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乘四大菩萨为什么没成佛可以成佛

印光大师为何推崇外道书《太上感应篇》--学佛网
印光大师为何推崇外道书《太上感应篇》
& 8:32:00&&&nbsp
热度:1433 &&
  印光大师说:“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之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又说:“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萨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 从上述寥寥数语,可知印光大师对于太上感应篇的价值,是如何的赞扬,如何的推崇!可是佛教中高深的经典太多,大家不免轻视这本浅近的书,因而忽视印光大师的遗教,佛教徒很少有诵读太上感应篇的人了。我也不能例外,早把这本好书束诸高阁。直到民国五十三年,曾患严重的目疾,坎坷之中,不免烦恼丛生,自愧学佛三十年,对于汹涌而至的烦恼,竟无法控制,才把久束高阁的太上感应篇拿出来细读,出乎意料的,连续数日,竟平息了平日无法控制的很多大烦恼。从此每日读诵,精神日益爽朗,身心愉悦,得未曾有。因此我更钦敬提倡这书的印光大师,确实具有真知灼见,不愧为我国佛教界第一流的高僧;他成为一代祖师,实非偶然。 感应篇的特色,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为基础,发扬善恶因果的至理。印光大师生前创办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或许有人要问:“学佛的目的,是要出离三界;太上感应篇的天地神明,尚未出离三界,怎么值得我们尊敬呢?”不错,佛法是要众生出离三界;印光大师是一位杰出的高僧,一生说法弘化,也是上承佛旨,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苦海的。可是我们要明白,这并不是教我们废弃三界的一切,或藐视三界的一切。我们学佛,在没有出离三界以前,还应尊重三界的秩序,遵守三界的法纪。倘若认为学佛可以藐视三界中的一切,那么 请问:你在马路上行走,是否可以轻视交通警察是三界中的凡夫,因而横冲直撞,不尊重交通警察的指挥呢?若真是这样,那岂不要造成交通秩序大乱,车祸横生的恶果呢?生存在三界之中,对交通警察尚且要尊重,何况维系宇宙间无形秩序的天地神明,比交通警察更高出万倍,怎可不知万分的尊敬呢? 可怪少数学佛的人,自己还没有出离三界,竟要排斥天地神明,藐视天地神明,以致印光大师所提倡赞扬的太上感应篇,几乎已被逐出佛教大门;影响所及,从民国四十几年至民国五十几年,短短十年之中,佛门内轰动社会损害教誉的不幸事件,层出不穷。这证明排斥或藐视天地神明,不仅不能改善社会风气,连佛教内部的风气,也有发生不良影响的后果。很多人不肯行善,偏要作恶;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天良泯灭。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发天良,才能使人不肯作恶,乐于行善。试观历史上的德育故事:汉代的杨震,因敬天而拒收贿赂;宋代的王日休,因敬天而拒绝邪淫。种种美德,都由敬天而来。所以敬天畏天,是百善的根基;无法无天,是万恶的祸源。因此印光大师的遗教,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作为做人修养的基础;进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净土,出离生死轮回的苦海。 还有很多人轻视太上感应篇,认为仅是人天乘而已,殊不知佛乘虽高,应以人天乘为基础。做人没有做好,如何能成佛?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万丈高楼,应从平地做起。博士虽高深,倘无读过小学,又如何成为博士?所以太上感应篇即使仅是人天乘,我们也绝对不能予以轻视;因为从此可以奠定成佛的基础。虽然世上其它各种外道,或许也可视为人天乘;但他们都是排斥佛法的。太上感应篇不但不排斥佛法,且内容很与佛法相合。 现在的社会上,民众的宗教信仰很复杂;除了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等等正式宗教以外,还有很多似佛非佛的外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其信徒之众,聚会之盈,往往超过佛教。我们检讨各种外道蓬勃滋长的原因,是由于物质文明发达的工业社会,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需要日益迫切,但佛教的理论太高深,多数人难以领悟,因此渴求心灵修养的人们,势必纷纷投入各种外道之门。今天我们要遏阻各种外道的滋长,只有弘扬印光大师的遗教,以敬畏天地神明,作为戒恶激善的做人基础,进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净土。人人易懂,人人易行,使大多数根基浅劣的众生,不致有望佛门而兴叹之苦。佛教与各种外道的比较,佛教好比是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其余外道,好比是一座平房。高楼大厦确实比平房伟大,可是如果高楼大厦的基层建筑不坚固,摇摇欲坠,有倾倒之虞,那就反而不及一座坚固的平房了。佛教虽伟大,岂能忽略人天乘的基层修养呢? 当然人人都会说,五戒十善,就是佛教中人天乘的基本修养;但事实上,因为多数人缺乏自我约束力,难以实行,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发天良,才能增强自我约束力,使五戒十善易于实行。例如前面说的汉代杨震,宋代王日休,他们虽然没有受戒,但因敬畏天地神明,前者竟能见财不贪,后者竟能见色不淫;没有受戒,竟能守戒。这样说来,敬畏天地神明,大能有助于五戒十善的实行。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在一部分佛教徒看来,或许也只是一座平房而已。退一万步说,感应篇即使仅是一座平房,也与其余各种外道的平房大不相同。因为其它各种外道,只能止于平房,阻断了佛法高楼大厦的发展;而太上感应篇这座平房,并不妨碍学佛,且可以这座坚固的平房作基础,有利于佛法高楼大厦的完成。所以印光大师提倡太上感应篇,意义十分深远,值得我们深切体会的。 佛教的各宗,好比大学的分系,一定要有小学中学的良好基础,才能进入大学专攻一系。人天乘好比中小学,一定要有人天乘的良好基础,再进而修学佛教任何那一宗,才可得到学佛的实益。好高骛远的人,人天乘也没有学好,即侈谈学唯识、学三论、学禅、学密;往往佛未学成,连人身也不能保持;好比一座根基不固的大厦,随时倾倒。不亦太可哀哉!今日世人对于各宗教的评价,常视各宗教事实的表现而定,如果那一宗教恶事发生很少,善事做得很多,就能博得多数人的拥护信仰。反之,那一宗教恶事发生很多,善事做得很少,不论其学理如何高深美丽,也会被世人所唾弃,渐渐至于灭亡的。明乎此理,我们要使佛教发扬光大,事实上的止恶行善,比理论更重要。 《太上感应篇》这本书,语虽浅近,大益身心,对于止恶行善的促进,冀能发生较大的作用。此乃遵循印光大师的遗教,印赠这本《太上感应篇直讲》。希望大家诵读奉行,奠定人天乘的基础,进而念佛求生净土,了生脱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上是净空法师的弟子吧,佛法不共儒道,佛法的根是三皈依,五戒十善人道成 ,儒道是外道,佛法是内道,发明心地唯是佛法。
这位师兄你打错特错,请问什么是外道,外道是心向外求法,正法是向心求法,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
道家以老子为代表。
儒释道是正法,都是向心内求法,三家是一,儒家道家是佛家的根,人做好了,成佛就快了。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 - 慧日講堂影音下載——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 - 慧日講堂影音下載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第四十一集 人天乘亦不共外教_佛眼导航
学佛正见(二)
第四十一集 人天乘亦不共外教
蔡正礼老师 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这个单元,想要来跟各位探讨: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的不同;以及有人说到有所谓的“
蔡正礼老师 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这个单元,想要来跟各位探讨: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的不同;以及有人说到有所谓的“老母娘”,说她是佛教里面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我们要来证明说这老母娘绝对不是如来藏。   首先,我们要来探讨,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的不一样。很多人认为说:佛教的人天乘事实上跟其他宗教是一样的,因为其他宗教一样有所谓的天堂可以去往生,既然这个佛教的人天乘也是可以帮助人往生欲界天,所以就认为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的生天是一样的。乃至就有一些宗教就把这个天道,当成是所有宗教共通的部分,然后以这个天道来贯串所有的宗教;他们就认为说,因为这样子,所以其他宗教里面的儒教、道教乃至佛教这种三教,事实上它是可以合为一个,因为都是一样是要生天的;乃至有的还更扩大,扩大到这个耶教,也就是基督教,或者是回教,认为它们也是可以帮助人家往生天堂,所以变成是五教合一。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也许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因为方便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简略而说: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是类似的,可是当我们对于佛教的三乘菩提,有一些粗略的认识之后,我们对于佛教的人天乘是不是跟其他宗教的生天之法,这种天道是不是一样呢?我们就要进一步来分析。因为如果说,我们没有仔细来分析的话,我们常常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法义,所以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事实上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的生天之法,事实上它是有截然不同的。如果说佛教的生天之法跟其他宗教生天堂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可以知道,若有人想要以天道来贯串,一以贯之来说“那所有的宗教事实上都是一样的,都是要生天”,那这样的说法就不能够成立了。   我们就来看看,佛教的“人乘”的这个部分。佛教的人乘主要就是要能够持守五戒----也就是要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以及不饮酒,这是佛教的持守五戒,可以保得人身,这就是佛教的人乘。   我们首先来看看,佛教因为持守第一个不杀生戒,所以佛教基本上是不吃众生肉。只要开始修行,就是不吃众生肉,改吃素食,乃至我们在祭祀的时候,我们也都不用众生的肉来祭祀。可是我们来反观其他的宗教,几乎都没有其他的宗教主张素食,乃至他们的宗教还经常以鸡、鸭、牛、羊等等畜生道有情的这种色身----牠的这个身肉,来作为祭祀的一个供品;乃至有一些宗教还很特殊,它还要以人肉、人血,把人肉跟人血称作“甘露”来作为祭祀的一个供品。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佛教因为主张不杀生,这不杀生的范围不只是人,而且还扩及到畜生道,那这样子的一个主张,所以说,使得佛教的修行的一个初阶的时候,就很强调素食的修行。可是其他宗教对于这个部分,事实上它并没有这样子,譬如说儒教、道教、耶教、回教他们都没有这样的主张。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中间的差别,佛教跟其他宗教就有截然的不同。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赞叹说,有一个宗教叫“一贯道”,他们主张素食,一开始的修行就是素食,这是值得我们赞叹的,因为这跟佛教的不杀生戒,事实上它是吻合的。   那这个“不杀生戒”跟这个杀人也是有关系,而且是更重的戒。所以佛教里面的不杀生戒,所强调的就是“不能杀人”,所以佛教是反对战争的。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五教里面,这个耶教跟回教他们常常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他们彼此征战----产生了宗教战争。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佛教事实上它是一个最温和、最和平、最不会引发战争的一个、最理想的一个宗教。从这个不杀生戒事实上就已经可以初步看出来佛教跟其他宗教的不一样。   除了“不杀生戒”之外还有“不偷盗”,这是第二个。不偷盗在佛教的戒律里面也称作“不予取”,也就是说如果他人不给予的话,我们就不应该把它拿来取用,这就叫不予取的戒律。可是在宗教界里面,违犯了这个“不予取”的这种情形,它是非常普遍的。譬如说,因为佛教的义理非常好,所以在以前在中国的时候,儒家跟道家常常会吸收佛教的一些法义,可是他们吸收了佛教的法义之后,反而来抵制佛教、反对佛教、乃至破坏佛教、乃至有的宗教还想要推翻佛教,要取代佛教,那像这样子就是不对了。例如,宋朝、明朝时候的儒教,它吸收佛教的一些义理之后,发展成“宋明理学”,可是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的科学的法义之后,竟然反过头来反对佛教,乃至来破坏佛教。那这样子,像这样的事情就是不对的事情。   或者是说,又有一些宗教他们没有自己的法义,可是他就把儒教、佛教、道教这个三个教的法义把它吸收,变成是自己的;可是把它变成自己的法义之后,都跟原来的不一样啦!可是它就把别人的法义拿过来,来当作自己的宗教的法义,可是它自己事实上是没有任何宗教的法义。像这样的情形,在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新兴宗教就叫做“白莲教”。这个白莲教后来经过时间的演化之后,后来又有耶教跟回教进入中国地区之后,他们也把耶教跟回教的教义,也把它吸收进来,也同样以“不予取”的方式,把它取用过来;那取用过来之后,他们就认为说,这样子所有宗教,最后都有一个生天的一个方法,那就以这个天道“一以贯之”,这是他们的想法。可是这样的作法,事实上它的本质,一样是“不予取”的,一样是跟法界里面的律则是违反的。乃至他们还会发明“老母娘”,还主张说这老母娘她出生了五个教的教主----还有这样的主张;而且说这个五个教的教主所说的这一些法义,事实上也是老母娘所教出来的。可是我们从历史上发现,“老母娘”的这种想法,事实上,是在后来在明朝以后才有的,所以说佛教、耶教、回教他们的历史都是比“老母娘”还要早的。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说,事实上像这种情形也是属于不予取的,属于宗教里面的不予取的情形。   除此之外还有更严重的一种,这一种就是所谓的“秘密大乘”的这种“不予取”。因为秘密大乘,事实上它是在佛教的流传之后,在印度的时候,大乘佛教的末期所引发出来的。他们就主张说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是不够完整的,因为还有所谓的“即身成佛”的双身法;而这个即身成佛的双身法是 释迦牟尼佛没有教的,因为 释迦牟尼佛所能够教导的,是要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才能够成佛的,而且也没有教双身法,所以他们就主张 释迦牟尼佛所教的这个教法它是不够完整的,而且它是没有达到最高的智慧的。   可是这个所谓的“秘密大乘”其实它的本质是印度教里面的“性力派”,因为在印度的各个宗教的融合里面,他们就吸收了佛教的所有的名相跟术语,然后转变它的意涵,就变成把佛教的所有术语、名相全部就拿来使用了,而且赋予它属于印度教“性力派”他们独自的这个法义。所以说,他们对于佛教里面的三宝,事实上他们还会去把它增加一个“上师”的一个宝,变成有“四宝”,这个四宝里面的上师他还超越了佛陀。他们的说法就是:凡是上师所说的,我们都应该要信受。信受之后就不管 佛陀怎么说,也不管法界里面这个律则的运作是如何----也就是他们也不管因果的律则,不管因果的道理;乃至于对佛教里面的三宝其中的僧宝,他是要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等等的这个戒律之中,都不可以有这个淫欲的,可是他们是要超越这个,所以他们是要实修“双身法”。而这个双身法跟比丘戒、比丘尼戒的这个不淫戒是相违背的,他们一样要违背它,而说是超越它。那像这样子的教义,事实上它也是属于“不予取”的。而且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而这个“秘密大乘”的“双身法”事实上就违逆了这个邪淫。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第一集 三缚结、我见及意识
第十一集 缘起法的真实义
第二十一集 行十善业道(下)
第三十一集 如来藏是妄心七识的俱有依(四)如来藏阿赖耶识具圆成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2011观音法会开示(三)行善断恶是离苦得乐最究竟的方法
我的图书馆
2011观音法会开示(三)行善断恶是离苦得乐最究竟的方法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这两天我们学习《百业经》里的一些公案,这里主要讲的是因果轮回。无论是哪种根基的人,无论是想得到人天的福报,还是想解脱、成佛,都要知道怎样取舍因果。你即使是想得到人天的福报,也要断恶行善,也要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这样才能如愿以偿。 &&&&我们现在在六道中轮回。六道轮回里只有痛苦,没有一处安乐。我们有时候顺心了,得意了,觉得很快乐,很幸福,但这都不是真正的快乐,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实际上这些都是痛苦,只是我们没有感觉到而已。 &&&&比如说地狱里的众生,经常感受极大难忍的痛苦。有时候被狱卒们殴打得昏过去,暂时感觉不到痛苦,他们就把那种感觉当成快乐和幸福了。 &&&&同样,我们在六道轮回里受的苦太多了。有时候有点顺心了,得意了,暂时缓解了一下,就把这些当成快乐和幸福了。其实我们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六道轮回里只有苦,没有乐。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在天界,都是痛苦的。远离烦恼和痛苦,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谁不愿意得到永恒的快乐与幸福呢?谁愿意感受痛苦呢?我们应该找找原因,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没有无缘无故的,各有各的因缘。学佛修行就要这样学,这样修。 &&&&大道理谁都会讲,但都是纸上谈兵,一点用也没有。真心想解脱、想成佛,要扎扎实实地修,要实修实证。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学习因果?因为我们总是烦恼、痛苦,难以忍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佛讲,恶业、恶缘是烦恼、痛苦的因缘。我们为什么烦恼、痛苦?为什么不得解脱,不能安宁呢?我们会找原因,是不是因为没有钱?是不是因为没有权?是不是因为没有家?是不是因为有病?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不管是有钱没钱,有家没家,有权没权,有病没病,都一样有烦恼和痛苦。这里的很多人身体都很健康,但是也有烦恼、痛苦啊!这里也有有权有势的人,但是也有烦恼、痛苦啊!这里的很多人都很有钱,有世间福报,但是也有烦恼、痛苦啊!我们以前找到的原因都是错误的。令我们烦恼、痛苦的原因是我们造恶业了,结恶缘了。 &&&&佛在经中讲,我们这些凡夫是颠倒的,所想和所行是背道而驰的。我们都想得到快乐,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所做的一切都是痛苦的因。如果你想得到快乐,就种快乐的因,这样才能给自己创造快乐。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你可以给自己制造快乐,也可以给自己制造痛苦,都在于自己,都是因果。 &&&&命运可以改变,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造恶业了,结恶缘了,得到的就是恶果,就是这些烦恼与痛苦,就是这些不幸与灾难。想得到永恒不变的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就要去种快乐的因。这个因是什么?就是做善业,结善缘。这叫修行! &&&&但是人都不爱听这些。我们现在讲六道轮回,讲轮回过患,讲因果不虚,都不爱听。讲空性、大圆满,都爱听。那都是我们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是佛菩萨的境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到达那个地方,如何才能证得那些境界。 &&&&我们现在讲九加行,就是九层楼。大圆满是楼顶的花园,特别美好,那里只有安乐没有痛苦,只有智慧没有烦恼。那怎样才能到达楼顶的花园?大圆满是巅峰,怎样才能到达这个巅峰?你现在是在楼下,在山脚下,你要往上攀登。 &&&&空性、无修无念,都是佛的境界。你真正到达这个境界的时候,是不可修,不可得的——没有什么可修的,也没有什么可得的。然而我们现在是凡夫,我们怎样才能从凡夫变成佛,怎样才能从轮回中到达彼岸?我们现在是在此岸,在轮回里;佛菩萨的境界是彼岸。 &&&&一切是清净的,圆满的,没有取,也没有舍,这都是佛的境界。你到达彼岸了,才是一切平等。密宗里讲,一切清净,一切圆满,二谛双运,世俗谛与胜义谛双运,成为一体。没有什么可取的,也没有什么可舍的,没有任何取舍。 &&&&我们现在修九加行,它好比一艘航船,我们能够乘上这艘航船,才能到达彼岸。九加行就像阶梯,我们要顺着这个阶梯一层层往上爬,最后才能到达顶峰。我们一下子能达到那种境界,能到达彼岸吗?烦恼、习气哪有那么容易就断掉的?要磨练、修炼,最后才能成功。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后才能到达目的地,才能解脱、成佛。只说那些好听的话安慰自己,让自己高兴,没有用。 &&&&你们现在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佛、修行。你求世间的福报也可以,佛法里有人天乘,你可以修人天乘;你想解脱也可以,佛法里也有解脱乘;你想修成佛也可以,佛法里也有成佛的菩提道。你应该有个选择,应该有个目的。你的目的在哪里?你为什么要学佛修行?如果你是为了解脱、成佛,你就好好地取舍因果。 &&&&我们这两天一直在讲因果。佛讲“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就是断恶行善。人天乘有人天乘的断恶行善,小乘有小乘的断恶行善,大乘有大乘的断恶行善,密宗有密宗的断恶行善。你的层次在哪里?在人天乘,还是在解脱乘?还是在菩提乘?你是求世间的福报,还是求解脱、求成佛? &&&&想得到快乐,就种快乐的因;不想感受痛苦,就不要再去种痛苦的因。你造业了,种因了,果报必然会成熟到自己的身上。不管你今天种善业,还是种恶业,都不会浪费的,过一千劫也不会浪费。因果有现世现报,有来世再报,也有过了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报的。 &&&&前天我们讲了小眼沙弥的公案,他在五百世中做狗,在恶趣中感受痛苦,最后善缘才成熟,遇到了舍利子。对舍利子生起了欢喜心以后,投生为人,然后精进学修,最后证得了罗汉果位,解脱了。无论你今天种下的是善因,还是恶因,到时候也一定会报的。哪怕是过了很多生生世世,也不会浪费。报的时候不可能报在外界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报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上,就是自己的身上。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作自受”。 &&&&我们现在不能再颠倒了。我们虽然信佛、学佛了,但是仍然在颠倒。我们应该种善根,结善缘,不应该再种恶业,结恶缘。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肯定有做不到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轻易造恶业,不能轻易结恶缘。实在控制不住烦恼习气的时候,也会犯一些错误,那是因为我们的修行不够,智慧不够,定力不够,没有办法的。但是我们现在没有一点这样的意识,还和以前一样,还是颠倒的。 &&&&“坑蒙拐骗,杀盗淫妄,这都是快乐的因,它会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与利益。”不可能!你知道它不能给你带来快乐,为什么还非要做这样的事情呢?还是没有相信因果,还是没有修行。 &&&&这两天我们一直在讲因果,以前也讲过很多次因果。虽然都在听,但都是耳旁风,从这个耳朵进来,从那个耳朵出去,都没有在意,没有真正的落实。 &&&&因果是真实不虚的,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逃脱不了。你杀生偷盗,造这些恶业,只怕法律的制裁,却不怕因果的制裁。你今天即使再生气,也不敢杀人,因为你怕法律。杀昆虫,杀蟑螂,杀蚊子,虽然没有法律的制裁,但也有因果啊!法律是人定的,有时候是可以改变或逃脱的,但因果是自然规律,是逃脱不了的。&&&&&你们经常讲大道理,什么“杀人偿命,欠债还债”。杀其他众生的生命就不要还命了?欠其他众生的债就不要还了啊?没有这个道理。因果是平等的,无论你欠哪个众生的债,都要还;无论杀哪个众生的命,都要还。 &&&&你们现在只怕法律,不怕因果,但是你逃脱不了。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造的每一个业,无论是善还是恶,都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记得一清二楚,你是逃脱不了的。死了以后去见阎罗王,一个也不会漏掉。 &&&&法律是国法,因果是佛法。学佛就要相信因果,遵循因果。你种善根了,就会得善果;种恶业了,就会得恶果,这是一种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不会错的。如果你想改变命运,想快乐幸福,不想感受烦恼痛苦,你就断一切恶,行一切善。 &&&&如果你知道了,要永远地解脱烦恼痛苦,要永恒地快乐幸福,就要取舍因果,就要断恶行善。然后你还要明白,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你认为是善的,不一定善,你认为是恶的,不一定恶。善恶的标准在佛法里,佛讲的这些都是善恶的标准。 &&&&人的身、语、意可以造作善业与恶业。但是身和语,是由意来控制的。树根是毒,树干和树叶也是毒;树根是药,树干和树叶也是药。意就像树根一样。心善了,一切都是善;心恶了,一切都是恶。尤其是大乘佛法里,主要讲意。比如说小眼沙弥的公案,他就是造了语的恶业——恶口骂人。虽然只说了一句“像狗一样!”但他是以嗔恨心而说的,所以是恶,要感受恶报。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变成善,也可以变成不善不恶。为什么?在于发心动机。 &&&&这样一句不悦耳的话,也可能会利益众生。比如说,父母是善意的,为了儿女能够改变,他可以说;上师、善知识们调伏弟子的时候,也会说一些不悦耳或骂人的话。但是对儿女或弟子来说,不但没有伤害,反而还有帮助。上师为了弟子能够改变,为了帮弟子消业,也可以说不悦耳的话,甚至通过这样的一些语言也有令弟子开悟、证悟的。 &&&&很多大德高僧的传记里,都有这样的记载。跟弟子说一些不悦耳的话,通过这样的方法,弟子开悟证悟了,明心见性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窍诀,不但没有伤害这个人,而且还帮助他了。还有,弟子有灾难的时候,上师也许会说一些骂人的话,通过这样的语言也能化解很多灾难。表面上看是恶,但实际上是善。 &&&&大乘佛法里,身恶业和口恶业都有允许、开许的时候。什么意思呢?在方便、善意、有益的情况下,可以开许。比如十恶业里,大乘佛法里,后面那三个意恶业没有开许的时候,大乘佛法主要是强调心。如果是恶心,带着贪心、嗔恨心、愚痴就造业了。 &&&&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但一个是恶,另一个是善。这是因为发心和动机不一样,所以因果不一样,一个是伤害,一个是利益。还有不善不恶的,只是顺口说的,或者是说笑话,没有恶意,也没有善意。这三种可能都有。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在经中讲的很清楚,以贪嗔痴所想所行,一举一动,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恶。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所想所行都是善。这些都要明白。 &&&&恶是痛苦的因,善是快乐的因,若是要给自己创造快乐,就要多种善根,结善缘。若是想解脱烦恼痛苦,就要断恶因,断恶缘。这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你想改变命运,掌握命运吗?若是想,就要掌握因果,就要如理如法的取舍因果,断恶行善,没有别的办法。都想走捷径,但是没有别的捷径,只能这样!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现在很多人都拿空性来忽略因果。“都是空的,没有取,没有舍,没有善恶。”怎么没有善恶因果?在你的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因果。 &&&&你不吃饭饿不饿?这都是因果。你吃饭有没有吃饱的感觉?这也是因果。吃饭是因,饱这种感觉是果;不吃饭是因,肚子饿了是果。怎么没有因果呢?没有因果你是怎么生下来的?你是妈妈的孩子吗?你就是果,妈妈就是你的因。这都是因果嘛!真的,我们忽略因果了! &&&&因果是不能忽略和毁坏的。你可以忽略自己,但是怎么能忽略因果呢?你可以毁坏自己,但是怎么能毁坏因果呢?因果是自然规律,你毁坏不了,逃脱不了。你拿这些理论来毁坏因果,实际上是糊弄自己,毁坏自己。 &&&&万事万物都是空性的,但是因果的作用是不空的。没有因果你怎么能解脱?没有因果你怎么能成佛?成佛是果,学佛修行是因。其实明白了因果以后不复杂,取舍因果也不难。但是我们现在不明白,不知道因果,也不会取舍因果。其实善与恶就是一个意念。 &&&&我们现在是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是凡夫,不犯错误、不造恶业是不可能的,根本做不到。但是我们要好好地忏悔,让这些恶业尽量减少。比如,以前每天、每个小时、每分钟都打妄语,现在修行了,知道了这是一种过患,后果非常严重,随时就能忏悔了。刚才是每分钟都说妄语,现在是一个小时才说一次。再努力、再改变,最后是一天才说一次,然后是几天,几个月,几年才说一此。这样慢慢改,最后就彻底不打妄语了,就胜利了。 &&&&现在一讲因果,有些人心里肯定想,太难了,做不到啊!是难,是做不到,但是慢慢做,最后就能做到了。都是练出来的,修出来的。我们有这个根基和意乐就行了,能练出来,能修出来。像运动员练一个项目一样,最开始做不到,但是,第一、他有这个天赋,第二、他有这个爱好,凭借这个,练、练、练,最后就能练出来了。 &&&&我们和其他的众生不一样。我们信佛了,而且想学佛,这就是我们的善根与意乐,我们也可以练。他们练的是身体,我们练的是心灵、精神。练身体是有限的,因为它是一种物质,但练心是无限的,无量的,最后可以达到无边、无际、无量的状态。所以都要慢慢训练。 &&&&现在知道了,什么原因导致痛苦,找到了问题的根本,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然后尽量改,最后就能做到了。 &&&&我们明白了因果以后,可以把它落实、运用到生活中。如是因,如是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我们有一句法语:“在顺境中积福,在逆境中消业。”顺境来了,是自己的因果;灾难来了,是前世造的业。你明白了、深信了以后,就会知道,都是自己前世造的业。 &&&&金色比丘尼的公案里讲,丑女虽然遭受了磨难,但是她想:这是自己往昔造的业。她遇到了阿难,阿难教她怎样行善。遭受恶果时,像身体不好,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睦,被别人欺骗了,或被别人骂了,都有办法解决。我们现在也可以行善,以善的力量消除恶业。 &&&&忏悔是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是最究竟的方法。但是都做不到。一遇到事情,根本想不到佛法,想不到因果。你们这样想过,这样做过吗?如理如法地行善、忏悔,业就能消掉。恶业没有功德,通过忏悔能消除,是恶业的功德。很多大德高僧都这样讲过。无论什么样的恶业,即使再严重的恶业,通过忏悔也能消除。 &&&&从逆缘中消业还债,都要还;讨债还债,这都是冤亲债主,都是债。我们每天做火施的时候,心里想到的都是饿鬼道的众生,没有想到周围的众生。其实周围的众生才是我们真正的冤亲债主。总向我们要房子,要这个要那个,给了还不满意,给了还要。 &&&&你们只想着饿鬼道的那些妖魔鬼怪。其实真正的冤亲债主都在你的怀抱里,在你的房间里,跟你同住呢。给他们发慈悲心,真心实意地发慈悲心,想拔除他们的痛苦,想给予他们安乐,这样才能了缘了债,以后他们再也不会跟你要钱了。不然的话,老跟你要钱。今天给,明天还要;明天给,后天还要。没完没了。知道你有存折,都在那边想办法,绞尽脑汁,怎么才能到我手啊?哥哥姐姐都在争,我也得想办法啊!父母有房子了,也在想。这都是真正的冤亲债主,赶紧回向,这都是还债。既然给了,就心甘情愿地给,这样才能了缘。我们每天做火施的时候,要这样发慈悲心。 &&&&嗡阿吽的力量,虚空藏咒语的力量,把小食子变清净了,遍满了虚空法界,变成了你身边的众生需要的东西,然后到了他们的口里、手里,他们心满意足了,相续中生起了慈悲心和菩提心,都高兴了,快乐了。这样真的能了缘。不相信你发发慈悲心,试一试。 &&&&不要心里总想着妖魔鬼怪,也应该想想周围的众生。嗡阿吽的意思是净、增、变。净是清净;增是增长,遍满虚空法界;变是变成他们需要的东西。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念咒,打手印、观想,禅的力量,咒语的力量,手印的力量不可思议,你是想不到的。“那个小食子我刚才是点了,放在后面了,它能变成那么多东西吗?能变成钱吗?能变成房子吗?”能!真的能。 &&&&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一直想要你的房子,但是过几天,也许他就发财了,能找到更大更好的房子,就不要你的小房子了。这也是一种了缘的方法。不可思议的事情真的会发生,你们一定要相信。 &&&&他们都是我们的冤亲债主,向我们讨债的时候,我们也不是要逃避,而是通过愿力和佛法这样的力量让他们满足,并且把贪心、烦恼都消掉了,不向你要钱财了。这不是好了吗?多想想他们,多回向给他们,让他们早日好起来,早日能够断除贪心和嗔恨心,你们之间的这些恩恩怨怨就能早日了断。 &&&&我们做火施,包括其他的修法,都是最最殊胜的方法,但都不会用,都是为了驱魔,驱逐那些饿鬼道的众生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总是想,“快走吧,快离开我们家吧!”发心都不正确。不要这样。 &&&&在逆境当中消业,顺境当中积福。我们可以享受福报,但是不能浪费福报。什么是浪费福报?这些福报如果没有用在正道上,没有用在善业上,就是浪费。怎么是用在正道上?我们可以享受,可以吃好、穿好,但这是为了修行,为了利益众生。这才是把福报用在正道上。我可以享受,可以先做供养,做布施,再自己用,这都是在顺境当中积福。我们既享受了福报,又没有浪费福报。 &&&&我们讲的这些因果,大家都要会运用。你们现在学习因果,要深入地学,不要糊里糊涂就过去了。耳朵也听了,心里也想了,但是没有真正深入地体悟,没有真正明白。因果多重要啊!掌握因果就改变命运了。想改变命运,就要改变因果,改变相续,断恶行善。在生活当中断恶行善,用善的力量来消除恶业的力量。 &&&&我们的阿赖耶识中有很多恶因、恶缘,现在通过修行,可以把这些都去掉,像超度一样。超度不是超度身体,是超度相续。怎么超度相续呢?六道金刚咒就是六个字,代表六种智慧,六种力量。我们的相续中有六道的种子,通过智慧和力量,消除六道的种子。六道的种子都没有了,就解脱了,往生了。你的相续提高了,你的福报智慧上来了,心清净了,一切清净。比如说今天给你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要超度你的身体,而是要超度你的相续,提高你的层次、境界。 &&&&你的境界达到一定程度了,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真想解脱成佛,说那些好听的话,听那些好听的话,没有用。缘起性空那些大道理谁都会讲,谁都爱听,我也知道。没有六道轮回,都爱听;不要取舍因果,都爱听。但是没有用!要有真修实证,实实在在的修,这样才能受益,最后才能到达彼岸。实实在在的取舍因果,深信因果,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大家真的要珍惜这个机缘!现在哪有反复讲这些的?我们已经反复讲好几年了。不珍惜,以后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了。我们也不能老讲这些啊,以后会讲别的,那个时候你就没有机会了。若是你基础没有打好,打牢,你就是建造空中楼阁,不会有成就的。 &&&&所以我们修加行的时候,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基础打好,打扎实,打牢固、稳固,学修四外加行,修出离心,就像打地基一样。地基多重要啊!我们发菩提心,就像砌墙一样。修证悟空性的智慧就像修房顶。这是修建一个整体的楼房。现在是打地基的时候,大家不要忽略,否则以后没法再往前走了。 &&&&如果你是走马观花地修,那就不说了。若是你真心想解脱成佛,就实实在在地修,先把基础打好,这个非常重要。这几天讲的都是因果,本来也想讲一个公案,但是随缘开示太多了,就讲到这里吧,明天接着讲。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馆藏&25753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菩萨为什么没成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