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心咒注音在极乐世界的身高有多少米?谢谢。

查看: 7833|回复: 12
文殊菩萨功德太不可思议——远远超过极乐世界的文殊师利菩萨净土!
在线时间385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出自《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授记会〉
最重要的是,好象我们现所在的婆娑世界在未来将是普见佛土的一部分:时师子勇猛白佛言。世尊。而彼佛刹。名为何等。佛言。彼刹名随愿积集清净圆满。师子勇猛言。世尊。彼佛世界在何方所。佛言。在于南方。此娑婆世界。亦当在彼佛刹之中
文殊师利菩萨的普见佛之净土
1、与极乐世界的比较:尔时众中有诸菩萨。作如是念。文殊师利所得佛刹功德庄严。与阿弥陀佛刹。为等不耶。尔时世尊。知彼菩萨心之所念。即告师子勇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为百分。以一分毛于大海中取一滴水。此一滴水喻阿弥陀佛刹庄严。彼大海水喻普见如来佛刹庄严。复过于此。何以故。普见如来佛刹庄严不思议故。
2、菩萨发心及为久远,与他同时发心的20亿人都已经成佛并且入涅盘,只剩下一个成佛且寿命无边的:尔时普覆王者。岂异人乎。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也。彼于往昔过七十万阿僧祇恒河沙劫。初发菩提之心。次过六十四恒河沙劫。得无生法忍。能具足菩萨十地如来十力。佛地诸法悉皆圆满。而未曾起一念之心。我当得佛。善男子。尔时二十亿众生随逐彼王。于雷音佛所发菩提心者。皆由文殊师利劝发。令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大法轮。作佛事已。而般涅槃。文殊师利。皆悉供养彼诸如来。亦皆护持彼诸佛法。唯有一佛号地持山。在此下方过四十恒河沙刹土。其佛世界名曰地持。亦有无数诸声闻众。佛寿无量于今现在。说此文殊师利宿缘之时。众中七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菩萨成佛之时用佛之天眼观十方世界,天眼所见一切世界住世的佛陀都是由菩萨劝发,然后才成佛:时文殊师利复白佛言。我从往昔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已来。起如是愿。我以无碍天眼。所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中一切如来。若非是我劝发决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诫。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菩提终不应证。而我要当满此所愿。然后乃证无上菩提
4、菩萨的佛土极为广大,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而菩萨的佛土以恒河沙数的佛土的广大世界为其佛土: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有是愿以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为一佛刹。无量妙宝间错庄严。若不尔者我终不证无上菩提。
5、菩萨所坐的菩提树极大有十个佛土那么大(一大千世界为一佛土):复次世尊。我复有愿。令我刹中有菩提树。其量正等十大千界。彼树光明遍此佛刹。
6、菩萨成佛之后不起座位,能以变化遍满世界说法:我复有愿。我坐菩提树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于其中间不起此座。但以变化遍于十方无量无数诸佛刹土。为诸众生而演说法
7、菩萨之佛土皆是清净菩萨众:复次世尊。我复有愿。令我刹中无女人名。纯菩萨众离烦恼垢具净梵行。初生之时袈裟随体结加趺坐忽然而现。如是菩萨遍满其刹。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除如来之所变化。往诣十方。为诸众生说三乘法。
8、菩萨的佛号因缘:此文殊师利成佛之时名为普见。以何义故而名普见。以彼如来于十方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刹中普皆令见。若诸众生见彼佛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普见如来虽未成佛。若我现在及灭度后有闻其名。亦皆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除已入离生之位及狭劣心者。
9、普见佛土的饮食:文殊师利又白佛言。世尊。我复有愿。如阿弥陀佛刹以法喜为食。而我刹中菩萨初生起食念时。即便百味盈满于钵在右手中。寻作是念。若未供养十方诸佛。及施贫穷苦恼众生。饿鬼等类令其饱足。而我决定不应自食作此念时。得五神通乘空无碍。往于十方无量无数诸佛刹中。以食供养诸佛如来及声闻众。又于贫苦诸众生类亦皆周给。复为说法令离渴爱。于一念顷还至本处
10、普见佛土众生的衣服:&&复次世尊。我复有愿。于我刹中诸菩萨等。初生之时所须衣服。于其手中。随意皆出种种衣宝。鲜洁称体应沙门服。便作是念。若未供养十方诸佛。不应自用。于一念中。往诣十方无量佛刹。以此衣宝献诸佛已。还至本处方自受用。
11、普见佛土的财物:复次世尊。我复有愿。我佛刹中诸菩萨众。所得财宝及诸资具。要先分施诸佛声闻。遍供养已然后受用
12、普见佛土离诸恶事:又我刹中。远离八难及不善法。既无过咎亦无禁戒。无有苦恼诸不悦意
13、普见佛土的无量妙宝庄严:文殊师利。又白佛言。我复有愿。我佛刹中。积集无量妙宝所成。复以无量摩尼妙宝。间错庄严。其摩尼宝。于十方界。所未曾有甚为难得。如是宝名俱胝岁中说不能尽。随诸菩萨乐见彼刹金为体者。即见为金。乐见银体即见为银。然于见金未曾损减。乐见颇梨琉璃马瑙赤真珠等无量诸宝。各随所见皆不相碍。如是栴檀香体。阿伽罗香。乃至赤栴檀等。各随乐见亦复如是
14、菩萨的佛土的照明:又彼刹中。不以日月摩尼星火等光之所照见。彼诸菩萨皆以自身光明。照于千亿那由他刹。
15、菩萨佛土昼夜的区分:又彼刹中。以花开为昼。花合为夜。
16、菩萨佛土没有生老病死及涅盘:随诸菩萨所乐时节即皆应之。然无寒暑及老病死。若诸菩萨随其所乐。欲证菩提即往余刹。于兜率天寿尽降生而证菩提。此佛刹中无有涅槃。
17、菩萨佛土的音乐:百千种乐。于虚空中。虽不现相。而闻其音。此乐不出顺贪爱声。但出诸波罗蜜佛法僧声。及菩萨藏法门之声。随诸菩萨所解妙法。皆悉得闻。
18、普见佛土的菩萨众遇到疑问时:又诸菩萨。若欲见佛随所诣处经行坐立。应念即睹普见如来坐菩提树。若诸菩萨于法有疑。但见彼佛不待解释。疑网皆断解了法义
19、我佛劝持文殊师利菩萨的菩萨号及佛号:是时佛告诸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何况称于普见佛名。何以故。彼百千亿那由他佛利益众生。不及文殊师利于一劫中所作饶益。
20、文殊菩萨的佛土功德集合了无量无边佛土功德的总和: 文殊师利。又白佛言。我复有愿。如我所见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而彼诸佛所有佛刹功德庄严。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刹中。唯除二乘及五浊等。
21、发文殊菩萨佛土大愿的稀有:佛告弥勒。此大众中八万四千菩萨。见彼佛刹庄严之事。虽皆发心当欲成就如是佛刹。然于其中。有十六善大丈夫。具胜志乐而发大心。彼能成满。如文殊师利所起大愿。余诸菩萨亦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得佛刹功德庄严。如阿弥陀佛刹。弥勒当知。诸菩萨等。志乐既胜。所成亦大。志乐胜者。言我成就如文殊师利庄严佛土。其余劣者。虽以信心亦作是语。以此语业。犹能弃舍六十亿百千那由他劫生死流转。亦得圆满五波罗蜜。
22、我佛劝大众学菩萨修如此佛国:说此法时。四大天王。释提桓因。梵天王等。及余大威德诸天子等。同声唱言。是诸众生闻此法门获大善利。何况受持读诵。当知彼等所成善根极为广大。世尊。我等于此法门。受持读诵广宣流布。为欲护持此深法故。尔时师子勇猛白佛言。世尊。若有得闻如此法门。受持读诵思惟。及发如此功德庄严佛刹之心。得几所福。佛言。善男子。如来以无碍佛眼。所见诸佛及彼刹土。若有菩萨以妙七宝满彼诸刹。奉施供养一一如来。各尽未来际。令此菩萨安住净戒。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若有菩萨。于此庄严功德佛刹法门。受持读诵复能发心。随文殊师利所学。行于七步。此二功德比前七宝布施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在线时间359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这辈子只去极乐世界,不动摇。
在线时间49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尽管普见佛净土远远超过西方净土,但今生只求往生极乐不动摇,如果成功往生,等今后文殊师利菩萨成了普见佛,我们何愁见不到普见净土?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南无普见佛!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26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文殊师利
在线时间26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文殊师利
在线时间329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在线时间236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以前只知文殊菩萨乃七佛之师,现在才明白自己过去所知道的和今佛所言相比,实在是太过渺小了。
由衷赞叹文殊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文殊菩萨。
在线时间19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南无普见佛!
在线时间137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楞严会上诸佛菩萨!
在线时间231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药师佛
在线时间641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世尊在讲那个菩萨的经里都会特别赞叹哪个菩萨的功德
在线时间641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我想,还是西方极乐世界门槛最低,也最适合我们吧。
在线时间4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能去西方极乐世界我就满足了。
Powered by通灵佛教网&||||||
--(523)[] newsbody
净空法师:很多法身菩萨都不信有极乐世界、净土法门
净空法师:很多法身菩萨都不信有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我者有二」,就是二种我,「一者人我」,这二种我都是空的,都是空无我。「凡夫不了」,不了是不明了,「五蕴和合假现有我之义」。我们现在这个身,这个身是五蕴身,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受是感受,受苦受乐,不苦不乐叫无记受,那也是受。想是思想。行是念念相续,它不会中断,它不会断,行是相续相。识就是指阿赖耶,阿赖耶里面能够含藏一切法的种子。这个种子不是现象,我们刚才讲的三种现象都不是,但确实是有这个东西,我们讲的是印象。我们从早到晚,眼见耳闻都留着有印象,这个印象就储存在阿赖耶里头,阿赖耶像是数据库一样,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六根六识所造的全都储存在阿赖耶里头,阿赖耶是大仓库。这经上说得好,因为这个数据库里头它不是形相、不是物质,如果是物质,哪怕它再小,大概遍法界虚空界都容纳不下。你就知道阿赖耶不可思议,因为它不是物质现象,它能现。所以我们的身是五蕴身,色受想行识。《心经》大家念得很熟,《心经》一开头,「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人我是空。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以前我们的体会,总以为是这个人身,是我们一个人,现在我们懂得了,不是。五蕴是什么?五蕴是佛讲的极微之微,就是今天量子学家所说的小光子。这是物质的基础,所有物质都是它聚合而成的,像前面所说的一合相,缘聚缘散。这么一个小光子,它里头有色受想行识。弥勒菩萨给我们说,这个东西是从念头成的。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动个念头,心有所念,佛问,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几相、几识?佛问得细,我们问不出来。这里头有几个念头?有几个相?有几个识?相就是色相,识就是受想行识。我们就知道了,原来五蕴是小光子。弥勒菩萨回答的是「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动一个念头,时间是一弹指,那里头多少细念?三十二亿百千个细念。三十二亿乘百千,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里头三百二十兆个细念。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就是色相,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每一个形里面都有受想行识。佛讲的五蕴是讲的小光子,佛教的名词叫极微之微。所有物质现象的基础是五蕴,最小的物质,它里头有色受想行识。所以物质跟精神永远不分开,分开就错了,分开就没有了,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变现出来的。阿赖耶识,这个相宗讲得很清楚,「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一念没有原因,这个一念没有开始,所以无明叫无始无明。为什么不能说它有开始?因为它不是真的。如果它有开始、有终了的话,有始有终,那真有这回事情;没有开始,就是说它是假的,完全是假的,根本就没有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把它比成梦幻泡影。作梦有没有开始?谁作梦的时候能把那个开始找到?几分几秒、几秒之几秒,能不能把它找出来?找不到。你会不会去找?不会去找。为什么?假的,要是真的你就去找了,那是假的,找它干什么!一念不觉是假的,所以叫无始无明。这个可不能解释错了,那个无始不是说太久太久,找不到开始说个无始,那你这样想就全想错了。你应该懂得弥勒菩萨所说的,这个念头太短暂,如果我们今天用秒来算,一秒钟弹指五次的话,那一秒钟里头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你把它找出来,你能找得出来吗?找不出来。所以佛讲无始这个名词用得太好,无始就根本它是虚妄的。一念不觉,这就是个动相,这是阿赖耶的业相,业就是它振动,这一念就动了;心是清净的,永远不动。这个不觉就产生波动的现象,这个现象科学称之为能量。这个能量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自性里面的境界相跟转相也是本有的。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智慧德能,现在讲能量、信息、物质(这是讲相好)。大乘经里头讲得清楚,比科学家讲得更清楚。所以物质现象是从转相变现出来。我们讲阿赖耶的四分,学过相宗的就更容易懂,一念不觉是阿赖耶的证自证分,那个一念不觉;阿赖耶的自证分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自性;阿赖耶的见分就是精神现象,末那识,「我」出来了。我见,我见是第六意识的主体,就是我出现了,执着有个我,我出现了。跟着我出现之后就有三个东西,我爱、我痴、我慢。这就是贪瞋痴,我爱是贪,我痴,我慢是瞋恚,贪瞋痴这三个烦恼跟着我同时出来,这个东西叫根本烦恼、俱生烦恼,跟我是同时生起来的,只要有我就有贪瞋痴,贪瞋痴放下了,我没有了。如果我没有了,贪瞋痴就没有了,它是跟着来的。因为有我才有境界相出现,就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相分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里来?从见分变现出相分。阿赖耶的业相是能量,见分是精神现象,相分是物质现象,就在那一念当中完成的。这一念要记住,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就在那个里头形成的,这统统完成了,阿赖耶三细相出现了。这种现象你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有,它已经没有了;你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它又相续相出现了。但是念念不一样,每一个念,就像我们电影那个底片一样,一个画面,这个画面一闪就过去了,接着第二张出现了。第二不是第一念,念念都不一样,没有相同的。所以这种相叫相似相续,它不是完全相同的,完全相同的我们可以说相续相,它不是的,念念不相同。江本博士做水实验,我第一次跟他见面,他做了十年,现在应该有十五、六年了。几万张照片,他告诉我找不出两张是完全相同的,他感觉到很奇怪。我告诉他,根本就不可能有相同。他问:为什么?我说佛在经上早就讲过,你前念跟后念不一样,你同样说我爱你,前念的爱跟后念的爱不一样。所以你实验出的结晶,这个照片肯定不相同,不是完全相同。所以那种实验,每一个人去实验,画面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你的念头在动,你起念头是感,它是响应,感不相同,响应怎么可能相同?感是因,应是果,所以不一样。我们的念头,念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会有相同的东西出来?剎那剎那都在变,无常!我们的身命不是一天、一年、几十年,不是,我们的身命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每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哪里是真的!我们读了佛跟弥勒菩萨这个谈话,是在《菩萨处胎经》里头所说的,我们又看到近代量子学家的报告,我们才恍然大悟,真相原来如此,才搞清楚、搞明白。真搞清楚、搞明白,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大,为什么?真放下了,没搞清楚真放不下。你今天为什么没有放下?没搞清楚。你真搞清楚就放下了,晓得什么?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何必要造孽?还有这个顾虑、那个顾虑是造业,不造业了,彻底放下了。《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读了,读得很熟也会念,也记得很清楚,但不是自己的境界。什么人的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人的境界,他们的境界。你要入这个境界,你就不是凡夫,你不住在六道,你也不住在十法界,你住在哪里?你住在实报庄严土。所以就不一样。境界不同就不可能在一起,在一起肯定境界是相同,相去不远。可是要是生到极乐世界那就不一样,极乐世界虽然没证得,没契入这个境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那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他加持你,真加得上,我们这些人去了也真能够得受用,佛加持我们真得受用,所以你表现的智慧、神通、道力跟佛差不多。到极乐世界,你的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你的生活环境跟阿弥陀佛一样。换句话说,虽然烦恼没有断,人天的身分到极乐世界,享受的是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平等,这叫做难信之法。你讲给许多菩萨听他不相信,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佛说,这桩事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诸佛知道,他们完全了解。等觉菩萨犹如隔罗望月,就是对于这桩事情的了解,他是了解,了解不透彻,好像晚上看月亮,隔着一层罗网,是看到了,隔一层罗网就跟那个完全没有障碍的那看的不一样。这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了,我是什么搞清楚了,真正的我是法性、是自性,这是真正的我,五蕴和合是假我,这得认清楚。...「下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剎」,这两句是经文。「《会疏》曰:专求者,是誓愿义」,我们要发愿,阿弥陀佛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真干,真发四十八愿,专求净土。发愿之后真修,五劫修成,所以极乐世界自然现前。那是什么?自性本具的智慧是体,能现之体,弥陀四十八愿五劫修行是缘,有因有缘,果现前。所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行,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的成就。它怎么来的我们晓得,它不是人工设计的,不是有人去施工的,不是的,完全是变现出来的。这样的变现,佛为我们讲六道轮回讲过,六道里面欲界天,欲界第五天,欲界有六层天,第五天他们的福报、他们的德行,德行跟福报都能够变现,随心所欲,一切是变化所作,这个我们要知道。第五天就是化乐天,所有受用都是变化所作的,极乐世界怎么会做不到?阿弥陀佛比他们高得太多,第五天的修行肯定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五劫修行不太可能。在这个人间,我们常常听说,人间的大富大贵,做帝王的、豪门巨富,这么大的福报、这么高的地位要修多久?通常讲十世,生生世世,十世修得这么大的福报;不是一世,一世修不到,十世。那我们想想,如果能修到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肯定不止十世,十世做不到,我们会想到那要百世,一百世的修行,你才能够修到那么高的地位。不但要修上品十善,而且还要修禅定,修慈悲喜舍,你才能够生到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阿弥陀佛修多少时间?五劫,五劫的时间没法子算;经上没有说小劫、中劫,那肯定是大劫。大劫是什么?世界成住坏空一次是一个大劫。成住坏空一次是一个大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五次,你说时间多长!那个四十八愿才修成。成的是什么?自然感应,随心所欲。世界成就现前了,第一愿没有三恶道,真的没有三恶道;不但没有三恶道,连修罗、罗剎都没有,只有人天两道。愿愿兑现,谈何容易!这么长的时间成就。让我们从欲界第五天、第六天这个例子,回过头来我们去体会、去观察极乐世界就不会怀疑了,确确实实肯定世尊在经上常说的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要专一,专想,符合世尊的另外一句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阿弥陀佛的修行,心心念念就是四十八愿。一愿成就容易,四十八愿同时成就不容易。我们想到五劫应该是如此,时间短了不可能四十八愿同时圆满、同时成就。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大事情,他做到了。他为谁做的?为我们做的。这么大的智能,这么大的福报,神通、道力,用这个来供养每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弥陀是大施主,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接受供养。十方世界确实有那么样慈悲的菩萨来供养你,让你离苦得乐,但是不能叫你得圆满智慧。极乐世界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天天给你讲经说法,帮你开智慧,那是供养智慧。实际上智慧是本有的,得有启发你才觉悟,你才真正证得。所以人家要问我,你为什么要到极乐世界去?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学别的宗派,他会问你,你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去?我到极乐世界求福求慧,福慧圆满,我去干这个,不是干别的。我现在真的明白、真的懂得,遍法界虚空界福报最大的是那个地方,最容易开智慧的也是这个地方,我们就锁定这个方向、这个目标永恒不变,一定成功。「《会疏》曰:专求者,是誓愿义」,我们要专求,「如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发愿,给我们做榜样。「如是剎,指极乐,劝希求也」,祖师大德劝你,你对它要有希望、要想求得,你就有福,你就有智慧。没有智慧、没有福报,他不想到极乐世界去;有智慧、有福报,没有一个不想去。「《净影疏》谓此一偈是:举彼智愿记必得土」,彼是阿弥陀佛,这一偈是举出阿弥陀佛智慧跟大愿,你真想去,佛给你授记,你一定可以得到。「通达法性一切空无,是举智也」,这是智慧。「前觉一切如梦幻等(前面的经文说: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是世谛智」,这是世间智慧。「此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是真谛智」,这个不一样。世俗智能享受世间福报,这个世间是人间天上,就是六道里头的,不能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但是讲到法性那就不一样,「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不但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就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法身菩萨在一般讲,多半都是住在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报土。他们不知道有极乐世界,另外还有知道有极乐世界他不相信,所以这难信之法。难信之法不是说我们,我们给你一讲你就相信了,不难!菩萨,跟他讲真难,你烦恼一品没断,到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谁相信?我们相信了,他不相信。因为我们胡涂,懵里懵懂就这么信,他们有智慧,他搞得很清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们凡夫就这么信了,信了他就真往生、真成就。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真叫难信之法。你说往生极乐世界,像我们这种凡夫,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品位?下下品往生,那个菩萨相信;如果说上品上生,他摇头,不可能,哪有这个道理!他不相信。确实我们凡夫有上上品往生,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你遇的缘要非常殊胜,你就很可能这一生当中上品上生。上品上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他就住实报庄严土,他不是生在同居土跟方便土。前面我们读的三辈往生,上辈是生实报土,中辈是生方便土,下辈是生同居土,都在遇缘不同,善导大师讲得好!古来祖师大德不是这个说法,所谓一般见识,认为上辈是什么人?四地以上的菩萨。这个说法一般菩萨相信,四地以上念佛往生,上辈往生他会相信。你说凡夫,我们一品烦恼没断,上辈往生他吓一跳,哪有这种事?但是真有这种事。这个事、这些道理,佛说得好,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事实真相,只有诸佛,「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佛知道,菩萨不知道,所以叫难信之法。我们今天遇到了,太稀有,稀有难逢我们逢到,我们的运气好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你一定要相信,你遇到就真有意义。你遇到要不相信,我是凡夫,造一身罪业,我怎么能够往生?我怎么能上辈往生?那你就决定不能往生。有人问过我,我就跟他说,你决定不能往生。他说为什么?因为你有怀疑,你怀疑你自己,问题就在此地;你对自己不怀疑,你肯定上品上生。所以这个事情不是别人给你决定的,是你自己做的决定。品位高下,实在讲就是你放下多少。我对这个世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毫无挂念,我念佛往生就是上辈往生,还有一点牵挂那就下去了。这是大乘教里讲得太多了!凡夫成佛在理上讲是一念之间,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佛就变成凡夫,迷悟之间而已。觉是什么?觉是放下;迷是什么?迷是放不下。所以你要常常想到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迷!迷到所以然处了。迷的时候可能极乐世界都去不了,就看你能不能放下。放下在什么时候?平时,日常生活当中放下,不要去计较,工作里头放下,待人接物要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贪爱,放下贪瞋痴慢,就行了,你往生大幅度提升你的品位。放不下不行!这个地方批注里面跟我们说的,「专求净土,是举愿也」,很重要很重要!「必成是剎」,这是佛就给你授记,你决定成就。「盖由于智愿,受记得净国土」,你决定往生。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殊菩萨灵签在线抽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