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去年不花钱的致富商机就能致富的方法

您的位置: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一条免费的宣传片 打开铺垭村致富门
作者:沈东亮
工作单位:国务院三峡办
一提起扶贫,一提起挂职,我们脑海中马上想到的是:修一条路,建一个水池,捐助一个学校。从目前的农村实际情况来看,也确实非常需要。以国务院三峡办来讲,我们单位定点帮扶万州9个乡镇11个贫困村,2016年结合三峡后续工作,安排每个村精准帮扶项目资金约1100万元。但是,基于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要从行政单位办公经费或国企中安排扶贫资金,这在制度层面还缺乏一些明确的规定。
去年8月,我被下派到万州区铺垭村任第一书记。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带去项目资金外,我们第一书记还能做些什么?我们是否能在没有项目、没有资金的情况下给村里带来些改变呢?因此,“无中生有”的意思就是除了项目资金之外,第一书记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干些什么?
书中留名留照片,精神激励装文件
我到村里工作后,多位镇领导反映文件管理混乱。我在国务院三峡办工作时,每年都要将文件装订一下。按照工作中形成的习惯,我准备按照原来的办法将文件整理成书,便于保存查阅。这次整理工作是在扶贫验收、土地复垦资金兑付之余加班加点完成,在村支两委五个人的基础上,动员第一小组长(56岁)、第二小组长(71岁)、第三小组长(50岁)、第四小组长(68 岁)、第五小组长(58岁),大周镇班车司机、水果店老板等12名同志,对2007年至2014年8年文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装订57本。
把杂乱无章的“纸片”装订成书,大伙闻所未闻,抵触情绪较浓。我想了个办法,谁装订的文件就把谁的名字写在目录后,书后面印上个人照片,这样以后查文件就知道是谁的成绩,以便“流芳百世”;当然文件搞得乱,那是“遗臭万年”。把自己的名字和照片印在书中,对于五六十岁的人来讲,还是个新鲜事。这样大家就有了些积极性。跨度八年的文件从各个角落搜集出来堆成一大堆,真是太多、太乱,于是村委会院子里的台阶、两个乒乓球台就是我们的办公桌,一字摊开,热火朝天搞了起来。按照我的思路,第一步是按年度分为八堆;第二步是把每一年的文件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分为四类:村委会文件资料、村支部文件资料、镇政府口文件资料、镇党群口文件资料;第三步是每一类文件再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当我讲完之后,大家又炸开了锅,感觉太复杂,把文件分为这四类更是闻所未闻,对他们来讲不亚于比挣钱还难。在组长眼里,上面来的人都是政府的人,红头文件都是政府下的,哪还能分清党群口与政府口文件。没办法,我只有现场培训怎么区分党群口文件与政府口文件。每周只干一个步骤,每天干完规定任务即可回家吃晚饭。
本次参加整理的大部分同志已60岁左右,带上老花镜,弯着腰,认真排序,反复核对,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甚至主动要求加班到晚上八点多。
免费拍片子、找路子
2015年8月,为开发乡村旅游,我们提出拍摄铺垭村历史上第一个宣传片。但是,这又谈何容易?村里没有经费,但是宣传片是按秒收费,一个五分钟的宣传片花费个二三十万元也很正常。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把拍摄宣传片本身就当做一个宣传铺垭村的过程。我们通过国务院三峡办、万州区委宣传部、镇政府邀请中央新影国际传媒公司《新三峡》纪录片拍摄组、湖北电影制片厂《三峡梦正圆》摄制组、中国三峡出版传媒公司、万州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到我村拍摄取景或做相关采访。铺垭村优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移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浓厚的扶贫攻坚氛围深深地打动了媒体朋友。当我们提出要将他们拍摄的片子给我们拷贝一份时,他们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把收集到的几百G素材交由中国三峡出版传媒公司带到北京合成剪辑,这份没有花钱的宣传片就这样大功告成。
村干部和村民上了宣传片非常开心,有的村民说:原来看到电视中其他地方的村庄非常漂亮,没想到我们自己的村庄在电视中也这么漂亮。我想起自己刚来时,镇领导提出村里卫生工作有点薄弱。这时我就引导村民注意家庭卫生,注意搞好村容村貌,要求他们到村委会开会,不得随意丢弃废弃物。同时,和班子成员商议,村委会的卫生周一、周三、周五必须打扫,其他时间根据情况打扫。以后,凡是由村民参加的会议,我们都要把宣传片播放一次,激发村民的自豪感,也引导他们搞好卫生,保护好环境。宣传片做好后,我们在QQ群、微信平台转发,积极展示我村新形象、新面貌,扩大影响,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我们的扶贫攻坚工作。
在区帮扶集团领导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支两委深入调研,逐步形成了“旅游立村、产业强村,文化亮村”的发展思路,全村努力形成“沿江一条长廊、村中一条公路,山上一条观光道”的立体发展模式,让游客流连忘返,把真金白银消费在青山绿水之中,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村近一年来,按照这个调子,搞建设,谋发展。
[] [] []
[责任编辑: 葛琦]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重庆正事儿”,戳一戳就知道重庆的大事儿!浏阳市精准扶贫 果树里种出小村致富样本
  红网浏阳站12月23日讯(分站记者 肖雪)大围山镇金钟桥村村道上,村民邓映辉几乎每天都会开着车,沿着这条最近刚铺好的油砂路去看看村里的水果种植基地。    邓映辉的房子就在路边上,白墙灰瓦,院子外种着桂花树,院子里有花坛,田里有十几亩水果和花木,一看就是个体面的农村之家。    可是谁能想到,就在十年前,邓映辉还是个光脚种地,拖着板车走在泥巴路上讨生活的贫困农民。邓映辉自己也想不到,好日子来得这么快。    变化是从2008年开始的。穷怕了的金钟桥村在一次扶贫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一棵果树开始找到出路。    一个种田汉变身小老板    “以前村级主干道都是一段水泥一段泥巴,组上道路更不用说了。”金钟桥村村支部书记刘章俊上任已经有8年,刚上任时,金钟桥村是个人均收入3000元的村子,连想把村级干道修好的钱都没有。    村上基本没有产业,村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像邓映辉一样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田,拿着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的收入。在邓映辉的回忆里,以前村上到处是泥巴路,下雨天拖车谷没有五六个人根本走不动。2009年,一个扶贫组进村了。在扶贫组的帮助下,金钟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压力一下小了许多。“主要是靠向上争取资金。”刘章俊说,道路、电力、水利、通讯等都在几年时间中逐渐改善了。    但是,仅仅靠修路一个村子就能实现富裕吗?扶贫组不这么想,金钟桥村的村民也不这么想。“要发展,光靠别人帮是站不稳的,还得自己有东西。”刘章俊说,当时扶贫组建议村上发展水果产业,村干部理解,村民却并不信服。    “村民都是很实在的,要眼见为实,看到别人做得好,才会跟着发展。”决定发展产业后,村上马上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一起外出考察学习。    邓映辉就是其中的一员,看到了才知道好,回来之后邓映辉就放弃了种水稻的习惯,带头种上了花木和水果。从最开始的罗汉松、桂花树,到后来逐渐尝试桃子、枣子等水果。不久,邓映辉在特色种植上尝到了甜头,成了村上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之一。    路修好了,改变的是村民生活的环境,果树种好了,才真正让村民钱包鼓了。邓映辉靠着种植果树,不仅买了车,还投资农庄成了村上唯一一家农庄的股东——如今,他已经从以前的种田农家汉,变成了“邓老板”。    一个小组从外出型转为留守型    “有了这批先发展起来的户子,大家的积极性就高多了。”刘章俊说,为了带动产业发展积极性,村上选村民小组组长都优先选愿意做事、会做事的人,“带着村民一起做。”    先富起来的邓映辉就成了法文组的组长。法文组以前大部分人都选择外出打工,邓映辉家的变化让他们发现:在家发展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是要让村民看到变化,接着让村民知道怎么去变化。”担任组长的邓映辉,要为村民答疑解惑,分析谁家种什么合适,传递种植经验。    为了让法文组和其他小组的发展方向有所区别,法文组还专门进行了几次大讨论,确定组上不仅要种水果,还要发展花木,形成自己小组的特色产业。就这样,随着加入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法文组的村民也逐渐摆脱了以往的贫困生活。    法文组的陈君强就是在2010年看到组上的变化决定回乡发展的。陈君强说,当初外出打工也是不得已之选,“如果家里有好发展,谁会愿意单独去远方。”回乡之后他就跟着组上种起了水果和花木。    曾有外出务工经验的陈君强非常注重投入,自从回乡后,每年赚的钱又投入到种植基地的发展中,现在家里已经有了十余亩水果和上百亩花木,产业越做越大。    “现在要我走我都不会走了。”就在前两年,陈君强曾工作的企业以12万元的年薪邀请他重新回去上班,被陈君强婉言拒绝了,现在在他眼里,金钟桥村已经远比在外务工有吸引力。    法文组也从最开始的大部分人外出务工,逐渐转变为现在仅三分之一人外出务工,组上不仅人气旺了起来,经济也变强了,去年过年时,组上一下就有七户人家购置了新车。    一个村庄从落后地走向特色路    在带动村民集体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金钟桥村除了发挥人的作用,还在2010年制定了产业扶持资金政策,“每种植一亩水果,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刘章俊说,有人带、有钱奖,这样的事情村民都愿意积极参加。    但是产业发展并不是一劳永逸。水果种植逐渐成为整个大围山镇的主要产业,金钟桥村怎么保持自己的特色,成为了每个村民的思考题。    从村组组织,到村民自发,每年金钟桥村村民都会外出学习,寻找新的品种。村上现在广泛种植的黄桃、冰糖枣等品种就是从外引进的。为了推广新品种,村上每年要组织数十场种植技术培训。    新品种为金钟桥村带来了优势,例如冰糖枣,今年卖到了30块钱一斤,收成好的,一亩就可以产生上万元收入。    刘章俊说,这些新品种让金钟桥村区别于大围山镇普遍的桃、李、梨等水果,水果采摘时间可以从6月份持续到10月份,比常规水果的采摘期多出了两个月。而多出的时间中,正好和“中秋”、“国庆”旅游热点重叠,收入的增加可想而知。    “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上万元。”刘章俊说,曾经的贫困已经远去。就像多年前村上曾修的主干道,一半水泥一半泥巴,还负债了上百万。而今年11月,村上自筹上百万元,修建的长4.5公里、宽5.5米的新油砂路已经完工。    一棵果树种出富裕,一条道路见证变化。接下来的金钟桥村还有很多想法,要继续开发特色产业,实现种养平衡,希望成立蔬菜种植、食品加工企业来发展集体经济,还计划沿大溪河进行沿河开发护理,逐步形成景观、发展旅游。有了之前的发展经验,金钟桥村的村民都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好。    扶贫政策,以金融方式进行产业扶贫    想要像金钟桥村这样以产业为支撑实现发展,明年可能会再添一份助力——明年,浏阳精准扶贫将以金融方式进行产业扶贫。    按计划,浏阳将在2016年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和带动贫困农户共同致富的扶贫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投放金融产业扶贫贷款规模4000万元,今后每年新增贷款30%以上。    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进行评级授信,凡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经评级授信后可获得1-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扶贫经济组织落实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后,并与贫困农户签订帮扶协议,可获得贷款支持。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经济组织通过自身信用或产业订单为联结的扶贫户进行担保,由农商行扩大授信额度,引导扶贫对象参与金融产业扶贫。
( 10:56:44) ( 13:29:57) ( 10:34:54) ( 10:27:59)扶贫攻坚如何做到“不留锅底”
日08:11&&&来源:
原标题:扶贫攻坚如何做到“不留锅底”
  近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通过《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做出全面部署,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截至2014年底,我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要让这些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让脱贫攻坚“不留锅底”,扶贫机制应有何创新?资金投入从哪里来?有哪些兜底政策?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对此进行了解读。
  真金白银从何来
  目前,全国尚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使其全部脱贫,意味着从现在开始5年时间,平均每年要脱贫1000多万人,平均每月需脱贫100多万人。要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更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
  这些资金从哪里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要和脱贫攻坚的力度相匹配。刘永富透露,目前中央财政扶贫专项投入只有400多亿元,这个数字在明年会有较大幅度增长。“综合扶贫的几千亿元也要向脱贫攻坚倾斜。在金融政策方面,贫困人口可以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生产来脱贫,下一步还将设立扶贫再贷款。此外,还会有社会捐助等社会资金的加入。”刘永富说。
  苏国霞指出,《决定》提到要创新扶贫的投融资机制,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这句话的含金量是5年将投入6000亿元。另外,扶贫再贷款的优惠力度也将超过一般支农再贷款,大规模推广扶贫小额信贷的规模也会超过以前。
  机制理念新在哪
  考核机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指挥棒。过去,贫困县政绩考核主要注重考核GDP,未来将转变到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上来。对此,《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完善考核机制。目前,全国22个中西部省份已经有10个省份出台了具体考核办法。
  未来扶贫考核机制应如何落实?刘永富介绍说,对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减贫成效,即贫困人口脱贫了多少、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了多少、贫困县“摘帽”了多少等,以及这些工作开展的扎实程度,如对扶贫帮扶措施的认可程度和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管理的成效等。此外,还有针对贫困县党政领导干部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考核。
  除了考核机制,《决定》还首次提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对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苏国霞举例说,结合生态保护脱贫,我们将把有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或护林员,让那些既搬不走又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就地转化成工人,这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
  在苏国霞看来,扶贫的整村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扶贫小额信贷工程等十项精准扶贫工程也蕴含了许多创新理念,例如,探索资产收益性扶贫,通过把政府投入转化成贫困人口的资产来促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利用“互联网+”实施农村电商扶贫,为农民致富创造机会;此外,创新扶贫开发的用地政策,增加贫困人口在土地增值中的受益程度。
  社保兜底,“不留锅底”
  来自国务院扶贫办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省区的贫困人口都在500万以上,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3518万贫困人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经过多年扶贫工作推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基本脱贫,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这意味着今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也越大。
  “以前出台一项政策、采取一项措施就能使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脱贫,但现在减贫政策效应递减。到2020年只有5年时间,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刘永富强调,要确保7000多万贫困人口做到全部如期脱贫,“不留锅底”。
  11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脱贫攻坚战略五年实施过程中,还会有少量人口因种种原因致贫。”刘永富表示,对这些人群最后也要通过一系列社保和低保措施对其进行兜底,让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记者 陈晨 李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朱书缘)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致富+扶贫 互金平台如何探索农村金融?
作者:苟云川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由于其小额分散、风控难度较大等特点被传统金融机构"抛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引导、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这被业界认为是政府鼓励金融结合"三农"解决农村金融难题的积极信号。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迅速生长,近年来已有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入对农村金融的探索,专注于"三农"领域的翼龙贷就是其中的代表。
  数据显示,成立于2007年的翼龙贷目前交易额已突破304亿元,业务覆盖超过1000个区县。其中95%以上的资金流向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已经为农业、农村、农民输送资金150亿元。
  近日,记者调研了翼龙贷自贡运营中心,其"农户+翼龙贷"、"公司+农户+翼龙贷"等模式描绘出了互联网金融撬动农村金融的清晰路线。
  致富:农户+翼龙贷
  做了近10年商贸的何永明在去年遭遇了销售额和收益的持续下滑,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2015年5月,在寻求银行贷款无果后何永明经朋友介绍找到了翼龙贷,借款5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此时,何永明心里正在盘算着另一个计划。
  在看到了商贸行业的天花板后,何永明决定转型,而这次他瞄准的是农业生态种植,打造一家集种养殖、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型示范企业。
  何永明的这片种植基地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目前一期投入已完成,种植面积达60余亩。
  显然,作为生意人出身的何永明并不满足于几十亩的规模。目前,他正在着手第二期项目的规划:预计投入100万元左右,种植规模扩展到100亩以上,同时建起农家乐。
  而此时,何永明再次遇到了资金问题。由于有了第一次的信贷基础,此次翼龙贷给了他9万元的贷款额度。
  目前,何永明几十亩的土地上已经种满了当季丝瓜,"5个月来的产值已达到50万元左右,现在每个月都几万元收入,预计几年收入能达到40万元。"满脸笑容的何永明向记者表示。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逐渐实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将不断提高,而缺乏生产性资金却成为了农户扩大规模化种植路上的绊脚石。何永明的和他们生态种植基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这个地方要建一个农家乐;这里是观光车道……",烈日下,何永明给记者画出了"变景果蔬大世界塘边生态项目"的蓝图。同时,将扩展到300亩的第三期项目计划何永明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扶贫:公司+农户+翼龙贷
  相比于何永明,童万炳就显得不那么幸运。
  自贡市荣县过水镇万民村6组村民童万炳身患残疾,其妻子由于患癌去世,子女均已外出打工。目前童万炳将唯一收入都寄托在了猪圈里的10头小耳黑猪身上,而这10头小猪也正是翼龙贷推行"公司+农户"模式的一次实践。
  据翼龙贷自贡运营中心总经理刘小兵介绍,"公司+农户"模式即当地龙头企业带头,由农户向翼龙贷借款,然后向企业购买种植或养殖所需的生物资产、饲料、药品、养殖技术及服务等;由农户根据自身场地及劳动力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动植物的寄养,养成后由企业定向收购,农户获得合理收入。
  在这次实践中,翼龙贷与自贡市毓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公司")合作,翼龙贷为农户提供每头猪2000元且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贷款,用于农户购买公司的仔猪和饲料及养殖技术,约定养殖6个月后,公司以每头猪2500元的价格无条件回购。这其中,公司为农户的贷款进行全额担保并贴息。
  据自贡市毓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兴友介绍,目前公司已合作30多户,签约的农户已有150户以上,准备签约的有300户以上。养殖小黑猪7千头左右,未来5年计划发展到4万头,农户发展到5千户左右。
  按照该模式,农户在养殖小耳黑猪半年后即可获得每头猪500元的收入。童万炳10头小耳黑猪即将出栏,到时他将获得5000元的收入。在这以前,他通过种地每年的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
  在尝到甜头后,童万炳希望再养20头猪。 "按照自贡市'年收入低于2800元'贫困户的标准,童万炳目前通过养猪年收入至少能达到几万元以上,轻松脱贫。"翼龙贷自贡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撬动农村金融新蓝海
  翼龙贷自贡运营中心成立于2013年6月,截至2016年4月,借款总量为11250.65万元,其中涉农贷款7987.96万元,占比71%,涉及农户1150余户;贷款余额3723.8万余元,涉农贷款1960万余元,占比52.63%,涉及农户328户。
  目前,翼龙贷这样的运营中心已遍布全国,它们都在不同程度的探索农村金融。
  近年来,由于政策的不断支持,互联网金融的逐渐渗透,农村金融的新蓝海已经初露"尖尖角"。
  同时,这片新蓝海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除了互联网金融机构,从去年开始,阿里、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巨头也已开始将触角伸向农村地区。
  根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的一项调查,在我国农村,16.8%的人认为需要钱,56.8%的人表示资金很紧张,而农户认为农村贷款不便利的占69.6%。
  从另一角度来看,目前全国在种植、养殖方面从业人口接近5亿,他们的金融服务并没有得到满足,在农村金融领域的理财需求和融资需求存在大量空白,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探索,这片被传统金融机构"抛弃"的蓝海正在被互联网金融所撬动。
(责任编辑:赵然 HZ002)
互联网金融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超过10万种桌面主题和桌面壁纸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是消除农村
时间: 11:49:0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是消除农村的贫困,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如何才能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致富不
点击图片跳到下一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是消除农村的贫困,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如何才能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致富不能停留在过去送米送钱这样的治标不治本的标准上,而是立足长远,找准帮扶措施,激发内生动力,扎下致富的根。
  找准帮扶措施就需要帮扶人员走进农户家中,了解贫困农户致贫的原因是什么,是自然条件太恶劣,还是发展产业条件不够?是缺生产技术,还是劳动力不足?只有摸清了每家每户的贫困情况,找准了各家各户的贫困根源,确定好贫困户的贫困类型,才能因户施策,但不能千篇一律,一村、一镇乃至一县都是同一扶贫产业,表面看是形势大好,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贫困面貌,但也容易造成产销脱节,供大于需,最终即浪费了资金,延迟了脱贫时间,更凉了民心,失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精准扶贫就更需要综合施策、组合帮扶,通过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金融扶贫等各种举措,把政策、资金、项目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村、贫困户身上,一对一解决突出问题时做好后期追踪落实、动态观察,根据成效掌控方向,成效显著的不折不扣执行,效果不佳的要及时调整,避免帮扶半路失踪,中途夭折。
  通过&组合拳&就能让贫困农户看到希望、充满干劲,从而调动贫困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贫困农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释放群众创新创业潜力,让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母金生
推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今致富不花钱的商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