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后退手镯取不下来怎么办的熟练工怎么办

5000个项目5000亿投资,不是“给金鱼换水”
“机器换人”如何叩开“浙江智造”大门?
程鹏宇&陆烨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机器换人”如何叩开“浙江智造”大门?
巨石集团的自动装捡车间。
易锋机械自主研发的机械手。
“机器换人”是我省块状经济重新焕发活力的必由之路,是我省走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前列的前瞻之举,也是我省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经历两年实践,初尝甜头的浙江企业也面临着转型阵痛:设备资金哪里来?人与机怎样磨合?技术人才缺口如何弥补?机器售后怎样修?“人口红利”如何转化为“机器红利”?一路且行且探索过程中,“机器换人”正倒逼浙江“低、小、散”产业加快整治转型。记者深入湖州、嘉兴、绍兴等地调查采访,探寻“机器换人”推动“浙江制造”迈向“浙江智造”的不凡历程。
在绍兴柯桥轻纺城卖了一年多的坯布以后,27岁的刘卫华年前开始在钱清镇销售数控横织机――一种通过电脑对整套纺织设备实行智能控制的机器。
2008年,在这个55平方公里的镇上,纺织企业使用的数控机大约有2000台,到2012年时增长到4000台,去年,已经突破了8000台。
与此同时,柯桥区第一批“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计划已经出炉,40个项目总投资82亿元,其中去年已经完成投资32亿元。
这让刘卫华觉得,自己终于等来了从业以来最好的日子。
从“织女”到“织机”柯桥一年减少7亿元人力成本
“早几年进来的人说,之前一年大概也就卖120台至150台。从去年开始,机器销量就上去了,我一个朋友的订单已经超过300台了。我今年卖提花机也卖了13台了。”刘卫华口中的数码提花机,如果装备到生产线上,每天单台产量是普通织机的3倍,每100台织机就可以减少25个人。
刘卫华算了笔账,目前纺织行业工人的工资一般为1500元至1800元(熟练工更高),加上伙食住宿,每个工人每月至少要花费2000多元,每添加一台电脑横织机,人工成本就可以缩减到原来的1/6至1/8。“一台机子8万元到15万元之间,一两年就可以回本了。”
“如果换成插件机,性价比就更高。”刘卫华在卖坯布的时候就留心过,如果在产量相同的前提下,一套机器流水线只需3名工人,一条传统的手摇机生产线则需14名工人,按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计算,用机器一年可省下用工成本近20万元。
事实上,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柯桥区已经实施“机器换人”项目221个,累计投资68.06亿元,净减少用工数11490人。这至少每年可以为全区企业减少近7亿元的用工成本。
如果柯桥区40个项目、82亿元的总投资全部到位,平均每个项目超2亿元,预计能减员2500人。在刘卫华看来,这场变革,“淘汰人工是大势所趋,市场并不会因此变小。但企业如果不换,它的市场就只会越来越小。”
在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招工难等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作为浙江省唯一承担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城市,柯桥区乃至绍兴市的“机器换人”击鼓传花似的迅速蔓延开来。
政府补助,更加速了柯桥“机器换人”的大潮。柯桥区的企业实行“机器换人”可以按照设备投资额的4%予以补助。对集聚的印染企业符合工艺、环保要求的,给予15%的一次性贴息补助。此外,还安排了2000万元“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对示范企业、省级以上信息化项目和软件产品进行奖励。
从“装运工”到“机械手” 嘉兴高端制造业设备成本高昂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绍兴柯桥。
去年,嘉兴桐乡全市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00项,总投资额达78亿元,其中设备投资50亿元。全年以“机器换人”为主的现代化技改投入达110亿元以上,现代化技改投入占工业生产性投资70%以上,设备投资占工业生产性投资60%以上。
在桐乡巨石集团的自动化仓储中心,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产品从进仓、储存、出仓到装运全流程自动化管理,这栋5层楼高的仓库里没有一个装运工人。
“刚开始,一批桐乡的大型企业,是主动自发地进行‘机器换人’。”桐乡市经信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杨国平介绍,“一方面是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良品率和生产效率。”
作为中国产量第一、世界第六的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生产商,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4年前就开始实施“机器换人”,“去年销售同比增加1.2个亿元,但员工总数却减少了37人。”自动化推进部部长姚富强介绍,机械设备全部更新完成后,还将削减2/3的人,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车间,产值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30%。
这场令人诱惑的变革,成本是多少?
以“易锋机械”为例,一台进口通用型机械手的成本是30万元至40万元,一个工作组10台,一个车间共80台,仅设备更新的成本就至少需要2400万元。
“如果算上科研和其他经费,已经累计投入1亿多元。”姚富强甚至用了“昂贵”来形容。显然,这个成本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难以承受的。
刘卫华也有着同样的顾虑,“市面上买好的先进装备的肯定是大企业,小企业吃不消这个成本。就拿一个普通化纤企业来说,以年产涤纶加弹丝15万吨为标准,一台德国进口加弹机的成本是34万元,需要引进10台左右,这就需要300多万元。”
从“一次到位”到“一点点改” 浙江期待融资租赁撬动“机器换人”
“你让一家小企业花300万元去买几台机器,他们回来一算,要两三年才能回本。一般情况下,这家企业是不会再想着去换了。”刘卫华就碰到过许多次这样的情况。
“像柯桥这类传统纺织行业,人力成本是主要因素;桐乡这类高端制造业的设备成本又是主要因素,只要‘机器换人’的成本高于企业目前的盈利成本,这个企业的积极性肯定就会受影响。”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程兆谦比喻,“机器换人”不是“给金鱼换水这么简单”。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企业大多都是根据自身状况,在关键设备上进行局部改造,其实就是部分实现‘机器换人’。”杨国平指的正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采取的措施,“不能一次性到位的,就一步步来,一点点换,每年更新。”
去年销售突破7亿元的“易锋机械”,在面对2400万元更新费用时,也并不是全部引进,而是“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然后自主研发或者采用结构拼装的方式”,姚富强透露,“这样每只机械手的成本只要10万元左右。”
同时,在浙江省目前已经完成“机器换人”的企业中,有超过一半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回收期在4年以上的企业比重达36.8%。“回收周期长,投资又大,不排除还有一些企业是贷款在换,这样反而增加了企业风险。”程兆谦感慨,融资渠道狭窄使得许多企业在“机器换人”时有心无力。
“广东、江苏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融资租赁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企业有‘机器换人’的需求,但是资金不够,这时候就通过第三方租赁公司,企业按要求缴纳首期资金就可以了,剩下的由融资公司支付。然后通过应用机器而减少人工节省下来的工资,支付给融资公司偿还剩余资金。”程兆谦认为,这种方式为企业“机器换人”赢得了更长的周期,“不仅有利于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还有利于企业争取主动权。”
浙江今年将实施5000个项目,投入5000亿元资金推进“机器换人”。就在3月30日,全省2015年度“机器换人”十大行业试点出炉,绍兴诸暨的袜业和嘉兴南湖的制冷家电及其零部件行业入围。对这些列入试点的市县,省财政都以工业与信息化专项资金安排补助资金500万元(诸暨市1000万元),用于“机器换人”。
这些在刘卫华看来,就是“许多的订单和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对于迫切渴望通过“机器换人”叩开“智造”大门的浙江而言,或许将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责编:王婕、翁迪凯)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原创推荐|风情小镇
热门资讯|图说中国
热点栏目|环球博览
图说浙江|人民电视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秀洲新兴产业“机器换人”亮点多
- 嘉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
突破环节瓶颈 加速产品进化
秀洲新兴产业“机器换人”亮点多
&&&&&日 09:49:18&&&&&&&&&&&&&&
本报讯 效率实现倍增,产量大幅提升,用工显著减少……2月21日,秀洲新闻关注了“机器换人”对秀洲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发端于原料生产环节的“机器换人”改变着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生产方式,为传统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方向。那么,秀洲新兴产业是如何利用“机器换人”的?其中有何亮点?记者近日走访了正在实施“机器换人”的一些新兴产业企业,观察“机器换人”为新兴产业带来的新变化。
一个车间:设备更新的演化历程
年后的耐思电气(嘉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已经“火力全开”地开始了产品生产。在一排人工铆接机前,一位位女工正在熟练地安装插座开关中的插套,身后是一筐筐待安装的零件。
“每个熟练工一天的产量在四千到五千只之间,已经是手工生产的极限了。”该公司设备部经理路晴明指着一台半自动铆银点设备说,“半自动设备是从人工再到全自动的中间过渡环节,综合了人工和机器,但是产量也没有质的突破。”
自动排料、自动取料、自动组装、自动铆接……通过四道工序,一枚枚成品从全自动银点铆接机的圆盘上滚落。“这套设备将过去的四道手工工序集成,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一台机器每天的产量在2万个左右,抵得上4个工人的手工产量,突破了环节生产的产量瓶颈。”路晴明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在自动化设备上的投入都在150万元左右,“带来的变化是对基础工的需求少了,而对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产品:全环节自动化的结晶
从完全依靠人工搬运,到三道工序完全依靠机械手来操作,经过了三年多的“机器换人”,如今位于洪合镇的福莱特浙江嘉福玻璃有限公司也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华丽转身。
据福莱特浙江嘉福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非介绍,自从引进了机械手设备,从原片玻璃下片,到进入加工环节上片,直至最后的成品包装环节,全部都由机器手来操作,完全不需要经过人手,更好地保持了玻璃的洁度。
除了机械手,为了更好地提高产品合格率,福莱特公司还投入了几百万欧元特地从德国引进了ISRA在线缺陷检测设备,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以往在检验产品时,需要工人在流水线旁盯着玻璃,寻找瑕疵,费力伤神不说,而且并不能完全挑出不合格产品。”赵晓非说,“而运用ISRA在线缺陷检测设备,通过高清摄像头将不合格产品的信号传递给机器手,通过两者的配合,至少能减少一半人工,哪怕是只有0.1、0.2毫米的缺陷,也都能检测出来。”
除了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之外,被机器“换下来”的人力也十分可观,据赵晓非介绍,现在公司有8条生产线,12条加工线,满产时的人数比以往减少近500人,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普通工的工作被机械手所取代,现在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更需要专业对口的技术工人,不仅能够操作机器,还需要学会如何保养机器,公司招聘员工的层次与以往相比也有了提高。
来源:嘉兴在线—嘉兴日报&&&&作者:记者 丁珩 见习记者 祁晨婷 通讯员 朱诚 邵坚&&&&编辑:林琴&&&&责任编辑:苏延军金斧子在线理财 - Error S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镯取不下来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