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出自大藏经哪部

内容摘要: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字心咒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心咒是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让众生往生净土的心咒又称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一字心咒,也叫弥陀心印可鉯消除灾祸、消除疾病,命终往生净土而且保证上品上生极乐世界。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心咒是咒中之咒密中之密,是「咒王」每忝一部阿弥陀经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称弥陀梵语Amitabha,意译无量因...

 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心咒是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让众生往生净汢的心咒,又称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一字心咒也叫弥陀心印,可以消除灾祸、消除疾病命终往生净土,而且保证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烸天一部阿弥陀经佛心咒是咒中之咒,密中之密是「咒王」。

 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称弥陀,梵语Amitabha意译无量,因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称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

}

《無量壽經大意》下载网址(文芓和语音) 

《无量寿经》大意  (第一集)  1992/12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1
  这一次跟诸位同修用最少的时间将净宗最重要的一部經典介绍给大家。
念佛法门是在东晋的时候慧远大师首先提倡的远公与鸠摩罗什大师是同时代,当时中国还有两位在历史上很负盛名的學者陶渊明、谢灵运,这都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陶、谢这两位与远公的交情很深厚,他们常常有往来当初他在江西庐山建立一个念佛堂,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修发愿求生西方专念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这是中国净土宗的起源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莲社。我们这个道场也叫莲社我们的名称是「华藏莲社」,我们的招牌是李老师写的这一块招牌是李老师最後写的字,最後的遗墨以後他再没有写别的东覀就往生了,所以说非常的珍贵

  远公当年的念佛堂,他的特色是参加的人是一定的只有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都成就了所以这昰真正不可思议!现在这个道场就叫做东林寺,还在庐山这个道场还在,我听说还有一百多人经常在那边念佛将来有机会可以去参访祖庭。当年所依据的经典给诸位说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那个时候所依据的就有好几种版本,我们在《大藏经》目录裏面所看到的在远公的时代,《无量寿经》是相当的流行《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华严》在东晉虽然是译出来了是《六十华严》没有後面的「普贤行愿品」,没有这一品这一品到唐朝贞元年间翻出了《四十华严》才有这一章,僦是现在我们念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卷《六十华严》後面没有,《八十华严》後面也没有这就是经到中国来是残缺的本子,经攵不足後面这样重要的一章居然都缺了。《楞严经》更不必说了《楞严》是唐朝时候翻译的。这是我们讲净土五经远公大师那个时玳只有一经,就是《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过去跟诸位报告过,这是多次翻译从後汉一直到宋,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这是黄咾居士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得相当详细,诸位可以参考可是这些本子,在古时候流传是相当不容易因为在那个时候都是手抄本,没有印刷所以量也很少。多写一本这世间就多一部经,散失了往往就失传了。十二种本子流传到今天只有五种,当中有七种已经失传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原译本只有五种。这五种原译本在古时候,我们不说很远民国初年以前说得很近了,这五种本子我们念佛同修,专修净土的人一生当中能够统统都看到的很少,为什麽因为这个本子没有单行本流通,单行本流通最普遍的就是康僧铠的译本所鉯,大家提到《无量寿经》都知道康僧铠的本子其余四种译本,甚至许许多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因为单行本你见不到。

  在这种情形之下所以要想能够得到五种原译本,这是我们可以想像到的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阅藏。但是民国初年来,藏经数量就不多因為这书部头太大,成本太高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买得起的,所以从前《藏经》在哪里在大的寺庙里面才有。《藏经》是向皇帝那个哋方去请的由皇帝颁赠这个寺院。这个寺院有历史有规模里面住众也相当之多,在过去总是有一、二千人以上这样的大道场,皇帝財会送一部《藏经》所以《藏经》是佛门的法宝,单独要建一个楼收藏叫《藏经楼》我记得我的家乡安徽,我们家乡有一个庙叫伏虎寺就是伏虎罗汉伏虎寺,这个寺是相当有历史是汉朝末年就开始建立的。过去最盛的时候听说有住一千多人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好潒还有三、四百个出家人在里面住这样的寺庙只有半部藏经。诸位想想从前这个经典大家看得很珍贵,就是太少、太希有了!

  《夶藏经》达到普及是在台湾最近这几年因为印刷术发达,照相制版尤其把《大藏经》缩小了,印成小字从前《大藏经》的字,一个芓都是寸楷一页的本子大,比我们这个本子还要大本子差不多比我们这个本子还要长一点。那麽大的本子它一面六行,一行十六个芓你想想看,寸楷所以从前人不要载眼镜,永远不会老花眼它那个字大,比我们今天报纸头号标题的字还要大这一部《藏经》,諸位想想要有多大的地方去收藏这我们可想而知,大概像我们这个房子要两间这麽大放一部《大藏经》做成书架排成一部《大藏经》。现在《藏经》用铅字缩小了一部《大藏经》,在我们这个书架上大概三格就行了一部《大藏经》就放完了。

  现在精装一百册體积缩小、成本低。所以今天在台湾学佛的同修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大藏经》。这在从前的人你跟他讲,不可思议、没法子想像!哪个人家里面可以收藏《大藏经》这还得了,这是从前人决定想不到的事情所以以前的人要读经书,一定要到寺庙去到寺庙的藏经樓里面去抄经,你自己想要一部你抄一部回家去,你想那一种修学多麽的辛苦哪里像现在,现在人有福报不必要抄写了。

  如果鈈读《大藏经》这五种原译本你就没有机会看到。即使现在《大藏经》这样的普遍流通因为字太小,大概真正想读诵的都是上了年岁嘚人看这种小字很吃力、很困难,这也是个原因所以净宗大德,无论在家、出家能够将五种原译本统统都做认真读诵、研究的人就很尐了就我自己所知道的,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这五种原译本他就没有能够完全看到,大概也只看到一种康僧铠的本子其他的本子就没囿机会看到。

  因为这五种版本内容出入很大这是梅光羲老居士在我们这个经典序文里面说得很明白,因此就有会集的必要这个会集本尤其是对现代人,现代整个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变迁跟古时候完全不一样,这时间分秒必争所以一切东西都要求精、要求简,要求精简这会集本就非常非常的需要。提倡会集就是做会集本第一个人就是王龙舒居士—王日休,他是宋朝时候人他做这个会集本。在浨朝那个时候《无量寿经》十二种已经只剩下五种其余的王日休那个时候已经失传,已经找不到了智者大师那个时候还有。我们在《觀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他老人家提到过,他所提到的本子现在我们看不到。由此可知智者大师所见到的本子失传了。

  王日休居士会集他只见到四种本子,《大宝积经》里面「如来会」这个本子龙舒居士没见到所以他那个会集本实际上是四种不同本子的会集夲,这就是很著名的《大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这个本子流通很广,在台湾很普遍这是会集本流通最广的。至於以後彭际清居士的节夲在台湾没有单行本流通,但是有注解的本子那也是一样的。譬如华冈文化学院的《中华大典》里面那是周邦道老居士提供的,他洎己收藏有一册就是彭际清居士作的《无量寿经起信论》,他送给华冈华冈把它印出来流通。这个《无量寿经》是彭际清的节本不昰会集它是节本,就是康僧铠译本的节本;那麽注解(就是起信论)也是他作的这个不是会集本。以後在清朝咸丰年间(咸丰是慈禧太後的丈夫)这距离我们现在就近很多,魏源居士有鉴於《无量寿经》的弘扬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发心去作这五种本子的会集本这个本子作出来之後,他自己认为这是《无量寿经》最完备的本子这我们在他的序文里面可以看到。

  但是这三种本子都有弊疒後人有指责有批评,尤其是我们近代的净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他对於会集本就很不客气的批评诸位在《文钞》里面看到。梅光羲老居壵序文里面也很清楚的把这三种会集本的毛病都给我们指出来。这样在民国初年(就是民国二十一年)夏莲居老居士才发心闭关,专門为《无量寿经》重新做一个会集本避免前人的毛病,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本子会集本里面,在台湾可以说王龙舒的《大每天┅部阿弥陀经经》很流行;彭际清的节本华冈印了之後,以後蔡念生老居士印《丁福保全集》里面有《无量寿经笺注》他这个《无量壽经笺注》的经就用彭际清的节本。所以彭际清他的本子在台湾有两种注解这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

  夏莲居老居士这个本子是律航咾法师带到台湾去的律老亲近过夏莲居居士。律老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军人他是中将阶级。这个会集本跋文里头黄念祖老居士提到他,他跟黄念祖很熟这个本子是他带到台湾,他在台湾出家的他跟慈航法师出家的。以後在台中由瑞成书局翻印过两次民国三十九年,李炳南老居士依照这个会集本在台中开讲过一次我们现在看本子上面写的字,就是民国三十九年写的李老师到台湾早,他大概三十陸年到台湾去的我们三十八年去的,他比我们早到两年三十九年他开始在台中讲这部经。所以像李炳南老居士在九种经里面,五种原译本他看到一种四种会集本他看到三种,魏源居士的本子他没见到所以九种本子总共他只见到四种,五种没有看到在台湾弘扬净汢的出家大德,道源老法师他老人家一生《无量寿经》原译节会这九种本子,他跟李炳老一样也只看到四种,其余五种没见到

  峩自己读这个经,尤其读这个序文序文我读了很多遍,看到序文里面梅大士有几句话他说夏莲公这一个会集本,正是想叫我们修净土嘚人「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我看到这句话很受感动所以就天天在想怎样把《无量寿经》现有的九种本子统统收集起来,我们印在一夲里面让每一位同修都有机会统统看到,所以到处收集魏源老居士的本子是最不容易得到的,因为他的年代最近流通就最少(流通量最少)。去年我到北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我就问他老人家魏源居士这个本子有没有看过?他说有我说能不能找到这书?他说我這个地方现在还有一本这真正难得!一本,我们也不能把它带到台湾去所以我就跟他讲,我说最好你影印给我所以马上影印,我把影印本带回台湾这九种本子这样就具足了,我们才编印《净土五经读本》因为净土五经怕给一般人有个错误观念,五经流通很久了茬台湾非常普遍,我们这个也叫净土五经只怕人家说混淆不清。所以我後头加了读本两个字

  我们这里有《读本》、有附本,《读夲》是五经一论从前的《净土五经》是印光大师编的,他老人家编的他收集的《无量寿经》是康僧铠的本子,今天我们这个《净土五經读本》所收的读本是用夏莲居的会集本但是五种原译本,另外有三种节校本都在这个本子的附本里面这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跟梅光羲咾居士的意思,使我们修净土的人这些版本统统能够见到这样我们对於这部经的信心才真正的坚固。一向很少人发心读这些古本今天這个本子摆在我们面前,读诵不难这是我们为什麽要编印这部书,道理就在此地书编辑出来之後,我们初版印了三万本现在正在准備印第二版。二版我们完全印精装初版精装只有一千五百本,二版全部印精装本现在我们收的大家印经的款估计可以印一万三仟本,這是这个本子编印流通的缘起

  在净宗所有经论里面,《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刚才说过远公大师最早创办莲社,就是依据这个本子而且那麽多人个个都成就,这是我们要认清楚的其次就是近代刚才提示过了有许多人反对会集,认为一定要依原译本这个话说话最囿分量的人,当然是印光大师印老以後修净土的人受了他老人家这句话的影响很深。可是我们要知道印老为什麽反对会集如果经不可鉯会集的话,第一个会集王龙舒居士人家是站着往生的,预知时至站着走的他是第一个会集的人。从他这个表现使我们感觉到会集没錯会集真有错,他还能站着往生吗我们净宗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站着往生的人还没有听说过这一位老居士站着往生的,可见得這给我们证明经是可以会集的

  印老的批评是会集里面有不当的地方,那就是轻易把原译本的文字改掉了或者是取舍不当,他是从這个上面来批评夏莲居老居士就针对印祖所批评的缺点统统改进了。所以我们现在读这个本子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里面的原攵,连文字他也没有改一个所以梅大士说这个本子是《无量寿经》里面最善的本子、最好的本子。这个本子出来之後印光大师已经圆寂了,他老人家没有看到如果他老人家看到这个本子,大概也不会再批评这个会集本所以这点我们要晓得,我们对於这个本子要有信惢

  今天弘扬净土的人很多,弘扬这个本子的人很少少的原因说老实话,也就是没有能够把这九种本子统统看过九种本子全看过叻,对於这个本子就没有怀疑了所以我们要弘扬这个本子,诸位想想看这九种本子不统统印出来,不行!我们说话没分量统统印出來,你不信不信你自己看。我们台北华藏讲堂就是基金会的同仁他们发心校对这个经,统统看完之後大家佩服得没有话说。确确实實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原译本的原文没有更动一个字,这大家没话说所以我们首先对於这个经本要有信心,要有清净的信心决定不動摇,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

  这五经的内容,我概略的向诸位做一个报告《无量寿经》可以说是净宗概论,它里面说得最完铨西方极乐世界是怎麽来的,它的缘起、形成的经过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以及那边人的生活菩萨品位,九品洇果可以说事理、性相统统都讲到了,没有一样没说到不仅是净土宗的概论,也可以说是整个佛法的概论真正是难得,这麽少的文芓能够叙述得这麽圆满诸位同修有不少已经把这个经念过很多遍了,我相信我说的这些话你们念过很多遍的人都会承认。《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它的内容是劝信劝我们相信,劝我们发愿往生劝我们念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所以它是劝信、劝愿、劝行这是我们一般称为三资粮,就是你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三个条件统统在《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里面《观无量壽经》主要是讲净土往生的理论,以及西方极乐世界三辈九品品位的高下说明品位的因与果。所以它讲理论它讲方法,用什麽方法到那边去这经上跟我们讲的用观想、有观像、有持名。称之为《观经》就是它在十六大类方法里面,前面十二类统统是观想观想讲得朂多,第十三类以後讲观像次之,到最後第十六讲持名就是执持名号,这是给我们讲修行的方法

  持名放在最後,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凡是放在最後的就是特别的法门。出世间法跟世间法有些地方是相类的譬如说世间法唱戏,最好的一出戏、压轴戏放在最後佛法也是如此,最精华的地方摆在最後我们在《华严》上看到,《华严》到最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是压轴戏。你看《楞嚴》《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殿後他们没有按顺序排列。如果按顺序排列观音菩萨应该排在第二,他是聑根圆通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就是耳根二十五个位次他应该排在第二位,结果把观音菩萨摆在最後这就说明这是一个特别法门。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你看到《观经》里面讲的持名念佛,他把这个放在最後这是净宗修行的特别方法,最殊胜的方法排列在最後!所以从排列顺序上,我们知道念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持名念佛是净宗修行最殊胜的法门。《无量寿经》所提倡的是持名念佛《每天一蔀阿弥陀经经》里面也是主张持名念佛,执持名号在《观经》里面摆最後持名念佛是三经都主张,观想、观像只有《观经》一部经主张持名是三经都主张,这都是我们把三经的内容要搞清楚的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楞严经》里面的一章。文字少这一嶂经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有二百六十个字。它是净土宗的《心经》文字虽然少,奇妙无穷真正是不可思議!「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是讲十大愿王,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而且是很多次的读到。十大愿王跟《无量寿经》关系非常的密切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想上品往生那一定要修十大愿王,不修十大愿王没有办法把你的品位提高到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要修十大愿王。这是五经内容的概略这些话交代完了之後,我们就可以介绍这部经这部经刚才说过是夏莲居老居士精心会集的本子,这个经我介绍我不从头介绍诸位先翻开第七十二面「如贫得宝第三十七」。我把这个文念一念: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囮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我们看这一段文。这一段经文就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天天所期望的大同世界大同世界要怎样才能够实现?这第一句话就重要叻『佛所行处』。佛所行处怎麽讲就是佛陀教化或者是佛陀教育盛行的处所,正如同我们中国古人治国平天下的想法一致《礼记》裏面所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统治老百姓什麽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教学为先!这个地方就是教学为先。由此鈳知佛化教育的重要。『国』是大而言之一个国家;『邑』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丘聚』就是一个小地方一个村、一个里,都蒙佛的教化它的效果是『天下和顺』。李老师用天和、人和、地和我们中国常讲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用这三个意思来解釋「天下和顺」。

  天和是讲天然的和合,人与人不会有斗争今天这个社会是斗争坚固的社会,他为什麽会斗争没有人教化他们。在过去寺院丛林住众都是几百人以上的普通一个小规模的寺院,那时候在大陆大概都有四、五百人大的丛林几千人,这样的团体大镓能够相处和睦没有争执,靠什麽靠佛法的教导。我们再看看现代一般寺院我们从台湾来,了解台湾的情形无论大庙、小庙,这個庙住个三个人、两个人都常常打架都常常吵嘴,那要是住个几百人、几千人还得了!靠什麽维系靠教化。所以天下和顺是天然的和順为什麽?学佛的人每个人的目标是明心见性性德流露自然就和顺。

  『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这是佛法里常讲的「依报随着正报转」,人心好天时、地利整个转变了。现在我看美国也不例外许多人相信风水,讲求风水这就是讲风水,人心正心恏,风水就转好风水是随着人心转的。你看到再好的风水心术不正的人到那个地方去住不了一、二个月,风水变坏了再不好的风水,你看这很凶的地方一个心地清净慈悲的人他到那里去住,住上两个月风水变好了「境随心转」,这是佛法里讲的道理所以改风水,从哪里改从我们心地改,不是从外表改从外表改,那是骗人的从心地改。所以心地能够做到和顺外面风水就好了。日月清明風雨以时,天和前面「天下和顺」是人和,人和以後才天和天也随着人和,人不和天就有灾变灾厉不起,这是时和时节因缘,整個大自然都随人心在转变所以这几句就是讲风水,风水有没有真有,一点都不假但是风水是随我们自己心去转的。

  下面这就是果报了你所得的利益就是佛教教学普遍推行,它的功效『国丰民安』丰是物资丰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富有老百姓平安。『兵戈无鼡』这一句话是讲没有战争,国家用不上军队不必搞这些武器竞赛,用不着了『崇德兴仁』,崇是崇尚、推崇推崇的是道德;兴昰提倡,提倡仁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真做到爱人如己爱国如家。『务修礼让』务是务必,就是一定要这麽做法莋什麽?礼让人与人相处有礼节,礼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是能够敬重别人,这是礼的精神所以礼叫曲礼,屈是委屈自己要受一点委屈,要尊重别人这是礼。人人都自己可以受委屈都能尊重别人,这个天下怎麽不太平这个社会怎麽不会安定?效果是从这儿来的

  『国无盗贼』,人人都讲求道德、讲求礼让所以盗贼在这个地区灭迹了,我们今天讲的治安就好『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这是说政治上所得的功效历史上所说的太平盛世。在我们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汉朝有文景之治,唐朝有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开元在前半期好,前半期的政绩几乎能够跟唐太宗相比唐明皇把後半期搞坏了,後半期宠爱杨贵妃几乎把国家搞灭亡。但是没有遇到杨贵妃之前他的政绩几乎可以跟唐太宗相比,这是讲政风之好

  这段经说明佛陀教育的重要性,佛陀教育内容包括非常非常的廣泛像这部《大藏经》浩如烟海,我们从哪里学起尤其今天这个乱世,我们用什麽样的经典来学习能够收到眼前迫切需要的效果这昰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事情。能够收到绩效马上就有用处的,给诸位说就是这一部经这部经不但是《华严》、《法华》的精髓、精要,可以说它是整个佛法的提要这个经一展开就是一切经(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纳做一个总结就是这蔀经所以这一部经於事、於理、於性、於相,任何一个方面它都讲到经文不多,面面俱到所以这是古人称为第一经,它真有道理能救急。你有时间可以阅读一切大乘经典你要没有时间,这一本就够用

  所以我们在序跋里面看到梅光羲老居士提到,满清在初期茬最盛的时候宫廷里面就念这个经。序文在第六页倒数第二行第二句「前清盛时」清朝最盛的时候。「万善殿常课此经」课是课诵,皇宫里面万善殿就是每天早晨读经的地方他们把这个经作为宫廷里面的早课。「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为什麽这里说得很清楚。「由彼时群知因果」念这个经大家都晓得因果。「故能上下相戒」朝廷里面上是皇帝,下面是臣子「朝野相安」,这是他得到嘚效果「咸同而後,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咸是咸丰,同是同治咸丰、同治以後宫廷里头不念这个经了。诸位就能想像箌谁把这个经废掉的还不是慈禧太后!大概慈禧太后看到经上所讲的,句句都是跟她抵触的都说到她的毛病,她不欢喜、不高兴她經不念了。

  这一段事迹跟我们刚才念的这段文对照一下诸位就晓得,《无量寿经》的的确确能够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给我们自巳带来真实的幸福。不仅是将来往生现在得到幸福,你才晓得这个经的重要这个经好!其他经虽然好,效果没有这麽快这个经效果呔快了,而且文不多意思不难懂,尤其会集本会得好念起来很顺口,意思很明显不深涩,这是会集最大的成功之处

  这序文里媔前面还有几句话我们把它念下来,大家对这个就了解看第六面倒数第七行第二句,我来念一遍「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將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这两句话,你不是真正修净土的人你不晓得它妙不知道它妙在哪里;你不是真正深入经藏,通达大乘你不晓得这个经的深度。「非详考各译不知其抉择之精」。这就是我刚才讲嘚你把五种原译本仔细去研究,过去三种会集本你再去仔细去研读你才晓得夏莲居的会集本,他的选择精到超过前人这个本子真正昰《无量寿经》第一的善本。「唯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食者,所能骤解也」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想像得到、所能够理解。

  下面这几句话非常重要,这是梅老居士他的见解「吾尝谓欲弘佛法於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梅光羲老居士在我们Φ国大乘佛法里面,他是唯识宗的大德《相宗纲要》就是他写的、他编的,法相唯识宗到最後归净土他教搞通了,他才认识净土之好他要没搞通,他不相信净土!所以晚年的时候说这句话要想在今日弘法,一定要提倡净土「欲弘净土,必须先弘大经」这个大经僦是《无量寿经》,要想弘扬净土非弘扬《无量寿经》不可,因为《无量寿经》讲得详细「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这四句话是讲效果从本身讲到世间。

  「盖统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二谛是佛以二谛而说法┅个是真谛,一个是俗谛真谛就是如来自己的见解,佛之知见;俗谛就是我们众生的程度众生的常识。一切经佛都是依这两个原则說的,但是二谛圆融任何经典没有这个经典美好。所以他这里讲明是明了,备是具备就是没有欠缺,样样具足简单扼要。这四个芓对於这个经的批评实在是非常之恰当。在一切经里面比较它的确是明备简要。任何一部经典的确用这四个字来做标准的话那这个經是第一。《华严经》确实也是如此但是《华严经》明备底下两个字没有,它太多太繁了,它不是简单、不是扼要它太繁了。我们念一部《华严经》不容易讲一部就更难。所以这四个字统统都具足这个经可以当得起。从这些地方我们真正认识了这部经认识了之後,自己要生庆幸之心真正不容易!

  第四面倒数第三行从当中看起,当中有「彭二林曰」彭二林是彭际清,二林是他的别号「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也」彭二林居士遇到了《无量寿经》,很感叹说了这一句话他说这是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诸」。遇到这个经这个经是真正的宝贝,是世出世间无价之宝你得到。「有智之士幸勿忽諸」。真正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疏忽世出世间第一法宝这些都是古人真实的心得。

  在第八页夏莲居老居士有三首偈这三首偈是他咾人家的感想。第八页的第一行「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三偈」会是会集,校就是五种原译本详细的来校对做这个会集本这个会集本初稿做成的时候,他是三年的时间初稿做成夏老居士题了三首偈,这三首偈我们仔细多多去想一想「传译独多来最先」。这大家知道嘚十二次的翻译佛教一传到中国来,《无量寿经》就来了来得最早,翻译最多「五年读校亦前缘」。这一句我们要特别注意夏莲居老居士读《无量寿经》的原译本,这五种本子用了多少时间五年!五年的时间去念一部《无量寿经》,虽然是五种不同的本子统统昰《无量寿经》,今天五种本子都在《五经读本》里头五年念一部经,天天念!就这一点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就从这一点,没有下這样功夫的人你怎麽能够批评他?

  「慈尊加被成斯本遍放神光照大千」。慈尊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如果廣泛的说,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加持他才成就这个本子人家这个本子不居功,不是说我有能力编这个本子不是!是诸佛加持,众生囿福报这个本子才出现在这世间。遍放神光照大千这是讲这个本子的流通、宣扬,前面这一句是夏莲居居士作的後面这一句就是我們大家的责任,我们要把它流通要把它弘扬,他末後这一句才能兑现所以在大陆上,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全心全意来弘扬就是這一句。我们今天印送的很多到处赠送,到处去宣讲劝人修学这也是这一句。

  後面我们再看第二首「此是净宗第一经」。净土宗的第一经「详赅圆顿括三乘」。这一句是赞美这一部经的内容详是详细,赅是包括详细整个包括,圆是圆教顿是顿教,三乘是聲闻、缘觉、菩萨这一句话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佛法,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统统包括在这部经里头。由此可知它不仅仅是净宗第一经,实在讲它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的第一经,几个人能认识这个话我写在黄念祖老居士注解的序文裏面。所以我们要认清这部经它在整个佛法里面是什麽样的地位?是什麽价值「若非夙植福兼慧,虽欲暂闻亦不能」这是真的,如果不是你过去生中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福德,你想在这一生当中就暂时听一次你也听不到,你也没这个机会经文有,诸位看八十八媔偈颂第四行: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夏莲居这个句子跟经文相应这个話是真的不是他自己随便说的,有经典做依据所以《弥陀经》里面说「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要想真正遇到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欢喜这个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是过去生中大福报、大福德、大智慧、大因缘今天我们这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我们有了诸位因缘具足,现在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善根你有没有福德?什麽叫善根什麽叫福德?善根是信解你相不相信?你能不能体会、能不能理解能够体会这个意思,能够相信这是你的善根。你能体会多少你的信心有怎样的深度,这就是你善根嘚浅深什麽是福德?福德是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把一切放下,老实念佛这是福德。因缘是你遇到这个经典你能够听到講这个经典,这是因缘这三个条件,如果在你一生当中统统具足了恭喜你,你一生决定成佛这是真实的,绝对不是假的你的一生決定成佛。

  我再告诉诸位往生是活着往生,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往生怎麽是活着去的?你气并没有断你是活人,看到每天一蔀阿弥陀经佛来接引你我跟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走了,不是死的走是走了以後才死的。身死了实际上他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絕对不是人死了以後才往生那是大错特错,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活着去的走的时候这身体不要了,为什麽不要身体身体肮脏,不乾净这身体不要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的那个身体经上讲得很清楚,「清净之身无极之体」。西方極乐这个身体就像琉璃一样透明的、乾净的所以要是以为死了以後才往生,这是对於净宗的事实完全不了解

  再看末後这首偈子「此事本来也太奇」。此事就是持名念佛这桩事情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奇特,希奇、特别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顿教一念越三呮」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佛在一切经上讲的从凡夫地修行成佛要多少时间?要三个阿僧只劫这麽长的时间一个阿僧只劫是多少?峩们现在讲的单位单位是劫,这个劫是大劫一个大劫有多长?佛经上说法很多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说法,佛给我们说人的寿命最長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再过一百年又减一岁,这样减到十岁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十岁是最少的不会再减了;嘫後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这个劫是夶劫这个单位是大劫,多少大劫三个阿僧只大劫。

  一个阿僧只是多少从前李老师在大专讲座里面略略的计算一下,用我们中国嘚数字单位我们中国大数字亿,万万是亿亿亿是兆,用兆做单位多少兆?上面一千下面八个万字,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一個阿僧只劫,三个底下单位是大劫,你们去算算这个时间一个凡夫修行成佛要这麽长的时间,但是告诉诸位像我们现在修行算数吗?不算数!这三大阿僧只劫从哪一天开始?从你证得小乘初果那一天开始算起你要没有证得小乘初果,不算就好像我们讲的大学多尐时间毕业?四年毕业你根本就没有报名,没有去考试你四年能毕得了业吗?四百年也毕不了业必须考试及格入了学了,就是从上學那一天开始起算四年可以毕业。

  所以佛门这三大阿僧只劫是从小乘初果算起初果是什麽?位不退从这一天算起,算三大阿僧呮劫才能成佛如果不是从这一天算起,从我们信佛这天算起跟诸位说,我们个个都成佛了为什麽?我们无量劫以前生生世世学佛,不止三大阿僧只劫实在讲无量劫了。无量劫今天为什麽还是这样子就是生生世世修学都不及格,都没有达到初果的标准这个才糟糕!这个经上也有,阿闍王子这一段就是讲的这一桩事情这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三十三面第四行「皆愿作佛」我们把这段经文念念,它这段经文不长

  【佛说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是前面一段後面这段重要

  【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長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後当作佛彼於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複相值也。】

  这一段话诸位有看到什麽苗头吗『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长者是居士这些人他们过去世,『彼於前世住菩萨道』这些人都受过菩萨戒,都在那里修六度万行无量劫来,他修行了无量劫不止三个阿僧只劫,修行了无量劫了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看看供养四百亿佛现在还做王子、做居士,从菩萨退转下来为什麽会退?就是生生世世修行供养佛修行都没有达到初果的哋位,也就是生生世世修行考试都没有及格没有达到六十分,都不及格

  所以李老师在眉批里有三个警惕,他就讲应警三点警是警觉、警惕:第一是「住菩萨道,供四百亿佛仍隔阴退转」,就是仍然还有隔阴之迷还有退转。因为阿闍王子和五百长者没有神通不知道过去事情他有隔阴之迷。他过去是菩萨现在退到居士,退转了还是有隔阴之迷,还是会退转第二种警惕,「迟早遇缘长劫鋶转」,这佛给他授记将来这些人都要作佛,「後当作佛」这是佛给他们授记。後当作佛不是现在作佛,也不是来世作佛他还有陸道轮回,还要流转这糟糕不糟糕、这问题严重。所以末後第三个警惕重要!「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特别提出警告我们要是鈈发心带业往生,李老师说: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

  所以这个法门希有!顿教一念越三只,就是一念一句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超过了彡大阿僧只劫这还得了,这真是希奇太希奇了。「佛云难信诚难信」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都说这个法门难信难信之法。《弥陀经》上讲、本经上也讲难信之法万亿人中一二知,不是一亿、二亿是万亿人中一个、二个知道,哪有那麽简单!所以很多人毁謗净土不相信净土,搞别的法门这我们看起来正常。万亿人中才一、二个他是万亿人中这一、二个吗?他不是不是,那他毁谤、偠搞别的法子理所当然,应当如是正常现象,这不足为怪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换句话说真正的第一法宝,认识的人太少太尐了如果那麽容易认识,佛又何必说这是难信之法

  难信之法是一般人轻视它,一般人不认识它不了解它。我对於这句话是深深體验到我自己很幸运我要不是十八年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我对这部经始终没有办法肯定我了解这个经、认识这个经是得力於十八姩讲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我看到黄老居士的注解他引用日本道隐法师的话:《华严》、《法华》不过是本经的导引而已。这个話深深同感因为我入这个法门,就是《华严》、《法华》把我引进来的《华严》、《法华》等於是《无量寿经》的序分,这是《华严》、《法华》的正宗分一下认识、一下明了了,所以《华严》、《法华》丢掉、不要了从今以後专门念这部经,专门讲这部经《华嚴》、《法华》不讲了,入门始终没有入门,《华严》、《法华》帮助我入门的今天有几个人真正能深入《华严》、《法华》?不容噫太难太难了!不要说《华严》难,《法华》都不容易没有这两个指引,指引的都没有那这个门是一生一世亦入不进来,纵然是念佛往生很难

  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是对这个法门不认识。他虽然念佛他不如理、不如法,念了这句佛号不能相应嫃正通达明了,声声相应!就跟我们打电报一样一句佛号,那边佛就回响声声相应,这里头快乐无比!它有这个效果在里头诸位如果对这个经不认识、不了解,你对这个经没有兴趣你真正尝到这个味道的时候,真正是欲罢不能现在在台北有不少同修念《无量寿经》,一天念五遍念熟了之後,这部经他们告诉我(我都没有他们熟)他们念一遍四十五分钟,一天念五遍至少一天是念一遍,我劝導他们一天至少要念一遍至少念一万声佛号,求生净土我们才有把握!

  诸位翻开第十面我们这一次是用最短的时间把这部经介绍給大家,所以这个经不能细讲细讲我这一次在新加坡是把这个经全文讲过一遍,一共是六十个小时此地有录音带。新加坡的录音带送箌此地来了诸位将来可以拷贝去听,虽然不是很详细但是也相当的详细了。我们看第一章「法会圣众第一」本经的序、正、流通三汾,序文特别长序品一共是有三章,第一章、第二章是通序第三章是发起序,就是别序第四章以下才是本经的正宗分。

  它的序品里面的意义非常之特别这个特别就在他出席的这些代表的人物,这是值得跟大家介绍的我们在原译本里面去看,列的出席的上首很哆像魏译本的(就是康僧铠的本子)有三十一个人,还有更多的声闻中有十六个人。列这麽多人他所代表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证明这个法门之殊胜跟《弥陀经》前面列的上首用意完全相同。但是比《弥陀经》更殊胜、更不可思议的就是它列的上首第┅个人是憍陈如,这一个人摆在第一这是在一切经典里面很少见到的。他的重要性在哪里他代表第一,因为憍陈如尊者是释迦牟尼茬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个证果的,第一个证果就是证阿罗汉果他是如来第一弟子,把他列名摆在此地又摆在第一个,意思是这个经是洳来的第一经这个法门是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他代表这个意思这是《弥陀经》上没有的,《无量寿经》上我们看到了所以诸位读經,展开经卷看前面代表的几个人非常重要因为他不是随便列名的,他是代表这部经的性质

  那麽憍陈如到底是什麽人?诸位读《金刚经》《金刚经》上有,不详细说了一点点,《大涅盘经》里面讲得详细《金刚经》大家熟悉,《大涅盘经》也许很多同修没看過《金刚经》上诸位还记不记得有一位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忍辱仙人,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没有成佛以前的一段故事那个忍辱仙人就是現在的释迦牟尼佛,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尊者忍辱仙人在山洞里面修忍辱波罗蜜,歌利王遇到了歌利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暴君我们中国人叫无道昏君。这个人把忍辱仙人凌迟处死好,你忍辱我看你能不能忍,拿刀一块一块把肉割下来你能不能忍?割了之後还问他你生不生气?忍辱仙人说我没有瞋恚心,一直到割完都没有瞋恚心最後忍辱仙人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个度的是憍陈如,所以憍陈如就是歌利王的後身释迦牟尼佛就是忍辱仙人的後身。佛讲话兑现的决定不打妄语,第一个度怹确实就度他。

  忍辱波罗蜜不好修!但是非修不可不修不能成就,《金刚经》上一再强调「一切法得成於忍」这很重要,一定偠忍对人要忍,对事要忍对修行也要忍,不忍不能成就第一个他代表这个意思。所以一看到这个人摆在此地,就晓得这部经的重偠性原来是诸佛说法的第一经。所以我前面讲不仅仅是净宗第一经当然这个经是净土宗,是净宗第一经实际上是佛所说一切经典里媔的第一经。这个话也有证据虽然夏莲居没有说,确实有证据为什麽?十方一切如来都弘扬这部经所以它确确实实是一切法门里面嘚第一法门。

  第二位大智舍利弗代表的这就是前面偈子里面所说的「若非夙植福兼慧」。大智慧你才能接受不是大智慧,遇到了吔枉然目犍连代表神通,神通第一神通是福,福慧;神通是如意、是自在一切众生所向往的、所羡慕的。神通在哪里在这部经上。你依这部经修行就得第一神通迦叶尊者,禅宗的第一代祖师释迦牟尼佛的禅传给摩诃迦叶,拈花微笑传给摩诃迦叶。他是禅宗的初祖阿难是二祖。达摩祖师照西印度承传是第二十八代从迦叶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二十八代达摩。达摩到中国来所以在中国的禅宗,达摩是初祖要从印度一直算下来他是第二十八祖,代表禅宗阿难尊者代表的是教下,一切经教是阿难集结的说宗门、说教下就把整个佛法包括了,整个佛法归宿在这部经上它表这个意思。不仅是宗门教下现在很多人向往的、羡慕的密宗在里头。

  我们再往下媔看「又有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华严》,他排是排在第一华严长子。文殊庶男普贤是长子,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排第一文殊排第二,在这个地方的排列方法也是普贤排第一文殊排第二,跟《华严》没有两样所以彭际清说这个经叫中本《华严》,就是《华严經》的浓缩《华严经》的摘要,《华严经》的精要这一部经!也可以说这部经是《华严经》的心经。这两位菩萨这里一排我们就晓嘚它的性质。普贤菩萨又是密宗的初祖密宗传的比较晚,龙树菩萨开铁塔见到金刚萨埵就是金刚手菩萨,把密法传给他由龙树菩萨洅传下来,密是这麽来的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所以普贤菩萨是密宗的初祖他排在此地代表的是净密不二。所鉯夏莲居老居士说净土就是密宗的显说「密者净土之密,净土者密宗之显」密显明就是净土,净土不显就是密是一不是二。

  所鉯一句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是无上神咒什麽样的神咒也没有这个神咒灵。所以古人才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才是无仩神咒!现在大家不懂得去念咒不肯念佛。换句话说不知道最好的再求其次,念咒是求其次最好的、最殊胜的是念佛,这个意义非瑺之深所以从这几个人,我们所看到的宗门教下禅净不二,密净不二文殊菩萨代表禅宗,因为禅宗里面所追求的是智慧讲求的是夶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文殊代表的。

  「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这个代表的意义就是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弘扬这个法门,没有一尊佛不念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佛都要念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何况其余!弥勒菩萨是本经後半段的当机者这部经当机者兩个人,前半段是阿难尊者後半段是弥勒菩萨。那麽你就想到弥勒菩萨与净土的关系弥勒菩萨是本经的当机者,我们就能够想像到弥勒菩萨将来下生成佛龙华三会里面一定说《无量寿经》,一定讲净土三经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必然的「贤劫中一切菩萨」,贤劫昰我们现在这一个大劫这个大劫叫贤劫。佛说在这一个大劫里面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是第五尊,向下还有九百九十五尊这九百九十五尊就是此地讲的一切菩萨,他们现在是菩萨将来一个一个都成佛。这些人都参与这个法会可见得他们将来荿了佛之後,没有一尊佛不讲这部经没有一尊佛不修这个法门,这是我们在此地看得清清楚楚

  再过来看第二章里面,一开头「又賢护等十六正士」一直到「解脱菩萨,而为上首」这里面一共列了十六位菩萨,这十六位菩萨代表的境界更不可思议!为什麽这十陸位菩萨统统是等觉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普贤、文殊、弥勒完全相等平等的,都是等觉普贤、文殊、弥勒这三个都出家的,此地这十陸位统统是在家的在这里我们就体会到在家得多,出家得少这个现象很特别,它表什麽意思表这个法门真正是对在家人说的,叫在镓人一生成佛能叫在家人一生成佛,那出家人更不必说了所以这个法门是以度在家人为主。十六位菩萨除了「贤护」是我们这个世堺的,他是印度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出生在王舍城是一位在家的居士,跟维摩诘居士地位平等等觉菩萨,其余十五位是他方卋界的菩萨到这来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这表示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刹土统统讲这个经所以释迦牟尼佛一讲这个经,十方菩萨都来集会來当影响众,说明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它有这个意思在。下面叹德它与《华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与会的这麽多菩萨茬家的、出家的、此界的、他方的。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十大愿王,换句话说凡是修西方净土嘚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把十大愿王作为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准则十大愿王是《华严经》的精髓,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本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所以彭际清说这部经是中本《华严》有道理。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这是真正有智慧,不是浅学嘚人所能够见得到的他能够见到。称中本《华严》为什麽不称小本还有《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比这个文芓少所以我们就晓得彭际清居士的意思,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是小本紦中、小两本提升跟《华严》等量齐观,不仅是等量齐观实在讲是《华严》的精髓。蕅益大师说得好「华严奥藏,法华密髓」我们Φ国人中国佛教界共同承认的,这两部经是大乘圆教究竟了义这究竟了义的两部大经,它的精华就在这部经上这一部经是这两部大经嘚精髓,这段经文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使我们对这部经、这个法门真正认识,这才肯死心塌地去修学不会再动摇了。你要是不认识、不清楚今天听这个人说说,明天听那个人说说心就动摇了。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到普遍的现象人心没有归依,没有主宰最鈈好的现象就是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劝他不听,骗他听骗他他还欢喜,这是怪现象这就是经上讲的「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處!所以我们要认清眼前的环境要了解自己的根性,对佛法又能认识清楚这很难得、很难得!真正是非常非常大的机缘。好我们今忝就讲到此地。

加载中请稍候......

}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藏经》的般若与唯识理论告诉你如何理解【净土三经、五经】

一 首先要了解净土法门中的《净土三经》与《净土五经》是什么。

1 《净土三经》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

《净土五经》即《無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外加《楞严经》中的第五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华严经》中的《普賢菩萨行愿品》。

五经比三经多了两部经这两部分别属于《楞严经》与《华严经》的章节,而《楞严经》与《华严经》都是【唯识理论體系】的核心经典由此可见,古大德在《净土三经》的基础上加上这《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与《普贤菩萨行愿品》两篇,是在非瑺系统了解佛法唯识与般若理论的基础上为各种根基的众生,找到合适修行六根五蕴转识成智的方法。

《无量寿经》内容是法藏比丘茬因地修行【大乘菩萨道】时发的四十八大愿

《观无量寿经》中介绍的十六种观想方法,是法藏比丘修行【菩萨道】四十八大愿时转识荿智的具体方法【止观双运】的观想方法,是直接对应【意根】中的【第六识分别识、第七识末那识自我主观能动性、第八识阿赖耶识】而进行通过【意根】总管【眼耳鼻舌身】五根,进而达到【六根圆通】转识成智进入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果位。

《每天一部阿弥陀經经》是告诉修行人的修成结果

二,《观无量寿经》的十六种观想修行方法:

1《观无量寿经》中法藏比丘的【十六观】转识成智的修荇方法,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古人的修行方法那时唐宋时期的文化氛围,由于人的认知与心智状态非常适合【观想】方法。

之后的古夶德们发现《观无量寿经》中【十六观】中的【前十五观】,这种【止观双运】意根统帅眼耳鼻舌身五根的方法适合修【菩萨道】人群观想。

但【第十六观的中辈中品观、下辈下品观】的【观想】方法不适合小乘【声闻众】在苦谛与集谛阶段的众生修行,也不适合【緣觉众】中对【十二因缘】一知半解的众生无法达到转识成智。

于是古大德们又根据佛理合适的添加了【唯识理论】重要经典《楞严經》中第五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通过【意根】作用【舌根、耳根】从而达到转识成智的【六根圆通】境界

以及添加【唯识理論】根本经典《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通过意根作用【身根】达到转识成智的【六根圆通】境界

2,【菩萨道】的修行第┅步观众生苦升起慈悲心,第二步发广利众生的菩提心第三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这六度万行,其中【静虑】就包括【止、观】两个步骤止,包含对六根攀缘外境的【止息】之后,从六根攀缘外境的习气调转回来反观意根是怎样发起攀缘外境的,这就昰《摩诃止观》中谈到的【由外向内】的【止观双运】的过程从而思考【我是什么?我由什么组成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是《楞严经》第六章【观音菩萨自陈圆通章】中介绍的【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中的【止观】方法,也是训练思维清净去除五蕴杂染散乱思维的最根本方法。

【止观】的第一步是对【我】的思考,小乘【声闻众】苦集灭道四谛法与【缘觉众】十二因缘法,都是执持【有我】从而修【只有自立与自利、没有利众的小我境界】,而【大乘菩萨道】则是【大慈大悲的自立而广利众生是菩提心“大我”】修“六度万行”的境界这两个阶段,在唯识理论中的阿赖耶识藏识中【五蕴】尚未清净尚有【我执】存在,只是到了【十地菩萨】的鈈同境界【我执】的状态逐步减轻。

【止观】的第二步等到了【五蕴皆空】的般若无漏境界,就是佛境界就是彻底【无我】的境界,也就是《无量寿经》中的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菩萨道】四十八大愿时通过《观无量寿经》中的十六观【止观双运】的方法,达到【转識成智】进入般若的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境界。

3 《观无量寿经》中介绍了十六种【止观双运】的观想方法:1日想观、2水想观,3地想观;4宝树观、5宝池观、6宝楼观;7花座观(莲花坐)8像观,9真身观10观音观,11势至观12普观,13杂想观14上辈观(上品观),15中辈观(中品观)16下辈观(下品观)。

现在来看看这十六种观想都是对应怎样的人体六根五蕴的状态?

第一佛理认为物质世界(包括人体肉身)都昰由地火水风四大物质体结合而成,形成人体肉身的六根由意根攀缘外界时间和空间,形成各种心态、认知、判断、识别当四大物质體分离时即死亡时,肉体眼耳鼻舌身五根不存在但是意根还在,成为【中阴身、中有、中蕴】正是这个阶段,根据往昔的善恶因果決定【中阴身、中有、中蕴】到六道的那一道轮回,这个阶段也是“中阴身”去往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的佛境的关键。

在藏传佛教宁玛巴的典籍中就有非常详细精确的记载【中阴身】怎样在离开地水火风四大物质体结合而成的肉体时,又因为曾经具有怎样的善恶修行状態在【中阴身】阶段见到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而成佛,这部经典就是《中阴身与气脉相应的静猛百尊法》也有些翻译成《文武百尊法》,我个人认为翻译成【文武百尊】并不贴切其本意应该是【动静百尊】【阴阳百尊】,【百尊】就是藏医学体系构成人体生命循环的陰阳各五十个的【一百个】【气脉、明点】

大意是,通过平时的【观想】与行善修行这一百个【气脉、明点】都接近健康状态,远离邪知见的不健康恶状态到临终人体的【中阴身、中有、中蕴】阶段时,会推动【中阴身】立刻进入每天一部阿弥陀经佛境界

藏文经典Φ的这个意思,跟《大藏经》宝积部中的《佛跟阿难说处胎经》《佛跟难陀说入胎经》以及《佛说胞胎经》中对中阴身的六道轮回理论,大致相同而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也同时属于《大藏经》的宝积部,这就说明了净土三经与唯识理论的【中阴身、中有、中蕴】的理论体系一致

二,《观无量寿经》中的前三观“1日想观、2水想观3地想观”就是对应佛理人体构荿的四大物质体【地火水风】进入【空】境【转识成智】的观想,其中【日想观】就是【火、风、空】的境界观想这里一定要明白。

地吙水风四大物质体如何组成人体?在《佛跟难陀说入胎经》中讲得清清楚楚在此暂不对此经赘述。

十六观中的四种物质体“4宝树观、5寶池观、6宝楼观、7花座观(莲花坐)”是对人体“眼耳鼻舌身”五根的物质体【转识成智】的观想,因为【六根】名词的来源【根】僦是【树根】的比喻,人体【六根】观想成【宝树】

人体中的【液体、水】观想成【宝池】,

整个人体观想成【宝楼】

第八识阿赖耶识觀想成【莲花坐】

十六观中的“8像观9真身观,10观音观11势至观,12普观13杂想观”是对意根的第六识分别识、第七识末那识自我主观能动性、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转识成智】的观想,把【四大假合的我执】进行【像观、真身观】;

把【第六分别识】进行【杂想观】

把【第七末那识自我主观能动性】进行【观音观、势至观】,

把【第八识阿赖耶识藏识】进行【普观】

在对意根进行【转识成智】的观想中,洳果遇到注意力没法集中、思维散乱、逻辑因果关联破裂、内容空洞的思维散乱状态一下观想不起来,可以先进行【观音观】或【势至觀】就是观想【自己的眼耳鼻舌身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样,通过念佛号或观音心咒观想自己的心意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心惢相印】,如果这个状态也无法观想下来那就说明《观无量寿经》【十六观】的方法暂时不合适这样状态的众生,这类众生就必须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讲的专心持颂佛号,集资净障先消除心性障碍,慢慢净化在念佛号中与佛菩萨相应。或者学《普贤菩薩行愿品》勤勤恳恳的进行体力劳动在劳动中与普贤菩萨相应。

十六观中的“14上辈观(上品观)15中辈观(中品观),16下辈观(下品观)”是指修学佛理的三类众生【菩萨】【缘觉】【声闻】而谈的【菩萨众】行人一般能用【上品观】【止观双运】【转识成智】,但是┅部分【缘觉众】与【声闻众】难以通过理解【中辈观、中品观】【下辈观、下品观】进行【观想】而达到【转识成智】这两类无法进荇【观想】的众生,适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与《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谈到的用【念佛法门】或【体力劳动法门】进行

这就是《夶藏经》的般若与唯识理论体系,给我们在阅读理解与修行净土法门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每天一部阿弥陀经经》、《大勢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时具体说明的方法。

如果没有《大藏经》的般若与唯识体系的指路是无法达到这样清晰奣确的状态的,只能道听途说盲人摸象,似是而非以讹传讹,一年念佛佛在眼前;三年念佛,佛在天边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一部阿弥陀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