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诚刚强,真诚是什么意思思?

诚、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诚、基本信息
部首:讠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五笔86:YDNT 五笔98:YDNN 仓颉:IVIHS
笔顺编号: 四角号码:3375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BDA
诚、基本字义
1.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2.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诚、详细字义
1.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2. 同本义[honest]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 真实 [real]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1. 确实,的确 [indeed]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actually]
楚诚能绝齐, 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诚、常用词组
1. 诚笃chéngdǔ
[honest] 诚实真挚
2. 诚服chéngfú
[be completely convinced] 真诚地信服或顺服;真心地服从或佩服
3. 诚惶诚恐chénghuáng-chéngkǒng
[wiin fear and trepidatioh] 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现在常用来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的样子
4. 诚恳chéngkěn
[true-in all honesty and sincerety] 多指人的态度真诚恳挚
诚恳地接受批评
5. 诚朴chéngpǔ
[honest] 真诚而质朴
6. 诚然chéngrán
(1) [indeed]∶确实实在
诚然可敬的长者
(2) [it is true]∶虽然;固然
勇敢诚然可贵,智慧却万不可少
7. 诚实chéngshí
[honest] 内心与言行一致,不虚假
8. 诚心chéngxīn
[whole heartedness] 诚恳的心意
9. 诚意chéngyì
[good faith] 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10. 诚挚chéngzhì
(1) [sincere]∶真诚恳切的,敞开胸怀的
诚挚友好的气氛
(2) [cordial]∶诚恳真挚的
诚挚的接待习近平: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原标题:习近平: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光明论坛&温故】
习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诗句,赞美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不屈的先烈们,充分表达出对那些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的先烈们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这两句诗出自屈原的《九歌&国殇》,大意是说,那些为国献身的将士们,不仅具有勇于冲锋陷阵的气概,更具誓死不屈的精神。诗篇语句铿锵,极具感染力。《九歌》是祭祀神灵的乐章,《国殇》也是祭歌,所不同的是,它是献给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殇,夭折为殇,但在《国殇》篇里,“殇”,是指那些为国而血染沙场的人们,包含哀悼、怀念之意。所以,《国殇》是一首礼赞那些为国牺牲者的慷慨悲歌。战国时期,征战频繁,有很多人为了国家利益血洒疆场。对这些人,国家要祭奠他们,要为他们安魂,要礼赞他们的精神。这是屈原《国殇》的大背景。
《国殇》在写法上很特别,诗篇首先渲染的是敌人的强悍凶猛,像“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践踏)余行,左骖(边马)殪(死亡)兮右刃伤”等句子,描绘的是敌人的来势凶猛和战事的惨烈。然而,诗人这样写,不是要表现敌方的强大和不可战胜,恰恰相反,诗篇这样写,是在作必要的铺垫,以此更加有力地突显将士们面对强敌时奋勇争先的大无畏精神。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凶猛强敌,我方将士“霾(埋)两轮兮絷(捆绑)四马,援玉枹(鼓槌)兮击鸣鼓”,为防止车马后退,将士们毅然把车的两轮埋在地下,把战马的四蹄捆绑起来,然后敲起雄浑的战鼓,与敌人展开生死搏击。如此,在诗人笔下,我方将士是那样的神武、雄壮,又是那样伟大、庄严。由此,诗篇到达了情感的高潮:“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生,他们是不屈服、不可战胜的战士;死,他们也是鬼魂中精神坚毅的英雄。舍生忘死的精神,穿越生死,散射出动人的光辉。因为这四句,诗篇悲壮而不悲哀,伤悼而饱含激昂,是一首格调深沉雄浑的英雄主义的赞歌。
一支曲,一首诗,有时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国殇》就是这样一首可以激发英雄主义情怀的篇章。诗人不去表现胜利,而是突出将士在强敌面前“出不入兮往不反(返)”的毅然决然,其实是在表达必胜的信念。古语说,“哀兵必胜”,《老子》中也有“以丧礼处军征”之说,其实都表达的是这样的一种真实:人莫不畏死,但是在直面强敌带给自己的不可回避的死亡时,人可以变得坚强勇毅,可以变得义无反顾,他要为生存而战,为生命的尊严而战。在古典文学中,就有这样的一种精神传统,《国殇》就是其中代表之作。同时,诗篇虽然表现残酷的战场,却不是好战的宣言,因为它歌颂的是不屈服的精神,激发的是捍卫生存的意志。坚毅勇敢,不畏牺牲,爱好和平而又不惧强敌,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国殇》诗篇、诗句,正表达的是这样的内涵,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血火洗礼而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
今天,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当年那些为国家民族牺牲的先烈,他们不就是这样一些为民族生存而战,为生命的尊严而战的英雄吗?缅怀这些先烈,用《国殇》的诗句赞美他们的英雄精神,是非常恰当的,也足以激发当代人对生命的尊严之感。
(李山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天子的人,社稷次之,施仁政”所谓“王道”就是“民为贵;如果是无道之人,(百姓)确实值得敬畏啊,其实他这种思想就是孔孟所指的“行王道,如果是有道之人,而且分析的很透彻,很有觉悟,他很了解治国之道。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也就是说,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这是在古代帝王中非常少见的。如果君王无道,那么这个人也就注定被百姓所赶下来,所以注定唐朝初期是辉煌的,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他知道百姓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那么百姓就会推他做国君,就会被百姓抛弃。他懂得“居安思危”这种思想。他这句话说的很明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什么意思
上下都是那些诗句? 解释具体些 谢谢
提问者采纳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译文】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魂魄毅兮为鬼雄,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身既死兮神以灵。
出不入兮往不反。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凌余阵兮躐余行,援玉枹兮击鸣鼓。【原文】
操吴戈兮披犀甲。 带长剑兮挟秦弓,左骖殪兮右刃伤。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 诚既勇兮又以武,车错毂兮短兵接。 霾两轮兮絷四马,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终刚强兮不可凌,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平原忽兮路超远。 旌蔽日兮敌若云。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离兮心不惩,矢交坠兮土争先,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天时怼兮威灵怒,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严杀尽兮弃原野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身佩宝剑手持强弓身首分离,但你的灵魂鬼英雄不泯的灵魂,你真的很勇敢,威猛。英雄了,总是强大的和不可侵犯的,而不必担心
你身佩宝剑手持强弓身首分离,而不必担心,你真的很勇敢,威猛,总是强大的和不可侵犯的。英雄了,但你的灵魂鬼英雄不泯的灵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诚信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