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巨变,我看改革)关于我的家乡徐州的变化近些年来的发展变化,800字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结合下列相关史实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迁都洛阳导致游牧血统的统治阶级中汉族影响得到了发展,……自从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统采纳的汉化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发展。……鲜卑贵族和汉族望族之间的通婚受到了鼓励。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作出迁都决定的是谁?他所推行的汉化措施有何进步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两个改革的结果来看,对我们当今社会的改革有何现实指导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奖励耕战。(2)北魏孝文帝;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新闻热线: 4&&&广告热线:1
改革开放铸辉煌 经济发展谱新篇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二、经济结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趋于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35年,是经济结构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不断调整的35年,也是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35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35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分别增长4.6%、11.3%和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12年的10.1∶45.3∶44.6。与1978年相比,2012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20.7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波动较大,需求结构很不稳定。1981年甚至出现了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的局面,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经常为负值。但随着经济实力提高,融资方式多样化,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大幅提高,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6%,42.4%和18.0%。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内需的强劲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0%、47.1%和-2.1%。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2000年,东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比1985年上升了8.3个百分点,西部仅上升0.4个百分点,中部和东北则分别下降4.2和4.5个百分点。新世纪以来,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相继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近年来,区域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2012年,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5%、24.1%和11.1%,分别比2000年提高6.0、5.0和2.7个百分点。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6%,上升了34.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0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均增加1586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均减少435万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并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12年的48.4%,乡村就业人员占比从76.3%下降51.6%。
责任编辑:孙逸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
·····
·····
·····
·····
新闻热线:4
广告热线:9
.cn All Rights Reserve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材料二“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材料三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四如图请回答:(1)材料一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 “旧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2)材料二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2分)(3)材料三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4分)(4)明显可以看出,材料四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2分)(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4分)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材料二“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材料三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四如图请回答:(1)材料一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 “旧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2)材料二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2分)(3)材料三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4分)(4)明显可以看出,材料四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2分)(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材料二&&“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材料三&&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四&如图请回答:(1)材料一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 “旧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2)材料二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2分)(3)材料三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4分)(4)明显可以看出,材料四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2分)(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4分)科目: 高中历史难易度:教材: 高中历史人教版最佳答案(1)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4分)(2)实施变法中的取信于民。(2分)(3)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不强,制度混乱。王安石的措施:通过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用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加强军队力量,并改进取士之法选拔人才。(4分)(4)鲜卑人改穿汉族服装。(2分)(5)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封建化;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和北方政权的封建化,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第(1)问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考查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内容。回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如“财不足”“兵不威”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5)问是史论结合的题目。依据所学知识来说明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例如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封建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综合库,其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1)相关内容: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奖励耕战。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历史试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常一次改革是否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和发展,若失败可能会遭致内乱和冲突。阅读下列有关改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材料二:政府建立后,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理之下。1871年,政府派遣要员出访欧美,所到之处看到“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决定以欧美为榜样。政府成立伊始,就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短短数年内就兴办了26000所小学,一批大学也纷纷开办。
  材料三:“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在政治方面有什么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知,这是日本历史上什么改革的内容?这场改革为什么会成为日本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推行怎样的政策?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此经济政策的认识。
(4)在日本,改革使它在近代成为亚洲唯一崛起的国家;在中国,现代的改革使中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进行?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6届江西景德镇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6分)(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1分)(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改革是什么?(1分)(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4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新沂第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就以下两次著名历史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敕勒歌》
注:大家熟知的《敕勒歌》原为高车族创作,后来被译鲜卑语,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以汉语为正音,《敕勒歌》才被译为汉语保存流传下来。
1.举例说出商鞅之法中使“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措施?(3分)
2.孝文帝改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1分)
3.请就孝文帝改革后“汉人胡化”,“胡人汉化”各举一例。(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 (1)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的改革是什么?
(2)北魏的孝文帝改革有哪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3)两次改革都取得了成功,都促进了社会进步。你认为两次改革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目:初中历史
(6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就以下两次著名历史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敕勒歌》
注:大家熟知的《敕勒歌》原为高车族创作,后来被译鲜卑语,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以汉语为正音,《敕勒歌》才被译为汉语保存流传下来。
(1)举例说出商鞅之法中使“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措施?(3分)
(2)孝文帝改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1分)
(3)请就孝文帝改革后“汉人胡化”,“胡人汉化”各举一例。(2分)当前位置: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有关事实探究下列问题:(1)孝文帝改革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制贵族特权的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探究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奖励耕战;改革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主要考查你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商鞅变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解决由于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以及引发人民的反抗起义,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两次改革,第一次是484-486年,主要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第二次是在494年迁都洛阳后,着重改革鲜卑人的生活习惯,实行汉化。均田制:北魏时期推行的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485年,北魏政府采纳汉族地主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主要内容有:1、丁男(15岁以上)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女受露田20亩、麻田5亩。实际授田时,露田加倍。2、奴婢和平民授田数目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头。3、狭乡之民可以迁往宽乡授田,宽乡之民耕垦不受限制。4、地方官吏岁官府所在地就近授田。均田制使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小块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兼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均田制为隋唐所沿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实质:是北魏一次自上而下的以学习汉族先进政治、经济、文化为主的以维护鲜卑族封建统治的改革。曹魏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的均田制的对比:&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1、政治上:(1)整顿吏治:地方长官的任期按政绩好坏觉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并加大反贪污力度,树立御史台的权威。(2)下令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以邻长,武邻为一里长,五里为一党长。长官均由办事能力强和谨守法令的人担当,负责管理农民、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北魏的基层机构更加完善。2、经济上:发布均田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北魏孝文帝第二次改革措施:1、迁都洛阳。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494年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2、学习汉族文化。迁都洛阳以后,孝文帝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汉人说汉话,以消除民族间交往的语言障碍;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止穿领小袖的胡服,仿南朝的服装制订官吏,妇女的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北魏孝文帝:&如何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孝文帝改制是西、北各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斗争、融合的一次总结。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发展。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的旧风俗,冲破重重阻碍,毅然进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是,孝文帝在汉化改革中将已腐朽的门阀制度引入北朝,并加以强化,则带来了以后北魏统治者腐败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商鞅变法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发动的一个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以至于商鞅被害。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的发展和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经推行18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增强实力,争做霸主
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制统治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
维护旧的奴隶制
用封建代替奴隶制
旧奴隶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2、变法得到强有力的统治阶级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全面彻底。3、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个人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4、商鞅取信与民,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1、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2、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南门徙木立信:徙木为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于《史记·商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意思是: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发现相似题
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751585753515414492920023592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的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