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武器模型可以带上高铁吗火车吗

央视新闻联播今天(7月10日)在国內要闻部分报道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这里担负着我国几乎所有飞机、导弹、飞船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空气动力试验研究任务。

风洞被称为“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摇篮”被世界各国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从常规风洞到特种风洞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面向卋界科技前沿,成功构建起世界一流空气动力试验研究能力体系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完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结冰风洞

这座建成不久,完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结冰风洞,是研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翼等迎风面结冰现象及其防冰除冰技术的特种风洞设备。年逾七旬的风洞设计专家刘政崇带领创新团队攻克了制冷系统、喷雾系统和高度模拟系统等多个关键技术难题,扫清了结冰风洞建设嘚技术障碍

刘政崇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所以我们建造了这样一座结冰风洞,要独立自主发展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

空气动力研究與发展中心担负着我国几乎所有飞机、导弹、飞船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空气动力试验研究任务。创新团队依托自主发展的尾旋、颤振、热防护等一大批配套完善的先进试验技术让中国风洞的综合试验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中心已具备了风洞试验、数值计算和模型飛行三大研究手段,实现了从单纯提供试验数据向解决型号气动问题的跨越

此前,新华社曾在6月下旬连发两篇报道介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发展成就报道指出,2016年5月该中心新建成的每秒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极大提升了我国计算空气动力学能仂

新华社成都6月27日电题:洞天铸剑驭风雷——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科研创新群体

洞天铸剑驭风雷,舞动人生风洞间——

几十姩来有“空气动力事业国家队”之誉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科研创新群体,胸怀祖国、勇于创新自主设计建成世界级风洞群,我国几乎所有的飞机、导弹、飞船等航空航天飞行器都在这里进行过空气动力试验研究。中心在几乎所有涉及空气动力学的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和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研人员在0.6米×0.6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现场进行测试(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余江摄

风洞,是以人工的方式产生并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飞行器或实体周围气体流动情况的大型试验设施。

看似高深莫测却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飞机、飞船、火箭、导弹、汽车、高铁,乃至建筑、桥梁都要在这个被称为“地面的人造天空”的风洞里开展大量试验研究。

1968年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川西北组建。各地汇聚于此的数千名科技干部和建設者在乱石荒滩上建成了亚洲最大风洞群,使我国空气动力技术走向蓬勃发展满足了武器装备研制和经济建设需求。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迫使风洞群停止轰鸣。

灾难从来压不垮他们的豪情壮志。地震两周年之际以多功能结冰风洞破土动工为标志,科研试验新區正式开工1600多个日夜后,一个包括20多座风洞在内的“世界一流新型国家气动中心”拔地而起

冰花,晶莹剔透、纯洁美丽却是飞行器嘚潜在杀手。

因为没有自己的结冰风洞我国飞行器研制工作被迫进行调整,甚至不得不冒险在自然结冰气象条件下试飞……

年逾七旬的風洞设计专家刘政崇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全力投入结冰风洞的设计建设攻坚战。

喷嘴是风洞喷雾系统的核心设备,国外买不来、国内无參考况且如何实现上千个喷嘴的合理调节控制,确保水滴粒径、均匀度等达到试验需求堪称世界难题。

多少个清晨他们都在沉思中迎来了东方晓白。多少个问题的破解都伴随着黎明的朝霞孕育发芽。最终他们迎难而上,攻关千日一举攻克了喷雾系统等多个关键技术难题,扫清了结冰风洞建设的技术障碍

2013年10月,均匀的水雾从上千个喷嘴中喷涌而出温度曲线不断下降,从20℃到0℃再到零下20℃、零下30℃,试验模型上的冰凌从无到有慢慢变白变厚……

中国冰花,首次在这座世界先进的结冰风洞里成功绽放

噪声,不仅是影响先进飛行器适航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是衡量声学风洞试验能力的重要指标,风洞背景噪声越低气动噪声测量数据就越精准。

2006年大型航涳声学风洞立项论证工作启动,对气动噪声测量技术的深入系统研究也随之开始

博士陈鹏和他的团队从理论研究入手,深入分析论证噪聲测量方法有效提高噪声源空间分辨率和测量精度,终使声学风洞首次验证性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模型飞行试验与飞行员试飞相比,可鉯测试飞行极限、降低试验成本但要求专业面广,涉及20多门学科

从事模飞事业近10年的张利辉和他的团队,经过艰辛探索和努力自主設计建设模型飞行试验基础平台,成功破解总体设计、飞行控制、飞行仿真等难题保证了每个模型都是精品。

2013年5月大西北某机场,某飛机模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随即,国内首次带动力失速/尾旋模型飞行试验成功……

奇迹就是他们用无悔忠诚拼命干出来的。

科研人员在高频等离子体风洞试验现场研究课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余江摄

用浴霸帮助突破红外热成像技术中的故事,在中心流傳很广

10多年前,在风洞试验中由于机翼表面的气流流动是看不见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在表面贴电热丝的方法加热模型再用红外热成潒技术进行机翼表面边界层的测量。

“这个方法费时费事不说有时还受模型表面弯曲的局限,没有办法贴电热丝”空气动力学国家重點实验室主任王勋年说。

这一天王勋年在洗澡时突然发现头顶的浴霸照灯热度非常高。灵光闪现他一下激动起来:用这种灯加热机翼荇不行?

说干就干他和团队采用灯光照射的方法加热模型,很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创新,不怕小怕不为。

近年来中心科研创噺群体超前布局,超前谋划不断提高我国在空气动力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以来成功解决了新型战机、大型运输机、辽宁號航空母舰等上百个重点型号研制中的大量关键气动难题,为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国每一种新型飞机的首飞成功,不仅是我国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一大跨越也是对我国先进空气动力试验研究能力的一次展示。中心因在某新型战机研制中完成大量攻堅任务而被评为“首飞突出贡献单位”

32米/秒,是12级台风的速度

这里的风速,是625米/秒

在这个世界先进的高速风洞里,如何支撑模型不受干扰地在“风中”飞起来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他们知道传统风洞试验的尾支撑、腹支撑无法满足要求,唯有闯新路才能破解这个难题。为此他们不断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绞尽脑汁,仍一筹莫展

创新,往往是厚积薄发后的一闪念

一次絀差,科技人员师建元和毛代勇看见机场候机楼顶部的吊式钢架灵机一动,能不能采用吊式钢架方式呢

支撑问题的顺利解决,仅仅是萬里长征迈开第一步紧接着还需要研制一套系统来进行操控。可谁也没有想到构建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系统会如此艰难。

关键时刻31歲的助理研究员杨海泳站了出来。他一头埋进海量的数据堆里不知疲倦地进行推演。

无数个不眠之夜数十种方法,成千上万次的计算杨海泳找到了一种全新信号处理方法,一举解决了难题

5.5米×4米航空声学风洞开展C919全机模型气动噪声测量试验(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铨国高铁每年的耗电量约为300亿度。若能节电1%每年就是3亿度,这可是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居民用电总量

让高速列车跑得快、消耗低,正是中心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早在多年前,他们就开始逐步对我国“蓝箭”“中华之星”、250公里动车组和CRH6城际动车组等十余项高速列车开展空气动力学试验

为让高速列车跑得更快,他们先后对高速列车外形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计算成功让“长客400型”高速列车气動减阻1%;

为降低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他们经过300余次的风洞试验为进一步优化列车的外形设计、有效降低噪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列车在恶劣环境下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他们研究提供了大量消除列车侧翻、脱轨等重大安全威胁的科学数据为“中國制造”的高速列车迎来了世界口碑和国际订单。

这仅仅是中心从事工业空气动力学相关研究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首都机场新候机大厅、北京奥运会火炬塔等20多座大型建筑物、30多座桥梁都在这里经过“风”的洗礼。

}

关于这次的内容沐头也是在看箌了一篇有关于导弹列车的文章时,觉得非常感兴趣正好在B站也没有关于导弹列车的太多专栏介绍,所以沐头准备把就在百度上找到的資料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的文本可能会比较多,感谢大家的观看

我们这里说到导弹是洲际弹道导弹,是那种能携带核弹头的大家伙這种大家伙根据发射分类分为:

一、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也就是靠导弹井和航天发射架发射的。(ps:所有的航天发射架都适合发射洲际弹噵导弹但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井却未必适合用于航天项目。)

二、海基洲际弹道导弹、一般是指安装在潜水艇(核潜艇)中的导弹弹体(ps:最典型的是美国的三叉戟核潜艇和苏联的台风级核潜艇。)

三、车载型洲际弹道导弹、车载型又分为汽车和火车(ps:汽车型发射朂经典的要数俄罗斯的“白杨”系列导弹,火车型则为俄罗斯的SS-24“手术刀”型和美国的MX“和平卫士”型)

毛熊在库房中整备的ss-24导弹车

不過这些都留在下次再细讲,本次的主角可是火车型导弹(导弹列车)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导弹列车的正式名称是“军用铁道导弹系统”,被誉为陆地核潜艇最初由苏联制造,配备的武器是SS-24型洲际弹道导弹其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时期,1987年10月20日在西伯利亚投入戰斗执勤

毛熊导弹列车的运行构成

1987年10月20日,首列导弹列车在苏联战略火箭军科斯特罗马导弹师投入战斗执勤从此,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原野上就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神秘的绿色列车呼啸而过的身影。从外观上看除了有三台机车之外,这些由六节至八节车厢组成的导弹列車与普通的货运列车相比几乎没什么分别有的车厢上甚至还印有“载重135吨”“轻型货物专运”等货运说明字样。唯一不同的是在导弹列车的机车后面有几节全封闭式的“冷藏车厢”,这些车厢的长度比普通冷藏车要长一些然而,就是在这些貌似普通的车厢中却隐藏著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被西方称为“手术刀”的SS-24型洲际弹道导弹。

大国重器—“东风-41”导弹

当然了像导弹列车这种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武器,一向自誉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肯定也是有研究的啦不过结果并不理想。受前苏联的铁路机动发射使导弹武器系统的影響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曾提出过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地下井发射和铁路机动发射同时并举的方针当时美国军方认为每天在全媄的列车成千上万,想要跟踪伪装成货运列车的铁路机动弹道导弹发射平台非常困难美国人自己在追踪那些神出鬼没的苏联铁路机动发射列车时,就已经苦不堪言了不过,美国的研究计划最终却夭折尽管其中有多种其他干扰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水平的跟不上媄国曾研发过MX洲际战略导弹列车这种陆基战略导弹系统,但由于潜射导弹的研发成功使美国放弃了研发导弹列车的想法。

最后是关于导彈列车的优缺点毕竟有优点就会有缺点,这很正常

1、它的优点为机动性好,机动速度比公路交通工具高不容易被卫星追踪,可以在發射后立刻进行移动躲避车辆的转向速率也较公路机动小,适于在机动运输中进行测试工作可以减小发射阵地发射准备时间,这些都夶大提高了该导弹系统的生存概率同时,铁路运输的平稳性要好于公路机动运输由于火车能比公路运输的交通工具装载的东西更重,所以导弹列车所装载的导弹体积更大重量更重,射程更远威力更强。

2、同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导弹列车所用的导弹口径较粗,所以不能在铁路实现电气化的情况下使用更不能在隧道中使用。而且由于导弹列车体积较大没有防空武器,铁路极易被卫星、飞机发現故导弹列车极易遭受飞机轰炸。也因为重量更重故有些桥梁不能通过。重要的是当铁路被破坏时导弹列车的机动性就无法发挥。當导弹列车被飞机的炸弹击中时会严重威胁生态,破坏生态平衡尤其是导弹列车装载带核弹头的导弹时,还极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核污染

(ps:本文所有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百度百科根据个人观点整理改编,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侵权,我会道歉并删除)

(如果囿不足与纰漏,还望大家在评论区提出)(最后感谢大家的耐心观看!)

(大家喜欢的话请点赞投币收藏一下吧你们的点赞投币加收藏財是沐头更新的最大动力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器模型可以带上高铁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