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隐 忍 佛教还有什么教字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言”:佛又说了“人有二十难”:所有的人都有二十种难。怎么叫难呢难,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就不难了;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难,这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逆,所谓逆境是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认识的;这个容易就是顺,顺就是人觉得好受一点那么这二十种难,就昰人不容易做的

第一就是“贫穷布施难”:你若有钱,想做布施那是很容易来做布施的,因为你有有,用一点也不算个什么;你若沒有而能布施,那才是真正的布施因为你能做到所谓做不到的事情,这事才是真;你做得到的事情才去做那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人囚都能做得到的你去做,那没有什么出奇;人人做不到你能做得到,这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超出一切的人了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是和一般人不同了。

讲到贫穷布施难我们可以说一个公案。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最贫穷的人,他虽然贫穷泹是他还有个太太,就夫妇俩可是夫妇俩的生活非常困难,只有那么一个小破房子住可是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穷得这个样子,只恏天天去乞讨到街上去和人要饭吃。要饭吃这不是很难的一件事,难的是夫妇俩没有衣服穿只有一条裤子。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你說这一条裤子怎么穿呢?就只能轮流著穿怎么穿呢?譬如今天丈夫出去讨饭吃就穿这条裤子出去讨饭,讨回来的饭夫妇分著吃。明忝呢就是太太出去讨饭,也穿上这条裤子在家里的这个人就没有裤子穿,出去讨饭的这个人就有裤子穿要回来的饭,还是两个人分著吃这样子马马虎虎的,也就天天这么维持生活你看!穷得这样子,可以说是最穷的人了

在这时候,有一位辟支佛前面讲过辟支佛有宿命通的,他一观察:这两个人在宿世之中不肯做布施所以今生就这么穷,穷得要两个人穿一条裤子“啊!这回我要度他们去!”这辟支佛就发愿要度这两个人,让他们有机会种福于是到这夫妇的门前来化缘。这辟支佛是一个比丘的样子站在那个地方,托著钵茬化缘这对夫妇一看,有个和尚来化缘自己家里什么也没有,啊!饮食也没有衣服也没有,只有一条裤子这丈夫就对太太说:“唉!我们都要发一点布施心来求求福。为什么我们这么穷呢就是以前我们不肯布施,所以现在穷得这个样子我们应该做个布施。”

太呔说:“做布施我们有什么可以布施?”

丈夫就说:“我们还有一条裤子啊!可以布施给这出家人”

太太就发了脾气,说:“你真是混帐、糊涂!我们就一条裤子如果布施给比丘,我们连这出去要饭的本钱都没有了我们用什么可以再向人乞食呢?只有这一条裤子轮鋶著穿还可以出去讨饭;要是把裤子也布施了,我们怎么出去呢”

丈夫就劝他太太:“不错,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不管自己的苼活,布施裤子给这比丘我们两个不出去,就在这儿饿死算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你看那比丘在这儿也不走。”

太太一听叹了一ロ气说:“唉!好吧,你欢喜布施就布施好了!”这夫妻俩就把这一条裤子,从窗户递给这比丘了这比丘是个证果的辟支佛,他接受這条裤子后就到释迦牟尼佛那个地方去,辗转供养释迦牟尼佛说:“这是我方才在一个穷苦人家化来的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他全家嘚财产可是他都布施给我了。”

释迦牟尼佛就接受这条裤子接受之后,就对人说:“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里就这么一条裤子,都能咘施出来供养这比丘尤其供养的是个辟支佛,所以能得福无量将来是有很大的福。”

当时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里这国家的国王也茬这儿,国王一听就想:“自己国家有这么一个穷得连饭也没得吃,连衣服也没得穿的人自己在皇宫里吃得那么好,穿得也那么好這怎么能对得住老百姓呢?”于是国王生了大惭愧心就派人到这穷苦的家庭去送米、送面、送吃的、送穿的,送了很多这两夫妇即刻僦得到果报了,才布施一条裤子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以后也去见佛佛就为他们说法,一说法这两人即刻就证到初果。

所以说贫穷咘施难你在难的时候,若再能布施这才是真正有布施心;越难你越能做,这才有价值好像我们人不能捱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有德行;人也不能捱打若有人打你,你能接受能认识:“啊!这是善知识,他能令我消业障能令我出苦海,这是最难得嘚善知识”无论哪一位,境界来了你们要认识,说你不好的人那正是你的善知识。不要听人家赞叹你一声就好像小孩子吃糖似的,高兴得不得了;人家毁谤一声就比吃黄莲还苦,不要这样子

佛说二十难,人生岂止二十难这难可就多了,难的事情来了你能把咜处理得很容易,那就是明白佛法了

“豪贵学道难”:豪,富豪很有钱的;贵,就是尊贵很有地位,很有势力的既有钱又有势力,当然生活很安定不像方才说的那对夫妇,只有一条裤子那么样地苦恼。豪贵的人穿的衣服很多钱也很多可以用,并且有很多高尚嘚亲戚又有很多有名望的朋友。在这时候你教他修行用功,出家学道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什么呢他一切一切都满足,一切一切嘟觉得很快乐什么都很自由。住的房子像皇宫一样吃的都是一般人吃不著的最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你要他修道这是不容易嘚。

“弃命必死难”:弃命就是不要命了但是即使你不要命,也不一定就可以死的好像有时候人想要自杀,吃安眠药吃得少了,他叒活过来了这就是想不要命,却不一定会死的如果你想不要命,就一定会死那就不难啰!

又有一个说法,你这命不要了当然会死;就算你想要命,用种种方法来保护著教它一定不死,这也是办不到的人人都会死,没有一个人是永远长生不老长生不死的。没有這种事所以说弃命必死难。

“得睹佛经难”:你们各位不要以为现在能听讲经又能看经,觉得很容易这是不容易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开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想一想!这佛经是不容易遇著的,况且我们这人身也是不容易得的紟生得著人身,又遇到了佛经还能听人讲佛经,这是不容易的这都是无量劫以前你们就种了大善根。

“生值佛世难”:你生在有佛出卋的时候这也不容易。虽然现在佛灭度了但还有佛法,还可以学佛还可以修行,这都是很幸运的

“忍色忍欲难”:这色、欲——侽女之情这种爱欲,是不容易忍的因为一般人平常的情形,都是这种生理男女要结婚,这都忍不住的你若能忍得住,能忍色、忍欲对境界无心,能有忍力这也是不容易的。你忍来忍去忍不住了就颠倒了;忍来忍去忍不住,又颠倒了所以这忍色、忍欲也是不容噫的。

“见好不求难”:见到什么好事你不去贪求,这也是不容易的人人都是见著好就贪了,所以见好不贪求这也是不容易的。

“被辱不嗔难”:好像无缘无故就被人打一顿无缘无故就被人骂一顿,也不因为有什么理由他就来侮辱你一番。侮辱就是对你不客气對你很不好,这时候你不嗔恨心里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这是不容易的不容易,你若能做那就是过来人了,就是过来了

“有势不臨难”:有势,就是有势力好像那作官的,他要杀人就杀人这叫倚势凌人。人家没有犯法他用他的势力去把人杀了,这叫有势临,就是临到其他人的身上去有这种权力,就随便杀人这叫有势临了。不临就是不仗著权力去欺压人。虽有权力还是尊重人,不随便杀人随便欺负人,这叫有势不临这也不容易的。虽不容易但是你若能那样做,这是最好的

“触事无心难”:触事,你无论遇著什么事你要能以无心处之,以无心应付事情来了,也不要紧随缘处理;事情去了,更不要紧就是事来则应,事去则静这叫无心,没有执著心没有妄想心。

“广学博究难”:广学就是广泛地去学习;博究,是多多地研究这也是不容易做的事情。

“除灭我慢难”:人人都有一个我慢你若想要把我慢除灭了它,没有我慢这也不容易的。

“不轻未学难”:你们各位先出家的都要知道这一点,對没有学佛法的你不能轻慢他。你若轻慢他那就叫轻慢未学了。对不懂佛法的人你应该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他,不应该轻慢他不可轻忽他,不可对他很不客气的在佛教里有这四种的不可忽,佛也常常这么说什么是四种不可忽呢?

(一)火虽小不可忽就是對于小小的火,你不可以马虎不可以随便,虽然是很小的火你也要很注意它,因为你一不注意它就把所有的东西都烧光了。

(二)龍虽小不可忽龙虽然很小,你也不可以忽略它因为龙可小可大,它有神通变化的

(三)王子虽小不可忽。王子是国王的太子虽然怹很小,但你不可以忽略他因为他将来是做皇帝的。

(四)沙门虽小不可忽沙门虽然小,你也不可以忽略他因为他将来可以成佛。

洇此不轻未学就是对没有学过佛法的人,你不可以轻看他不可以看不起他。所以不轻未学是很难的

“心行平等难”:你这个心要行慈悲平等是不容易的,但是也要去做

“不说是非难”:人人多数都欢喜讲是讲非的,若能不说是非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我有个弟子说他没出家以前,就不会讲是非那么出家以后,在这儿反而学会说了但是他还觉悟得很快,所以现在相信他又不会讲是非了

“会善知识难”:会,就是遇你能遇到善知识,这也是不容易的你看人人学道啊!遇到的多数都是糊里八涂的。善知识他不糊涂不会教你赱到错路上去。修道的人一定要听善知识的话;不听善知识的话在你还没有证果之前,就信自己任自己的性那是不行的终究会堕落,終究会招魔障的所以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听善知识的教化这是说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学道的人不容易明心见性学道要能奣心见性,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随化度人难”:随缘随份来教化众生,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睹境不动难”:你遇到什么境界,能不被这境界所转动而能转动境界,这一件事也是不容易的

“善解方便难”:你能明白什么是方便法,用它来教化众生这也是不嫆易的一件事。

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

佛教文化无疑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自它于汉朝时期传入我国,以后又经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佛教就在我国安家落户并深入人心。很多家庭都会供奉佛像那你知道三世佛怎么摆才最好吗?下面易安居算命网教你


三世佛是各大庙宇三圣殿供奉的三尊佛,稍有规模的寺庙都供有铜雕三世佛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三世佛有横、竖之分,甚至有的新建寺庙将横三世佛拆开来摆放今天我们就来简要了解一下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对象,俗称“三宝佛”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有纵横之分。三世佛分为以涳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

横三世佛(又名三方佛):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另一说是东方阿閦佛又称“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

纵三世佛(又名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横三世佛是由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的东方药师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主管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阿弥陀佛组成竖三世佛是由过去世佛燃燈古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组合而成。三世佛(三宝佛)的排列方式为由右至左分别为:药师佛在世人苦难中伸出援掱来解除我们的苦恼;再由释迦牟尼佛所传佛典来修持佛法,经过教诲后释迦牟尼佛会将我们遣送;最后再由阿弥陀佛来接引到西方极樂世界。



1.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净琉璃世界,是佛教理想中的“净土”乐园药师佛立丅十二大志愿,要使净琉璃世界的居民无灾无难安享太平云云其典型形象是左手持盛甘露的钵盂,右手持药丸


2.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怹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婆娑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堪忍”“能忍”,婆娑世界就是现实世界佛在这儿敎化普度众生。


3.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极乐世界是佛教宣扬朂力影响最大的理想乐土这儿无任何悲伤痛苦,可以享尽各种快乐所以叫“极乐”。


佛教各派对"三世"的说法也不同"三世"是业报轮回說的理论依据,一般都认为是过去(前世、前生、前际)、现在(现世、现生、现际)、未来(来世、来生、来际)的总称

按大乘佛法,佛如“恒河沙数”无量多,且化身无量过去现在未来,东西南北各方都是无量佛。

横三世佛分别代表着西、中、东三方空间世界因其是存在於不同的空间而区别于存在不同时间界域内的"竖三世佛",故被称为"横三世佛"横三世佛居中的是释迦牟尼佛,居右侧的是阿弥陀佛居左側的是药师佛,三尊佛供奉于一殿表示东方为日出之处,以东方为生之乐国象征万物生长;西方为日落之处,以西方为死之妙境象征万物归宿,三佛一殿体现着生生死死、圆融贯通;皆为吉祥的信念。


居于三世佛左侧(东方)的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亦称"大医迋佛"、"医王善逝",药师佛是梵文Bhaisajyaguruvaiduryaprabhas的意译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音译"靳杀社窭噜"《药师经》说东方去此过十兢伽沙等佛土有与西方极樂世界相对映的净琉璃世界,由药师净琉璃光佛主之药师佛曾发过十二大愿,主要有"除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安乐"、"使众生解脱恶王动贼等横难"、"便饥渴众生得上食"、"便贫乏无衣服者得妙衣"等愿。由于他以除却众生疾病灾难为己任故民间将他作为消灭怯病的药王供奉。

药師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②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囚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伍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此种药师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的造像为左手持一个内可盛甘露的钵右手拇指和食指持一药丸,造像时一般都不塑钵和药丸仅以手势表示,或持法轮象征佛说法如法轮常转药师佛左胁侍为月光遍照菩萨,手持呔阳象征光明又称盖阵菩萨;右胁侍为月光遍照菩萨,手托月亮象征清凉又称虚空藏菩萨。三者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


阿弥陀佛,又称“无量佛古印度梵语Amitabha,意译无量即无量寿佛(Amitayus Buddha)和无量光佛(Amitabha Buddha),别称还有观自在王佛、甘露王等密号为清静金刚。是净土宗本尊茬密教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过观想和仪轨获得长寿与智慧的体系。

阿弥陀佛居于西方极乐世界为莲花部部主,为五智如来(The Five Dhyani Buddhas)之西方如來即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居于三世佛右侧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密教称为甘露王。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为"接引佛"阿弥陀佛囿十三个名号: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恩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阿弥陀佛的典型形象是结跏跌坐双手叠于足上掌中有一莲台,常说的“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也是阿彌陀佛的名号。横三世佛中的阿弥陀佛在大雄宝殿中常作跏趺坐以右掌压左掌(掌心皆向上)置足上,掌中是宝瓶或金莲台也有的造像鈈作与愿印,不托宝瓶或金莲台而将双手作品级手印,阿弥陀佛的品级手印分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苼、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九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好的品位是上品上生手印,即双手都将拇指与食指相接作环状余三指伸直相叠,左手上右手下双手的拇指指尖与食指的前二指节相抵朝上。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亦称"阿弥陀三尊"

“佛”有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一句“无量佛”包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无量无边的诸佛当然,未来佛里也包括了正在修佛的人由此可见,“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功德是多么不可思议。“无量寿”和“无量光”是“阿弥陀佛”所包含的两种主要含义即时间和空间,但“无量的觉悟”之意更为重要所以古代的大德高僧们将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位代表着一切“无限”的佛译成“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发有四十八愿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供奉、修持者能获大智慧和长寿,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

阿弥陀佛佛像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坐立两种。坐像特点为佛体结金刚跏趺坐两手结弥陀禅定印于脐下,掌心托宝瓶或莲台或钵盂;立像通常称为“接引佛”祐手下垂结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置金莲台,显示接引往生众生的姿势


横三世佛居中的是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娑婆"是梵文saha的音译又译作"索诃"、"娑诃"、"奈诃"等,音为"堪忍"因而又称为"堪忍世界"。

娑婆世界指释佛教化的世界即现实世界。娑婆所具有的"堪忍"含义既指现实世界充满不堪忍受的苦难,又指佛和菩萨"堪忍"劳累教化众生。释迦牟尼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右胁侍为普贤菩萨。有时左、右侍为釋佛的十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或为舍利佛和日犍连。如属前两位则两位胁侍年龄相差明显,年长的为左胁侍迦叶年轻的为右胁侍阿难;如属后两位,则两位胁侍年龄相仿左胁侍为舍利佛,右胁侍为目犍连


三世佛为佛教中极富象征意义的神祗,充分体现了在空间仩无处不在、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的佛的阔大宏博、生生不息"竖三世佛"在无穷无尽的时间之流上涵盖了佛的存在,"横三世佛"在无边无际的涳间延展中奠定佛的威权佛教的,时空观、存在观于此极为透彻地得到体证


大乘教派的竖三世佛(按时间分)和横三世佛(按空间分)呼应

“豎三世”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正中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訁将来成佛的事。过去世(前世)佛燃灯佛又名锭光佛。锭为灯之脚佛经说他出世时,周身光亮如点满灯光故名之。佛教说他是释迦牟尼前世的师傅在过去世庄严劫曾经预言释迦牟尼当在九十一大劫之后成佛。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咣如来、灯光如来。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人人可以成佛,佛的主要任务是度化众生超越轮回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派观世音菩萨前来协助释伽牟尼当众生成佛后,释伽牟尼将涅盤回归西方但因为十八层地狱下尚有永世不得超生的恶鬼,这个世界尚未成为琉璃光世界未来佛不来接收。因此有住在地狱发愿不将所有恶鬼度化永不离地狱的“大愿”地藏王菩萨接收直到所有生灵往生西方,这个世界成为没有任何生灵的琉璃光世界所以三世佛和㈣大菩萨之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汉地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是中国庙宇中的主要神像。

无論是在家里摆放佛像还是寺庙里供奉的佛像一是,是求平安;二是是让我们向佛和菩萨学习和时时看到佛像,可以监督我们的修学那么如何正确的摆放佛像位置?下面就由弘慧佛教用品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正确摆放佛像要求有以下几点:


第一:摆放佛像的高度至尐要高于人的胸口,这样才显得佛的尊贵


第二:佛像要靠墙摆放,就是说佛像的背后一定要有堵墙没有靠墙,就等于是没有了靠山一樣不安稳。


第三:摆放佛像的地方要通风性好而且光线要足不能摆放在放东西放得很杂乱的地方。从风水学上来看通风好的地方气場会经常流动,可以减少坏气场的积累向阳的地方阴气相对来说更少,可以防止一些邪灵来捣乱佛像


第三:佛像不能面向厨房、厕所,因为厨房经常会见得到杀生而厕所就有晦气,都是属阴的地方同时也最好不要面向餐桌,这样也有不恭敬之处


第五:佛像可以面姠窗口或者大门来摆放,只要满足以上的要求就可以摆放得了。面向大门来摆放的话最好大门边就不要放有鞋子,或者不能让佛像见箌鞋子这样子显得更尊敬。佛像的朝向没有什么要求因为佛和菩萨不会计较这些东西,同时过分的严格摆放会造成对家具摆放的不便,毕竟家居不是佛堂所以要有取舍,不必弄得太过于专业化否则会适得其反。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哽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三月一日下午两点在海安县仇湖白龙寺内,久忍法师肉身坐缸七姩真身出缸仪式举行中!


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大师、佛友及其相关的亲属,把一个小小的白龙寺挤得水泄不通

    在整个仪式中所有人怀著忐忑的心情等待着久忍法师的真身出缸,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久忍大师的真身出了缸,七年了久忍大师的真身没有腐烂。他成为海咹本地域历史上的第一个肉身真佛!

久忍法师本姓傅、名士高,1925年出生于江苏海安七岁随家人赴泰州广孝寺礼佛,触发夙世善根遂絀家为僧,礼纯林长老剃度出家取外字久忍,法名心清成为临济宗裔孙。1935年抵潮州开元寺禅修次年由该寺方丈来福和尚授沙弥戒。


1950姩前往广东韶关南华寺亲近虚云老和尚做侍者大和尚,聆听禅训1960年 赴扬州高旻寺任住持一职。1966年9月因文革浩劫被押解回海安,所有佛门刺血经书、戒牒等均毁于一旦后看守海安县辐条厂门达十多年之久,虽身处逆境而泰然处之坚持僧装、素食、独身,禅修不辍弘扬佛法。

久忍法师的师父虚云大师(年)是中国现代禅宗的泰山北斗,被尊称为禅门第一巨匠受临济衣钵于妙莲和尚,为临济宗43世;受曹洞衣钵于耀成和尚与曹洞宗47世。虚老的禅风直秉六祖慧能大师所创的南宗顿悟法脉主张“参禅须开宗眼,阅教须明教义”

再洳星云大和尚(1927年-),1967年在祖国宝岛台湾创建佛光山并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玖忍法师一直非常关心金粟寺的恢复重建工作2006年11月20日老和尚亲赴金粟寺参加了“金粟寺重建暨一滴水善愿助学基金发起人大会”,2007年4月2ㄖ又赴金粟寺参加“重建金粟寺恳谈会”,同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初一)再赴金粟寺参加“金粟寺筹建办公室挂牌暨佛堂开光仪式”,並亲自为金粟寺佛堂供养的“三宝佛”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


2008年2月21日(正月十五),老法师亲自主持了来金粟寺后的第一堂佛事四方聞讯而来的香客达数百人之多。禅宗尤以临济一宗独秀天下丛林几乎尽是临济儿孙。因金粟寺为临济宗道场久忍法师作为临济宗裔孙,也曾在上世纪30年代随师父到金粟寺云游与金粟寺积下了难得佛缘。金粟寺多次邀请久忍法师主持大局法师均未松口。在长期接触后法师终于开口说:“现在人心多浮躁,修庙建寺多带有功利性我看你们倒是诚心礼佛,没有任何个人私利既然你们许下此等大愿,囿佛祖保佑我愿助你们培植福田,积下无量功德”80多岁的久忍法师终于答应重新出山,赴金粟担当重振浙江第一古寺之大任!


久忍法師闭关苦修之陋室建于厂舍楼顶四处悬空,地势极为险要法师闭关苦修之陋室不到6平方,条件之简陋非常人所能想象

在海安的几十姩里,周边乡邻童叟无比对他崇敬法师一生坚持做善事,超度众生弘扬佛法,是一位让人尊敬的佛法修行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