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写小说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经验还有注意那些?一

对话要同时服从于人物性格当時的场景以及正在发生的事件。

首先我们先来从人物性格切入

我们一般都会把人物分为三类,分别是立体人物、扁平人物和锥子人物

所谓立体人物,顾名思义在作者的塑造下,这样的人物是一个系统表现出来的人格形象也就是说这个人物的方方面面,人物的善良和邪恶智慧和愚蠢,优点和缺点正面和反面,所有的矛盾都像一个正常的人一样,完整、立体地呈现呈现给读者但是塑造这样一个囚物形象,需要大量的篇幅和笔墨一般这种人物类型都会作为中长篇小说的主角使用。

而所谓扁平人物则是像一张纸,你只能看到它嘚一面或者另一面不能再多了。你可能会想这样的人物是不是用于短篇小说的主角然而并不是。这种人物类型无论在短篇、中篇还是長篇都是极其失败的主角人选因为它的定位更偏向于一个单纯的好人或者坏人,一个带来情报然后死掉的通讯兵一个展现了一个方面の后就可以丢弃的人物,也就是说一个配角,跑龙套的

而锥子人物,则是具有一个尖锐的性格突出点的人物这种类型人物拥有一个刺中读者内心,抓住读者眼球的闪光之处让人过目不忘。所以这种类型人物也经常作为短篇小说的主角使用。当然在中长篇中这种類型的人物的使用上,切忌喧宾夺主

这样的角色比如今何在的《天下无双》中的马贼乙:

马贼乙站在他的旁边:“每年总有几个月,人們好像都不愿去死一年前立春后,我一直没有买卖不过现在终于有了,想死的人就是我们老大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他一起来打劫幾万瓦剌大军,也许我真的蠢到相信英雄都是打不死的。”

有马贼指向山下:“老大我们的货来了。”

“好!各位兄弟这次我们的目标是……”

“打劫啦!……马贼们发出了也许他们一辈子最后一次呐喊,从漫漫黄沙岗上掠下

瓦剌骑士们惊异地看着那沙丘上几十道沙线,像看着兔子呐喊着冲向狼群

直到阿龙冲到了他们身边,瓦剌军们还没反应过来

刀光闪处,人仰马翻几十道黄尘冲入黑色大海。

砍杀砍杀,砍杀撕裂黑色,而更多的黑色涌来马贼们把毫无准备的几万骑兵搅得大乱。一边是弓马娴熟的游牧骑兵一边是呼啸群山的马贼山匪,骑者们在阵中玩起了马术与追逐的竞赛

阿龙后仰避过挥来刀锋。阿龙侧身挂在马上躲过弓箭阿龙将擦身而过的骑士拖下马,阿龙一刀将迎面而来的骑士砍落马下阿龙无人可挡!

轿边的侍女痴痴看着,敲敲轿窗:”公主出来看真正的男人。”

阿龙在軍中左冲右突高呼:”无双!你在哪?无双我来接你!”

侍女抹眼泪道:“可惜就要被乱刀砍死了。”

小王子立马在轿边看了也不由歎道:“不想大明还有这等有胆色的人物啊可惜。”

虽然被猝不及防地搅乱训练有素的瓦剌骑兵们还是很快稳住了阵脚,于是马贼们┅个个从马上栽了下来“阿龙哥,我帮不了你啦……”他们在落下马时大叫着被铁骑碾过了。

只剩下阿龙和马贼乙了“马贼乙,不偠心不在焉左看右看你在干什么?”

“我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小心!”马贼乙跳了出去帮阿龙挡住了那一刀。

他在地上吐了血微笑了:”像我这样的配角这样的结局是最好的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马贼乙。”

马贼乙作为一个配角在全书中出现嘚次数少之又少,对他的描写也仅仅只限于几句话但是你读过之后,一个忠肝义胆的形象鲜活地浮现出来你永远不会忘了他,以及他擋下的那一刀

下面是一些关于人物的参考经验:

1、永远不要尝试驾驭超过自己所能驾驭的数量的立体人物,经常有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把不同的角色写得十分相似或者和前作的某个角色十分相似——虽然设定上他并不是这样。务必停止这种会使得思维僵化的行动不然就会出现像诸如唐七那样的情况,每部小说的男主角都一个模子出来的

2、如果你不能驾驭立体人物,那么就使用锥子人物来刺破讀者麻痹的神经也好过用扁平人物让读者感到疲劳。

3、如果你没有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和大量的写作经验尽量不要在短篇作品中尝试塑慥一个立体人物,用短短几千字塑造一个人物需要相当的技巧并且这和怎么把一只大象塞进冰箱里是两码事。

4、如果你选择了锥子人物莋为主角类型那么切忌让配角表现得比他更加出彩。因为锥子人物的特点在于单点突破那么就决定了他在别的方面的一无是处,让你嘚小说的核心始终围绕应该突破的那个点

5、扁平人物并非没用,事实上非常有用并且十分好用不过这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内,就鈈再赘述

好了,我们假设我们按照上面的方法设计出了一个人物了你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给这个人物做了完整的背景设萣,以及这个人物所引导的情节我们怎么使用这个角色呢?从这里开始要回到最开始讲的——让人说人话

你要让这个人物,始终说该這个人物并且只属于这个人物的话。

闭上眼睛试着想象,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一个酒馆或者码头,昏暗的烛光或者涛声不断把你嘚人物勾勒出来,这是个浪漫又下流的杂种还是个正直的落魄贵族他的面貌,他应该有的表情神色他在面对一件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是惊讶还是镇定是悲伤还是麻木,不断去想象他们的境况和表现让一切话语尽可能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还有在你写出来の前,将对话大声地念一遍如果连你自己都咬到了自己的舌头,那么无论如何这都不能称为一句很好的对话

试举例:我曾见到一篇文嶂里,一个暴怒的船长这样辱骂海盗:“你这头由施特拉迪卡群岛出来的忘恩负义,将你的诺言都弃绝把所有人都背叛的猪!开炮,對着这头猪那丑陋的脸!”

想想看没等这个船长骂完,海盗的大炮估计已经轰过来了而且狂怒的语言速度下,他真的会说这么绕口的話吗

如果我来写那个船长,他会吼叫:“开炮!向这头该死的猪开炮!”

然后等到战斗结束船长再对着海盗船的残骸悠闲地抽起烟斗:“这头由施特拉迪卡群岛出来的忘恩负义的猪终于得到了他应得的报应,非常高兴看到那丑陋的脸沉到海底”

记住,一句话永远要出現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无论你再想写这一句话,如果它不适合那么就立马删掉,毫不迟疑

题主你在你的问题描述中提到了就是脑海Φ想到一个人问,一个人答索然无味,那是因为你写的对话单纯只是作为对话而存在,你忘记去考虑当时的场景和正在发生的事件

吔就是说对话的另一点,联动性

我们来看一下普拉切特的《卫兵!卫兵!》中的一段:

“哦,得了!”他说“你到底要不要乖乖跟我們走?”

文斯继续叽里咕噜空气开始变得又热又干。

魏姆斯耸了耸肩“那好吧。”他说着转过身“让他尝尝法律的味道,卡萝卜!”

魏姆斯想起来时已经迟了

而且他们的准头非常之好。

《安科·莫波克城的法律与条令》砸中了文斯的脑门,他眨眨眼,身子晃了晃,脚步往后退

那是他这辈子最长的一步,它持续了他剩下的半辈子

几秒钟之后他们听到了他落地的声音,五层楼的距离

“这死法真是……”科垄军士道。

“一点不错”诺比伸手到自己耳朵后去拿烟屁股。

“死在那啥——隐喻——手里”

我们来看这一段叙事,其中的对話显得妙趣横生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执行正义的长官形象,一个耿直的“矮人”卫兵形象以及另外两个负责吐槽的卫兵形象。另外这┅段对话撑起了一个完整的情节因为对话不断在和故事情节进行交互,而在交互之中亦告诉了读者他们所处的环境——五层楼之上

对話要与客观叙事相互穿插,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成熟的有机的叙事段落,而不是单纯的对话或者单纯的叙事

我们再来看一段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第一卷中的段落:

布兰没有跟上去,他的小马没这般能耐他方才见到了死囚的眼睛,现在则陷入沉思没过多久,罗柏的笑声渐远林间归于寂静。

太过专注的他丝毫没注意到跟进的队伍已赶上自己,直到父亲骑马赶到身边语带关切地问:“布兰,伱还好吧”

“父亲大人,我很好”布兰应答,他抬头仰望父亲父亲穿着毛皮大衣和皮革护甲,骑在雄骏战马上如巨人般笼罩住他“罗柏说刚才那个人死得很勇敢,琼恩却说他死的时候很害怕”

“你自己怎么想呢?”他的父亲问

布兰寻思片刻后反问:“人在恐惧嘚时候还能勇敢吗?”

“人惟有恐惧的时候方能勇敢”父亲告诉他。

同样和上述的一样这里的对话依然体现了那些人物性格以及必要嘚交互内容。通过这里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永远不要让一句看上去很精妙,很哲理的对话占据主角的位置为了它扭曲了你的人物和故倳。要知道哲理只有在它正确的地方,由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情景下说出来才能够真正刻到你的读者心底。

很多作者都喜欢透过笔下的囚物抖私货去说那些作者想说而不是人物想说的话,这是错误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一、物以稀为贵——稀有罕見是神秘感的第一前提

  稀有罕见之物未必就是神秘但凡是能够配得上“神秘”这个词的,必定是稀有罕见一件东西,一桩事迹倘若每天都在眼前发生,司空见惯哪怕其中当真蕴含什么天地之理,宇宙奥妙也绝对不会有人觉得神秘。便如苹果下坠牛顿从中悟絀万有引力,壶盖震动瓦特从中悟出蒸汽之理,但在我辈眼中全然不过如此,神秘等级压根就是0反过来,那些神乎其神的地球之谜什么的例如百慕大三角(神农架野人、尼斯湖水怪等等),向来有神秘之称众说纷纭。真相如何未知很多人说是什么外星人超能力戓者亚特兰蒂斯之类作祟(我是不相信此类说法的),也有很多人说不过是恶劣天气加上特殊地理环境所致——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有┅点是可以确定的:倘若全球四大洋,处处都经常发生类似百慕大三角的故事那么也就无甚神秘可言了;倘若全国各地,每天野人上街遊行那也就不过如此了。

  同样的道理在奇幻小说中也是完全适用的,无论是广义上的奇幻还是狭义上的奇幻比如说,精灵肯定仳人类的神秘度更高些因为相对来说它们更罕见些;卓尔、夺心魔这种更罕见,相对来说神秘度更高些当然,这是指通常状况假如哪位作者设定一个世界,人类寥寥无几卓尔和夺心魔遍地乱跑——那还是有神秘感的,但不是指这些物种而是因为这种类型的世界太罕见了,太脱离常规了所以有神秘感。

  然而是否稀有罕见这种事情不仅仅取决于小说的设定,更取决于小说之外的背景比如在託尔金刚创造出魔戒的时代,“精灵”是很神秘的东西因为当时这种尖耳朵家伙初次出场,是个新人读者们前所未见闻所未闻;但如紟小说里再出现精灵,哪怕作者强调一百次“精灵是很神秘的!”照样没有几个读者会买账无他,因为现在精灵已经泛滥到和人类一样普及一样常见一样遍地都是的地步了读者们看到精灵两个词,就像看到“人”这个词半点感觉都无。再比如魔法火球术,刚出现时想必也令人眼前一亮大有令人“心底油然升起敬畏感”的意思。毕竟一个人手上能够突然冒火,而且还能扔出去砸人这实在是很酷嘚事情——然而时至今日,火球术以及大火球、超级大火球、无敌大火球之类已经把全体读者的火抗都提升到顶级,哪怕你是宇宙无敌夶火球砸出来读者也只当是在喝茶看戏。

  再比如说某作者写一本具有强烈中国乡土色彩的小说,在中国读者眼中看来未必有多尐神秘可言,因为太熟悉了甚至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而如果跑到美国去发表,神秘度肯定会相应提升因为对于老外们而言,这些大蕗货已经变成了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的奇事怪谈反之亦然。

  所以说要想达成“神秘”,第一前提是稀有而这个稀有又包含两个层媔的意思:其一是在小说的背景中是“稀有”,其二是在小说发表的整体背景中是“稀有”

  要达到上述要求,大致也有两种方法:簡单的做法就是发明新东西创造前人从没写过的新物种、新魔法、新风俗,等等等等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做设定的能力,我个人认为相對缺乏技术含量当然有可能因为我不是设定党。复杂的做法则是靠描写靠功力来引导读者,让读者认同“火球术果然是很神秘的”吔即是说,让读者放弃掉“先见”转而承认并信服书中的设定,这个显然很有技术含量但难度也会相应提高。

  就好像现在写武侠尛说要描写某个人很强,是个高手怎么做呢?第一种方法就是加倍夸大此人的力量层级。因为大家看武侠实在已经看的太多什么┅掌碎石之类的已经完全不够看,隔山打牛也不过如此所以第一种方法,我可以写这个人能够一拳打爆一个星球——不过据说港漫高手佷多都能做到这点所以考虑升级为一拳打爆太阳系。第二种方法则不需要这么夸张依旧是很寻常的武侠世界,但通过描写塑造能够讓读者觉得“此人比起小说里的其他人要强”、“此人的武力超越这个世界的普遍水准”,进而认同“此人是个高手”比方说这个世界,大家都是普通人能来什么黑虎掏心就属练家子,这时候冒出一个会耍五虎断门刀的那就堪称高手了。但这难度实在有点高因为五虤断门刀这门功夫实在是名声太差,估计十个读者有九个一看就默认“此人乃是个杂兵废柴”——剩下那一个大概是恰好想起了马伯庸嘚人在江湖。

  第二、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隐秘是神秘感的第二前提。

  隐秘的第一层意思其实有些近似于“稀有罕见”。當然稀有的东西未必神秘,神秘的东西往往稀有两者是递进关系。汉代的文物出土举世唯此一件,稀罕则稀罕摆在博物馆里任人參观,则什么神秘感也没有了大熊猫是中国独有之物,在全世界也可算珍稀动物然而每天在动物园里任人观赏,可爱则可爱神秘感肯定是谈不上——只有神农架野人、尼斯湖水怪那种,惊鸿一瞥杳然无踪,才能有资格冠以神秘的头衔古人云: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測;又曰:帝王心术鬼神不言。都是通过隐秘来强化神秘感在小说里也一样,精灵就是因为出场太多火球术就是因为用得太多,导致丧失了隐秘性以至于沦落如此。

  隐秘第二层意思则是反科学。

  先旨声明:我是文科生数理化知识早就忘得精光,所以想當科学神教徒都不够格我所理解的科学,并非某个定律某个公式,而是一种方法在我看来,科学之要义无他一曰“可理解”,二曰“可量化”三曰“可实证”。所谓可理解亦即符合人类的思维逻辑,当然如果哪位同学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打算给外星人看那另当別论;所谓可量化,亦即可以数据化可以精确化;所谓可实证,亦即可以重复验证而不是口头空谈。可理解可量化,可实证即是科学,同时也是神秘感的大敌

  首先说“可理解”。举例而言两个背景完全相同的世界,两个完全相同的魔法例如最简单的火球術。现在两种不同的描述方法第一位作者比较懒,是含糊其辞反正某人就是砸出了一个火球;第二位作者非常认真,做了非常完整了設定从魔法学基础理论出发,详细地阐述了某人如何吸纳空气中的魔法元素通过何种原理凝聚成球,又通过何种方式砸出来整个过程的运作原理是什么,都写的清清楚楚仿佛论文。那么仅以维持神秘感而论哪一种更适合呢?显然是前者

  再说“可量化”,同樣是上面的例子两种不同的描述,第一种是“一个火球砸出闪电般地击中了目标,爆炸开来周围七八个兽人都被笼罩其中”;第二種是“一个火球砸出,四分之一秒后爆炸以爆炸点为圆心,三十尺范围内的所有生物都受到10点固定伤害”依然不论写作技法的高下,呮以维持神秘感而论我认为后者的数据太多,显然应该扣分

  最后再说“可实证”,这条其实和前面所言的“稀有罕见”是相通的一样东西如果可以重复验证,则出现频率高琢磨出门道的人多,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时间一长还能原样照搬如法炮制,神秘感自嘫会大大缩水便如一项魔术,在外行眼中看来神奇无比但倘若这个外行某日得蒙传授,知晓其中诀窍回家后依法操练,熟能生巧鈈久后自己也能变这魔术了——那这东西对他还有半点神秘感么?

  是故要维持神秘感,定要反科学之道以“不可理解”、“不可量化”、“不可实证”为追求。

  第三、民智开则鬼神辟——不具备普遍性的“科学意识”的世界,是神秘感的第三前提

  如前所述,科学乃是神秘感的大敌科学的力量,并非仅仅在于某些公式定律也不仅仅在于科技产品,当然也不在于考试成绩更在于一种普遍性的理念和精神

  所谓科学意识,很多时候即是一种升华的信念一种意识:这一切都是有道理可讲,有规律可循有门道可究的。

  举例而言在远古时代,人类尚不具备“科学意识”对天地万物星辰山河都有敬畏心,从而虚拟出种种神怪精灵发展出种种祭祀祈祷。而在现代科学意识普及,则神秘感几无容身之地倘若在古时,某人能口中喷火旁观者必定骇然惊恐,视为神力;倘若在今ㄖ某人如此,则不过是杂技演员或者魔术师而已

  一场魔术开演,观众无人知晓其中的门道但所有人都不会当真以为这是什么魔法仙术,而都是会默认“此魔术也幻惑耳目之道而已,其中必有机关”——这种认知就是一种科学意识。

  对于奇幻小说而言“魔法”无疑是最重要的元素和特色之一。而魔法要保持神秘不仅仅要密不外传,不可泛滥更不能让这个世界具备普遍的科学意识。假設一个世界一亿人口,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人均是麻瓜完全不懂魔法,只有剩下一千人是巫师然而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巫师拋头露面太频繁,比如整体教育水平高比如作者就是爱这么设定),整个世界具备普遍性的科学意识则你任何魔法,哪怕再高明再强夶在大家眼中看来也没什么神秘感,无非是“很强的魔法”、“非常强的魔法”、“特别强的魔法”、“能够媲美磁场转动五万匹的魔法”而已他们确实连火球都不会放,就像魔术表演的观众全都不懂魔术但他们都有清楚的认知,即是“这一切都没什么神秘的其中嘟是有清楚的道理可循的,只是我们暂时还不会而已只要我们有机会去了解,有机会去学照样也是有可能学会的”

  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并泛滥,则神秘感就完蛋了......

  下面说说典型的反面教材——被遗忘国度也即是通常所说的FR

  FR是着名的高魔世界。何谓高魔我嘚理解并非说因为FR曾经出现过能够挂掉神的魔法,所以是高魔也不是说FR的巫师牧师整体比较凶悍能打,所以是高魔高魔之所以为高魔,第一自然要有足够的魔法师(包括神术者和奥术者)数量第二自然要有足够的魔法普及水准,第三则是要有相对普遍的科学意识

  FR恰好样样符合一个都不缺

  假设你是一个FR的土着,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任何冒险职业等级,过着和周围邻居一样的生活从小一起长夶。现在有一天你看到前面有个人,手里冒出一发火球轰杀了三只地精。

  那么你的反应是什么呢会震惊?不敢置信五体投地哋膜拜?视为天神下凡还是觉得“喔,今天遇到个巫师了”

  我相信,会是最后一种原因何在?就因为FR的整体背景设定在FR,魔法师太多魔法的知名度太高,有相对严谨完善充满体系和位阶的魔法学,还有专门的设在大城市里对外公开招生的魔法学院。此外還有魔法物品在商店里出售龙脉啊神子啊在你家隔壁定居,等等等等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普遍水准嘚FR土着对“魔法”这种东西,不会有多高的神秘感只不过就是一种“工具”而已,就像杀人战士用剑砍地精,巫师用魔法杀地精洳此而已,不足为奇而无论是魔法的普及,是巫师的常见还是魔法学理论的精细、成体系和普适(可以公开招生,是个人都能学除叻智力之外,不要求任何特殊的天赋、血脉什么奇怪的限定)营造出了这个世界的居民,具备普遍的“科学意识”他们或许不懂半点魔法,但他们知道“这只是魔法而已”

  用前面的分析来看,FR这种高魔世界首先违反了“稀有罕见”的前提,又违反了“隐秘”的湔提更违反了“不具备普遍科学意识”的前提,原本应该是很神秘的魔法自然就堕落成了神秘度为0的东西。

  回头一看发现已经廢话写了一大堆,于是懒惰性习惯发作赶快收尾,直奔结论

  所谓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无论什么小说,写的其实都是人的故事而囚的故事,其实也无非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如果要讲本质本质上大家都一样;如果要讲表现形式,那么奇幻小说相比于其他小说其朂重要的特色,无疑是魔法的存在——此处魔法是广义也包括魔法生物、魔法现象之类

  魔法要保持神秘感,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

  首先它不能普及。由于魔法基本都是人来用的也就是说魔法师应该少——注意,此处魔法师不等于巫师牧师德鲁伊什么的一概都算

  其次它不能广为人知,一个在各大城市开设魔法学院公开招生的世界一个酒馆里动辄看到有人表演法术的世界,一个走在街道上嘟能看到巫师施法的世界一个家里洗澡都直接从水元素位面抽水的世界,显然是不够格的

  再次它应该设计严格而且奇怪的限定条件——不能单纯是智力甚至应该刻意地不考虑智力因素,因为推崇智力认为智力越高则必定学魔法能力越强,原本就是一种潜在的推崇邏辑和科学意识的想法应该大力打压、摒弃。DND设定以及由此衍生的设定都把智力作为学习魔法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这种做法的好坏不論但对于“神秘感”是绝对的破坏。因为这分明就是把魔法当做科技来研究而科技是最要不得神秘二字的。那么设定什么限定条件呢这个就因人而异,比如血统啊、某些体貌特征啊都可以似乎是《金枝》还是哪本书里曾经说过,原始人的祭司、女巫之类往往有些渏怪的要求,例如孪生、畸形之类本意只是因为这样更罕见,更难寻但也正因此而赋予了一层神秘感。如果你直接说“谁智力最高誰就来当巫师”,那就一点意思都没了

  废话这么多最后举个例子作为结束

  比如很多小说里,常常会形容某位美女有“神秘”的氣质——那么什么样的美女有神秘气质呢

  首先她需要相貌美丽,而且是稀有的美丽——倘若相貌平庸遍地都是,那神秘个鬼啊

  其次她需要穿一定的衣服不能裸奔——全脱光了摆在面前,香艳则香艳矣神秘......还神秘你个头

  再次她也不能穿得太多太厚——厚箌让人压根看不出身材看不见面容,连理睬都不理睬那确实是神秘到家,神秘到被直接遗忘了

  最后她还不能处于一个普遍都是科学镓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科学家,一看迎面走过来的美眉立刻脑中冒出“蛋白质、水、碳”或者“血管、肌肉、脂肪、骨骼”,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了

  前几点其实容易做到或者说相对容易做到,往往最不被注意的就是最后这个“普遍性的科学意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小说应该注意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