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壮歌求兄弟情深壮山歌歌词词

开放分类:
壮族山歌摘要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属“壮族民歌”的一分支。它一般指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活动开始,这从现在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
壮族山歌 - 简介
壮族靓妹与洋哥对歌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的著名歌手。&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的一种形态,应该看作是壮族史上突起的高峰。它是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结晶。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集会和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便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驼&)&的原因。
壮族山歌 - 种类
形式壮族人民边跳边唱山歌壮族山歌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为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其中以《嘹歌》的表现形式较为特别。它不是以叙事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领主的兼并战乱作为背景,通过抒情的对唱表现一对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感情。四句一组,相互问答,拆开来是独立的抒情诗,连缀起来又是一首有头有尾的诗。
内容壮族山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从内容看,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从壮族著名历史学家所撰《》一文和所著《》(合著)以及《》等论著中可知:壮族古代民间歌谣包括诉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单身苦歌、叹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问歌、赞美歌、讨欢歌、示爱歌、定情歌、交友歌、发誓歌、分别歌等等)、风俗歌(庆贺歌、祝祷歌、仪式歌、敬酒歌、迎宾歌、送客歌、摇篮曲、哭丧歌、哭嫁歌等等)、生产劳动歌(农事歌、农闲歌、时令歌、节气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等)、盘歌(又称问答歌、碰头歌、猜迷歌、斗智歌,以对唱形式表现)、歌、时政歌、童谣、等。
体裁印象刘山姐“壮族山歌……从体裁方面来分.主要的有称为‘话诌’、‘话虽’和‘虽条’三种,即‘诗诌’、‘诗曲’和‘唱歌’。此外尚有自由体的山歌,每首无定句,每句无定字,可长可短。”
壮族山歌 - 诗诌
尼达妮合唱团合唱《壮乡到处都是歌》“诗诌又名‘诗太排’。它是陈述故事之长篇诗歌.有诌人物、诌事物和诌猜谜(壮语称为‘诌鼓要’)等、如诌甘罗、诌乾.诌祝英白、诌蚊虫。歌词数十句或百句不等.句中五言七言九言都有。唱法是男子唱完之后,妇女同样地重唱一遍.若不会唱或唱错了,就会被对方取笑。反之,先唱亦然。山歌老手才能唱‘诗诌’,新手则不敢唱。故未唱时先问对方是否能唱,不是贸然就唱。唱的人若非聪明有敏才,则难以应付。如‘诌猜谜’,即“鼓要”,男方先唱两句,说一件事物。如唱“声音嗡嗡地进攻,整个一夜都攻不通”给女方猜,答复的人也唱两句:说是‘蚊帐’,这就非有敏才不可。这种歌,今人能唱者已经很少。次为“唱歌”,词句一般是十句八句,较‘诗诌’少,句中限于七言.没有五言九言。所唱的人物或事物,不注重陈述他们的身世,而注重于谈情说爱,如同是唱,‘诗诌’说她去读书的经过,‘唱歌’则说她和相爱的情况。所以青年男女最爱唱这种歌,流行非常广泛。”
壮族山歌 - 诗曲
“‘诗曲’与‘诗诌’和‘唱歌’不同,歌词每首只限三句,句句七言,唱第二句声音较短,第一第三句声音拉长,男子先唱三句,女子接唱三句,轮流地唱,与前两种男子唱完一条十多二十句后女子才接唱不同。诗曲较前两种歌容易唱,某些地区初学唱的人,多唱它,流行比‘唱歌’更广。壮歌又分无韵的和的两种体裁。有韵的壮歌又有单押腰韵的,有重复句的不重复句的,有脚韵互押的,也有脚韵和腰韵互押的,以及脚韵头韵互押的,尤以后者较为奇特,为各种诗歌所少有。”
壮族山歌 - 格律
壮族民歌《生活美如霞》歌谱(简谱)壮族民歌的音调由于土语的差异造成民歌音调色彩的变化,形成南路、北路、中路、西路等不同风格。壮族山歌以词不达意的格律分类可分为:欢、加、西、比、伦。 “欢”: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五七言嵌句和杂言等;从句数上讲有四句、十二句和不定句等几种;其中主要特点是押腰脚韵。“加”:基本形式为七言四句,其主要特点是押脚韵。&“西”:长于叙事性的长歌,一般以六、八或十二句为一段,押脚韵。&“比”:格式比较自由,不限于押腰脚韵,有五言、七言两种。& “伦”:其格式多为五、七言句型加衬句,句数不定;句式特点。
壮族山歌 - 音阶
壮族单声部民歌大多有两个或者四个乐句构成,常用徵调式、羽调式、宫调式、商调式。音阶表现为:1.主要采用五声音阶和四音音列,三音列也常见。其四音列主要为三种:宫、商、角、徵、(羽):强调宫、角和角、徵的三度进行;(徵)、羽、(变宫)、宫、商、角:强调羽、宫、角三度进行,落音为羽或宫。添加徵成五声音音阶,但徵仅为经过或者辅助音;加变宫只为增加色彩;(变徵)、徵、羽、宫、商、(角):强调商、徵、羽,多结束于证,也可结束于商。加变徵为加强徵的稳定和倾向:加角常为商的辅音。&  2.多声音乐中多采用支声复调的手法,各声部音乐形象统一。对大二度的运用是其和声方便的重要特点,结束往往也是由二度向同度解决。
壮族山歌 - 歌调
壮族人民欢快唱山歌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即欢、西、加、比、论等五种。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包括叙事用的平调、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以富宁皈朝山歌调、马隘及汉隆山歌调、田阳古眉山歌调、、等尤为著名。山歌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单声部壮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壮歌。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山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100多种。在广西境内的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就中以、、、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被视为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
壮族山歌 - 曲调
壮族美女欢快唱山歌壮族人人爱唱歌,传说古壮人是以山歌来跟先祖布洛陀对话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间地头、晚间劳作之余以及红白喜事上,总能听到悠扬的山歌,各种大小节日,更是少不了山歌助兴。不同地方壮族原生态山歌曲调还不一样,如一个区不同县份就有不同山歌曲调,有高昂的嘹歌,有婉转动听的,马山的,大新的等等,多以对唱为主。
壮族山歌 - 礼仪规范
壮乡山歌开唱时,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特别是时政歌、仪式歌和情歌,在什么场合唱是有传统规矩的。例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而在家里,在父母面前不能唱。歌中,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皆不能颠倒乱唱。连迎接不同的客人同样有不同的。
壮族山歌 - 山歌活动
不仅平时唱,家里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或“歌节”。歌圩的日期主要在农历三月初三,但在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以及婚嫁、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形成歌圩似乎习以为常,偶而甚至在的路上会形成临时的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
歌圩1.起源武鸣“三月三”壮族歌圩壮族歌圩习俗源远流长。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望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歌圩。&据说以花山为代表的左江崖壁画,展现的便是秦以前壮族先民举行盛大歌圩的场面。关于壮族歌圩习俗的汉文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不少资料来源于南宁一带的壮族乡野。南朝梁代有记载,在晏城县(今宾阳一带):“乡落唱和成风。”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壮族“男子盛装……聚会作歌。”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送老》中写道: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惋……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书中强调了“自撰”二字,这正是对歌的特征。卷十《飞驼》载:“上巳日&(&农历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定。”2.定期壮族歌圩直到今天,“”仍是壮族最大的节日。明代邝露《》等书记载“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节”男女“采芳拾翠于山淑水湄”、“唱和竟日”。明朝天顺进士刘大厦在南宁写的《闻从者谈土俗写怀柬王宪佥》诗中也提到“男女歌谣成卺礼”等,皆描绘了壮族歌圩情景。明清之际,曾有不少诗歌、文章赞道壮族歌圩盛况:“木棉飞絮是圩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听谁慧舌制新词。”《武缘县图经》记载:“答歌之日,武缘(今武鸣)仙湖,廖江二处有之,每年三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沿江上下,数里之内,士女如云。”解放前编写的《广西边防纪要》记载:“沿边一带风俗,最含有人生意义的,则为歌圩。”例如武鸣的山歌圩长期盛行不衰,在陆斡、马头、小陆、包桥、灵马、王桥、方合等地极为盛行。以农历三月最为面广、规模最大,九月次之,有部分在正月、七月、十月。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当地人民政府自1985年起,在县城举办壮族“三月三”歌节,每年一届。歌节之日,灵水湖畔,武鸣河沿岸,明秀园、圩场上、公路旁、山坡上,人山人海,简直“无处不飞歌”,壮乡成了歌的海洋。至今,国外已有日本、泰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学者和民间歌手踊跃前来参加歌节活动。横县圩逢同样盛况空前。横县是广西历史上西瓯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壮人的集居地。历代有“兴歌”、“好歌”之俗,壮人称为“圩逢”,当地汉人称之为歌圩。据不完全统计,境内有圩逢38个点,分布在境内各歌圩镇。横县人田间劳作,家庭对语,出口是歌,喜、怒、笑、骂皆是歌。横县歌圩,大都是利用寺庙进行(即)。其中最为盛名是农历四月十四日乌蛮山下的,有来自当地各乡镇和南宁、、、、、、、、等县(市)三四万人参加,甚至远及港澳也有专程回来参加庙会歌节活动的同胞。民间歌瑶在横县比较流行,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歌瑶来自百姓或出自歌手,只要有兴趣,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唱,这些歌瑶可分为:劳动歌、堂歌、儿歌、尼度歌、船歌、丧歌、情歌。据史料记载,形成于隋唐之前,是广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都有十余万人自发来到,唱山歌、纪念壮族始祖。1985年,人民政府将“”定为“”。1999年,在民族艺术节上演变发展而成的“广西国际民歌节”更名为“”,定于每年的11月举行,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至今已办了8届。3.内容壮族歌圩活动内容丰富,除了行歌互答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打扁担、唱师公戏、壮戏、采茶戏等精彩的民族活动。邕宁县还盛行一种还球歌圩,即由一村庄向另一村庄送去彩球,相约对方还球,至期举行山歌比赛,如还球一方唱不赢,彩球就还不过来,只好待来年再赛。此事宋代有记载。歌圩流传到近代,增加了买卖生意等经济活动,以及打篮球、赛跑等体育项目。 4.社会功能壮族歌圩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历史上一直以青年男女通过公开聚唱来选择婚配为主。每到歌圩日,青年男女们便盛装艳服,三五成群地来到歌圩场,通过歌唱显示才能,披露心声,交流思想,找寻自己的意中人。歌圩上,对唱是主要的活动方式。对唱是一对一对进行的,当一对男女青年对唱的时候,双方的朋友都围在身旁相助,甚至还有歌师在旁出谋划策。对唱的程序是非常复杂而严格的。一般来说,从初交到初步确定恋爱关系,要经过下列对唱阶段:引歌、初会歌、大话歌、初问歌、盘歌、赞美歌、追求歌、初恋歌、结交歌、定情歌、赠礼歌、嘱别歌等等。各个环节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紧密相联。每个环节的歌都很长,很丰富,好的歌手可以唱几天几夜。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歌会壮族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歌书世界首部图载歌书《坡芽歌书》《》是一部山歌体作品,运用图案识别歌名,以八十一个图案对应八十一首山歌,其表现形式是男女青年见图便使用壮语对唱出相应独立成章的单体山歌,七百八十二行歌词联为一体,一气呵成。自二〇〇六年由学者在省文山壮族自治州境内发现整理后,《坡芽歌书》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学界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用古老形态记录民歌的唯一一部歌曲,它集中了壮族民歌的精华,承载着壮乡儿女天籁欢歌般的情爱密码,是壮族最优美的篇章。《坡芽歌书》被发现后,文山州立即组建了强有力的研究和编辑队伍,对歌书进行全面翻译整理,在中央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支持下,《坡芽歌书》被列入中国“九八五”工程少数民族古籍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付梓出版。《坡芽歌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自由恋爱的情歌,第二部分是对封建礼教童年订婚陋习的叛逆绝唱,第三部分是对于美满婚姻幸福生活的誓言。第一部曲由第一首歌到第三十二首歌组成男;最长的为第三十一首,歌名《衣角卷》,图案亦为“衣服”,表示了一位女性对其钟情男性的思念之情。第二部曲由第三十三首到第六十七首歌组成,表现了男女双方由于对歌而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恋。第三部曲由第六十八首到第八十一首一共十五首山歌组成;第八十一首《连根笋》是全歌中歌词最长的一首,也是全歌的高潮和亮点。中国语言学专家将《坡芽歌书》定位为“文字之芽”,教授则认为《坡芽歌书》“不仅有诗经的韵味,有的手法,还有的凄美”。
歌赛1.擂台赛壮乡儿女原生态演示《坡芽歌书》壮族山歌擂台赛一般都歌圩期间举办,例如日举办的首届“三月三”壮族山歌擂台赛即在歌圩期间。壮族山歌擂台赛一般设专业组比赛,各县(市、区)相关负责单位都积极运筹,拿出体现一方特色、“民族”味十足的作品。例如在2010年崇左市举办的首届“三月三”壮族山歌擂台赛上夺取专业组比赛一等奖的宁明县代表团的参赛曲目《花山魂》,便由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麦展穗创作,歌词字里行间展现了花山文化的深远悠长。其他各县(市、区)代表团的参赛曲目也都很好地结合了地方特色,体现了当地浓郁风情和民族文化,如江州区文体局推荐的曲目《崇善八景》、大新县文体局推荐的曲目《苦丁茶的故乡》与《龙眼醉》等。&民族文化成为山歌擂台赛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擂台赛的山歌融入了很多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参加和参观者可以来感受、学习壮族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为建设家乡贡献聪明才智。 擂台赛演唱的壮族山歌内容,大多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情歌。其范围分为:相会歌、初问歌、初答歌、自吹自擂自夸歌、嘲笑讽刺挖苦歌、自贬自悲自叹歌、贬妹贬哥歌、赞美吹捧奉承歌、惹哥逗妹歌、想哥恋妹歌、夸哥捧妹歌、恶心讨厌歌、求爱歌、拒绝歌、抱怨相恨歌、海誓山盟歌、定情赠礼歌、别哥别妹歌、盘歌、谜歌等。2.大赛&&“三月三”壮族山歌擂台赛壮族山歌大赛与壮族山歌擂台赛稍有不同,即大赛并不一定在歌圩期间举办,例如崇左市从2007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壮族山歌(青年歌手)大赛,皆未在三月三歌圩期间。壮族山歌大赛通常要求严格,内容丰富。大赛一般有组织机构及组委会、评委组,评委组由组委会聘请区内外有关专家组成。大赛设置奖项,一般有最佳青年歌手奖1个、最具潜力歌手奖3个和优秀奖若干个(队)。以各参赛队参加全部3场比赛的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第1名(队)为最佳歌手奖,第2、3、4名(队)为最具潜力歌手奖,第5名(队)以后为优秀奖。大赛设最佳作品奖、最佳表演奖、最佳服装仪表奖、最佳台风奖各3个(队)。分别从所有比赛中以主题内容、表演技巧、服装仪表、协调应变能力项分从高分到低分取前3名(队)为最佳作品奖、最佳表演奖、最佳服装仪表奖、最佳台风奖,获单项奖的队最多可以拿两项。 壮族山歌大赛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歌王”选拔赛,从1992年三月三在开始的“健力宝杯广西歌王选拔赛”开始,至2006年已经举办了各种“歌王”选拔赛,历经十六届,共评出“”86名,当中有不少。
壮族山歌 - 艺术形式美和特点
壮族帅哥美女同唱山歌壮族山歌概而言之,具有几个方面的艺术形式美和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壮歌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美。壮族人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与西方人那种赤裸裸的表达有明显的不同,这或许是比喻比兴手法在壮歌中得以普遍运用的原因。&&&&&&2.壮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古人虽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得来一个字,拧断几根须”等句以及“推敲”的典故来说明诗歌创作的艰辛,但同样有曹植七步作成名诗的“快手”敏才。所以壮族歌手们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的令人叫绝唱功同样不足不奇。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诗”的速度望尘莫及。壮人的嘴巴几乎就是山歌的源泉!&&&&&&3.壮歌具有整齐严谨、琅琅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正如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确指出:“壮族诗歌最擅长于譬喻和生动的描写,能给予唱者和听者极大的感动。故清代闵叙说:‘壮人生于深山……其歌,字皆土音,韵则天籁,译而通其意,殆亦工于词者。’”(《粤西笔述》引《粤西偶记》)
壮族山歌 - 地域特色
歌王大赛广西壮族山歌按地域又可划分为东南西北部壮族山歌,各有其特色。以为例,其特色主要是高腔嘹亮,缠绵悱恻,特别是情歌,更是别具一格。情歌最风趣的莫过于“逗、惹、贬、赞、吹、捧、求、厌、拒、思、恋、爱、别”这十三个字的内容。“逗”要逗得双方开心,“惹”要惹得对方性起而敢笑不敢怒,“贬”有自贬与贬人两个内容,总之要把自己贬得使人可怜、同情、怜惜、疼爱;贬别人时,使别人抬不起头,无地自容,羞不可言,“赞”要赞得对方乐陶陶,从头赞到脚,从内赞到外,“吹”要吹得圆,吹得响,吹得使人不可信却又无可奈何,“捧”要捧得高,捧得对方心猿意马,暗恋自己,“求”要求得真诚,求得浪漫,求得一个可怜相,使对方讨厌又笑得可爱,“拒”要拒绝得婉转,文明、礼貌、夫妻不成朋友在,“思”要思得痛苦,“恋”要恋得情深,饭不思,茶不饮、酒不喝。“爱”要爱得浪漫大胆,爱得疯狂,“别”要别得依依不舍,别得双方流泪,别得老天也见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壮族青年在对歌时的古朴蛮性,豪放浪漫,美丽活泼大方、泼辣外泻、柔情含野、话酸含甜、语温藏刺、真假爱意、真假拒绝、你嘲我讽、你吹我贬、你贬我赞、说正亦反、说反亦正,指驴为马、指桑骂槐、张冠李戴、南辕北辙等的性格和特色充分展示出来,抓好它,就能更好地表现青年人在自由恋爱对歌中那种爱比天高、情比海深、胆比牛壮的浪漫外型,描绘出青年人在对歌中那种脸皮厚、嘴巴恶、胆大气豪、外丑内美的可爱的美好形象,把青年人在对歌场上的那种敢逗、敢亲、敢爱的各种优雅举止充分显露出来,让传统的情歌对唱的逗友场面有形有态、有棱有角地立体性地展演给观众。南部壮族山歌在情歌的这种艺术表现上最具特色。 南部壮族山歌大多数以五言和七言山歌为主,地域上以、、、、宾阳、天等、邕宁、武鸣等县的壮族山歌为代表。而武鸣县的壮族山歌又分有南部山歌和西部山歌,但都是以领唱山歌为主,由一人主唱后众人来和声。隆安县的壮族“高腔山歌”,其调子极高且很悠扬;马山县的壮族山歌最为出名的是“三声部山歌”。而宾阳、上林、横县的壮族山歌又各有自己不同特色的腔调。
壮族山歌 - 山歌团队
尼达妮合唱团尼达妮合唱团在倾情演唱壮族山歌是武鸣壮族少年合唱团,也是绿城著名少年合唱团。2003年成立时,合唱团的指导老师是武鸣县文化馆馆员、壮族歌王,现任指导老师是馆员。在壮话中,‘尼’指男孩,‘妮’指女孩,‘尼达妮’就是男孩女孩合唱团的意思。尼达妮合唱团组建以后,就与壮族山歌结下不解之缘。武鸣壮族人民崇尚蓝色,以蓝为美,蓝色寓意美好,所以合唱团的孩子们都穿蓝色的民族服饰,以体现“蓝衣壮”的民族特色。 &现在尼达妮合唱团已经培养了100多个壮族小歌手,合唱团的演唱自然、纯朴、婉转、优美,其歌声像春风一样温馨,像山泉一样清亮。现在加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用现代乐器伴奏,同时加进领唱,由单声部变多声部。加上一些形体表演,壮族山歌演唱更加丰富多彩。
哈嘹乐队哈嘹乐队成员这是一支现代化壮族山歌乐队。“”是土生土长的乐队,前身叫&“斑马线乐队”,组建于2003年7月,由赵羽担任主唱,贝斯手钟明,鼓手阿伟,吉他手李精义。日晚,在一场名为《友谊的使者——中国民歌演唱会》大型文艺演出晚会上,哈嘹乐队首次把&嘹歌送上了世界著名的音乐殿堂,壮族民歌受到世界的关注。 哈嘹乐队的作品始终坚持本地区本民族主旋律的特色,保持着浓郁的壮族歌圩音乐的意味,无论是意境营造,还是曲调的运用或是民族乐器的使用无不体现了浓厚的壮族特色。
壮族山歌 - 唱响国外
平果哈嘹乐队在悉尼歌剧院演唱现代版壮族山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原生态壮族民歌的著名品牌和于日晚上在世界著名的唱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心打造的原生态壮族民歌品牌——平果嘹歌、山歌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在音乐会上亮相,大放异彩,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在音乐会上,身着广西特色服装的平果嘹歌女声二人组合、黑衣壮歌唱家,以及由变声乐队组成的平果哈嘹乐队,一共演唱了十二首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壮族民歌,他们天籁般的歌声极富穿透力,他们充满激情的演唱在音乐厅里震撼,赢得了当地观众的强烈共鸣,博得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次广西壮族自治区原生态壮族民歌演唱组,是应澳大利亚激情传播公司的邀请赴悉尼歌剧院参加这台演出的,这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原生态壮族民歌第一次亮相和放歌这座世界著名的音乐殿堂。在音乐会上,他们和来自中国广东的广播合唱团一起,给澳大利亚观众带去了一台绚丽多彩的民歌盛宴。&&&&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文化领事、悉尼市议会要员、悉尼华人商会会长莅临音乐会,并与观众们一起兴致勃勃的观看了演出。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的时候,他们特别对来自中国的壮族原生态民歌给予了高度评价,悉尼的澳洲华人电台也特别邀请广西的歌手到直播室做专访直播节目。
壮族山歌 - 培训
第三届广西歌王大赛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年都举办不同规模的山歌比赛,壮族“歌王”和各地的壮族歌师、歌手世代传唱优秀壮族山歌,其中大多数人都积累了厚厚的几本手写歌本。尽管如此,广西各地流行的壮族山歌仍有很多没能流传。从2000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广西壮文学校共同举办“壮族歌师歌手壮文培训班”,每年举办一届。参加培训的人都是对当地山歌有一定了解、研究或善于编、唱或者能收集整理的壮族优秀歌师歌手,其中有很多是广西历届山歌比赛的“歌王”。参加培训的广西各地优秀壮族歌师歌手,将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收集整理流传于民间的壮族山歌,更好地保护壮族山歌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来自广西大新县的“歌王”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培训班了。他告诉记者,2000年的时候他参加完第一届培训班之后,每天在家里认真研习壮族山歌发音的声韵,已经开始整理当地的壮族山歌。2000年底,全茗镇一位98岁的壮族歌师李文新在弥留之际叫家人想方设法找到唐海宝。唐海宝连夜赶到李文新老人家里,老人用虚弱的声音向他口授了200句自己多年创作、积累的山歌,不久就去世了。唐海宝将李文新的山歌记录下来,并译成壮文。这200句山歌反映了、、、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历史,还有一部分情歌。 目前,广西参加过培训或者已经开始参加培训的壮族歌师歌手已经有近百人,这个队伍还将继续扩大。他们将担负搜集整理民间壮族山歌的重任。
壮族山歌 - 歌王、歌师、歌手
第六届广西歌王:左黄月霜,中潘红梅,右黄月香壮族歌圩作为壮族山歌传承的重要载体,给予人们学习与展示歌喉的机会,由此歌场上无数的壮族山歌手便应运而生,壮族山歌手可以分为三种类:“乡村歌手”,在本乡本土有名气,用本地方言唱歌;“民族歌手”,可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克服了本民族方言的障碍,对本民族的山歌有较深了解;“时代歌手”,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对社会和民族都有比较深透的了解,并有一定的民歌理论素养,唱歌的特点是时代感强烈。歌手中的佼佼者成为享誉一方的歌师、歌王,他们以自己的才智以自己的聪敏为壮族山歌及其歌圩的发展壮大、为歌海的博大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壮族近现代著名的一些山歌歌王有、方寿德、黄亚桥、和蒙海泊父子、和黄月霜姐妹、潘红梅、黄玉萍、蒙启业、韦荣生等数十人。大多数歌王是由“广西山歌学会”在各类山歌比赛中评选出来的“广西歌王”,极少数为民间的尊称。而歌师有吴矮娘、李春芬、黄忠福、何士雄、、、李少庆、廖有鸿、唐远明、黄玉萍、陈彩草、李妙美等人。 1987年“三月三”歌节期间,由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厅、文联召开了全自治区民间歌手命名大会,给69名歌手(男51名、女18名)颁发了“民间歌手”证书,表彰并勉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些被命名为“民间歌手”的艺术家当中有许多是出生于壮族的优秀壮族山歌歌王、歌师、歌手,例如来宾的韦守仪,忻城的樊旺盛,的黄玉萍,柳城的黄亚桥、东兰的黄汉文、陈国贤,河池的韦汉双、韦双全,的易以凤,的黄仲作,凤山的黄世恒,天等的许绍珍,马山的罗玉树、韦秀民,大新的马戎蒋,龙州的农富文,崇左的黄智学,武鸣的李超元,邕宁的李高华;桂平的廖有鸿,的李守榜,永福的韦忠,田东的李少庆、李凤燕,凌云的唐远明,靖西的黄玉芬、蔡文献,德保的陈彩草、何仕雄,田阳的李妙美、李春芬,,上思的岳建霄等人。
壮族山歌 - 学术研究
参加歌王大赛的武鸣县女子代表队,四个壮族女子来自不同的村庄。1949年之前,虽有一些有关广西民族的学术论著涉及到壮族山歌和歌圩,但皆非专门之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的逐步形成和的兴盛,有关壮族山歌及其歌圩的研究成果随之出现。壮学宗师兼八桂学派创始人教授于日在《广西日报》发表的《谈壮歌》一文,当属第一篇专门论述壮族山歌的文章,为这一时期的开山之作。随后,广西壮文工作委员会等主编的《广西民歌选集》(1957年12月)以及壮族学者的《壮族民歌的形式》(1959),的《谈壮族的勒脚歌》(1979),的《壮族风采录》(1980),、等编著的《壮族文学史》(初稿,1981),黄勇刹的《排歌—壮族民歌中的一枝奇花》(1982),的《粤风·壮歌》(1984年)等专门论著相继问世。1978年改革开放后,对于壮族山歌的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较有成就者,当属壮族学者莎红、黄勇刹、蓝鸿恩、周作秋、黄绍清、、、、、、、等人。
壮族山歌 - 相关知识
“”是学术性群众团体,1984年12月成立。由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后称)主管,旨在组织山歌搜集、创作、研究及开展山歌演唱活动。学会成立初期,创办了广西山歌函授大学,学员336名。出版二开四版《山歌报》4期,刊登山歌理论知识、创作方法及学员新作等文章,作为山歌函授大学的教材和作品园地。1985年8月,山歌函授大学及《山歌报》停办后,学会工作比转为办班培训歌手、开展山歌比赛和评选广西歌王,以此带动广西歌海文化的发展。1986年、1995年分别两次召开学会代表会议。学会历届会长分别为莫家骥、蒙光朝(壮族),现任会长覃承勤(壮族)、副会长覃九宏(壮族)。至2006年底有会员963名。评出广西歌王86名。
注释与参考:
引自黄现璠撰:《谈僮歌》,载《广西日报》日。
参见《壮族民间歌谣资料》,广西科委会壮族文学史编辑室,1959年7月编印。
吴德群:《壮族山歌文化研究综述》,《广西社会科学》 2011年第11期。
农敏:《壮歌与歌圩》,《当代广西》2008年第14期。
《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填补壮族古老文字空白,文山壮族网
崇左首届"三月三"壮族山歌擂台赛:民族o特色o时代 /广西新闻网
第一届中越"友谊关杯"山歌大赛在凭祥举办-/人民网
广西历届歌王
广西南部壮族山歌擂台赛 /
中国壮乡o武鸣尼达妮合唱团简介/新华网
原生态民歌传承和发展的新尝试—以平果“哈嘹乐队”的探索为例
杨楠:《“哈嘹”乐队创作及表演风格研究》,《歌海》2010年第4期。
梁建:《广西原生态壮族民歌品牌唱响悉尼歌剧院》新华网, 日。
广西加强搜集整理民间壮族山歌/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山歌学会/广西历届歌王选拔赛一览表
世界首部图载歌书《坡芽歌书》,文汇网:
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广西各地歌圩情况》(内部资料),1980年,第40-42页。
为您提供感兴趣的词条
壮族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的加工和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与其他口头传唱的...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政治上巩固其统治,经济上让原来的...
壮族多声部民歌一般指广西壮族二声部及三声部民歌的声部数量及演唱形式。以马山、上林的壮族三声部民歌为代表。壮族三声部民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
壮族师公舞是壮族地区普遍流传的一种宗教祭祀舞蹈,尤以上林、武鸣、河池、象州、来宾、柳江等壮族聚居地最为盛行。壮族师公舞原是“师教”活动中带有...
壮族扁担舞简称“打扁担”,壮语叫“谷榔”,也叫“谷鲁榔”。据说唐朝时就盛行。最初是用一块木板,盖在舂米槽上用扁担敲打。因石槽太重,不易搬动...
壮族春牛舞是壮族人民在每年举行的、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祈福活动。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极富特色。春牛舞,也叫舞春牛。春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东兰山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