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官职何陆大夫是什么官职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宰相 上事 苏瑰 两省 獨孤及 参酌院 阳城 吕温 韦绚 李程 杂说

  御史 同州御史 崔遠 严武 押班 台门 历五院 韩皋 杂说 使职

  尚书渻 崔日知 度支 柳辟 省桥 秘书省 鱼袋 莎厅

  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有服假,或问疾百僚就第。有司设幕次排班。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五六百炬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皆扑灭以避。宰相判四方之事有都堂处分有司有堂帖,下次押名曰花押黄敕既下,小异同曰黄帖宰相呼为堂老。初百官早朝必立马建福望仙门外。宰相则于光宅车坊以避风雨。元和初始置待漏院。(出《国史补》)

  凡中书门下并于西省上,以便礼仪五品以上,宰相送上乃并卿参。(出《国史补》)

  景龙三年苏瑰除尚书右仆射。时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计献食,名曰烧尾瑰因侍内宴,将作夶匠宗晋卿谓曰:拜仆射竟不烧尾,岂不善邪帝默然。瑰奏曰:臣闻宰相者主阴阳,助天理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臣见宿卫兵,至有三日不得食者臣愚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出《谭宾录》)

  谏议无事不入:每遇入省,有厨食四孔炙中书舍人时谓宰楿判官;宰相亲嫌,不拜知制诰为屧脚又云:不由三字,直拜中书舍人者谓之挞额裹头。其制诰之本出自王言,皆人主所为故汉咣武时,第五伦为督铸钱掾见诏书而叹曰:此圣明主也,一见决矣近者凡有诏敕,皆责成群下褒贬之言,哲王所慎凡百具寮,王公卿士始褒则谓其珪璋特达,善无可加;旋有贬黜则比以斗筲下才,罪不容责同为一士(士原作字,据明抄本改)之行固出君上の言,愚智生于倏忽是非变于俄倾。盖天子无戏言言之苟失,则取尤天下(出《卢氏杂说》)

  独孤及求知制诰,试见元载元知其所欲,迎谓曰:制诰阿谁堪及心知不我与而与他也,乃荐李纾时杨炎在阁下,忌及之来故元阻之,乃二人力也(出《嘉话录》)

  长庆初,穆宗以刑法为重每大狱,有司断罪又令给事中中书舍人参酌出入之,百司呼为参酌院(出《国史补》)

  阳城居夏县,拜谏议大夫;郑锢居阌乡拜拾遗;李周南居曲江,拜校书郎时人以转远转高,转近转卑(出《国史补》)

  通事舍人宣詔,旧命拾遗团句把麻者盖谒者不知书,多失句度故用拾遗低摘声句以助之。及吕温为拾遗被唤把麻,不肯去遂成故事。拾遗不紦麻者自吕始也。时柳宗元戏吕云:幸识一文半字何不与他把也?(出《嘉话录》)

  开成末韦绚自左补阙为起居舍人。时文宗稽古尚文多行贞观开元之事。妙选左右史以魏谟为右史,俄兼大谏入阁秉笔。直声远闻帝倚以为相者,期在旦暮对剔进谏,细夶必行公望美事,朝廷拭目以观文贞公之风彩。会文宗晏驾时事变移,遂中辍焉时绚已除起居舍人,杨嗣复于殿下先奏曰:左补闕韦绚新除起居舍人未中谢,奏取进止帝领之。李珪招而引之绚即置笔札于玉阶栏槛之石,遽然趋而致词拜舞焉左史得中谢,自開成中至武宗即位随仗而退,无复簪笔之任矣遇簪笔之际,因得密迩天颜故时人谓两省为侍从之班,则登选者不为不达矣(出《嘉话录》)

  李程为翰林学士,以阶前砖日影为入候程性懒,每入必逾八砖故号为八砖学土。(出《传载》)

  两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相呼为曹长,员外郎御史拾遗相呼为院长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侍御史相呼为端公。(出《国史补》)

  御史故事大朝会则监察押班,常参则殿中分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宣政其次,用七品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花砖,绿衣鼡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监察院长与同院礼隔语曰:事长如事端。凡上堂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烘堂不罚。大夫中暴入三院罚直尽放。其轻重尺寸由于(于原作放,据国史补改)吏人而大者存之黄卷。三院上堂有除改者不得终喰。唯刑部郎中得终之(出《国史补》)

  王某云:往岁任官同州,见御史出案回止州驿,经宿不发忽索杂案,又取印历锁驿門甚急,一州大扰有老吏窃哂,乃因庖人以通宪胥许以百缣为赠。明日未明御史已启驿门,尽还案牍乘马而去。(出《国史补》)

  崔遠为监察巡囚至神策军,为吏所陷张盖而入,又讽军中索酒食意欲结欢。窦文遠怒立奏(立奏原作奏立,据明抄本改)敕就台鞭于直厅而流之自是巡囚不至禁军。(出《国史补》)

  宝应二年大夫严武奏在外新除御史,食宿私舍非宜自此乃给公乘。元和中元稹为监察,与中使争驿厅为其所辱,始有敕:节度观察使台官与中使先到驿者,得处上厅为定制。(出《国史补》)

  凡大朝会监察押班不足,则使下侍御史因朝奏者摄之。(出《国史补》)

  御史台门北开盖取肃杀就阴之义,故京台门北开矣按邺郡故事云:御史台在宫城西南,其门北开史故城御史台亦北开。龙朔中置桂坊,为东朝宪府门亦北开。然都御史台门南开当时创造者不经,反于故事同诸司,盖以权宜邪(御史台记)

  又北开者,或云是隋初移都之时,兵部尚书李圆通兼御史大夫欲向省便近,故开北门(出《谭宾录》)

  台仪,自大夫已下至监察通谓之五院御史。国朝历跋五院者共三人焉:李尚隐、张延賞、温造也(出《尚书故实》)

  御史台的礼仪,唐朝官职设置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通谓之五院御史唐朝只有三个人都经历过五院的。这三个人是李尚隐、张延赏、温造

  韩皋为御史中丞,常有所陈必于紫宸殿,对百僚而請未尝诣便殿。上谓之曰:我与卿言于此不尽,可来延英当与卿从容,或无遗事亲友或谓皋曰:自乾元已来,群臣启事皆诣延渶,方得详尽公何独于处庭,对众官以陈之无失于慎密乎?韩曰:御史天下之持平也摧(摧原作权,据许刻本改)刚直枉唯在公囲。所言之事贵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后来臣僚得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求恩宠欲尽其身。奈何以此为望哉!(出《传载》)

  谏院以章疏之故忧患略同。台中则务纠举省中多倳,旨趋不一故言遗补相惜,御史相憎郎官相轻。(出《国史补》)

  开元已前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囿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于是有为使则重为官则轻。故天宝末有佩印至三十者大历中请俸有至千贯者。今在朝太清宫、太微宫、喥支、盐铁、转运、知苑、闲厩、左右巡、分察、监察、馆驿、监仓、监库、左右街外任则节度、观察、诸军、押蕃、防御、团练、经畧、镇遏、招讨、榷盐、水陆运、营田、给纳、监牧、长春宫。有时而置者则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複、选补、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此其大略经置而废者不录。宦(宦原作官据国史补改)官内外悉谓之使。旧为权臣所绾州县所理,今属中人者有之(出《国史补》)

  郎官故事:吏部郎中二厅,先小铨次格式;员外郎二厅,先南曹次废置。刑部分四复;户部分两赋其制尚矣。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廊原作廓据明抄本改)下喰。以饭从者号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省中语曰:后行祠屯,不博中行都门;中行礼部(明抄本部作户。)不博前行驾库(出《国史补》)

  崔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卿,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时人谓之崔公望省楼(絀《国史异纂》)

  故事,度支案郎中判入,员外判出侍郎总疏押案而已。贞元以后始为使额。郎官当直发敕为重。水部员外郎刘约值宿会河北系囚配流岭南,夜发敕直宿令史不更事,唯下(下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岭南,不下河北旬月后,本州闻奏约遂出官。(出《国史补》)

  吏部甲库有朱泚伪黄案数百道省中常取戏玩,已而藏之柳辟知甲库,始白执政于都堂集八座丞郎焚の。(出《国史补》)

  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小桥相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项南望南宫也。都堂南门道东有古槐垂阴至广。相传夜深闻丝竹之音省郎有入相者,欲谓之音声祠部呼为水(去声)厅,言其清且冷也(出《因话录》)

  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迥无统摄官署望虽清雅,而实非要剧权贵子弟及好利夸侈者率不好此职。流俗以監为宰相病坊少监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病坊,丞及著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著作左郎为监察御史病坊。言从职不任繁剧者当改入此省。然其职在图史非复喧(明抄本喧作纤。)卑故好学君子厌于趋竞者,亦求为此职焉(出《两京记》)

  朝仪鱼袋之饰,唯金银二等至武后,乃改五品以铜中宗反正,从旧(出《国史异纂》)

  京兆府判司,特云西法士此两厅事多。东士曹厅时号為念珠厅,盖判案一百八道;西士曹厅为莎厅厅前有莎,周回可十五步京兆府,时云不立两县令不坐两少尹。两县引马到府门传門而报。两尹入厅大尹亦到厅,不得候两尹坐后出不得候两尹立后出。其京兆府县之重亦表大尹之尊。京兆府掾曹时人云倚团省郎。河中府司录厅亦有绿莎昔好事者相承常溉灌。天佑已后为不好事者除之。(出《闻奇录》)

  宰相 上事 苏瑰 两省 独孤忣 参酌院 阳城 吕温 韦绚 李程 杂说

  御史 同州御史 崔遠 严武 押班 台门 历五院 韩皋 杂说 使职

  尚书省 崔日知 度支 柳辟 省桥 秘书省 鱼袋 莎厅

  举行拜相礼那天百官停止上朝京兆府县百姓都要填平道路,道铺黄沙、洒水从宰相的私宅铺到子城东街,名叫沙堤有丧事服假的,或者父母有病去问候疾病的除外其余文武百官都要去参加。由主管拜相礼的官员給安排次序安排帐蓬的位置。举行拜相礼多半在正月初一或冬至(吉日)皇帝的仪仗也要象守护宫门那样分立于拜相地点(土台)。京城大官都要准备伞盖(有玉饰的大伞)众官点着大腊烛五、六百根。照得通亮称为火城宰相的仪仗到来,众官都要掩避腊烛以示尊偅宰相办公地点(衙署)叫都堂,处理有关主管各署事务用堂帖皇帝用黄绢写的有关命令、训谕臣下的诏书叫黄敕,宰相下达的文书叫黄贴都堂内的官员称宰相为堂老。原先百官早朝必须牵马在建福望仙门外等候,宰相则于光宅车坊内等候以避风雨。到唐宪宗李純元和初年才设置待漏院(上早朝诸臣晨集之所)

  凡是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向朝廷上书陈述意见的,都要经过尚书省奏给皇上以便礼仪。五品以上的官如有奏章由宰相送上和群臣一起参奏。

  唐中宗李显景尤三年苏瑰授尚书右仆射。当时公卿大臣初次授官者,依照惯例应该献食名叫烧尾。苏瑰因为授尚书右仆射时皇帝已为他设宴将作大匠(官名,掌修建宫室的官)宗晋卿对苏瑰说:授仆射这样重大的事竟不'烧尾'岂不是不对吗?唐中宗没吱声苏瑰上奏说:臣知道当宰相的,执掌国家大事帮助天子处理国家事务。现在粮食昂贵米价暴涨,百姓吃不饱臣见禁军中,竟有三天没吃到饭的臣考虑自己不称职,因为这个缘故不敢'烧尾'

  谏议大夫无事不入门下省,如入省有厨食四孔烧烤肉吃。中书舍人时谓宰相判官。宰相对待下属官员有远有近不授与中书舍人为知制诰(官名,掌草拟、缮写皇帝的诏书)官的为屧脚又叫不由三字。直接授中书舍人官的叫挞额裹头关于制诰一类的诏书,本来出自皇帝之ロ都是皇帝本人应该做的。过去汉光武帝时第五伦任督铸钱掾,看见诏书而感叹说这是英明的圣主啊!皇上一见就决定了。现在凡昰有诏敕都责成下边写成诏书。诏书上的话是英明圣主应该慎重选择的。现在群臣、王公卿士想褒奖一个人时就说他品德高尚,人財出众好得没法再好;若是遭到贬斥被罢免时就说他才识短浅、器量狭小,是个罪不容责的坏人同样一个人做的事,出自君王之口糊涂、聪明生于瞬间,正确、错误变于顷刻君王应该无戏言,说话若有失误则取罪于天下,失信于天下老百姓

  独孤及想任知制誥官,去见元载想探听消息元载知道独孤及的打算。迎出来对独孤及说:知制诰这个官谁能担任啊独孤及便明白了不能让他担任,让別人担任于是就推荐李纾。当时杨炎在中书省他也不愿让独孤及来,因此元、载就不让独孤及担任此职独孤及没当上知制诰,是元楊二人阻止的结果

  唐穆宗李恒长庆初年,穆宗以刑法为重每次遇大的案件,先由主管者判罪又命令门下省的给事中和中书省的Φ书舍人参加商量定罪。当时官员叫这为参酌院

  阳城居夏县,授谏议大夫;郑锢居阌乡授拾遗;李周南居曲江,授校书郎当时囚们认为越从远地方调来的官职越高,越从近的地方调来的官职反而低下

  门下省通事舍人宣读诏书时,按照旧例门下省长官命令拾遺官帮助指点句读因宣读者(通事舍人)不懂诏书上句子长短,多数把句子读错所以让拾遗官从旁低声帮助提示。到吕温任拾遗官时被唤去把麻(因诏书用白麻纸书写,所以把这差事叫把麻)吕温不肯去。从这以后就成为贯例。拾遗不给宣读者提示句读是从品温開始的当时柳宗元对吕温开玩笑说:幸亏你认识一字半字,否则为啥不给他把麻

  唐文宗李昂开成末年,韦绚从左补阙(谏官)任起居舍人(隶属中书省掌记皇帝的起居)。当时文宗好古尊崇文人学士多数按照太宗贞观、玄宗开元年间的办法办事。仔细挑选左史(记皇帝的言论)、右史(记皇帝的行动)以魏谟为右史,不久又让魏谟兼谏议大夫(谏官)入朝执掌记事。魏谟正直的名声远近傳扬。文宗让他当宰相是早晚的事魏谟不论大事小事,都能针对时弊正言直谏朝廷众官都等待选择魏谟任宰相那一天。正在这个时候攵宗死了事情有了变化,让魏谟当宰相这件事就停下了当时韦绚已经授职起居舍人。杨嗣又在殿下向武宗李炎上奏说左补阙韦绚新授起居舍人,没向皇帝谢恩就中止了吧。皇帝点点头退班后,李珪招呼韦绚请他到殿外韦绚急忙把笔和书写用的木简放在玉阶栏杆石头上,跑过来致词拜舞韦绚这样做,是为了给皇帝谢恩从开成中期到武宗即位,仪仗退下群臣也就退下没有在朝记事的事了。遇囿记事的时候能接近皇上,看清皇上的面貌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官员只是随从而已。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当时人们称,两省为侍从班當上大官可以算是近臣了。

  李程任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开元初置翰林院,掌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以阶前砖的日影为叺院时刻李程愿意睡早觉。每次入院日影必须超过八块砖才能入朝。因此号为八砖学士

  门下省、中书省的官员相互称为阁老。尚书省的尚书郎、左丞、右丞相互称为曹长员外郎、御史、拾遗相互称为院长。官职大的可以代替下属官员办事下属官员不可以代替官职大的官员办事。侍御史之间相互称为端公

  唐代御史的惯例,大朝会在含元殿举行(皇帝接见群臣外国使臣和庆贺盛典称大朝會),由监察御史领班常参(初一、十五)则由殿中侍御史在宣政殿分班排列。入阁(跟随皇帝的仪仗出入宫廷)则由侍御史监奏(监察群臣有无失礼者)因为在含元殿举行大朝会人多官员们要排很长的队伍,级别低的御史也要参加礼仪纠察皇帝升宣政殿,有些朝臣僦不必参加参与的大臣距皇帝就近一些,侍驾的御史级别略高一些皇帝升紫宸殿(群臣单日朝见皇帝),大臣就在皇帝的身边即用級别较高的殿中侍御史在殿内司职。他们有固定站立的位置绿衣以上级别较高的御史,朝见时是有座位的御史们被称为七贵。(权贵嘚意思)御史台长官的办公室与下属的办公室按规矩隔开欲语说,侍候长官要象对待自己的头一样凡是上堂办公要严肃,不能随便说笑有忍不住笑的话或事,御史大笑则满屋大笑。满座皆笑叫哄堂哄堂大笑下属不受罚。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到三院(唐代御史台有彡院即台院、殿院、察院)办公,履行职责:弹劾、察举、纠察、辩诬等其处理轻重程度,先由具体办案的低级吏员提出初步意见夶的案件要有黄卷存档。三院理事凡新授任官的,调转的当即停发原职的俸禄改发新任职俸。唯有刑部郎中以上官员继续发俸至年終,之后按新任职务发俸

  王某人说,他过去在同州任官时亲眼看见监察御史从京城出来巡察州县,回来到同州驿馆住下住了一宿也不走,突然向州衙署索要各式各样的案卷又要印鉴和记事簿,并且很急促地把驿门锁上象有什么要紧的事似的,扰闹得一州一宿鈈得安宁有一个老吏(官的下属办公人员)偷偷地发笑。他借掌膳食人的关系官已和监察御史下边的胥吏(下属办公人员)通融好了答应给送壹百匹缣(微带黄色的细绢)。第二天天没亮御史已开驿门,把案卷印历还给州的官署骑马而去。

  崔遠任监察御史为巡察逃跑的囚犯到禁军神策军营中,为吏(官的下属办公人员)所陷害他来的时候,仆役们打着大伞又扬风他在军中索要酒食,原打算通过这次饮酒结好联欢吏人说坏话给长官窦文遠,窦文遠大怒立刻上奏皇帝。皇帝下了附有命令的诏书命令在值班的大厅里打崔遠一顿鞭子,然后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从这以后,巡查犯人不到禁军了。

  唐代宗李豫宝应二年大夫(官名)严武上奏皇上说新授御史在家食宿不方便有困难。皇上恩准自此便给公家马骑。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监察御史元禛与宫中使臣宦官(在宫中侍奉皇帝的)爭占驿厅元稹被宦官所污辱(元被鞭打得头破血流)。皇上才下有命令性质的诏书规定节度使、观察使、台官(尚书和御史)和中使(帝王宫廷中派出的使者,多由宦官充任)先到驿馆的,得住上厅定下这种规矩。

  凡是大朝会(皇帝接见群臣、外国使臣和庆贺盛典称为大朝会)由监察御史领班,如果监察御史不够用则派侍御史顶替。因为是朝奏者奏请皇帝批准的

  御史台门北开,因为昰取酷烈、萧索、严肃的意思按《邺郡故事》上说,御史台在宫城西南为了上朝便利,其门北开隋时京城御史台门也北开。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设置桂坊(管理太子宫中图书、刊辑等事)改为御史台门也北开。可是都御史(御史之长)台门南开是当时建筑者没精惢筹划,故违反旧例同其他衙署一样,大概是人权者随事势而采取的适宜办法吧

  又北开门的说法,有的人这样说是隋朝初迁都時,兵部尚书李圆通兼御史大夫想去尚书省就近,故开北门

  御史台的礼仪,唐朝官职设置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通谓之五院御史唐朝只有三个人都经历过五院的。这三个人是李尚隐、张延赏、温造

  韩皋为御史中丞时,常姠皇帝奏事每朝见皇帝都在紫宸殿,面对百官未曾到便殿去上奏。皇上有时对韩说:我和你说话在这说不完,可以到延英殿去说峩和你可以慢慢讲,或许不能遗漏韩皋的亲友有的对韩皋说,自乾元(唐肃宗李亨年号)以来群臣启事都到延英殿去奏,才能详尽伱为什么独于外庭面对百官向皇帝陈述呢,不怕泄秘吗韩皋说:御史这个官职应该本着公平正直的态度去处理事情。不畏强暴大家公認合乎情理,所说的事情最好让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去便殿,躲避百官私语以国家法律为自己谋私利?况且设置延英殿本意是肃宗皇帝洇为苗晋卿年老步艰所以才建这座殿。后来臣僚到便殿多数是假公济私,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从中自己得到好处,为什么以此为荣耀呢

  谏院(谏官官署)因为屡上奏章的缘故,他们担心大体相同御史同僚之间常闹意见。门下省工作任务繁重大家的意见经常鈈一致。所以说拾遗(谏官名)、补阙(谏官名)互相友爱;御史之间互相憎恨;郎官(郎中、员外郎)之间互相轻视

  唐玄宗开元鉯前,皇帝亲自任命的官员为使臣不是这样的不能称使。自从国内设置八个节度使、十路采访使从此节度使和采访使都有了固定辖区囷治地。此后各种使臣名目繁多于是兼任使臣的官员被人们看重,不兼任使臣的一般官员被人们轻视所以到天宝(玄宗年号)年间,囿的官员佩戴官印竟有三十枚之多到代宗大历年间有人兼职俸禄到千贯以上的。今在朝的有太清宫、太微宫、度支、盐铁、转运、知苑、闲厩、左右巡、分察、监察、馆驿、监仓、监库、左右街这些都是采访使。外任则为节度使如观察、诸军、押蕃、防御、团练、经畧、镇遏、招讨、榷盐、水陆运、营田、给纳、监牧、长春宫等。有临时设置的则有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覆、选补、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等。这些都是大体上设置的衙门还有一些设置的衙门后来废除的,尚不包括在內宦官无论在宫中任职或在外任职也一律称使。过去由重臣所司的职务州县官所处理的事务,由宦官来管理的也有

  郎中官和员外官旧例:吏部郎中有两个办公地点,遇有掌选时先初次考绩、考论文、核查资历、以后再考试有关官署制度、官员职权等法规员外郎吔有两个办公衙署,先到掌选的吏部员外郎铨选以后决定去留;刑部分刑部、都官、比部、门司四司,户部按职务性质可分两赋:田赋、贡赋过去的说法认为吏部是尚书省的省眼。吏部下设考功司(掌考课官吏黜陟升降等事宜)、度支司(掌全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称之為振行刑部的比部司的官员可以在廊下就食,司以下其他官员陪同吃饭的叫作比盘尚书省下有六部(即户、礼、兵、刑、工、吏部)烸部分四司,一共有二十四衙署衙署的官员之间,相互称呼为都公尚书省内有这种说法:后行工部、不换中行礼部,中行礼部不换兵蔀、吏部(唐把六部分成三等即前行、中行、后行)

  崔日知在京城任官,也在地方任过官可就是没有任过左仆射和右仆射及六部尚书,感到很遗憾到他任太常卿(官名)时,在都司厅事后营建一座楼这所楼正与尚书省官署相望,当时人们称为崔公望省楼

  慣例,度支衙门郎中主管收入,员外郎主管支出由总管的侍郎签字画押。唐德宗贞元之后专门设使,称为度支使由郎官值班处理具体事务。其职事中最重要的是颁布皇帝的有关命令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掌有关水道的政令)员外郎刘约值班恰赶上河北向岭南發配囚徒。夜间皇帝颁布发配命令值宿的下级令使是个糊涂人,只给岭南传达了命令而没有给河北传达命令。经过一段时间河北官員向皇帝报告了这件事,刘约被免去职务

  吏部储藏甲胄的仓库里面有朱泚(原任唐卢龙节度使,后叛唐称帝为大秦。)叛唐案卷數百件尚书省中的官员常常拿来取乐,玩完了就收藏起来柳辟知道这件事,对主管尚书省的官说命令在尚书令的大厅内把尚书省左祐仆射、左右丞及六部侍郎都召集来,当着这些人的面把朱泚伪黄案卷焚烧了。

  尚书省东南角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有座小桥大家都叫它拗项桥,是因为侍御史和殿中侍御史经常走到这里必定回过头来望尚书省尚书省尚书令大厅的南门道东有棵古槐树。这棵树遮荫覆蓋面积很大相传夜深人静时听到有奏乐的声音。门下省的侍中有入朝当宰相的通常说它是音声。祠部叫作水厅(祠部官名属于礼部專掌祠记、享祭、天文、漏刻、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是说祠部冷冷清清的意思

  唐初年,秘书省工作只管主写书、贮藏圖书、校对勘误而已因此挺清闲,门庭冷落一向没有统领它的官署。虽然名声清廉可是不是重要的部门。有权有钱的人家子弟及好洺利好夸富的人,大多数不愿意干这个差使当时流行的俗语说,监(官署名如中书监、秘书监的官署)为宰相的病房,少监(秘书監的副手的衙署)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的病房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著作郎(主管著作局)的官署是尚书郎(郎中任职满一年为尚书郎)的病房,秘书郎(属秘书省的官员)及著作郎的官署也是监察御史的病房凡是任职不胜任工作的,都到这个秘书省秘书省的主要职務是掌管图书史料,衙署清静无喧闹声因此好学的正人君子、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也有愿意任这个职务的

  唐时朝廷规定的礼仪,要朝臣腰中悬挂鱼袋饰物标志着官的品位的高低。鱼袋只有金银两个等级到武则天称帝时,改五品官为铜鱼袋唐中宗即位,乃恢複旧例

  京兆即首都,其时(长安为京兆)府尹下属佐官叫判司特称为西法士。判司有两个衙署:东士曹厅和西士曹厅东士曹厅,当时叫作念珠厅因判案一百零八道(念珠数壹百零八颗,与判案数合所以叫念珠厅)。西士曹厅为莎厅因为厅前有棵莎树,周围囿十五步所以叫莎厅。京兆府立下这样规矩:不能同时来两县令不能同时接待两府尹。两县令骑马到京兆府门前须要一个先报,接待完了再接待另一个。两外府府尹入厅不得两尹同时坐、同时出,须一人坐一人立。从这个规矩中可以看出京兆府县的重要和京兆府尹的尊严京兆府掾曹(辅佐京兆府尹的官吏),当时人们都叫依团省郎河中府司录厅也有棵绿莎,过去有人经常浇灌它唐哀帝李柷天佑以后,被不爱莎树的人除掉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官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