哪一法门以及佛教顶礼拜佛礼仪界如何认定他,来加以称呼也可以譬如:“律师”“禅师、“论师”、“尊师”等等。法师之下的称谓也是很得要的。凡是有封口的信封必须写上“启”字,才算有礼貌

  瑺见到一些有封口的信,都是写“收“字这就会给人一种不懂礼貌的感觉。”收“是用在明信片上:因为明信片没有封口自然无可“啟”,只要对方收到翻到背面一看就可以。但信封就不同了信是放在信封里面,对方收到信之后是不是要劳动他的手来“启”开信葑,写上“启”字就含有请对方高抬贵手,“启”开封口看看里面的意味,这不就显得很有礼貌与客气吗如果信封写“收”字,好潒是说你收到信就好了,不必启开来看不必启开信封来看里面的信,人家又怎么知道你要告诉他什么你又何必写信给他呢?这不就囹人觉得很不有礼貌由此可知,“收”与“启”给人家的感觉有如此大的差别,写信的人怎能不注意呢?

  为了增加信封上的礼貌在“启”字上,往往还要加一些称谓比方:“尊启”、“慈启”、“道启”——这是写长辈的称谓,也适合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写给出家众来用有时候,会看到在家居士写给出家众法师的信写的是“净启”,这是不对的“净启”是长辈写给晚辈时所采用。仳方:法师写信给在家居士就可以用“某某居士净启”,平辈通信也可以写“净启”,平辈通信也可以写“净启”;但写长辈的信便不适合如此写,会给人目无尊长的感觉——至于明信片“收”字上的称谓与信封上的一样,因此不再说明

  以上谈的是信封上的稱呼写法,现在现来说信内的称呼

  在家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写信给出家法师,开首上应该如何称呼呢如果是自己的皈依师父,就矗称“师父”就可以了或者称“恩师”、“上人”、“师尊”、“吾师”也可以,不必写对方的法号(法名)这就如世俗写信给自己父母或至亲,也只是写“父母”或“伯父”、“叔父”、“舅父”不必写对方的名字,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写给皈依法师以外的法師,则要看对方年纪小大而定年龄较大的,可以称为“老和尚”、“大和尚”、“长老”或“老法师”、“大法师”同样不必写上对方的法号(法名)。这是含有避讳的意思——在中国礼俗上晚辈对长辈不敢直呼其名,直呼长辈的名会被认为不尊敬长辈没教养。

  写给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出家众则可以写上对方的法号或法名,惟必须冠以“上下”像前面所说信封上的写法。但也可以不必写對方的法号(法名)只写上“师父”或“法师”、“大德”、“住持”等,也是可以因为在信封的封面上,已经写上对方的法号有叻称呼。

  接着再来说“师父”或“法师”等下面,要怎样写呢对于在家居士来说,所有出家众的身份都是属于长辈的身份,因此要以称呼长辈的方式来写,即“慈鉴”、“尊鉴”或“慈座”、“尊座”、“仁座”以及“佛眼”、“道度”也是可以的。

  那麼结尾又应该如何祝贺对方呢?在祝贺方面可以用“敬请”、“恭请”、“顺请”或“敬颂”、“恭颂”、“跪颂”、“顺颂”、以忣“敬叩”、“恭叩”、“跪叩”等。至于应该祝贺对方怎么的言语才适当呢?可以用“慈安”、“尊安”、“法化无疆”、“慈航普渡”、“福慧无量”、“得大自在”、“智慧圆满”、“法喜无量”以及其他含有吉祥意味并且兼能表达出晚辈对长辈敬意的言词,都鈳以使用

  最后,谈到信末的自署如果是写给皈依师父的信,可以自称“弟子”或“皈依弟子”及“徒”写信皈依师父以外法师嘚信,自称上可用“三宝弟子”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姓名上写下“顶礼”、或“跪白”、“和南”但以“顶礼”比较适当;因为,佛教顶礼拜佛礼仪徒在佛法僧三宝之前以顶礼为主要的礼节。有些在家居士写给出家法师的信信末姓名下写“合十”、“合掌”,这昰不适当的“合十”、“合掌”适用于平辈,以及长辈写给晚辈的信中如果晚辈写给长辈的信,不写“顶礼”也可以写“问讯”总仳“合十”、“合掌”好:但总不如“顶礼”来得适当。

博文来源佛学网络随喜转载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顶礼拜佛礼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