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基督教教的法印是什么

比如说 夫妻不是原则性问题要离婚 是要放下还是要坚持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恩典365,365天,我们天天一起活在神的爱和恩典里面。在这一系列我们分享《常在主爱中》。我们怎样可以常常,持续不断的,不是偶尔,不是曾经有时候,而是可以持续真的天天活在主的爱和恩典里面?我们透过一个圣经人物扫罗,神拣选了他,神拣选他,让他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个国王。第一个,很多代表性的意义。那么谁可以成为一个领袖呢?上帝很有意思,上帝说,好,如果你们一定要一个王,我给你们一个。而且照你们的想法,你们要就照你们的想法给你们。但是神预先说你自己决定的,你要承担那个后果哦。那么照着你们的想法,神给了他们一个,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讲,一看,哇,领袖,就是一个领袖。这个人既有家世,又有背景,而且他有内在的很多条件。圣经上讲说,有一个便雅悯人名叫基士,这个基士呢,他的儿子就是扫罗。而他介绍这个人他是谁的元孙,谁的曾孙,谁的孙子,谁的儿子。你看,他的家谱非常的清楚,是一个世家子弟,然后他是一个大能的勇士。而圣经上说,他不但是个大能的勇士,而且是大财主。你看他的背景,扫罗的背景。他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出生的。这个家庭里面有钱有势,大能的勇士对当时来讲,恐怕他是一个将军吧。大能的勇士,又有钱,有钱有地位,是这样的一个家庭里面出生的。扫罗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当中,而他自己的条件...刚才讲是他的背景,再下来是他自己的条件。圣经上说,扫罗又健壮又俊美。在以色列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比他的,身体比众民高过一个头。又健壮又俊美,然后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并且比别人都更高。哇,鹤立鸡群,从人来看这是多好的一个领袖啊,站在那里就像个领袖。个子比人都高,又帅又能干,又聪明。很多很好的条件,都集合在他身上。圣经上讲,不是依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万军之耶和华我们神的灵。依靠这一位独一的真神,方能成事。但是人选择很多的事情,常常不是从这个角度去看。人选择很多的事情常常是从我觉得,要有一个领袖背景要怎么样?条件要怎么样?家世要怎么样?不要说选领袖,选女婿,选媳妇儿,会不会我们也有很多我觉得,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但是神怎么看呢?从人来看,扫罗既有家世背景,又有条件。既有势力,势力是什么?是他外在的条件,他的家世背景,这些是他的势力。而既不是依靠势力,也不是依靠才能。才能是什么?是他本身的条件,他内在所拥有的。他又健壮又俊美,又聪明又能干,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这些东西他都拥有了。然而,在圣经里面神却说,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这些外面的条件,神却是看我们生命里面真实的内心,生命的光景。你也正在面对一些抉择吗?你也在做一个重要的选择吗?要不要试试看,在这段圣经里面,提醒我们很多的时候人都有一些外在的评估。但是我们要不要学在上帝的眼中,神怎么看我们?神看的不是外面的条件,神看的是我里面生命真实的光景。我们要不要一起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经文:...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的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章7节)【作者简介】 寇绍恩(日-),台湾电视节目主持人、牧师,成功中学、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81级毕业,是华人名牧师寇世远小儿子、台北基督之家教会长老寇绍捷之弟,曾任华视主播。1983年11月,中视综艺节目《欢乐假期》制作单位从三百七十多位应征者中选定寇绍恩担任《欢乐假期》的新型态〈来电大竞赛〉的男主持人,这是寇绍恩首次主持电视节目。1991年6月起,寇绍恩任职台北基督之家教会牧师,日至日任职台湾基督教报纸《国度复兴报》(KingdomRevivalTimes)社长,另曾任好消息卫星电视台节目总监等职。寇绍恩与其妻寇张琪玫育有二子女寇乃宁与寇乃迪。其侄女为台湾著名艺人寇乃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人们非常关心将来的事  有位老人回忆生平经历感慨地说:“假如能让我再走一次人生之路,一定比现在这辈子聪明得多「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在海里撒网。…。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 除你以外故事:  画家大卫想画一幅关于耶稣的画,却苦于找不到一位纯真圣洁的人。半年后的某天,他忽然在修道院里看到一林前10:5-11我们都想作神喜悦的人,我们从经上看看神不喜悦的一些人。一、贪恋恶事林前10:6这些事都是我世界上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即将来临,这是世人认为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具有很多争议的一个节日。每当这个时? 当你看不清方向的时候,上帝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 当你怒气难当的时候,上帝说:不可含这场善恶的大斗争涉及什么问题?为什么撒但能成功地扰乱许多人的思想?我们如何对付和克服疑惑?基督与撒但之间的大?一 年 的 路 程爱这个字太常见了,以至于使人很容易对它的真正意义没有充分的了解。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爱是要付诸行动而不是一种经文:   “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马书8:6)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属肉体的基督徒常常埋怨环境!   属肉体的基督徒常常不思主恩!   属肉体的基督徒常常不背十架!   属肉体耶稣在即将离世的时候,赐下应许,不仅是给门徒的,也是给所有信他之人的,就是他去是为我们预备地经文:约翰壹书第二章18至27节(圣经新译本)  孩子们,现在是末世的时候了。你们听过敌基督者要来,现在已经人之所以累,是想要的太多;心之所以烦恼,是放下的太少。得到了,开心一时,得不到,痛苦一世。活着,你想要追求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听见儿子说了好几句脏话。"不可以说那种话,"我告诉他:"你明明知道不该说,为什么还说?""耶利米哀歌三24-2624我的魂说,耶和华是我的1分;因此,我要仰望祂。 251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祂的,耶诗篇1313:1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耶和华阿、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麽.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林后5:17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加6:15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诫命,你们要谨守遵行,好叫你们存活,人数增多,且进去得耶和华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的那地。你当你要犯罪的时候,想想主耶稣吧,他为了你而被钉十字架,那样的爱,谁能做到!当你要发怒的时候,想想主耶稣吧,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我们一定记得无论是书籍还是讲台的声音,少不了有要求我们不能活在亚当里,而要活在基督里教导。因为只有活在基督里【诗41:1】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  我们读从前的见证集时,常常会读到谁谁谁没有【何6:6】“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 全能的神啊,当我们一心向往各样的罪,易于陷在经节:『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 (太十七章八)彼得把主耶稣和犘西、以利亚,并列一起,要为他们搭三座耶稣受难前对他的门徒应许他必再回到世上来,门徒就诚恳地问他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的降临和世界? 牺牲的爱我们应当思考的事,因为基督徒也会生病,特别是患大病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去面对和战胜疾病。  一、要明白疾病的来中国有句成语,叫“杞人忧天”。说的是古时杞国有个人,他总是害怕,一旦天塌下来,压在地球和他身上,一定会把自己?耶和华祝福满满撒上1:12-18;徒26:9  人非圣贤,一生中会出现许多错误的“以为,”以致带出错误的行动。我们从《圣经由她吧!因为她心里愁苦,耶和华向我隐瞒,没有指示我。(王下4:27)鸟,站在树上,对水里的鱼说:“你应该感谢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林前一:22-23)这两节经文包括了三种人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求主教我如何祷告「……教会却为他切切的祷告神。」使徒行传祷告是我们与神交接的连系,是一架跨过深渊的桥梁,是带人生的三重境界,有用充满禅机语言的表述: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还是山,罗15:1-13  在今天的社会中充满了思想观念的冲突,种族、地域、文化阶层、社会背景都会成我们分门别类、恩典365,365天,我们天天一起活在神的爱和恩典里面。在这一系列我们分享《常在主爱中》。我们怎样可以常常,违反自然律以身试火的,难免要尝到烧伤的痛苦;违反心灵道德律的,一样要承受害人害己的苦果。苦罪相生,人不但在苦读经: 路加福音6章41-45节 金句: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申28:1-6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万民之有一种只生长在中国东边的竹子叫“毛竹”,即使农民们几年来精心照顾,毛竹4年也只不过长了3厘对基督徒有益的30句话 以马内利圣经上帝基督徒1.一切在神手中,故你不要怕任何事临到你【可5:25-26】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一个妇人给全家人煎薄饼吃,她总是多煎一个,留给饥饿的路人。她将多余的薄饼放到窗台外边,凭谁路过自取。每天,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花园,大多数人无暇看顾而荆棘丛生。但这里的花园为何阳光明媚,百花开放?感动之余,培植你的──“过劳模”与“过劳死”现象透析  “过劳模”与“过劳死”,凸显的是中国人整体对生命的漠视,和对金钱的贪恋亲爱的家人:国内时间5/24日,在广州,儿子安静坐在电脑前,他突然大声对我说“妈妈,普林斯顿出大事了,Nasgh_5b基督徒泛指相信并跟随耶稣基督及跟从其教导的人( 恶魔也相信耶稣,但它不是基督徒)。包括基督宗教三大派别: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5b基督徒泛指相信并跟随耶稣基督及跟从其教导的人( 恶魔也相信耶稣,但它不是基督徒)。包括基督宗教三大派别: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法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文档简介
&&生​活​就​是​佛​法
大小:35.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基督教是骗人的吗?说说理由?_百度知道
基督教是骗人的吗?说说理由?
多是农村的文盲:百分之八十的中国基督信徒普遍智商低,跟美国信徒有很大不同;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与世俗的科学接轨,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我必须得承认,解决世界问题。再说圣经本身:&quot,为私利为主,在美国经常引起多方争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比了基督教和佛法后坦言,那就是佛法&quot。这种信常常变味儿据美国注明宗教机构调查显示,漏洞百出的圣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1条回答
用辩证法来追求宗教信仰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信耶稣46年了,只见过几个例子而已。 以前在台湾的清华大学校长及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会长,张明哲博士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他的信仰历程是科学,哲学,佛学,最后进入基督教神学。 张博士是一位成功的学者,教育家,企业家,而且对宗教有深入的研究。
我本身是学电机的,在来美国之前曾经在台湾核电站做项目管理的一个小主管。 星期日经常去
张博士的教堂做礼拜。从他的身上我学到:接受耶稣的救赎是上帝爱的感召及基督徒爱的见证。高深的学问及雄伟的辩论只有使人变的目空一切 --- 目中无人,心中无神。张博士信耶稣以后变的非常谦虚。 不再辩论,只是爱人。经常鼓励后进小辈。他后继有人 --- 他们教堂的阮大年博士,成为交通大学的校长,最后还当上了台湾教...
西方人称谓的主,耶稣,基督,是三位一体的神,在西方那段世态炎凉的历史上,上帝慈悲化身耶稣,教育指导了无数生灵,让人们懂得了生活需要信仰,信仰慈悲和爱,学会善良,如此才可离苦得了。
我个人认为基督教不是骗人的,哪个宗教都有害群之马,不可因一个人一件事完全否定了一个宗教的价值。
信仰信的是立教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曾说末法时期以经为师,意思是告诉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傅教教徒的话不可全信,要以经书记录的关于佛祖对世界人生价值三方面的观念为指导去修行。
同样的道理,我冒昧陈述一下我对基督教现在的看法,正是因为主化身的耶稣没有留下足够的经论供后人学习(著名经典仅一部圣经),相比佛教四法印例如一切事物皆是无常等经典世界观,基督教的教义更局限在爱,宽...
耶稣基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是人唯一的救赎,所有认罪悔改接受他救恩的人,都有永生,这是真实可信的。
你不需要关注基督教是不是骗人的,因为每个正教都不是骗人的,但里面总是有很多在做骗人的事情的。你应该问,基督的话是骗人的吗?你想知道答案的话就去看圣经,然后自己判断,那些话是真话还是假话。你明白了基督的道理,你就知道基督教里面谁是骗人的了。
都是人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假的一定是假的,可是你不能说他是骗人,因为信教的人都认为是真的所以才到处拉人入伙。说什么地狱,上帝,你见过啊。看看身边的蝼蚁,小虫,小猫,小狗,人和他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人大脑发达才想出这么多花样。
不用宗教的眼光来回答你。你知道整个宇宙有多大吗?整个宇宙有多少个星系?银河星系多大?太阳系多大?地球在宇宙中就连一粒灰尘都不算。说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了太阳月亮星星天和地啊空气啊什么的,这些都是地球上可看见的,这些也都是当时人类认知范围内的。所以我认为圣经这本书就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控制人民约束人民给人民洗脑的一个故事书!在现在的科学面前圣经里面讲的东西根本就站不住脚,上帝那么牛他还不也只知道太阳月亮星星这三样东西吗?就说他创造宇宙了?美国的信仰和中国的信仰完全是两种概念,不要搞混了,在美国就算是科学家天文学家也很多都是基督徒,人家那个信仰是对美好与善良的一种理想向往。而中国的信仰,说是封建迷信一点都不为过。而教会呢,呵呵也不过是政府的一...
基督教是一个宗教,每个宗教都有信仰,不是骗人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为了利益对信仰改变了本质,打着一个宗教的招牌去骗人,我是这么认为的
那要看你是不是在正规的教堂了
其实基督和佛教都是一样的道理
心向善而已不是正规的教堂的话有可能把你带入歪道
还有就是要看教父对圣经的理解能力是不是够好能不能正确的理解圣经并且传达出去
望采纳~~~~- -!
你读读《圣经》吧,上帝爱你!
你在大街上大喊;我是个忠诚的基督徒,看看有什么眼光
你见过上帝吗?
基督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四法印--学佛网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四法印
发布:悟空&[ &]&& 日期: 17:28:00&&
四法印(一)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
讲法地点:北京,北京大学
时间2007年3月15日&&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教?”简单的问答是,这样我们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持久的、便宜的,而且可随身携带的乐趣。这要如何办到呢?就是了解一切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
&& 谢谢王守常教授对我的介绍。我有点紧张,王教授可能提高了各位对我的期待。对我个人而言,能到这个世界级学府演讲是莫大的荣幸。早已耳闻北京大学的盛名及光荣历史,但从来没有想过,甚至无法想象,有一天我会到这里,在这个校园为大家演说。
& &各位都知道,对很多人来说,学习是我们的热情所在,特别是学习真理――究竟的真理,似乎是我们有记忆以来最热爱的一件事。直到今天,我们人类还未停止学习,停止追寻真理。对我个人而言,佛教是寻求真理的另一种学习角度或工具,虽然佛教在历史上起源于印度,然而如今它在世界各地都很盛行。我所知有限,但我听说过玄奘大师依循佛教追求真理的努力、精进和决心,他的忍受力和所做的各种牺牲实在惊人,几乎令人无法想象。
&& 如果你问我,佛教对现金这个社会有多大的意义,我觉得意义很大。不一定完全是宗教上的意义,它还可以是一种研究或体证真理的方法与工具。也许有人会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因此它跟中国或其他地方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倒不这么认为。不过我想把这个题目留给沙尔夫教授(Robert Scharff)在今天下午跟大家讨论。
&& 我想谈一谈佛教的见地,见地是驱动我们的力量。可是在谈佛教的见地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问问为什么我们要佛教?我们同样可以很简单地问,为什么要这个或那个。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科学?为什么要科技?为什么要经济?至于为什么要佛教,我想,基本上是因为我们都想要乐趣。我们都想要快乐,而且想要一种持续不断、便宜、可以随身携带的乐趣。我们想要其他东西也是因为乐趣,无论科学还是技术。如果检视我们所做的每件事,就知道我们总是在寻找乐趣。当然,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世代,对于“乐趣”的定义各有不同,因此追寻乐趣的方法和工具也各有不同。
&& 对印度王子悉达多来说,我们之所以无法尽情享乐,基本上只有一个原因:我们总是看着某个虚假、不可靠、不确定的事物,并且认为那是真实的――绝对的真实。这基本上就是悉达多所谓的“无明”。我认为我们现在谈的其实和宗教无关,我们谈的是科学。
&& 如果你想要一双真品意大利皮鞋,而有人告诉你,你现在穿的是双假鞋,那你就要苦恼了,因为你没有勇气开心地穿着一双假皮鞋出门,我们没有几个人做得到。对悉达多这位印度王子来说,发现真理是他最想追求的目标。当他还在皇宫的时候,他目睹了衰老、病痛和死亡;当他听说衰老、病痛和死亡是无可避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他很自然地就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溜出皇宫,离开家人,因为他的家人反对他到宫外追求真理。
&& 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真理――佛教徒会这么告诉你,但这不表示佛陀找到了一种让我们长生不死的方法,也不是说他找到了一种让我们的皮肤永远无皱的乳液。他找到的是真理,并且了悟到如果你能接受这个真理,你就不会受苦。他把他所找到,了悟到的这个真理传给了他的学生。
&& 为了使佛法易于入门和理解,后人把这个真理分门别类,使得进入它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但之后令人遗憾的事发生了,这些方法成为所谓的“佛教”――一种宗教。这真的很令人遗憾,因为我们开始被方法所吸引,而非真理本身。
&&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开始会有这些不同的工具或方法呢?”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我在这里给你们讲两个例子。首先,如果这个杯子一直到杯口都装满了非常纯净的水,那么你是看不到水的,因为水太透明了。为了让你能看到水,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把水稍微染黄,这就帮助你看到水了。所以你在佛教里看到的种种方法,不外乎就像染色而已。换句话说,所有所谓佛教的方法,容我坦白地说,都是虚假的,它们不是那个真正的真理。但如果你问我,它们有用吗?我要回答说非常有用,没有它们,你就看不到真理。可是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被颜色转移了注意力,而忘记了水。你们也许还会问,为什么悉达多王子要教给我们这么多不同的佛法工具?如果今天有人拿枪要挟你,要你非得说天空是红的或绿的,你怎么办?你别无选择,只能同意说:“对,天空是绿的。”可是你知道它不是绿的。佛陀就是这样传授了他所有的教法,他别无选择。虽然没有人拿枪对着他,但佛弟子会说,出于慈悲,他别无选择。
&& 让我们再来假设你在做梦,一场噩梦:你的身边躺着一只老虎,你吓坏了。为了从那个情境逃离,我们有几种选择。我们可以把老虎赶走,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大部分人会立即想到要这样做;可是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向你泼一桶冷水。如果你仔细去想,会发现这两种方法都不对。为什么?因为那桶冷水没有赶走任何老虎――本来就没有老虎,是你在做梦。所以佛教的方法通常都像这样。不过你还是应该感谢那桶冷水是好的,因为下次你再做噩梦时,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 现在我们来谈谈见地。就像刚才所讲的,见地是我们的驱动力,它是每一件事情的驱动力。见地基本上等同于一种想法。在现今的世界,人们会想,房车、宝马车是好的,或苗条的身材是好的,这就是见地。然后动机就出现了,对吧!当然,动机也深受各种外缘的影响。在时尚这类杂质出现以前,我想没有很多人想要变苗条的动机,而现在因为这些外缘,你有了想变苗条的动机。你认为变苗条的这个想法是究竟真理,所以你怎么做呢?你阅读一切有关书籍,你参加研讨会,这就是“修”;然后你减少饭量,开始跑步,尝试各种草药,这就是“行”。
&& 所以见地非常重要。我现在来跟大家分享佛陀悉达多所提出的四个基本的见地。第一个见地是,他发现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某个事物是和合而成的,它就是无常的。即使是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的这个和合行为,就已经是无常,因为形状改变了,颜色改变了,大小也改变了。虽然这个道理听起来简单,可是要去习惯它却很不容易。
&& 我举一个声闻乘当中很有名的例子。佛陀说,每当你看着自己的手,你就犯了三个基本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你把它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部分,你不会说也不会想:“我可以握你的血管、骨头和皮肤吗?”因为你把它当作一整只手来看待。我们总是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事物。事实上并不存在一只手,存在的是许多不同东西的分子。我们所犯的第二个错误是,我们认为今天的手就是昨天的手,这也不是事实。如果今天的手和昨天完全相同,那么制造护肤乳液的公司就没生意做了。不过虽然我们看见这只手每天、每分、每秒都在老化,我们还是认为它始终是同一只手。第三个错误是,我们认为手是独立的个体,它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东西存在。
&& 佛陀发现,这些基本的错误见地导致我们受苦。怎么讲呢?你认为这只手会持续下去,认为它是恒常的,于是你对它产生执着,你从来不会想这只手有天会进到棺材里去。你走遍世界各地,试着保护它,佛教徒甚至会到上师面前请求加持,好让它健康长寿。容我跟大家开个玩笑,对中国人而言,长寿很重要,对吗?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老人手持仙桃的画像。但你这样想,就已经把自己带离了真理,因为不管你怎么做,手都是无常的。错误的想法将导致你承受各种不必要的痛苦。我们不会享受到任何乐趣,因为我们忙着照顾这只手。
&& 让我们稍微换个角度来看。佛陀提出的第一个真理、第一个见地――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并不见得像许多人认为的是件坏事;事实上、无常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如果你的手愈来愈干,就应该买乳霜。为什么?因为无常,所以乳霜有效。如果你现在不是百万富翁,那么感谢无常,你可以变成百万富翁。所以不要把无常想成是宗教式的威胁――“喂,你最好规矩一点,不然会被砍头或下地狱。”根据无常这个见地,你可以发展出一种接受真理的态度。
&& 为了要人们了解这个真理,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跟“修”有关的方法,跟“行”有关的方法。如果你去缅甸或泰国那样的国家,你会看到他们的出家人都是剃光头。把头剃光这个行为是一种纪律,目的是为了向你提醒无常,而不是因为佛对长头发过敏,所以强制规定剃光头。所有这些仪式、制度,其实都是要引领你走向真理,但不幸的是,我们对仪式太过着迷,反而忘记背后隐藏的意义――无常。
&& 回到今天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佛教?”简单的回答是,这样我们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持久的、便宜的,而且可随身携带的乐趣。这要如何办到呢?就是了解一切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借着这个见地,即使有人祝你长命百岁,或是你正经历最忧郁沮丧的时刻,你都能泰然自若。不晓得中文有没有这样的说法“时间治愈一切”,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 对了,我应该告诉你们一件事。当悉达多王子思索如何追寻真理时,他是非常务实的,他的一切教法都非常务实。我相信悉达多王子有足够的智力,去研究他禅坐地方的周遭环境,或研究鹿和象所吃的食物,他可以做出很棒的研究。可是一项具有突破性的有关鹿的消化系统的研究,只能帮助几只鹿而已,而悉达多真正想要探索的,是一切问题的起因。他了解到,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不了解一切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所有的一切事物,无一例外。
&&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第二个见地要回答的,是所有痛苦从何而来?我说的不是头痛、胃痛这类粗浅的痛苦。我们多数人一直活在不确定感之中。就像这场演讲结束后,我们能不能见到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不知道。
&& 造成这种痛苦的基本原因是什么?佛陀从来没有给过这样的答案:“噢,我看到银河系之外,有一股邪恶势力在侵扰我们。”他没有这么说。佛陀发现没有外在的恶煞,而只有对“我”的执着在带给我们痛苦。所有直接或间接跟我执有关的心绪或情绪,都会导致痛苦。我们一切的情绪,诸如爱、恨、嫉妒等,基本上都来自我执。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我们人类都喜欢怪罪别人,而根据第二个见地,我们不能怪罪任何人;如果一定要怪罪的话,就怪这个我执的习气。“无我”在佛教研究里是个非常大的主题,我们能听到很多这方面的开示。
&& 佛陀并不是因为发现自我是邪恶的,所以说我执是错误的,完全不是这样。所以我会说第二个见地也和宗教无关。可是很遗憾,思维“无我”的技巧或工具也变得非常宗教化。佛陀不是因为发现自我很邪恶,所以说执著于自我导致痛苦。事实上,他发现自我根本不存在,所以执著于自我是错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受苦的原因。了解这点很重要。
&& 你们都知道,我们佛教徒常常会说:“噢,我很自我,我很自私。”我们总是以伦理道德或宗教观点来批判自己。佛陀说一切是因缘所生。所谓的“无明”,与“我执”基本上是同义的。无明就是当你看着某个东西,你认为它牢不可破,但其实它是由一些短暂、无常的东西组合而成。就像这张桌子,它有桌脚、桌板,所有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桌子。
&& 也许你们已经了解这个把戏了,不过我再给大家演示一下,但是我只能用英文来写。如果我给你们看这个(纸上横写这阿拉伯数字12,13,14),你们会怎么读?你会读成12,13,14,对吧!现在这同样的东西,我把它用不同的方法展示出来(纸被折起来,只留13,仁波切在13上面写A,在13下面写C),现在13变成B了。为什么?因为加了A跟C,我们的心也跟着转移了。当13在12和14之间,它是13;可是当这个13在A和C之间,就变成B了。跟悉达多辩论就像这样,你永远可以跟他争辩,这是他的长处。你永远不应该相信一面之词。根据悉达多的说法,任何一件事物都像13或B一样,某些东西被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某种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可以因为加入新的元素而改变。如果我在这张桌子上放一张床单、一个枕头跟一条毯子,它就变成一张床;如果我把这张桌子劈成碎块放到厨房里,它大概就变成生火的木材了。所以悉达多认为,所有的自我就跟13或B一样,你看到的是许多元素的组合,包括形状、感觉等。在佛法研究里,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
&& 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心经》,其中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根据佛陀的说法,当一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你就产生一个“自我”的概念,可是它根本不存在。但这正是你所执着的东西,所以很荒谬。不过虽然听起来很容易,真要跟我执战斗却非常困难,因为这是我们的老习惯。就连戒烟都非常难,而抽烟跟我执相比还算是个新的习惯,因为你刚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拿着烟。我执是一个非常老旧的习惯,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 就像刚才讲的,因为一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我们认为有一个“自我”。然后我们搭建了很多藏身之处,让自我感到舒适、安全而有力量,比如钱财,权力、影响力、友谊等。如果没有自我,就没有经济;如果佛陀所说的真的奏效,许多人真正开始修习无我,那市场经济就会垮掉。因为不安全感消失了,没有了不安全感,就没有生意可做。我对生意懂得不多,不过看起来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有人试着告诉我们,我们缺少某样东西,应该拥有某样东西,好让这个不存在的自我感到更安全、更舒适一点。而在这个让并不存在自我更舒适的过程中,从宏观来看,我们摧毁了我们的世界,摧毁了环境,摧毁了一切;从微观来看,当我们对朋友与家人说我们爱他们,我们其实爱的是自己,我们想把他们放到架子上,以便在想用的时候随时可以取到。
&& 这就是佛陀提出的第二个见地――一切源自自我的情绪皆苦。如同我刚才讲的,这个见地与宗教无关,也和道德伦常无关。可是在佛教里,经常谈到道德伦常,我们有一整套的“律”,其中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解真理而设计的。正如刚才说过,在枪杆的威胁下,你会说天空是绿的。这整个复杂的修行道路,都是佛陀亲自开示的。
&& 《金刚经》在中国很受欢迎,也许你们有些人记得,佛陀在这部经里说:若以色相见我,是邪见。他也说到:佛的各种身相并不真实,也不存在。当然,这很难理解。我们想要个救世主,想要个可以怪罪的人,或当我们没有任何选择时,我们想要个可以祈求的对象。我们佛教徒谈论金身的佛,因为我们喜欢金子,从来没有谁谈过木炭颜色的佛。如果你看着佛的各种身相,你就会了解到,这又是另一种善巧方便。我们所谈的真理就是佛,出了佛之外,没有其他真理。真理无色、无形,也不是铜做的,可是我们要用某种方式让人们对这个真理有兴趣,这很重要。如果你爱某个人,真的希望他快乐,真的希望带给他快乐的因,你就会做任何事来引导他走向真理,走向快乐的因。
&& 我想试着谈谈佛的慈悲心。佛希望让人们了悟真理,但是从常人角度来看,真理是苦的。例如三天前我在印度参加一场非常盛大的婚礼,我实在不能跑到这对素未谋面的新人面前跟他们说:“知道吗?你们有一天会死。还有,因为你俩都是凡人,所以你们会常吵架,意见不和、、、、、、”为了传达真理,你得让真理看起来很吸引人,这就是佛教徒把佛像漆成金色的原因。当然后来发展得更复杂了,有人喜欢蓝色,于是有了天蓝宝石色的佛像;有人喜欢珊瑚,所以阿弥陀佛是红色的,诸如此类。
&& 假如你仔细检验佛教的这些方法就会发现,如果它真实可靠,总能引导你走向真理。举例来说,佛有金身,或者垂到肩上的耳朵,这些是我们佛教徒引以为傲的佛的特质。但认真来讲,你真的会跟这样的人约会吗?你会骄傲地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男朋友是金色皮肤,耳朵垂到肩膀上吗?所以说这些佛教的象征都是设计出来的,是为了吸引你、引导你走向真理。只要你仍受制于色彩和形状,你就仍受制于和合的现象。
&& 我很难把这些佛教的见地在很短的时间里说清楚,它们的意涵非常广大。四法印里还有另外两个真理,我们明天再来讨论。
&& 问:我很希望追求这些真理,而实际上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该如何去做?
&& 答: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你想要我帮你安排生活。对你而言,最实际可行的是从批判心开始。总是从批判心出发去分析事情,不要轻信一面之词,无论是出自哪一个法道。佛教当然鼓励逻辑分析,理性分析在你们这个阶段很重要,可是最终,你要有勇气超越理性。所以我的建议是阅读,研究,然后思维。试着不要成为佛教徒,你应该试着保持分析的态度。
&& 问:我去年看了仁波切的书,非常钦佩仁波切,思索过您在书上提出的见解。您说任何事物都是幻相,我感到非常迷惑,那到底什么事情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呢?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 答:很抱歉我的书让你感到迷惑,这绝不是我的意图。你的目标应该就像我一开始所讲的――追求乐趣。根据佛教的教导,如果我们相信并遵循它的答案,我们会了解到,生命只是个大幻相。但这不是件糟糕的事。是的,生命是一个幻相,你的目标应该是知道如何跟这个幻相玩儿。比方说,你梦见身边躺了一只老虎,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一场梦,你就会有麻烦;而一旦你了解这是梦,你就可以跟这只老虎玩儿。你可以骑在它上面,可以抚摸它,拔它的虎须,随便你怎么玩儿。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 问:我们在汉地的佛弟子们,该如何选择、跟随,以及如何观察藏传佛教的上师?过去的方式是否合适?
&& 答:如同我们所谈的佛教见地――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在拉萨,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在上海、北京、纽约也是一样,这不会改变。你所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一点。只要你了解了,你就不需要学习西藏人如何发现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也不需要遵循他们的方法。也许西藏人用一点酥油茶、几个月不洗澡的方法来发现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但其他人不一定要这样做。你可以喝可乐,也可以喝茶。
&& 不过有件事也许你无法避免――不同的老师必须用他们自己所知道的方法来教授,他们别无选择。他们成长的文化背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永远会对他们有影响。你们去过西藏的寺庙吗?在那里你会看到,佛像面前摆着许多供杯,其中第一个杯子和第二个杯子供养的是水。各位知道这第二杯水是做什么用的吗?那是洗脚水。但是西藏人不洗脚。也许偶尔洗一次,但不是他们的习惯。供养洗脚水的习惯是从印度来的,直到今天,印度人在进入神圣或重要的场合之前还是会先洗脚。我们永远有文化上的包袱,这些包袱并不是那么重要。作为一个汉人,如果你把乌龙茶放在供杯里,我会闭上眼睛装作不知道。可是不要告诉西藏人我跟你这么说。
&问:我知道仁波切是利美运动的发起者,请您讲讲利美运动发起的因缘、现在的状况和未来的方向。
&& 答:利美运动或者所谓“不分派运动”,事实上是佛陀教法的精髓。它并不是一个教派,而是一种态度。这个态度是,如果你头痛,你就吃头痛药;如果别人牙痛,你不会坚持让他吃你的头痛药,他应该有牙痛药,而且你尊重牙痛药真的对牙痛有帮助。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想推销我们自己的东西。
问:我在学习佛教理论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困惑,其中一个重大的困惑就是,如果大家都出家修行了,那么这个社会、国家由谁来建设?
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想仔细地谈一下。今天早上我们讨论过,从究竟上来说追寻真理是最重要的事。那要怎么做呢?这完全取决于什么方法对你有效。如果剃光头有用,或者留长头发有用,那你就用这些方法。但其实用什么方法也无所谓。
当我们谈到效法的对象,我们永远有个参考的典范。记得先前谈到减肥之类的例子吗?我们总得有个仰望的对象。我想,佛教徒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就是我们的典范是释迦牟尼佛。这很好,因为我们的典范仪态安详,他赤足而行、托钵乞食,是个出离者,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典范。另外在西藏,有密勒日巴这个典范,他穴居山洞,只喝荨麻草汤,等等,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模范。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典范有点偏于一面,因为还有其他类型的典范。在印度有阿育王这种典范;还有帮助玄奘的戒日王,他是东印度的一个国王,对佛教徒而言非常重要。中国元代的帝王,在佛法的弘扬上也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我想说的是,并非每一个人都得成为出家人。如果你是律师,你应该继续做律师;或是你应该继续做生意人,以及任何其他的职业。
佛入灭后有过三次很重要的集会,但若不是因为一个妓女,第三次集会就不会发生,而如果没有这第三次集会,一些像《楞严经》这样重要的经典也许就不会存在了。另外还有一个比丘尼,一位伟大的比丘尼,她很想帮助佛法,但在印度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她无法做太多事情。于是她决定跟一位王子发生关系,然后生下无著菩萨。好像她破戒还俗还不够,她又抛弃了那个王子,跟了另外一个男人,生下世亲菩萨。这位比丘尼从“出离”中出离,更令人钦佩。出离,放下一些财产并没什么了不起。
&& 问:我是个电影导演,请问您在用电影的方式解释、传播您所说的真理的过程中,有过什么有趣的个人体验吗?
&& 答: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当我拍那两部电影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要用电影来传播佛法或帮助众生。我很坦白说,我拍第一部电影是因为我深受一些电影的启发,心里有一股想拍电影的渴望。并且我很幸运地获得了一些支持,所以就拍了。可是不晓得幸还是不幸,这部电影变得有点名气。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给我造成继续拍电影的压力――为了证明我可以拍第二部电影,于是我拍了第二部电影。所以,那些为众生、为佛法拍电影的想法,根本不曾存在。不过我确定我们可以利用电影这个媒介来做些好事,希望在未来,我能严肃地以这样的动机和发心来拍电影。
&&&&&&&&&&&&&&& &四& &&法&&& 印 (二)
讲法地点:北京,北京大学
时间:2007年3月16日&&&
佛说一切皆空。这是四法印当中最重要的见地。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空性就是,你所见的或事物所显现的,并不是真实的样子。
诸位刚刚在外面等那么久,只为了听闻一些佛法,作为一个佛教徒我必须说,这实在非常令人钦佩。佛经上说,在末法时期,即使只是用一点点时间或思维佛法,都会有许多的福报。不过这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压力,因为我感觉诸位非常期待我给你们说些想听的东西。
身为一个佛教修行人,我开始担心,因为诸位刚刚在外面的等待,我下辈子得来还这个债。现在我不从佛教徒的身份,而从一个崇拜或热爱推论辩理之道、学术之道的人的身份来说,诸位来到这里只为了听闻一些道理,着实让我印象深刻。元朝伟大的萨迦班智达(萨迦班智达,是西藏的第一位班智达。古印度把通达五明的人称为“班智达”,是一种尊称,意为“大学者”。)曾经说:“纵使你确定明天就会死亡,今天仍应该学习推论辨理。”
我们今天将讨论四法印中剩下的两个见地。在四个真理中,剩下的这两个非常难以理解。我们昨天谈到两个真理――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一切源自自我的情绪皆苦,是“相对真理”;剩下的两个则是“究竟真理”。
究竟真理,如果沙尔夫教授昨天讲的,我们一开口提到它,就会失败,就会讲错。在佛法经典里有这样的说法:为了表达究竟真理,甚至佛陀的嘴也不够好。但即便说“究竟真理无法表达”,也已经是一种表达。沙尔夫教授给了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单手击掌是什么声音?这个譬喻也是一种表达,用来试图诠释什么是不能表达的。不过我们不能不用到表达。
在这个地球上,所有的语言都很含糊,所有的理性工具都不够用,我们度量东西的方法也非常有限。我们只有四加四等于八这种东西,这是数学、科学、技术等的基础,但它非常有限。不过我们对此感到满意,因为如果八加八等于九,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就有麻烦了。于是我们的思想不敢超越这些,我们只能用四加四等于八这样的逻辑来思考,但是这样的语言无法用来讨论第三和第四个见地,那是不可能的。
记得昨天讲的吗?为了诱导我们走向正见,一种传法的技巧是让见地变得很吸引人。但是第三和第四个见地,特别是第三个,要把它变得让人动心是很难的――“一切皆空”,这是一点吸引力都没有的。对第四个见地提到的“涅”,几个世纪以来佛教徒一直试着把它变得很吸引人,这个努力还算成功,因为他们告诉你,你会从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苞理升起,涅是一个永远快乐的地方,你的电脑不用再升级,诸如此类的东西。可是第三点提到的空性,真的很难讨论,而它却是四个见地当中最重要的。
我认为,这四个见地里,第三个最重要。几个世纪以来,诸多大师、圣者、学者都试着解释它,他们吟唱有关空性的歌,在藏传佛教寺庙里,他们甚至把空性画出来。不知道诸位是否有人看过代表空性的裸身蓝色佛像,身上没有佩戴任何装饰;蓝色代表了天空,天蓝色被视为最接近空性的颜色。
请记住,所有这些歌曲和画像都只是工具而已,它们不是真正的真理。我要一再强调这点,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反倒爱上了这些工具。这也是因为什么我会认为昨天沙尔夫教授的演讲很有趣,也很重要。他提到,当佛法传播到不同的地方,其技巧和工具都必须改变。另外,有点令人震惊的是,日本佛教竟然夹杂着基督教的影响。这些信息很重要,特别是对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对于修行人倒不那么重要,不过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免于错误的见解。
当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它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西藏,如果僧人穿蓝色的袈裟,会遭到谴责。这很可笑,因为事实上佛陀允许僧人穿蓝色的僧袍。一般人相信,这是因为西藏的国王认为和尚只能常常产生一些不太好的结果。比如说,藏传佛教徒通常是大乘佛教徒,他们照理不应该吃肉,可是在西藏,也许因为寸草不生,所以他们吃肉。当他们来到北京,这里有这么多的蔬菜,他们本应该试着吃素,但他们仍旧会说:“我们有这个老习惯”。当然他们也拿密教当借口:我们是密教行者,我们可以吃肉。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和佛教弟子来说,了解这些事情非常重要。
佛说一切皆空。那么,什么是空性?我们听过这样的故事,迦叶问文殊师利菩萨,什么是空性?文殊师利菩萨沉默不语了一会儿,佛说:“很好,很好。”这是表达空性的一种方法。
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空性就是,你所见的或事物所显现的,并不是其真实的样子。我觉得以目前而言,这样来诠释空性算是相当好了。
我举个比较粗浅的例子。当你看着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有时会感觉到他(她)很美,不过可能不是一直都很美,而是在开始交往的阶段感觉他(她)看起来非常美。但换其他人来看,可能就看不到你所欣赏的美丽;如果他们不喜欢你的朋友,甚至会觉得这个人很丑或很烦。不只是不同的人角度不同,甚至在同一个人那里,感觉也会发生变化。晚上享用烛光晚餐时,你觉得伴侣看起来很美;但早上看到身边的人,你突然心想:“这是谁啊?鬼啊?”所以事物怎么显现,一个人看起来如何,无论美丑,都不是其真实的样子。这样表达空性还不够完整,但我想是个好的开始。
据佛陀所言,一切现象都是如此。我们的价值观反映的都不是事物的真实面貌,比如我们认为钻石很珍贵,但如果钻石太多,反而成了垃圾,我们不知道要怎么处理它,把它丢到哪里去。当我们度量每件事物,例如宗教、哲学等,它们会呈现出来某种样貌,但那并不是它们真实的样子。我这么说,暗示了某个事物并不是它所显现的样子,于是有人会问,那它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想要获得这个答案的冲动,一直存在于人类的心里;而这个答案也已经用很多种方式表达过了。我要告诉各位的是,这些不同的方式,尽管它们只是工具,尽管它们不是真理本身,却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这一点很重要。特别是那些从学术上研究佛教的人,他们应该深入研究佛教历史。
我的翻译昨天告诉我,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不太能像印度人那样接受戒律以及出家人托钵乞食的现象。也许因为中国人是非常实际的民族,所以他们认为乞食是不对的,应该自己赚钱维生。可是在印度这样的地方,即使到今天,仍有流浪者靠托钵乞食维生,他们被称为出离者,他们的生活方式被视为一种非常高尚的正行。
我想讲个故事。有一次我在印度搭乘巴士,巴士坏了,这不是等几分钟的事,一等就是四小时,这在印度是司空见惯的。当时巴士里面有两位“萨杜”,也就是印度的游方僧,他们赤身裸体,没穿鞋子。我一直对印度哲学很感兴趣,于是我上前去,用很糟糕的印度话问他们一些关于印度哲学的问题。突然一个萨杜用标准的英文问我:“你会讲英语吗?”于是我们就用英语交谈。后来我发现,他们其中一位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并且曾在西雅图执业六年。他有一天突然领悟到,这些早餐、午餐、上班、礼拜六、礼拜天、、、、、、这些周而复始的事情毫无意义。于是他决定出离,放弃了一切,发誓口袋里不放超过两天需用的钱,意思就是说,他计划两天以后的事。听了这些话以后,我沮丧了好几天:“天哪,我还在这里做什么?”我真的感到很沮丧。
谈到文化和习惯,让我调侃你们一下。中国人重视常识,你们的文化教导 你们要尊崇常识,所以你们是非常聪明的民族。印度人没有常识,因为他们尊崇的是智慧,他们努力要超越常识。比如说,轮回和来生,这跟常识没有关系,跟常识有很大关系的是此生。我只是想调侃你们一下,好让你们生我点儿气。我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些,是想说明佛教也得作调适。
接着谈第三个见地------一切皆空。“你看到的不是它真实的样子”,这就是空性,这是我目前可能对空性所作的最好解释。如果你看到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非常漂亮或非常帅,你要知道,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他们丑。美与丑并不存在,美与丑是空性。任何事物所显现出来的,并不是它真实的样子。那什么是真实的样子?我们老是问这个问题:“如果显现出来的不是它真实的样子,那真实存在的到底是什么样子?”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存在的习气,很难打破。因此佛多次在不同的经书里给予指示,像《楞伽经》里就提到“佛性”。佛性的概念在中国很普遍,对吧!我想玄奘很喜欢这个概念,我在汉地的朋友也都很喜欢谈佛性。我想这是因为佛性和常识有点关系。要做某件事,得有个起始点,所以佛性是个好概念。
赞成龙树菩萨这一派的印度学者说:“什么都不存在。”如果你告诉他们佛曾经开示佛性,他们就会问:“那是什么?”他们可以很方便地说,佛性是一个名称,用来表示他们所说的“净除之后的结果”,就是你把这个、那个通通去除之后得到的结果。事实上,龙树觉得这样的结果很了不起,他说如此一来,你就可以把任何东西放上去了。
再回到美与丑。如果你的男朋友真正丑陋,那么永远不会有人认为他帅。不单是别人,连你自己都不会觉得他好看。因为假如丑是真理,丑的东西就会充满着丑陋。可是到了晚上,在烛光之下,你觉得你的男朋友还蛮帅的。你瞧,改变发生了。但如果丑陋真正存在,就不可能改变。这可能是使用一般人的语言来讨论空性的最好方式了。总之,空性难以表达,所以我现在只能说这么多。
不过,尽管空性难以表达,还是可以经由一些方法来体验它。有三种方法可以体验空性。按照高低顺序,最低等的是《金刚经》末尾所提到的譬喻,空性就如同梦幻、泡影,这是最低等的方法。比较高级一点的方法是理性分析,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美丑这类事情,大概多数大乘佛教修行者会这么谈空性。而对某些大乘行者,特别是对密乘行者来说,你需要一位上师向你直接指出空性体验,这是最好的方法,这个方法可能会透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呈现,比如禅宗里有所谓的公案。总之结论是,以目前对空性的解释,你所看到的或事物所显现的,不是它真实的样子。
接下来谈涅,这是第四个见地,第四条真理。在我们脑子里,我们认为涅是某个很久以后才能获得的东西,就像是天堂,佛教的天堂。如果你认为涅就是美好的生活,那里永远幸福快乐,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更新的电脑,那么就错了,这不是涅。不单如此,甚至来生和天堂,就我的理解,也都不是真的涅。涅事实上是错觉的终止,意思是说,当你了悟真理、实相,了悟完全的实相,你就拥有涅。当你了解到躺在你身边的那只老虎只是个梦,你就会从被老虎吃掉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在你了悟那是梦以前,你将一直被轮回的恐惧所控制。
佛亲口说,涅超越边见。当所有的边见耗尽,那就是涅的经验。我来举个例子,这个故事取自《三摩地王经》。有位女子很想生小孩,她在梦中梦见自己怀孕,生了小孩,非常高兴,后来小孩死了,她又感到悲伤。当她梦醒的时候,快乐和悲伤失去了参照点,二者都不存在了,于是她从这两种边见中解脱。可是如同我先前所讲的,要从边见中解脱并不容易,所以我们画了很多像是极乐世界、莲花等的图画。这些画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它。《阿弥陀经》对于莲花净土就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有两种轮回和两种涅。一种是真的轮回和真的涅,还有一种是我们所研读或我们所想、所谈的轮回和涅。我们大部分佛教徒从来没有一分钟想要舍弃真实的轮回,我们很努力要去除的是书本上读到的轮回。我们试着去获取的是假涅,因为真正的涅,我们根本还不了解。
所以你应该以佛教徒的身份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要获得证悟?从情绪的角度说,真正的涅听起来像是全然无趣的状态。如果你问我想不想要获得证悟,情绪上我会说“不想”。这并不是因为我有慈悲心,为了帮助众生而想住于轮回,跟这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因为想看世界杯足球赛,想看精彩的悬疑片,所以不想获得证悟。如果我证悟了,那就没有悬疑的存在,因为我全知全能,总能知道结果。所以你们现在了解证悟会是何种情况。就是不再有时间的概念,时间的极端消失了,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事实上这代表全知,下次世界杯的所有相关事情――比赛结果、参赛球员等――我完全知道,这有何乐趣可言?一点点无明让我们有很多的乐趣。第四个见地叫做&&&――涅超越边见。我想跟昨天一开始所谈的作个结合,我们的目标是乐趣,涅就是佛教版本的乐趣。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只要你有二元分别的心,你就没有乐趣。
佛教徒的说法是,当你超越边见,那就是究竟的乐趣。可是“乐趣”这个词,只是我现在为了方便而是用的广告骗局而已,如果我说涅是个非常无趣的地方,你们还想去吗?我必须要让人们对涅有兴趣才行。总之,我是想说,证悟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我不希望你们心里想:“哇,这超越我的能力所及,我怎么可能达到那种境界呢?”你不应该如此气馁,因为这是做得到的。这个道理真的可以追求,只要你每天禅坐几分钟,每天修心。我必须提一下,许多人喜欢说,“噢,我有一些特别的觉受!”“我的前额有点发麻,也许第三只眼要长出来了。”“我做了好梦。”拜托不要谈这些!谈这些很丢脸,很不好。修行的结果应当是,你开始有所转变。举例来说,假设你是这种人,当别人称赞你,你就轻飘飘,或者有人对你稍作批评,你就非常沮丧,但经过几年的禅修,你不再有这些焦虑烦恼了,这会让人惊喜,这就等同于佛陀的顶髻。即使是一些小小的执著――像是每天晚上都要熨平内衣,如果你如此执著于干净整洁,但几年禅修之后也许你无所谓了,说不定还会穿着两年没洗的衣服,我会说这是一种短暂的涅,这是我们大家应该要寻求的。
虽然可以辩论,不过我们还是可以说,四法印如果缺了一个或两个,你就不是佛教徒。我们可以说四法印是佛法的四个特点,理想上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应该以这四点为依据。
以出离心或出家为例。出家成为比丘是为了出离世俗生活,出离的行为应该根据这四点为动机。为什么比丘要出离世间生活?第一,因为世间生活是和合的,是无常的,它徒然无益。第二,因为执着于世间生活会产生痛苦。第三,因为没有所谓的世间生活可以出离。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是佛教徒,千万要记住这一点。佛教徒不应该是因为世间生活邪恶,所以离弃它;佛教徒出离世间生活,是因为它并非如其所显现的那样存在。佛教的出离,比如出家,不应该以目标为向导。如果你认为出家成为比丘,就会受人尊敬,或者就能够获得证悟,如果你抱着这样的目标,你就有边见;如果你有边见,你就没有第四个见地。
见地也可以应用在像是燃香供佛这样一个小小的出离行为上。香是和合而成的事物,这是第一个见地。燃香和牺牲有一点点关系,它需要花一点钱,需要花点力气去把香拿过来并把它点燃,这是第二个见地。我供养这炷香的行为是一个显现,这只是个幻相,这就是第三个见地。而对于燃香供佛不因该以目标为导向,我们这些初学者该如何做呢?我们应该这么想,如果供养这炷香有任何的福德,就让所有众生拥有这福德,这就是不以目标为导向的修持。
在结束以前,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稍微介绍一下金刚乘。我们所谈论的,基本上是大乘和金刚乘共同的基础。顺带提一下,金刚乘是大乘。我必须说,没有声闻乘就没有大乘,没有声闻乘和大乘,就没有金刚乘。我知道在有些地方,金刚乘相当具有吸引力,很多人忘记这同时也存在着危险。
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如果你有黄疸病,当你看着一个白海螺,你会觉得它是黄色的。我要解释大乘和金刚乘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声闻乘和大乘会说,你应该吃药,因为你认为海螺是黄色的这种见解是错误的,你应该通过吃药去除黄色海螺的显现。很多人说金刚乘是一个迅速的道,为什么?因为它让你绕过黄色海螺是错误的这个想法。你不必强调,“我应该吃药以去除黄海螺的显现”,你可以直接想海螺是白色的,因为它确实是白的。你看着海螺,看到的是黄色,但是你可以一再想它是白色的。同样的,金刚乘有很多仪式,所有的仪式都涉及本尊,而几乎每一种本尊修行都和自我观想有关,譬如去想“我有六只手臂”等。你不用去想我有一天会变成那个本尊,而是直接观想我就是本尊。
可是这个方法常常被误用,声闻乘和大乘都不相信金刚乘是佛教,他们认为金刚乘是印度教。特别是藏传金刚乘遭到许多学者的严格检验,我也认为应该如此。我忘了一位西藏大师的名字,他在前往印度的路上遇到一个要去西藏的印度大师。这位西藏大师问印度大师要去哪里,印度大师回答:“噢,我要去西藏传授佛法。”西藏大师问:“你不是印度教徒吗?”“是啊,我是印度教徒,可是我懂佛教。现在西藏非常热衷佛教,他们给我们很多金子。”我们有一些这样的故事。
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当阿底峡尊者听到在马谛巴在印度圆寂时,他哭了。弟子问他:“你听过那么多坏消息,为什么还会为了这件事情而哭呢?”阿底峡尊者说:“在这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能够分辨佛教的密续和印度教的密续。我在西藏,而另一位在印度圆寂了,再没有人能够分辨这二者了。”这是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事情,我说出来是希望各位能思考一下,然后跟人讨论,譬如跟沙尔夫教授讨论。
在此我作个结论。我来这里的原因之一是想强调,大家不要混淆真理和了解真理的工具。了解真理的工具非常必要,但它会受到社会、文化、国家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就像沙尔夫教授昨天所提到的,当佛教传到美国,它就改变了。也许你会想,这有什么关系,它可以改变,我还是照样。是的,如果你是一个修行人,如果你有一位好老师,如果你真的只是单纯地想要修行――我不知道那有没有可能,如果你能这么做,也是蛮好的。可是萨迦班智达曾说过,没有闻思修的道,就如同没有手去爬山一样。所以,尤其对于在这里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应该去认真了解佛教史上发生过哪些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现金的佛教,此外还要了解所有的规定来自何处,这些事情都很重要。
&& 问:在家与出家都可以学佛,但是如果想在今生成就或者证悟,是不是一定要闭关或出家?
&& 答:闭关有很多种定义,你要建立一个范围,设定一个界限。有外在的界限,比方说不离开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洞穴或自己的寺庙,把自己锁在里面一星期、一年、一辈子,这就是所谓一般的闭关。而境界最高的闭关,其界限是在过去心与未来心之间,也就是住于当下,甚至刷牙时也如此。这种闭关是最好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
&& 问:仁波切曾多次建议年轻人多读《心经》和《道德经》,请问《道德经》里的道和佛法是什么关系?
&& 答:你问错人了,我只是读过《道德经》,因为我对它很感兴趣,我觉得这部经意义深远。我也请这里的教授帮我找过一些相关资料。我觉得道家思想是中国最好的产品之一。佛教是印度的产品,道家是你们的。
&& 问:如何利用四圣谛来修心?
&& 答:我经常头痛,就以头痛来作譬喻。我不是头痛,我只是有头痛。如果我就是头痛,那我就没指望了。我必须知道我有头痛,这是第一个圣谛――苦。然后我要知道我头痛的原因,像是常常半夜起来看足球比萨,这是第二个圣谛――集(苦的原因)。我使用药品、针灸、按摩治疗头痛,这是苦的止息,也是第三个圣谛――灭。而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我不是头痛,是我有头痛。
&& 问:无明的因是什么?
&& 答:无明的因就是无明本身,此刻的无明是下一刻无明的因,它一直在改变。此刻的无明是下一刻无明的因,上一刻的无明是这一刻无明的因,那么第一个无明在哪儿?我想这是你要问的。没有所谓无明的起点,没有无明的曾祖父,可是如果你要坚持问到底,那么无明的制造日期就是当下这一刻。
& 问:当我说“当下”,当下就已经过去了。那什么是当下呢?
&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当下并不存在,我们只能在智识上讨论它。如果你真能体验当下的消逝,你就开始在你的生命中凿洞了。有些人会认为你开始变得比较有灵性,其他人可能以为你疯了。
& 问:如果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修行方式,我们怎样衡量我们是否进步了呢?如果是传统的念佛、持咒,别人会告诉你,念到多少,出现什么现象,你就是进步了。但是如果你学艺术,画画是你的一个修行方式,那怎样才知道是否进步了呢?
& 答:无论你是用传统方法还是用现代方法修行,要判断或度量你是否进步,这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可以给你一些忠告,不论你做什么――传统的佛教修持也好,现代的方法也好,比如说通过绘画或烹饪禅定――只要对你的自我是个坏消息,那就是好事,只要对你的自我是个好消息,那就不妙了。不过,即使这一点也很难判断。
& 问:世界上有很多宗教,每个宗教都有其各自信仰的神。情况会不会是这样:在上天有一个大神存在,在佛教里面他是佛,在道教里面他是天尊,在伊斯兰教里面他是真主,在基督教里面他是上帝。人们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上天,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 答:佛在《金刚经》里说道:“若以色见我,以音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还问须菩提:“如来有所说法不?”你认为怎么样,我有没有说法呢?佛还说:任何人但凡觉得我说法了,他都错了。
&& 佛教徒,特别是大乘佛教徒,喜欢谈内在佛胜于谈外在于某处的佛。而且我认为,只有佛教――或许耆那教也是一样――相信一个人一旦成佛,就不再是佛教徒了,因为根据佛所说,最终阻碍你证悟成佛的,就是佛教。
& 问:如果想修持密宗,我们如何去找上师并且知道这是我们的根本上师?
& 答:念《金刚经》,让上师找到你,而不是你去找他。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用心去做,随缘结果。学佛网,您身边的网络学佛修行道场,我们时时刻刻就在您的身边!
学佛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舞蹈视频足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