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王刘易斯比赛视频摹王vc

VC中国魔方1
VC中国魔方
日 11:14 《董事会》
  风险投资的到来,激活了企业的发展路径,激活了投资企业的人
  文/沈洪溥
  哪种商业资本最能点石成金?什么是制造创业传奇的幕后力量?最优选的答案或许是,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而风险投资(VC)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20年前,中国人听到VC,恐怕只会想起那种酸酸甜甜的药品;10年前,中国人可能会联想到网络泡沫,做个“人傻钱多”的胸卡送给风险投资商;而今天,风险投资在中国本土的概念正日渐丰富,它成功地融合了多种投资模式,结合了“中国特色”,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功。
  从严格意义上看,作为一种主动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的本意是指投资商对新创或市值被低估企业进行的投资。风险投资商不仅投入资金,还会用长期积累的经验、信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更好地经营。此后的故事自然为人所熟知,通过将增值后的企业以上市、并购等形式出售,资本得到高额回报。因此,风险投资根本的角色是“产业触媒”。不过,注重实际的中国人看到的就是“成功”——通过此VC与彼VC(Virtue
Capital,虚拟资本)的美妙结合,谁都能看到炫目的灿烂前景。
  实际上,正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暴富”样板,风险投资这一概念迅速在中国得到追捧。风险投资家的行为范式、风险投资资金的偏好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模式,进而,它又带来了社会人的理念更新。
  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从改革开放启动,到后来的市场经济起步,中国人始终怀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中国不能工业化的问题是资本稀缺造成的,而改革开放是为了引入外部资本并在短时间内形成积聚,来突破诺奖得主刘易斯所说的“起飞”瓶颈。这一发展的逻辑线路经过政策和实践的锤炼,逐步向“中西拟合”的思路靠拢,而国内后来常见的“接轨论”就是这类思维的生动写照。
  风险投资改变了这一切,风险投资正在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发展逻辑延续的正是一般工业国家已经走过的路径,后来的很多事实证明,传统发展路径很难在中国实现完美复制,根本的原因可能极为玄妙,规划中看似线性化的发展道路往往一定会被非线性化的外来扰动所打断。
  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改变的迹象尚不明显,那时来到中国的风险投资家如同10多年前的港商一样,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来积极寻找和培养自己家乡的成功企业复制品。换言之,他们要在中国实现的是“美国梦”,希望能够像红杉资本投资那样,在某个黄肤黑发的毛头小伙身上获得200倍的利润。而事实上,资本市场是喜新厌旧的,当中国版Yahoo的“种子”移植到美国,所取得的市场效果注定差强人意。加之风险投资随后在中国网络、软件行业遍地播种,更导致边际利益被反复摊薄,最终只得暂时偃旗息鼓。
  尽管海外风险投资家目睹了中国网络概念在NASDAQ的大起大落,但鉴于这个最大新生市场的魅力,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现实的深入研究。中国本土对外部事物所表现出的传统的独特刚性特征也让外部资本逐渐放下浮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风险资本终于决定在中国彻底实现商业模式的变身,对原有模式、范围进行了创新和否定。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中国在过去20年内所发生的最根本变化,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产业结构切换升级,而只是一种产业内部的改造更新。资本的指挥棒发挥了作用,引领着中国企业走上务实发展的道路。
  有了风险投资的本土化转型,中国本土企业的优势被迅速激活。由于风险投资随后将主要资本投入到了与消费升级、技术改造有关的代表性企业,做实了“中国概念”。到今天,很多人仍未明白为什么中国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同时,还能够保持对东南亚、南亚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秘诀其实正在于风险资本所起到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产业集聚”。
  风险投资的本土化为后续的本土资本指明了一条生财之道,本土资本集中的同时,在交易成本促动下,中国的许多地方形成了产业集群,或以大型国企为首,或以民营企业为轴,上下游比邻而居,这种竞争优势已经非廉价劳动力可比,这是中国特色的新旋律。
  直到现在,属于中国的这段旋律也不过刚刚开始,而且还会延续很长时间。
  得资本眷顾者得天下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政府的车间,不讲效益,更谈不上对出资人的回报。倒是政府首先清醒,在20世纪80年代,各地地方政府最紧要的工作除了撮合企业和投资者,就是大力倡导“利润万岁”。
  早先的港商当然不是风险投资家,他们投点钱无非是利用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做些加工贸易的活计;随后的跨国企业投资者也不是,他们之所以投下大笔资金,目的无外乎把中国合适的企业纳入自己的产业链条……如果不是20世纪90年代末有关风险资本提升企业的一系列传奇,恐怕到今天,中国人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企业家万能”的层面,根本理解不了“资本雇佣劳动”,包括企业家劳动这个根本规则。风险投资让中国企业学会了尊重资本所有者,让媒体习惯了资本对经理人的挑选,将中国企业的成长文化从企业家本位向投资人本位实现了过渡。一个证据是,经过关于网络概念股的童话、大型国企上市的传奇,请谁来做战略投资者以及谁将投资于哪家企业渐渐成为了媒体关注的核心,而昔日风头十足的职业经理人似乎已经开始退居幕后。
  这实在是一幅令人激动的景象——几乎所有行业的中国企业经过注资、整合后往往都会表现出无与伦比优势。从买方来看,“中国制造”似乎在一夜之间给世界贸易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资本选票也突然变得异常重要。于是,新规则确立了,在一个具有成长性的行业内部,哪家企业最早获得启动资本,最早实现后续资本补充,将有更多的机会实现做大做强……而资本从此称王。
  中国的技术精英曾把风险投资看作是实现自己技术理想的机会,不过很快他们就失望了。在他们眼里,资本挑选的似乎都是一些傻大黑粗的选手,比如蒙牛,出身竞争激烈的食品行业;比如分众,只是个眼光专盯着布点的广告商;比如比亚迪,它的电池顶多算个耗材;比如携程,就是个帮客户订机票、旅馆的中介;即使是百度、猫扑,它们也算不上领先的技术。
  但我们不难发现,重返中国的风险投资家开始关注企业的基本面——是否和以往的项目有明显的差异化,项目是否创造了有需求的产业,以及这个项目是否开拓了新的市场。2005年创投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非IT类行业(包括传统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平均投资案例额远远超过其他行业,达到每个个案1424万美元,而最热门的互联网行业的个案投资均额也仅为432万美元。
  风险投资教会企业家放低了身段,更让企业学会了专注主业。不过,风险资本也并不是一个单纯打压的教官,它还带来了新观念。
  从“中国梦”到动态估值
  风险投资来到中国,不仅改变了宏观的经济结构,在中观层面重塑了企业,更在微观层面改变了人的意识。换言之,在资本树立的标本之下,“中国梦”开始具有了典型意义,而中国的企业价值也被资本重新认识。
  自从风险投资的神话在中国得以一遍又一遍的演绎之后,中国人开始相信,除去依靠权力寻租之外,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打开阿里巴巴之门,获得资金的关注、登陆资本市场,令自己的物质财富发生质变。
  创业者的成功或许是一种偶然,不过,风险投资却以“点金术士”的工业化方式来批量复制这些偶然。有例为证,最近对清华、北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希望创业。这表明,中国的年轻人正在普遍化地渴望快速成功。
  从传统角度看,对中国企业估值依据静态的市盈率,一笔资本投入进去,要进行股权转让,定价将完全取决于持续期内的实际效益水平,这显然不利于风险资本的滚动发展。风险投资商聪明地选择了“洋为中用”,用打通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渠道的办法来制造样板,发达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更看重市场份额及其成长速度,这就使得风险投资商的角色从“触媒”转化为“头羊”,只要后续有资本跟进,那么就能够继续“滚雪球”的游戏。国内的中小板市场建立后,企业股权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流转变得更加容易,也让更多人习惯了西方化的动态估值方法。这在潜移默化中加速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理念演化,也促成了本土资本对外部风险投资商行为的模仿。
  在“中国梦”的激励下,经理人、创业者脱颖而出,而接受新的投资理念洗礼的资本持有者则用源源不断的后续投资将中国变成一个新兴的“梦工厂”。外部的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市场发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7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同期的风险投资基金大概为260亿到300亿美元,即使是拥有600万人口的以色列2006年的风险投资也达到18.8亿美元。我们无意争辩数字的含金量,而宁可将这一指标视作中国仍具潜力的脚注,相信本土资本将足以填满缺口,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来自中国的资本溢出会在他乡制造新的神话。
本土VC进化论
日 11:16 《董事会》
  从政府到民间,从内部的治理到外部的法律、市场环境,本土VC的进化正全面融入全球资本洪流中
  文/杨云高
  擅于激情演讲的卞华舵最近又在鼓吹“主业+基金”模式了。这与他的职业变换有关系。他仍是远东控股集团的董事,但已于2007年1月辞去执行副总裁一职,转而担任中科招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合伙人,投身VC(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与PE(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的新兴职业中。
  VC与PE概念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简言之,过去企业家是卖产品赚钱,而从事VC与PE的投资家则是靠卖企业赚钱。就远东的“主业+基金”模式,卞华舵比喻说,主业是养儿子,做好主业是为了企业的百年基业,那么多余的钱怎么花呢?过去往往是搞失败的多元化,今后将会投资基金,基金是养猪,养肥了再卖掉。“这个模式必将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大势。”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外资VC与PE投资中国的成功示范下,当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日渐形成、大量富余资金寻找出口之际,本土VC开始经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一轮进化,政府VC的风头逐渐让位于民间VC,由卞华舵他们来合唱民间VC与PE“春天的故事”。
  证券猛人的VC悲剧
  本土VC的春意,实际上是在中国加入WTO、全面暴露在外国资本的打击下,生长出的一支内生变量。
  提到VC,不能不谈及PE。2004年6月,中国内地发生第一起典型的PE案例,即美国新桥资本(New
Capital)收购深圳发展银行控股权后,人们开始认识到VC与PE是一对孪生兄弟。
  一般意义上,PE与VC都是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然后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区分VC与PE的简单方式,是VC投资企业的前期,PE投资后期,当然,前后期的划分使得VC与PE在投资理念、规模上都不尽相同。PE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进行投资,故广义上的PE包含VC。
  在实际业务中,伴随着金融创新,PE与VC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著名的PE机构如凯雷(Carlyle)以2006年收购徐工案而震动中国,但它还投资了携程网、聚众传媒,涉及VC业务,而新桥则直接收购了已上市的深发展银行。
  2006年,包括VC在内的外资PE横扫中国,成了客场作战的“野蛮人”(PE因敌意收购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除了凯雷收购徐工外,还发生了摩根士丹利导演国美永乐合并、高盛收购双汇、华平控股哈药、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Texas
Group)和麦格理角力电盈收购战、红杉带领如家登陆纳斯达克等案例。
  这毫不奇怪,因为全球化下的中国仅是外资PE的战场之一。有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私人股本交易额达创纪录的7000亿美元,较2005年创下的纪录高出一倍以上,是1996年的20倍。与新桥有渊源的TPG已击败黑石集团(Blackstone)和Kohlberg
Roberts(KKR),成为2006年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收购集团,全年完成17宗交易,总价值超1010亿美元。毫无悬念地,这股热潮将持续到2007年。
  面对这些陌生的野蛮人,中国企业被迫应战,即使它们对PE还一知半解。然而这并不全是坏事,情势反而加速催生了本土PE的萌芽,此间具有代表性的本土PE是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由于之前已诞生的本土VC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启蒙者,中国本土PE才不至于突兀降生。
  事实上,本土VC的这段先导期,充满挫折与起伏。“证券猛人”阚志东的VC悲剧,就是那段时期的缩影。
  在阚志东之前的本土VC自然更不理想。1985年,一批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建立了国内第一个VC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这标志着本土VC起步。这个公司成立最初是配合“火炬计划”的实施,初衷是解决资金不足、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一开始就打上政府主导的烙印。其后的12年发展过程一直不理想,且绝大多数业务背离了设立的初衷,从事房地产和证券投资业务,最终由于严重违规、经营亏损,在1998年被央行责令关闭。这是中国VC业的一大悲剧。
  据业内人士介绍,本土VC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年前,以政府财政的创投基金为主,机构、人才和法规都处于空白期,所以严格意义上尚无真正的创投机构。第二阶段始于1999年,国家出台《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在全国政协“一号提案”下,国内成立了一批政府主导的VC机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中科院牵头成立的上海联创、中科招商,而以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最具典型性。
  该公司前身为1999年8月深圳当局发起设立的深圳创新科技投资公司,并聘请阚志东出任总经理。但当时的VC基金并不是海外意义上的私募,而中国的私募基金却投资于证券市场(多为二级市场),私募从内容到形式都已发生变异。由于阚志东的证券思维,深圳创新科技投资公司专门设置了业务部门申购新股获利,加上盈利模式不清、角色定位不准、日常管理非市场化,该公司最终折戟于南方证券。
  政府成立创投并不在于逐利,而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其动机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实践上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创投的本性是逐利的,其精髓应是“主观赚钱、客观助长”,这与市场经济“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精髓是一致的。从国际VC业的经验看,政府资金的投入应随着创投业的不断完善成熟而逐步减少。所以,政府而非市场主导,是中国创投体系的致使缺陷。
  第二阶段的本土VC看似进入高潮,却最终陷入经营困境。第三阶段从2001年开始,本土创投暴露出行业环境、法律制定、人才储备等问题,2003年国内创投行业无论机构数量和投资总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而此时,大量外资创投基金却攻城略地,塑造了蒙牛、盛大、分众传媒等公司。2004年后,由于外资VC的示范效应,本土VC有复苏迹象。
  这种复苏既来自政府VC的存量调整,更来自民间VC的增量萌动,以及双方的混合。2000年成立的中科招商是国内第一家经政府批准设立的VC管理机构,该公司引入国外成熟的合伙人制度,而2002年8月由中金分拆出的鼎晖
(CDH)与外资VC的多次联手让人刮目相看。
  难怪上海联创总经理冯波说,“这批由企业家转型的基金管理人一旦在中国形成,我们这些人就应该退休了。”冯的叹息表明,民间VC领风骚的时代开始了。
  民间VC骚动
  本土VC含量最浓重的,或许是北京中关村上方的空气。2001年3月,当联想与神州数码分拆结束后,联想控股旗下的VC机构联想投资即于当年4月成立。2004年,从事PE的另一支联想奇兵弘毅投资也应运而生。
  如果说这两支力量还没有完全脱离官方色彩的话,到2007年1月,一支纯粹民资的江苏投资军团悄然入驻北京北三环的中科招商办公大楼。这就是远东控股为主成立的世华联合投资公司。因世华联合的基金委托中科招商进行管理,卞华舵也转任中科招商董事合伙人、执行副总裁,兼任世华联合总裁,他开始鼓吹“主业+基金”模式。
  卞华舵的嗅觉无疑是敏锐的,世华联合的成立正值民间VC山雨欲来之时。2006年3月,在《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前,纯民营的创投公司几乎还是空白。
  世华联合是由远东与雨润、江苏利安达等十多家大型民企共同投资成立,其中远东出资1亿元。世华联合是在“江苏投资联盟”股东基础上创建的大型基金公司,注册资本金为5亿元,5年后的预期是做到100亿元。
  据卞华舵透露,这项投资是、25日,远东控股通宵达旦开了两天董事会后形成的。开会过程中也有董事发表疑虑,“为什么要找中科招商而不是自己来投项目?怎么控制风险?”而议案的通过,其实与远东控股董事长蒋锡培的力挺有关。蒋曾因充当mysee网站的天使投资人而名噪一时。
  卞华舵认为,在德隆、托普等民企染指证券、金融领域以失败告终,而远东控股和众多大型民企首次联手试水基金行业,通过“主业+基金”的模式,可以避免多元化陷阱。“世界500强公司,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专业化公司,多元化的公司多数是失败的。”
蒋锡培说,“远东控股的主业还是电缆,我们不会直接管理基金,专门委托专业机构中科招商来管理运作基金。世华联合的重大决策,必须由董事会共同决策。”
  与民企直接进入VC领域和股票二级市场相异的是,世华联合的投资锁定为产业股权投资,包括VC和PE,以PE为主。有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PE金额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约有70家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共投资100多个项目,整体投资规模约120亿美元左右。
  “世华联合成立的时机非常好,”卞华舵说,“我们预计创业板今年会起来,全流通问题也解决了,多层次市场正在形成。中国已进入一个资本过剩的时代,光银行储蓄就达14万亿元,很多资金都在找出路。”
  中国内地的资金之充足程度,可与海外泛滥的流动性一比。在江、浙两地,这种境况尤甚。在江苏,政府VC仍保持历史延续下的强势,省政府直管的江苏高投集团成立于2005年6月,而2006年正是江苏VC最为活跃的一年。是年,江苏高投新成立7家基金,基金规模从上半年的18亿元增至33亿元,仅在8月间,江苏高投就与扬州、南通、无锡当地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江苏省国资委还矢志将高投打造成江苏的淡马锡,董事会制定的2010年战略目标是,累计投资200家科技型创业企业或项目,所投资企业中有10-15家实现IPO;累计引导境内外社会资本100亿元,年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以上。
  在浙江,首家民营VC公司杭州红鼎创投公司也于2006年7月成立。红鼎创投由5位自然人出资兴办,他们分别来自IT、房地产开发、典当、茶文化等行业,公司资本全部来自民间。而浙江9300亿的民间资本,都在银行、房地产、股票、煤炭资源等领域寻找机会,VC领域还是一片不可测的蓝海。
  实际上,浙江的VC格局已在发生深刻嬗变,政府VC趋于萎缩,新生力量来自广厦、养生堂、中宇、华越、日兴昌等浙江民企。浙江省风险创业投资协会副秘书长姜尚文认为,浙江民企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原来的投资方式已不能单纯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一大批民营资本希望转到高科技领域。
  相对海外VC和有国际化背景的本土VC相比,民间VC尚显薄弱,但毫无疑问,未来归根结底是属于它们的。这个结论既来自对大势的判断,也来自中国政府制定的国家战略——创新。没有创业风险投资,创新型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
  治理之困
  正是基于创新的国家战略,一个有趣的现象产生了——对于VC,政府多解释为创业投资,而不同于民间所说的风险投资(risk
capital)。对于VC的重要性,从欧盟来看,30%的VC针对高科技公司,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接受VC的企业,业绩整体上要高于没有VC企业的3倍,而美国硅谷,则是中国各地努力学习的VC天堂。欧洲VC协会主席David
Cooksey提醒说,对于中国,一定要充分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规则。
  中国政府也在顺势而为,营造一个VC大气候。2006年7月,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行的“国际金融架构和新兴市场中的金融监管”国际研讨会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发表了题为“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创新机制的形成”的演讲。她指出,目前国内已具备了建立私募基金的环境,要给私募基金以合法地位。
  与美国相比,VC在中国所面临的运行环境奢谈乐观。美国的投资者可直接参与数百家SBIC(小企业投资公司),或从信托银行处购买SBIC的有价证券和债券,但中国并没有这样的平台、银行机构和投资方式。因为缺乏退出机制,中国的VC成了“即使跑到终点也得不到实质性奖励的马拉松长跑赛”,尚德、如家等本土优质公司只得选择去美国上市。
  VC外部生态的建构缺陷,直接导致本土VC内部的治理缺陷。在中国,很多VC多以公司制,而非美国主流的有限合伙制,这与《合伙企业法》难产有关。这部重要的法律规范要到日施行,显然已是姗姗来迟。
  迟到的法律并没有束住一些政府VC的创新尝试,民间VC尤为活跃。江苏高投董事长徐锦荣介绍说,江苏高投参照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运作模式,与境内外商业资本合作,采用创投有限合伙和公司型委托管理方式。
  至于公司制与有限合伙制孰优孰劣,理论界一直存在激辩。许多学者呼吁在中国推行有限合伙制,而反对的声音认为中国不具备这种社会环境。除了法律上的障碍,产权制度、信用制度、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更是短期难以改变。他们认为,即使是VC业比较发达的台湾地区,有限合伙制并没有盛行,而是大多采取了基金委托管理方式。中国人民大学的梁欣然认为,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主导的中国VC机构采用公司制组织形式,部分采取信托基金制形式,是适应目前制度环境的理性选择。公司制建立董事会与经理班子,比仓促发展有限合伙制综合效率高。
  但对于VC这一特殊行业,有限合伙制的治理制度体现出非常精巧的设计理念。有限合伙制在合伙组织内部设置了两类法律责任不同的权益主体:有限合伙人提供大部分资金(约99%),并不参与经营管理且承担有限责任,而普通合伙人只投入极少资金(约1%),但全权负责经营管理且承担无限责任,报酬除资本收益外还收取管理费用,这就是有限合伙制的制度创新之处。
  这种制度最早诞生于美国,据统计,1980年美国有限合伙制创投基金投资额为20亿美元,占整个创投总额的42.5%,到1995年,这两个指标上升到1432亿美元和81.2%。
  有限合伙制良好的治理结构安排,能够有效解决风险投资中的两大难题: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不对称问题。与一般的公司制投资方式不同,有限合伙制的强制分配机制规定,其投资从受资企业退出后,除去管理者应得的部分以外必须全部分配给投资者,管理者不能将其进行再投资,这实际上也是预算约束的一部分。与公司制的另一个区别是,有限合伙制的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其过度冒险的冲动。
  有限合伙制的优势基因已然植入本土VC的体内。不过,本土VC的内部治理,功夫仍在体外,即法律体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体内与体外的互动,来实现本土VC的进化。
外资VC的中国淘金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刘易斯语法笔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刘易斯语法笔记
上传于||文档简介
&&刘​易​斯​语​法​笔​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流言板]2000万的刘易斯?
290回复 37529浏览
排除魔术管理层有难言之隐,抑或有生理机能方面障碍的话,可能有两个目的:
第一,建立球员工资新的标竿,搅乱后几年的自由球员市场,之后可能引擎联盟方面的干涉以及球员工会方面的抵制,导致再一次停摆的发生,从而重新清理NBA的格局.
第二.看上了苹果城高薪堡某几位有振兴之貌的小少爷.嗯,欢迎您进入伊赛亚的思维领域.
本桩交易最大的收益人是众多的经纪人,正式因为有了刘易斯的价码做为标尺竿.对于他们最好的结果就是今后几年跃于自由市场的几条大鳄的经纪人无不笑到小腿抽筋.最坏的结果也是这笔交易是刘易斯经纪人最后一笔交易.
刘易斯本人来讲,2000W和1500W的区别就是500W,能够养他到34岁的黄昏年龄,能够老来多数那么一点美刀健脑.最坏的打算也是最后第二年被球队买断从而追逐冠军梦而去抱某位的大腿.来到竞争激烈但是水平相对较低的东部,只要保持核心二人组的身体健康,每年去季后赛捞捞声望和数据,可能还能赚点名人堂的积分,总体来讲并不是什么坏的结果,更何况少了allen的出手,他能够得到的出手机会无疑也会增多,如果神兽进展顺利的话他的外线空挡也是大大的有的,只不过先要和无脑的nelson好好相处,免得到时候影响对内团结,毕竟若非有纽约般的经济能力,补强球队阵容的难度较大.
回LS的..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可笑..NBA最有钱的老板不在NY也不在LAL..
不是人家没有经济实力去做NY做那些事
只是不想这样做罢了..
第一开拓者
德沃斯说:Y的老子就是有钱想砸人,你们在那边不爽什么
引用第262楼yiyi8于 11:38发表的“”:
回LS的..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可笑..NBA最有钱的老板不在NY也不在LAL..
不是人家没有经济实力去做NY做那些事
只是不想这样做罢了..
第一开拓者
偶们纽约那是因为每年收入太高,球队又属于董事会,里面全是有钱人和社会名流,不缺那每年几千万,所以不花白不花,就当给球员发红利,最著名的就是雷登给休斯顿的合同
去年虎扑篮球GM大赛,劳资果断拿下林书豪,劳资才是最佳GM啊!!!!
“如果你给刘易斯7500万美元的合同,你可能都给多了。但奥兰多魔术走的道路极具侵略性,这是那些有钱球队才敢走的侵略性道路。”一位西部联盟的球队执行官如此评价魔术给刘易斯过亿合约的事件。
老板就是有钱你有什么办法呢?NBA就是看谁烧钱烧得多~
弱弱地问一句,Ariza会在这次交换中被换走吗?
引用第265楼kang122于 12:27发表的“”:
“如果你给刘易斯7500万美元的合同,你可能都给多了。但奥兰多魔术走的道路极具侵略性,这是那些有钱球队才敢走的侵略性道路。”一位西部联盟的球队执行官如此评价魔术给刘易斯过亿合约的事件。
老板就是有钱你有什么办法呢?NBA就是看谁烧钱烧得多~
要是ny签也就罢了,毕竟人家有的是薪水和大烂合同.魔术这样搞,以后怎么办?到时候不是有钱想花就能花的出去的.
人生百年常在醉,不过三万六千场.
lewis有JOSH HOWARD强吗?人家合同平均不到1000万啊!魔术老板脑袋被驴踢了,而且是非常狠的那种!HOWARD走吧!魔术没有前途了!难道乃真指望一个LEWIS能给你带来冠军?
可怜的棒子,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在想尽办法联络和雇佣614的经济人
你存在,无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都有意义;你不存在,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只是一片荒芜沙漠。
魔术完鸟。。。。
以后5年抬不起头来
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对别人狠两点!!!
回LS的614的合同貌似6年吧
应该至少6年才对
kobe在前我在后.cn/rjxloveyou
终于承认自己是孤独的等待着幸福
引用第10楼绿色彩虹于 13:03发表的“”:
614去火箭换8D2,有些人还舍不得
结果人家拿顶薪。。。。。。。。。。。。。。。。。。。。。。。。。
这正体现了你们的因明。。2000万一年....呵呵。托马斯的影子~~~
& 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
........是真的话.刘易斯的经纪人也太NB了
神兽都没这么多,他凭什么....还有定薪给他,是不是物不超所值,要给也给大神...毕竟他是无超所值.......感觉MAGIC有钱也不要太浪费了....
还有啥交易了没有
球盲中的战斗机!
有钱?你有开拓者、尼克斯有钱吗?看看那两个都烂成什么样了???
工资帽、奢侈税、博得条款……等等等等,NBA的规则是鼓励经济实惠和独具慧眼,烧钱只有死路一条!2000万???2000万你给我,要签谁签谁,要你总经理是干什么吃的???
弱弱的问一下,614这个是史上第几个过亿的合同??
可能是哈尔滨最好的fantasy玩家
HC串盘记录保持者
引用第277楼薄荷可乐于 15:12发表的“”:
弱弱的问一下,614这个是史上第几个过亿的合同??
我算下 & JH
鲨鱼 & 中投王
Lewis??1400的主,他凭什么比KG拿的还多,就因为年轻??
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的,用着用着就不够了
q∩r()q∩ro o o
引用第278楼0946于 09:05发表的“”:
我算下 & JH
鲨鱼 & 中投王
& 这里说10个
1991年 黄蜂 拉里?约翰逊 12年1.1亿美元
1996年 湖人 奥尼尔 7年1.2亿美元
1998年 森林狼 加内特 6年1.26亿美元
1998年 奇才 朱万-霍华德 7年1.05亿美元
2001年 尼克斯 阿兰-休斯顿 6年1亿美元
2001年 国王 韦伯 7年1.2亿美元
2001年 小牛 芬利 7年1.02亿美元
2004年 湖人 科比 7年1.364亿美元
2005年 热火 奥尼尔 5年1亿美元
2007年 魔术 刘易斯 6年1.185亿美元
但是呆呆 KIDD
他们好象都忘了
呆呆是7年1.22亿
KIDD是6年1.03亿
JO是7年1.27亿
这样下来是13个 不知道对不对
PS:前几天的TITAN说雨人7年1.07亿,但是有地方说只有98M,不知道哪个对
还望达人赐教
可能是哈尔滨最好的fantasy玩家
HC串盘记录保持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86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70人参加识货团购599.00元90人参加识货团购768.00元76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15人参加识货团购135.00元50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56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74人参加识货团购179.00元112人参加识货团购649.00元78人参加识货团购369.00元59人参加识货团购34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拳王刘易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