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道悔改撒i该悔改

基督教教育概论讲义-未分卷 I. 认识基督教教育-主日学类-基督教书库
未分卷 I. 认识基督教教育
&&&&I-认识基督教教育
&&&&A-基督教教育的蓝图
&&&&基督教教育的涵义和目的
&&&&基督教教育的「涵义」是指以基督教的信仰为中心的教育。所以,基督教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基督教的信仰为中心的,叫人透过基督教教育,认识基督教信仰的真理。而基督教教育的「目的」,是要透过教与学的过程,使人认识基督的救恩,得着基督的生命,并使这生命不断更新和成长,直至像耶稣基督那样的完全(perfection)。更提醒传道人要好好教育信徒:「你若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便是基督耶稣的好执事,在真道的话语和你向来所服从的善道上,得了教育。」(提前四6)另外,基督教教育的目的,也必须与教会设立的目的——完成主的大使命——相吻合。(约十10,太廿八19-20)
&&&&基督教教育的范围
&&&&各教会可根据实际境况和需要自行决定基督教教育的范围。然而,站在教育的立场来说,宣讲基督的救恩、栽培信徒灵命成长、训练工人、敬拜的操练、团契的生活等,都必须经过教与学的过程才能达成的。因此把这五种教会的主要职事列在基督教教育之范畴内,也是对的。
&&&&基督教教育的模式
&&&&基督教教育的模式包括「个人」、「小组」、「群体」三方面。任何信徒都应该在这三个不同的模式中,接受教育,以致能在不同的境况中学习和成长。
&&&&在旧约,亚伯拉罕、雅各、摩西、约书亚及先知们,都曾得到神亲自以不同的方法「个别」施教,使他们能成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另一方面,神也会拣选一小撮人,以「小组」形式给与特别的教导和训练,例如,祭司,管理以色列人的千夫长,百夫长等等。神也吩咐以色列人在每年特定的节期内,「全体」齐集一起,在神面前敬拜、感恩和献祭。
&&&&在新约,耶稣也为信徒树立美好的榜样。祂经常独自到宁静的地方敬拜亲近神,也领受神直接的教导,可见「个别」接受教导的重要。但同时,耶稣也拣选了十二个门徒,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导和训练。同样地,祂也有向群众宣讲天国的福音,与全体会众在一起守节、敬拜神。可见「个人」、「小组」及「群体」这三方面的学习模式是每一个信徒都应该学习去体验的。
&&&&有关「群体」形式的教导,除了主日崇拜外,教会也有每年在特别节期或节日中举行不同性质的聚会,藉此使全体会众能去体验「群体」生活的重要性。
&&&&以上三种教导的模式均是重要的。假如有牧者或信徒领袖因个人的感受和喜好,在教会中只强调其中一种模式,却忽略其他两种模式的重要性,这样便会导致信徒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均衡的照顾,造成有所偏差。我们建议,教会应该经常有计划、均衡地为会众提供这三种教育模式的机会,并鼓励会众积极参与,亲自去体验和学习,使灵命得以整全的发展。
&&&&施行基督教教育的方法
&&&&一个人若要获得真正的教育果效,必须先得着知识的教导(teaching),然后借着观察(observation)思考、了解和判断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适切,再将所得的结论,透过实习(practice)的过程去实践。这样把体验得来的东西慢慢积聚起来,成为一种新知识,可以创造新生活,并把这些新知识传递出去。这种「教导(知识)—观察(了解)—实习(实践)」是基本的教育模式。
&&&&耶稣在世时,经常以「教导」、「观察」、「实习」这三种教育方法帮助门徒成长的。四福音书中多次记载耶稣开口「教训」跟随着祂的群众;当只有门徒与他在一起时,他也随时随地「教导」他们。借着「教导」的方法,耶稣把一些正确的真理宣讲出来,让门徒获得新知识,改变他们以往错误的观念。并且,耶稣时常带同门徒进入群众当中,让门徒去「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医病赶鬼、行神迹、与神相交等,让门徒不单能亲耳听闻祂的教导,也能亲眼看见,从观察中学习和模仿。若要门徒和跟随的人,有充足的信心去实践所学到的东西,就必须要让他们多去尝试和实习。所以耶稣也多次差遣门徒出去,让他们透过实习,可以获得亲身的经验。虽然有时门徒也难免遭遇失败和挫折,但这是学习与成长必经之路。
&&&&因此,若要使信徒或会众能得到更有效的学习,使灵命得以成长,就必须兼顾及「教导」、「观察」及「实习」这三方面的教育方法。
&&&&基督教教育必须具备之资源
&&&&若要认真地推动基督教教育事工,教会必须具备充足的资源,包括「人才」(trainedteachers)、「教材」(teachingmaterials)、「场地」(field/classroom)、「设置」(equipments)等。虽然这些资源都不是随手可得,但是如果教会看重基督教教育,必会尽力去做出来。
&&&&假若有合适的「人才」,便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施教者的知识、榜样、教导技巧,对受教者都有一定的影响。教会除了发掘与训练以上的恩赐之外,当然更不能忽略施教者必须具备「教导」的恩赐。(提后二2)
&&&&除了人才,适当的「教材」也是达成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不是每一位施教者,都有时间、能力去编撰适合学生的「教材」,供给学生使用。因此挑选合适的「教材」,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至于施教场地,教会必须为各类的教育事工、不同年龄信徒的需要,购置或安排适当的场地,使信徒的身心能得到合宜的舒展。其次,适当的设置能够产生更大的教育果效。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果教会经济许可的话,应该尽力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信徒添置适切的用具、器材、桌椅、辅助教具等,以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果效。
&&&&基督教教育的建立
&&&&要把基督教教育建立起来,必须得到至少三方面的全力支持。首先是「牧者」(minister),其次是「教会领袖」(churchleaders),而第三方面是「全体会众」(wholecongregation)。这三方面是缺一不行的。牧者是引导和牧养信徒的首要人物。他若能以培育信徒灵命成长为首要职事,致力推动信徒培育工作,那么,教育事工已成功在望了。若牧者能同时勉励和督促教会领袖们同心起来策划适切信徒需要的教导事工,那么群羊之首能在前头走,对跟随者必能产生一定的作用。若要教育能成功地建立起来,就必须是教会总动员,包括牧者、教会领袖们、及全体会众,都同心合意,有同一的看见,共同朝向致力达成大使命的目标而进发,深信主必施恩并赐能力。
&&&&B-基督教教育的圣经基础1
&&&&1-神的属性
&&&&(a)神是教育家
&&&&(a)神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祂的教导,无人可比拟。(伯三十六22)
&&&&(b)神的教导,是为了叫人得知识,神的管教,是为了叫人得平安。(诗九十四10-13)
&&&&(c)农夫聪明地按着种子的类别,以不同的方式撒种、收割,同样神也满有智慧地用独特的方法对待祂的百姓,藉此管教、教导他们。(赛二十八23-26)
&&&&(d)神是创造者,能人口才,教导人当说的话。(出四12,15)
&&&&(e)神把律法赐给祂的子民,教导子民导守祂的法度。(出二十四12)
&&&&(b)神教导如父亲
&&&&(a)神以为父的心教导祂的儿女,好叫他们顺服神的教导。(赛六十三16)
&&&&(b)神对百姓的教导和保护,好像父亲对所爱的幼儿一样,充满了慈爱的眷顾。(何十一1-4)
&&&&(c)对于不顺服的子民,神的心好像父亲一样,爱之深,责之切。(玛一6)
&&&&(d)神对得信祂的人好像慈父疼爱子女一样,爱惜和怜悯他们,并没有按他们的过犯加以惩罚。(诗一0三13)
&&&&(c)神教导如裁判者
&&&&神裁判的权能是基于三方面的神性:
&&&&1)神是绝对的公义的(诗九8,九十六13,九十八2,9)。
&&&&2)神对人生命奥秘是全知的(伯三十四21-28,赛二十八17,罗二16)。
&&&&3)神有无可抗拒的能力来赏善罚恶(诗十一5-7,罗二1-16)。
&&&&因而我们要敬畏神,遵行祂的教导,按公义行事,好让我们得着神的赏赐,就是神同在与恩典。
&&&&2-耶稣的命令
&&&&(a)大使命:耶稣教导门徒,要透过「出去传道」、「施洗」和「教导」来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太二十八19-20)
&&&&(b)使徒的教训与实践
&&&&使徒遵行主的大使命,广传福音,教导民万,把福音传遍,直到地极。可见遵守主的教导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没有听从主的教导,今天全世界的人仍在死亡过犯当中,没有指望。(徒二42,五28,四18,五42,十八25)
&&&&3-教会教导的目的
&&&&(a)装备信徒:基督把各样恩赐赐给教会领袖,目的是叫教会领袖能够装备和教导信徒追求长进,成熟的生命,让信徒得以发挥个人的恩赐,承担圣工,好建立一个健全、成熟和增长的教会。(弗4:11-12)
&&&&(b)使信徒完全认识神:教会要用各样的方法教导信徒,目的是要叫信徒完全认识耶稣基督,明白福音真理,站稳真理的立场,作个生命稳固的信徒。(西1:28)
&&&&C-基督教教育的哲学2
&&&&1-整个信仰是上帝采取主动向人启示和沟通
&&&&人类堕落后,上帝的儿子耶稣亲自主动地「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间,且带来了祂的恩典、真理和荣耀。耶稣来到人间,不仅要成为人类的救赎,还赐下丰盛的生命和更美好的生活。救赎是上帝拣选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命也由祂来负责。(创一26-29;二7-8;18-21;约十9-10;加四4-5)
&&&&2-圣经让我们看出上帝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点可由上帝与人立约的事实中看出来。另外,圣经也多次明显提到神看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创六18-22,九11,十二1-3,十五18;出十九3-6;申三十二10;诗八4-8;太六26;约十28-29;约十二26)
&&&&3-上帝是知识、真理和智慧的源头
&&&&当人活在敬畏上帝和凡事倚靠祂的光景中时,即能肯定生存的真实价值和意义。(箴九10;约十五5)
&&&&4-上帝能于人内在作彻底改变的工作
&&&&圣灵是我们经历重生和过圣洁生活的恩赐,若不借着祂,人有限的知识和力量无法达到合乎上帝标准的良善。圣灵在人身上所成就之超自然的改变,是基督教教育的真正动力。(约三5-8,十七17-19;罗六23,七18-24)
&&&&5-人终极的命运不是回到上帝那儿,就是永远与祂隔绝
&&&&人是极有限和渺小的,无论在世上曾享受过多少富足或快乐,经历过多少贫穷或苦难,这一切都将成为虚空与无益,最后仍然要「归于尘土」。接受基督就能得享永生,否则就要接受灵魂灭亡的结局。(创三19;传二11;约三36)
&&&&一般教育哲学的目的,乃是去探讨并不断反省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二者互动关系的问题,以帮助人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共享一个更完美的理想社会。基督教教育哲学与一般的教育哲学并不冲突,但却有其独特的一面,因为它不仅有上帝的话作为教育理论的标准及归依,在教育内容的实践上,还有圣灵的帮扶成全。基督教教育哲学是尝试用圣经真理,就是神的话为本,去阐释达成信仰与生活协调的可能,并藉此使人:
&&&&(a)肯定上帝的知识,真理与智慧,认识祂是万有的源头。(约十六13,十七17,罗十一33-36)
&&&&(b)使人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明白生存的意义和目标;把握永恒的价值,并倚靠上帝的大能。(约十五4-5,罗十三14,十四7-8,林前三11,弗六10)
&&&&(c)使人接受自己的责任。(弗四13、20-24;西三23-24)
&&&&(d)使人思念和追求属天的价值和远离罪恶与世俗。(腓三12-14;西二8-9;三1-9)
&&&&(e)使人效法基督,带着奴仆的形像和心志,委身个人的生命去实践爱人如己的命令。(可十45;路十27;二十二27;罗十五2;弗六6-7;腓二5-8)
&&&&(f)使人在连于元首基督的原则下,彼此建立。(弗四12、15-17;腓二1-8)
&&&&(g)使人乐意完成「宣教」和「教导」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提后一11-12)
&&&&D-教导的职事3
&&&&教导是教会和基督教教育的两大任务之一。在杜宾(G-S-Dobbins)的着作中曾经指出,若要达到成功的教导,至少要付上七样代价:一个奉献的生命、忠于所负的责任、认真地研习圣经、爱我们所教的人、甘心乐意地工作、有合作的精神和态度、以及掌握最好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在教导的过程中,仍然不可忽略传达正确的神学思想和观念,祈求圣灵的引导与光照,达到教师和学生一同长进的目的。
&&&&教导也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旧约圣经一再提到父母、先知、祭司、族长和诗人等,担负着教导的重任。新约圣经仍然继续强调教导工作的重要(提后二15,24、四2);保罗训示提摩太要教导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同时指出教导是上帝所赐给教会的五种恩赐之一(弗四11)。
&&&&上帝托付教会的责任就是要宣扬天国的福音,并且教导上帝的话以实施于生活之中。基督教教育最大的目的,乃是要达到使学习者认识和实践上帝的旨意。因此,教会的教导工作,必然以教导圣经的信息为基础,来满足世人灵魂的需要。
&&&&单就四本福音书对耶稣基督人性一面之描写可发现,无论就人格、生活和教训来看,祂就是一位理想教师的代表。耶稣基督短暂一生中的教育特色,给当时代的人留下了一个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祂以自己为力行真理的榜样。耶稣的一生也贯彻了一件最值得世人效法的事情,那就是祂以上帝的国和义为祂生命中的第一优先。祂的确成为我们最好的榜样。
&&&&耶稣基督在世有三年的传道生涯中,许多时受人尊称为夫子(教师)。祂经常在会堂、圣殿、海边、山上、路旁,或某人家中施予教导的工作;祂还亲自拣选十二位门徒,训练他们作福音的使者和教会的教师。耶稣基督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完成对世人的救赎,建立属灵的国度,使人和上帝恢复和好的关系。耶稣基督之所以能成为最伟大和理想的教师,乃因祂具有充足的智慧、教导的能力,以及各方面有效的教师装备。
&&&&由四福音中可以看出耶稣言教和身教的教学是那么的真实、自然、亲切、生动和有效;祂总是因人、因地、因时的情况去发挥教学的功能。现在将耶稣基督的教学原则和方法逐一列举,以供圣经教师们学习和参考。
&&&&1-亲身遵守
&&&&耶稣施行之人格感化教育原则,可由好些祂的生平事迹中看出。譬如:耶稣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为的是「尽诸般的义」(太三13-15)。保罗也描述耶稣谦卑的身教:「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了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耶稣也用祂自己的见证告诫门徒:「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以及:「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二十28;五44)。耶稣在字架上为人类的罪受死,就是见证祂爱的教育最有效的一点。人格感化的教育重点,在于以身作则,以德感人。
&&&&2-个别关心
&&&&个别关心祂周围的人物,是耶稣生平中一个明显又常见的特色,也正因为祂对人关心和有兴趣,以致祂施教之时总是大得人心。四福音书内记载许多耶稣医治人、安慰人、劝诫人和鼓励人的见证;祂也从不轻视任何一位来到祂面前的人,反而视个人的情况、问题和需要,亲切地帮助他们,这些都证实了祂爱的教育的成功(太八5-16、十九13-15;路五17-26、八43-48、十九1-10;约十一1-45)。
&&&&3-信心和行为平行
&&&&耶稣的一生完全实践遵行天父的旨意;祂在世的生活,全都吻合了祂所传扬的信仰。耶稣不曾唱过一句高调或提倡过任何一个口号,是和祂的信仰或行道的生活相违背的。祂的舍己与奉献,即是求父的国和义的最完美见证(可十45;约四34、六38、十18)。以身教实践言教是最具体和有力的教学方法。圣经是基督教教育的「教科书」(text-book),而耶稣基督就是最好的「教科人」(text-people)
&&&&4-生活化
&&&&使用比喻或例证是引人进入学习兴趣的妙法之一。主耶稣也发挥了这方面的教学原则和艺术,应用在祂的传道和教导的事工之中。祂用过天空飞鸟与野地的百合花的比喻,让人省思不忧不虑的信心(太六25-34);祂也使用芥菜种和酵面的比喻(太十三31-35)、浪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等。各个比喻都是那么生动和生活化,让听道的人很容易就明了祂的教训,并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
&&&&5-引经据典
&&&&耶稣在传道或教导之时,经常引用旧约圣经的话,使人更能了解上帝对世人的心意和计划(太四1-11、二十一4-5;可十二10-11;路四16-20、十七22-23、十九46、二十17,42,43)。圣经是上帝的话,也是信仰的依据和教育的内容。保罗曾在给提摩太的书信中指出:「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处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的善事」(提后三16-17)。圣经是教导属灵信仰和生活的权威教科书,基督教教师当重视这本圣书的教学价值。
&&&&6-鼓励实习
&&&&耶稣选召十二位门徒,或差遣七十位传道者,都是鼓励人与祂一同参与圣工的最好例子(可六7;路十17-20)让学习者参与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原则。参与不但能使学生有个人化的贴切学习,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当年耶稣除了分派门徒四处传道和作见证之外,也经常邀请人和祂一同参与各式有关建造上帝国度的事工。譬如,祂邀请门徒与祂一同儆醒祷告(路二十二39-40);邀请门徒参与分送五饼二鱼的服事(可六30-44)等,对门徒而言,都是很有意义和深刻的学习。
&&&&7-学习和思考并重
&&&&学习和思考也曾经是耶稣教导门徒或众人时,所常暗中提醒和明白吩咐的。耶稣时常利用某种比喻或某种问题,来引导或启发门徒思考另一件重要的事情。祂用过羊进入狼群的说法,让人思想运用灵巧的智慧(太十16-20);用无酵饼的说法,要门徒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太十六5-12);用孩子的事情,要门徒思想真实的谦卑和接纳(太十八1-5);用一个人和他仆人之间所发生的事情,要门徒思想真正的饶恕的问题(太十八21-35);又用人盖房子的真理,要人思想遵行上帝话语的价值(路六46-49)等。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也有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要一同发挥,才能产生真正的智慧和果效。
&&&&8-有教无类
&&&&耶稣基督的传道和教导对象,包括了各行各业、各种身分的人士。譬如,有为人轻视的税吏、渔夫、娼妓、罪人,有出身高贵或有学问的贵族、医生、军官、文士、法利赛人,以及一般庶民百姓等(太十七24-27;可七1-23;路三1-18、十八28-30)。由于耶稣怜恤世人失丧的景况,祂就乐意接纳他们,并赐给他们永生(可六34;约十10)。不论在怎样的场合或时间,也不计较受教者的出身背景,耶稣都乐意亲近他们,并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导他们认识真理。
&&&&9-激励自发
&&&&耶稣曾经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九23)。跟从耶稣必需出于个人的意愿,我们看到当时也有人不肯跟随祂(太十九16-22;约五40)。不勉强人跟随祂,不勉强人接纳祂,而是尊重人自动自发的跟随祂、向祂学习,也是耶稣的教育原则之一。凡是甘心情愿听从祂和乐意遵行父旨意的人,祂非但不摒弃他,而且还应许赐下今生及来世的福气给他(太十二46-50);可十28-30)。
&&&&10-以身作则
&&&&耶稣的教导是心口如一,以身作则的教导,例如耶稣要求施洗约翰替他施洗,因为祂要尽诸般的义(太三15)。当耶稣面对魔鬼的试探时,祂以神的话来胜过试探,留给信徒最好的榜样(太四1-11)。论到祷告的功课,祂教导众人,不要像那些假冒为善的人一般故意叫人看见(太六5-18),祂所教导的祷告,祂自己也去实行,圣经记载,祂常独自上山祷告(太十四23)。从上述的例子,让我们知道耶稣是能言、能行的教师,祂的生活就是一篇教诲,祂的言行就是祂教导的内容,所以叫人心服口服,但愿我们都学像耶稣,作个以身作则的老师。
&&&&11-清楚的教学法
&&&&耶稣的教学生涯,不只向我们展示了完美的教学原则,同时也示范了具体的教学良方。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原则之有组织和有效的媒介,也是用来指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以下所列乃耶稣于教训人时,所最常应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可供圣经教师作为教导职事之参考与模拟。
&&&&教学方法经文出处讨论教学法太十九16-17;约三1-15,四1-30演讲教学法太五1-12,二十三13-36路六27-38辩论教学法太二十一23-27;路二十27-43;约六41-58反问教学法可二1-12,三33-35;路十四1-6譬喻教学法太二十五1-13;可四1-29路十五11-32游走教学法太十四13-14;路八1,九10-11类化教学法太十三44,47,二十五1-14;可四30设计教学法可十四12-26;路八22-25;约十三1-15神迹教学法太八1-13;可十46-52;约二1-11视听教学法太六26;可十二15-17;路廿二19-20;可十三1-2
&&&&教导职事的主要目的,就是借着属灵的教导,将人带到基督的面前,让人明白上帝的旨意,又在基督里得蒙建立,使人的生命充满基督的美德和荣耀,而能在每日的生活中为祂而活、向祂尽忠。
&&&&教导不光是满足人于知识方面的需求,更要紧的是设法满足灵命方面的成长。因此,一位成功的教导对象。借着一般的接触,借着课室内的研讨,借着学生亲友们所提供的资料,或是借着家庭探访等,都是圣经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些途径。笔者也建议圣经教师多阅读坊间所出版的「发展心理学」一类的书籍,以更详尽和多方面的了解我们的学生。
&&&&圣经教师不是担任「教书」的工作,而是担任「用圣经教人」的神圣使命。你的学生需要你对他作个别的关怀,好使他在基督里不断地成长。
&&&&任何事情能够成功都可能有某些特殊的秘诀,除了你必需效法耶稣基督的教导榜样之外,还得切记以下能帮助你教学成功的七项秘诀:
&&&&(a)立下教学目标并贯彻它。
&&&&(b)个别关怀你的学生。
&&&&(c)勤习圣经及有关教材。
&&&&(d)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e)忠心于教导的职责。随时祈求圣灵的帮助。
&&&&(f)设立「信仰与生活合一」的见证。
&&&&(g)常常吸收新的知识。
&&&&教导事工是整个教育事工中的一环,身为已经加入基督教会的每一位基督徒,都需以了解、合作、代祷等实际的爱心行动,来成全每一位圣经教师的教导职事。愿主帮助每位基督徒和圣经教师,总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共同参与学习和教导的职事,来建立基督的身体。吉林市人信三赎基督教的人很多真害人国家管不管i_百度知道
吉林市人信三赎基督教的人很多真害人国家管不管i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说能第信仰自由第二害说存三赎基督拥护家拥护党做善事做坏事家要管呢
公民有监督权,你举报它,国家就管,国家现在之所以不管,可能的原因有二1:政府不知情!2政府知情但,不作为,想知道是那个原因你举报它就清楚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三赎基督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劳动价值论·基督教-i悦读
首页可查看已关注账号的最新文章哦~
劳动价值论·基督教 至少可以说,其中内涵着这些传统的影响。强调和重视劳动,这是基督教的传统。就价值理论而言,或者是劳动价值论,或者是效用价值论。在他看来,市场价格必须补偿劳动耗费,否则再生产就无法持续。当然,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因为效用价值论的崛起而销声匿迹。
来自: 日 23:28
劳动价值论·基督教政治经济学对价值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有两条进路,一是关于价值的量,二是关于价值的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价值的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关于价值量的讨论,主要关注价值的度量,价值量的影响因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及价格变化的影响,等等。这一进路的研究一般可以归结到市场,即价值或者价格的市场表现及其影响,因而可以称之为市场进路。关于价值的质的讨论,主要关注价值是什么,价值如何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等等。这一进路的研究,与分配问题有关,因而可以称之为分配进路。经济学历史上最早的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应该是亚里士多德在交换关系中寻找等同性的努力。公平的交换要求价值相等,这就是等同性问题;使价值相等的究竟是劳动还是需求,这是亚里士多德试图回答又没有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可以理解为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问题,也就是价值表现或者价值量的问题,这是一个市场进路的问题。在古希腊-古罗马之后,教会思想家们继续围绕价值或者价格的市场表现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交换价格才是公平的,既符合教义又吻合现实,这是在中世纪一直让经院学者们冥思苦想的"公平价格"问题。经过千年的喋喋不休,"公平价格"还是如同雾里看花一样模糊,价格应该由市场自发调节还是需要管制机构加以控制,学者们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到中世纪晚期,供给与需求,劳动与效用,货币与市场,已经进入价值或者价格问题的讨论当中,经院学者们已经有了价值或者价格与稀缺性及效用关系的分析。重商主义者更加关注现实利益,在他们的分析中,货币与价值或者价格的关系更加具体。古典经济学关注的领域日益集中于价值的市场表现以及价格变化对经济运行的可能影响,在魁奈的循环流转中,在斯密的市场体系中,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表现为资源配置的信号。到了形式化色彩越来越浓的新古典经济学时代,价格与市场的关系日趋遥远,供给与需求,稀缺和边际效用成为决定价格从而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学的主题日益集中于依据市场信号的资源配置,市场进路的价值问题成为价格问题,微观经济学成为价格理论。就在古典经济学时代,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命题进入了经济学的视野。配第将一切物质资料生产活动都叫做的生产性劳动,而将一切不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活动叫做非生产性劳动;在斯密那里,有时候将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叫做生产性劳动,有时候将创造利润的劳动才叫做生产性劳动。"生产性"或者"非生产性"实际上是关于收入分配合法性的命题。一种劳动被称之为生产性劳动,说明这种活动参与了财富的生产,因而具备参与价值分配的合法性;反之,一切非生产性的行为都意味着社会资源的虚耗,不具备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合法性。生产性或者非生产性的观念在价值理论中的呈现,就是关于价值创造的问题:价值的来源是什么?各种要素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在现代经济学语境中,价值通常被理解为价格,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问题就是价值量的问题,也就是市场进路的价格问题。相应地,关于价值来源或者价值形成的问题,关于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问题也就是分配进路的价值问题,则被看成是具有政治或者伦理的性质。看起来不再是政治经济学问题的价值来源问题,却实实在在是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至少是古典经济学时代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当分配作为一个问题进入经济学家视野的时候,对价值来源或者价值形成问题的讨论成为解释或者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众所周知,李嘉图正式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转向了分配,而劳动价值论是他完成收入分配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被看成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完成者,而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李嘉图的继承和发展。价值究竟是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还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价格意义上的价值无疑是个经济学问题,而涉及分配合法性的价值来源及价值实体问题,则是一个具有伦理学意义的政治经济学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将劳动作为价值的尺度,而且将劳动--抽象劳动--理解为价值实体,理解为价值的唯一来源。将价值理解为劳动的产物,将劳动理解为价值的实体,这当然是一个生产者角度的理解。从价值理论所服务的分配过程或者分配政策来考察,赋予劳动以价值实体的意义,无疑是对生产者利益的辩护或者维护。所以,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这是马克思从不避讳而且理直气壮主张的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革命性。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赋予劳动以崇高的地位和价值,这是劳动价值论所蕴涵的超越其经济学意义的政治、伦理、哲学和宗教的价值。劳动不仅关乎商品或者利益,也关乎人的存在。--正是劳动使人成其为人,正是劳动使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琼·罗宾逊在其《经济哲学》中说过,我们所使用的经济学概念往往承载着历史。我的理解是,来自历史那些经济学概念,往往是政治和文化,伦理和哲学,信仰和宗教的产物。至少可以说,其中内涵着这些传统的影响。对劳动的强调和重视,是基督教的悠久传统之一。在《圣经》中,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人的警告说:"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在基督教的观念里,人体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在进入天堂之前,人的灵魂需要安置在身体的圣殿中;而劳动以及产生于劳动中的财富,是人的肉体存在的条件。劳动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食物的来源,因而劳动成为参与分配获得食物的前提。圣奥古斯丁(354-430)对基督教神学思想作出过重要的发展,他不仅是公平价格理论的奠基者,也是基督教劳动伦理的重要提倡者。奥古斯丁在《创世纪》的注释中说:"在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上帝就要人劳动","只从事精神活动而不从事体力劳动是懒惰的标识。"奥古斯丁强调,各种劳动都是受到尊重的,从而也是平等的。基督教教义中还通过谴责懒惰来表达对劳动的尊重。魔鬼存在于人的懒散和逸乐中,通过劳动可以将魔鬼驱逐出去。本尼迪克会是一个高度强调劳动重要性的修会,在他们的观念中,劳动体现和实现着人的尊严,劳动使人能够与上帝亲近。劳动的意义还在于,肉体的贪欲可以被劳动所克服,劳动于是成为懒惰之罪的解毒剂。宗教改革中的马丁·路德()也赋予劳动高度的价值。他说劳动不仅讨上帝喜悦,更是一种侍奉上帝的呼召(呼召),劳动是人们在每天的生活中荣耀上帝和侍奉人的差事,是基督徒的一种职责;他说,劳动就是"上帝的面具",上帝就在他的子民的劳动之中。强调和重视劳动,这是基督教的传统。赋予劳动崇高的地位和神圣的"价值",虽然与市场价值评价的"价值"相关,但伦理或者宗教的价值毕竟不是市场意义的价值。在现代经济学的视野里,这种纠缠于伦理规范的东西,与专业化和科学化还有着遥远的距离。不过,人们对事物的市场评价确实会受到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偏好就不是简单的市场因素可以解释的,而宗教和信仰可以构成偏好的背景。就价值理论而言,或者是劳动价值论,或者是效用价值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比较容易认同劳动价值论;而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比较容易认同效用价值论。就基督教最初的传播而言,它的主要信徒在弱势的贫苦阶层中,劳动者是其重要的构成力量。由此可以理解,基督教自然会成为劳动价值论的同情者、支持者和倡导者。奥古斯丁最早提出"公平价格"概念,以校正市场过程的非对称性;他所认同的公平价格就是与劳动耗费相适应的价格。在阿奎那的老师阿尔伯特·马格努斯那里,公平价格就是由劳动成本决定的价格。在他看来,市场价格必须补偿劳动耗费,否则再生产就无法持续。在阿奎那那里,价值被看成是商品的一种属性,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必须以耗费劳动为依据,公平价格被归结为与劳动耗费相吻合的价格。阿奎那对劳动的经济意义给予充分的肯定,劳动不仅是决定价值的因素,而且是财产权形成的条件。到了古典经济学时代,阿奎那的劳动观念对约翰·洛克有着重要影响,他不仅沿着阿奎那的道路用劳动解释了财产权的产生,还将劳动看成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阿奎那之后,价值理论曾经有过广泛的讨论,由于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消费者视角的效用价值论得到了更多经院学者的的认同,比如巴黎大学校长布里丹()。布里丹似乎已经认识到需求强度-效用-价格的关系,他说--一个容量较大而有空虚的酒缸,需要较多的酒才能填满;当酒甚缺乏的时候,由于我们需要的酒较多,酒价会变得昂贵。布里丹的理解,有四百年后戈森定律的某些意味。维也纳大学神学教授尼德尔也是效用价值论的支持者,他区分了客观效用和主观效用,强调了主观效用对价格或者价值的决定作用。当然,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因为效用价值论的崛起而销声匿迹。同样是在布里丹那里,劳动价值论得到了继续。布里丹说--人在交换时会慷慨到以一座美丽的房屋交换一双鞋或一件大衣。假如这样做则建房者就不能生活,因为用了一年时间建筑房屋,如只交换来一件大衣,怎么能获得食粮呢?因此,如不能得到相等于他的房屋价值的东西,他不会以房屋进行交换的。)布里丹所坚持的,还是马格努斯的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古典经济学时代那些影响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家们,如配第、洛克、斯密、李嘉图,或者多或少都有着一些亲基督教的情感。配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亲历者,而这次革命在本质上具有宗教革命的性质;洛克和斯密都是清教的同情者,他们的思想多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李嘉图虽然出身于犹太人家庭,但他因为与信仰基督教的女子恋爱而被开出家庭。当然,借此而判断基督教对劳动价值论的影响还是显得有些牵强。毕竟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是理论而不是信仰。不过,古典经济学时代欧洲文化的主旋律还是基督教文化,处于这种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家们受到其劳动观念的影响,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从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论时间还是思想观念,都有着遥远的距离。尽管马克思的家庭迫于形势而信奉基督教,但马克思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无神论者。当然,这也不能断定马克思就一定会有意识地拒绝基督教重视劳动的观念。其实,就强调劳动的意义以及维护劳动者的利益而言,马克思与基督教的出发点是有一致性的。拉拉杂杂说这些,无意于证明劳动价值论是基督教信仰的产物,也无意于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基督教的渊源。鉴于西方文化的基督教底色,鉴于基督教文化对劳动的高度重视,说劳动价值论中有着某些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应该不会是一个唐突的猜想。
关注ta可以获取更多你感兴趣的资讯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小品悔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