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十三五"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表教师建议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网
欢迎访问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网
学校召开深化综合改革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
本网讯(党委宣传部&张鑫) 7月3日,学校召开学院书记院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管理干部代表等5场专题座谈会,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校领导顾家山、王伦、程度、王绍武等分别主持了相关座谈会。
会上,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机制、学科发展与科研创新机制、人事制度、教师教育改革、管理体制与评价机制、资源保障体系等六大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对学校推进综合改革涉及的发展定位、改革思路、核心要点、具体内容、下一步各项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实施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提出了要回归教学本位、重振师范特色、注重实践实训、加快放权步伐、明确权能边界、统筹评价机制、营造和谐氛围等具体改革建议。
与会人员认为,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的核心所在,应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体制创新,在办学特色、课程建设和国际化培养上有所作为;学科建设是衡量学校办学竞争力的系统工程,在学科建设上要注重团队建设,注重统筹兼顾、适当引导、整体布局;人才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应该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目标,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发挥现有人才队伍效能。大家认为,我校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查摆的问题系统性和逻辑性强,准确把握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对学校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听取发言后,参会的校领导指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希望大家站在学校全局角度,解放思想、破除窠臼,凝聚共识、坚定方向,把深层次的问题抓准吃透。校领导强调,学校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改革力度,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汇民智、集民情、解民忧、惠民生,努力将学校科学发展所需与师生正当利益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校领导表示,这次会议大家能围绕议题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有助于找准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明确工作思路和方向,取得了很好的研讨效果。学校将根据座谈会的意见,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各方力量,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思路,制订出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进一步扎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工作。
月初正式启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工作,先后成立了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工作组及各类专项工作组,发布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Copyright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邮编:241003中长期规划
您现在的位置: >>
天心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累计点击次数:
天心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推动天心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天心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目标,依据《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年)》和《长沙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天心区教育发展情况
1、规模与结构
2014年,全区共有直属学校40所,其中中学6所(初中5所、高中1所)、小学34所。另有行业子校3所。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29356人,其中高中1878人、初中5879人、小学21599人。全区直属学校较2010年增加4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数较2010年增加5935人。
全区现有公办及民办注册幼儿园53所,其中直属幼儿园7所、企事业单位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40所,入园幼儿8811人。幼儿园数较2010年增加10所,在园幼儿数较2010年增加1941人。
全区现有区属教师3081人,其中在职教师1626人,离退休教师1455人。在职教师数较2010年增加216人。
全区有民办教育培训学校29所,在培学员约10000人。辖区内有高等、中职院校16所,其中部属高校1所,省属高校、中职院校10所,市属中职院校5所。
2、实力与水平
学校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区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7所,建设公办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11000个。全区标准化学校达100%。有示范性学校11所(含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性学校10 所),另有2所示范性民办学校。同时,成人教育稳步发展、社区教育逐步推进、终身教育取得实效。辖区内高等教育持续扩招提质。
教育普及水平:2014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40%,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适龄三类残少儿童入学率达88.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9%,社区教育网络平台覆盖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合格率100%,初中生毕业率100%,初中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3.8%,高中学业水平一次性合格率达92%,一、二本上线率为31.7%。
教师学历水平:2014年全区幼儿园在编教师中,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30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73%;区属小学在编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745人,研究生学历3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达80%;初中教师有本科学历的308人,研究生学历4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为90%;高中教师有本科学历的135人,研究生学历11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高中教师比例为7%。全区有特级教师4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骨干教师共46名,区级骨干教师246名。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3.2%,区级及以上各级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18%。
3、基础与优势
教育投入依法保障。每年度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比例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区财政预算教育经费达到&&& 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 %,占一般预算支出的&&& %。生均公用经费保证按5%的比例逐年增长,2014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小学公用经费达485.1元/生.年,初中664.9元/生.年;农村小学公用经费达551.3元/生.年,初中771.8元/生.年;幼儿园公用经费达146元/生.年。
办学条件整体优化。推进实施了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和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学校、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12个,维修改造项目12个, 薄弱学校改造提质项目11个。全区学校面貌大为改观,学校教学和办公条件大幅度改善,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成功创建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
素质教育全面深化。德育项目化管理深入推进,德育主题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成效明显。区域推进了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建立完善了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学校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指导制度和评价制度,推广构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了3所市级课改样板建设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实施了校园阅读工程,全区开发教育特色项目50多个,校本课程30多类,有市级以上艺术、体育、科技类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39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7个,市级14个。
优质资源持续扩张。在新建学校中推行品牌带动模式,创办了青园中信小学、仰天湖赤岭小学、仰天湖金峰小学、仰天湖中建小学。建立了区内学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优势带动,捆绑发展。依托中学名校资源,分别与明德中学、雅礼中学、长郡中学合作,创办了明德天心中学、雅礼天心中学、长郡天心中学,整体推进全区中小学办学水平提升。同时,建立了汇聚各学科优质资源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和系列化办公管理应用平台,各学校构建了校本特色资源系统,全区实现了优秀管理经验、教学案例、教育成果、名师优课实时传播网上共享。
教育品牌有力彰显。&十二五&期间,以创造教育为抓手继续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发展,实施&教育创新工程&。区教育局获&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全区多所学校获&全国科学教育基地&、&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和省市科技活动示范基地等称号。全区中小学各级立项课题50余项,有30项获得省、市级奖励。全区中小学生共获市级以上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奖1679项,其中创造发明获国际奖10项、国家级奖92项、省级奖177项,申请国家专利4项。
教育环境和谐稳定。建立了区主要领导定期调研学校建设工作制度,推行了县级领导和区直部门联系学校制度,落实了机关干部联点街道、学校和建设项目工作制度,实行了教育检查准入制度,健全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通过责任强化与落实,调动了全区各方力量支持教育发展,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育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4、形势与机遇
教育优先意识日益突出。随着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和国际化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区域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更强烈、空间更广阔、保障更有力,教育优先意识日益突出。天心区近几年也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着力推进&教育发展四个优先&,教育投入依法增长,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地位显著提升,教师待遇逐年改善,教育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 的出台实施,促进了近几年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政策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天心区结合本区实际,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教育经济基础有效增强。近几年,天心区抢抓中部崛起、省会城市快速发展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国家试验区教育综合改革等重大机遇,着力推进&文化新区&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为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5、挑战与问题
区域综合竞争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新要求。区域之间以文化氛围、市民素质、人文环境为主的&软实力&竞争日益凸现,相比差距仍然存在,优势日益缩减。天心教育要继续巩固提升在全省、全市的领先地位,必须进一步调整战略重点,在师资建设、体制改革,特别是夯实基础和打造品牌上取得长足进展,为支撑经济转型、推动自主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群众期盼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天心南城的快速发展,辖区内常居人口持续增长,辖区内学龄人口也呈较快增长趋势,更多的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期盼。教育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服务),已经成为维护群众利益、切实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必然要求党委、政府站在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高度,优化整合全社会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区。
教育内部矛盾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近几年天心区适龄入学儿童大幅增加,教育资源总量仍然短缺,教育规划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之间、中小学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新兴学科教师紧缺;学生德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形式化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教育家办学的氛围尚未形成等。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激活教育发展活力。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要)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以人民满意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满足每一位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区,推动天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为建设繁荣和谐新天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文支撑。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兴办教育。在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的城区发展战略中,统筹兼顾,全面提升,依法治教,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均衡推进。深入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生源、办学质量等方面向高水平均衡方向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内教育差距,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依法保障公民平等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激励创新。以制度创新和特色发展作为品牌建设的主要途径,建立完善学校特色建设激励机制,强化教育科学研究,健全校本教研体系,推进教育观念、学校制度、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鼓励支持学校以及校长、教师、学生的个性发展,进一步办出特色、打9020品牌,增强区域教育竞争实力。
提升内涵。把内涵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适应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体系,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深化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开放,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开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速课程教学改革和校长、教师专业化进程。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三、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在全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实施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破解,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完成学习型城区建设。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全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保持95%以上;全市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及高质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100%,三类适龄残少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96%以上,高考一、二本上线率达50%以上;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提高,计算机生机比保持8:1,师机比达到1:1;社区教育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年培训率50%以上,建成面向全民、伴随终身的教育体系,公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90%以上,主要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12年和15年以上。
(三)重点任务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以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为主的建设机制,抓好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过渡,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每年建设2所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同时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让人民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或民办幼儿园。2020年,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幼儿达到幼儿总数80%以上。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并逐年增长,确保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公办教师工资和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经费。拓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资发展学前教育。落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惠政策,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补助。
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区政府领导下的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综合治理机制,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各部门、街道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办园年检评估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消除无证办园现象,建立健全民办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控制学前教育高收费,提高办园质量和保教水平。
&&&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和优化幼儿培养模式,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教育。鼓励支持&名园办新园、名园扶弱园、名园帮民园&的办园模式,不断扩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科研和园本研究,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教研管理制度。
开展早教指导服务。加强早教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形成由教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妇联等部门协同运作的早教服务网络,促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
2、均衡推进义务教育
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按照政府为主、开发配套、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学校建设步伐,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城市扩容提质同步进行。巩固发展合格学校建设成果,全面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着力完善学校基本设施和教学仪器装备,实现经费投入标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标准化和教育信息标准化。
加强资源共建共享。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行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健全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缩小学校间办学水平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分布更加均衡,逐步缓解择校矛盾。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坚持把高水平、高质量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在小学推行品牌学校带动战略,持续扩大优质学校的比例和总量。建立完善区域内学校多元化合作交流共享和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中学实施名校带动战略,加强与雅礼中学、长郡中学、明德中学等名校合作,提升初中优质教育品牌,扩大区属初中学校学生规模,全面提高初中教育质量。
加大区域合作交流。发挥驻区高校资源优势,共同开展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培养培训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建立和开展跨区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与教育发展水平先进地区开展多方位交流合作,增强区域办学活力。
3、特色发展高中教育
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战略地位,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加快推进天心一中提质改造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天心一中立足和发挥创造教育特色,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开展特色办学改革实验和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创建省特色高中。
4、规范发展民办教育
建立区政府领导下的各相关部门、街道共同参与的民办培训学校综合治理管理机制,落实各部门、街道对民办培训学校综合治理、清理非法办学等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评估、考核等机制,加强民办教育工作的交流和指导,积极引进优质民办教育机构,实施民办培训机构帮扶制度,为民办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非法办学行为的整治力度,促进民办培训机构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规模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深入推进继续教育
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统筹指导,整合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学有所教、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健全继续教育推进机制,将继续教育发展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完善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加快学习型城区建设,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壮大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各街道社区学校特色打造,将社区教育辐射到其他教育培训中。大力开发终身教育资源,加快远程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全区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覆盖所有街道社区,社区居民年培训率50%以上。
(四)重点工程
1、学校规划建设工程
加快布局规划调整。结合《长沙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2013年修订)》,紧抓城市南城发展契机,对全区中小学校布局进行进一步科学预测和论证,通过配套新建、改造扩容等综合手段,确保学位总量增长,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和&大班额&问题。力争未来5年,完成石碑中学、新路小学、梓枫小学、大托小学、南郊小学新建;天心一中、雅礼天心中学、长郡天心中学、向家坡小学、铜铺街小学改扩建;黑石铺中心幼儿园、大托铺中心幼儿园新建项目。预计新增学位约11500个。
加强学校配套建设。立足区情、统筹长远发展需求,严格用地控规,留有充分余地,防止学校用地被挤占挪用。确保配套学校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建设先行。继续通过财政教育经费专项支出、教育闲置资产置换、督促开发商履行配套建设责任、争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返还等多种途径融资保障学校建设投入,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
加速文化建设提质。依托区域优秀文化积淀与特色、城市建设的规划与成果,将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等有效融入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善和配套学校教育设施设备,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落实文化立校、环境育人的创建理念,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专家评审团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重点对明德天心中学、披塘中学、新天小学、新开铺小学、仰天湖赤岭小学和中建、钱隆、乾城等幼儿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学校、生态学校、人文学校。
2、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和职称评审的首要内容,实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教育人才的引进力度,改进人才引进办法,出台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优惠政策,在国内外积极引进素质好、水平高、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充实提升校长、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缓解全区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完善和优化新进教师办法,有序录用高等师范专业(不要)优秀毕业生充实和更新教师队伍。
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评选、考核和管理,健全骨干教师引领、辐射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和参与教育教学创新,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继续扶持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构建教育家成长的培养支持体系,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引领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逐步推广学校管理干部的公开选拔招聘制度,严格按岗位需要配备管理干部。依法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任期制和定期交流制度,制定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联合师范院校和其他有关高校,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构建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培养支持体系。实施教育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业务精深、创新进取的学校管理人才队伍。
加强学历提升培训。尊重和保障教师个人和教研组参加学术进修与交流的权利和义务,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校际合作,实现教师优质资源共享。继续深入实施学历提升工程,至2020年,幼儿园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0%;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保持100%,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5%,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10%。
3、素质教育引领工程
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继续深化德育活动课程化研究,突出抓好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分层推进、有效衔接的德育教育序列。开展&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培养&德育项目化管理,建设德育资源共享平台,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学常规调研,实施课堂教学常态监控,建立一批&常规管理示范校&。 鼓励支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构建全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性目标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继续推进落实《天心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实施细则》,科学研制测量和评价工具,完善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式发展。完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活动,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健康心理。加强艺术教育,积极开展音乐、美术、舞蹈、戏曲、书画等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按宏观研究、学科研究等岗位配备各类优秀专职研究人员,设立教育科研机构工作经费、科研专项经费和师资培训经费。(增加?)完善区属教育科研机构对学校教研、培训等项目的管理、指导和检查制度。运用专家引领、项目合作、任务驱动、案例研究、网络交流等方式,系统开展教育改革专题培训与研究活动,增强全区教育改革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根据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施的需要,以构建&天心教育品牌&为核心加强自主研究,力争数(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及其应用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力争10项课题成果达到市级先进水平,5项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选择一批质量高、实用性强的科研成果在区域内推广应用。
4、教学改革深化工程
巩固教学改革试点成果。继续巩固天心区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成果,加强教研成果提炼,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提炼。进一步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理论支持。强化教育科学研究为学校、为教师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提供专业引领和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成果的评选和交流活动。科学总结、积极推广教育改革发展经验。
加强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以《天心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方案》和《天心区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完善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学校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指导制度和评价制度。
继续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切实加强综合课程和选修课程管理。构建新型高效课堂,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渗透到三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推行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信息技术应用工程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数字化校园及实验室和仪器建设,不间断更新和升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教学生活设施装备,提高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装备配置水平。全面提升中小学校信息化&三通&工程,实现1000M光纤到校,无线网络到校(全覆盖)。
推动信息化资源整合利用。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建立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视频点播系统和开放式的电子阅览室,构建区域性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教师、家长互动交流学习平台,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数字化教研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学习服务平台。建立教育教学、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信息咨询等优质教育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推进综合性政府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学校计算机房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免费开放。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制,营造健康的网上学习环境。
四、体制改革
(一)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系统培养、终身学习观念,推进全区中小学、驻区高校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重视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改进人才评价制度。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教师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多种评价方式。
  (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理顺教育管理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教育部门在经费使用、职称评定、资格认定、招聘录用、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人事管理方面享有自主权。实行管、办、评分离,推动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务。
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全面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建立健全督学与督政结合、督促检查与指导服务并举、鉴定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估并重的督导工作模式,形成能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制度体系。推行教育督导资格制度,加强专职督学队伍建设,完善督学委派、资格认定制度,逐步施行督学人员垂直管理,大力吸收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和教育业务实践经验的中小学校长、教科研人员进入兼职督学队伍,吸纳一批政府部门管理专家、社会知名人士代表作为特约教育督导员,促进教育督导工作和督学人员专业化发展。推进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完善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整改制度。
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支持、培育并规范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在教育决策咨询、质量评价、考试认证、国际交流、信息化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治理中的作用。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行政化管理模式,提高办学效率。减少和规范涉校涉教的行政审批、检查评估、行政活动等事项,保障学校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鼓励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
推进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公办学校多形式办学,增强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借助优质教育资源,继续通过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模式,扶持中学发展。小学继续推行品牌带动模式,扶持新校发展。
支持引导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把民办教育依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政府对民办学校的专项扶持力度,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检查,制定和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出资、捐资办学,利用多种融资方式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培养一批优秀民办学校。
  (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小学继续实行划片招生、学区公示,初中继续实行相对就近、电脑派位。确保各类招生考试工作公正、公平、公开。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进一步完善学区内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
规范招生考试程序。落实招生考试有关文件法规要求,规范学校招生录取程序,加强招考信息公开,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维护人民利益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以党内民主促进校园民主,推进校务公开,建设和谐校园。
(二)保障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政府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保证教育财政拨款达到&两个比例、三个增长&要求,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实际收入不低于本区公务员水平。全面落实各项经费投入政策,确保教育经费预算按时足额到位,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2个百分点。完善教育捐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积极开拓金融、信贷、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筹措教育经费的途径。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探索实施免费十二年教育。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与管理。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从惠民性投入向基础性投入转变,在完善现有入学资助体系的同时,重点支持学校建设改造和内部设施设备配置,保障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教师人员经费和学校运转经费,保障按教师工资总额2%的标准预算教师培训经费和教育科研经费。加强教育专项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价,逐步推进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的制度化。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维护校园安全。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首位思想,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在师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全区学校配齐配足保安人员,完善110联网及防盗报警系统,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消除学校安全隐患,确保学校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创建平安校园。加强校车配备和管理,把校车配置列入学校基本建设经费预算项目,根据学校生源情况,高标准配置学生接送和活动用车,加强校车专职司机的配备和管理。形成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关心、维护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化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正面的宣传导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保障特殊群体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探索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规范简便的入学办法,确保其随迁子女有序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学生帮扶制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重点资助外来困难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五保&家庭、烈士家庭子女、社会福利院等公益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残疾儿童少年、少数民族子女等,使其顺利接受小学到高中的教育。
(五)创建文明校园。构建适应文明建设需要的新型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和组织文化。加强校内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德育基地、图书馆室等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活动平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人本化、生活化和科学化为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和德育资源共享平台。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突出抓好习惯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学生的科技、艺术、体育、语言文字等素质培养和提高,拓展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发展空间。科学引导和控制各类竞赛和考试,减轻师生负担。
责任编辑(来源):区教育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