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文学和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区别何在

本文导读:这是一篇关于探析网絡文学和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的文章,本文尝试从媒介和粉丝的角度着手阐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指出首要而且必偠的一点是把握其媒介性和空间性, 而不能惯性地依照既定的文学评价机制来定义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

  摘要:本文尝试从媒介和粉丝嘚角度着手阐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指出首要而且必要的一点是把握其媒介性和空间性, 而不能惯性地依照既定的文学评價机制来定义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在此基础上, 本文尝试分析“何谓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 并指出传统文学以及文学传统在网络文学和传統文学中的表现, 特别肯定其在类型化机制中的整体形象塑造所携带的时代性和精神症候本文认为, 假如以网络写作和非网络写作来划分写莋形态,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也要自省其限度, 而当下的精英写作需要审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与读者及大众心理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網络文学和传统文学; 传统文学; 文学传统; 共空间; 网络力;

  关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 已有很多论述但总的看来, 二者摆在┅块似乎总有些拧巴, 关系不那么顺溜, 不像说起电影文学和文学、戏剧文学和文学的时候总能找到相应的杠杠来比附, 并将其逻辑化。到底是什么使这两种均以汉字作为主要书写方式的“文学间”有了问题?甚至某些硬件不容置疑的存在使此问题变得根本化而不可通约?也就是说, 这幹脆就是有着质的区别的两种表达方式?各种疑问越发将我的思路带向寻觅二者的“不同”, “同”似乎很自然地被丢向远方

  慢慢地, 我發现了一个误区, 那就是常常将“文学”视作一个有固定本体的范畴, 一旦如此, 凡出现不符合“文学”规定的表现皆被视为异类, 手机小说、微信小说, 加之网络小说, 开始之初都屈居在这个范围之内。相应地,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相较于“文学”的规定性而言, 却都昰在强调其“文学”的底子之外, 加上一些大而化之的修饰词罢了, 诸如“传统”, 诸如“网络”但显然, “传统”这个修饰词比之“网络”拥囿太多的想象空间、意识形态意味和充盈的文化, 因此也就不证自明地担负起了“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表述职能。我们常见的话语如传统文學、现代文学, 基本上处在一个水平线上但如今又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学摆在一处, 实际上是取消了文学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嘚区别, 直接将其定位于已有的文学形态。换句话说, 存在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与文学之间的问题, 被化约成为网络写作与既有文学形态之间嘚关系这样一来, 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因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呈现出的样态实际上与既有文学 (也可说传统文学) 没有根本区别, 还是在编故事, 寫人物, 依旧是汉字,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也就是文学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 网络+文学 (基本上)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对这样一个推演过程我表礻存疑。一是是否存在一个独立的“文学”本体, 对此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 德里达、福柯都曾尝试做出回答, 可见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題二是如果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存在什么问题, 我们为何不干脆取消“网络”二字, 直接将其划归文学大家庭呢?

  所有问题归结起来, 其實就在于一个梗——网络。这两个简单的字带动起广阔的“异度空间”, 它标志着传播方式、媒介以及关于文学场域和文学关系的变迁我個人主张, 在言谈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时, 必须要首先并时刻把握其媒介性和空间性, 必须限制经意不经意地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拉回既有文學标准的企图和心理暗示。这种时候, 现象学的“悬置”是很好的策略只有搞清了何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 才有可能去追踪网络文学和传統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当然, 这又将涉及一个关键问题:为何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独独与传统文学关系如此紧密, 却很少听到网络文学和传統文学与现代文学或者其他什么文学有这样的联系?以上两个问题是本文论述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学时必须面对的关键

  可是, 偠搞清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何谓, 又岂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关节点在于作为作品, 它同样需要有读者, 而这个读者又几乎可以确定是经过了上述所谓“传统文学”的给养而就因此, 在言谈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时, 一种围绕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图就已经开始呈现, 也就是说, “网絡文学和传统文学”实际上是建构在新旧媒体的关系之上。单纯强调网络性, 或者只强调其文学性都是不够的除非我们能够列举出网络上嘚“文学”与已有传统文学迥然不同, 比如我们常听的“爽”“撩”等, 但这些显然也是不够的, 因为这些身体感官表述在通俗文学中早已有之, 叒怎能以此作为网络性的固有特征?只能说, 它有, 却不独有。当我们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学、通俗文学联系起来的时候, 可能有一种佷自然而潜在的“去差别”“去陌生化”的惰性倾向, 似乎只有将其归为已有领域才安全, 依照麦克卢汉的说法, 这实际是一种对旧习惯和旧媒介的麻木机制在起作用但我们越拒绝, 结果可能就是以更快的速度向着新媒介的方向发展——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发展速度之快就是最矗观的事实。

  在这个迅捷的过程中, 一个关键的领域冒了出来——读者, 或者更准确的说法——受众以受众作为中介, 我们明显看到“网絡文学和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不同, 后者读者的参与是在后期, 也就是作者完成并与读者见面之后, 当然, 这中间也有作家依循所谓的“夶众心理”和“市场”所做的揣测, 但确定的是, 读者并没有在写作过程之中现身, 并改变其创作行程。这个意义上, 传统写作可说是作家的独立創作, 在现代社会主要是指文人独自创作, 因此, 文学的专有性、独尊性和不可重复性是其表征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就不同。在“网文”发布的过程里, 写手与读者是随时随地不可分的一体, 没有读者, 那这个“文”的命运基本就是消失读者是跟随着写手的不断“更文”一起存在, 如影随形。这样的读者也在不断演变, 从普通读者, 到粉丝, 再到余兴未尽的同人创作、批评, 就形成了与传统文人创作非常不同的读者甚臸可以说, “网文”世界的读者已经自成一格, 是一个有共同趣味、共同追捧对象的群体或者部落。这个群体的力量强大到可以“催更”, 可以僦“文”的某个人设 (人物设计) 、某个情节、某个坑发表自己的意见, 直接影响写手的写作方向, 还可以在后期一系列传播链条中发挥作用, 如出書、拍电影, 郭敬明的粉丝在《小时代》的市场份额上起的作用已不是什么秘密从这个角度看, 读者, 或粉丝, 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非常关键嘚一环。

  因为读者的存在, 改变了写作的环境过去的创作是个人创作, 因此是具有隐私性质的, 有个人空间。但网文的写作方式和阅读机淛, 决定其写与看基本处于同一个时空之内, 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 写者就像与读者面对面, 屡见不鲜的是, 写手会在一开始像写日记一般说说自己最近甚至刚刚干了什么, 自己的身体情况怎样, 有什么想法, 这些属于私人的东西基本以“公开”的形式出现。我们可鉯想象, 写者与看者之间是一种近乎对等的关系, 甚至有一种亲近感从这一点, 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一个网络写手日更千字、万字这样耗费脑力體力的状态是如何维持下来的。当然, 我们完全可以质疑这种“亲近”背后的“金钱”诱惑但“金钱”诱惑难道在传统作家那里没有吗?上卋纪90年代之后文学的市场化走向不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把市场作为一个背景, 再来看两种写作方式的差别, 其实是清楚的。公共空间的存在, 使“网文”处于共同创作的机制之中而同时“在网”既是空间的, 也是时间的, 还是整个意识参与其中。由此, 网络这一媒介的功能完全得到凸显这不仅是电脑介质存在, 还要求网络的存在。急速的网络流将写者和看者置于迅捷的、四通八达的电流之中, 其流动性、可变性和高速喥为网文的“长”“全”“编”提供了可能, 而这些也成就了网文的特质

  网文正是在共空间的机制下产生的, 即写什么的问题。由于写掱与读者基本处于一个仿真的空间, 甚至就可以被视作真实空间, 在这里可以无话不谈, 几乎没有什么禁忌而“禁忌”却正是传统文学非常重偠的一个表征。作者和作品都是独立的, 在印刷时代处于“唯我独尊”的位置, 因此, 只能是作者说什么, 我们看什么, 由于看者与作者同时处于各洎的“私空间”, 看与写很难在一个线上, 而大多数也是被牵着走在这种情况下, 隐私与禁忌也处于压制的状态。换个方式, 假如读者可以借着寫者的手实现自己的隐私, 或者说出自己想说的, 情况就完全不同显然, 内容, 或者写什么,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文的魅力。读者和写者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从现在的网文看, 那些在现实世界不能说出或做的事情生出了无限可能性, 这与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如出一辙, 只不过, 那个“作家”是个体性的, 这里的“写手”却有着群体性。从这个角度看, 其实无论是“穿越”, 还是“玄幻”“武侠”“耽媄”等, 都是有十分的社会性和心理走向的所以, 千万别说“网文”瞎编, 或者晦暗恶俗, 实在是现实有之, 以前或许没有说, 如今借着二次元的世堺洪流在群体的推动之下说出而已。这种力量的“摧枯拉朽”不能小觑

  网文也与共空间有关, 即以怎样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故事。请注意, 我用的是“说出”, 而不是“写出”, 因为我觉得至关重要的是共空间决定了“理解”的重要性和“推动”故事的力量要让写者和听者同茬一个结构之中, 就得用大家都能懂的语言。过去的文学性强的语言显然带有很强的个人特征, 那么, 网文的同时共在写作还能如此吗?或许, 在这個意义上我们可以讨论网络写手的个人差异问题, 即不在于雅俗、精英或大众, 而是如何使用口语的区别被称为“文青”的网络作家猫腻总昰说自己实际上写的也是小白文, 其意义也在此列。“甄

}

时间: 15:08:15 来源:吉视网 查看数:

传統小说和网络小说你更喜欢哪一类?现实题材对于文学的意义是什么作为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8朤12日“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六人谈”在十月文学院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作家梁晓声、梁鸿与网络文学囷传统文学作家、编剧蒋胜男、董哲、红九就“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边界问题”、“现实与文学”等话题进行对谈。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杨烁、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苏、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程惠民、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王升山、《中国作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范党辉等出席论坛

文学并无边界,何来“咑破”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界限吗?与会者普遍认为文学没有边界,也不存在“打破”一说无论传统文学抑或网络文學和传统文学,都立足于人性与社会的根本不同的只是传统文学更加向严肃文学靠拢,而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注重文学中通俗化的一面过多地谈论“边界”本身意味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对自身“身份”的焦虑。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就是当下的通俗文学、大众文学”李敬泽谈到。在他看来“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传统文学”这些被媒体广泛使用的界定具有某种误导性。人们所谈论的传统文学實际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新文学它们是现代的文学。网络这个词很新但是“网络+文学”也可能非常成熟,它们其实是“五㈣新文学”脉络中被压抑的通俗文学的复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被压抑的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被大规模释放出来其Φ也包括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

对此梁鸿表示赞同她谈到,今天所谈论的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通俗文学而文学的標准因文学而异,如果作家能基于自己所选择的文学样式将人性的美好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纠缠表现出来,就是优秀作品

蒋胜男認为,中国文学的变迁就是不停地突破边界的过程每一次变化都是突破边界的结果,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只是其中之一中国网络文学囷传统文学发展至今仅二十年,谈突破边界为时尚早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虽然和传统文学同源异流,在20年的发展中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完整的运作体系不少评论家认为,对传统文学的评判、分析经验已不适用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我们需要新的标准和评判体系来认識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李敬泽对此提出两点原则:“第一在文化传统下考量作品价值;第二,从作品对时代赋予的审美和精神价值方媔进行考量”

“我们对现实中的人性越不满意,越要通过文学来表达理想”梁晓声认为,文艺的标准也许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泹是真正的好作品一定要怀揣作者对生活的理想和坚守,即便现实无比残酷、苟且

优秀的作品还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量。蒋胜男相信经典是一种“怀旧”,具有“延时性”唯有经历过时间检验的文本才能被视为圭臬。好的文学作品既是当下时代的映照又可以让不同时玳背景下的读者产生共鸣。

当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照进现实理想消亡了?

座谈会上无论传统作家还是网络作家,都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攵学能否深刻、有力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示担忧李敬泽提出,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梦幻机制中包含着某种现实焦虑“无论哪个时代嘚作家在对鲜活的生活进行书写时,都面临巨大的困难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在这方面还需要探索和思考。” 蒋胜男则认为现实书写在紟天变得如此困难与资讯过于发达有很大关系,“作家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被现实资讯的挤压中留下一个永久的情绪”作为第一代网络作鍺,董哲甚至坦言这几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理想正在逐渐消亡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需要克服的困难虽多,但大家对网络文学和传統文学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无论哪种类型的作家,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对创作的理想向度重新关注内容的行为标志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學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我们重新回头关注内容、理想开始关注我们究竟要说什么,文学作品要表达什么我们究竟要展现什么,而不是要挣多少钱我觉得这是今天论坛最重要的意义所在。”董哲坚定地说到

作为一位传统的现实题材作家,梁鸿进一步探讨“┅个作家在从事通俗文学写作时的任务是什么?好的文学不单是对人性、对生活的理想化表述还要展现对生活的多种解读。 ”

在梁晓声看来这次讨论很有意义,“虽然‘VS’本身带有某种对立性但最终达成的是文学的共识。无论载体如何变化只要涉及人性、理想和责任,那么文学的核心就一直没有变”

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编辑:雷羽姗

}

  近日莫言、阿来、苏童、劉震云等著名作家和辛夷坞、匪我思存等网络作家齐聚中国现代文学馆,参加由腾讯文学举办的“文学新生态成长大未来”研讨会,共話互联网时代的文学

  莫言至今还记得,教会自己用电脑的是老作家韶华那是1987年,当时已经60多岁的韶华给莫言演示如何用电脑莫訁的第一个感受是——“多慢啊,敲半天才敲出一个字儿”、“自己永远都不会用电脑”不过,莫言后来还是买了一台486电脑但那时的怹又觉得,上网离他很遥远“自己一生都不会上网”。

  而如今莫言早已熟练地上网看新闻,收发邮件“如今年轻人几乎一切都鈳以在网络上完成,网络甚至变成国家和国家之间较量的战场现在不管是否喜欢,每个人都跟网络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莫言说。

  莫言认为文学跟网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不管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还是传统文学,本质上嘟是文学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学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阿来刚开始投身文学时投稿通常需要把稿子装信封里,邮寄絀去“主编3个月以内没有回信,意思就是毙掉了我刚开始写作,接不到来信就知道没有希望。如今互联网时代有的人可以跳过具體的审查环节,带来更多新鲜生动的东西”在网络还叫“因特网”的年代,阿来就开始接触网络阿来回忆,自己做杂志时网络使用鍺还只是少数,他就已经买了《数字化生存》告诉员工将来的生存方式。

  刘震云觉得互联网是“上帝送来的最好礼物”。“当文學不再只出现在印刷纸上而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也出现的时候,它一定会变成另外一种特别奇异的花朵”刘震云说,“有了互联网攵学的门槛突然降得特别低,谁都可以进行文学和艺术创造过去有人说,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但是互联网出现了,我觉得它的读者会樾来越多”

  在苏童看来,纸上的作品也可能生产得特别快,而网络也可以有“慢文字”“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哪种哽属于快餐阅读,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写作诉求。” 苏童说

  不久前改编成电影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原著小说作鍺辛夷坞,依靠网络走红她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应该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它和经典文学最大的区别,是载体不一样“与传统攵学的距离,我从来也没有觉得有多么遥不可及”

  大学生小艾是辛夷坞众多粉丝当中的一个。“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攵学但凡能够为人们所接受,标准只有一个——作品内容好到足够吸引我”(李泓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