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温加拿大移民新政策时期为什么会有如此腐败

萧道佐:胡温新政十年的变与不变(转载)
2002年,胡温上台伊始,人们抱以很强烈的期待,而刚上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也不负众望,减免农业税的政策,引来一片叫好声。也是在那一年,胡锦涛召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宪法,并开创了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风气,被视为“胡温新政”开启的信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温新政”消失在人们的脑海里,人们慢慢对这一届政府习以为常,甚至有不少人略显失望,喊出了“失落的十年”这样的话。
十年“新政”
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来说,改革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甚至有成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之势。
从“文革”结束到1980年代末,可以说是改革的春天,从经济到政治,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经历1989年的动荡之后,改革随即陷入停滞。尽管在1992年之后,邓小平“南巡”讲话使改革得以重启,但是由于领导人权威削减和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等原因,已经没有了1980年代的那种改革阵势。20年来的改革,基本停留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政治改革进展非常有限。
胡温十年的改革,和前任改革有着很强的连续性,虽然没有大的突破,但仍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努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或许是十年来我们听到的关于胡温政府的报道中使用最多的词组之一,也必然会被胡温政府列为重要的政绩。十年来,胡温领导集体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上确有进步。&
2001年迄今,国务院已先后分六批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近七成。通过这些举措,把一些本“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客观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今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提到,“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这“两个凡是”一出,即引起强烈反响和期待。
2003年和2008年,政府先后组织进行了两轮机构改革,寄望通过改革探索出一个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解决机构设置过多、职责分工过细等问题。这其中以广东顺德为代表,将此前的41个部门,改为16个部门,解决了以前的“有权力无责任”现象。
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逐步解决政府预算级次过多等问题,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010年以来,本届政府选择部分省市开展省直管县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动事权、财权向试点县、镇下放,力图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符合区域特点和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财政部在2011年明确提出,财政“省直管县”的改革试点于2012年要在除少数民族地区之外的各省级行政区实现全覆盖。
取消农业税之后,“乡财乡用县管”的改革试验在安徽等地应运而生,并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得到推行。“省直管县”和“乡财乡用县管”这两项改革的内在逻辑,是创造在省以下通过实行“扁平化”改革减少财政层级的新局面。&
在推进政务公开方面,胡温领导集体于2007年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目前大多数中央部门和地方公开了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
党内民主也是被胡温政府引以为傲的一个功绩,也被许多体制内知识分子视为中国民主化的突破口。公推直选、票决制、提案制度、党代会常任制等党内民主实现形式被明确下来,而新的扩大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依然在不断探索,且范围越来越广。&
国庆节前后,《人民日报》刊文总结司法体制改革说:“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0年来,从党的十六大吹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号角,到党的十七大作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看得见的公正’、‘能感受的高效’、‘被认同的权威’在日益深化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成为现实。”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宪法修正案。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SPAN
style="FONT-FAMILY: '汉仪字典宋简'; COLOR: #000000; FONT-SIZE:
12px"&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通过改革死刑复核制度、完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监狱体制、完善辩护制度等措施,由此似乎可以看到当局在保障人权方面的进步。
此外,胡温十年在私有产权的保护上有所推进。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明确规定,不论是国家、集体物权还是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到侵害,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公共财产权利和私人财产权利在法律上不再有差别,而是平等受到保护。
失落的十年
通过以上总结来看,胡温领导集团执政十年,政绩看起来是十分醒目的。但是,很多改革看起来很美好,仔细推敲起来却是非常脆弱的。
减免农业税后,一个直接的好处是减轻了农民负担。然而,也造成了基层政府收入的减少,为了补充地方财政收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大量以“公共利益”为旗号,强拆农民房屋、强征农民土地的现象。
在制约政府权力上,十年来当局虽然有过不少改革举措,但是在涉及根本的问题上,仍然不敢有所突破。
以《预算法》修订为例,这么大的一件事情,竟然是“静悄悄地”进行的。了解和跟踪这次预算修法历程的人会知道,虽然这次预算法的修订,之前曾在财政学界、法学界、政治学界和经济学界进行过广泛的理论讨论,在中国立法机关和政府行政部门内部,也经过了极其复杂“博弈”和“协商”,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最后是由政府行政部门主导起草的,而专家学者的参与程度非常低。审视本次《预算法》修正案草稿,不仅低调公布,全文也未能披露。&
司法改革被胡温政府视为一大政绩,并于去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然而,尽管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并不能完全落实。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年来的司法改革一直“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全面把握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基本要求”,这就注定了司法独立这个理想的改革目标无法实现。而在现实中,却转到人民司法路线,“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
据学者于建嵘观察,司法地方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地方法院和检察院来说,‘书记管着帽子,市长管着票子,政法委管着案子’已成为常态。司法机关成为了地方党政搞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甚至成为了地方主要领导人打击异己,巧取豪夺的工具。”
人大代表大会制度被中共视为根本政治制度,然而长久以来,此制度却形同虚设。对此,有学者强调,改革可以自做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始,但是从近两年蜂拥而出的公民自荐参选人大代表几乎全军覆没,可以看出这纯粹是一厢情愿。而在体制内,一些地方领导试点人大代表专职化,比如四川罗江县,但是很快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叫停,甚至不惜修改代表法来加以限制。
当前的改革之所以没有根本性突破,缘于一党执政的现实,这种体制下改革的主体只能是执政党,改革的前提是保持执政党长期执政。
体制内知识分子将目光转向执政党改革,寄望于通过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然而中共党内民主并未超越“稳妥”的“界限”。&
在一党体制下,将改革的希望诉诸现代政体都不可或缺的行政、立法、司法,是很勉强的,虽然这些都可能是改革会涉及到的。
要知道,一党体制的根本问题不在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而在于党权、政权和公民权的关系如何平衡。抛开党权和公民权谈改革,最可能的结果是换汤不换药,依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伴随着无效的改革和拙劣的治理,中国的社会矛盾仍然在不断加剧,针对此,自去年始一股呼唤“顶层设计”的风潮又起了。但若没有上下互动,仅仅靠顶层设计,这只能是无力的空想。
中国未来的出路
当下中国改革,不缺少路径,缺的是改革的动力,是执政当局对民间诉求和地方探索的制度回应。何以至此呢?
我们常常听到改革被“既得利益集团”操控,成为少数人分配利益的工具。改革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没有面向大众改革的意愿。
中国的问题在于执政集团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管得太多。真正的改革本质上是一个放权的过程。官方还权于民间,中央还权于地方,将是必由之路。但从当前政府部门改革即可看出,涉及利益问题时改革的阻力之大,主动的放权运动几乎不可能。因此,这一层面的改革只会在民间和地方倒逼之下发生。
面对推而不动的“改革”,有学者指出,改革已经走到了尽头,目前的出路只能是“民变带动官变”,改革的动力在民间。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人人都是改革者呢?至少公民应该改变意识,要知道威权体制的转型中,虽然前有蒋经国,后有吴登盛,但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可遇而不可求。
改革的利益应在所有公民之间来平衡,公民应该成为改革的主体。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顺应民意和时代潮流的蒋经国和吴登盛,还是站在人民对立面逆历史潮流的卡扎菲,他们的结局都是由底层民众决定的。在开放社会,公民社会得以发展,权利意识的觉醒,成为改革的动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以公民社会为基础的改革转型,相对自上而下的改革,会更加全面深入,更为不可逆。
或许有人会问,这一步走得通吗?别着急,透过乌坎事件以及东部沿海城市发生的以环保为议题的公民运动来看,事情已经在悄悄地起变化了!
《财经文摘》2012年11期·十年特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胡温新政之新还在于敢打老虎
  胡温新政具有丰富的内涵,比如科学发展观。民间对胡温新政的理解,通常以亲民为其主要特征。而我认为,胡温新政之“新”还在于敢打“老虎”,反腐败抓小不放大,敢于向高官叫板,拿高官试问,向高官下手。这也是胡温新政所以得民心的原因之一。&
  胡温新政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亲民特征表现十分突出,除了对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把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等执政观念的坚持和弘扬以外,还有胡、温等国家领导人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比如与群众共度除夕诸如此类的具体行动,对此,国人皆有所感,百姓多有体会。&
  亲民,必得民心,这是无疑的;反腐败不放过腐败高官,既为胡温新政注入了重要内容,也为胡温新政赢得了更广泛的赞誉和更巩固的群众基础。反腐败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腐败不仅腐蚀党的健康肌体,也直接、间接的侵害着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反腐败的愿望十分强烈,渴望中央在反腐败上不断取得新成果,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近几年来,由中央纪委查处的省部级干部腐败案件每年都在十几起以上,数十个腐败高官落马,葬送了政治前途。看得出,中央在反腐败的问题上,立场是坚定的,旗帜是鲜明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得力的,效果是明显的。虽然腐败现象依然高发多发,反腐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群众还不满意,但中央反腐败的立场从来没有动摇过,始终抓得很紧。胡锦涛同志每年都要在中央纪委全会上作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每年都对政府廉政建设提出要求。这也正是反腐败斗争不断推进的保证,也是让群众对反腐败抱有希望的重要依据。&
  我一向认为,打掉“老虎”,“苍蝇”不打自灭。反腐败要走从上到下的路子,从“上边”抓起,切实搞好高级干部的廉政建设,把腐败高官坚决清除出党。只有对腐败高官不手软,发出一个坚决处理一个,中低级干部也就不敢为所欲为,行为自会有所收敛。胡温新政的策略适应了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也符合广大群众对反腐败工作寄予的强烈期待,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就是自然的了!&
  腐败现象还在大量滋生,没有发现的腐败高官肯定还在,高官腐败的问题还会继续发生,恳切盼望胡温新政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特别注意查处高官腐败问题。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群众的心愿。&
  编辑:李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好, []|
& 滚动新闻 & 正文
透视“胡温新政”的背后
  张光茫
  近日适逢全国召开,时政、民生等问题成为当前舆论热议焦点。关注中国改革发展历程的新书《中国新政》(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也在最近推出。书中,作者以清新的视角解读“中国新政”,看到了中国无可避免地启动第二次改革,新的改革就从“胡温新政”开始。
  该书的两个作者,一个是现在生活在香港的时政杂志《亚洲周刊》的当家记者纪硕鸣,另一个是上海党校的教授周东华。他们把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历史,概述为三个相互连接的历史阶段:革命立国、改革建国、和谐富国。在书中,作者反思了历次改革积累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出现的难题和挑战;书中认为中国已经开启了第二次改革,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未来三十年征程的系列改革着力点。本书持论公允,思虑老成,细节丰满,视觉独特,立意现实,见识深切,叙述不违常识和理性,是两个作者各取所长的结果。
  作者发现,胡温新政把“回归宪法”的执政初衷,改变为“和谐社会”的新政取向。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次被动和应景式的策略性选择,而是自共和国建立以来发生的又一次历史性大转折和大跨越,其意义与曾经已出现过的1949年、1978年的两次转折有着同等的内涵。全书没有停留在对过去历史的批判性反思之上,没有因新的历史发展而否定过去的事物的合理性。例如,革命立国的分析,既充分肯定当时的发展路径的历史合理性,又指出原有路径一旦超越合理范围,就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尊重历史的态度,体现于全书之中。
  当然,作者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描述现实。该书的最大亮点就是对现实的描述,特别对当下“十大问题”的分析。十大问题涉及深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层面都有论及;多元利益博弈、权力制约、民主法制、社会公平等等,各类前沿甚至尖锐的社会问题都有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增长”“失衡”四个字对发展中的问题做了颇有道理、颇为传神的概括,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在书中还评述了20多年来中国发展理论的十大变迁:从“稳定压倒一切”,到“建立和谐社会”;从“发展是硬道理”,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这种表述方式,似乎在表达这样一种看法:对每代领导人而言,重要的既不是萧规曹随,也不是拨乱反正,更不是邯郸学步,而是要迈出属于自己的步伐,解决自己时代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政》提出了中国进入第二次改革时代的思考。虽然都是改革,但改革的理论、内容、思考都与上一时代不同。中共第四代领导核心执政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的社会变化,提出了中国再改革的理论思考,而这些理论建树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变化。这些变化,揭示了中国新政的时代特征,对了解中国时政极具参考意义。
  读完全书,感觉作者的文风犀利深邃,用深情的文笔,呼唤新的思维、新的方略,来促进中国的发展、改革。强烈的忧患意识、忧党忧国之心贯穿于全书始终。书中的观点虽不敢全部认可,可这种炽烈的情怀,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
  张光茫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说说胡温时代的惠民政策  大家好,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胡温时代”的政治贡献,话说我们的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是在2002年走马上任的,到如今2012年已经走过了10个春秋。在这10年当中,我们国家这两个领导者为人民都做了些什么呢?像那些外交上的东西我就不说了,原因是这些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改变程度不是那么地直观,当然了这并不代表对我们生活没有促进作用。只不过对一般人来说,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看的见、摸的着的惠民政策。比如废除农业税、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相信这两条政策才是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尤其是对于生长在农村的朋友来说。  就第一条农业税来说:  日起,我国全面免征农业税,9亿农民彻底告别了“皇粮国税”时代。所谓农业税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公粮”,农民不用交公粮了,可能"交公粮”这个词一些年纪小的朋友不理解。公粮是国家统治机构向农民征收的一种赋税,当然也可以不用交粮食,折合当时的物价交钱也一样的,免得还要用车拉粮食这么废力。小时候我记得一到了交公粮的时期,爷爷就会叫我帮忙把几包晒好的稻谷抬到车上去(是双轮车,要有人在前面拉的那种),然后就拉到村里指定地点上交。说到交公粮其实这里头也有作弊的技巧,就是你掺假不能太过明显,不然的话,收粮人一看就不给好眼色你看,还要把你的稻谷倒出来,用他们准备好的风柜(用风力把那些成谷粒偏低的稻谷吹走的一种农业工具)过一遍。所以掺假太多是自讨苦吃,还要浪费人家的时间,有点妨碍公务的嫌疑啊!当然了,一些有点官场关系的人完全可以不用检查的,放在秤上面够重量就可以了。虽然交的粮食不是很多,但从一个农民的角度来讲都是不太乐意的,心想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说给你就给你,多多少少难免有点抵触情绪,更别说是碰到一些水灾旱灾的时候了。  据本人所了解,国务院之所以想到要废除交公粮,主要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一年下来农民交上来的公粮折合人民币占全国总税收不到1%,意思是说这1%对国家的总税收来说已经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了,干脆把它给免了吧!还能提高农民对政府的满意度。这个政策下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种交公粮的税收在中国以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却不用了,不得不说这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  那时候我在想,如果到了清明节,你去祖先的坟前上香的时候,你对祖先说:“现在我们不用再交公粮了,自己种多少就得多少”。你想你的祖先会相信吗?如果在泉下有知听到这一番话会激动地说:“什么?不用交公粮,小子别玩我了,想当年我们饭吃不饱都还要交公粮呢!这是什么国际玩笑啊”,然后你又接着说:“不但止不用交粮食,而且种田养猪政府还给我们钱呢?”祖先更加惊讶道:“什么!怎么反过来了,臭小子!赶快找人帮我打开“盖子”出去瞧瞧……”(评:有点夸张了吧?什么打开“盖子”出来瞧瞧,搞的像是活埋了几天一样——还能出来瞧瞧!)  第二条,说说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的政策影响力。  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这个看来要比交公粮的来的更加实惠,尤其是对子女较多的父母来说,感觉一下子身上的负担直线下降了。至少在本人所处的广东茂名地区来说,计划生育是很松散的,超生的现象非常地普遍,几乎每一个家庭至少都有4个孩子,有的甚至5、6个都有。这对于像四川这种计划生育这么严酷的的省分来说,不免有点夸张,有时在外面工作有些四川同事问你:“你有几个兄弟姐妹啊?”,你说:“4个”。他第一次听到会惊跳起来道:“什么!你有4个兄弟姐妹,这太不像话了吧?在我们四川如果像你这样的话,房子都不知要推倒几栋啊!
  可是在我们看来只是小菜一碟,最多是交多点罚款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交不起罚款的话就找个亲戚家先躲起来再说,等风声没那么紧了就回家,到时候孩子要上户口就请领导出去酒店吃个饭,万事好商量嘛(当然商量在红包的基础上)  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个很典型的现象,我的一个同学,他的大哥上六年级,姐姐上四年级,自己上二年级,弟弟在上学前班。从上至下经这么一排算有点"兄弟姐妹一条龙"啊!但对于老爸老妈来说就惨了,交学费的时候钱不够, 只能先交够前面那两个,而后面那两个就先欠着,到了差不多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才补上,不补上的话,下个学期开学学校就不让你读了(再让你拖下去你拖上瘾了怎么办?)。可想而知家长的压力不小啊,连新房子都没钱建,住破旧的砖瓦房。  然而学校的班主任在催学生回家向家长交学费的招数也有点搞笑,就是每到学期结束的前几个星期,开始在教室的黑板两边写上欠费学生的名字各相应欠款的数额,以示全班同学看。给学生构成一种压力,让学生感到有点丢脸(没钱你上什么学啊!)。一般你回家跟老爸说:“老爸,老师叫你明天过去交学费,我名字都写上黑板了”,老爸通常都是不耐烦地说:“这事你不用但心,明天我去跟老师说,你放心去上学就可以了”。其实老爸才不会去跟老师说什么呢,只不过想你放心上学而已,能欠的还是先欠着吧!不过这个看来,倒也是一个训练脸皮变厚的机会,只要你不被欠学费而影响到你的情绪,也就是说:“书我读我的,学费你找我老爸要去,关我屁事啊,我是个小学生我又没钱”,那你将来在社会上肯定是很有胆识的。在公司里追女孩子也自信十足,难道不是吗?想想看,当年我欠学校的钱都不当一回事,一如既往地专心上我的课,成绩依然前几位,追个女孩做女朋友算个什么啊?何况我又没有欠她的钱,追她是在给她好处,像请出来吃饭唱歌什么的,都是我埋单,她不给我追这像什么话啊!是吧!  所以说——追女孩子从小学欠学费开始,赢在起跑线上!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现在的农村医保政策也处于普及的状态,虽然我没有用过医保来看过病,但听一些在广西的同事说过:去年他的老婆在医院生小孩,收费是700多块的,由于有了医保还退回来300块钱给他,这让他感到惊喜,虽然钱不多,至少也让他亲身感到政府的关怀。  不过像有些人会担心说:“既然看病不成为负担了,是不是会削减大家出来打工的热情啊?反正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上班的话,想上就上,不想上的话就辞职,这不是很容易造成企业的用工荒吗?  想想也觉的有点道理,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像一些脏活累活都不愿意干了,这或者也是现在做建筑工资这么高的原因之一(愿意做的人少了,你不给加钱我还不如打厂工?)。听我身边的一个朋友说:“在海南做建筑工,运气好的话一个月工资可达到8千块的水平,当然也有没事做的时候,不过闲时也有个4、5千块。”说到这里或者一些大学生就不满意了:“你凭什么拿这么高的工资啊?要学历没学历,要背景没背景,我大学本科出来才3千块,有的甚至2千的都有,差不多都接近最低的工资水平了。”但这有什么可抱怨的,薪酬都是市场去决定的,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到处都是大学生,想做建筑的没几个能吃的了那个苦。再说你不服也可以去做啊,到你做的时候就知道惨了,风吹雨晒的,而且还经常给一些砖头搓破肉皮,给工地上的钉子扎到脚。你就体会到——这分钱来的的确不容易啊,我还是回到办公室去吧,趁主管不在的时候还可以聊一聊QQ,看看视频。  不过话说回来,至于有了农村医保之后,大家会不会减少出来打工的积极性,在本人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里想引用一位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加以证明: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实力的欲望。  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觉,无法度量的。  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当然了,这里引用的是西方的理论,其实在这方面中国的理论也有,不过他的表现形式是以作诗来说明的,在这里不妨贴上来跟大家分享,据说作者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代孙——朱载,如下: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最后在向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致敬!同时也向腐败分子竖起我们的中指!     文/华府小书童2012
楼主发言:51次 发图:2张
  历史果然是后人评写的  
  呵呵  
  历史果然是后人评写的
  我不敢言论.顶起来,让更多人来评
  楼主穿越了,他们还是现任的,不是前任  
  顶起  
使用“←”“→”快捷翻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