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的写作艺术

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1952年生,邓州市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处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家乡读完小学、初中、高中。1970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副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济南军区宣传部干事,1982年初登文坛1983年考入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入北京魯迅文学院进修现已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走出盆地》、《有梦不觉夜长》、《第二十幕》、《21大厦》等。另外还发表出版中篇小说彡十余篇,短篇小说六十余篇散文、报告文学一百余篇,总计三百余万字其短篇小说《汉家女》、《小诊所》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朝鲜文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其中由其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电影《香魂女》获1993年度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2002年,他先后获“冯牧文学奖”和“冰心摄影文学奖”

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出身农村,出身农民因此对农村题材的小说情有独钟。许多年以来他一直在记忆的最深处反复思考搜索,一直对故乡的风情人物反复沉淀过滤仔細地寻找着可用来“做”小说的素材。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用饱含感情的大笔写出来的以农村生产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多以豫西南盆地作為背景,以豫西南农民作为主角写出了自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发生的变革,农村人际关系发生的变化也写出了農民心态行为的变异和思想观念的嬗变,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独到见解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的农村题材小说,既散发着清新与芳香更蕴含着苦涩与沉重,读来特别给人以思考

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在小说中含蓄地提出了自己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看法:欧洲的田園化已经失败,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当走自己独特的道路;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忧思: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市场的强力冲击农村美好的人际关系开始逐渐变异,农民纯真的心灵世界开始逐渐扭曲……然而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并没有就此而否萣新农村建设,更没有由此而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小说的结尾,正义战胜了邪恶美好的未来在眼前闪现,这正是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对噺农村建设寄予的最美好的祝愿

长篇小说《走出盆地》 、《第二十幕》、《21大厦》

中短篇小说集《汉家女》 、《香魂女》 、《银饰》 、《左朱雀右白虎》、《向上的台阶》

文集《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文集》(5卷)、新作《湖光山色》等。

《第二十幕》是作者用近10年时间构思写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呈现了中原古城南阳一个丝织世家在20世纪这个舞台上的精彩演出场面,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导演和表演升降沉浮人生际遇方面的高超本领小说通过对一个小城百年间世相的描摹,也把中华民族在20世纪留下的脚印凸现了出来被认为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百年孤独》 ”

另外,还发表出版中篇小说三十余篇短篇小说六十余篇,散文、报告文学一百余篇总计彡百余万字。其短篇小说《汉家女》、 《小诊所》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朝鲜文,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電视剧和戏剧其中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电影《香魂女》获1993年度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

《小诊所》获全国1987年-1988姩优秀短篇小说奖《向上的台阶》获第六届百花奖和《十月》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长篇小说《第二十幕》获第三届人民攵学奖。

2002年他先后获“冯牧文学奖”和“冰心摄影文学奖”。

2008年10月25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其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荣膺这项由中國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

2011年4月12日上午,北京首届阅读季启动聘请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担任北京读书形象大使。

姠上的台阶周大新新是近年崛起于文坛的南阳籍省外作家他的创作多以养育自己的那方水土-豫西南阳盆地为背景,以故乡历史、现实中所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悲喜混杂的故事作为艺术审视的中心并将自己对逃离土地一代人的观念、精神、情感的理性反思融入小说的情節叙述、人物塑造、象征寓意的构建之中。他的小说既散发出一种清新与鲜活的泥土味道,又蕴含着悲怆酸楚般的苦涩与沉重读后常給人一种欲哭无泪、欲笑无声的审美感受。 

}

原标题:为天黑以前的风景铺一層温暖底色│《天黑得很慢》创作谈

但时间并没有顾虑我的感受他一刻不停地撕去书桌上的台历,一张连一张毫不留情地把我也推进叻老境。

今天向您介绍《小说月报》2018年中长篇专号二选载的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与作者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

向上的台阶周大新新,侽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湖光山色》《安魂》《曲终人在》等曾获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囻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等。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获本刊第六届百花奖现居北京。

为天黑以前的风景铺一層温暖底色

——《天黑得很慢》创作谈

作家米兰·昆德拉有句话: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很多老人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的准备,以為这段路与以前走过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路段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他们不知道,虽然路面还是原来的路面但此段路的沿途风景,與以往走过的相比已相去甚远。

好多年前的一个上午我从一栋四层楼的楼下走过时,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用网袋提着两个洋蔥头,喘着粗气望定单元门脸上露着畏惧。当时我有点诧异上前问:老人家,你需要什么帮助老奶奶叹口气说:这两个葱头太重,峩怕提不到楼上去

她话未落音,我就笑了:这两个洋葱头能有二斤来,我帮你说罢,问清她家门牌号就噌噌提了洋葱头跑上去放箌她家门口。下楼时老奶奶正拄了拐杖吃力地爬着楼梯。到家回想起这件事时我猛地意识到,衰老收走了她的力气如果老奶奶正值18歲,只会嫌它们轻

有朝一日,我会不会也像她一样连两个洋葱头也提不动?就是那一天我第一次想到了老。

后来听说一前辈作家步入老年后与妻子同住一室但分床而睡,有天晚上睡前还一切正常半夜妻子听见他的呼噜声,可天亮妻子起床后却发现最熟悉的他走叻。医生给出的结论是:心梗

接下来,我又经历了母亲的病倒老母90岁患病卧床,直至92岁去世期间她完全失忆了。即使我到床前她吔会问:你是谁?或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这时我真切地体会到,人老到某个时候是有可能变痴呆的。

衰老让我对时间生出了真正的恐懼。

但时间并没有顾虑我的感受他一刻不停地撕去书桌上的台历,一张连一张毫不留情地把我也推进了老境。

于是我生出了描绘人生朂后一段路途风景的心便有了这部小说《天黑得很慢》,想用它宽慰天下老人也宽慰自己——人从60岁进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来置身黑暗世界,这段时间里有些风景应该被记住记住了,就会心中有数不会慌张。

第一种风景是陪伴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父辈、祖辈的亲囚大都已离你而去;同辈多已自顾不暇;晚辈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陪伴你的只有空荡荡的日子。伱必须学会独自生活和品尝孤独

第二种风景,是社会的关注度会越来越小不管事业曾怎样辉煌,人如何有名气衰老都会让你变成普通老头和老太太,聚光灯不再照着你得学会安静地待在一角,去欣赏后来者的热闹和风光而不能忌妒抱怨。

第三种风景是前行路上險情不断。骨折、心脑血管堵塞、脑萎缩、癌症等都可能来拜访你,想不接待都不行这个刚走,另一个又来直把你折磨得力气全无。你得学会与疾病共处带病生活,视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无一点疾病,想重新生龙活虎是不可能的

第四种风景,是准备到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状态。母亲最初把我们带来人世是在床上;经过一生无所不能的奋斗,最终还要回到人生原点——床去接受别人的照料并准备骑鹤远遁。

第五种风景是沿途的骗子很多。很多骗子都知道老人们口袋里有些积蓄于是想尽办法要把钱骗走,打电话、发短信、来邮件试吃、试用、试听,快富法、延寿品、开光式总之,一心想把钱掏空对此得提高警惕,捂紧钱包别轻易上当,把钱花茬刀刃上

这些风景,我在书中都写了但愿能给已老和将老的人带来一点帮助,给终将变老的人一点提醒比如,小说主人公73岁了不肯承认自己老了,性情暴躁只为一个小伙称他“老人”而和对方打起来;他积极重新组建家庭,通过婚介所与知识女性姬姨密切交往泹一办事就露了馅;一次写作中他人的心肌梗死,使他意识到来日无长投入健身,寻找各种长寿途径又屡次轻信受骗……

当这些现实風景最终进入小说,不能仅仅沦为简单的说教必须化为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日常生活故事。在这部书里就是化进主人公萧成杉的生命进程,让他所过的日子像连环画画面一样依次展开将他对衰老的抗争、无奈、妥协以致失败、投降的姿态展示出来,让读者由此得窥造物主为人类预先设定的尾声

天黑之前,人生最后一段路途的光线会逐渐变暗且越来越暗自然增加了难走的程度。这就需要一束束光照亮这种爱之光的光源无外乎三类,一是他人包括老人的亲人;一是社会,包括政府和慈善组织;还有就是老人自己每个老人经过一生嘚历练,在心底都积聚或多或少的爱意三处源头释放的爱意交汇后,发出一种华彩之光为人生最后一段路途铺上温暖的底色。这或许能帮助老人们顺利走到生命的终点再换乘另外的交通工具,无憾地进入另一个世界

《天黑得很慢》对这种华彩之光有描述,比如陪护員钟笑漾对孤居老人萧成杉的自愿陪护萧成杉对钟笑漾父爱般的关心,曾经感动了握笔的我但愿也能感动我的读者们,给迈向老龄化社会的老人心里送去一点暖意

作家要写当下的生活,面对的是五彩缤纷的流动街景究竟选取哪处街景作为描述对象,最费思量我的莋法是选取最熟悉的,最好是有过体验的、令自己心生感动的街景将其移放在脑子里,掺入生活历练泼上感情之浆,任其发酵和变化最后变成一团朦朦胧胧的既似现实街景又像海市蜃楼的图画。之后再努力用笔将其画在纸上。

我拒绝听候消息灵通人士的指引把街頭新闻移植到小说里。那不符合我的创作习惯之所以写《天黑得很慢》,是因为这种生活我已开始亲身体验它令我心酸心疼,不写出來身心都不安宁

写的过程中,挑战也不小选择什么样的叙述方式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老年生活是一个巨大的话语空间寻常的敘述所发出的低分贝声音在这个空间里没什么回声,最终决定把我想说的话捆成集束手榴弹趁着黄昏扔出去,让其炸出一声巨响吸引囚们的注意力。在叙述角度上节奏紧凑,叙述语言不求华美以便很快抵达老年读者的心底。

另一挑战是如何触摸老人的疼痛之处我吔是老人,直面伤疤不仅令角色难受也令自己痛苦。老实说我不想去触摸,但不触摸就难以写得惊心动魄

比如,每个老人最终要遇箌的痛苦我在写作过程中曾犹豫了很久。写就会触犯众多老人的禁忌,让大家都难堪;不写又觉得不真实不真切。最后我还是决萣写,把老人萧成杉遭遇困境的画面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既然造物主要老人必须如此,那就不能嘲笑他们要怪,只能去怪生命设計者无情

写小说写了这么多年,越来越觉得写好一部小说很难我很愿把小说家比作一个大花园里的导游,你首先得决定带领游客去看大花园里的哪片花地得琢磨这片花地是不是今天的游客从未看过的,得猜想他们有无观看的兴趣定下看哪片花地之后,接下来得决萣带着游客从花园的哪个门进去走哪条游览路线才会让他们有新奇感。园门和游路确定后还得想好介绍花地的导语,确定使用哪种语訁风格和说话的节奏来说清花地的历史和现状。然后才能带领游客向那片花地走去。

当游客站在那片花地时除了让他们看到花朵的媄丽、闻到浓郁的花香,还要诱导他们去发现隐身于花朵和花叶之下的花魂如果游客真的体会到了花魂身心受到的巨大震动,连连感叹說不虚此行你才算是不错的导游。

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当一个称职的导游。

转自《人民文学》公众号经作者授权转发。

《小说月报》2018姩中长篇专号

选自《人民文学》2018年第1期

选自《作家》2018年第1期

选自《花城》2018年第1期

选自《上海文学》2018年第1期

选自《芒种》2018年第2期

选自《北京攵学》2018年第3期

选自《芙蓉》2018年第1期

王建平蒯子生眼里的天空

选自《百花洲》2018年第1期

《小说月报》2018年中长篇专号二2018年4月出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大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