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赞铨真的是东莞沙田镇镇群治乡人?我爷爷的爷爷就叫潘赞铨,什么历史情况都一样,就是哪里人不一样,求解!

查看: 6292|回复: 3
我们高州最可爱的女人——高州三女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独挽狂澜 于
00:29 编辑
IMAG1599.jpg (30.58 KB, 下载次数: 15)
& &“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中国历史上,高州地区曾出现国三位巾帼英雄,一个是南朝时期的冼夫人,另一个是太平天国的女将苏三娘,还是一个是黄飞鸿的老婆莫桂兰。(说实在的我比较中意这三个高州女人,太有性格了,非常有内涵了,比一些小女人强得多,真的非常中意她们!其实冼夫人,苏三娘,莫桂兰可谓是最杰出高凉大地的三大女中豪杰,高州的女性文化可以说是广东省NO1!虽然冼夫人与潘茂名是高州地区泰斗级的两大人物,但如果说到在全省或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是远远比不过高力士与苏三娘!其实虽然在高凉大地上,不缺少热血男儿,但在云山鉴水这土地上涌现出来的杰出女人更多,比如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广东省第一个女诗人冯媛,天朝女杰苏三娘,岭南女中豪杰莫桂兰,眷顾家乡的发展莫秀英(陈济棠的夫人)。。。。。。都是我们高州的最可爱的女人!
& && && && && && && && && & 高州冼夫人
& && && && &
psb_meitu_1.jpg (32.19 KB, 下载次数: 20)
& & 冼太夫人(又称冼夫人、岭南圣母),名英,据说公元522年出生于广东高凉郡(今高州)一个世代为南越首领的家庭。  & &
& &&&冼太夫人“幼贤明,多筹略”,且“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还经常规劝亲族为善,以解仇息兵,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百姓拥护爱戴,以至海南一千多洞黎族人都来归附她。北燕王裔罗州刺史“闻其志行”聘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妇,冼夫人婚后,为了帮助因为是“他乡羁旅”而在本地“号令不行”的夫家推行政令,便“诫约本宗”以服从政令,又常协助丈夫断决案件,秉公无私,从此使到“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冼太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很早就表现出来,在她二十多岁时,就力请梁朝于海南置崖州,使自汉元帝时起脱离大陆656年的海南岛重新回归中央政权的统治,并教化民众,传播先进文化与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以往海南的部族割据、互相残杀、茹毛饮血的原始落后局面,使海南社会得到了安定和经济得到了发展。
  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迁仕暗通侯景谋反,冼太夫人洞察其奸变,并突出奇兵大败李迁仕。于平叛中,她结识梁都督陈霸先,她认为陈霸先是个能平息世乱的人,大为赞赏。公元51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
  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太夫人凭着自己的威望,劝服、团结百越,使社会安定了下来。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将冼太夫人儿子冯仆骗去,欲诱迫他同反。冼太夫人不以儿子之安危为念而肯负国家,立即布兵拒境,并与陈朝遣讨军队全力击溃叛军。陈朝嘉其功,册封她为“石龙郡太夫人”。
  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并力劝独立,以保境安民。隋大军到了岭南边境,因畏惧冼太夫人,逡巡遥望,不敢进犯,于是遣使者示以陈后主遗书和她所赠陈后主信物“扶南犀杖”。冼太夫人在确知陈亡后,召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然后才归顺了隋朝。朝廷感其顾全局、识大义,册封她为“宋康郡夫人”。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番禺王仲宣反,“诸州跟叛”,形势紧逼,冼太夫人又出兵平叛,而“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平息叛乱后,将近七十岁的冼太夫人又骑着骏马,张着锦伞,带着骑兵,护卫隋朝派员巡抚诸州,所到之处,各地首领都来拜谒和受爵,从此使岭南地区完全得到了安定。隋文帝对冼太夫人大为惊异,表其功,册封为“谯国夫人”,授予她六州兵马权和很多赐物,并敕免因平叛中违反军纪而被她下令逮捕下狱的孙子。每逢年节,冼太夫人都将分别藏放的梁、陈、隋三朝赐物陈列出来训示子孙,要他们象她一样忠国爱民。在冼太夫人将近80岁高龄时,还请示朝廷查办了番州(今广州)总管赵讷,并亲持诏旨巡历了十几个州,抚慰因赵讷贪财暴谑而亡叛的俚、僚各族人民。力保了岭南的安定和国家的和平统一。仁寿初年,冼太夫人辞世,隋朝谥她为“诚敬夫人”。
  冼太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约80年,其军事、政法活动横跨南越10余州。她生逢全国时局最混乱之时,作为南越首领,拥有自己庞大的武装力量,并且深得民心,完全具备割据称雄的条件,但她却能完全地顺应人民的要求与愿望,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她一生不遗余力地协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据势力。惩治贪官污吏,革除社会陋习,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她事国以忠,亲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义,因此恩播百越,威震南天,而深受人民爱戴,屡得皇朝褒扬。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团结尽心尽力,成为南朝梁、陈及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岭南地区社会相对百年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后人为了纪念冼太夫人功绩,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县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电白等地一县就有冼庙一二十处,海南岛各地建有冼庙100余座,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地都有华人建的为数不少的冼庙。电白、海南无论政府或者民间每年都举行几次盛大的纪念活动。
  冼太夫人的历史功绩和思想文化,于国内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响,在广东历史版图中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历来都得到很高的评价。自六朝梁陈至明清皇朝先后给予册谥之外,还有如唐魏征、宋苏轼、明李东阳、清王士桢等名人给予作记与歌颂。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2年,江泽民主席视察冼庙时,盛赞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 && && && && && && &&&高州苏三娘
& && && && && && && && &
psb (1).jpg (22.46 KB, 下载次数: 25)
& & 苏三娘,本姓冯,名玉娘,高州人氏,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女将。道光初年出生于农家,练就一身好武艺。常到广西玉林、北海一带谋生。十几岁便嫁给灵山县的商人苏三,故人称她为苏三娘。她和父亲都是天地会会员,练就一身好武艺。清道光年间,她随父以卖艺为生,流落广西灵山县。一天,父女俩在街头卖艺,当地有个富翁见玉娘年轻貌美,顿起淫心,欲娶以为。她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便唆使随从打手动武强抢。父女奋起抗暴,无奈寡不敌众,老父在狠狠地打倒两个对手之后,死于敌人的刀下。灵山天地会广义堂首领苏三闻声赶来相助,勇挫敌众,把玉娘从重围中救了出来。以后,她与苏三结婚,故人称苏三娘。
  苏三经营运输业,是天地会的成员。从此,她积极协助丈夫推动灵山天地会起义,“杀官放囚,劫富济贫”。婚后不久,苏三被同行杀害。他手下的一群年青的搬运工人和强悍的船夫劝说苏三娘出面,带领他们为苏三报仇。苏三娘带着他们到天地会请求帮助,天地会拨了500会众交由她指挥,不几天便杀了仇家,烧了凶手的家宅。于是苏三娘成了官府通缉的“女匪”。苏三娘从此拉起一支精壮的队伍,劫富济贫,锄强扶弱,驰骋于横县、钦州、灵山一带。队伍扩至数千人,她成为天地会的首领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冬,她率天地会2000多人到武宣东乡墟加入太平军,参加金田起义,跟随洪秀全转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位至女军军帅。在守永安、围桂林、打长沙、攻武汉、破南京等战役中,她英勇善战,所向披靡。连清朝当朝状元龙启瑞也为之倾倒,曾赋诗《苏三娘行》,赞她“两臂曾经百余战,一枪不落千人后”,“驰马呼曹意气豪”,“万千狐鼠纷藏逃”。日,她威风凛凛地率兵开进南京城时,龙诗写到:“城头鼓角声琅琅,牙卒林立旌旗张,东家西家走且僵,路人争看苏三娘。”天京陷落后,配合友军坚守镇江而战死沙场。
& && && && && && && && &高州莫桂兰
& && && && && && && && &
00d0b7c9d3c10a5e4bd817.jpg (19.97 KB, 下载次数: 20)
& & 莫桂兰是黄飞鸿的第四任妻子。莫桂兰也是广东高州人,自幼喜好练武,性格有些像男孩,有人给她提亲,要么别人认为她没有女人味,要么就是她嫌对方没有男人味,然而在一次舞狮表演大会上,19岁的莫桂兰邂逅了比她大45岁的黄飞鸿。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
& & 根据黄飞鸿的弟子朱禺斋所著《黄飞鸿传奇》(1945年大陆版)、儿子黄汉熙接受香港媒介采访时所透露,黄飞鸿为人正直有些古板,他牢记师父、父亲教诲的武林人士行为准则,虽然在那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黄飞鸿仍然坚持“一夫一妻”制。黄飞鸿一生结过四次婚,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后重娶。四个妻子中前三个均有名份,但因陆续死去,因而当时人们迷信黄飞鸿有克妻命,以至于最后在娶莫桂兰时不得不以纳妾为名成了婚。
& & 青少年时期的黄飞鸿与父亲浪迹天涯,行走江湖。因为生活穷困,能够把自己养活已经不容易了,所以早年的他没有精力和财力顾及婚事。&&25岁那年,黄飞鸿迎来了第一次婚姻。当时黄飞鸿和父亲靠开武馆收徒弟过日子,生活较以前安定许多。黄飞鸿的结发妻罗氏,是广州市西城一户普通百姓的女子。不幸的是婚后仅仅三个月便得病身亡。
& & 次年经媒人介绍,黄飞鸿娶妻马氏,马为广州市一盐商之女,长得漂亮、为人贤慧。婚后三年,为黄飞鸿生下汉林、汉森两个儿子。此时的黄飞鸿家庭幸福,志得意满,经营着“务本山房”武馆。满以为可以和爱妻白头到老,可惜好景不长,马氏得怪病身亡,身为七尺男儿的黄飞鸿失声痛哭。并因此打算不再娶妻,一直单身过将近10年的日子。
直到后来开设宝芝林药店,已到中年的黄飞鸿续娶岑氏。令黄本人以及亲朋好友都不曾料到的是,在生下汉枢、汉熙两个儿子后,岑氏步前面两人的后尘,再次撒手西去。&&顿时,有传言说黄飞鸿婚姻注定不幸,命犯克妻之相。悲哀的黄飞鸿也在现实面前认命,并决定终身不再娶。“一耳光”打出千古奇缘命运之神却再次编织了一段佳话,60多岁的黄飞鸿遭遇了传奇女性莫桂兰。&&
& & 莫桂兰祖籍粤西高州,出生于1892年。童年时父母双亡,被广州开武馆的叔伯公收养,自幼练飞南拳五大门派之一莫家拳。少女时代的莫桂兰十分任性,好勇斗狠,一副男儿性格,媒人给她提亲,要么是别人嫌她没有女人味,要么是她认为对方没男人味。
& & 这年的端午节,黄飞鸿和弟子们划完龙舟赛后,不顾60岁的年龄,又带头去较场表演醒跳梅花桩。&&当时的舞狮队与习武一样,由于流派不同,也是相互不买帐,谁也不服谁。莫桂兰听说是洪拳门下的黄飞鸿在较场舞狮,顿时抱着挑毛病的心态去看。 刚挤到围观人群前面,忽见一物飞来,正中莫桂兰胸部,她低头一看是一只男鞋,而梅花桩上的狮子还在狂舞。显然是舞狮人跳飞鞋子但不愿扫兴而继续坚持。莫桂兰跳上梅花桩,撩起狮子头照着舞头的黄飞鸿就是一耳光。正跳得全神贯注的黄飞鸿当然没料到会有人打他。当即抓住对方的手一拧,发现对方是年少的女子时,又松开了手。听说是莫家的人,黄飞鸿更不想结怨。当着众人的面,向莫桂兰道歉,二人才没动手。&&几天后,莫桂兰的叔伯公亲自上门向黄飞鸿道歉。二人遂成好友。&&见面的次数多了,双方增进了解,由叔伯公作主,将莫桂兰许配给黄飞鸿。那年,莫桂兰19岁。由于前面不幸婚史,黄为了避免“克妻”,对莫桂兰虽然明媒正娶,但仍以妾相称。关门弟子是少妻&&莫桂兰自从嫁与黄飞鸿后,二人感情深厚。黄对外称不再收徒,然而对莫桂兰却是悉心传授绝技,他把自己独创的虎鹤拳、铁线拳、四象标龙棍毫无保留地传给莫,为其后来成就英名打下了基础。&&
& & 黄飞鸿不但武功高强,还擅长舞狮,为此他将自己的舞狮步伐和要决全部相传与莫桂兰和弟子邓芳。之前,广东一带虽然盛行舞狮,但那是男人们的专利。人们认为狮子乃吉祥之物,不能让女子轻易去碰。但莫桂兰等人组建第一支女子舞狮团后,经过一阵表演,大众也就逐步接受了。&&刘永福任广东民团总长期间,莫桂兰不让须眉,与黄飞鸿的女弟子邓芳一起,共同担任民团“义勇队”教练。&&
& & 莫桂兰终生未育,丈夫去世后,曾和汉枢、汉熙去香港谋生。开设香港黄飞鸿国术馆、莫桂兰健身院等。1970年,已78岁高龄的莫桂兰受电视台《欢乐今宵》的邀请,表演黄飞鸿所传的绝技铁线拳,金钱镖等,又和几名习武小伙子过招而丝毫不落下风。&&
& & 就在1950年关德兴饰演黄飞鸿时,莫桂兰一直是电影班子中的中武术指导和顾问。&&
& & 1982年莫桂兰病逝于香港,享年90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独挽狂澜 于
23:41 编辑
随便介绍一下民国时期高州地区的热血男儿!
早前想单独对民国高州人才崛起的原因做一个分析,展开地图一看,眼中一亮,发现在民国时期,高州与其相邻成片的广西容县、北流、陆川和广东的罗定、信宜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个人才爆发的历史过程。这一片地区地理、语言、风俗、文化、历史相近,因此我尝试对此做一个跨省域、地域的历史人文分析,以期得到一个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民国时期,广西容县的精英人物在这片地区中最为耀眼,在两广也没有哪个县市能与之相媲美。它涌现了省主席(省长)5人,厅长(含相当职级)21人,县长99人,集团军、兵团总司令2人,副总司令5人,军长13人,副军长3人,师长5人,副师长9人,旅长6人,团长85人,县长99人。军职人员中获上将军衔9人,中将军衔15人,少将军衔52人。著名者有黄绍竑、黄旭初、夏威、何柱国、韦云淞、叶琪、罗奇、苏祖馨等。在这个地区居于其次的是茂名县(主要包括今天高州县、茂南区),有县团级以上116人,其中省主席(省长)3人,市长3人,县长44人,集团军、兵团总司令1人,副总司令3人,军长1人,副军长2人,师长2人,副师长4人,旅长5人,团长、副团长36人,其他处级16人。军职人员中获中将军衔9人,少将军衔24人。著名者有杨永泰、梁华盛等。
民国时期高州籍党政军要员名表
张锦芳,城区苍地村人,广东省代理省长
杨永泰,大井大坡山村人,广东省长、湖北省主席
梁华盛,泗水里道坑村人,吉林省主席
上将杨永泰,大井大坡山村人,1917年任陆海军大元帅府参军处少将参军,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将高参,南昌行营和四川
& &行营上将秘书长
中将梁华盛,泗水里道坑村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
中将莫福如,年,分界储良坡福地山村人,陆军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166师副师长,63军军长,去台后任台湾国防部基础
& &教育视察组组长,国民第一军军长
中将吴斌,1900年生,分界兆黎村人,黄埔一期毕业,任61师少将参谋长,洛阳警备司令,济南防守司令,抗战时一战区警卫军副军
长、一战区战干团教育长、抗战后第六兵团副司令、广东十三区行政专员,去台任东南长官司令部中将高参、国防部高参,1958年退
&&役,曾任台湾中国银行顾问,台湾高雷同乡会理事长
中将冼盛楷,长坡古南塘村人,抗战时92师少将副师长、中将师长、代理沅芷师管区司令、抗战后任湘省沅江司令
少将陈生,1910年生,长坡愤乐村人,中央军校毕业,曾任十九路军60师少将副师长、代理师长、高钦师管区司令
少将林宴,宝光街办人,抗战中64军155师旅长
少将康一鸣,高州城区西门街人,抗战四战区西南干训团少将专员、处长,吉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处长,广东七区保安少将副司令
少将黄觉,泗水西坑村人,字为公,中央军校第七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7期毕业,64军少将参谋长
少将梁为焯,99军少将参谋长
少将江茂森,年,大井青山人,1933出任第一集团军军垦处少将处长
少将莫国煊,分界公馆人,少将团长、副师长
少将龚建民,年,宝光街办高垌人,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驻日代表团团员和国防部一厅少将参议
少将钟洪麟,1901年生,泗水下村人,留学美国航空学院,空军少将
少将黄茂权,云潭大洞人,19路军任营长、团长,1932年“1·28”淞沪抗战有功,1933年升任十九路军少将旅长
少将卢宗城,长坡关塘人,驻滇干训团少将处长,陆军15师少将副师长
少将吴为霖,分界兆黎村人,军政部兵工署少将、委员
少将丁龙起,石鼓文垌村人,广东保安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
少将袁荣坚,谢鸡镇人,中央陆军少将、旅长
少将周奇,平山镇大科垌村人,担架兵第7团上校团长,广州守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茂名自卫队总队参谋主任,解放初被台湾蒋介
&&石残余政府任命为湘、粤、桂、赣四省“忠义救国军两广纵队第一兵团司令”
冼世炎,1908年生,古丁镇石塘村人,1939年黄埔军校毕业,团长、师长
莫劲松,副师长,36集团军上校参谋
麦学富,炮兵副师长
凌奎,1911年生,谢鸡镇上水乾亮村人,曾任台海军总督察室上校副主任
杨国柱,1901年生,大井镇大坡山村人,曾任国民党上校驻德国武官,1949年移居新加坡
古荣尊,荷花高山村人,粤第四军旅长
杨锦龙,粤军第八旅旅长
周芝英,新垌卓村人,广东南路第6司令
张树勋,泗水下村人,第7军第6旅参谋长
刘振球,新垌镇书房岭村,第四战区运输团上校团长
李信卿,石鼓镇坡心村,第37军上校团长
黄民钦,高州镇碌湾村,第45师上校团长
柯明殷,镇江镇埇口村,上校团长
邓东禹,云潭镇新垌村,陆军团长
彭克存,云潭镇独岭村,上校团长
黄之怀,长坡镇平山坡村,第4军上校团长
邱奇,1927年生,长坡镇银坑新屋村人,1947年国民党海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海军司令部中校,海军舰长
郭士槐,分界镇山脚村,153师上校团长
胡于定,曹江镇师旺村人,仁化县长,广东保安团长
吴欣尧,大坡镇,军政部上校秘书、军法处长
卢庆春,1920年生,沙田镇人,国立法科学院毕业,抗战时任中央军委政治部上校政工队长,扫荡报主任
丘柄椿,长坡镇灵湫村,海军上校舰长
卢利礼,沙田镇山背村,副团长
陈苏民,沙田镇三家店村,中校副团长
卢仲衡,沙田镇山背村,中校副团长
罗廷瑞,泗水镇书房仔村,陆军中校团附
杨爱周,南塘镇旺陂村,陆军中校团附
梁蔚龙,泗水镇木头塘村,陆军中校副团长
莫济武,分界镇出龙径村,中校副团长
莫绍华,分界镇福地山村,中校团附
伍百年,南塘镇招福坡村,陆军中校团附
梁群,泗水镇大翰村,吉林省中校警卫团副团长
廖猛,谢鸡镇白石坡村,国民兵团副团长
曾岳,高州镇北关街,国民兵团副团长
黄胜华,石鼓镇白坭村,陆军少校副团长
吴在寅,分界镇照黎村,少校团附
江濂,石鼓镇雾水山村,陆军少校团附
梁国杰,镇江镇埇口村,陆军少校团附
林建德,石鼓镇,陆军团附
许英麟,分界镇,副团长
梁&&驯,镇江镇镇江墟,国民兵团少校团附
邹元昌,宝光街办,广东省汕头市长
张致一,镇江镇,省民政厅视察、湛江市主任秘书
杨伟业,南塘镇,两广审计处长
梁其浩,曹江镇甲子村,吉林省政府秘书
龚炽民,宝光街办高垌村,广东省政府巡视
谭&&汉,顿梭镇八角山村,广东省政府南路行署秘书处长
梁春霆,泗水镇陈垌村,九台县长、吉林银行行长
邓&&侠,谢鸡镇马兰村,吴川防城县长,七区保安司令
熊&&轼,顿梭镇八角山村,增城、茂名县长
杨伟绩,南塘三谏村,信宜、化县县长
杨瑞岐,南塘茂坡村,南澳县长
杨彦森,高州镇广潭村,茂名县长
杨彦清,高州镇广潭村,化县县长
龚&&治,宝光街办镇高垌村,信宜县长
古懋维,荷花镇红花坡村,吴川县长
莫绍宣,分界镇储良坡村,化县县长
莫荫交,分界镇储良坡村,茂名、惠阳县长
莫寿丰,分界镇储良坡村,福建龙溪县长
丘啟芬,分界镇南华垌村,普宁县长
陈廷勋,根子镇大垌村,信宜县长
邓超禹,潭头镇,佛冈县长
古荫荪,荷花镇高山村,感恩、昌化、陵水县长
古家瑛,荷花镇高山村,广西同正县长
邓锡芝,泗水镇白沙村,宝安县长
吴志超,大坡镇蟛蜞垌村,龙门、赤溪县长
吴鸿藻,大坡镇军屯村,赤溪县长
吴明洸,大坡镇顺河村,龙门县长
吴明皆,大坡镇顺河村,赤溪县长
周学棠,平山镇大科垌村,宝安、钦县县长
梁伯颐,曹江镇安良堡村,吴川县长
林拔萃,高州镇北关街,感恩、曲江县长
胡玉龙,长坡镇帅旺村,仁化县长
苏鄂元,高州镇北街,吴川、藤县县长
沈耀祖,高州镇北街,茂名、英德县长
潘赞铨,沙田镇群治乡,广西宜北县长
古绍辙,荷花镇,广宁县长
吴熙文,大坡镇,云浮县长
谭惠泉,宝光街办八角山村,台山、海康县长
杨永泰()民国政要。广东高州人。民国成立后,历任临时众议院议员、广州军政府财政厅厅长、广东省省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湖北省保安司令等职。日在汉口江汉关轮渡码头遇刺身亡。(杨永泰是蒋介石的首席军师,被蒋介石称为当代诸葛。)
梁华盛() 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高州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预备第四师师长、第一九0师师长、第十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吉林省政府主席、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沈阳防守司令官。1949年去台湾后退役。晚年思乡甚切,从事同乡会工作。九十年代曾回广州、北京观光及会友。1999年在台湾逝世。
熊英()民主革命者、诗人。广东高州人。出身书香门第。清末与林云陔等组织进步团体“新高同志会”。1905年留学日本,1908年由朱执信介绍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策动起义。1911年参与高雷起义。1914年后,在粤西从事讨袁驱龙战争。1917年后,历任广州大元帅府简任秘书、广东省长公署秘书、广东高等审判厅书记长、广东省民政厅秘书、财政厅秘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财政部秘书、西南政务委员会简任专门委员等。抗日战争爆发后,颠沛流离,后回乡养病,日逝世。有诗名,晚年编辑《水鉴楼诗稿》传世。
车驾龙()民国陆军少将。广东高州人。早年考取科举。1898年考入广东武备学堂,后选送日本留学,入读日本士官学校。1907年毕业回国,出任新军教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回到高州,后参加高雷起义,出任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1914年,出任琼崖绥靖处办兼任陆军警备团团长、护国军总司令。1916年后,历任第六师师兼高雷镇守使。1925年,部队被桂系军阀缴械,到广州投靠胡汉民,出任南方国民党政府护国军警备团团长、省署游击队参谋长、督署高等顾问、总司令部参议、广东警备军统领等。1926年,出任黄埔军校少将战术主任等,直至军校迁往南京,才辞职返乡。抗日战争期间,不顾年老,请缨报国,出任茂名县抗日自卫团第一大队队长。又受聘为广东南路行署参议。后因病辞职回家乡疗养。日在家乡逝世。
谭惠泉()民国政要。广东高州人。早年在高州读书,组织进步团体“新高同志社”。1908年,考入广东高等警察学堂,认识朱执信,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同年11月,回高州组织起义。1913年后,参加讨袁驱龙战争,曾任高雷讨逆军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三梯团司令。1926年后,任广州特别市党部常务执行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香港。1939年后,任广东省政府南路行署秘书处长。抗战胜利后,出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监察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1949年春去台湾。1972年7月在台北家中
莫秀英()女,陈济棠夫人。广东高州人,排行第五,人称莫五姑。幼时家境贫寒,寄养电白外祖母家。1918年,因灾年逃荒,遇陈济棠,被收留为妾,后立为正室。陈济棠集广东军政大权于一身时,莫也利用地位广辟财路,投资置业。亦鼓动和支持陈济棠在广东办实业,兴建设。抗战初期,与陈济棠避居香港,忠告丈夫不可被利诱当汉奸,陈逃往重庆。莫携全家大小回家乡,时时赈灾济民。抗战胜利后因病到广州医治,1947年在广州梅花村病逝。后由陈济棠葬其于湛江湖光岩。
陈龙韬()同盟会员、孙中山侍从官。广东高州人。少年时曾得孙中山医好肠胃病。1905年入两广高等实业学校,常与孙中山、朱执信接触,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在家乡一带组织民军。1914年,在粤西参与讨袁驱龙战争。1921年,出任总统府随从记室主任兼侦缉处主任,随侍孙中山。1922年陈炯明叛变,陈龙韬参与掩护孙中山脱险。后一直跟随孙中山左右。1924年底,随孙中山北上。到北京后,被孙中山派回广州大本营工作。孙中山逝世后,陈龙韬悲痛卧病数月,拒绝蒋介石邀请担任公职,此后脱离军政界。抗战时期,辗转返会合浦县廉州镇定居。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广东文史馆馆员,仍居廉州。1964年病逝。
车驾龙()民国陆军少将。广东高州人。早年考取科举。1898年考入广东武备学堂,后选送日本留学,入读日本士官学校。1907年毕业回国,出任新军教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回到高州,后参加高雷起义,出任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1914年,出任琼崖绥靖处会办兼任陆军警备团团长、护国军总司令。1916年后,历任第六师师长兼高雷镇守使。1925年,部队被桂系军阀缴械,到广州投靠胡汉民,出任南方国民党政府护国军警备团团长、省署游击队参谋长、督署高等顾问、总司令部参议、广东警备军统领等。1926年,出任黄埔军校少将战术主任等,直至军校迁往南京,才辞职返乡。抗日战争期间,不顾年老,请缨报国,出任茂名县抗日自卫团第一大队队长。又受聘为广东南路行署参议。后因病辞职回家乡疗养。
陈生少将高州长坡人,1931年在19路军将光鼐部当营长,1932年参加“1.28”淞沪抗战,立有战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次年4月陈生为60师代师长率领部队在安徽芜湖裕溪口与日军大战。这次战役敌我双方死伤惨重,陈生部英勇作战死伤过半。后转战江苏宜兴地区,击溃日军木杰三郎旅团。
吴斌中将高州分界人,1932年上海“1.28”战斗后,率一团之众接替19路军防区;1938年任60师180旅旅长、师长,任内转战赣、鄂、川、陕各省及参加“8.13”上海战役,屡立战功,抗战中右臂受伤,用左手写字,称“左撇将军”。
黄茂权少将 高州市云潭镇大洞人,长期在爱国抗日部队19路军任营长、团长,1932年“1.28”淞沪抗战有功,1933年升任十九路军少将旅长,国民政府颁发宝鼎五等勋章,后转战京、沪、湘、鄂,1939年回高州由共产党委派帮助张炎抗日,在11区抗日统率委员会任职,张炎被害后转移,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参谋部作战科长,1949年赴湛江与敌谈判起义,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
冼盛楷中将 高州市长坡古南塘村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抗日期间由营团长以军功升少将副师长,1941年冬至1942率部参加三次薛岳指挥长沙大会战,1943年以军功升中将师长。
梁海珊(年),高州市泗水镇里道坑村人。梁于清末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后,协助林云陔、林树巍、熊卓演、谭惠泉等人在高雷组织起义。义军进攻府署时,他鼓励其弟率敢死队迫近府衙,清吏为之震慑。高雷一带先后光复,他力尽后勤、联络之劳,为同辈称道。民国2年(1913年),袁世凯派龙济光进踞广东。
周碤(年)字伟民,高州城北街人。其父周际华,有田租3000余石,为人慷慨好施。附城贫民凡有疾病死丧,常受其接济。周石英少孤,承父产业。性豪侠,小喜帮人排难解忧,每有城市居民登门求助,皆解囊相助。在高郡中学读书时,受进步思想影响,倾向民主革命,参加同盟会,曾与陆庭文、梁宣城、陆任宇等人发起组织雄辩学社。购阅《民报》等宣传革命的刊物,定期进行讲演,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谭惠泉(年),原名汉,字泽昌,高州市顿梭镇八角山村人。谭惠泉17岁在高州城读书时,与同学熊英、林云陔等人组“新高同志社”,秘密阅读《黄帝魂》、《革命军》、《浙江潮》等进步刊物,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21岁考入广东高等警察学堂,认识朱执信,加入同盟会,进行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
黄茂权(年),高州云潭人。早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中任团长,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战役。1933年参加闽变,任茂名县游击指挥部指挥官、茂电信游击指挥部指挥官、南路第七游击指挥部副司令等,积极支持张炎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教育科副科长,同年10月在湛江策反国民党军队时牺牲。
周君载(年),又名积厚。高州市沙田镇新村人。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在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对封建地主恶霸压迫剥削农民,常表不满。中学毕业后回沙田小学任教。民国16年(1927年)5月,受中共南路党组织之命,与李雅可等一起,负责在沙田地区发展农民武装,组织农民武装暴动。
李雅可(?-1928年)高州沙田山曜村人。青年时期在广东陆军学校读书,毕业后曾任茂名征兵营教官,后辞职回乡务农,参加农会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经李雅可、周君载、李雅度等革命骨干的串连活动,沙田地区有25个村庄的农民秘密恢复了农会,李雅可成了沙田地区农民运动特派员。
车振伦(年),高州县石鼓里麻村人。车振伦于民国15年(1926年)秋考入中山大学政治系就读。民国16年(1927年,初,参加共青团,被派往广宁县任团支部组织干事,公开职业是小学教师。广东“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被派返南路工作,来往于茂名、化县、廉江、广州湾(今湛江市)等地,指导发展团组织工作和开展革命活动。
梁昌东(年),高州县长坡镇旧城村人。梁昌东于民国23年(1934年)考入广州国立法科学院政治系,民国27年(1938年)夏,毕业后返回高州,组织青年开展抗日宣传和读书学习活动,深入云潭山区发动群众抗日。
莫福如()高州县分界镇储良坡福地山村人。建国粤军第四军讲武堂、中央军官训练团毕业。历任粤军第二师排、连长、少校副官,南路讨贼军第二师上校团长。1924年任粤军第四军独立第四旅少将旅长
梁弘道(年)高州南塘白村人。革命烈士。弘道于民国25年(1936年)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先后到广州、香港找共产党组织。民国26年(1937年)回高州,和梁昌东一起,举办高文补习班,组织青年学习进步书籍,传播革命思想。
江茂森(年),高州市大井镇霞降村人。1924年考入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攻读数学,1926年肆业,被陈济棠委为军部文职。次年,转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干事。192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燕塘军校少校政治教官,次年升任国民党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中校秘书。1
梁白云(年),原名伯文,高州曹江镇帅堂人。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梁璜溪,前清秀才。他幼承家学,天资聪敏,素有大志,青年时代已露头角。曾参加茂名“自卫剧团”进行抗日宣传。
吴源兴(1913-),高州市长坡镇龙头垌人。毕业于广州大学,获法学位。早年任海康县政府科长,兼任农村中学教席。1937年抗战爆发后,考入中央军校特别班,毕业后任广东徐闻县特派员,旋任书记长,兼雷州《民国日报》社长,复与陈作新合力创办《岭南日报》于湛江兼主笔
梁钜汉(年)又名梁能,高州长坡莲塘村人,革命烈士。梁钜汉于民国26年(1937年)考入高州中学读高中。民国27年(1938年)春,他和同学周瑞腾(周钢寰)、郭高厚、吴绍中、黎宗瑜等人组织“真理读书会”,宣誓“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真理而斗争”!民国27年、(1938年)10月,梁钜汉离校参加张炎组织的南路青年战时乡村工作团。在梁弘道的带领下,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罗淑英(年)又名罗志坚,女,高州城砚塘村人,革命烈士。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高州城内外抗日救国的热潮风起云涌,罗淑英一家也和邻里一样日夜编织草鞋支援前线。
陈生,1910年生,长坡愤乐村人,出身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五期。北伐战争任10师连、营长,1931年在19路军将光鼐部当营长,1932年参加“1.28”淞沪抗战,立有战功。1933年参加闽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次年4月陈生为少将副师长、代理师长率领部队在安徽芜湖裕溪口与日军大战。
卢国盛(年),又名海光,沙田镇卢村人。1925年生于一个佃农家庭。 1943年9月前,在家乡读书及务农。 1943年9月考入茂名中学初中,在校品学兼优。1946年9月,考入高州中学高中38班,他发动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进步活动,有一批受进步影响的同学被他吸引成为“地下游击小组”的成员,使高州城区革命力量队伍得到壮大发展。
熊宜武(年),曾名熊飞,高州顿梭八角山村人,革命烈士。熊出生于广州,民国32年(1943年),回茂名考入高州中学,民国35年(1946年),考入香港达德学院就读,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民国36年(1947年)暑假,他得知南路人民武装斗争迅猛发展,便弃学回乡寻找共产党组织。经他哥哥帮助,找到党组织的负责人汤志道。不久,熊宜武参加秘密游击小组。8月间,党组织派他到茂北游击区参加武工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7年(1948年)初,熊宜武被派到信宜钱排、茶山、坳洞、洪冠建立山区游击根据地。
汤志道(年),笔名汤波。高州县环城区塘口村人。汤志道青年时期在高州城读中学时,便与中共茂名县地下组织有联系。这时期,常撰写文章宣传革命。
林宴,高州市宝光街办人,毕业于广东燕塘军校,抗战前随李汉魂在独三师任连、营长,抗战中在64军155师任团长、少将旅长转战豫赣粤桂。
康一鸣,字的盟,高州城区西门街人,抗战中在德安战役任190师上校通讯营长,后任四战区西南干训团少将专员、处长,吉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处长,广东七区保安少将副司令。后迁台湾。
黄觉,高州市泗水西坑村人,字为公,中央军校第七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7期毕业,抗战中任团长,抗战后任64军少将参谋长,1948年1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龚建民(),高州市宝光街办高垌人,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驻日代表团团员和国防部一厅少将参议。
钟洪麟,1901年生,高州市泗水下村人,留学美国航空学院,空军少将。(梁基毅《追寻茂名人去台湾的足迹》、
《高州旅台同胞》记载)
卢宗城,高州市长坡镇关塘村人,出身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军训班,抗战中曾在92师、190师随梁华盛部任副官处长、10军副官处长、15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驻滇干训团少将处长。
吴为霖,高州市分界兆黎村人,军政部兵工署少将、委员。
丁龙起,字殿葵,高州金山街办里麻保田坡村人,黄埔四期步一团步五连学员,抗战时期任广东保安二团团长,抗战后任广东保安司令少将,高级参谋。
袁再志,字荣坚,高州市谢鸡镇人,中央陆军整60旅少将旅长。
周奇,平山镇大科垌村人,担架兵第7团上校团长,广州守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茂名自卫队总队参谋主任,解放初被台湾蒋介石残余政府任命为湘、粤、桂、赣四省“忠义救国军两广纵队第一兵团司令”,后被解放军俘获枪决
TA的每日心情开心昨天&12:25签到天数: 410 天[LV.9]以坛为家II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中将吴斌,1900年生,分界兆黎村人,黄埔一期毕业,任61师少将参谋长,洛阳警备司令,济南防守司令,抗战时一战区警卫军副军长、一战区战干团教育长、抗战后第六兵团副司令、广东十三区行政专员,去台任东南长官司令部中将高参、国防部高参,1958年退役,曾任台湾中国银行顾问,台湾高雷同乡会理事长.是我朋友的阿公,上几茂名开过吴斌的个人书法展!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1:36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只支持国军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1:36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中将吴斌,1900年生,分界兆黎村人,黄埔一期毕业,任61师少将参谋长,洛阳警备司令,济南防守司令,抗战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沙田镇花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