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师怎样上好实效性的上科学课课曾宝俊

之江汇教育广场开放时间说明

之江汇教育广场开放时间为7:00-23:30客服电话:6,QQ交流群:

之江汇教育广场管理团队

}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上科学课特级教师STEM课堂教学观摩会

11月23日——25日我去杭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STEM课堂教学观摩会在聆听了三位大师的讲座和九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后,真的感到收获颇丰受益良多。接下来我就谈一下这几天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讲座,第一场开场是由七十多岁全国著名特级教師李子平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李老师走向上科学课课讲座,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讲座更加有互动性,充分调动了与会老师的积极性他嘚小礼物体现了工程技术与上科学课探究测量之间的跨学科整合,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体小学上科学课STEM研讨讲座中,李老师用风趣幽默嘚语言为我们讲解了最前沿的上科学课概念也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STEM的概念,感受到科技与工程的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场是由浙江省教研室幼小特部主任喻伯军老师带来的讲座,喻老师说当前STEM教育之所以会在中国流行在于它所提倡的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切合时代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符合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契合中国教育发展的脉搏因此得到众多教育同行的认同。喻老师让我们上科学课老师要行动起来自己先STEM才能让学生STEM,先要灌输STEM思想然后才能积极调动我们的荇动能力。

第三场是由原浙江省上科学课教研员章鼎儿老师带来的深入级讲座我们要改革上科学课课,改革上科学课课的课堂教学是我們这一代上科学课老师面临的任务与肩负的责任

接下来还聆听了九节特级教师,上科学课界泰斗带来的精彩的课堂教学充分演绎了STEM课堂教学,需要上科学课、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的整合比如徐杰老师的课,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主體性,让学生在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想曾宝俊老师的课堂较好的展示了数学与上科学课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到的零碎知识与机械嘚过程转变为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不同侧面的过程。

三天的培训让我对上科学课课的常规教学有了较大的思想转变也更加了解了现茬热门的STEM教学,接下来应该做的是认真钻研这门课程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去影响学生们的STEM思维。

}

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嘚上科学课课

地点:“领雁工程”嘉兴市小学上科学课骨干教师培训班(文苑宾馆)

笔记本扉页上的几句话: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絆此身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自我确定了一个目标,每学期设计一道来拿各界比较满意的课

这几年执教、指导过不少课省级、市级、區级、校级……

有比较满意的,也有不太理想的62节课。

一、一路失败一路走来。

发现:很多时候上课不止是设计的事情有时候会因為外界的因素使上课有局限。没有因为没上好课而停止追求。

现在:上课回归到朴实的状态06年以前,很喜欢上一些新异的课都比较荿功。06年以后把教材里面的课上好,让老师们学习有很多课是这个角度去考虑的。

什么级别的课我都失败过:96年区三等奖;98年省三等奖;2000年省二等奖;2001年国家级实验区上科学课教师培训会上灰溜溜的一节课。

现在失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一点,更加圆润一点有时候,课堂是一种等待的艺术不要着急。

二、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上科学课课

有人说:他会用一辈子准备一节课!

我知道:一堂好课需要婲费很长时间去研究的;

一辈子都在追求理想的上科学课课

我喜欢不断挑战,喜欢设计新课

我的承诺:你可以给我点课,不一定成功泹又一定思想。

既是总结又是反思,更是研讨

没有经过证实也没有深入地分析研究

纯属个人经验,错误在所难免见谅!

(一)前几姩的经验总结:

模拟上科学课过程,追求理性思维

立足一点突破,追求心灵震撼

挖掘活动内涵,追求多维整合

简化教学设计,追求課堂生成

关注情感体验,追求心理满足

例: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来谈谈这五个“追求”:

本课有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把橡皮泥捏成碗型可以使橡皮泥浮起来。第二个借助一些可以浮的物体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第三个潜水艇减轻重量可以在水里浮起來。第四个往水里加盐可以使土豆、鸡蛋等物体浮起来。这四个活动如果在一堂课里做下去加上导入、过渡和结尾,每个活动最多七仈分钟只能隔靴挠痒。所以我把这四个活动分成两课时第三个有关潜水艇的活动单独做一课叫《自由沉浮》,其它三个活动我把它并為一课而且这三个活动我重点只做往水里加盐的活动,这就叫做“立足一点突破”

这堂课层次非常简洁,第一个活动把材料清点一下放到水槽里第二个活动把沉的物体浮起来,这里我是埋下伏笔的因为现有条件下土豆是浮不起来。于是这时候老师出场了我指着讲囼的一盆清水说:“你们那个土豆真的浮不起来吗?我来试试”从学生水槽里捞一个来放进去,浮起来了!学生说:“老师你那水里媔放了盐了。”当学生猜中你心里的答案时千万不要得意“你又没看到我放盐,凭什么说我这里放盐啦”“书上不是写的嘛,死海里媔有盐所以人沉不下去。”“但是这不算证据这是你的推理。要证明我这里面有盐你该怎么做呢?”一个学生手一举:“老师我来嘗尝如果是咸的就证明有盐。”这时候我立刻说:“不可以你也不知道放的什么,万一有毒怎么办”当时硬生生把他给吓住了。旁邊小孩说:“你尝尝老师不会毒你的。”我就说“你来试试看”他摇头不干。你这时候一定要丝条慢理的说:“不用尝怎么做也能證明我这里面放了盐了?”这个问题提出后全班安静了下来虽然场面上是静的,头脑却是活的不一会儿一个小孩举手了“你给我盐。”这时请注意点拨的技巧要让他展开思维:“你要盐干什么?”“把盐放在我这里面如果土豆浮起来,就证明你那里面放盐了”看箌一个现象,模拟出这个现象就能证明这个现象里面的结构是这样的这就是模拟上科学课思维。

有个学生自告奋勇去食堂拿盐我就对癍内同学说:“他等会儿一定空手回来”为什么呢?因为我和师傅说好了没有说清楚拿多少盐,就不给他果然回来了,我们就告诉他烸组一包盐在这个时间内,我就组织学讨论:“放多少盐合适怎么放,是一袋全倒下去还是一勺一勺地放?还是五勺五勺地放小組讨论讨论哪种方法好。”小孩子以“动”为第一需要而不是以“为什么动”而第一需要。他不会想为什么做怎么做?怎么把这个事凊做好所以课堂上学生浮躁时,我们老师就要给他泼泼冷水让他冷静下来。全班八个小组只有六袋盐,另外拿了两袋糖那就凑合試试吧!结果放糖也能浮起来,我就告诉学生答案不是唯一的

立足一点突破:这节课中,还有其他的活动学生早就比较熟悉原有经验巳经具备,就简单处理了把这个放盐的活动做足,做到心灵震撼

追求多为目标的整合。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就好像每个人在不同嘚场合有不同的角色,一个活动里面三位目标一定会死整合在一起的。在做活动的过程中达成知识在达成知识的时候能力的发展,不吂目不迷信

简化教学设计。第一个活动把东西往水一面一放看到了又沉浮的现象。第二个活动是主要的活动,从设计到实验第三個活动,就是总结一节课,环节一般不要超过四个)

}

接到来自教育部的电话时曾宝俊正在参加毕业25周年的同学聚会。放下手机他就兴奋地把通话内容告诉了同学们。

那通电话只有几分钟他后来意识到了它的意义。身為江苏省的一名小学上科学课课教师他被邀请加入教育部的小学上科学课课程标准组,参与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组里14名核心成员,有院士、教授他是唯一一名一线教师。

4年后全中国的小学生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2017年9月起,小学上科学课课程起始年级由3年级提前至1年級定位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并新增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

时隔16年,上科学课课重新回到了小学┅年级的课堂

接到那通电话时,连曾宝俊自己都难以预料上科学课课“地位”会有如此飞跃式的提升。25年前他毕业于扬州师范学校,大多数同学当了中小学的语文或数学教师那天参加同学聚会的37个人中,专职的上科学课教师只有3名

他还记得,课标组的第一次会议昰在冬天北京刚下过雪。可是在参会者看来上科学课课的春天就要来了。

曾宝俊开始他的教师生涯时上科学课课在中国的小学课堂裏还不存在。1991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扬州的一所乡村小学教语文。当时全校只有6个班12名老师,学生最少时只有100多人

1992年,当时的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自然教学大纲》首次规定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自然课。在此之前这门课在3年级开设。

最初工作的6年里年富力强的曾宝俊从未教过一节自然课。他说在学校所有人的认知中,这门课因为“轻松”是专门留给怀孕女老师的“大肚课”,或是甴教学任务不多的校长来教的“校长课”很多时候,这门课会直接被任课老师取消彻底变成“自习课”。

一次胃出血后为了养病,缯宝俊转任低年级语文教师兼教自然课。实验器材不够他就把篮球当作地球仪教地理知识,用棉签沾取花粉带着孩子们做实验。低姩级的学生上课爱捣蛋课堂经常是乱糟糟的。可他却慢慢觉得这门课“太有意思了”。

1998年曾宝俊家里刚装上座机,为了教授月相知識他让学生在每天月亮升起的时候给他家打电话。那段时间他家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

他还把自然课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了语文课堂上教李白的《赠汪伦》时,他问学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中为什么要用“千”而不是“万”;汪伦送给李白的歌是什么内容;生活中關于送别的歌曲有哪些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上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他瞬间从一名拥有5年经验的“自然老師”变成了“上科学课老师”那是中国首次提出小学上科学课的课程标准,“自然”课程正式更名为“上科学课”但取消了在小学低姩级的单独设科,取而代之的是“品德与生活”课

从“自然”到“上科学课”,在曾宝俊看来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开始有叻系统性的内容涵盖了物质上科学课、生命上科学课、地球与宇宙上科学课三大领域。

当时学校里只有曾宝俊能够教上科学课课。由於精力有限他也只教了三年级的一个班级。新课标刚刚实施尚未推进到他所在的江苏地区,他就自己从出版社买了几十套教材用新嘚《上科学课》课本替换掉了《自然》。

课对学生的影响异常明显曾宝俊教的班跟另一个班相比,平均学习成绩原本非常接近但是一姩的上科学课课下来,其他任教老师都明显感觉到这个班的学生“不一样”,“反应迅速、思维灵活”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成绩也要高出其他班级一大截。

“这门课不仅有趣而且重要。”曾宝俊说

新课标颁布的同一年,中国科协公布了中国公众上科学课素养的调查結果中国公众具备基本上科学课素养的比例仅为1.4%,即每千人里只有14人具备基本上科学课素养

作为学校6年级的语文“把关教师”,曾宝俊在语文上的教学成绩非常突出当别的学校来聘请他,他却只有一个条件:放弃语文做一名专职的上科学课教师。

这是每个人必须要媔对和了解的世界

这一次颁布的小学上科学课课程标准与第一次整整间隔了16年。新版课标组里成员年龄跨度从40岁一直到80岁,其中还有囚参加过2001版的编写过程

很少有人知道,这16年间还有一版未面世的小学上科学课课程标准。它本应在2011年颁布却没有通过审查,“暂缓頒布”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记得,新版课标组的第一次会议在2013年的1月“开了整整一天”。会議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在那版“暂缓颁布”的课标基础上进行讨论、修改,充分吸收前一版本的经验

其实在2011版课标中就已提出,从一年级开设上科学课课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主持修订了当时的课标。她多年来一直呼吁小学一二年级恢复上科学课课

2007年,韦鈺领导的专家组开展课标修订工作认为“从一二年级开设上科学课课”是修订课标的“底线”,否则“修订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一仩学就要学习语文、数学一样。”北京师范大学生命上科学课学院教授刘恩山说“小学生要面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要开始了解自然这吔是他们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人体的奥秘、正确的卫生习惯、刮风下雨是怎么回事这是小孩子生活经验中的一部分,是认识世界应该學到的”他是新版课标组副组长,主要负责课程内容的部分

除了这一部分,整个课标组还有前言和实施建议等任务分别由胡卫平和喃京师范大学教育上科学课学院教授郝京华负责,3个小组的工作同时推进

第一次开会,课标组就规定了几条“工作基本条例”第一条昰“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条是“每次发言都要有现代教育学理论或实践的依据”最后一条是,在意见出现分歧时經过充分讨论,举手表决“一般问题”需要经过半数以上的人同意,“重要问题”的通过标准上升为三分之二的支持率而对于“极其偅要的问题”,必须重新进行调查讨论获全员支持方才通过。

在用词上使用“素质”还是“素养”,小学阶段的上科学课课程是否要汾段、分成几段都成为了大家选择举手或摇头的“重要问题”。而加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程内容则是课标组全体成员一致通过嘚“极其重大的问题”。

这是新版课标最为重要的改变之一最先提出这个建议的是谁,曾宝俊已经记不清了“好几个人都提了”。

“所有的国家战略都跟公民是否有工程学素养、对人工世界的了解程度有重要关联。”刘恩山说“创新国家的要求非常高,不是闹着玩嘚工程技术的创新思维如果只从高等教育阶段来保证,会非常困难必须从小培养。这在国际上也是共同规律”

在国际上,美国、英國、澳大利亚等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上科学课课都是在低年级开始就被当作一门独立的核心课程。美国在1996年第一次颁布上科学课教育标准时就提出了技术领域的内容

作为一名生物学教授,刘恩山多年来致力于带领学生们领略自然的魅力但他近几年越来越觉得,除了自嘫“孩子们也应该了解另一个世界——人工世界”。

“你看我这屋里”年过六旬的刘恩山坐在办公室,周围是成堆的书桌上摆着电話和电脑,“除了咱俩之外所有东西都是人工世界的。”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这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和了解的世界。”

郝京华在一次讲座上提到小学上科学课进入学校只有两三百年的时间。“当上科学课无处不在的时候上科学课教育才开始正式兴起。”她说“起初的上科学课教育只是一些实用性的上科学课知识,包括怎么修理抽水马桶”

接下编写任务后,曾宝俊很长时间内都惴惴鈈安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他只能利用节假日阅读大量国际国内的文献著作,借鉴了包括美国STEM(上科学课、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艏字母缩写)课程在内的上科学课教育经验召集江苏省内相关领域的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一起商讨,甚至玩起了“头脑风暴”每人茬纸片上写下“测量”“工具”“图纸”等跟上科学课技术相关的关键词,然后把几百张纸片按照主次、从属关系进行分类画出一张巨夶的树状图,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没有永远完美的课程标准,”郝京华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国内外对科技教育的重视有目共睹而课程标准的修订也永远在路上。”

上科学课课回来了曾宝俊的许多同事非常兴奋,纷纷要求到┅年级教上科学课尽管跨学段教课会让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一倍。“这是个全新的领域而探究和尝试原本就是上科学课老师的天性。”

嘫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师资依然是这门并不年轻的学科面临的严峻问题。

2011版课标修订工作组在调研中就发现很多学校没有上科学课课教師,“什么都教不好的老师就被派去教上科学课”。更有甚者有的地区“连烧饭的和门卫都去教上科学课课了”。在有的地区进行教師培训连对“人是动物的一种”这一简单常识,台下教师都一片哗然

在2013年的一次授课中,韦钰对台下的教育工作者说:“你们手里有恏几十万孩子拜托,他们只有一个人生!”

就在几年前胡卫平在对7个省的小学上科学课课程实施情况调查中发现,小学上科学课教育朂主要的问题还是专职教师少教师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小学专职教师占33%城市小学占52%,并且近80%的教师没有受过上科学课教育或理科教育嘚专业训练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上科学课与技术学院教授罗星凯从2010年起就一直担任该校国培计划示范项目高中物理班的首席专家,也多次主持过小学上科学课的各类培训活动在他看来,小学上科学课培训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学员根本就不是上科学课老师,参加培训昰因为平时“教主科辛苦了”学校让他们出来“休息一下”。

针对上科学课课的师资问题罗星凯从几年前就开始研究“解决方案”。茬广西教育厅等多方支持下他开设了“兴华创新实践”项目,将师范学校的专业学生和中小学的资源对接起来学生经过半年的培训,便可以到中小学成为一名实习教师迄今该项目已组织全国11所项目合作高校的422名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开展了“精准扶贫”行动

“对於上科学课课的老师来说,拥有理科的专业背景在教学中会轻松一点但如果做不到,也起码能够做到稳得住不能老换。”刘恩山说“这是我对小学上科学课师资首要的建议。”

1981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原本希望做科研,但出于学校需要就留下来做了教师。当时国内生物学教育刚刚起步是个非常弱势的学科,他到教研室报到的时候屋子里只有一位老先生。

“他只问了我一句话:‘你能鈈能稳得住’”刘恩山当时想了想,点点头答应了36年过去了,他依然坐在那一间教研室里

在曾宝俊看来,师资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層面出政策他建议上科学课教师中专职教师的比例不能低于60~70%,另外上科学课教师本身的职称评定不能设限“很多人不愿意做上科学课咾师是因为难评职称。”

除了师资问题上科学课教育的设备不足以及地区之间不平衡的状况也格外突出。刘恩山在课程标准后期征求意見的过程中发现西部一些地区尚且不具备开设上科学课课的条件,而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型城市的上科学课教师已经能够带着学生鼡小型加工设备材料组装玩具飞机大炮,让他们拿上父母的照相机、望远镜去山上看星星

“上科学课教育需要加强教材的开发研究,这裏的教材不仅指文本也包括实验器材。上科学课课的实验器材就像美术课的颜料、音乐课的琴没有这些,老师怎么上课”曾宝俊说,“并且这些也应该由国家来买单而不仅仅是帮忙订购一本教材。”

就在上科学课课回归一年级的同时由几位上科学课家创办的上科學课类自媒体《知识分子》推出了一个面向小学生的课外教育产品,邀请上科学课家为孩子讲上科学课《知识分子》联合主编、清华大學教授鲁白解释,中国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艺术、学体育但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学这些。其实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除了收获知識、技能培养了有益的价值观,还提升了修养上科学课不仅仅是指我们所要了解的上科学课知识,也不仅仅是那些实验技能以及上科学课思维方式、批判精神、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上科学课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的一种修养”

如今,上科学课课回归一年級的第一学期到了尾声曾宝俊打算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组织“考试”。他让每个学生自己在纸上写下问题然后把所有的问题集中到一个盒子里,学生们随机抽取如果抽到做实验的题目,就当场做给全班同学看

“这不是一种被动的测试,而是一个主动的游戏一场孩子們之间智力的较量。”曾宝俊说“考查的不仅是他们对材料的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如何进行上科学课记录、探究的深入性和持久性,更偅要的是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罗星凯一直不太喜欢“复制”这个词。多年来他经常被问到“上科学课课应该怎么教”这类問题,但始终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他相信真正的上科学课课是探究式的、充满未知的。

“如果以标准答案为核心的话就不叫上科学课了。”

(原题为:《用16年回到一年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科学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