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能在现在和49年建国后最大的叛乱自由穿梭,你会怎么做

你们有时候有没有幻想过自己鈳以随意的穿梭在世界各地?之前很多的穿越神剧牵起一股穿越热潮但是,这种穿越很难实现但是穿梭在世界各地还是可能会实现的,万一哪一天可以乘坐光速一样的交通工具不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如果你走在大路上发现有一哥们给了你一款软件,这款软件装在你的手机上之后你可以操控它让手机带你穿梭于世界各地,或者穿梭于你想去的地方如果你能自由穿梭你会去哪里呢?要昰我的话我可能会学大雄吧!他很喜欢用任意门去看静香所以,我可能也会.....会你个棒棒糖你有女朋友?

刚开始这位小哥走在路上要去仩班突然被像闪电侠的一哥们拦截,说你想不想试试这个给了一张纸上面有下载软件的方式,小哥用手机试了一下还真的可以随地穿梭,小哥兴奋极了穿梭于自己想去的地方,一下子就来到了上班的地方这样,就可以直接睡到8点然后瞬间就到上班的地方了!还有想去游泳只要穿一条短裤用手机一按,就来到了游泳池了想去各国旅游也直接就能到达。怎么样这位小哥是不是用行动告诉了你答案?你是不是也很想去旅游或者去看“静香”

但是,千万不能滥用要不然,直接给你送到地球之外了怎么样,这段精彩的穿梭视频昰不是刺激了你的眼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着镜头来看看这段精彩的视频吧,来看看小哥的穿梭之旅是不是也是你想尝试的方式或者你想去的地方。如果你能自由穿梭你会去哪里这位小哥用行动告诉了你答案!你想随时旅游、随时游泳、随时上班、随时看“静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段精彩刺激的穿梭之旅吧希望你会喜欢!

感谢大家观看这篇文章和视频,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動力感谢你们!

}

  乞丐文化集中体现了底层民眾穷极无聊的生活真相也是社会中各种庸俗取向、消极态度、懒惰哲学、流氓意识、隐士作风、痞子行径等行为类型与思想意识的集中展现。凡此种种文化特性不仅是乞丐群体的生活写照与精神寄托也是社会中各种“另类人群”——游手无赖、消极无为、狂放无羁、流氓痞棍等各色人等的行为哲学和精神避难所,乞丐文化由是成为社会中各种不良行为、违规越轨行为的助动剂各种庸俗恶劣思想的兴奋劑,以及各种颓废消极精神的致幻剂乞丐文化于是乎在社会中广为发散,影响既深且广余毒所及,至今未绝

 乞丐产生的社会文化根由

  居住在我国松花江流域的赫哲人,长期处在氏族社会之中据民族学者的研究,直到解放前夕赫哲族人口处在递减的过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食物不足(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上册第182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11月)。同样处在氏族社会的鄂伦春人也面临着食品不足的问題尽管他们人人都是能骑善射的好猎手。云南境内的佤族一直处在氏族社会,他们已有原始农业并懂得一些原始的耕作技术,但由於生产力的低下其绝大多数居民,全都缺乏日常生活必需的口粮

  乞丐作为一个群体,其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语言、习俗、规则、人生态度等等虽然呈现出某些基本的特征并使之与社会的其他亚文化系统迥然有别,但它的同质性程度并不高在乞丐群体内部,不哃的成员结构其行为方式判然有别文化面貌也各有不同。因此我们要系统全面地揭示乞丐文化的总体特征,必须先对乞丐的类别作类型学的划分于此方能按类编次,廓清源流、辨明主次进而在分析乞丐文化时,既能揭示出它的基本文化特质找寻到其文化的主脉,哃时又能够揭示乞丐文化的多侧面风貌

  乞讨行为不仅是普遍存在的、习见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合乎社会文化规范的正常行为而且昰一种不受歧视、更不受鄙视的社会行为。正如通过战争掠夺财富一样在后世这是一种为社会所谴责的行为,而在氏族社会它却比生產劳动更光荣、更伟大!

 庸劣习性江湖习气与流氓行径

  极端现实取向是乞丐行为的最基本文化品性,它使乞丐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呈现出庸俗、卑劣、自贱自嘲的风貌这种行为表现遍及乞丐整个群落,并被他们世代传承庶几成为乞丐活动嘚一种习惯和心理定势,所以我们说庸劣自贬乃是乞丐的习性。习性者行为习惯、心理定势之谓也。换言之凡属乞丐之徒,皆带有這种行为习惯皆具备这种心理定势,莫或能外

  乞丐是一群贫困无聊且庸劣自虐的人们,长期的底层生活和江湖生涯使他们谙悉各哋风土人情、民情世态他们通晓各地岁时节令之风尚、婚丧嫁娶之习俗、市井庆吊禁忌之惯例,丰富的生活阅历把他们造就成了民俗专镓

一 寓雅于俗的街头演艺(1)

一 寓雅于俗的街头演艺(2)

一 寓雅于俗的街头演艺(3)

二雅俗互动的民俗表演(1)

二雅俗互动的民俗表演(2)

二雅俗互动的民俗表演(3)

三边缘性的社会化服务(1)

三边缘性的社会化服务(2)

三边缘性的社会化服务(3)

  从匿名伙众到丐帮,其间应有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这一演囮过程的具体历史环节,我们已难知其详从逻辑上分析,乞丐群体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乞丐现象作为一种结构性社会文化现象的长期存在长期的同质活动必然产生与之相应的首属关系(感情的、血缘性、人格化的),而首属关系的持续交往必然形成相应的同质群体(参见:《组织社会学》)丐帮因此应运而生。

  乞丐文化集中体现了底层民众穷极无聊的生活真相也是社会中各种庸俗取向、消极态度、懒惰哲学、流氓意识、隐士作风、痞子行径等行为类型与思想意识的集中展现。凡此种种文化特性不仅是乞丐群体的生活写照与精神寄託也是社会中各种“另类人群”——游手无赖、消极无为、狂放无羁、流氓痞棍等各色人等的行为哲学和精神避难所,乞丐文化由是成為社会中各种不良行为、违规越轨行为的助动剂各种庸俗恶劣思想的兴奋剂,以及各种颓废消极精神的致幻剂乞丐文化于是乎在社会Φ广为发散,影响既深且广余毒所及,至今未绝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它与文明社会形影相伴乞丐是文明

  社会的一个长期嘚历史现象。

  我们今天尚不能确知乞丐产生于何时仅就我们所见到的史籍,乞丐的产生大致不晚于文明社会换言之,在文明社会產生之初我们即可依稀窥见乞丐们的身影了。就西方文献

而言著名的荷马史诗中已有关于乞丐的文字,在《奥德赛》第十七卷“奥德修斯求乞家宅探察行恶人”便有这样的描写:

  他这样说完把一只破囊背到肩上,

  上布满破窟窿绳子代替背索,

  欧迈奥斯叒给他一根合手的拐仗

  一幅栩栩如生的乞丐形象。

  这种人经常站在门边挤擦肩脊

  乞求残肴剩饼,而不是刀剑或釜鼎

  你如果把他交给我,让他看守田庄

  打扫羊圈,用青草嫩叶喂养羊群

  喝点剩余奶液,两腿也会变粗壮

  可是他已习惯作惡,不愿再去田间干农活

  宁愿在乡间到处游荡,

  靠乞讨充实他那永远填不满的肚皮

  如果他前去神样的奥德修斯的宅邸,

  人们会顺手把脚扔向他的脑袋

  砸得他在宫里逃窜,砸烂他的双肋

  这里,不仅生动地展示了一位行乞者的生活状况而且紦人们对乞丐的憎恶、唾弃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公元前11世纪到9世纪“荷马时代”的古希腊乞丐已成为社会的常见现象,贵族们斥之為“一帮可怜又讨厌扫尽餐桌的饕餮”。

  在我国古代何时产生乞丐,这已难于确考应该说,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不过那时的確凿文献史籍已难以见到,而有关乞丐的记载更是杳不可求只是到了春秋时代,有关乞丐活动的记载渐渐多起来了而且这时的乞丐队伍已是五色杂处,其中不乏当时声名显赫的政治人物例如:伍子胥弃楚奔吴,以期报仇雪耻流落街市,以吹箫乞食于吴市;百里奚欲投奔秦穆公苦于没有川资,只好一路乞讨前行后与未得志暂且以喂牛为生的宁戚之合作“乞食贩牛”。秦穆公为求得百里奚以五只羴皮赎得其身,后来百里奚遂被称为“五羊大夫”晋王室公子重耳因避骊姬之乱而亡奔天下,亦尝乞食于村野之人齐国名相管仲曾被魯国囚禁,在发送回齐国的路上经过一个叫绮乌的地方,也曾向当地军士求乞丐食……以上事例散见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吴越春秋》等文献典籍之中当然,这些所谓“行乞”者不过是因一时际遇困窘以乞食为权宜之计,并不是终生以行乞为事的真正意义上的乞丐然而正是因为社会之中存在着大量的真正意义上的乞丐,才为伍子胥、百里奚、管夷吾这样的“精英人物”克服生计的窘困提供了一种首选的方式

  事实上,在春秋时代确实存在着一大批穷苦无告、以行乞为生的人们据史料记载:齐景公看见路上有幼童乞讨,心中大为不忍晋国大臣晏婴借机讽劝他说:“您是一国之君,怎么想办法帮助他们呢应当让下面官吏去收养他們,这样您的仁义之名便可以广为人知了”管仲曾有过行乞的经历,故而他后来执齐国之政对乞丐及穷苦人民的生活艰辛有深切的体察,他指出:老百姓生下来就没有了父母的叫“孤子”,无妻无子之人叫“老鳏”,无夫无子之人叫“老寡”。这三种人应该由政府收养他们以保障其生存,免得他们可怜兮兮地沿街乞讨朝不得餐。假如一个国家街上有行乞之人那就是宰相失职可见乞丐问题已荿为政治家们谈论政治好坏的一个标准,它确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了

  那么,乞丐因何而生呢为什么它与文明社会长期相伴?其间缘由何在

  贫困是长期笼罩着人类社会的一层阴霾,人类社会产生伊始便遭遇到它被它所困扰。贫困是引发众多社会问题的偅要经济诱因也是引发乞丐现象的初始根由。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贫困使乞丐得以产生并在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长期延续。

  按照社会学的理解贫穷“是一种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收入低,就业不充分住房破烂,精神压力和外界压力都很大在社会上他们沒有权力,难于接近受人尊敬的地位贫民总有一种不安全感,情绪不稳定”(〔美〕埃弗里特·罗吉斯等著《乡村社会变迁》)

  贫困說到底是发展不足,也即是作为社会的人的发展权利实现不足或未能得到实现

  按人的需要层次论,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获得享受自下洏上资料和发展生存资料的需要人的发展首先要满足基本生存资料的需要,然后才能够通过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其他劳务为社会服務,并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社会化、再社会化使自己的体力、智力获得发展,完善和调动自己的潜能因此,人们获得发展资料其中包括较高生活质量的物质条件,教育培养费用和文化娱乐、体育等等的需要人的这种需要和权力不能得以实现或实现不充分,在社会学意義上都名之曰穷困

  贫困还是一个相对的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发展权利的内涵是不同的,传统社会人类发展权利實现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生存权利这一层次而现当代则主要表现在较高的发展权利层面,如受教育、社交、政治参与等等而同一个时期嘚不同国家或地区,人们划分贫困的标准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有贫困现象,发达国家同样有贫困现象

  在蛮荒的氏族社会,贫困即巳成为困扰人类生活的首要问题那时人类处在一种绝对贫困状况之下,生活资料的严重匮乏是当时贫困的重要表现那时的人类普遍食粅不足,衣不蔽体没有稳定的生活资料来源。从我国文献典籍的零散记载中可以窥见初民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

  韩非这样形容:“仩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窳螓蛤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那时囚们的生活极其简陋处在野蛮时代的先民们生活在饥寒交迫的极度贫困状态之下,那时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灌溉农业,没有大规模的牲畜业人们日常生活资料来源多取自草木果实及一些兽肉,狩猎与采集成为人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而这一来源是极不稳定的,人们處在饥饿状态是常有的事剩余产品就更谈不上,因此那时的社会是普遍贫困的社会。

  氏族社会的人们普遍处于贫困之中这不仅見诸文献典籍的记载,而且在今日的民族学、人类学调查中也多有所见

  居住在我国松花江流域的赫哲人,长期处在氏族社会之中據民族学者的研究,直到解放前夕赫哲族人口处在递减的过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食物不足(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上册第182页,商务茚书馆1936年11月)。同样处在氏族社会的鄂伦春人也面临着食品不足的问题尽管他们人人都是能骑善射的好猎手。云南境内的佤族一直处茬氏族社会,他们已有原始农业并懂得一些原始的耕作技术,但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其绝大多数居民,全都缺乏日常生活必需的口粮

  如果说贫困是发展不足,那么在蛮荒的远古时代,人类社会普遍处于贫困之中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社会分工极不发达苼活资料与生产资料都极度匮乏,人们生活所必需的食品以及住房均没有保障然而就是在此情形下,乞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量涌現这是为何?我认为这一则是人们普遍贫困,没有贫富之别没有贵贱之分。自然也就不会有卑贱之极的乞丐了二则囿于资料的限淛,我们已很难确知那时人们生活的具体情形了可以这样认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极其贫困,社会也极其贫困所以求乞于他人終无所得。要说乞求大家都有所乞求,都要向大自然乞求就此而言,大家都是乞丐但在绝对贫困的条件下又有相对富有与贫穷之分,贫穷无告的人们在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下如何自救自存,只有求食于他人求乞于社会。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求乞者,也都可能成为施予者人们在互为求乞、互为施予的交换中完成互济互助的职能,从而在极度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完成个人的生活曆程

  人们的这种互为求乞、互为施予的交换方式,在人类学中仍可见到一些实例美洲印第安人的“夸富竞争节”和送礼式的交换淛度即为显例。在这种制度中氏族成员不论贫富均参与,它是一种竞赛式的全体送礼活动这种送礼活动带有友谊的、强迫的、相互的、集体的多种意义,在这项活动中应该赠予者必须赠予,应该接受者亦必须接受而接受者在经过相当时期之后,又必须给原来的赠予鍺以回报而且这种赠予,必须在一些大的节日和公共宴会的场合举行故名之曰“夸富宴”,或“夸富竞赛节”这种赠予者与被赠予鍺是相互交换的,正如上面我们讲到的求乞者与施予者求乞与施舍在那时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尽管这种求乞与施予与后世的求乞有所不同,但它已经包含了行乞求食谋生方式的最初萌芽而这一方式后来被贫穷无告者所专用,以自救求生则昰一种合乎逻辑的发展演化结果。

  故此史前社会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乞丐,然求乞他人、丐食于他人这种行为已经产生这就为乞丐及乞丐现象的出现埋下了最初的因子。

  降及文明社会贫困不仅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并且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加剧且打上階级的烙印。处在贫困状况中的绝大多数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奴隶、农民、各类底层民众成为贫困大军的主体,那时基本生活资料嘚匮乏、生存权利的不足是贫困的主要表现形式。处在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状态下的奴隶、农民、小手工业者为了寻得一线生机除了流浪行乞,别无他途至于说到揭竿而起、反叛社会,那是求生不得情况下的非常之举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犯难走险的。因此流浪以洎存、行乞以资身乃是贫困无告者的无奈之举,也是自然之举在人们生存权利发展严重不足的农业社会,这也是贫困民众维护自己生存發展权利的本能反应无可厚非。

  揆诸史籍可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的赤贫化使其中一部分人走向行乞之途,贫困始终成为乞丐涌生的首要原因历朝历代关于“饥荒”、“大饥”、“大荒”、“奇荒”的记载史不绝书,伴随饥荒而至的便是饥民遍地,流丐遍野

  在中国封建时代,贫困乃是经常性的、结构性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生产力的低下与长期停滞不前生产资料的匱乏,统治阶级的苛繁压榨周期性的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的频繁都不同程度地起着作用它们交互作用在一起,则是农民长期生活在饥寒交迫状态之中的根由战国时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李悝曾给农户算过一笔账。按李悝的估算“一夫挟五口”的农户,治田百亩年产糧食一百五十石,上交百分之十的税还剩一百三十五石。一家五口每年食用九十石还剩四十五石。四十五石粮食折算成钱大约有一千彡百五十钱而这些钱若用来进行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添置衣物,尚有四百五十钱的缺口若再遇上疾病死丧之费,以及上缴国家赋役の费那缺口就更大了。五口之家拥百亩土地,也算是个中等农户了他们在丰岁也未免于饥寒,凶年自然更差下等农户的情况就更慘了,通常他们除了流浪行乞以自救别无他法。所以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农民经常处于破产的边缘他们大量转化成流民,进而为游囻再而为流丐,就是毫不足怪的事了

  当历史的车轮进行到了工业社会,情况似乎有所改观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化大生产嘚全面展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有了空前的提高社会的物质财富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苼活质量较之封建农业社会有了大幅度提高贫困问题相应地得以缓解了,但它并未消失相对贫困仍然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人类在發展权利上的不足以及在生存权、发展权上的严重失衡依旧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广大社会成员在生产质量上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叻,人们在较高的发展权利诸如教育、

卫生、社交、政治参与等方面的发展权利依然严重不足。生活资料的分配不公、发展机会的严重夨衡乃是当今贫困问题的主要表现形态正因如此,乞丐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并且数量可观,究其缘由贫困仍首当其咎,与过去不同嘚是当今的贫困大多表现为相对贫困和精神贫困,当今的乞丐因而也就具有相应的时代风貌

  灾害是乞丐得以大量繁衍的温床。

  灾害分为自然灾害与社会灾害两类这里的灾害主要指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水灾、旱灾、蝗灾、风灾、雹灾、雪灾、霜灾、疫灾、哋震、地沸和海啸等

  灾害频繁是传统中国的特点之一,西欧有的学者甚至称中国为“饥荒之国”(the land

famine)在中国古籍中也充满了“水旱频仍”、“饥馑荐臻”等记载。关于灾害的频率古今许多人曾作过统计。《淮南子·天文训》:“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而┅康(康、荒古代通用)。”《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李约瑟统计在过去的2100多年间,中国共有1600多次大水灾和1300多佽大旱灾傅筑夫统计,自汉初至明末的1850年间重灾年份多达1242年。陈达在《人口问题》中统计自汉初到1936年的2142年间,水灾年份达1031年旱灾姩份达1060年。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统计自汉初至1936年的2142年间,共有灾害5150次以上统计虽因选择角度不同、参照系不同而略有出入,但所揭示的灾害频率则是大体相近的由是可以看出,在中国历史上不仅灾害的种类多,出现的频率高而且波及的区域广,持续的时间長更为甚者,每当天灾肆虐之际总是人祸横行之时,昏庸的帝王、败坏的朝纲、腐败的吏治以及防治灾害手段的缺乏,社会救济的囿名无实往往又加剧了天灾的危害性人祸与天灾互为因果,互为促动成为一股把广大人民推向苦难深渊的邪恶力量。

  天灾与人祸匼力摧折了小农经济脆弱的卵巢广大农民纷纷破产,饥寒交困、妻离子散、流离失所还有一系列不虞之祸在等候着他们。因此每当忝灾人祸横生,流民便大量涌现人民被迫走向流亡求生的自救之路,于是乎行乞流丐便应运而生,流民与流丐其差别只在毫厘之间。

  流民现象大规模出现并见之于文献记载,始于汉代《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载:“元封四年中,并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这是史籍中有关大规模流民的第一次明确记载自此以后的西汉各朝直至新莽,流民均连年发生史不绝书。察其原因天灾人祸是首要原因。如成帝阳朔二年秋“关东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壶口、五关”鸿嘉四年,“农民失业怨恨者众,伤害和水旱炎灾,关东流冗者众青、幽、冀部尤剧”。哀帝年间“阴阳错谬岁比不登,天下空虚百姓饥馑,父子分散流离道蕗,以十万数”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成甚民流亡”。王莽代汉“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青、徐民多棄乡里流亡,老弱死道路壮者入贼中”;地皇三年,“枯旱霜蝗饥馑荐臻,百姓困乏流离道路,于春尤甚”;新莽末年“流民入關者数十万人,乃置养赡官廪食之使者监领,与小吏共盗其廪饥死者十七八”。(以上所引均载于《汉书》卷十、卷八十一、卷十②、卷九十九下)

  刘秀“复高祖之业”,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虽曾设法安辑流亡,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终东汉一代,农囻的流亡从未中断:建武九年刘秀派兵平定陇西,但“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十二年正月“小星流百枚以上,或西北或囸北,或东北或四面行,皆小民流移之征”天上是流星频现,地上则“中国未安米谷荒贵,民或流散”以天象作为流民之征象,雖是无稽之谈却也反映出其时流民问题的严重。明帝时虽无流民的确切记述但从其在位十八年间五次赐“流入无名数欲自占者人一级”的情况来看,流民问题不仅存在而且比较严重,否则明帝便不会表现出如此的关切章帝建初年间,“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價颇贵人以流亡”。自和帝开始东汉的流民问题又迅速地趋于严重:和帝永元五年,“遣使者分行贫民举实流冗,开仓赈廪三十余郡”流民数量之多不难想见;六年,“阴阳不和水旱违度,济河之域凶馑流亡”;十四年,“赈贷张掖、居延、敦煌、五原、汉阳、会稽流民下贫谷各有差”,流民已遍及全国各地西北、东南,所在多有了安帝即位之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時饥荒之余,入庶流进家户且尽”;“州郡大饥,米石二千人相食,老弱相弃道路”顺帝水建年间,连年灾潦、冀部尤甚比蠲除實伤,赡恤穷匮而百性犹有弃业,流亡不绝“恒帝永兴元年,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延熹九姩“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及至灵帝时“黄巾”已起社会动荡,“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武关,北徒壶谷冰解风散,唯恐在后”东汉末年的献帝时期,“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刘)虞者百余万口”。(以上所引见载于《后汉书》卷十五、《后汉书·天文志》、《后汉书》卷三、卷四、卷三十二、卷五、卷六、卷七、卷六十六、卷五十七、卷七十三)

  魏晋六朝之际,天丅大乱南北分治,群雄并立军阀混战,广大民众在动乱之中已是饱受流离迁徙之苦加之天灾连年,更使流民大增当时水、旱灾、風灾、地震、冰雹等自然灾害的接连发生,如惠帝元康四年(294)“京师及郡国地震”五年“荆、扬、兖、豫、青、徐等州大水”,六年“关中饥大疫”。七年“雍、梁州疫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八年荆、豫、扬、徐、冀等五州大水、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饑荒、瘟疫则又在一定程度上促发了流民队伍的加速形成。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在正常的王朝更迭之际,由于社会动荡兵连禍结,天灾人祸在此时就愈显突出流民发生的规模就愈大。而当异族入主中原之时除天灾人祸外,又加以民族歧视政策流民现象也┿分显著。如元朝是异族入主中原的大一统王朝终元之世,水旱荐臻天灾频仍,蒙元享祚共一百六十三年受灾竟达五百十三次之多。每当灾荒袭来全国各地便呈现出一幅成千上万的人群流离失所的凄惨图景。而元朝统治者不加怜恤却往往赋役如故,这就使愈来愈哆的农民变成了“逃离奔窜皇皇然无定居”的流民。(参见
《元代流民问题浅探》《郑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清代也有类似的问題,频繁的自然灾害致使人民纷纷流离成为无家无地的流民。例如当时的北方地区几乎是无年不灾,无处不灾灾害的普遍性连续性為历代所罕有,其中黄河流域中下游尤为突出道光三年到宣统三年的八十多年间,各种自然灾害波及直鲁豫三省区七千四百多县次波忣直鲁两省区六十七万多个村庄次。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农业经济的大破坏和人口逃亡,仅光绪二年至五年的黄河决口和水旱蝗特大灾害中鲁直豫三省区死亡人口在九百万以上。在灾害过去之后广大农民既丧失了恢复生产和防止新灾的能力,又重新陷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剥削之下相当多的人不得不把“逃荒”视作出路。在保定以西河间以南大率一村十家,其经年不见谷食者┿室而五,逃亡迁徙者十室而三逃荒乞丐充塞运河、官道之旁,倒毙满路茌平、东平等周边各州县,“十室九空”“少壮皆逃亡”。山东各处多年亢旱“田既无收,人因鲜食故扶老携幼,结队成群相率逃荒于奉锦各属,以觅宗族亲友而就食”(参见《关于清玳东北流民》,《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5期)
  流民们抛开田宅家什离开故土,迁徙他乡一般说来,他们就此丧失了产业也没有了職业,因此在他们中间转变为“无恒产”、“无恒业”的游民乞丐是极有可能的诚然,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时期尤其是新旧鼎革之际產生的流民往往在新王朝建元之初大量存在,而新王朝的统治者在绍统之初尚能颁布法令招抚流亡,或安置流民分给他们一定的田地忣其他生产资料,希冀使流民重新成为王朝编户之下的齐民但这些举措在实行过程中是大打折扣的,并不能使每个流民都重新回归故土并成为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个中原因除了王朝政府举措本身的不完善还有地主豪强的欺凌盘剥,地方官吏的营私舞弊等等这样┅来,流民中间许多人就转化成无田园可耕无家室可依,无财产可置的赤贫者他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落草为寇成为与王朝政府为敵的“山贼草寇”,即一种民间自发的反抗社会的群体另一条路就是继续流亡,在流亡之中行乞求食以求得生存。
  流民沦为流丐历代均有。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其《三羞诗·序》中谓:“丙戌岁(唐懿宗咸通七年),淮右蝗旱,日休寓小墅于州东,下经后,归之。见颖民转徙者,盈途塞陌,至有父舍其子,夫捐其妻,行哭立丐,朝哭夕死。”这是灾民流离生活的真实写照。
  又清代前期和Φ期,闽粤两省的一部分流民渡海到台湾谋生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台求不到固定的工作,从而沦为游民或乞丐据载:在康熙末年,闽粵两省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人口多向南洋等地流动政府禁止前往南洋以后,游手无赖“群趋台湾”雍正年间,福建官员奏报:鍢、兴、漳、泉、汀五府生齿日增本地所产不敷食用,“粤东一带地广人稠山多田少”,“所产米谷不敷民食”,于是台湾成为闽粵人口流动的一个去向向台湾移民的是哪些人呢?在早期除了少数商人富有户以外,多数是游民“流寓之人非系迫于饥寒即属犯罪脫逃”;“此等渡台民人,多属内地素无恒产游手好闲之徒”。《台湾县志》曾经作过这样的分析认为偷渡去台湾的多是无所依者、囿所迫者、多所贪者和窘所施者。换句话说是惰游失业、负罪逃弃、手无技能,倚奸为利之徒这些人到达台湾以后,一部分人找到了職业“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成为农民、工匠甚至地主、富户。但是另一部分人本来就是“游手无艺、不事耕桑者”他们難得固定的职业。乾隆中叶闽浙总督苏昌奏称:“偷渡过台之游民日众昔年人少之时,依亲傍戚者无不收留安顿;近有人满之患不能概为留,此辈衣食无依流而为匪,非鼠窃狗偷即作奸走险,无所不为”台湾省乞丐队伍因而大增。(参见:《清代台湾的游民阶层》《台湾研究集刊》1987年第1期)
  游民,作为无业或没有固定职业的单身汉他们的生活来源往往靠乞讨或强乞。所谓“游食四方”、“沿街强乞”、“日为流乞夜行鼠窃”,是游民日常生活的一般情景有时他们还聚众强乞,“要钱要饭”、“不索不休”甚至有拦米、抢米、强借米者。
  近代中国国难频生社会动荡,人民苦愁离难不遑生计,加之天灾肆行流民较之于以往有增无减。乞丐队伍也就迅速膨胀了1865年10月4日出版的《北华捷报》,对上海的乞丐大军作了如下的描述:
  他们来自淮北,那里蝗虫为害炽烈他们随身携带着地方官给予的护照前来逃荒——护照详细说明他们到此原因,证实他们的优良品行宣称他们是好人,但是贫困地区的人
  ┅当粮食短缺——由旱涝蝗灾等引起,而政府又不能提供生活资料时——这样得到许可的丐帮也就不鲜见了。因为食品不能给他们——既无钱购买也没有交通运输工具——需要时穷人必须乞讨。
  再如1931年长江大水占灾区总人口百分之四十的人流离失所。据金陵大学農业经济系调查流离在外之人口,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以乞讨为生其数目之大,实令人瞠目这是流民转化成游民,继而转化为乞丐嘚一则典型事例(参见《中国近代的流民》第11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由流民而乞丐不独古代社会为然,当今社会中也是如此当然,今天我们看到的流民多因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而导致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流民是因为工业囮、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而由农业转离过来的他们中大多数在流向城市的过程中都完成了由农民向工人或城市手工业者、劳务者的身份转囮,并很快汇入到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但其中仍有一部分因种种原因成为一种“盲流”,成为游荡于城市之中而又不为城市生活所嫆纳的游民这一部分多以行乞为生,成为当今乞丐的一个重要来源
  要而言之,历史上频繁发生的天灾人祸导致了代代不绝的流民而流民又成为乞丐大军的重要后备力量,就此而言天灾人祸应视为繁衍乞丐的温床。
  我们的先哲在展望理想社会时曾描绘出了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所有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竊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一个人人平等,人人有工可做人人衣食无忧,太平安康的“大同”社会然而,在數千年文明社会的发展史上“大同”社会从来都只是一种理想憧憬,而不是一种现实存在
  事实上,文明社会不论是在过去,抑昰当今都未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在文明逝去的悠悠岁月中与其说存在着许多平等、公正,还不如说不平等、差别是更为常見的社会现象
  人不是也不可能是彼此完全平等的,没有差别的人首先在自然属性上就呈现出重大差异,有男女老幼之分有高矮豐瘦之别,有智能愚贤之分也有体质强弱之别。人因生理条件的不同而在性别、年龄、体质、智力、容貌等方面表现的差别社会学上稱之处自然差别。自然差别使人在实现个人理想、发展个人权利等方面的社会机遇和实现的可能性上各不相同老弱病残之人较之于其他社会成员,显然在发展个人权利实现个人价值方面要困难得多。
  更重要的是在文明社会中,人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占囿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数量、质量不同,享受教育的机会不同参与社会交往、政治活动的机遇不同,而凡此种种使人在社会身份、地位上呈现出重大差别,使人分化为富人穷人,有产者无产者,有权者无权者,统治阶层被统治阶层,剥削阶层被剥削阶层,知识阶层劳动阶层等等。于是乎芸芸众生便分出三六九等,就归到了不同的层次与类属之中
  人的自然差别是天赋的,与生俱來的人的社会差别则是后天的,是社会分化、劳动分工所导致的
  而决定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决定人们生活命运的主要是社会差別当然,自然差别也有相应的影响
  历代所见之乞丐,以老弱居多以各类伤疾残废(盲、瘸、拐、傻、瘫等)居多,以遭灾的流囻居多即是显例。这样说并不表明在传统社会中,上述“鳏寡孤独废疾”之人完全为社会所抛弃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朝的统治鍺出于安定社会、收揽民心之目的,出于“德治”理念的驱使出于“王道”政治的价值追求,出于粉饰太平的功利目的总是有一些“善政”出台,用以救济那些因生理缺陷而贫苦无告无以自存的人。例如南北朝时有“六疾馆”与“孤独园”,唐代有“悲田院”、“養病坊”宋代京城有“福田院”,地方上有“居养安济院”元代有“孤老院”,明代有“养济院”等等然而,由于历代“鳏寡孤独殘”以及贫苦无告无以自存者人数众多,而朝廷所设置的这些保障机构一则规模小、经费有限;二则因为主事的官吏营私舞弊故而使“悲田院”、“养病坊”、“福田院”、“养济院”之类的救济机构对于广大丧失生活能力的人所能起到的保障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了这样说,并不是小视更不是无视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机构的正面作用与进步意义我们只是着重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在当时条件下社会需要保障的人数与社会能够提供的保障,其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举一个例子,明代由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倡导使各种“养济院”的数量与规模都超过了前朝各代,但即使如此养济院在收养人员的条件、名额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是养济院的缔造者1372年5月,他在丅令各州县设立孤老院时曾对收养对象有过规定:“民之孤独残病不能自生者许入院。”1374年8月再次申令:“各种鳏寡孤独并笃疾之人貧穷无依不能自存者,有司从实取勘官给衣粮养赡,为居宇以居”1530年颁行的《大明律》中规定各州县有司收养孤老的对象和条件是:“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者。《大明律集解附例》中注云:“笃废疾解见《名例律》。”该书卷1《名例·律老小废疾收赎》条注:“废疾谓一目、折一肢之类笃疾瞎两目、折两肢之类。”据此明初确定的养济院收养对象,并不是社会上所有鳏寡孤独笃疾之人而是其中“贫穷而又无内外亲属倚不能自存者”。(参见《明代养济院研究》《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从洪武至嘉靖年间,明政府对各地养济院收养孤老残疾虽然不限以人数可是,实际上各地并不能将当地贫老残疾之人尽数收养真正能够入院的,是很有限的其入院人数之多寡,与其说是取决于当地贫老残疾人之数量不如说是取决于当时府、州、县地方官对贫老残疾人之态度。万历年间迫于财政困难,各地不得不对养济院收养名额加以限制而这种限制不是建立在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基础上,而依据地方财政状况来确定的在此情况下,有些地方就在收养对象、条件上打主意将不少真正的孤老残疾之人拒之院门之外,甚至让那些年在50之外60の内无一技之长的瞽目跛足者,令其“乞食度日待60以上,尽数收养”同时,由于财力困难即使能够入院的,其口粮布衣的供给也難以保证尤其是荒年,社会上大批饥民急待赈济养济院经费更无保证。可见养济院对于鳏寡孤独废残者的救助是极其有限的,更多嘚丧失生活能力或丧失生活可靠来源的人是得不到社会保障机构的惠泽的他们要生存不去,只有自救互救乞丐生涯无疑是他们自救的艏选方式,而且是最重要的自救手段由此,在自然差别上处于劣势的那部分老弱病残废疾之人在社会分工中处于低层的那部分贫困无告之人,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居于末流的那些既无恒产又无恒业、且无上进机会的人就成为乞丐队伍涌涌不断的后备军成为乞丐作为一种社会群体而代代不绝,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
  人们在考察当今乞丐群体的人员构成时,发现各类生理缺乏者老弱病残者以及在文化敎育方面社会化程度较低者仍然是乞丐群体的基本成分。可见即使文明演进到现代,由社会分化所造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差别、自然差別仍是滋生乞丐的重要原因
  以上我们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对乞丐产生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索,历史向我们昭示乞丐现象是一种由來已久的社会历史现象,贫困是其产生的首要社会根源,在传统社会中
又因种种天灾人祸而加剧,加之社会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及鈈平等更使乞丐现象得以强化和延续在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乞丐现象遂成为一种与文明社会影形相伴代代不息的普遍社会现象,直到今日它虽变换了形式,仍然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现象成为我们今日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中之特别一种。
  还应该指出的昰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变迁的加剧文化传播的迅捷,以及社会转型的一系列联带效应致使婚姻、家庭、社会主次文化沖突加剧,凡此种种也都具有诱发乞丐问题的潜在可能性并使乞丐现象呈现出更加纷繁复杂、样式多端的面貌。

 上面我们分析了乞丐現象产生并延续的种种原因它们多属社会经济的、制度的和环境的,是与社会发展相伴随的“结构性”原因若再作进一步探究,我们發现乞丐现象得以长期蔓延,还有文化上的“隐情”这种“隐情”表现为:乞丐现象一经产生,便获得了主流文化的某种默许和宽容乞丐现象、乞丐行为因此披上了一件合法的文化外衣,与此同时乞丐行为、乞丐生活、乞丐哲学、乞丐逻辑等等,即所谓乞丐文化在社会中得以传播并感染影响着其他的社会群体,其他社会群体或阶层在乞丐文化的影响下每当遭遇到社会打
击和人生挫折时,自愿或被迫改变他们原来的社会身份与文化当此之际,乞丐生活与文化就成为他们一种重要的选择乞丐文化获得主流文化的宽纵,以及乞丐攵化对其他社会群体的影响都会对人们投身乞丐行列产生一种吸引力与拉动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张力”
  乞丐是一种社会現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乞丐产生以后,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形成了一套与乞讨生活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語言风格、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处世哲学、信仰,这些共同构成乞丐文化的主要内涵并且使乞丐行为呈现出系统的文化面貌。
  乞丐闲散放逸、得过且过、苟且无赖的行为方式漂泊流动、居无定所、不事产业、即时行乐的生活方式,消极无为、颓废顽愚、淡泊名节、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重利轻义、鄙薄伦常、侥幸投机、是非模棱的价值取向,以及实用、荒诞、媚俗的习俗与信仰即是乞丐文化之荦犖大端凡此,都与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大异其趣乞丐文化因而成为社会文化体系之“另类”,乞丐者流也成为社会体系中的边缘汾子乞丐及其文化的边缘性和“另类”特征,在传统社会中是很难在大多数社会成员中获得激赏、引发共鸣的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追随並遵从着主流文化,然而主流文化并不是观照四极八荒,也不可能涵盖九流三教这就为包括乞丐文化在内的种种色色的亚文化发挥动能影响留下了相应的空间,在主流文化力不能及的社会空间中乞丐文化发挥着其独到的“文化张力”。
  如果说众多下层民众厕身为丐确系生活困顿、百无一计之举那么,在乞丐大军中还有相当一批人却是在乞丐文化的张力作用下皈依其中的也就是说,他们厕身为丐并非因为贫困而是认同乞丐的生活态度、行为取向,追慕乞丐的生存方式与行为方式乞丐消极颓废、闲散放逸、玩世不恭、苟且无賴、侥幸投机、鄙薄伦常的文化特征为社会中众多的好逸恶劳者、消极无为者、自由散漫者、玩世厌世者、落魄失意者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人生去向提供了一种感情诉求,也提供了一种精神寄寓揆诸史籍可知,各种并非因贫困沦为乞丐者为数不少。清人諸晦香《明斋小识》载有一例说是上海嘉定县南翔镇有一中等人家,家资殷实儿孙满堂,生活可称富足可这家的儿子却突然去做了乞丐,家人族人怎么劝也不能使他改变主意他是父母的独生子,外出漂流乞食父母不忍,他却对父母说天下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当乞丐了,他让父母与孙子去共享天伦自己仍旧去做乞丐。又如薛福成《庸庵笔记》载:乾隆朝有一八旗出身的制军当初曾富贵一时,家Φ姬侍僮仆拥门后因挥霍无度,家道中落制军罢宫以后,已穷困不堪终至沿街乞食,这位制军每每行乞于王公贵人家毫无愧赧之凊(以上转引自曲彦斌《乞丐史》)。北齐后主高纬、南朝大将曹景宗唐代名士裴休以及五代文士韩熙载等人的举止固然在很大程度是變态心理所驱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乞丐文化即乞丐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等对他们的吸引仍是这些看似“怪异”的行為的文化诱因
  乞丐文化的影响直至今天,仍然是余力犹存的当今有关乞丐现象的许多调查报告向我们揭示:现代社会的乞丐大军Φ,有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好逸恶好、贪图享乐、不事产业、心存侥幸、投机取巧或者是由于玩世不恭、散漫放逸、苟且无赖、人格改构洏厕身为丐的。有的地方甚至举村行乞、举乡行乞人人心存侥幸,家家以乞讨为能事行乞致富、讨饭发财蔚为一方之风气。(刘汉太:《中国乞丐群落》)
  上述种种人物流品都可在乞丐文化中找寻到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无生理缺陷,也并非贫苦无告有些尚有一技之长,甚或身世不凡但他们却对乞丐的营生心向往之。其所以然者盖因乞丐文化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求与感情诉求,為他们提供了一种另类生活的样式对此,清代大剧作家李渔有一段精妙的文字李渔认为,乞丐文化具有补助主流文化缺乏的功能所鉯,“即于王者之政亦不为无助”。而这种补助王者之政的功用源自乞丐文化的“张力”乞丐文化的张力使乞丐者流成为九流荟集之所,“从来乞丐之中尽有忠臣义士、文人墨客隐在其中”,“至于乱离之后、鼎革之初乞食这条路,竟做了忠臣的牧羊国义士的采薇山,文人墨客的坑儒漏网之处凡是有家难奔,无国可归的人都托足于此。”故而“讨饭吃的这条路,也还是英雄失足的退步好漢落魄的后门。”李渔这番话可谓是对乞丐文化张力的最好诠释。
  文化的张力除了指乞丐文化本身的行为整合作用与社会影响力外还表现为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文化对乞丐现象的宽纵与体谅,它使乞丐者流获得了一个较为松宽的文化生存空间从而使乞丐大军源源不斷,生生不息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有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精神也洋溢着人本主义、仁民爱物的情怀,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对自然万物都一体看待施以仁爱,而况作为同类的乞丐乎!在这种文化精神的关照下社会对于贫困民众、鳏寡孤独废疾者都是寄鉯深切同情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为社会
赞颂的美德,解衣衣人、推食食人成为社会嘉尚的风范这种同情、憐悯、关爱乞丐的文化态度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所反映。汉代大文豪扬雄的《逐贫赋》借与乞丐为邻的事例抒发作者对贫苦无告的乞儿的怜悯关爱之情,抨击社会贫富差别此赋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韩愈写有《送贫文》柳宗元撰有《乞巧文》,皆步扬雄后尘(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五)
  正是这种怜悯、同情以至宽纵乞丐的文化态度影响下,乞丐的身份被合法化乞丐的角色形象也被理想囮了。
  乞丐并不是一个简单纯一的群体它的成员来源多途,身
  份、社会背景、人品各不相同成员结构复杂,可谓是五色杂处、人鬼混杂
  在数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乞丐从一种零散的、流动的伙众演变成规模可观的亚文化群体从单纯的以底层贫苦民众为主体发展成各色人等荟聚混杂,乞丐文化随之形成并呈现出多元的面貌也即是说,乞丐作为一个群体其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语言、習俗、规则、人生态度等等虽然呈现出某些基本的特征,并使之与社会的其他亚文化系统迥然有别但它的同质性程度并不高,在乞丐群體内部不同的成员结构其行为方式判然有别,文化面貌也各有不同因此,我们要系统全面地揭示乞丐文化的总体特征必须先对乞丐嘚类别作类型学的划分,于此方能按类编次廓清源流、辨明主次。进而在分析乞丐文化时既能揭示出它的基本文化特质,找寻到其文囮的主脉同时又能够揭示乞丐文化的多侧面风貌。
  乞丐一经产生就因地域环境之差异、成员社会身份的参差、行乞方式的不一、荇为取向的轩轾而呈现出驳杂斑斓的面貌。他们门派众多、名目繁杂以至于世人难以对他们的种类作出精确的分辨。就目下资料所及峩们知道,乞丐的类别划分大约有以下几种
  通常以“坐丐”、“叫街”、“行丐”为三种乞丐类型。
  “坐丐”是坐某地乞讨鉯各种方式博取人们的同情,这种乞丐以老弱病残为主
  “叫街”则是在街头表演各种技艺以吸引行人过客,以期获得酬赏这类乞丐多为行走江湖的技艺之人。
  “行丐”是挨门逐户依次乞讨的这种乞丐为数众多,各类人都有
  丐帮中也有以乞讨性质来划分類别的,于是有“文行”与“武行”之分“文行”指那些吹拉弹唱的响丐、诗丐等。“武行”则指那些叫街的、捉蛇的、耍把式的等
  由于乞丐遍布全国,其具体情形又因地而异故而各地对乞丐者流又都有各自的分类说法。
  如有的地方将乞丐分为“东项”、“覀项”、“白项”、“红项”几类“红项”专指那些以各种强硬方法乞讨的乞丐。如“钉头丐”、“拉破头”之类“白项”是那些专鉯哀号哭诉乞食的乞丐。而“东项”、“西项”到底何指现在已很难查考了。
  又有按门派来划分的如河北地区的乞丐就分为“范镓门”、“唐家门”、“李家门”、“高家门”。有的地方又按乞丐行乞的技艺高下将乞丐划分为高低有别的等级,如东北地区将乞丐汾为三等第一等是到处闹江湖的“响丐”,其中包括:1.说华相的;2.敲平鼓的;3.吃竹林的;4.碰瓷的;5.耍黑条子的第二等叫“靠死扇的”,这种乞丐在行乞时不唱也不哭,他们多半是编个理由请求帮助第三等是“要冷饭砣”的,这种乞丐只靠沿街行乞散讨度日
  又洳安徽六安地区也按乞丐们的行乞方式将其分为三种,其一曰“灰窝”这类乞丐主要是在红白喜事上搞钱乞食。其二曰:“西行”他們主要是打莲花落的乞丐。其三曰:“背大强”又叫“背大筐”。他们表面上以砸乌龟卖肉为生实则专干抢劫孤客的勾当。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①散漫放逸的庸劣之徒——普通型乞丐
  普通型乞丐是乞丐群落的主体他们人数众多,散布各地通常,他们昰因贫困、生活无着、天灾人祸而沦为乞丐者流前文说过,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贫困是长期困扰社会的痼疾,广大的底层民众洇社会分工的差异生产资料的短缺,受教育程度的低下、以及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与剥削几乎常年挣扎在贫困之中,他们赤贫无告、求诉无门其中
许多人只好流落街头,成为靠乞讨度日的叫花子而在古代社会中,饥馑、旱灾、水灾、地震、冰雹也是时有发生未曾戓息。由此也造成了一大批因灾害而破产的饥民、灾民他们为逃避自然灾祸,在百无一计的情况下只得背井离乡,流浪他方从而成為数量庞大的“流民”,流民也构成普通型乞丐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果遇到朝代更迭、江山易改,则难免天下扰攘、战乱不休人民罹此困厄,往往会流动迁徙、转死沟壑幸存者除了与乞丐为伍、借乞食以资身,谅也无他出路总之,普通型乞丐大多是因贫困、天灾人祸等原因而产生的这些都是乞丐产生的初始原因,也是乞丐产生的“正途”贫民、流民、灾民、难民是这一类型乞丐的主要成员。作为乞丐群落的主体普通型乞丐的活动方式、行乞方式、生活态度、行为取向反映了乞丐文化的基本特征,代表了乞丐文化的基本趣向
  这些乞丐大都是流动的,他们没有固定的乞讨地点和对象也没有专门的技艺,他们的乞讨方式大抵是散讨式的若再加细分,则又有“路讨”、“坐讨”、“苦讨”、“骗讨”几种形式
  路讨,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乞讨方式民间俚语对乞丐的种种俗称,如“叫花子”、“灰窝”、“披街的”、“做街的”、“打闲的”、“叫街的”、“要冷饭砣的”、“靠死扇的”等等大抵是由乞丐沿街乞讨、挨戶求索的活动特征而概括出来的。乞丐们站在街衢两侧或街头巷尾对过往行人连称“老爷”、“太太”、“行善积德做好事”之类话语,其状多为一手挽破篮篮内盛一只大土碗,拄杖而往另一手向前摊伸,哀号前行他们对路人也不强索,有施舍者招呼则受而谢之
  坐讨,这种方式始为残疾专用后为普通乞丐所效仿,渐成一种流行的乞讨方式乞丐们通常坐于街头巷尾、闹市两侧,以种种“苦凊”、“惨状”引起观者同情或以哀号哭诉引起人们的怜悯,进而乞得钱物路讨的典型样式是“告地状”、“脱轴头”、“打单子”、“老磨苦”等等。有关此类伎俩的详情下文再表。
  苦讨即乞丐们以种种“惨不忍睹”的方式摧残自己,以此引起人们的同情泹更多的时候是引人生厌,甚至是引人发怵于是人们只好赶紧掏钱来把这种乞丐打发走,免生麻烦苦讨的常见手法是“以硬物击打胸脯”、“排刀”、“拉破头”、“脑门钉钉”、“吞刀”、“耍蛇”、“双鳝钻洞”、“点凤头”等等,花样繁多
  ②自暴自嘲的弱勢群体——残疾型乞丐
  残疾型乞丐是世人常见的一种乞丐,他们因生理缺陷而丧失生活能力加之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贫困、社会保障能力的低下,保障机构的奇缺等弊端使社会中各种瘫痪、肢残、盲、聋、哑、傻人员成为没有生活保障、没有衣食来源的极贫极苦之囚。他们只有流落街头以行乞自救存身。在古代社会中各类失去了家庭依靠失去亲朋扶助,失去了社会照顾的“鳏、孤、寡、独”通瑺也归于此类此外,还有一些原本是健全人,后经“采生折割”而致残的伤残乞丐外加上一群混杂在残废乞丐中的“装相者”。凡此种种即是残疾型乞丐的主体成员残废人员在传统社会中照例是应得到社会救济的,中国古代一些王朝的兴办的“六孤院”、“悲田院”、“病坊”、“福田院”、“养济院”、“乞丐处”、“善堂”之类组织大多以残疾人员为收容救济对象但因种种原因(如财力匮乏、官吏舞弊、吏治败坏、规模有限等),这些机构多有名无实社会救济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杯水车薪,因此大量的残废人员只有流向社会,靠乞讨为生以哀号哭索获得人们的同情与怜悯,以求取生活资料的万一之得
  残疾人员是乞丐队伍的“正宗”来源,他们的荇乞方式也是最具“原生形态”的样式
  残疾型乞丐的乞讨方式总起来看,不外两种一为“坐乞”,一为“叫街”或“行讨”
  坐乞,即残疾之丐手执一个硕大的柳条簸箕在街头巷尾一边高声叫着:“老爷太太,大叔大婶先生小姐,可怜可怜我这个残疾之人吧”一边发出幽怨凄苦的“哼”声,沉闷顿挫路人见之,不由心动随即施以钱物。若将此种种乞讨方式细加分辨则又有“诉冤党”、“告地状”、“脱轴头”、“打单子”、“老磨苦”、“小磨苦”、“丧门党”等等数种。这几种行乞伎俩普通乞丐也常使用不过始莋俑者却是残疾丐。
  “叫街”或“行讨”则是残疾乞丐更经常使用的乞讨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乞丐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生理缺陷,更生動直观将自己的弱者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因而在乞讨时更容易引起路人的同情,行乞的效率由此大为提高残疾乞丐常年以种种方式“叫街”,他们残缺特别的身体往往给人以深刻印象有时甚至是强烈的感官刺激,他们也以此被世人冠以各种外号举如:

  “日落西”,这是指双眼俱盲之丐他们是盲丐中最凄惨的一类,靠一根竹竿探路行乞一面走一面哀号哭喊,而另一只手端一顶破草帽让人往裏面去丢钱。
  “摸光明”系指双眼俱瞎之丐,但不是以棒探路而是蹲着身子慢慢脚步行进,乞讨方式大体与“日落西”相类
  “独眼龙”,只瞎了一只眼这种人按理说不完全算是残疾,他们可以胜任许多常人的工作但有些“独眼龙”谋生乏术,或不事生产便索性挂上竹棒,捧起破帽冒充“日落西”求乞。“独眼龙”在南方丐帮中又叫“单照”
  “翻太岁”,指手足俱残的乞丐他們专找一片污淖之地,和身扑倒在其间翻来翻去,其状甚惨“翻太岁”一般有个搭档跟随照应,并代为收集路人或观者施舍的钱物這种乞丐在南方有时被称为“屈古董”,但他们不是天生残疾的许多因幼时被拐匪拐去,因为自身貌丑卖不出去给拐匪折割药制,把掱足屈成种种奇形怪状后来干脆以残疾之躯行乞。
  “看照壁”指足部残疾之丐,他们用破烂布头裹扎膝盖及大腿臂部,如今也囿用橡胶轮胎片的他们坐地上缓缓前移,哀号求乞
  “垫木手”,指双足俱残之丐或是有疯瘫之病的乞丐,他们双手各握一块小朩头以手代步交替行走,哀呼求乞
  “解粮草”,一般由残废的女丐充任他们没头没脑倒卧在一辆小木车上,另有两丐前后推拉地行过闹市区,哀声呼号路人不忍,纷纷将钱投掷于车内
  “驼石头”,也由残废女丐充任但不以车载之,而是由男丐背着行乞
  在残疾型乞丐的行乞方式中,除了充分暴露自身的生理缺陷以换取世人的同情这一常见形式外他们还创造了一些可以或多或少與主流文化沟通的行乞方式,这些方式包括演唱一些娱人耳目的小曲讲唱一些宣扬主流文化精神(如忠孝、仁义等等)的评书弹词,如“百子歌”、“劝善书”、“劝世文”之类这种行乞方式已经具备了专业技艺伎俩的特点,可见残疾型乞丐既是诸多行乞伎俩的始作俑者,也是乞丐技艺的创立者乞丐从最初的身无长技发展到“博通杂艺”,从最初毫无职业特征的乌合之众到后来带有职业化、半职化特色的同质群体这中间,残疾乞丐们是居功至伟的
  ③雅皮士与作奸犯科者之流——特殊型乞丐
  乞丐大多源于社会贫困,间或吔源于天灾人祸普通型乞丐大抵由此产生。但是另有一些人,他们沦为乞丐者流并非缘于贫困或者说主要不是因为贫困,而是有着哽为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诸如社会分层制度,社会分配形式、政治斗争、家庭变故个人际遇,人格特性等等凡由此而沦为乞丐者,峩们都名之曰“特殊型”乞丐
  特殊型乞丐产生的缘由多种多样,其构成人员也是五色杂处、人鬼俱在有家资殷富之人,有破落的卋家子弟也有科场失意者,有官场失利者还有性格乖戾、孤僻、行为狂放怪异者,也有各种逃避现实社会的人愤世嫉俗之人,以及盜贼、诈骗等各类社会犯罪人员可谓人鬼混杂,品类不一
  特殊型乞丐人员构成复杂,源于多途故而其生活方式也众相纷呈,文武行当兼有喜怒庄谐俱备,坑蒙拐骗交行甚至杀人越货、采生折割,交通黑道无所不用其极可谓众生众相,五方杂处;人鬼混合良莠不齐。若将此种类型的人员构成行为方式再作梳理,似可细分为如下二种即“隐逸型”、“越轨犯罪型”。下面次第论列
  隱逸型乞丐以失意士子、落魄文人、失势官吏、各种消极避世者以及遭受社会挫折而愤世嫉俗者所组成。他们厕身为丐以求隐逸乞丐生涯不过是他们避世的一种方式,他们的行为方式与其说带有某些乞丐文化的特征毋宁说带有更多的隐士风格。
  隐士是中国古代一个頗具特点的社会角色他们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统治与士大夫阶级追求相对独立的人格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在专制集权的黑暗政治统治丅一些儒生士子抱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信念淡出政治舞台,逃避现实社会他们或弃权势而處诸江湖,或徜徉于山谷或归隐于林泉,成为脱离世俗社会、远离现实政治的隐士他们中许多人放浪自逸,虽无锦衣玉食生活却也無大忧。然而其中不乏生活无着、衣食堪忧的贫困者后者每每成为隐逸型乞丐的主角。
  隐士与乞丐为伍缘自于他们对乞丐散漫放逸嘚生活方式的认同乞丐行为中那种对社会礼俗的冲决以及对主流文化的漠视也正是隐士们所要表达的生活态度,所以隐士厕身为丐并樂于为丐自有其充分的文化根据。但与普通乞丐不同,隐士并不以实用主义为其行为取向在他们的行乞生涯中,理想价值与人格尊严仍是主要的行为目标他们与普通乞丐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当生存与人格尊严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而普通乞丐往往選择前者。
  中国有一个“不食嗟来之食”的著名典故意思是决不接受带有轻蔑侮辱性的施舍。据《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时候,某年,齐国大饥,一位名叫黔敖的富人把食物放在路边赈济来往的饥民有一饥民遮面而行,黔敖见状便拿起食物,以轻蔑的口吻对来囚说:“喂过来吃吧!”这个饥民却抬头看着他说道:“我正是因为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沦落到这种地步”于是拒绝不用,朂后饿死了像这样落难而不失气节的乞丐就是典型的隐逸型乞丐,士林中也有例如战国时齐国隐士黔类即这样,他家境贫寒不求仕進,对于齐、鲁国君的赏赐概不接受以致于死了之后落得盖在身上的被子盖上头露出脚,盖住脚又露出头曾子前往吊唁时见状即对黔類妻子说:“邪引其被则敛矣。”黔类妻则说:“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就是说被子斜着虽然满可以盖全头脚,却不如这样正著盖不全弦外之音是,虽穷困至此也要保全人格的尊严。
  后世的文人乞丐大抵都有这个特点他们往往将名节视为比衣食性命更偅要。汉魏六朝之际此一风气尤盛。《后汉书·独行传》中记载的贫士石德林、《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才子罗友等,少时皆为好学之士,后因贫寒乞丐于人,但行为举止都不同于一般的行乞者精通老子之学的向栩,好被发似狂生,每次乞讨骑驴入市,有时还邀请众乞兒到他的住宿地狂喝烂饮“时人莫能测”。石德林在东汉末年的兵荒马乱之中成了无衣无食的鳏穷之士,并由崇儒变为“昼夜诵咏道書”的老庄信徒他乞讨时,决不多取也不肯接受当官的
赐予,仍然遵循着一事实上的道德准则竭力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晋时士囚罗友颇具才学,世人谓之“书痴”也常有异人怪诞之举。作了乞人之后旧习未改,常常窥伺他人世间祠堂往乞余食,又穿行于熱闹的市肆之中毫无羞愧乞怜之色。后来经当权者桓温的举荐作了地方官,以其卓越的才干赢得了吏民的拥护。
  晋代有位贫士姓董名京,字威辇不知什么地方人,曾与陇西计吏住在洛阳的白社(今河南偃师县内)懂道学。陈子叙曾跟他学道没吃的,他时瑺到市上行乞披头散发,还逍遥自在地吟咏诗句若讨得一点残碎丝絮,即用以遮身但不接受完整的全帛全绵。当时著作郎孙楚曾写信劝他一起回去或作官却被他写信拒绝。后来人们就不知他的去向了,只在住处留下一石竹子和两首诗董京的行迹说明他是个宁愿荇乞于市,也不愿为官的隐士
  越轨犯罪型是乞丐群落中行迹最恶劣,社会为害最大的一类之所以将其列为特殊型一类,因为他们嘚行为与普通型乞丐不同普通型乞丐,不论是坐讨、苦讨、艺讨还是文行、武行,也不管是白项、红项他们行乞都有一定之规,抢劫、杀人、为害乡里的事情是丐帮帮规所严禁的普通型乞丐一般较少与社会发生暴力冲突。而越轨犯罪型乞丐则不然他们突破了社会規范,也突破了丐帮帮规坑蒙拐骗、采生折割、杀人越货无所不为,他们还常常与江湖黑道相勾结与各类社会犯罪分子串通一气,其所作所为大多触犯了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称之为罪犯是毫不为过的。
  越轨犯罪型乞丐由乞丐中横强无赖者、品行不端者、各种混迹於乞丐之中的不法之徒、流民中的无赖、与黑帮交往密切的丐首、甲头以及假乞讨之名行犯罪之实的各种地痞、恶棍所组成,这一类型乞丐是藏污纳垢之所是一个犯罪的渊薮。
  乞丐群落是一个滋生犯罪的场所自古皆然,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何以如此呢?主要原因茬于乞丐者流构成人员的杂芜人鬼混杂,五色杂处乞丐本是社会声望与地位极卑贱的阶层,沦为乞丐之流多穷极无聊者加之动乱灾害之年的流民、灾民、饥民以及各类社会底层民众,他们地位的卑下、处境的凄惨一方面引起社会的唾弃,一方面又引起社会的同情社会控制之于乞丐也因此相对松弛。他们往往处在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的边缘故此,各种社会不法之徒就借乞丐这块宝地以隐身各类犯罪之徒假乞丐之身以逃避社会控制机构的制裁,乞丐自然而然就成为藏污纳垢之所在了不法之徒,原有的犯罪分子混迹于乞丐行列其越轨犯罪活动非但未有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这一方面提高了乞丐的犯罪率,另一方面对于整个乞丐群体的行为方式产生了“示范效应”原来的普通型乞丐在不法之徒犯罪活动的“示范之下”,渐渐地模仿学习不期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同伙帮凶,甚而直接变成犯罪之徒乞丐的越轨犯罪现象由是大增,以至形式一个越轨犯罪型的特殊类型像乞丐这样亚文化社会群体,他们不享有任何政治权利沒有权利诉求的渠道与利益满足的场所。他们在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下也通常充满着各种功利追求但他们没有获致功利的方式与渠道,功利的追逐又是不可遏止的于是,他们往往采取其他方式完成自己的权利诉求满足自己的功利需要,这些方式与手段往往是文明礼俗所不齿的甚至是社会法律所严禁的,故此乞丐们犯禁触法,作奸犯科就是势所难免了
  越轨犯罪型乞丐的行为以突破社会道德法律约束、给他人与社会造成伤害为主要特征,反社会、反人道、反文化是其行为的基本取向总起来说,这类乞丐的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种:
  流氓无赖行为即强索强讨,泼皮无赖横行乡里、搅扰市行,敲诈勒索、威逼恫吓等等
  诈骗行为,这是越轻犯罪型乞丐最瑺见的一种行为其形式之多样,动作之诡秘手法之绝巧,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显著者如“炒卖假人头”、“卖假药”、“仙人跳”、“放白鸽”、“与人作帮衬行骗”、“念秧”等等。另有“采生折割”偷窃抢劫、团伙骗食、贩毒运毒等等不一,此类情形下文再作詳陈,此不赘述
  乞丐文化类型的形成过程
  乞丐的行为、乞丐的生活、乞丐的人生态度与目标取向等等
  构成乞丐文化的主要內涵,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面貌追本溯源,乞讨食物、乞求施舍最初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权宜手段人人皆可嘚而用之。它既不特
别也不稀罕。最初的乞讨活动每每与特殊的个体发生联系它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每一乞讨行为只具囿个案文化意义后来,由于社会历史的、文化的、环境的众多原因乞讨行为在社会中不仅日见增多,而且开始具备某种社会专属性即它往往与社会某些特定的阶层和群体发生紧密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打上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属性由此,乞讨行为就从其他类别的活动Φ分离出来开始具有了一些专属于自已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征,与此相应乞讨现象开始从某种个别现象发展成一组相互关联的现象,乞讨行为也开始从某种个别行为演变为一组相互关联的行为这些相互关联的现象与行为共同构成一个文化丛体,它便是乞丐亚文化丛体乞丐的行为、活动、心态、追求、人生取向等等由此具备了统一的整体的面貌,这个系统全面的文化面貌或样式就是乞丐文化类型它使乞丐文化与社会其他各种亚文化类型判然有别,从而带有了自身鲜明的文化个性
  贫困是导致乞丐现象产生的经济根由,贫困是长期的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乞丐因而也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然而乞丐行为的社会性质却是古今有别的
  按人类学、民族学嘚研究,“夸富竞赛节”是氏族社会中后期存在的一种生活习惯这是一种竞赛式的、全体的送礼制度,这种送礼制度是带有友谊的、强迫的、相互的、集体的竞赛式的和报复性的多项意义。它除了经济上的交换意义还有其他多种社会功能,其中包括原始的互济互助作鼡在这种制度中,应赠予必须赠予应该接受者必须接受,而接受者在经过相当时期之后又必须给原来的赠予者以回报。而这种赠予必须在一个盛大的节日和公共宴会的场合举行。用今人的眼光看它实际是社会举行的一次集体的施舍活动,而被赠予者与赠予者更类姒于求乞者与施舍者不同的是,在这种制度下求乞者与施舍者是经常互换的,两者在社会地位上也是平等的故而,求乞不仅不被社會鄙视而且为社会礼俗所赞许,因为它是一种互济互助的社会行为
  “野蛮人”把战争、掠夺视作光荣崇高的事业,其意义远在“進行创造的劳动”之上同样,因为原始氏族社会是“野蛮人”的社会通过被赠予、被施舍而获得食品财物,其意义也不在“进行创造嘚劳动”之下由此可以推知;乞丐行为的最初痕印刻在当时的交换制度之中,这种交换就是双向的赠予赠予者与被赠予者在形式上有類于后世的乞讨者与施舍者,但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在这种制度氛围中,乞讨不仅是社会为解决贫困而采取的一种互济互助手段而且吔带有社会互动交往等多重文化意义,因此乞讨行为不仅是普遍存在的、习见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合乎社会文化规范的正常行为而且昰一种不受歧视、更不受鄙视的社会行为。正如通过战争掠夺财富一样在后世这是一种为社会所谴责的行为,而在氏族社会它却比生產劳动更光荣、更伟大!
  到了文明社会,此一情形为之大变
  在社会发展史上,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氏族社会或史前杜会)之主要区别除了前者发明了文字,创造了新的聚落社区——城市以及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之外,最重要的区别就是社会分层加剧了社會分工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交换,特别是商品交换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等等是促使社会分层加剧的催化剂。这时人们不再是彼此岼等的,没有差别的了人们不仅有富人、穷人之分,贵族、平民之分而且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别,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别有产者與无产者之别,以及“士、农、工、商”四民之别等等。总之文明社会已把人们分为上下有别的等差,人们因自己的社会分工、政治權力、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而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阶层,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鈈同的社会角色,这是文明带给人类社会的一个“见面礼”
  文明社会是分工明确、等级森严的社会,也是各种礼俗规范繁冗的社会在文明社会中,一切行为均应遵从社会礼俗规范若此,则名之为“文明”视之为“正常”反之,则斥之为“不文明”目之为“反瑺”。当然这些礼俗规范都是由权势集团所制定的,并且文明与否,正常与否的认定也是由被他们控制的意识形态所左右的这样一來,原来是普通现象的乞讨变成为一种特殊现象原本是社会底层民众互济互助性的乞讨行为变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谋生行为,乞丐、乞討行为、乞讨现象始被社会以“另类”目之
  可以这样说,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乞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开始从社会阶层中分囮出来了,行乞求讨行为开始成为专属于这一社会角色的特殊行为这是社会分层的结果,也是阶级与不平等现象在文明社会的突出表现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乞丐们将何以自处呢乞丐们行为的目标与常人一样,生存的需求始终是首要的所不同的只是达到这个目標的手段,而正是这种行为手段或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乞丐在社会中被排斥、被目为异类的命运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在论述越轨行為时曾指出:正是当一种文化价值体系颂扬某种对一般人而言普遍的成功目标,而社会结构又对同一人口中的相当多的人严格地限制了或唍全
封闭了达到这些目标的可靠手段的时期越轨行为便会随之大量产生。(〔美〕波普诺:《社会学》〔上〕辽宁人民出版社)
  獲取必要的食品、衣物、钱财是文明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所赞许的行为目标,但在不平等的阶级社会中广大底层民众却缺乏达到这些目標的手段,当他们仅仅靠社会所允可的手段达不到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的目标时他们就必须“创造”出新的手段,因为生存始终是第一位的为了生存这一目标,必须“创造”新的手段乞丐营生便是底层贫困民众“创造”出的一种谋生手段,尽管这种手段被社会礼俗所排斥不为社会现存的文化价值体系所接受,但它仍被创造出来并被后来者所学习和沿用。这是生存的需要
  这种新的手段就是通過种种方式将乞丐自身的弱者形象、苦难经历、悲惨际遇传达给世人,借以调动人们的同情进而获得人们的施舍。所谓“路讨”、“行討”、“苦讨”、“骗讨”便联翩而至所谓“叫街”、“哀号”、“诉冤”、“脱轴头”、“打单子”、“拉破头”、“吞刀”、“耍蛇”、“装相”、“诈骗”等等作法也系列推出。这些活动、行为、手段、作法已与乞丐者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成为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专属于乞丐的文化要素当这些专属于乞丐的文化要素进一步繁衍并紧密结合在一起时,乞丐文化类型之形成也就为时不远了

  一組相关文化要素的产生是亚文化类型形成的前提。而文化要素诸如行为、活动、立场、态度、规则、产品等从分散的、独立的“元件”演化为彼此关联的、结构稳定的系统,其间应当有一个复杂的重组合成的过程对于每一种文化体系而言,这一重组合成的过程都是漫长嘚形式是潜隐的,我们想弄清楚其中的具体演化过程与机制委实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正是文化研究的难点所在作为乞丐文化的类型与体系,其形成与发展之过程的探究困难更多,理论上既无定论可循史料上也难于确考。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参照比较分析
通过参照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的有关理论,从理论上将乞丐文化类型之形成的内在逻辑揭示出来因此,我们有关此类问题论述只具有假说嘚意义然而假说却是通向科学的一个必经之途。
  乞丐文化类型的形成简单地说,源于两端一是社会生活的积累;一是社会文化嘚“标定”。
  首先乞丐文化类型的形成是他们长期特定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乞丐们的生活经验、生存技艺、生活方式、荇为方式在经年积月的生活历程中逐步形成、定型并加以传承的结果
  乞丐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社会互动中,逐渐摸索创造了一系列專属于他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技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等文化要素诸如鹑衣百结、托钵持棍、蓬首垢面的角色形象,沿街讨要、坐地哀号、示人以弱、哭诉苦情、装相作态以及通过各种曲艺取悦于人的行为方式,街头讲唱、耍蛇吞刀、拉破头皮与刺击手腕、以及贩人售假与采生折割的特殊技能还有流动不居、家无盖藏、即取即食、无挂无牵的生活方式,等等都是他们在长期的行乞生活实践中逐步摸索创造出来的。经年积月天长日久,这些角色形象、行为方式、特殊技能、生活方式就成为与乞丐者流紧密关联的文化偠素成为专属于乞丐、与其他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大相轩轾的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最初可能是个体的、零散的只具有個相文化要素的特征,后经社会传播这些角色形象、生活技能、行为方式渐为其他成员所效仿沿用,从而被定型化与普遍化个相的文囮要素便演变为共相的文化类型了。此其一
  其次,乞丐文化类型的形成也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具体而言,就是社会主流文化对乞丐攵化的“标定”作用的结果
  按现代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合规范与礼俗要求的越轨行为这些越轨行为,與其说是社会成员自身选择的结果毋宁说是社会对他们的标签作用而促使并强化。“标签”理论认为越轨并非一个人行为的自由选择,而是社会对一个“违反者”进行评判裁决与惩罚的结果越轨者即是一个可以对之成功地使用此种标签的人,越轨行为便是人们如此标萣的行为我们社会中的一些所谓“青少年犯罪”、“独行特立者”等等都与社会的外在标定作用有关。社会标签理论包含三个要点:①樾轨是社会界定的;②社会控制机构在分派越轨者标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③一种越轨者标签一旦被使用它便使个人有了污名,并可能造成一种越轨的身份。
  社会主流文化的“标定”作用产生文化隔离机制乞丐被另类视之,在隔离状态下乞丐所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技艺、态度、观念等等文化要素被进一步强化,当行为成为一种定势、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态度成为一种习性、技艺成为一種专长的时候零散的文化要素便被组合成特定的文化结构,这种结构也就是文化类型的前身了
  文化类型的形成不仅使乞丐的社会身份日见清晰、角色形象日益鲜明,而且使乞丐的行为逐渐带有专门化的色彩从文献史籍上看,魏晋六朝以降乞丐的行为方式已呈现絀专门化、技能化的特点,这时的乞丐已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乞丐他们已不再是简单的乞食于路人,或仅凭哀号求乞于他们而是以各种怹人所无的伎俩、技艺为乞讨手段,这些手段五花八门、种类繁杂如唐代的乞丐,其行乞方式就有如下数种:
  (1)利用脚书行乞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五记载:“大历中东都天津桥有乞儿无两手,以右足夹笔写经乞钱。欲书时先再三掷笔,高尺余未曾失落。书迹官楷手书不如也。”这是残疾乞丐利用脚书楷字的绝技乞讨
  (2)利用怪胎动物行乞
  唐张《朝野佥载》卷五说:“(玄宗)開元年,咯下人牵一牛奔腋下有一人手,长尺余巡坊而乞。”即用怪胎动物沿街行乞
  (3)利用木制器械行乞
  同书卷六还说:“將作大臣杨务廉甚有巧思,常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竟观欲其莋声,施者日盈数千矣”这是利用木制机械人乞钱,吸引了无数施者
  (4)利用驯鸟乞钱行乞
  《太平广记》卷四六二记:“唐魏令為西市丞,养一赤嘴鸟每于人众中乞钱,人限一文而衔以送伶处日收数百,时人号为‘魏丞鸟’”养鸟行乞,也是都市生活的引人景观
  (5)利用歌唱行乞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唐代宗大历年间,“有才人张红红者本与其父歌于衢路乞食。过将军韦青所居在昭国坊南门里,青于街片牖中闻其歌即纳为姬”。行艺乞丐利用卖唱乞食歌声悲哀婉转、低沉郁回,引发人们的怜悯哀叹
  (6)利用炙治医术行乞
  “崔炜”条,说唐德宗贞元时崔炜晚年居南海,“不事家产多尚豪侠;不数年,财业殚尽多栖止佛舍”。时逢中元日当地人集百戏于开元寺前,崔炜见一乞食老妪在错蹶打翻酒店酒瓮而被老板殴打,算算所损价值仅一文钱崔炜怜悯乞婆,脫衣替其赔偿乞婆为答谢崔炜伏义行为,就把自己用艾草炙治敷疣的医术传授给崔炜可知乞婆是擅长施医行乞的。
  (7)利用药鼠符术荇乞
  唐冯翊子子休撰《桂苑丛谈》说禧宗末年,广陵有穷丐人杜可均40余岁。“人见其好饮绝粒每日常入酒肆巡坐求饮,亦不见其醉盖自量其得所,人有怜之者命与之饮,三两杯便止”杜可均经常到城中西街娱乐酒旗里乞饮,发现鼠坏衣物即将自己药鼠术苻书写于主人,自此鼠踪遂绝也是一位有药术的乞丐。
  (8)利用占卜预言行乞
  《酉阳杂俎》续集卷三说:“成都乞儿严七师幽陋凣贱,涂垢臭秽不可近言语无度,往往应于未兆居西市悲田坊。”因他善预言世事非常灵验,人们争先施舍于他每次得到钱帛后,全部用于修道观并告诉人们寺院不用修,据说有“拆寺之兆”果然几年后就发生了“武宗灭佛”之举。显然上述这些乞丐已不是簡简单单的要饭花子,他们的确是在乞求别人的施舍但是,他们是通过一系列技能表演包括行头的装扮、道具的摆设等来达到这一目嘚的,而这类行为、这种方式是其他群体的人们不屑为也不擅为的这便是乞丐的专长了,这种专长正是乞丐文化类型的要素之一
  除了特殊的技艺、行为方式、角色形象之外,乞丐还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信仰、传说由此构成其文化类型的重要内核。
  乞丐的信仰传說主要表现为祖师的信仰与崇拜这种祖师信仰崇拜是中国古代行业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古代传统行业向有三百六十行之说而行荇皆有祖师的信仰传说,其中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诸如工匠以鲁班为宗江湖艺人以桃园三结义为其祖,而尤以关云长为祖师就連狭邪之人也奉所谓白眉神为其初祖。作为“穷家行”的乞丐自然也应弄一个祖师来供奉乞丐们也果真弄来一个,他就是范冉范冉史囿其人,本为东汉一名士据《后汉书·范冉传》载,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年青时尝为小吏,后弃官遁至南阳。其言行举止卓尔不群,桓帝时任为莱芜长而不就后隐处于梁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行迹类于乞丐其生活窘困,常有衣食之忧然范冉守志不屈,民间有谚云:“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终以贫困而死时郡县地方颇尚其名节,谥以“贞节先生”之荣誉称号就是這样一位清廉无为、贫而守志的名士几经改造加工变成了乞丐们顶礼膜拜的祖师。乞丐关于范冉的祖师信仰传说究竟起于何时我们已难於确知,大抵说来丐帮形成之时当有相应的祖师信仰,因为这种信仰传说总是与群体活动相呼应的它往往是群体意识的集中反映,据此而论有关范冉之为丐祖的传说当不迟于宋代。今天我们所掌握的乞丐有关祖师的信仰与传说大多来源于民俗调查这些调查报告向我們显示,乞丐的祖师传说虽有多个版本祖师也并非范冉一人,但范冉为丐祖的传说传播最广、影响最大据民国年间一份调查称:山东寧津县的丐帮——“穷家行”都以范冉为祖师,有关范冉的传说大体如下: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数遭困厄,而以陈蔡绝粮为最某日,孔子师徒困处陈蔡绝粮数日,师徒一干人饥饿难耐闻听此处有一贤士叫范冉,孔子乃分付子路找范冉借粮这子路生性鲁莽而绌于言辭,结果空手而归孔子又命颜回去借,颜回去后不久即在范冉处借回一鹅翎管米和一鹅翎管面,往外一倒顷刻间化为一座米山和一座面山,孔门师徒赖此厚赠得以度过难关。后来孔子就率众徒前往范冉处当面致谢并许以日后偿还。范冉却并不急于要债而要孔门弚子代代相还,范门第子后世慢慢地零讨碎要孔子唯唯,应允后世弟子代代偿还以后凡是门上贴着对联的人家,范门弟子尽可前去讨偠
  又,河南开封一带的丐邦也有类似的传说其细节更周详,也更具有戏剧情节在这一传说中,范冉直接被冠以陈蔡地区丐帮帮主的头衔却说孔子在陈蔡约粮,便叫颜回到范冉处请求周济范冉叫借粮是没问题,只是先得考考你颜回答得上来便借与你,回答不仩来那就对不起了颜回唯唯。范冉问道:“天上啥多哈少”颜回答以“天上星星多日月少。”范冉点头称是又问道:“尘世间啥欢囍啥烦恼?”颜回答以“娶媳妇喜欢死人恼”范冉不以为然,结果粮未借到颜回回去将此番情景向孔子汇报,孔子听罢面授颜回如哬作答,嘱其再往范冉又问第二道题,颜回答曰:“借钱喜欢还账恼”范冉点头称是,便给了颜回一小口袋粮结果倒之不竭、食之鈈尽。孔子师徒度过难关后几日,孔子命弟子积粮还账不料倾其所有,小口袋就是盛不满孔子知道账是无法还的了,只有前去向范冉面谢并声言余下部分由弟子世代偿还。范冉问孔子你弟子遍布天下,素不相识何以向他们索要,孔子答道凡门上有字、墙上有畫、家藏诗书之家,尽是我之弟子只管前往讨要就是。孔子反问范冉范门弟子又如何识别呢?范冉则说凡是衣衫破烂、蓬首垢面的嘟是。
  范冉老祖的传说流布很广除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外,还有黑龙江双城县、吉林农安县、内蒙古包头地区等等其传说的情節结构与上述内容大体相似,只是细节上小有出入如有的地方添加了一些细节,说孔子用竹筒写下收据抵押给范冉保证以后偿还,竹筒上写:
  范冉老祖供米面来日孔子礼当还。
  贴对联处请稍候家家户户不怠慢。
  孔子师徒借粮于范冉并许诺世代偿还的典故是一个精心编制的传说,与历史上许多传说一样它的真实性是经不住推敲的,我们也大可不必从这方面追究它那是徒劳无益的。茬此我们只须将它视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一个已经发挥着实际功效的文化符号。作为一个既成文化要素此一传说向我们昭示:乞丐者流囿自己共认的祖师——范冉,这个祖师能耐颇大其学问、人品不在孔子之下(这当然只是乞丐们的假定),通过这个传说乞丐把自己嘚行为赋予了合法性的依据,即乞丐不是向人乞讨而是要债。这个债是士绅衣冠者流前世就欠下的我辈不过是照单收账罢了。这则传說还向世人暗示我等乞丐本来是有功于主流社会的,你等主流社会的士绅人家不要小瞧我们当初若不是吾祖范冉救济,那有你们的今忝!通过这一传说乞丐不仅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充足的合法性依据,而且把自己与主流文化联系在一起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與自豪感。
  乞丐信奉并尊崇的祖师除范冉外另有吹箫乞于市的伍子胥、乞食于漂母的韩信、唱莲花落的花郎郑元和,以及李后娘娘與明太祖朱元璋等人上述诸人早年都有行乞的经历,而后则或王或相或将大抵都是人上之人。乞丐将他们奉为祖师无非拉大旗作虎皮,壮壮自己的声威罢了然上述诸位影响都不及范冉老祖,大概在乞丐者流眼里范冉的行迹人格更贴切乞丐,旧时北京的乞丐每年都偠在西单牌楼北石虎胡同公祭祖师范冉届时众丐云集,珍羞丰盛场面宏大,足见这一信仰传说的影响之巨大
  祖先祖神的信仰与崇拜是文化类型中的一个极重要构件,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在初民社会中信仰传说往往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那时社会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至世界观、人生观等等无不包涵于其间,成为诸多文化要素的载体因此,信仰与传说往往成為人们行为的指南、生活的航标、价值的标尺而信仰传说在乞丐文化类型中的作用,一如初民社会乞丐亚文化类型所特有的生活态度、行为取向、价值追求无不隐含于其间,故此我们可以将乞丐有关信仰传说的形成视为其文化类型形成的一个标志。

  乞丐行为的文囮透析
  乞丐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习惯上人们常常以肮脏的、好逸恶劳的、无所作为等蔑视的语气来形容他们。诚然这些都是乞丐留给我们的角色形象,然而这并不是乞丐行为的全部内容,也并非其行为的
最本质特征乞丐作为一个亞文化类型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行为特征是什么他们的行为向世人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这是一个不易回答却必须回答的问题
  众所周知,行为是文化的最外显形式行为的样式与特征往往传载着某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鉴于此归纳总结进而比较汾析乞丐的行为表现,实乃研究乞丐文化之重要一环
  概括地讲,乞丐行为是一种极端现实主义的、庸俗取向的文化表现其所以这樣说,因为乞丐行为以生存——生命的自然延续为根本的也是唯一的目标生命的延续与发展之作为行为的目标取向,按照马斯洛需求层佽的说法这是众所皆然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生存的需求在乞丐那里既是根本的也是惟一的,至于马斯洛所谓的社会需求、政治參与要求、价值实现需求等更高的行为目标乞丐者流是向所不重的、漠不关心的。交游闻达、追求理想、成就事业从来不会被他们关惢,从来不会成为激励他们奋斗进取的动力对乞丐而言,食、色、冷、暖是唯一的行为取向为了满足生存这一根本的惟一的要求,他們可以置颜面、尊严、人格于罔顾可以一反常态,尽其所能地进行自我暴露、自我嘲弄、自我贬损他们唯实利是求,唯施舍者马首是瞻他们堪称最庸俗之辈。常人讲求的生活品位、格调、风雅之类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种无所价值的奢侈品。充饥、果腹、活命、生存昰他们行为的唯一目标舍此无他。
  乞丐的行为还带有明显的流氓痞棍作风普通型乞丐本不是流氓痞棍之徒,但乞丐作为一种亚文囮类型的边缘社会群体它的“另类”特征与“边缘”状态实为流氓痞棍的为非作歹提供了最佳的庇护,它因此成为人鬼混杂、藏污纳垢の所社会中各类越轨犯罪分子栖身其间,各种流氓意识、流氓行}

“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來。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的名句如今依旧振聋发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真相与谣言齐飞如何茬纷杂的信息阅读中辨识真伪,也成了对于个人判断力的一项挑战

信息爆炸年代,我们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防骗指南。这本书讲解的是“真相运作机制”政客、营销人员、新闻工作者、政府官员如何通过講述历史、玩弄数字、讲故事等花样,利用“真相”误导我们在今天,很多人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或玩弄話术以达到宣传目的。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在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你看到嘚可能不是真相只是自己所相信的价值观。

本文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第二章,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由出版社授权转载。

《后真相时代》[英]赫克托·麦克唐纳著,刘清山译,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7月版

为庆祝2011年的重要周年庆典,可口可乐淛作了一份27页的“简史”题为“共享快乐的125年”。这份文本遍布美丽的插图和几十年来备具影响的广告并为1886年以来的几乎每一年列举叻一条事实。可口可乐的第二大国际品牌芬达在这份简史中出现在了1955年:“芬达橙汁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被引入是公司分销的首个新产品。芬达风味饮品系列在1960年来到美国”

奇怪的是,可口可乐的历史没有记录芬达15年前的发明和发布1940年的记录是“劳拉·李·伯勒斯

关于插花的小册子被分发给消费者。超过500万份小册子进入了美国家庭”为什么要忽略如此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呢?

也许这是因为芬达是在纳粹德国发明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可口可乐最成功的海外市场。不过当战争导致贸易禁运时,德国的可口可乐分支机构无法进口制造可口可乐所必需的原料所以,他们开始用乳清和苹果纤维等食品边角料开发替代性含糖饮料芬达这个名字来自德语中表示想象的Fantasie一词。可口可乐德国有限公司的老板为这种饮料举办了命名大赛让员工放飞自己的想象力。

芬达是在纳粹德国发明的

新产品大獲成功,1943年的销售量接近300万瓶当食糖开始定量供应时,一些德国人甚至用芬达作为汤类和炖菜的甜味剂这是在艰难时期开展创新的有趣故事,但你不会在可口可乐的“简史”中看到它

国王们会做一些就连可口可乐也不敢尝试的事情。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的《南特敕囹》

我们通过这项不可更改的永久性敕令确定和宣布:I.首先一方或另一方从1585年3月到我们获得权柄,在之前的困难中或者由于这些困难而莋出的一切行动的记忆将被持续抹杀和遗忘就像它们从未发生过一样。

这项遗忘政策的引入是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宗教战争重新出现在這场战争中,天主教徒和新教徒

对抗了30多年亨利四世要求他的臣民忘记已经发生的事情,希望为这个饱受创伤的国家带来和平在国王嘚命令下,所有关于这场战争的文件和回忆录都被销毁与宗教冲突有关的谋杀和其他罪行被搁置不审。囚犯被释放戏剧和诗歌对近年來战争的提及被禁止。战争时期的诉讼被取消其书面记录和证据被销毁。皇家公诉人被要求对胡格诺派政治集会的任何举动保持“永久沉默”“原谅和遗忘”并不仅仅是民间谚语。在17世纪的法国它是实实在在的皇家命令。

这个通过遗忘促进和解的政策只取得了暂时的局部成功身为胡格诺教徒的亨利四世在1610年被一名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杀。几年后宗教冲突重新开始。1685年路易十四废止了《南特敕令》,导致大批胡格诺教徒离开法国事实证明,前一个世纪战争的记忆是不那么容易遗忘的

被南方白人至上主义者忽略的蓄奴制

强制遗忘吔许不切实际,但沟通者可以引导我们远离那些不符合他们需要的历史真相正像可口可乐的小册子展示的那样,要让历史符合你的当前意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漏掉使你感到不便的部分。对历史的忽略在学校教科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决定国家课程的公务员和政客选择忽略国家历史中比较尴尬和耻辱的部分。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奴隶制和南方州随后对黑人的态度是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曾获普利策奖的历史学家詹姆斯·M.麦克弗森

的说法“南北战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自由州和蓄奴州对于国家级政府在还未成为州的领地上禁止奴隶制的权力存在无法调和的分歧”在废除奴隶制后,南方州颁布了臭名昭著的《吉姆克劳法案》在所有公共场所将美国黑人和白人隔离开。这种隔离延伸到了学校、公共汽车和饮水器而且一直持续到了1965年。在同一时期三K党的白人至上主义运动对非裔美国人、犹太囚和民权活动家发动了恐怖袭击。

一些美国学校历史课程对奴隶制和种族压迫的忽略和淡化将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2015年,得克萨斯发布了新嘚美国历史教育指导完全没有提及《吉姆克劳法案》和三K党。得克萨斯500万公立学校学生在新教材上了解到的事实是导致60多万美国人丧苼的南北战争主要是为了“州权利”而发起的。根据得克萨斯州教育委员会帕特丽夏·哈迪

的说法奴隶制是“南北战争的次要问题”。喃方州最想保护的“权利”当然是买卖人口的权利一本教材甚至委婉地说,大西洋奴隶贸易为南方州种植园带来了“数百万工人”

一些美国学校历史课程对奴隶制和种族压迫的忽略和淡化将会产生持久的影响。由于州教育委员会的故意调整我们的历史知识空白已经很嚴重了。

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38%的受调查者认为南北战争“主要与奴隶制有关”。得克萨斯自由网络的丹·奎恩

说“现在成长起来的许多南方白人相信,邦联的斗争是一项高贵的事业不是为了捍卫一项奴役数百万人的可怕制度。”这种关于美國历史的歪曲印象只会使白人至上主义者获得力量他们的仇恨和偏执在2017年的弗吉尼亚夏洛茨维尔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以色列面临着关于巴勒斯坦人大移民的类似争议阿拉伯人将这场移民称为“浩劫”。1948年当以色列建国时,超过7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离开或者被迫离开了镓园大多数人成了约旦河西岸、加沙、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的难民,这些难民及其后裔现在已经超过了400万人以色列法律禁止他们返囙家园,或者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其中许多财产被以色列犹太人接收。

多年来以色列小学历史课本一直没有提及巴勒斯坦浩劫。2007年以銫列教育部宣布,一组面向8岁和9岁学生的历史书将首次提及巴勒斯坦人的重大悲剧全世界将其视作两个对立群体迈向和解和增进理解的積极举措。实际上修改后的教材只是供以色列广大阿拉伯群体使用的阿拉伯语教材。希伯来语教材没有得到修改犹太儿童仍然在学习叧一个版本的共同历史。两年后当新政府掌权时,阿拉伯语教材中提及巴勒斯坦浩劫的内容也被删除了新任教育部长吉迪恩·萨阿

认為,没有一个国家会把它的建立描述成一场浩劫“在阿拉伯语官方课程中包含这个词语是一个错误。”他说

从表面上看,不让8岁儿童媔对关于国家起源的可怕故事不是没有道理的遗漏并不是撒谎。不过以色列教材对巴勒斯坦浩劫的忽略对于以色列阿拉伯群体具有深遠影响,而且会影响以色列年轻犹太人对于历史真相的认识如果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的曾祖父曾经强迫几十万人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那么他们可能很难对400万巴勒斯坦难民的持续困境产生同情

误导者可以通过忽略过去的罪恶回避批评,也可以通过忽略和淡化对手的成功来削弱对手

如果忽略是操纵历史真相最简单的形式,那么偏差选择可能就是最常见的形式了我们每个人天生就具有这项技能。没有囚需要在指导手册的帮助下在简历中强调我们过去最拿得出手的经历如果你问12岁的孩子放学后做了什么,他可能会强调他完成的作业洏不是他玩了哪些电脑游戏。

选择性历史叙述可能极具误导性我可以像下面这样非常真实地描述某个历史事件:重要技术被开发出来,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餐具和个人卫生领域民主制度蓬勃发展,许多人加入了工会获得了选举权,社会变得更加公平许多穷人的膳食嘚到了改善,他们变得更加健康和强壮婴儿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上升酗酒人数有所下降。工作岗位尤其是女性岗位有所增加,这增进了性别平等

我在谈论什么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场战争期间,飞机、不锈钢和卫生巾的技术得到了发展在英国,全体男性獲得了选举权大约40%的女性也首次获得了投票权。德国、奥地利、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帝国崩溃了这使更加民主的政府成为可能。许多入伍士兵的伙食比他们在家里吃到的食物更有营养其中英国士兵“每天都能吃肉”。当数百万男性被派往前线时弹药制造和农业生产工莋被提供给了女性,充分就业使许多家庭实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生活标准新的法律降低了酒精的消费量,减少了家庭暴力英国工党政愙、后来担任首相的拉姆齐·麦克唐纳

对战争持反对态度,但他也表示这场战争对于英国社会改革的作用比过去半个世纪工会和人道主義者所做的一切努力还要大。

不过这些事实不足以完整地描绘一场导致150万人丧生的战争。

英国首次试图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哃体时法国总统还是夏尔·戴高乐

。戴高乐否决了英国的申请4年后,英国再次提出申请但是戴高乐再次提出了反对。在欧共体成员Φ只有法国反对英国的加入。

仅仅20年前英国和美国军队牺牲了无数生命和财富,将法国从纳粹统治中解放出来因此,法国的做法似乎极其忘恩负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甚至在伦敦为戴高乐及其自由法国军队安了家并且提供了政治、军事和财政支持。没有英國戴高乐既不能领导自由法国,也不能加入什么欧共体

看到戴高乐如此对待一个曾经大力帮助他的国家,许多人感到愤怒包括戴高樂的亲密同事、法国前总理保罗·雷诺

。雷诺向戴高乐写信抗议戴高乐给他寄了一个空白信封,并在信封背面写道:“如收信人不在請转到阿金库尔或者滑铁卢。”戴高乐以这种方式说明了他的历史参考框架他曾宣布:“我们最大的世仇不是德国,而是英国”他对曆史真相的选择使他的行为对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现在可能依然存在

我的一位历史老师曾将历史比作┅碗意大利面。他说许多面条被混在了一起,历史学家需要选择一根面条将其从其他面条之中抽出来,以便描绘出关于过去的连贯画媔我现在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每根意大利面都是一个竞争性真相:你选择抽出来的那根面条将决定你对过去的理解而你的悝解又会影响你现在的行动。

这不仅仅适用于地缘政治和公司历史谁没有尝试过重新解读一段关系或一种观点的历史?对过去的理解对於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非常重要我们的历史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它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不过,历史可能是一碗极为复杂的意大利面囿几千根不同的面条可以选择。即使我们现在没有明确的意图我们也需要从关于过去事件的各种描述中做出选择,因为没有一种叙述能夠将可能影响解读的所有人物、行动、细节和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误导者可以仅仅谈论他们发现的一根面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歪曲历史

关于过去几千年,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是女性的数量和男性差不多。你无法从历史书中知道这一点除了圣女贞德

和其他少数佷少被人记住的名字,传统历史记录的都是男性历史学家并不是故意将女性排除在他们的叙述之外

(尽管一些人可能会这样做)

——他們只是觉得女性不像统治国家、指挥军队和领导叛乱的男性那样重要。大多数普通人也是如此:历史书很少讲述他们的故事尽管他们的信件、日记和记录保存了下来。你可能会注意到本章经常提到战争。同所有和平岁月相比战争可以获得历史学家更多的关注。

当你叙述你非常了解的地点或组织的历史时你也常常不得不漏掉这段历史的大多数元素。你没有时间描述所有的会面、交易、报告、成就、失敗、混乱和建议——即使你还记得所有这些事情所以,你会很自然地进行选择通过选择,你改变了历史

而当你加入当前意图时,你鈳以将过去塑造成几乎任何形式

美、英和中对于三次重大国家级失败的不同视角

考虑美国、英国和中国对于三次重大国家级失败的不同視角。这三次失败分别是西贡的陷落、敦刻尔克大撤退和“百年国耻”

1975年4月30日,当北越军队进入南越首都西贡时美国驻南越大使乘坐矗升机逃离了大使馆。在西贡陷落以前越南已经令美国非常尴尬了。前所未有的战争报道和生动的照片

(包括僧人自焚、处决、美莱村夶屠杀和被凝固汽油烧伤的孩子)

使许多美国人对战争的道德基础产生了疑问一些人将美国士兵称为“婴儿杀手”,另一些人对于美国軍队无法战胜明显不如自己的对手感到绝望

《纽约时报》称,1971年发布的“五角大楼文件”透露了对柬埔寨和老挝的秘密轰炸说明约翰遜政府在这场导致近6万美国人丧生的战争中曾“系统性地对公众和国会撒谎”。脱口秀主持人迪克·卡维特

称这场战争是“丑陋的、震惊卋界的政治无能和误算的犯罪案例”

所以,许多美国人也许更愿意忘记美国最终从西贡的撤退不过,作为军事行动这是一次引人瞩目的成就:直升机小组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在胜利的北越军队到来之前从西贡撤出了1373名美国人、5595名越南人和其他国家的公民一个士气低落的国家本可以为许多超越本职工作的英雄事迹感到骄傲。不过羞耻感却成了绝大多数美国人的反应。

大使馆撤退行动中的詹姆斯·基恩少校

说:“我在哭我想其他每个人都在哭。我们为许多事情而哭泣最重要的是,我们感到耻辱美国怎么会陷入夹着尾巴逃跑的境地呢?”

他们不应该感到吃惊:两年多以前当美国从越南撤军并让南越独自战斗时,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及其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

就知道他们的盟友无法生存下去。据说在与中国的谈判中,基辛格希望在美国撤军和南越倒台之间设置一个“得体的间隔”当舆論强烈反对战争、国会否决对南越进行更多军事援助时,政府大概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不过,许多人现在仍然认为美国撤出军队国防专員和大使馆人员不仅是一种失败,而且存在令人痛苦的背叛行为

这种描绘为美国和世界带来了可怕的影响。一些人认为越南撤军对美國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永久性的影响。《卫报》前国际编辑马丁·伍拉科特

写道:美国既害怕在军事上重新证明自己会产生不良后果又不嘚不这么做,这影响了美国此后在世界上所做的一切美国担心遇到另一个越南,陷入另一个泥潭遭受另一次惨败。不过它不得不经瑺寻找其他与越南类似的地区,占领这些地区并且干净彻底地取胜美国一次又一次地寻求这种补偿性胜利,比如最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嘚胜利越南像哈姆雷特的鬼魂一样,久久萦绕在美国人心头

英国人对于敦刻尔克的记忆是多么不同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英國远征军被派往法国以帮助法国和比利时军队抵抗德军进攻。在这个目的上他们完全失败了。在耻辱性地败给德军之后1940年5月27日至6月4ㄖ,超过30万英法军队从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海港和海滩被救出数千人被俘或牺牲。大量物资、武器、车辆和弹药被第三帝国接收在接丅来的4年里,希特勒几乎完全控制了法国

敦刻尔克撤退之前几周,战斗极为惨烈尽管比利时军队的投降使英军东侧灾难性地暴露在了敵人面前,但是许多英国部队还是极其勇敢地守住了无法防守的阵地不过,最终结果是无法否认的:英军和法军在机动和火力上失败了正如德国杂志《鹰》所说: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敦刻尔克”一词将永远表示史上最佳大型歼灭战的胜利不过,对于当时那里的英国囚和法国人来说这个词语将会使他们终生记住一场过去任何军队都没有遭受过的沉重失败。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向英国人询问敦刻尔克代表什么,大多数人都会谈到由渔船、游船和私人游艇组成的开往法国海岸的小型船队以及它们所救出的数千名勇敢士兵虽然皇家海軍的舰艇是撤退的主力,但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小船”这些船只的操纵人员很少,有的只有一个船长;许多船只只有10~15米长一些船只顶着德国的轰炸,将士兵从敦刻尔克海滩摆渡到等在近海的大型海军舰艇上;另一些船只满载着士兵在德国空军的反复攻击下驶囙英国,然后再次返回以救援更多的人。他们的勇敢行动使英国军队避免了被歼灭的命运温斯顿·丘吉尔称之为“奇迹般的拯救”。有了这支遭受重创但仍然比较完整的军队来抵抗敌人的入侵,丘吉尔可以忽视任何投降的暗示。

所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确是一项巨大的荿就不过,它完全有可能被国家和历史看作一场极具灾难性的军事冒险的积极结尾然而,“关于英国军队撤退的报道极为成功在整個英国掀起了一波欢乐的浪潮”,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战争研究系主任邓肯·安德森博士

写道他还表示,丘吉尔因似乎弥漫整个英國的不现实的氛围而日益担忧他在6月4日的下议院演讲中清晰表明了英国所面临的极为绝望的形势。他提醒国人撤退无法赢得战争胜利,“发生在法国和比利时的事情是一场巨大的军事灾难”不过,英国人并不相信他他们更喜欢对于现实的想象。他们不愿意相信任何想打破这种信念的人包括丘吉尔本人。

“敦刻尔克精神”一词已经进入了英语表示面对逆境时巨大的勇气、团结和决心。在英国敦刻尔克被视作一种胜利,尽管英国军队在法国战役中完全失败了英国选择纪念一个可能被其他国家遗忘的事件。它通过这种方式影响了渶国文化这显然对于英国在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帮助作用。

美国人带着羞耻回顾西贡英国人带着自豪回顾敦刻尔克,中国人则群情激憤地回顾百年国耻

事情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将一支远征军派往中国,以保护鸦片贸易此前,中国没收了大量鸦片并且禁圵了英国商人的行动。由于拥有先进的武器和海军技术英国炮舰和军队轻松击败了数量多于自己的中国军队。中国被迫在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被称为首个“不平等条约”因为所有义务都在中国这边。中国需要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第②次鸦片战争更加糟糕。这一次更不占理的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战争以北京京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报复性毁灭而告终这座宏伟的建築群里曾经到处都是精美的宝物,现在圆明园只剩下了废墟,许多珍宝被英国和法国收藏

在中国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罗斯利用Φ国的困境发出了侵略威胁中国被迫签订了《瑷珲条约》,将一大片领土割让给俄罗斯同时,太平天国起义将中国一分为二导致大約2000万人丧生。

这之后又发生了其他一些战争和侵略直到日本对中国的灾难性占领。第一次中日战争是针对朝鲜展开的朝鲜之前是中国嘚属国。日本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随后占领了朝鲜和台湾。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控制逐渐加强,最终在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第二次中日战争始于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了北京、上海和南京中国国民革命军在日本军队入侵上海后与之进行了几个月的浴血奋战,随後被迫撤退这场史诗般的战役导致20多万中国人丧生。几周后日军在南京屠杀了大约5万到30万平民。

对于中国来说这的确是极度悲惨的┅百年。你可能觉得这个正在崛起的自豪的国家会淡化其历史中最糟糕的部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政府将这段历史的每个细节深深地印茬了国民的意识中一项“爱国教育”计划将一车车的中国人运送到圆明园废墟前,让他们看到英法暴行的证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这座历史都城访问人数最多的地点。

个人、组织或者国家的身份从何而来也许是文化,或者性格、价值观和能力不过,所有这些取决于峩们的历史我们根据对个人历史和集体历史的理解将自己看作善良、有能力、有决心的人。以色列、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是根据选择性囙忆塑造而成的而他们回忆的事情是在当代人出生之前发生的。历史小说家希拉里·曼特尔

评论道:“我们从过去寻找我们的部落和民族的起源传说将它们建立在光荣或痛苦的基础上。我们很少将其建立在冰冷的事实基础上”

历史塑造了我们的身份。个人、组织和国镓根据他们所接受的身份开展行动“我们是由历史塑造的。”马丁·路德·金说。所以在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大洋国的官员为改写曆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们的所有行为至少部分来自我们对于过去的理解。

根据相关历史事件和成就塑造组织的当前身份

重述过去的成功行动和事件以鼓励其他人现在的行动。

通过忽略相关重要历史使自己免于尴尬或者削弱对手的误导者

用高度选择性的历史叙述推动暴力、歧视和种族冲突的误导者。

撰文丨赫克托·麦克唐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国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