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的代表作:《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分解》《宝莲灯》,这些舞蹈的内容和载体是什么

编者按:本系列经典剧目为北舞系科研成果原标题为《中国古典舞纲目》,很可惜的是在历史的车轮下,湮灭了许多珍贵的资料虽然经过舞院老师们的努力,也有許多资料不尽详细我们中国网编辑对于翔实这部分资料也做了一些努力,补充了一些资料如有相关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本篇介绍:荷花舞,飞天,盗仙草,碧莲池畔,牧笛,东郭先生,刘海戏蟾,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分解,宝莲灯,鱼美人,蝶恋花,小刀会,湘江北去,梁山伯与祝英台

本次收录Φ国古典舞剧目180部主要从建国后到迄今为止,半个世纪以来一个舞种剧目的发展流程值得说明的是,该作品纲目择取的原则是本着尊偅历史的前提下一来看该剧目在当时年代里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或得到业内专家的普遍肯定;二来对待哪些在舞种语言上至今留有争议嘚剧目,虽承认是非常好的作品但这次也做出了割爱;第三、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舞剧发生了较大变革与长足发展呈现出许许多哆的优秀作品,其中不乏采用中国古典舞语汇来进行创作的舞剧但因这次事件仓促未进行收集,待以后一项课题来研究

我们在收录过程中,采取了按照创作时间先后和舞蹈人数多少的方式来进行双项划分的最后,要郑重提及的是那些由于编者的疏忽而这里遗漏了的剧目我们再一次表示歉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的创业者们就开始在中国戏曲宝库中不断汲取与摸索着,并认识到 戏曲舞蹈作为蕴涵中國古代传统舞蹈元素最多的“活化石”从而对戏曲舞蹈的历史沿革、艺术表现手法、动作结构特征、表演程式规律、民族审美风格等方媔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分析研究。探寻它从内涵到外延的形态是蕴藏着舞蹈艺术本体概念的重要提纯因素在以戏曲为构建方法指导下,絀现了1957年的《宝莲灯》和1959年《小刀会》为代表的早期古典舞作品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它们确实都带有很浓厚的戏曲表演痕迹。从创作来源仩看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部分是把某些戏曲片段、传统文本改编或移植成舞蹈剧目,表现为作品内容同戏曲题材同出一辙从表现形式上看,在借鉴时去掉了戏曲中的唱、念只保留着许多哑剧的手势和表演方式。孰不知戏曲舞蹈那特有的哑剧手势和表演方式是由戏曲艺術的功能特性所决定的,戏曲舞蹈的哑剧成份是带有鲜明的程式化特点在《宝莲灯》和《小刀会》中就较多的吸收了动作逆向起动的形態韵律。这种运动规律在戏曲表演中表现为——人物道着“你来看那啊!”时不首先指着叫人去看的对象,而是先以相反的方向着手嘫后才转到这一方来。在千变万化的动姿中蕴含着曲徊萦绕的弧线动态例如在盘旋卧云扭麻花的姿态中,尽量强调身体的转折使姿态富于变化的动感。这部分作品中大量借鉴了戏曲舞蹈的套路与动作程式在继承其特有的功能形态时,还吸取了戏曲表演艺术中各种角色類型的性格特点和造型体态然而对戏曲的被动式的照搬与依赖,使得古典舞剧目初期的发展缺少自身生成的独立价值形成了呆板的单┅创造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以戏曲舞蹈的外在形式来构成古典舞的表演动作语法,忽略了舞蹈本体性和系统性语汇、语境的独立性价徝特别是戏曲的“行当专属性”与“语言表述性”的特指而限制了舞蹈创作向更广阔空间、更深刻的层面发展。这种模式使得舞蹈创作總想要寻觅用“舞”之地而让这类以武生和青衣为创作基调的中国古典舞处于徘徊与守望之中。

[简介]女子戴爱莲编导,乔谷、刘熾作曲此舞根据甘肃民间舞蹈"走花灯"重新创作。 "走花灯"是流行于陇东一带的秧歌"小场子"又名"磨影子"、"火盆架子"。演出时由一名老汉領导一群儿童扮演踩灯,脚下套着灯盘四周插上各色花杂,边唱边舞1952年改排为《荷花灯》,删去了老头儿童改成姑娘。次年在此基础上加工、提炼,改名为《荷花舞》 

[简介]女子《飞天》(Flying Apsaras)它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画的舞蹈,成功地运用了戏曲中的“长绸舞”把它加工为独立的纯舞蹈艺术。舞蹈追求的不是敦煌壁画的描摹再现而是以绸带飞扬瞬间的舞姿造型和流畅、滑翔、腾跃嘚步伐……表现翱翔天宇的一种意境——寄予人类的希冀与向往。

首演:孙玳璋、陈华、兰珩、郑宝云

[简介]取材于清朝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 金山寺僧法海嫉恨许仙与白素贞美满姻缘,警告许仙白为蛇妖所变端阳节日,许听从法海之言劝白饮雄黄酒,白现原形许仙惊吓而死。白潜入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遭鹤鹿二仙毫阻止白素贞被打败,恰在此时南极仙翁出于同情而赠以灵芝,救活许仙根据民间传说和戏曲剧目改编,在表现形式上对源于戏曲的舞蹈动作进行了初步的提炼改造《盗仙草》中的剑舞,有,也有群舞,舞蹈编排丰富多变。

004.《碧莲池畔》创作于 1956年
首演:汪曙云、兰珩、方柏年等

1957年中央实验歌剧院正在排练舞蹈《碧莲池畔》准备参加入选节目嘚选拔。

编导:栗承廉(1927年出生,舞蹈编导家

006.《东郭先生》创作于 1956年
首演:唐满城、杨宗光、张佩苍

007.《刘海戏蟾》创作于 1956年
首演:林阿梅、梁惠敏等

刘海戏蟾是民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刘海少年时上山打柴看见路旁一只三足蟾蜍受伤,便赶快上前为之包扎伤口蟾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并与刘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钱和元宝。该舞蹈与《盗仙草》、《碧莲池畔》一同被称为新中国蹈初期的“頭三脚”而引起关注。

008.《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分解》创作于 1957年

音乐:根据同名民族乐曲改编

009.《宝莲灯》创作于 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编导班學生毕业实习作品。

编导:李少春、李仲林、黄伯寿
艺术指导:苏联艺术家--查普林
首演:赵青、傅兆先、刘德康 、 孙天路、方伯平、陈华等

[简介]本剧是北京舞蹈学校第一期编导班学员李仲林、黄伯寿的毕业习作导师为苏联专家查普林和京剧名家李少春。由中央实验歌劇院首演先后赴朝鲜、苏联和香港(艺术节)演出。1959年本剧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我国第一部彩色舞剧片在舞剧《宝莲灯》的艺術创作中,较好地解决了运用民族传统的舞蹈技艺结构成为新的舞剧篇章的繁难问题从群众熟悉的民间传说题材入手,来进行舞剧的建樹工作;从传统戏曲的基础之上来发展新的民族形式的舞剧该舞蹈标志中国舞剧的初步建立和成型期的开始。

010.《鱼美人》创作于 1959年丠京舞蹈学校第二届舞蹈编导训练班集体创作。

编剧:李承祥、王世琦、栗承廉等
艺术指导:[前苏联]彼.安.古雪夫
首演:陈爱莲、陈泽美、陳铭琦、王赓尧等

本剧根据民间传说创作是借鉴古典结构形式表现中国神话故事题材的一次重要尝试。舞剧通过大海的公主鱼美人与青姩猎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善良与邪恶的斗争并终将取得胜利的主题。舞剧《鱼美人》广泛吸收中国民间舞蹈素材在表现方法和刻画人粅性格方面有所创新。它的创作经验对以后中国舞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剧中一些片断,如《珊瑚舞》、《蛇舞》等经常作为歌舞晚会嘚节目单独演出该舞蹈标志着我国舞剧创作的一个新的进步。

011.《蝶恋花》创作于 1959年

编剧:陈果、陈湘如、庞志阳
编导:李秋汉、庞志陽、门文元
首演:白淑妹、门文元等

[简介]依据毛泽东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意境和杨开慧烈士的事迹创作而成舞剧运用了革命現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现实与理想天上与人间结合得较好。舞蹈语汇有创新和发展较成功地运用了湖南民间舞蹈和古典舞。舞蹈编排上细腻、准确月宫一段尤为动人,群仙起舞慰忠魂嫦娥为之舒广袖,天地之间浑然一体,光辉夺目使观众受到了强烈的艺术感染。音乐运用湖南民歌、花鼓戏等音调因素,提炼出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起到了塑造人物,烘托、显示剧情的作鼡

012.《小刀会》创作于 1959年

编导:张拓、白水、仲林、舒巧、李群等
首演:舒巧、陈建民、叶银章、仲林等

[简介]舞剧分“起义”、“勝利”、“抗议”、“夜袭”、“求援”、“突围”、“决战”等七场,艺术地再现了19世纪中叶发生在上海地区的“小刀会”农民起义的戰斗历程讴歌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武装斗争的奋斗精神。该舞剧结构具有中国章回小说传统元素舞蹈语言以中国古典舞语言为主体,辅以江南地域特色的民间舞加以穿插营造情景、强化个性、渲染色彩。剧中多段独舞、双人舞也颇具特色而“弓舞”、“大鼓凉舞”、“倒花兰”、“盾牌舞”、“小刀舞”等群舞,更堪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舞段音乐创造了“主题贯穿发展和曲牌联接相结合”的樣式,音乐素材大多取自中国戏曲音乐和江南民间音乐剧中不论戏剧性音乐,还是色彩性音乐尤其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都十分鲜明。該舞台美术也有独到之处黄浦江水波荡漾动感场景,采用的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 

013.《湘江北去》创作于 1962年
编导:胡果刚、张文明、薛天、苏凤竹、夏静寒
作曲:时乐蒙、陆原、张赫

014.《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于 1962年

音乐:根据何占豪、陈钢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改编

[简介]该剧根据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改编,从开场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对同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洁友谊。离别时刻两人依依不舍之情並为结尾的“化蝶”铺下了呼应之笔。梁山伯祝英台再次相会祝英台已还女儿妆,两人翩翩起舞如胶似漆,定下爱的情约突然,音樂急聚变化预示了粱、祝“婚变”的不祥之兆。舞蹈以大幅度带着强度和力度的动作表达他们的内心反抗和压抑终于,在强大的封建宗法礼教面前他们无奈分离。梁山伯满怀悲愤徇情而死祝英台得知内心悲痛不已。满怀深情和巨大的激情用长袖如瀑布飞溅般的舞蹈展现出来,表现了人物痛不欲生的情感对封建礼教进行宁死不屈的的反抗。结尾漫山遍野的彩蝶飞舞表现了粱、祝脱离了人世获得了洎由和爱情的美好憧憬编导以芭蕾的形式将音乐作品的内蕴转化为舞蹈艺术形象,以概括性的语言交代情节细致地刻画人物内心。在探索舞剧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突破和创造性意义

}

古典女子独春江花月教学展示谢璐斯老师的古典,技术性强控制有度,柔美婀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蹈取材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者用身体表现潮水的涌动之美视频:

}

摘要:舞蹈评论: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2)戏曲舞蹈保留了古代一些传统的舞蹈例如袖舞。袖舞的动作不但形象优美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各种不同的感情,盛荇于南朝及隋唐各代的“白伫舞”就是以舞袖为主而戏曲舞蹈 ...

舞蹈评论: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2)

戏曲舞蹈保留了古代一些传統的舞蹈,例如袖舞袖舞的动作不但形象优美,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各种不同的感情盛行于南朝及隋唐各代的“白伫舞”就是以舞袖为主,而戏曲舞蹈演员所用的长袖就不仅是善舞美姿,更主要的是运用到刻画人物上去这是戏曲在继承传统舞蹈上的重要发展,现如今峩们正在发展的古典舞也正是延续了戏曲舞蹈中的这部分特色因此我认为戏曲中的舞蹈与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古典舞有着很深的渊源。比洳说在戏曲《白蛇传》中,为了表现扩大了白素贞所倚重的水族群体以水族与众神将的对峙烘托白素贞争斗的艰苦,这种为塑造人物洏强化场面的处理更令人感受到白素贞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奋力战胜****的不屈精神 

  现回头来看,我国的传统舞蹈多半是载歌载舞嘚,它本身就具备了表现戏剧情节的因素从这些迹象来看,反映出来的是中国传统舞蹈已经逐渐融入到中国戏曲的表演动作上了中国戲曲一直延用至今的戏曲舞蹈,也说明是中国传统舞的一种分支也可以代表我们中国古典舞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上世纪中期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有《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分解》、《宝莲灯》、《小会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舞蹈界认为这几个代表作的风格就代表中国古典舞的风格,但是我们不能让她原封不动不去发展她,那么她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如果中国古典舞最终发展成现代舞、芭蕾舞那么就没有发展的意义了因为不管怎么发展,都不应丢失自己的风格近几年,有一部作品《扇舞丹青》真是让舞蹈界为之振憾,她已经能代表古典舞发展的发展的产物了她建立了一种中国人的言说方式,这种方式把中国古典舞向前推了一大步再比如《爱莲说》这部作品,也是古典舞当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作品它运用莲花的形象来表现中国传统女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的品格的美通过舞蹈把周敦颐的“爱莲说”表现的淋漓尽致。它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美”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这种文化就是峩们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 

  现在我们的古典舞大都在高难技术上发展形成了一种接近杂技式的技术训练,戴爱莲曾经说过杂技舞蹈化是一种进步,而舞蹈杂技化则是一个退步她降低了舞蹈的审美功能。如果中国古典舞真朝这个方向发展那简直太悲哀了。我认為中国古典舞可以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挖掘和尝试。 

  当然中国古代的舞蹈发展是很辉煌的但这种艺术的原始形态并没囿被很好的保存下来,那么如何去发展中国古典舞并且为之寻找一条真正与历史相符的发展道路呢?我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戏曲中昰可以琢磨出一条道路来,这似乎比当前的一些中国古典舞的发展面貌更能接近中国古代的舞 

  可以说这条路走起来是很艰难的,这需要我们大批的舞蹈家、舞蹈工作者在为古典舞打造一条新的理论道路的同时还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最终使我国的古典舞真正成为具囿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更为贴近中国舞蹈历史的,让她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并且把她的生命一直延续下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分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