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巴退伍老兵生活困难如何联络

西藏军区岗巴营:老兵患绝症求战友抱上雪山哨所-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西藏军区岗巴营:老兵患绝症求战友抱上雪山哨所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 14:28:11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清晨,走上山坡训练的士兵(西藏军区提供)
  央视网讯(记者 何川)珠峰西望,喜马拉雅群山间有一轮玄月似的开阔地:白云流淌,牧草青青,错落有致的雪峰像圣洁的白塔散落人间,这里是藏族人民世代的家园--西藏岗巴。八月的岗巴像白度母一样安详,羊群悠悠,无名小花随雪山草甸绵延至天际。
  走过草原,驻守边关的老兵脚步那样慢、那样沉。老兵说:“我问别人,都说这些花儿没有名。我说,每朵花下面都埋着一个老兵的魂,一个老兵的故事,信么?”我们不信,“人有魂吗?”老兵说,“军人有,岗巴军人都有,让我讲给你听……”
  呐喊声把魂都叫醒了
当年老兵站岗执勤:解放帽,大棉袄,手握钢枪站立,身旁竖立毛主席画像,身后是茫茫雪山。
  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岗巴县,组建岗巴边防营,在140多公里边境线、10多个通外山口戍边卫国。自卫反击作战、平叛剿匪、封边控边、边境反蚕食、抗震救灾……54年来,共30多名官兵为此献出生命。
  岗巴营现任营长胡广军说:“岗巴营是有根的,我们最早是西北红军一部,是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先烈创建的部队。不瞒你说,我也是陕西人!”胡广军一脸自豪。回忆历史,胡广军讲了许多老兵的故事。
  1965年12月,岗巴营某部小分队在边境线执行任务,枪弹突然从天而降,一轮突袭后,惊魂未定的战士们发现队长李文荣牺牲了,战场经过瞬间安静,战士们突然红了眼,手中的枪嘶吼震天,没有谁下命令,所有人一起冲向地形、装备占优势的外军,转眼击毙3人,活捉5人,其余溃散。这样的呐喊声还有很多,久久盘旋在喜马拉雅山,把岗巴营战士们的魂都叫醒了,血都喊沸了。
  1964年11月,岗巴寒冬,大风挟石砸散了晚归的羊群,羊群是牧人的命根,没有羊的岗巴牧民过不了冬天。岗巴营塔克逊边防战士普布扎西等当即进山寻羊。战士们分散开一路喊着,一路向高处走,风大天寒,天黑了也没有回音。普布扎西想了办法,学羊叫把羊群引出来。然而,普布扎西没能引来羊群,却引来了一群饥饿的狼,在狼群嚎叫声中,普布扎西摔下山崖,与冰川相融。在岗巴县县志上可以看到,普布次仁的牺牲没能换回羊群,却换回一大批受到蛊惑出走的牧民回归故乡。
  牧民的心是雪做的,一热就化了。拉吉老阿妈当年还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儿子重病,门外大雪封山,求救无门。就在此时,岗巴营的军医巡诊走到了她的门前,拉吉老阿妈的儿子得救了。拉吉老阿妈去连部感谢这些救命恩人时发现:河水结冰,连部饮水困难。拉吉老阿妈当时做了一个决定:背水!老兵们拦也拦不住。作为回报,当老阿妈所在村收割、忙种时,连队的老兵们就成了村里的主力军,让老兵们眼泪盈眶的是:这以后,背水姑娘拉吉的身后多了一群时常为他们背水的藏族同胞,这一背,就是半个多世纪。每一年,老兵离开时,老阿妈都会带着乡亲为老兵送行,送别的泪直到老阿妈前两年长眠雪山,这才停下了。
  军人的魂就这样醒了,扎根在这雪山间。
  最后抱我的袍泽兄弟
当年的老兵在雪中执行任务,条件比现在更艰苦。
  和平岁月中老兵的故事,最慷慨悲歌的是最后一次抱紧朝夕相处的袍泽兄弟。
  老兵说,他记得岗巴营有一个参谋叫樊聚德,军龄20年。1985年时,积劳成疾的樊聚德已是肝癌晚期,医生从他腹腔抽了两斤多腹水。樊聚德知道自己没多少日子,向家人提了一个过分的要求:带他回岗巴营,回他的哨所查果拉。此时,这位身高接近一米七的老兵,体重只有60多斤。一旁的老战友突然明白了樊聚德的心思,在1985年6月带他回到了岗巴营,战友们抱着他走上了查果拉哨所主峰,到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前,躺在袍泽兄弟的怀里,樊聚德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有一个老兵讲,他有个战友叫刘晓波,刚来岗巴营查果拉哨所时散漫贪睡,换岗时叫八遍都不醒,巴不得别人替他多站一会。有一天,老班长给他讲了老哨长樊聚德的故事,听完以后,刘晓波的魂醒了,站岗执勤疯抢,训练比武更是拼了命。1992年3月的一天夜里,为了让战友睡个好觉,刘晓波忍着病痛没有叫醒他。半夜,突然惊醒的战友冲出去抱他时,刘晓波抱着枪,站在岗哨上像冰雕一样,眼睛再也不会睁开。
  1993年4月,彭红奎休假后返藏,班车在连部十多公里外的路上遇上暴风雪抛锚了,在西藏这就意味着要等一天一夜,或是三五天才能上路。因为军人按时归队是死命令,彭红奎仗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徒步向连部出发,最后一次和连部通话时,彭红奎说:“没事,我爬也能按时爬回岗位!”暴风雪来得太猛,彭红奎迷路了,战友们找到他时,他已冻僵,身体保持着向连部爬行的姿势,抱都抱不动。
  这样的故事还很多:一次雪崩夺去了两位战士的生命,幸存的两位战士养好伤立刻归队;为了不被“赶下”哨所,新战士任浪隐瞒病情,突发高原性心脏病让他永远倒在了巡逻路上;暴风雪刮走了两位巡逻的战士,在零下三十度的雪地爬行三天后归队时,两人永远失去了双腿……
  最后抱着这些老兵的战友,也许是抱得太紧了,把他们的魂儿都压进了自己的胸腔里,所以前仆后继,为国捐躯。岗巴草地上那些无名的花儿正怒放着,我们相信了:每朵花下都埋着一个老兵的故事,还有早已融进了喜马拉雅雪山的军魂。雪山在,岗巴军魂就在。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吧
  普布次仁 1964年11月战士
  蒋玉清 1965年7月战士
  李文荣 1965年12月连长
  马多洛 1966年班长
  顿珠 1966年战士
  何龙泉 1967年9月战士
  曹树海 1967年9月战士
  陈坤厚 1967年10月战士
  汪长生 1975年战士
  鲜述虎 1976年战士
  周发生 1976年9月战士
  胡同德 1983年哨长
  倪涧桦 1983年参谋
  颜世文 1985年排长
  周明平 1985年战士
  李亚移 1985年战士
  樊聚德 1985年6月参谋
  李建华 1987年参谋
  许加军 1988年参谋
  刘晓波 1992年3月战士
  彭洪奎 1993年4月战士
  张斌 1995年1月新兵
  杨远利 1995年1月新兵
  谢开红 1995年1月新兵
  江书友 1996年8月军士
  安建民 1996年战士
  郝英军 1996年4月战士
  卢建文 2006年6月战士
  任浪 2008年3月战士
  张亚伟 2008年4月战士
  注:还有大量官兵转业、退伍后不久,因高原病病发亡故,暂时未做详细统计。
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拉吉老阿妈连续50年为岗巴退伍老兵送行
02:14:32&&来源:解放军报
[提要]&&11月29日,是西藏军区岗巴二营三连退伍老兵离队的日子。凌晨5点,“全国拥军模范”、岗巴县昌龙乡的拉吉老阿妈就让孙子扎西扶着自己到连队。”  50年前三连进驻海拔4700多米的昌龙乡时,碰巧阿妈的小孩生病,在连队卫生员帮助下,孩子很快康复。
拉吉阿妈到连队送老兵。(刘有飞摄)  雪山有情,高原有爱。  11月29日,是西藏军区岗巴二营三连退伍老兵离队的日子。  凌晨5点,“全国拥军模范”、岗巴县昌龙乡的拉吉老阿妈就让孙子扎西扶着自己到连队。这是她第50次为驻地退伍老兵送行。  “路上风大,喝杯酥油茶、青稞酒再出发!”站在队伍前,阿妈边为老兵倒酥油茶,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深情叮嘱。  “一路平安……”记者看到,每走到一名退伍老兵前,阿妈先是为他献上一条寄托着藏族人民祝福吉祥的洁白哈达,接着敬上一碗青稞酒,再抚摸一下老兵那印在脸上的高原红,然后用慈祥的额头紧紧贴在老兵的额头上,传递着她的母爱,最后双手合拢为老兵祈祷。  老兵们眼眶湿润,一个个行标准军礼后,嘴唇颤动地说:“阿妈,您多保重!”  50年前三连进驻海拔4700多米的昌龙乡时,碰巧阿妈的小孩生病,在连队卫生员帮助下,孩子很快康复。从那时起,阿妈就把连队官兵当亲人。  起初官兵不熟悉巡逻道,阿妈坚持为战士们带路。如今,巡逻道官兵早已熟记在心,但年迈的她总要坚持跟着部队走上一程。等官兵返回时,她总是端着热乎乎的酥油茶在风雪中迎接官兵归来。  她就是这样与三连官兵结下深厚感情的。阿妈不会忘记,前年10月村民普布驾拖拉机陷入雪潭,是连队派出20名官兵和一台牵引车,经过一个多小时奋战,才将普布救出雪潭。  阿妈清楚地记得,去年外出遇大雾迷路,是连队官兵找到奄奄一息的她。  阿妈说,官兵对村里所有人都好,村中谁是五保户,谁是孤寡老人,谁家缺劳动力,连队官兵每个人都记得清清楚楚,都会按时上门服务……  阳光照耀雪山。望着视线中渐渐模糊的运兵车队,阿妈依然站在风中边挥手边擦泪水……  (解放军报西藏日喀则11月30日电)
来源:解放军报雪山有情 边关有爱——成都军区西藏岗巴边防营爱国戍边纪事(下)
陈伟平 许凌康 本报记者 钟振宇
“如果是兄弟,我们要一起闯,没有什么困难让我们低头……”8月下旬的一天,在海拔4900米的塔克逊哨所,潘冠华、范良忠等战士组成的小乐队,演练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兄弟》,打算献给近期退伍的老兵。
在成都军区西藏岗巴边防营采访,一代代官兵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故事感人肺腑。营长胡广军的话让记者充满敬意:“除了坚守和牺牲,苦中有为、苦中有乐也是新时期岗巴军人的标签,他们钢铁般的身躯里,跳动着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
打造高原“南泥湾”
一排排红柳堆绿叠翠,一个个温室菜香果甜,一间间屋舍温暖明亮……走进岗巴营区,记者怀疑是否身在高原。
这里海拔高,气候恶劣,由于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缺乏维生素,很多官兵出现指甲凹陷、脱发掉发等病症。为给部队增添生机,岗巴官兵想了不少办法。
三连川籍战士余小亮,从入伍第一天起,就梦想为这片荒凉的土地点缀绿色。他买来书籍,可书上没有高原种植瓜果的内容,只得选择最笨的办法——反复尝试。试验了各种授粉、嫁接、施肥方式后,三连已能栽种30多种蔬菜,10多个品种的水果,夏季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俨然高原的“南泥湾”。
近年来,官兵们搭起上万平方米蔬菜大棚,筑起十多公里防御工事,建起配套规范的射击场、投弹场和战术训练场,被表彰为“边防建设十佳单位”。
金珠玛米是恩人
搭乘军车前往岗巴各连队、哨所的途中,每当经过村庄时,记者都看见路边的藏族小朋友向军车挥手或敬礼。“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2013年初,牧民多杰一家被困暴雪,出生仅17天的婴儿小卓玛生命岌岌可危。一连官兵跋涉10余公里冰雪路,展开30余小时的生命大营救。当被战士抱进救援车时,迷糊中的小卓玛睁开了双眼……
在另一次暴风雪中,岗巴军人参与搜救和抢运牧民被困的羊羔,40多人手指或脚趾被冻伤。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代官兵与当地群众生死相依,播下拥军爱民的种子。
全国拥兵模范、昌龙乡拉吉老阿妈几十年如一日关心着岗巴营。战士病了,她提着鸡蛋看望;连队来了家属,她登门嘘寒问暖;战士退伍,她送上洁白的哈达,之后骑着毛驴送了一程又一程。去年,老阿妈因病离开人世,女儿和孙辈又接过了接力棒。
“妈妈永远支持你”
岗巴官兵常说,最难受的不是缺氧和寂寞,而是对家人的亏欠。
在寒风凛冽的查果拉哨所,哨长白玛多吉告诉记者,去年,他主动申请上查果拉,母亲泪流满面,除了不舍分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担心哨所高海拔和潮湿的气候会加重儿子的痛风病情。
白玛多吉到部队后,收到一个邮包,里面是治疗痛风的药物和母亲的一封信:“你对组织的誓言不能变!在部队要好好照顾自己,妈妈永远支持你。”
川籍战士彭绍伟结婚后,妻子和一同居住的公公婆婆之间出现磕碰,懂事明理的年轻军嫂从不和老人争执。彭绍伟心怀感激,“没了后顾之忧,哪有理由不站好岗。”
四连时任指导员谭晓华有两年多没回家,远在遂宁的妻子带着孩子来到岗巴探亲。目睹丈夫带着官兵施工的情景,听到很多关于高原兵的故事,她深深为边防军人的奉献精神所打动。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来部队第7天,她便提出回家。临走时,她给丈夫留下一句话:“好好干吧,我和孩子会等着你。”
作者:钟振宇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伍老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