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历史上对文明5社会政策选择的作用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三大宗教,它们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相似的试题还有: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A.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B.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D.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美国以自己的方式主导和演绎着世界的历史。这里面,既有追求自由的坚韧,也有攫取利益的贪婪。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考察美国兴盛的原因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首先放在美国的自然条件上。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南部,土地肥沃,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90%。其中约占美国全部土地面积的1/2的中部大平原,不仅是美国的,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由北向南流去,注入墨西哥湾,给农业以灌溉之利。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纵横交错的河道更使这地区后来成为工业区。材料二:下图为富兰克林设计的一副名为《团结或者死亡》的政治漫画。漫画上一条分节的蛇讽喻北美殖民地的不团结。富兰克林以“团结或者死亡”为标志,敦促殖民地人民团结起来,组织防御联盟以抗击外来侵略者。材料三:日,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的代表签署了一份宣言,宣言中说:“一个民族解除他们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和上帝愈旨,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随着宣言的发表,这些长期以来一直由于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不同而各自分离的殖民地,共同向着一个团结的国家迈出了正式的第一步。这是决不可能后退的一步。正如富兰克林所表示的:“要么我们团结一致,要么我们将一个个被绞死。”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尚欠欧洲债务60多亿美元,到战争结束时统计,全世界在大战时有20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其中欧洲各国共欠美债94亿美元。当时就有人指出:“有多少国家从中得到好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会想到美国。只有美国一国在战争中完全是获利的,它从负债累累一跃而成为各国的债主。”华尔街成为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全世界财政资本剥削中心。材料五:列宁说:“美国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自己的进贡者。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1000万死者和2000万残废者的血迹。”(1)根据材料一回答,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提炼出美国要获得独立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中的“宣言”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哪部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地位的影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材料五回答,列宁对美国的行径持什么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世界宗教多种多样,目前广为流传,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甚大。有些国家宗教地位十分重要,例如,有的国家政教合一,国家领袖同时是宗教领袖,宗教教义成为国家法律的依据;有的国家定佛教为国教,青年人均需到寺庙做定期和尚;又有的国家定基督教为国教,教会不仅掌管婚丧、教育大权,而且直接干预政治。宗教有时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统治人民、挑起事端和对外侵略的工具。同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文化、生活习惯等都有着显著影响。请回答:(1)宗教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请说说基督教在中世纪的西欧有何地位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伊斯兰教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宗教之一,你知道它在中古时期的中东地区有什么贡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析基督教在当代西方的社会作用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析基督教在当代西方的社会作用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关于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统治地位(九年级上历史)【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由于西欧社会长期动乱,因此罗马教廷的神权实力不断膨胀,并逐渐凌驾于世俗权力之_百度作业帮
关于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统治地位(九年级上历史)【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由于西欧社会长期动乱,因此罗马教廷的神权实力不断膨胀,并逐渐凌驾于世俗权力之
关于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统治地位(九年级上历史)【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由于西欧社会长期动乱,因此罗马教廷的神权实力不断膨胀,并逐渐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法兰克等国国王为得到教会支持,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这段话中所说的中世纪是在西罗马灭亡(公元476)后开始的,而罗马教廷是什么?罗马不是灭亡了吗?还是东罗马?那不属于西欧了吧?话中所说的法兰克王国也是在西罗马灭亡后才出现的.问:此话中的“罗马教廷”是指什么?
罗马教廷就是天主教教会,罗马主教由于在帝国首都,所以拥有很大的势力,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是唯一在西欧拥有完整组织的势力,而且拥有大量信徒,法兰克国王也纷纷信奉,丕平献土后它的势力更加增强,东罗马是拜占庭帝国,不属于西欧,东罗马当时自己也一片混乱,根本无法管西欧的事情,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时,一度出兵收复意大利,但又很快被新的蛮族占领了.基督教在中亚的现状研究
当前位置 >>
基督教在中亚的现状研究
杨恕、王静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3期
  【内容提要】 中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传统宗教的地区,但在苏联时期中亚宗教自由受到压制,无神论占据主导地位。中亚五国独立后采取了宗教自由政策,出现了基督教得到传播与发展的现象。本文考察基督教在中亚五国发展的现状,分析基督教在中亚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受阻碍的一些因素,审视基督教在中亚五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亚;基督教;宗教复兴
  【作者简介】 杨恕,1947年生,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静,1987年生,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兰州 730000)
一 中亚五国独立后基督教的发展状况
  (一)中亚五国独立后基督教[1]的整体发展概况
  中亚五国独立后采取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长期处于压制下的宗教得到恢复与发展,在引人注目的伊斯兰复兴的背景下,基督教在中亚也开始有了新的发展。
  中亚五国独立后,基督教在该地区的传播速度与发展规模得到了迅速提升。其特征是:第一,基督教教派名目日益繁多。第二,基督徒人数和基督教组织数量明显增加。独立前,各国基督徒人数很少,从几名到几十名不等,但目前信徒人数已有明显增加。表1是新教的情况(2005年的统计数据)[2]。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国基督徒人数都不多,所占人口比例很低,但基督教组织的数量却增加比较明显,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3](表2)。
表1 中亚各国新教信徒数量及所占人口比例
新教信徒人数
占总人口的比例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5,146,281
塔吉克斯坦
7,163,506
土库曼斯坦
4,952,081
乌兹别克斯坦
26,851,195
表2 哈萨克斯坦基督教组织数量
罗马天主教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耶和华见证会
其他新教教派
  中亚五国基督教在独立初期有较大自由,之后逐步发展,目前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政府持不支持不鼓励态度,而穆斯林中有不少人持排斥、敌视态度。有的国家修改了宗教法,表面上看是公正的,但基于中亚的特殊情况,实际上给基督教的发展带来限制。中亚五国规定宗教组织要登记,未登记的宗教组织的活动被视为非法活动。而事实表明,基督教组织一般较难通过政府登记。中亚五国禁止传教和公民改变信仰。塔、土、乌三国对待前穆斯林[4]非常严厉,而伊斯兰教氛围相对温和的哈、吉两国也把这些改宗者视为叛徒[5]。这里需要指出一点,基督教在中亚五国的发展有差别性,哈、吉两国宗教环境相对塔、土、乌三国而言要宽松,相关的基督教活动资料较多,而塔、土、乌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明显偏少。总体而言,中亚五国政府对基督教采取了谨慎和限制的态度。
  (二)外国基督教组织在中亚的传教活动
  在中亚积极传教的主要有美、韩、英、加拿大等国家。在这里,需要对韩国的情况做一些介绍。韩国积极从事海外传教,力争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传教国家[6]。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教会已经在中亚活动,那时传教对象主要是聚居在中亚的朝鲜族人,传教活动主要集中在哈、乌两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教的对象慢慢转向穆斯林群体,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这也反映了国际传教运动的趋势。韩国教会重视数量主义[7],它在国内面临着教会世俗化和教会世袭等问题,一直想在国外寻找突破口[8]。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韩国传教事业发展的高潮期,教会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合 作关系,通过传教提高国际地位,试图在文化输出上跻身于大国之列。~12日,韩国好消息教会[9]在哈举行大型布道会,该教会在这次大规模传教活动之前就已经派遣了大量的传教士到中亚。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10]也不例外,该教会派往中亚国家的传教士以及建立教会的数目、信徒数量见表3[11]。
表3 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在中亚传教情况
传教士人数
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目前,汝矣岛纯福音教会在塔、土两国也已开展活动。韩国恩典颂明教会在中亚已建立多个教会。此外,还有多个韩国教会和基督教慈善组织在中亚传教,方式多种多样。日在阿富汗被绑架的韩国公民是韩国泉水教会的信徒,该教会几乎每年7、8月都会组织信徒去海外从事短期宣教。
  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基督教越来越关注穆斯林群体,越来越多的基督教组织和传教士到中亚传教。日,被塔利班杀害的9名基督教传教士中就有六名美籍传教士[12]。美国对中亚外交政策中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传教士、志愿者等民间力量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方面发挥作用,对中亚国家进行渗透。正如美国外交政策分析家米德所言,历史上美国的外交政策会受商人、传教士、军人和律师的影响。在中亚地区,基本上是商人和传教士先行,军人和律师跟进,其政策的过程是“以民促官”,传教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美国联合卫理公会(United MethodistChurch)在2003年成立了中亚传教团,目前在哈、吉、乌三国都有信徒。日,联合卫理公会在阿拉木图为普通信徒[13]开办了一个圣经学校,这是中亚地区第一个具有这一性质的教派学校,它获得了纽约第一联合卫理公会的130 000美元的捐赠[14]。美南浸信会(SouthernBaptist Convention,SBC)是美国最大的一个新教教派,设有国际宣教部,在中亚国家进行传教和援助活动[15]。潘塔诺基督教会(Pantano ChristianChurch)[16]与国际基督教宣教团(InternationalChristian Mission)[17]在中亚国家有合作关系,为中亚的国际基督教传教团提供一些帮助[18]。除教会之外,美国宣教机构也积极活动。基督徒互援会(Christian Aid)[19]、大使命国际中心(GreatCommission Center International)[20]、普世丰盛生命中心(Global Life Enrichment Center)[21]、国际传道会(CHRISTAR)[22]等都重视对穆斯林的传教,在中亚地区传教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随着它们传教活动的增加,中亚穆斯林对基督教的接受程度也有所提高。
  这些国家还借助基督教慈善组织达到传教目的。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23]在中亚国家有许多援助项目。另外,撒玛利亚人的钱袋(Sa-maritans- purse)、中亚互援会(Central AsiaSharing Aid)、仁慈社团(Mercy Corp)、国际慈善社(Caritas International)、国际关怀(Care Inter-national)、乐施会(Oxfam International)等基督教援助组织和福音机构,也为中亚民众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这样的机构在中亚不断增加,发挥 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三)基督教在中亚五国独立后的发展状况
  1.哈萨克斯坦
  基督教在哈萨克斯坦发展的空间较大。哈已经有1 018个注册的新教组织,543所聚会处[24]。哈有两个浸信会团体,一是福音派和浸信会联盟,有227个注册组织,信徒超过10 000名;另一个是福音派和浸信会协会,信徒超过1 000名,由于它拒绝向政府登记,所以无法获知组织数目。在哈取得登记的教派虽不少,但并非任何教会都能通过政府登记。政府常拒绝他们不喜欢的基督教团体的申请,如阿特劳州的恩典长老教会多次向州政府申请登记均未通过。
  天主教在哈的势力相对较大。1991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任命让?帕维尔?林加(Jan PavelLenga)为卡拉干达地区的主教,卡拉干达教区是哈天主教的中心。1994年,罗马教廷与哈建立了外交关系,马利安?奥莱斯(Marian Oles)大主教成为哈、乌、塔、吉四国的罗马教廷大使。现在哈全国有93个注册的罗马天主教教会和附属组织,大约有360 000名拉丁礼天主教徒[25]。此外,哈还有一定数量的东方礼天主教徒[26]。现在,哈主要的大教区有“阿斯塔纳至圣玛利亚教区”(教徒有90 000人)和“阿拉木图至圣三位一体教区”(有59 000教徒)[27]。
  在天主教平稳增长的同时,其他教派也有发展。1990年,哈只有3名公开的基督教信徒[28],到2000年,信徒大约已有50 000名[29]。仅在2005年一年就增加了大约6 000名五旬节派和浸信会的信徒,这些信徒以前大多是穆斯林。美南浸信会派出了20名传教士到哈偏远地区建立教会。联合卫理公会的牧师们在哈农村成立了一个新医疗中心,把传教与医疗结合起来。长老会的传教士为那些身患绝症的病人设立了“仆人部”安养院,并在阿拉木图创办了“基督教文化中心”[30]。美国德伍德圣经教会(C/O Derwood BibleChurch)设立了阿拉木图圣经学院,提供资金支持,希望为哈和其他中亚四国培训本国牧师,以解 决外籍牧师常被驱逐而导致的牧师缺失问题。
  在中亚五国中,哈宗教信仰自由基本得到保证,受伊斯兰极端主义影响最小。但2005年之后,受中亚其他国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响,哈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2007年9月,哈提出一个计划,简称“2007―09计划”,即由于日益活跃的“非传统宗教团体”[31]无视社会的传统文化和宗教,造成宗教间关系紧张,恶化了政府与传统宗教的关系,政府决定增加新法令控制传教。2008年1月,纳扎尔巴耶夫在“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的会议上提到:“哈萨克斯坦要禁止非法宗教活动,目 前有成千上万种宣教机构在哈活动,我们不知道其真实意图。虽然哈是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成为自由的宗教市场。”[32]哈政府为许多年轻人加入浸信会、耶和华见证会感到担忧,司法部分发“如何才能不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的小册子,上面写到改宗就意味着背叛自己的信仰和国家,哈基督教的发展正面临着新问题。
  2.吉尔吉斯斯坦
  除伊斯兰教和东正教外,新教是吉势力较大的教派,目前大约有11 000名信徒,其中约40%是吉尔吉斯族人[33]。一些牧师发现越来越多的吉尔吉斯人皈依基督教,对自己的传统宗教反而不积极。自1996年来,国家宗教事务局登记的基督教传教士超过851名[34],当然传教士的增加不是吉基督徒人数增长的唯一原因。吉基督徒中大约有80%的人认为是通过社会关系而接受了基督教。吉已有许多基督教组织,据该国国家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娜塔丽娅介绍:“现在吉已经有超过260处的基督教聚会场所。”[35]
  吉宗教政策比较开放,传教士可以通过创办福利机构、新建学校以及从事商业活动来传教。2000年2月,杨嘉善传教士[36]及团队在吉建立了第一所拿到宗教局许可证的基督教学校,采用俄文、英文双语教学,选用西方基督教学校专用教 材。2001年,又成立了基督教慈善基金会(Mercy Charitable Christian Foundation ,MCCF)[37]。另一个恩典基金会(Grace Foundation)也在吉创办职业专科学校,目前招收学生102名,并在校园里成立基督徒团契[38]。此外成立于2000年的中亚基督教学校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hristianSchools of Central Asia, ACSCA)在吉北部帮助了数百名贫困儿童。除了提供物质援助外,还给这些儿童讲圣经故事[39]。2009年,吉又批准了两个基督教宗教教育机构。
  另外,联合卫理公会在吉多个城市和地区设有教会和圣经学习小组。比什凯克的一所新修教堂的主要资金是由一家韩国联合卫理公会信徒资助的。该教会在比什凯克开办了星期天学校,以讲圣经故事为主,受到百姓的欢迎。
  吉政府并未批准所有的基督教组织。日,美国犹他州具有官方背景的摩门教代表团与吉总理尼古拉?塔纳耶夫举行了会谈。该代表团明确表示,今后犹他州对吉援助情况取决于吉政府是否给予摩门教合法地位,吉宗教领导人对摩门教使团表示愤怒和失望[40]。至今,摩门教未通过注册,但仍进行传教活动。
  基督教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穆斯林的反对和政府的担忧。吉伊斯兰极端势力攻击和威胁牧师和信徒,但当局没有采取行动进行调控,反而警告基督教徒不要“过于活跃”。2001年,吉南部一群乌兹别克族人成立了袋鼠法庭(kangaroo court),即私设法庭,审判前穆斯林。政府对此保持沉默并表示:“我们规定禁止传教,西方指责我们侵犯人权,但我们的环境确实特殊,基督徒在穆斯林中传教会引起流血冲突”[41]。2005年12月,热迪?奥古兹村一名信徒萨克丁拜?乌斯曼诺夫被同村穆斯林杀害,村民认为这是他背叛信仰应得的下场。
  吉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的关系不断出现问题。日,吉颁布新宗教法,要加强对宗教的管理。根据评论家分析,吉政府试图借 此减小基督教和伊斯兰极端组织给社会带来的影响[42]。虽然环境变得严格,但基督徒仍抱乐观态度。吉浸信会联盟主席Genrikh Foth预测2010年可能是吉教会的丰收年,因为在南部民族冲突发生后,基督徒更加积极传教[43]。
  3.塔吉克斯坦
  独立初期,塔宗教管理一度完全开放,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为了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政府不得不加强对宗教的监管。目前在塔取得登记的教会数目大约有80个[44]。塔基督徒人数不多,且很分散,杜尚别的浸信会原来有800多名成员,但现在信徒已经不到200人[45]。这与信徒近几年 移居到欧洲与俄罗斯有关,也与基督教在塔生存环境不良有关。
  近年来,传教士采取各种方法在塔传教,基督教慈善机构也很活跃,基督徒互援会从1997年开始就帮助塔弱势群体,在南方建立了一所妇女中心,为贫困妇女提供各种帮助,并关注儿童问题。另有一些基督教非政府组织向这一地区输送先进的农业技术等。但如果政府怀疑这些援助机构有传教嫌疑,就停止其活动。
  塔宗教环境复杂,传教士和基督徒经常受到迫害。日,浸信会的谢尔盖?贝沙拉波牧师在塔北部伊斯法拉市被谋杀,凶手最后确认为伊斯兰极端组织“誓言”(Байят,音译拜亚特)的成员[46]。此前,日,杜尚别曾发生一起爆炸案,是一群伊斯兰教学院的四年级学生针对杜尚别46区韩国恩典颂明教会实施的[47]。一名学生将炸弹安置在录音机里,企图杀死其信仰基督教的妻子,结果导致9人死亡,50多人受伤。该学生声称这次袭击仅仅是打击恩典颂明教会在塔传教计划的第一步,他们的目标是消灭所有改信基督教的穆斯林[48]。三个月后,恩典颂明教会的一个下属教会苦盏恩典颂明教会也遭到炸弹袭击。该教会在苦盏已有11年的历史,由于受到当地居民的敌视,已于日停止活动。当局承认关闭恩典颂明教会与当地居民的要求有关[49]。
  4.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在尼亚佐夫15年的极权统治下,宗教自由受到严格限制,只有少数教会和数千名信徒,目前获得登记的教会只有7个[50]。基督教传入土主要是通过一些基督教组织和传教士的秘密传教,也借助广播节目和宣传册子。
  除登记的教会外,其他一切教会的活动都属于非法活动。1997年,原先在苏联时期获得登记的阿什哈巴德浸信会被政府认为非法,之后牧师被判处四年刑期,2007年从监狱释放出来后就被驱逐出境。1999年11月,阿什哈巴德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被拆毁,据说是尼亚佐夫总统的命令。日,阿什哈巴德警察闯入“世界生命”教会组织的圣经学习班,25名信徒遭到盘问,并被要求保证不再参加教会活动。
  2002年年底,因发生尼亚佐夫总统遭暗杀事件,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宗教的控制,基督徒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恶劣。信徒常受到骚扰、威胁、罚款、拘留和就业歧视等。不仅民众排挤基督徒,连政府人员对基督徒也不宽容,尤其是对土库曼族基督徒。
  5.乌兹别克斯坦
  乌深受伊斯兰极端主义之害,所以严厉控制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宗教活动,多次下令关闭教会、逮捕信徒、驱逐传教士等。从2008年5月政府统计的已注册基督教组织数据看,基督教组织数量在下降。目前乌有127个基督教组织获得登记[51],也有多个教会未通过登记[52],而拥有乌兹别克族信徒的教会更难通过登记。
  乌宗教法第五条规定:“禁止改变宗教信仰,禁止任何形式的传教活动”[53]。近年来,已有多名外国传教人员被驱逐出境。虽然政府禁止传教,但仍有许多传教士不顾政府的反对继续从事传教活动。如瑞典五旬节派多次组织传教士到乌传教。基督徒通过翻译出版乌兹别克语圣经、开办电台节目、印刷福音册子等方式传教。在乌活动的基督徒组织中,浸信会比较积极。塔什干浸信会是乌最大的浸信会,约有600名信徒。另外浸信会联盟大约有30多个会场,近1 800名信徒[54]。除五旬节和浸信会之外,其他基督教组织也积极传教,派遣的传教士通常以英语老师或商人的身份出现。一名叫巴洛姆的学生反映乌学校里有许多美籍英语老师都是隐秘的传教士[55]。
  乌基督教面临的形势比起其他中亚国家更严峻,常有宗教迫害的事发生。乌西北部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长期存在着反对新教运动[56]。塔什干和铁尔梅兹地区的基督徒面临着被逮捕和驱逐出境的威胁。一些教会和组织在获得登记后,仍面临被撤销登记的危险。不少教会都被政府撤 销登记,但官方未作出任何解释[57]。这些都表明基督教面临的形势很不乐观。
二 中亚五国独立后基督教发展状况的原因分析
  (一)基督教在中亚发展传播的原因
  1.独立初期比较宽松的宗教政策
  中亚五国独立初期采取的宗教自由政策给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机遇。虽然中亚是伊斯兰教传统地区,但受苏联时期无神论思想和政策的影响,该地区许多民众对宗教的态度都不积极,包括伊斯兰教,特别是哈、吉两国,所以独立之初基督教的传播没有遇到太多传统文化的障碍。另外,这一时期基督教在中亚的发展也得益于东正教的发 展。东正教是俄罗斯的传统宗教,在中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对中亚五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亚有大量的俄罗斯人,这都对基督教的传播产生了影响。中亚民众把东正教当做第二大传统宗教。与阿富汗这类的伊斯兰教传统地区不同,中亚因东正教的存在而为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土壤。
  2.经济状况不良,民众寻求解脱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经济困难严重,人民生活水平骤降。1998年中亚国家的贫困人口总数为2 800万,超过人口总数的一半,其中哈、乌两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0%~35%、吉为60%、塔为70%、土为50%[58]。2004年,吉贫困人口仍占总人口的38%[59]。2006年,塔贫困人口仍有64%[60],失业率高达11.3%[61]。塔总人口只有500万,但有80多万人到国外打工谋生[62]。到2006年年底,吉、塔、乌三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未超过独立前水平[63]。经济发展缓慢、生活贫困使人们寻找精神寄托。伊斯兰教的复兴并未解决民生问题,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出现更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对经济发展更加不利,这使一些穆斯林接受了基督教。另一方面,来自发达国家的传教士拥有充足的资金,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在当地建立医院、学校、福利院、孤儿院、戒毒所等,为民众提供便利。一些生活贫困的百姓为得到教会的物质救济就参加教会活动,或希望借着教会举办的圣经学习有机会到国外发达国家生活。基督教在中亚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当地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这一客观条件。据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居民反映,韩国人在当地建立了多家有基督教背景的企业,在薪酬上有这样规定:若乌兹别克族员工改信基督教,其工资将提高到每月800美元,而那些未接受基督教的乌兹别克族员工每月工资为500美元[64]。用经济优惠手段吸引中亚民众加入基督教是传教士普遍采取的措施,这种方式见效快,但也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
  3.教会积极传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介入
  在当代国际传教运动中,回宣(向穆斯林传教)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亚是穆斯林聚居地,被基督教视为“未得之地”,这直接吸引传教士进入中亚,试图把“未得之地”变为基督教的势力范围。这与基督教本身带有强烈的宣教思想有关,圣经中多处强调“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九一一事件后,西方传教士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非常担忧,希望通过福音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这也是西方传教士热心在中亚传教的一个原因。
  另外,教会在西方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对于传教士的海外传教,政府不予干涉甚至认可与支持。在20世纪90年代,波士顿大学神学院教授达纳?L?罗伯特(Dana L.Robert)指出:“差传事业对美国历史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在于国际关系领域”[65]。美国等大国将从传教士在中亚地区的活动中受益,因而对传教士进入中亚持支持态度,这些是基督教在中亚五国快速发展的外来因素。
  (二)基督教在中亚传播的障碍
  1.中亚各国为了遏制宗教极端主义的发展,限制宗教活动
  伊斯兰极端主义已经严重影响中亚五国的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不断出台严格的宗教政策,改变以前的宽松环境,这成为基督教在该地区传播与发展的法律政策障碍。基督教的发展使中亚基督徒成为伊斯兰极端分子攻击的对象,引发宗教矛盾,干扰社会秩序。政府为避免冲突的发展,加强对基督教的管理和限制。同时,政府也担心基督教影响的扩大会对伊斯兰主流文化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也有不少基督徒因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不安定等原因,迁出中亚,最突出的是日耳曼人,导致基督徒人数减少,使中亚教会规模和基督教影响力下降。1992年,哈有960 000说德语的路德派教徒,但到了1997年就减少到350 000人,目前这一数字仍在下降[66]。2006年,仍留在吉的俄裔、德裔、乌克兰裔基督徒大约只剩123 500人,占人口的2.4%[67]。
  2.基督教的传播被认为是西方势力的渗透
  中亚国家认为,虽然基督教作为欧洲殖民者宗教的年代已经过去,但是基督教的传播为大国介入中亚事务提供了便利。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大学的神学家亚素尔?纳米迪诺夫指责基督教的传教活动,称它是一种“政治工具”,是地缘政治争夺的一个组成部分[68]。所以,各国政府对基督教抱有警惕并关注基督教传播的背后真实意图。中亚民众认为基督教在中亚的传播会破坏和侵蚀中 亚的伊斯兰文化,使中亚人民丧失民族性,这种民间敌对态度也阻碍基督教在中亚的发展。但整体来讲,抵制和阻碍基督教传播的社会情绪并不强烈,也不很普遍。
三 基督教的传播对中亚五国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对中亚地区的影响
  首先,中亚五国独立后面临最迫切的问题是保持国内政局稳定并发展经济。近年来,伊斯兰极端主义在中亚各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使中亚政府在维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上面临更多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进入中亚会对中亚政治产生影响。基督教提倡宽容、和平,反对战争、暴力等一切非和平手段,主张通过自由、和谐与爱维系整个国家与世界。在国家政权上,基督教的态度是“要顺服掌权者”,圣经中提到“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69]。基督教规劝人民应当顺从现存的世俗政权,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所倡导的推翻世俗政权,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大相径庭。从这一角度看,基督教在中亚的发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缓解其对中亚政局构成的威胁。
  民族矛盾是影响中亚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2010年6月,吉南部发生的民族冲突就是一个例子,它使临时政府控制下的吉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基督教在中亚的传播可以缓解民族矛盾。在吉南部民族冲突中,吉尔吉斯族基督徒不仅没有参与民族暴乱,反而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乌兹别克人,为他们提供物质帮助,并虔诚祈祷希望能改善两个民族对立的关系[70]。巴拿巴基金(BarnabasFund)[71]报道:“奥什和贾拉拉巴德周边的城镇和乡村生活着不少吉尔吉斯族和乌兹别克族基督徒,在这次冲突中,他们跨越了民族仇恨,真正践行了基督的爱”[72]。这次冲突中有一定数量的信 仰基督教的吉尔吉斯人和乌兹别克人相互帮助,虽然数量不多,但不可否认双方良性接触产生的积极意义。中亚国家的基督徒坚持用宽容的态度处理民族矛盾,认为“民族关系中缺失宽容精神,容易引发民族冲突,这只会给人民带来伤害,只有通过宽容才能把冲突之火熄灭”[73]。基督教在缓和民族矛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有利于中亚国家政局和社会稳定。
  其次,基督教在中亚的传播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企业宣教(Business as Mission)[74]灵活地把发展经济与传教相结合,通过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减少民众对基督教的排斥,进而达到传教目的。人道主义慈善援助不能彻底解决贫困,只有发展经济和商业才能解决中亚人民的贫困。一位教会领导人说:“不要给我们送钱,但希望能派送一些商界人士,为我们创造就业岗位,这样我们就能改善生活。”[75]所以在中亚,越来越多的基督徒采取这种宣教模式,开办企业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经商发展当地贸易经济;成立商业咨询公司,为当地人提供信息、经营指导;还为他们提供贷款、帮助组建公司。吉失业率曾达到65%,特别是南方居民几乎3/4的人没有工作。1999年,小约翰?沃顿(Mr.John Warton,Jr.)[76]和他的团队在吉实施了一个创造就业岗位的计划,有104家基督徒经营的企业参与了这项计划,通过贷款扩大业务,为吉增加了1 000多个就业岗位[77]。世界地平线(World Horizons)[78]通过酒店、餐饮业、工艺制作、技术培训、商业咨询服务等项目,为当地民众创造就业岗位和提供技能培训[79]。2001年,米歇尔(Michael)[80]以110 000美元在中亚建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做食品和农产品的代理,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美国长老会在哈成立了基督教商业团体(A Christian Business Fellowship),设立商业信息中心,为民众提供商业咨询[81]。目前,中亚已经有三个这样的商业咨询机构。另外,商业专业网(The Business Professional Network)[82]下的周转贷款基金会为吉民众提供项目信息,并提供免息贷款。国际基督教商会(InternationalChristian Chamber of Commerce)、基督教商业协会(Christian Business Association)、门诺经济发展协会(Mennoni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MEDA)等也提供小额贷款,发展小型企业。
  最后,基督教在中亚的传播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第一,有利于改善中亚国家民生问题。目前中亚已有许多教会和基督教援助机构,他们不仅传教,也关注中亚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儿童、艾滋病、难民、教育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减少了对政府的压力。基督教组织在中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力量,在这次吉南部发生的民族骚乱中,它也发挥了作用。如ACT Alliance在第一时间为吉受害民众提供了27万英镑的食品援助,基督徒互援会也马上运输价值5万英镑的食品给奥什地区的难民[83]。ACT的成员DCA[84]帮助奥什和贾拉拉巴德7 632个受难家庭(57 240人),提供物质和医疗援助。除此之外,国际助老会(HelpAge)、无国界医生(MedecinsSans Frontieres ,MSF)、乐施会、基督复临发展救济局(Adventist Development Relief Agency,ADRA)、浸信会世界援助(Baptist World Aid)等基督教援助机构都提供了帮助。第二,从中亚是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导的地区这个角度来考虑,基督教在中亚的发展可能会对中亚五国造成一些不利的社会影响。(1)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产生的宗教矛盾,影响了社会秩序。这是基督教的传播给中亚各国政府带来的新问题。宗教认同性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自身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中亚五国本身就有民族问题,现又加上宗教矛盾问题,有可能加剧中亚国家的社会冲突。从现状看,不少中亚穆斯林排斥基督徒,对改信了基督教的家人 也不宽容,两者处于对立状态。这种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民族关系的恶化,增加了中亚国家社会的不稳定性,“没有宗教和平就没有地区和世界和平”[85]。推动中亚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形成认知共识是困难的,随着基督教在中亚不断发展,宗教矛盾给中亚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可能增加,但在不同国家的情况会有不同。大体来讲,塔、乌两国受伊斯兰教传统影响远大于哈、吉、土三国,两种宗教的矛盾也更明显。(2)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交汇从另一个层面说就是西方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从文化繁荣发展角度看,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处理多元文化 关系是一个复杂问题。教会在中亚国家传教的本意并不是要用基督教文化征服伊斯兰文化,只是关注中亚民众“灵魂的得救”,但客观上却不断冲击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对两者关系的发展应予以关注。
  (二)基督教在中亚的传播对该地区大国关系的影响
  中亚地区成为当下世界各大国关注的焦点,除了俄罗斯的传统影响外,许多国家和组织也积极介入该地区,如美国、欧盟、英国、中国、韩国、伊朗、沙特、土耳其等,竞相参与中亚地区事务,扩大在中亚的影响。基督教在中亚的传播间接上有可能影响中亚国家与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美 国与伊朗、土耳其与中亚的关系,最后影响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美俄两国在中亚问题上本身就存在激烈竞争。随着大批俄罗斯人迁回本国,东正教对中亚五国的影响力下降,而基督教却成为一股新的宗教力量对中亚产生影响。东正教和新教虽同属于广义上的基督教,但是东正教反对新教在中亚地区传播,它与伊斯兰教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支持政府限制宗教活动,以此减轻新教给中亚五国带来的影响。曾发生东正教牧师带着当地警察去聚会处逮捕新教信徒的事件。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位东正教的执事公开反对新教,把它们比作癌症病毒, 会危害社会。最近几年,发生过当地信奉东正教的官员煽动民众反对新教和天主教[86]的情况。以美国为主要推动的基督教在中亚的发展肯定会引起俄罗斯的警惕,俄罗斯不愿意美国在中亚增强势力,反对美国对中亚实行宗教渗透。基督教在中亚进一步传播,有可能导致美俄在中亚展开新的竞争。
  中亚五国独立后,伊斯兰世界国家积极参与中亚事务。中亚伊斯兰教的复兴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伊朗、土耳其、沙特等国家的帮助,基督教在中亚地区的发展势必会引起这些国家的担忧和不满,可能会影响西方国家与这些国家在中亚的关系,也会影响中亚 五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伊斯兰教认为,天下穆斯林是兄弟,中亚五国独立之初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曾有过一个短暂的亲密时期,但由于基本国情的巨大差异和其他原因,这种关系很快降温。伊斯兰世界对穆斯林的改宗持敌意,伊斯兰教法中专门设有叛教罪。基督教在中亚的发展以及中亚政府对待基督教的态度一方面会影响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这种影响还不明显,像前文所说的美国犹他州把摩门教是否有合法地位作为经济援助的前提条件的例子还不多。在基督教问题上,中亚国家需要在西方与伊斯兰世界之间保持平衡。
  另外,中亚伊斯兰极端分子常把矛头指向传教士和基督徒,对他们施以恐怖行为,这为各国反恐增加了新问题,有可能为美国和其他国家打击中亚恐怖主义提供理由。浸信会联盟社全球使命的协调员罗布?纳什(Rob Nash)说:“当地基督徒受迫害时,最好的办法是安静等候,如果向西方寻求帮助可能会影响国家间关系,效果适得其反。
  世界浸礼会联盟、论坛18(Forum 18)、挪威基督教新闻服务等机构应该全面跟踪基督徒迫害情况,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87]。这表明,目前西方国家政府还不打算出面保护基督徒及其利益,但问题已经受到关注。
四 基督教在中亚的未来走势
  中亚基督教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还会发展,但面临着重重困难。
  首先,基督教在该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信徒数量已初具规模,人们对基督教的了解程度不断增加,加上教会和基督教组织对当地社会做出一定贡献,多数人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基督教。其次,中亚在教会看来是不能放弃的地区。不同国家的宣教机构和传教士不会因受到迫害就退缩,反而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到中亚传教。再次,想要清除基督教在该地区的影响已经不可能。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通讯设备成为基督教在中亚传播的另一条渠道,即使中亚各国出于各自的考虑限制其发展,也难以阻挡基督教的扩散。最后,不可忽视基督教援助机构的影响力。相对教会来说它们更容易进行活动,所从事的人道慈善事业对中亚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帮助了基督教的传播。
  从消极方面看,基督教在中亚的传播会继续受到打压和限制,发展可能会相对缓慢。中亚五国政府会继续加强对宗教的管理,伊斯兰极端主义对基督教的打击也不会停止。
  总之,在中亚受到伊斯兰极端主义不同程度的威胁下,各国政府对待基督教会更加谨慎,不仅考虑基督教本身给中亚国家带来的影响,还要考虑基督教背后的国际势力。政府不仅要平衡宗教关系,还要平衡中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对基督教的迫害行为更多的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所为,但是政府如何处理这类的迫害行为也能体现政府的态度,若处理不好,会恶化宗教关系。基督教在中亚的传播与发展从正面看可以缓解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发展,但中亚政府不会任其在中亚自由发展,以免伊斯兰文化受到冲击并引起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压力和不满,进而影响中亚国家与伊斯兰世界国家的关系。中亚的基督教应会在中亚五国政府的“平衡杠杆”政策中缓慢发展。中亚穆斯林和基督徒领袖也积极促成对话,缓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穆斯林与基督徒的紧张关系,并指出真正的对话首先要承认差异和尊重差异[88]。1995年,塔什干举办了一个穆斯林-基督徒的会议,主题是“和谐相处”。尽管基督教引起了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强烈反对,但它有可能成为中亚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在它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上,但在不同国家有明显差异。虽然宗教领袖都提倡宗教宽容、求同存异,但一旦涉及具体利益时,这些主张很难落实。基督教在中亚的走势和影响仍在观察中,目前还难以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
  (责任编辑 向祖文)
  注释:
  [1]本文探讨的基督教不包括俄罗斯东正教,主要指天主教、基督教新教、新兴的基督教小宗派等。公元5世纪,聂斯托里(景教的创始人,景教即基督教东方教会聂斯托里派)及其追随者就已向中亚和其他东方国家传教。在公元652年阿拉伯伊斯兰军队入侵中亚前,景教在中亚已有相当大的影响。之后渐衰,被伊斯兰教取代。直到15、16世纪,基督教在中亚又开始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商人、学者和欧洲的使节,但规模非常小,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力。19世纪下半期,帝俄军队征服了中亚,一批俄内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迁居到中亚,其中有一些是门诺 派、福音派、浸信会和摩罗康尼派(Molokane)信徒,他们散居在中亚各地。此外在二战前期,一大批居住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日耳曼人(也有少数其他民族的人)被强制迁移到中亚,他们成为中亚地区信奉基督教的主要居民。
  [2]http://www.twcbm.org/Page3PDF.pdf []
  [3]古丽阿扎提?吐尔逊著:《中亚恐怖主义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页。
  [4]指改信了基督教的穆斯林,通常用前穆斯林(Pre-Mus-lim)来称呼这类基督徒。
  [5]Laurence Jarvik,《Igor Rotar Briefs Washington On Central Asian Religious Issues》, , http://www.registan.net/index.[]
  [6]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基督教团体迄今向173个国家派遣了近17 000名传教士,即便在当地政府禁止传教的中东和中亚的传统伊斯兰国家,也有4 700多名韩国教会派遣的人员在从事各种活动。参见苏恩仙《韩国基督教海外传教对韩国对外关系的影响――以阿富汗人质事件为例》,复旦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徐以骅教授。
  [7]这是指韩国教会特别注重教会的规模和信徒人数,教会势力的竞争引发了派遣传教士和传教团的竞争。
  [8]《韩国教会也在担心“攻击性海外传教”》,源自日朝鲜日报,转载于基督教新闻社,日。
  [9]1992年,大韩基督教长老会防止异端委员会认定好消息宣教会为异端。
  [10]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教会之一,拥有近80万的信徒,属于五旬节派的神召会教会。
  [11]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 _ 4d1el8.html []
  [12]http://.cn/hqjs/gjfw//content_675852.html []
  [13]神职人员有自己专门的神学进修单位。
  [14]http://new. gbgm- umc. org/work/initiatives/centralasia/ []
  [15]http://www.centralasia.imb.org []
  [16]总部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桑市。
  [17]国际基督教传教团是由六个国家的团队所组成的,最先都是以家庭教会的形式开始,因为基督教活动在中亚地区常会受到政府的限制,所以采取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教。
  [18]http://pccwired.org/international/partners/pccorgsouth-eastasia/ []
  [19]它是美国一所宣教机构,九一一事件之后,该机构派往中亚的传教士增多,他们以维吾尔人作为进入中亚的突破口,把福音带进中亚国家。详见http://www.ccea.org.tw/cam//Functioncode/Publish/focusnew.asp? typ=22[]
  [20]大使命国际中心是取得美国联邦政府免税资格的宣教机构,在1998年成为ECFA(Evangelical Council of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已建立了两个团契(fellowship),一个是阿拉木图华人基督徒团契,由晓士顿中国教会接办,另一个是哈萨克斯坦东干人宣教事工,由台湾路加传道会接办。详见http://www.gcciusa.org/Chinese/b5_global/b5_global_content.htm []
  [21]普世生命中心作为一种宣教机构,其宣教模式在不断发展,新的宣教思维已经超出一个宗派和文化背景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22]http://www.answering-islam.org/Chinese/project/gb_topic19/21/gb_21_21_a.htm []
  [23]它是是美国人创立的一个国际性基督教救援及发展机构。
  [24]Kazakhst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09.http://www.state.gov/g/drl/rls/irf/2009/index.htm []
  [25]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Kazakhstan.http://www.catholic-kazakhstan.org/[]
  [26]天主教分为拉丁礼天主教和东方礼天主教,拉丁礼天主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罗马天主教。东方礼天主教也称为东仪天主教会,是采用各派东方礼仪的天主教教会的总称。多是16~17世纪从东正教和一些较小东方古老教会中分离出来而参加天主教会者,他们承认教宗的首脑地位,但继续保持各自原有的东方派传统礼仪和特点,而不受拉丁语系天主教会之礼仪和规章的约束。
  [27]http://www.catholic-kazakhstan.org/ []
  [28]这三名信徒原先都是穆斯林,后改信了基督教。
  [29]Stan Guthrie, Central Asia: Christians Fear Decade of Freedom Is Over. . http://www. /ct/2002/march11/25.30.html []
  [30]http://www. pff. net/Projects/projcentralasia. htm []
  [31]哈萨克斯坦界定伊斯兰教、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犹太教为哈传统宗教,而非传统宗教中就包括基督教新教。
  [32]Mushfig Bayram, Kazakhstan: Religious freedom survey September . 09. 23. http://www. forum18. org/Archive.php? article_id=.03.28]
  [33]Kyrgyzst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 10. 26. http://www. state. gov/g/drl/rls/irf/.htm, [].这一数据与前文提到大约有两万左右的信徒数有出入,这可能由于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新教范围造成的,11,000应是比较保守的统计数据。
  [34]Kyrgyzst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05. http://www. state. gov/g/drl/rls/irf/.htm[].在2005年的宗教自由报告中,吉统计的传教士人数为1103,其中基督教传教士有851名,伊斯兰教传教士仅为252名。在2009年的吉宗教自由报告中,传教士人数增加至1203名,其中增加的主要是基督教传教士。
  [35]Kyrgyzstan: foreign missionaries offer faith and food./article_213.shtml.[]
  260多处聚会场所包括已注册的48所浸信会、21所路德教会、49所五旬节教会、35所长老会、43所“神赐能力教会”(Charismatic)、49所耶和华见证会、30所基督复临安息日会、3所罗马天主教会(大约有40个小教区)。
  [36]在去中亚地区宣教前,杨嘉善已在美国纽约新泽西主恩堂服侍了20年,担任教会董事会主席、差传委员会主席、建堂委员会主席,也是大使命宣教中心的董事。
  [37]该基金会是吉宗教事务委员会和司法部共同批准的第一个无宗派无营利的基金会,允许基金会建立基督教学校、孤儿院、医院、神学院、教会、戒毒戒酒中心等。目前在吉已建立了6所中小学校,并由原来的120名学生发展到1200名,拥有333名教职员;开办了一所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的4年制信望爱高级专业学院,毕业生可获得学士学位,自2008年秋开始设有工商管理、英语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第一年该校招生51名学生,包括吉尔吉斯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兹别克族等;建立了两所孤儿院和一所残障儿童之家;还积极筹划各种与传教有关的儿童暑期夏令营等。详见http://gointl.org/? q=gointl/magazine/56/node/864[]
  [38]日的数据,http://www.glecenter.org/.html []
  [39]http://www.acsca.narod.ru/ []
  [40]http://www. religioscope. info/article _ 213. shtml []
  [41]Kyrgyzst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09, .http://www.state.gov/g/drl/rls/irf/.htm []
  [42]The Russian influence over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n the context of Kyrgyzstan, .http://www.turkish-weekly.net/article/339/.html []
  [43]http://www. ctlibrary. com/ct/2010/juneweb -only/34-41.0.html []
  [44]在塔吉克斯坦取得登记的教会主要是浸信会、天主教、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路德会和韩国新教。Tajikist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09, .http://www.state.gov/g/drl/rls/irf/.htm []
  [45]A.Christian Van Gorder, Muslim-Christian Relations in Central Asia, London: Routledge press, 2008, p.41.
  [46]Igor Rotar, Tajikistan: Who murdered Baptist missionary Sergei Besarab, .http://www.forum18.org/Archive.php? article_id=330 []
  [47]恩典颂明教会是塔最大的新教教会,由来自洛杉矶的韩国籍牧师蔡燮云(YUN SEOP CHOI)在1991年建立,信徒主要是塔吉克人、朝鲜族人、俄罗斯人、鞑靼人和乌兹别克人,1997年,该教会通过塔官方登记。
  [48]http://www. keston. org. uk/kns/miscnew/KNS%20TAJIKISTAN% 20Church% 20Bombing% 20Update. html []
  [49]Igor Rotar, Tajikistan: Why was Protestant church ordered closed? .http://www.forum18.org/Archive.php? article_id=559 []
  [50]分别是福音浸信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全福音教会、东方之光教会、恩典教会、基督教国际教会和新使徒教会。详见Turkmenist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 10. 26. http://www. state. gov/g/drl/rls/irf/.htm []
  [51]主要包括58个韩国的基督教会、23个浸信会、21个五旬节教会、10个基督复临安息日会、5个罗马天主教、3个路德会、4个新使徒教会(它是基督教教派的教会,总部设在瑞士苏黎 世,是从天主教使徒教会中分离出来的,在教会中设立使徒职分)、2个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它是一个独立基督教会,信奉单一属性说,基督只有神性没有人性,独立于基督教主流派以外,亚美尼亚是世界上最早的基督教国家之一)、1个耶和华见证会、1个“上帝之声”教会。详见Uzbekist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10.26.http://www.state.gov/g/drl/rls/irf/.htm []
  [52]塔什干米尔佐―乌卢格别克区的贝沙奈浸信会、奇尔奇克的五旬节教会、努库斯和卡拉卡尔帕克的“以马内利和平”教 会、安集延的五旬节教会、撒马尔罕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恩典颂明基督教会、Miral新教教会等都未通过政府登记。
  [53]Lgor Rotar, Uzbekistan: Religious freedom survey, April 2005.http://www.forum18.org/Archive.php? article id=338 []
  [54]http:///Fellowship.htm []
  [55]BBC Monitoring Central Asia,《Uzbek TV Program warns of Christian missionary activities》, ,http://wwrn. org/articles/23575/? &place= central- asia&section=mass-media,[]
  [56]http://www. http://www. forum18. org/Archive. php?article id=476 []
  [57]Felix Corley, Uzbekistan: Samarkand - city of closed Protestant churches, . http://www. forum18. org/Archive.php? article_id=.07.12]
  [58]孙壮志:《中亚地区的安全环境》,载《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2001年第12期。
  [59]蒋新卫:《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60]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编:《上海合作组织研究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
  [61]胡红萍:《中亚国家经济形势分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10期。
  [6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页。
  [63]蒲开夫:《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经济发展比较》, http:///zys/content//content_6454.htm[]
  [64]该资料由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院学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提供。
  [65]From Mission to Mission to Beyond Mission: The Historiography of American Protestant Foreign Mission since World WarⅡ,p.11.转引自徐以骅《当代国际传教运动研究的“四个跨越”》,载《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1期。
  [66]Tobin Perry,《Central Asia’s Great Awakening》,http://www. christianitytoday. com/ct/2000/july10/20. 29. html[]
  [67]A.Christian Van Gorder, Muslim-Christian Relations in Central Asia.London: Routledge press, 2008, p.33.[68]Stat Guy, Christians targeted by Uzbekistan government, . http://magicstatistics. com/category/asia/central-asia []
  [69]出自《圣经》罗马书13章第1节和第2节。
  [70]Beth Alexander, Kyrgyzstan ethnic violence doesn't deter believers, . http://www. sbcbaptistpress. org/bpnews.asp? id=3.07.12]
  [71]它是一个在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里支持、帮助少数派基督徒的组织机构。
  [72]Stefan J. Bos, Kyrgyzstan Christians receiving death threats as ethnic violence kills 190, . http:///category/cis-ex-ussr []
  [73]William Yoder, Ethnic Violence Buffets Kyrgyz Christians, .http:///ct/2010/juneweb-only/34-41.0.html []
  [74]Business as mission也被称作Kingdom business、Market-place missions、for-profit missions,它是指通过企业、商业来传播基督教。企业宣教,相对传统的宣教模式而言,具有优势。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严格控制传教活动,包括中亚五国,传教活动常因传教士的身份问题而受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可以拒绝传教士,但是不能拒绝企业、商业、资本,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企业宣教成为一种有效又切合实际的宣教模式,当地政府也不排斥这种方式,认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确 实有益。许多国家不欢迎传教士,但是没有哪个国家不欢迎生意和投资的。
  [75]Mats Tunehag, Wayne WcGee, Josie Plummer, Business as Mission:Lausanne Occasional Paper No.59,2004.09.http://www.lausanne.org,[]
  [76]小约翰?沃顿是专业商业网络(the business professional network)的董事长和国际负责人,也是国度企业论坛(Kingdom Business Forum,KBF)的负责人,他积极推动企业在宣教中的作用。
  [77]David Befus, Kenneth R.Chase, Kim Daus-Edwards,John H.Warton,Jr., Discussion: Business as Mission,2004.03. http://www.wheaton.edu/CACE/resources/onlinearticles/BusinessAsMissionChapel.pdf,[]
  [78]世界地平线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威尔士的拉内利,是一个综合性的宣教机构。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机构组织,而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网,其成员有个人、家庭、教会、企业和其他团体。现在该组织在30多个国家进行活动,主要集中在南欧、北非、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http://www.worldhorizons.org/ []
  [79]http://www.worldhorizons.org/features/business-as-mission/ []
  [80]他出于传教的热情,在1997年,移居到中亚。
  [81]Sharon Linzey, Christianity in Russian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Pasadena: William Carey Library press, 2003,p.156.
  [82]是由一群热心的基督徒在参加完1995年在汉城举办的世界福音全球咨询会后成立的。它的主要活动是:帮助和支持用企业宣教的人;把西方国家的商业资源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相联系;成立了管理信托基金会(周转贷款基金会),帮助创业者获得创业资本,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中小规模企业的发展;鼓励和协助其他机构的相关商业活动。http://www.bpn.org []
  [83]http://www. christianaid. org. uk/pressoffice/pressre-leases/june2010/church-development-groups-deliver-impar-tial-aid-in-kyrgyzstan.aspx,ACT是一个由100多所教会和机构组成的人道主义援助和发展联盟,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都有援助活动。[]
  [84]全称为DanChurchAid,是丹麦的基督教援助组织,成立于1922年。
  [85]〔瑞士〕汉斯?昆等编:《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6]Robert Marus, Blessed are the persecuted: where perse-cution is real, it’s Intence,.http:///content/view/4684/53/,该作者是浸信会出版社华盛顿分社的社长和总主编。[]
  [87]Robert Marus, Blessed are the persecuted: where perse-cution is real, it’s Intence, .http:///content/view/4684/53/ []
  [88]Striving Together in Dialogue A Muslim-Christian Call to Reflection and Action,.http://www.oikoumene.org/resources/documents/wcc-programmes/interreligious-dia-logue-and-cooperation/interreligious-trust-and-respect/striving-together-in-dialogue.html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Web-o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政策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