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英国首相是谁陕北谁管辖

毛泽东子孙儿女今何在&4代10个儿女境不同&(18)
来源:&&日15:44
&&&&(日,毛泽东和李敏、李讷等在中南海滑冰场)
(责任编辑:李岩)
图片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
图片留言排行榜4发现相似题您的位置: &
& &&&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哪个地区?
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哪个地区?
13:32&&自考365 【
  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
  A.陕北保安地区
  B.西康甘孜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正确答案:B
  解析: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6年7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在西康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分别与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标志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编辑推荐: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长征胜利后,为何刘志丹说“中央救了陕北”?-刘志丹
右倾机会主义
保卫局-历史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长征胜利后,为何刘志丹说“中央救了陕北”?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09年第2期,原题为:西北“肃反”中的刘志丹
  就在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万里长征,还没有完全确定最终的落脚点时,毛泽东向时任红军总政治部白区工作部(后改为白军工作部)部长贾拓夫了解陕北的革命情况。毛泽东同意贾拓夫的“红军在陕北立足扎根”的建议,指出:“我们要抗日,首先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前进阵地。”(周维仁《贾拓夫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这一决定让红军找到了得以休养生息的根据地,也就是毛泽东经常提及的“也是陕北救了中央”。与此同时,西北苏区的主要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却异口同声地承认“中央救了陕北”。这种“互救”背后的历史,就是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西北“肃反”。
刘志丹()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北,民贫地瘠、灾荒不断。以1928年为例,陕西、甘肃两省遭遇空前严重的干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1929年春,旱情持续,百姓苦不堪言。但是,执政当局对民生的疾苦毫不以为意,为富不仁的绅粮大户囤积居奇,每斗小麦、小米的售价居然高达15块银元。天灾人祸导致陕甘的群众奋起反抗。这也为中共在西北开辟新的战场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土壤。
  1927年,轰动西北的清涧暴动和渭华起义因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而失败,却让刘志丹这样的优秀人物脱颖而出。
  刘志丹在渭华起义失败后认为:“南梁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有山、有梢林,又是两省边界,只要在这建立起了根据地,再步步向外扩展,就能把红旗插遍西北。”刘志丹确立南梁为根据地,成为西北红色武装割据的开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轫。
  军事上的不断胜利让酝酿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瓜熟蒂落。日至6日,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与会代表一致推举刘志丹出任苏维埃主席。刘志丹谦虚地说:“搞政权建设和地方工作,我比不上仲勋同志。”(高文《南梁史话》,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在刘志丹的力荐下,习仲勋当选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随后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军事委员会,刘志丹当选主席。刘志丹是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始人,却从不以此自居。习仲勋回忆说:“有一次,我们经过军政学校操场时,他正领导学员作演习,见我来了,他喊了一声‘立正’口令,向我敬礼报告,要我检阅学员队伍。这突如其来的场面,使我手足无措。我一向把他当作领导者,论年龄他也比我长10岁。但他却以身作则,尊重政委和政府的领导。他也特别重视军民关系,处处关心群众利益,要求红军战士做到秋毫无犯。因此军民亲如一家,如鱼得水。”刘志丹所部的秋毫无犯还体现在严格的立法、执法上。“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他(指刘志丹――引者注)曾提出制定一条法律,凡一切党政军干部,如有贪污10元以上者枪毙。有了这条法令,在干部中确实没有发生过贪污事件。对干部,特别是负责干部,要求更严格,犯了纪律,犯了严重的错误,都要受处分。”(习仲勋《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回忆刘志丹同志》,《人民日报》日)正是由于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人率先垂范,才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拥护。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刘志丹率领的红军、游击队又开拓了一大片新天地。1935年2月,蒋介石纠合国民党军5万多人进攻陕甘边苏区。刘志丹指挥红26军、27军主力经过5个多月的奋战,歼敌4000余人,将红色游击区扩充到30多个县,20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陕甘边、陕北两大根据地连成一片。
  此时,后方却传来不谐之音。1935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特使”“空降”陕北,并交给特使一封长达3.5万字的指示信,其中强调“陕甘党内有右倾取消主义,而且他们的阴谋已经暴露……右倾取消主义是为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服务的……右倾机会主义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在党内的应声虫和同盟军。”所以,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整肃”。
  日,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在永坪镇召开。会议首先传达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和中共河北省委的5封指示信。其中日的信提出“积极争取苏区的领土不使一寸为敌人所蹂躏”,正是博古(秦邦宪)等人在中央苏区所推行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翻版。这封指示信完全是外行指挥内行,不但对西北苏区的实际没有切实的帮助,反而让“假、大、空”弥漫于西北根据地上空。此时,一批与会者根本没有想到,几个月后,真的会用比对敌斗争还要残酷无情的手段,来对待眼前这些曾经的战友和同志。
  陕甘党组织、部队被扣上乱七八糟的帽子时,刘志丹并不知晓详情。7月17日,刘志丹率部取得绥德老君殿战役的胜利,而矛头直指他的扩大会议却开得正欢。8月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发布了《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决议案》,其中第3条引人注目地提出了“肃反”的要求,并且指名道姓要反“AB团”。
  1935年,蒋介石又动了“围剿”西北苏区的念头。8月27日召开的文安驿会议上,刘志丹与后来主持“肃反”的一些领导人产生了分歧。后者主张首先攻取瓦窑堡。瓦窑堡是军事重镇,也是国民党军重点防御的地区,易守难攻。刘志丹凭借丰富的战争经验认定进攻瓦窑堡实际是军事冒险。双方争论不休,最后会议通过了攻取瓦窑堡的决议。日,上海临时中央局派来的另外一位“空降特使”聂洪钧也到了陕北,马上坐上了西北军委副主席的位置,也要求红军主力直攻瓦窑堡。
  果如刘志丹所料,国民党军在瓦窑堡布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碉堡林立、山寨相连,火力网密布,还设有直径达3~5米的梅花坑,坑内布满竹签子、金属利刃等。刘志丹见后不免愤怒地说:“敌人这样的据点,依我军现有的装备和兵力,硬打强攻,全部伤亡也无济于事,咱们都要作历史的罪人。”其他一线指挥员也都愤慨地表示相同的意见,对某些领导人的瞎指挥表示不满。最后大家商量决定避实就虚,奔袭横山县城。(高朗亭《西北红军的组建和战斗》,载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9月11日,刘志丹部攻横山县城不克,激战多时,主动撤出战场。这给“肃反”领导人提供了口实。刘志丹被认为战斗没有打好,里面有“鬼”。但这时尚无足够的力量组织“肃反”,因红26军对刘志丹十分敬仰、信赖,如果没有一支相仿的武装制衡红26军,“肃反”的目标是达不到的。
  那么,这支辅佐“肃反”的军事力量从哪里来呢?这就要从1935年自鄂豫皖苏区出发经过“小长征”到达西北苏区的红25军身上说起了。日,红25军抵达永坪镇。9月16日,红25军与26军、27军举行了盛大会师。此后不久,以刘志丹为首的中共陕甘边根据地众多领导人就受到排挤和限制,原来在西北工委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崔田夫、高岗、张秀山、惠子俊、习仲勋都被排除在外。西北军委也被改组,由聂洪钧取代刘志丹任军委主席。这些安排实质上是对刘志丹等人整肃的先声。刘志丹本人并无任何不平静的举动,再一次显示了他的大局观。
  然而,清洗以刘志丹为首的中共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人和领导者,包括他们麾下数千名忠勇善战的干部、战士的“肃反”运动还是开始了。
“肃反”几乎断送西北苏区
  开展“肃反”往往需要一个非常得力的政治工具即政治保卫局。政治保卫局是效法苏共建立的红色专政机关,有临机处置之权,可以不通过法庭审讯,不必事前向上级苏维埃政府汇报。表面上虽然规定政治保卫局接受同级苏维埃政府指导,但实际上它只服从少数最高领导人。“肃反专家”、曾任鄂豫皖苏区政治保卫局审讯科科长的戴季英兼任陕甘晋省委政治保卫局局长。
  陕北“肃反”的帷幕是1935年9月下旬拉开的。10月1日这一天,首先秘密逮捕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张文华等5人,大多数人都蒙在鼓里。戴季英不但动用了酷刑,而且亲自动手。同时,大批陕甘边特委、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干部先后被诱捕。
  陕甘边根据地忙于“肃反”之际,以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已悄然抵达陕北。不久,中央即明确表态:“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董必武、王首道、张云逸、李维汉、郭洪涛参加的5人党务委员会负责调查陕北“肃反”,董必武兼主任。
  日至25日,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会议强调渡过黄河东征的意义。在组建东征的队伍时,中央再次想起了刘志丹。张闻天、李维汉找刘志丹谈话,让刘志丹出任新组建的红28军军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宋任穷直到晚年还对刘志丹的军事才能和在当地群众中的威信感叹不已。他说:“附近敌人闻风丧胆,听说志丹同志领导的二十八军来了,没等我们打,就连夜逃走。”1936年3月下旬,红28军进入神木、府谷,当地百姓听说刘志丹来了,都专门跑来看望。宋任穷看到,“当地群众不称呼志丹同志为军长,都亲昵的叫他‘老刘’,有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十分激动地从人群中挤到志丹同志面前,拉着志丹同志,从头上摸到脚下,又从脚下摸到头上”。(宋任穷《宋任穷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刘志丹还在这里见到了老战友张秀山,并与他彻夜长谈。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可是后方的“肃反领导人”还在继续说他们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这让刘志丹、张秀山非常愤怒。刘志丹动情地说:“我们到底是不是右派反革命,在战场上让他们看看。”(张秀山《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刘志丹、张秀山都没有想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谈话。在东渡黄河后的三交镇战役中,刘志丹不幸被敌军冷枪击中,身负重伤,不久即与世长辞,年仅33岁。
  日,刘志丹灵柩在志丹县公开安葬,军民群众悲痛欲绝,还有不少百姓行跪拜大礼。毛泽东亲自为之题字:“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卷)周恩来说:“志丹同志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本来他是高级指挥官,没有必要去冲锋陷阵,他就是为了洗刷自己,证明自己不是什么特务,宁可冲锋陷阵牺牲自己,所以莫名其妙地冲上去,牺牲了。没有这个肃反运动刘志丹同志也不至于牺牲。”(曹瑛《在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七大”》,载《中共党史资料》第58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事实上,牺牲时刘志丹头上还顶着“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据张秀山回忆,马文瑞亲眼目睹了刘志丹牺牲后,干部登记表上仍旧写着“曾犯有严重的右倾错误”)他用自己的生命,向党和人民作了最后的表白。
  刘志丹率部东征前,习仲勋去看他,刘志丹对老战友说了一番肺腑之言:“从多年的经验看,我们党犯的左的错误多,这是小资产阶级急性病、狂热病的表现,企图一个早上把一切都变个样。他们看了一点马列的书,不看中国的实际,以空想代替现实,不讲方法策略,因此总是失败。有这种思想的人,再和个人主义结合起来,就抓权,想当轰轰烈烈的大英雄,因之反对一切不同的意见。为了突出自己,甚至要致同志于死地。”(刘力贞、张光《习仲勋与刘志丹的战斗情谊》,载《习仲勋革命生涯》)刘志丹的这段话讲在1936年,如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对照刘志丹身后屡屡出现的类似陕北“肃反”的往事,可知他的担忧与预见是颇有历史眼光的。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当前位置:&>&&>&&>&&>&
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十三年
  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江西中央苏区粉碎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已经破灭,不久,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过程中,关于落脚地的问题,中央召开了八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变动了七次。过了雪山草地,在甘肃哈达堡,找到一张国民党报纸,发现陕北有红军,但尚不确实。行军到通渭县榜罗镇,司令部进驻一所高小学校,该校有几份报刊,完全证实陕北有红军,而且有根据地。随即召开连长以上的干部会议,决定到陕北去。由此到彼,约800多里,我们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主动打仗。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日到达吴旗镇,进入了西北根据地。毛主席用湖南一句土语:&不是这块地方,我们下不了地&,来形容西北根据地的重大政治意义。这是西北根据地对党和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大贡献。
  从此之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一连13个春秋。延安是总后方、是司令部。由于他们的英明领导,我党我军在各个主要方面,均取得迅速发展。到解放战争开始的1946年7月,有如下大的发展:
  (一)从陕甘宁一个根据地,发展了18个,成为19个根据地。
  (二)南方各个根据地的红军,相继陆续到达陕北,他们和西北红军共计也只是四五万人马的武装力量,发展到了120万小米加步枪式的人民军队。
  (三)共产党员队伍,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把白区党也搞光了。当时地方党员和红军党员,共计4万左右,到七大时,已经发展到121万。
  (四)解放区的人口,由陕甘宁原有的150万人,发展到1亿人。
  (五)解放区由原陕甘宁根据地仅有的13万平方公里,发展到100万平方公里。
  以上五个数字,可以说明这是我们建党以来,凝聚起最大的基本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光荣最得力的时期。
  因此,解放战争,从1946年7月开始,和国民党蒋介石打了一年多的时间,打破了他的全面进攻,被迫进行山东、陕北亦称东西两点进攻。毛主席作了3个月和8个月的总结,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于日,在陕北佳县神泉堡,由毛主席亲笔撰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亦称双十宣言。指出&整个敌我形势,和一年前比较,已经起了基本上的变化。&并发出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290页)这个伟大口号的提出,向全中国全世界宣布,胜券已经操在我手。
  当年12月25―28日,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主席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指出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从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又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打倒蒋介石的军事战略战术,业已全盘奠定。当然,从此之后,还打了一大段时间的大仗和恶仗。而三大战役和其他许多几个战役,那是打法问题和时间问题而已。结果,战争打了3年多,歼灭国民党军队800万、土匪200万,中国革命胜利了。这个伟大胜利的基础是在西北根据地的陕北奠定的。
  其次,党中央机关和大批党政军民学人员的粮食,是陕北广大人民群众勒紧裤带供应的。有一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召集陕北各县县长开会,研究征粮工作(当时公粮不付钱),不料雷电把延川县代理县长打死了。消息传出之后,一位农民说:&雷公打死毛泽东&。公安系统要抓这个人,毛主席说你们抓他干什么?他说得对,表明公粮太重了,老百姓受不了。而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政策指导下,军队以及各个机关、学校,大搞生产运动,由之而出现了许多劳动英雄和南泥湾精神,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
  陕北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政军民学等4万脱产人员(1939年的统计数字)的供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是有伟大贡献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1926年7月,蒋介石指挥的北伐战争开始,在苏联帮助和中共参与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在此关键时刻,他的反动本质暴露了,于1927年&四一二&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紧接着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组国民政府。这是国民党蒋介石第一次叛变革命。从此之后,造成中国十年内战,削弱国力。日本法西斯乘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民族矛盾已经上升到第一位。而蒋介石却不抗日,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继续剿共。
  1935年10月,蒋氏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张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来到西北剿共,不料三战三败,感到:蒋介石消灭异己之心,昭然若揭。现在我若剿共,正中蒋某&以敌攻敌&之计。又感&与其剿共损失,不如抗日覆没。&毛主席于日,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统一战线政策。随即相应成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和西北抗日救国会,加大了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工作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们做抗日救国的工作,张学良将军深受感动。
  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当日,张学良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吾等为了中华民族抗日利益,不顾一切,今已将蒋等扣留,兄等有何高见,速复。&(《毛泽东年谱》上卷620页)
  12月13日,毛主席在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毛主席首先发言:&这次事变是革命的,是抗日反卖国贼的,它的行动,它的纲领,都有积极意义。&(同卷621页)随派周恩来等同志去西安,根据党中央的方针,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解决问题。由此,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打倒日本法西斯,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桩大事。
  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除导致军事失败外,把白区的共产党也搞光了,它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最大。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1942年开始毛主席在延安领导全党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从思想根源上澄清和纠正了党的历史上历次&左&倾以及右倾的错误。当然,时间最长的王明&左&倾路线,不在例外。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欣幸地指出:&我党经过了自己的各种成功和挫折,终于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第一次达到了现在这样高度的巩固和统一。&(《毛泽东选集》合订本972页)这是我党的党建和路线的关键问题。
  延安是培育革命干部的大熔炉。延安有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抗大、女大、陕公、鲁艺、医大、民族学院、自然科学院&&,培育了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干部。曾经有个新闻记者说:延安每个窑洞里都装着几颗炮弹,将来出去爆炸,是了不起的。爱国华侨陈嘉庚,曾到延安,经过考察,得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不错,曾经一个时代,中央的主席、总理、各省市主要领导干部、将军元帅以及各行各业许许多多同志,不少是从延安出来的。但是,当时的延安生活很苦,毛主席曾经风趣地对抗大学员们说:你们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延安以及各根据地的人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为什么?由于他们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精神,延安军民才能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粉碎了日寇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包围,克服千难万险,坚持敌后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13年,也是对西北根据地的人民和干部培养教育和锻炼的过程。没有毛主席的培育,西北根据地哪有这么多为革命事业而工作的干部?同时,也要怀念谢子长、刘志丹等同志,对西北根据地初期创建的努力。我们西北根据地的人民和干部,应自尊自重自爱,自我提高素质,团结一致,发扬延安精神,为西北地区的发展和繁荣而奋斗。&& & 欢迎扫描二维码,订阅红歌会网微信,每天精彩,不容错过。(红歌会微信号:szhgh001)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北年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