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谈谈企业文化烈士品质谈谈当下自身怎么做

当前位置: >我新闻 >校园新闻
由: 发表于 10:27:50
近日,来自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的八名大学生来到兴化市垛田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寻访出生在那里的雨花台革命烈士沈云楼同志的英勇事迹。本次实践活动以“追寻晓庄英烈、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理念、践行‘八字真经’”为主题,以“和英烈同在、与理想并行”为口号。积极响应**总书记关于当代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要求,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讲话精神。
10:23:16 上传
出发之前团队成员来到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向纪念碑三鞠躬。在纪念馆内,实践团团长徐美才采访了三位雨花台讲解员,深入了解雨花台革命烈士精神,尤其是沈云楼烈士的生平事迹。在兴化当地,八位同学先后来到了团市委、史志办、市民政局查阅相关资料,受到了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的热情接待。19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兴化市垛田镇湖西口村,沈云楼烈士出生的地方。在沈云楼故居,队员们采访了沈云楼烈士的家族侄儿,已72岁高龄的老人讲起沈云楼的革命事迹,激动的留下了眼泪。实践团还专访了垛田镇原文化站站长李松云,李站长详细介绍了沈云楼的出生背景、家族情况以及沈云楼参加共产党并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采访之后,老站长表示他退休之后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就是把沈云楼烈士的故居进行翻修并加以保护。目前沈云楼故居有沈氏后人在居住并且比较破旧,我们希望当地政府尽快出台措施加以保护,希望老站长的心愿能够尽快实现。实践团成员还集体参观了兴化市烈士纪念馆、海军博物馆、千秋广场等地。
10:24:38 上传
10:25:40 上传
采访文化站站长
据悉,本次实践结束之后,团队获得的资料将提供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用于为沈云楼等革命烈士编写传记。本次实践团指导老师,环境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洁表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们而言是一次接受爱国主义理想教育的好机会,同学们在实践中做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
B、热线:025-
D、短信/彩信:
手机用户请直接编辑“报料内容”发送至
进行报料(通信费0.1元/条)。
E、QQ 投稿:
今夏重磅!“德宇清”杯有奖征集:烈日下的汗水专题报道如今,南京已正式进入“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然而,尽管烈日当空,仍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烈日下操劳和奔波着。 送福利啦!《微视界》索尼动态影像体验活动招募此次活动将用科技的力量解读影像之广阔魅力。业内创作高手从天南地北聚集帝都一隅,历经数个无眠之夜筹划准备,终为诸君奉上这场饕餮盛宴!
报料点击排行榜今日谈:把英雄的品质传下去
日13:16&&&来源:
9月30日,是国家法定的“烈士纪念日”。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了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的仪式。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喜迎国庆66周年到来之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社会各界一起祭拜革命先烈、追思民族英雄,不仅是怀念他们对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更是以此为契机,形成铭记历史、继往开来的传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革命英烈和英雄人物,是民族历史天空中的灿烂星辰,是民族精神殿堂里的黄钟大吕。没有他们当年的流血牺牲、浴血拼搏,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如果说历史是一把标尺,英烈就是标尺上的价值刻度。只有铭记历史、敬仰英烈,才能更好地认识今天的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尊崇英雄、缅怀英烈,不仅是历史深处传来的呼唤,更是时代潮流澎湃而来的潮声。我们需要庄严隆重的纪念,更需要把先烈的精神灌注进民族血脉里,铸成我们走向明天的基石。对先烈最好的纪念,就是带着英雄身上最好的品质,继续走下去。
《 人民日报 》( 日 01 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宜春数字报
&&&&&&&&&&
公祭烈士,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万家和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当年9月30日,宜春市举行了第一次公祭活动,至今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今年的9月30日,烈士公祭仪式在市烈士公园隆重举行,这是继今年9月22日首批零散烈士遗骨迁葬至市烈士公园之后,在市烈士公园举行的首个公祭烈士活动。整个活动依据《烈士公祭办法》的要求,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仪式,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烈属代表、驻宜部队官兵代表、公安民警代表、学校师生代表等亦全程参加。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设立烈士纪念日,旨在教育和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先烈理应获得后人的铭记,得到最高的褒奖。以国家的名义举行纪念活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强大力量的需要。英雄的精神总要代代传承,先烈的功勋也需国人铭记。作为红色故里的宜春,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他们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在当下依然焕发出熠熠光辉。 一个地方如何对待自己的英烈,折射着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近年来,“宜春好人”层出不穷,“宜春发展”屡创佳绩,与这样的品质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可以透过宜春对公祭活动严肃认真的态度,窥出真味。当然,对于英烈的纪念也不仅仅体现在公祭仪式的隆重上。如果说公祭烈士是一种庄严的仪式,那么,形式下的内容体现更值得关注。采取各种形式宣传英烈的感人事迹,下真功夫和大力气加强对纪念烈士设施的保护,还有加强烈士陵园建设,使得英烈们在当下享有崇高的待遇,接受一代又一代人的祭拜……宜春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使得烈士们的价值在得到肯定和传承的同时,不断发扬光大。 近年来,价值教育和爱国情怀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多元化的价值思潮让一些人少了最基本的底线敬畏。载体的不足导致德育的滞后,“拿什么来纪念我们的英烈”,正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纪念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弘扬。英烈的品质和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都需要得到延伸。尤其是在当下价值多元的年代,更需要将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宜春市浓墨重彩的公祭活动,是对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培育,并将其重新塑造为一种新的“宜春精神”,让每个人都抱以感恩之心,以英烈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开展公祭活动是为了铭记和祭奠先烈,让公众感受先烈为国捐躯的荣光,进而在纪念与缅怀中,审视历史,珍惜当前,展望明天。也唯有如此,先烈们的精神和遗志才会得到延续和传承,宜春的腾飞梦想才会早日实现。 (作者为宜春市民)
宜春日报社主办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行政中心府东路1号文化之窗 邮编:336000
电话: 7091085
所有内容为宜春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合自身谈谈入党动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