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有关政策实效吗?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临泽县蓼泉镇精准扶贫有实效
蓼泉讯(驻站记者 卢晓玲):深秋时节,秋意渐浓,但临泽县蓼泉镇双泉村三社村民鲁洪俭老两口的内心是暖和的。鲁洪俭家中现有3口人,妻子石翠兰年迈已无劳动能力,儿子在外打工多年未归,居住的房子为7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加之他患有肺结核、胆结石,经常住院吃药,花销较大,导致家庭贫困。
针对其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镇村帮扶领导及干部及时制定帮扶措施,并给予农村农村D级危房改造补助,为其修建35平米的房子,从根本上改善了老两口的居住环境。鲁洪俭告诉笔者:&一分钱没掏能住上新房子,我们太高兴&!
今年,该镇坚持&精准识别,因户施策、问题导向、抓实见效&的工作原则,扎实开展&七个一&活动,通过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途径,做到精准扶贫有的放矢。在联村单位、干部的帮扶下,村上新建扶贫基地1个,建设钢架拱棚120座,流转土地200亩种植高原夏菜,拱棚蔬菜亩均单茬收入达到6400元。已完成了与&淘宝临泽馆&的对接协商,十一前可实现使贫困户的蔬菜采用&平台+农户&的模式在网上销售,对6户经营日光温室的贫困户,确定镇农技人员及县聘农民技术员进行&一对一&帮扶,促其提质增效。对12户有发展草畜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协调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养殖业。吸纳13户贫困家庭富裕劳动力到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和项目建设工地就近务工,目前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月收入600元。引导19户缺劳力的贫困户流转耕地85.8亩,亩均收入400元。联村单位和广大联户干部认真落实驻村工作制度,共帮办好事实事24件,解决了一批难事急事,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责任编辑:李存银&&&&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 主
办:中共临泽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临泽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建议使用 IE7.0以上浏览器&&分辨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信息。多媒体数字报-镇巴 精准扶贫见实效
当前版:01版
镇巴 精准扶贫见实效
&&&&本报讯(通讯员杨梁钧记者刘瑛)“今年县上扶持我,发给了魔芋种子,现在10亩魔芋长势喜人,随便都有三、四万块钱的收入。”镇巴县巴庙镇金山村的陈兴保没想到在这个穷山沟沟里头也能成为“万元户”。这是该县实施精准扶贫群众受益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镇巴县以加速群众脱贫为核心,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心分析致贫原因、精确配置扶贫资源,通过全面实施扶贫整村推进,积极发展扶贫产业,整合行业和社会项目资金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号-1
技术支持:让农民增收有盼头――隆安县推行精准扶贫提高实效
发布日期:
&& 来&源: 南宁日报 &&
作&者:黄 骏 黄初艺 && 审&核:坚 && 编&辑:cgh && 阅&读: 次
让农民增收有盼头
&&隆安县推行精准扶贫提高实效
  当前,隆安县布泉乡龙会村下准屯正是连片栀子开花、挂果的时节,村民苏春香正忙着在自家地里劳作。她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我们村引进栀子花种植,效益是庄稼的好几倍,山区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近年来,隆安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推行精准扶贫,把实施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增加群众收入作为精准扶贫的一大重点,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培育主导产业,提高扶贫开发实效,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因村制宜,产业化精准扶贫显成效
  下准屯是隆安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代表,由入驻隆安宝塔医药产业园的华夏本草公司为农户提供纯正品质的栀子苗,并在1&5年内保价回收山栀子中药材,通过示范带动,目前全县共种植了6520亩栀子,惠及6个乡镇27个村3520户贫困村民,切实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今年仅种植栀子这部分,预计全县农民年可增收1300多万元。
  在布泉、都结等山区乡镇,隆安县大力发展穿心莲等中草药种植以及百香果种植、黑山羊养殖,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扶持广大农民因地制宜,靠山吃山,涌现出了公司+农户、群众联户、大户承包、专业合作社等开发模式,打造了布泉栀子花、都结百香果、南圩桂西牛等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实现了林业资源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生态乡村建设良好的目标;在雁江、那桐等平原乡镇,隆安县积极推进土地依法流转,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培育了以雁江香米、那桐九龙岛万亩无公害葡萄、金穗香蕉等为代表的高效农业基地,以产业扶贫加快群众致富的步伐。
  旅游扶贫,特色产业让农民尝到甜头
  隆安县结合&生态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旅游扶贫,探索&产村互动、农旅融合&新路子,促进当地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布泉乡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三朵金花&为媒,为布泉生态旅游增添了新亮点。春节过后,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金黄色的油菜花与青山碧水交相辉映,吸引众多游人。3、4月荞麦花开,上千亩荞麦花美丽壮观。到了5月,漫山遍野的栀子花相继开放,成为布泉的新风景。
  在那桐镇定典屯综合示范村,白墙灰瓦的特色民居掩映在一片翠绿的蕉林中,昔日的&香蕉村&在保留产业传统功能的同时拓展了观光休闲、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三大新功能,成为南宁市周边一个新兴的旅游胜地。
  &村里刚办起金穗生态园,回这里做管理月薪2000多元,在家门口上班比外出打工感觉好多了!&村民卢含凭笑着说。目前,村里实行&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模式,村民收入一份变三份,不仅获得&地租+承包工资&和&基本价+超额分成&收益,还可从生态农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中获益。
  目前,隆安县还有贫困人口8.7万多人,为了让群众彻底脱贫,该县还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结合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策划了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并率先启动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建设。目前震东扶贫新区相关公共设施建设进展迅速。
主任信箱最新回复
爱心捐助平台
& |& & |& & |&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联系电话:
传真: 技术支持:广西南宁共济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广西南宁市民乐路一号
邮编:530012 QQ:
南宁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监察处 
报警电话:、
网警备案号:14字体选择:
甘肃两当:精准扶贫见实效
日期: 09:40
来源:两当新闻网
下载文件:&&
  2014年以来,两当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贫开发政策,紧扣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目标和市委“433”发展战略,抢抓被列为全省扶贫开发试点县重大政策机遇,坚持“精确瞄准,到村到户”的工作原则,着力构建“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生态扶贫”的工作格局,不断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纵深发展。2014年,全县预计脱贫人口0.6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17万人减少到0.64万人。
  围绕精准扶贫,做到“三个瞄准”
  一是瞄准扶贫攻坚目标。结合县域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广香河流域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年)》,科学确定扶贫攻坚的目标是:确保实现民收入翻番,全县农民平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年平均减贫20%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到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使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有效保障。紧盯这一目标,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分解表,进一步量化细化各项指标任务,做到了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确保扶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瞄准扶贫重点区域。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为量化标准,把贫困程度最深的广香河流域特困片区站儿巷镇银杏村、管江村,以及金洞乡贺家村、大滩村、寺合村,云屏乡铁门村、索罗村等7个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针对贫困村不同特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整村推进”。2014年以来,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36万元,在特困片区内整合整村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41个,整合资金3800万元,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21项239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已全部竣工通行,60处安全饮水项目开工建设,7个整村推进项目及杨店乡郁庄村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全面建成,670户农村危房改造正在加快实施。
  三是瞄准扶贫重点对象。严格执行“户主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村委会审查、乡镇审核、县扶贫办审批、三榜公示”程序,对全县贫困农户人全面完成了贫困对象的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电子档案”。同时,制定帮扶明白卡,做到“三到户、三到人”,即脱贫计划、项目规划、资金落实到户,帮扶责任、项目实施、工作联系到人,并对增收减贫情况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减贫销号”制度,做到精准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
  突出扶贫重点,抓好“三件大事”
  一是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始终以扶贫开发总揽全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一主四辅”和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培育核桃、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烤烟、养殖等五大富民特色产业。结合“双联”行动开展,集中进行核桃树高接换优大会战,共完成核桃树高接换优43.6万株,培训技术员3355人次、技术骨干424人。2014年全县核桃产量3434吨,实现产值6524.7万元。围绕创建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重点县目标,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抓龙头、建基地、做示范,建成了黄波菌业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流水线,辐射带动全县新发展食用菌栽培533.6万袋,累计达到1100万袋。新建蔬菜大棚52座、发展蔬菜种植3万亩。新发展烤烟种植大户80户、1500余亩。推广中药材GAP标准化生产栽培,年内新增中药材0.8万亩。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38.78万头只。制定了《两当县苗木产业发展规划》,与嘉峪关、酒泉、兰州市园林局、西安市园林局等部门签订购销协议,年内新发展以红豆杉、白皮松、油松等苗木为主的育苗产业1700余万株,累计培育各类苗木4436.4亩。围绕狼牙蜜、核桃、食用菌和珍稀苗木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081人次,发展电子商务网店364家,预计年底实现交易额600万元。
  二是统筹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针对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整村推进、连片扶持等方式,推动水、电、路、房、环境整治“五到家”。建立了长效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校长聘任制,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乡镇食品药品“一专三员”监管机制,村组小型医疗机构创建率达70%以上,村卫生室已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巩固率达99.4%,公共卫生均等化覆盖率达100%。积极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实施乡镇电影院、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路径以及各类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投入和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农村社会养老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对象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在加强公共服务保障的同时,采取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以及失业、住房等专项救助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村、特困户的帮扶,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权利。
  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坚持把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通过整合“两后生”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群众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全年在贫困乡村组织开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劳动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60余场次,发放科技资料15000份,培训人数达8000余人次,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两后生”及贫困村电子商务人员300余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全县劳务收入达到1.92亿元。
  创新扶贫方式,搞好“三个结合”
  一是把扶贫开发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结合起来。坚持市场导向,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有偿使用的工作思路,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或种植园区,农户向企业或者合作社转入土地,从而引导和带动其他农户加入,发展规模经营,极大的促进了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产和营销服务,提高农业特色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脱贫致富的新路子。2014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1万亩,累计流转20409.8亩。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家庭农场5个,合作社总数达113个,入会会员4786人,带动农户2300多户。
  二是把扶贫开发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站儿巷镇、西坡镇等旅游风情小镇及云屏、太阳乡村旅游精品线建设,鼓励支持有资源、有基础、有条件的乡村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农家乐、采摘园、体验园,努力把乡村旅游培养成新的收入增长点,让农民不离乡土就业创业,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共发展乡村旅游景点及休闲观光区15个、休闲农业实体64家,其中建成运行休闲农家乐38家,农家宾馆11家,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休闲、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
  三是把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完成了《两当国家级生态县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及退耕还林巩固、生态公益林建设、荒山荒坡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治理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完成生态林建设0.4万亩,9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及马家沟水土保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工,走出了一条可持续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立足长效扶贫,完善“三个机制
  一是健全和落实结对帮扶机制。结合双联行动,大力推行“单位帮扶到村,干部帮扶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制度,帮助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每村一个扶贫规划,每户一本帮扶台账,同步实施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文明帮扶,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通过双联行动的有效开展,有效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是健全多元投入和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县财政将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将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向贫困乡村打捆安排、每年将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列入扶贫攻坚专项预算,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立了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中心,做到专款专用,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少、贷款难的问题。全县共建立村级互助协会36个,累计贷款377万元,解决854户贫困户贷款难问题。
  三是健全和落实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列入农村工作重点,建立以扶贫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考核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加大对扶贫攻坚任务的考核权重。实行“摘帽”绩效与政绩考评挂钩,对提前“摘帽”的乡镇领导班子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