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建设方案正常开展的活动有哪些

你所在的位置:
东岙顶文化礼堂开展“粽叶飘香 传承文化”活动来源:洞头新闻网字体:
核心提示:6月11日,东屏街道东岙顶村文化礼堂人声鼎沸,一场以“粽叶飘香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在此热情上演。此次活动共分“文化竞赛”、“民俗传承”、“守望相助”三个环节,共有50余名村民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
竞赛答题。
  洞头网讯(通讯员 叶丽丽)6月11日,东屏街道东岙顶村文化礼堂人声鼎沸,一场以&粽叶飘香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在此热情上演。此次活动共分&文化竞赛&、&民俗传承&、&守望相助&三个环节,共有50余名村民参加了活动。
  &端午节的习俗都有哪些?&、&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什么?&一系列的端午知识竞赛题目炒热了现场气氛,参与竞答的村民,不时交头讨论、不时拿出手机查阅,现场欢乐一片。
  包粽子环节更是将文化活动拉向高潮。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村民们立马进入竞技状态,折粽叶、装糯米、放馅料、裹紧扎绳,熟练的动作,快速的节奏,没一会儿功夫,一串串精美的粽子挂满了展示架上。10分钟不到就包满20个粽子的村民邱芬获得了比赛第一名,她开心地表示:&如果不是在这样快乐的氛围里包粽子,我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快的速度潜力!&
  除竞赛项目外,活动现场通过展板、宣传画册等方式展示了端午民俗礼仪文化,同时设置诵读屈原经典诗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村民群众饱享了一场丰富的端午节&文化盛宴&。
  据悉,活动结束后,东岙顶文化礼堂还将现场比赛包的粽子送往边防站所、爱心食堂以及居家养老中心,积极营造邻里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
&&& 此次活动由县文明办、东屏街道和县市民活动中心联合举办。
关键词:编辑: 丁静洞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5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松阳县竹源乡四个结合开展文化礼堂“种文化”活动
  一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文艺汇演活动。以农村文化礼堂为平台,在端午、春节、中秋等“我们的节日”期间,开展农民文化节、春节晚会、元宵灯会、农民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黄下村在三八前夕举办“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宣传进农村”活动,让文化礼堂成为宣传党的精神文化、演绎乡村风情的大舞台。
  二是结合农耕文化,开展特色展示活动。收集整理散落在农户家中的传统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品30余件,在文化礼堂开辟场所展示。特别是将在小竹溪村新建文化礼堂内专设松香博物馆,展出有关松香文化的照片、器具等。
  三是结合道德教育,开展评先争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启蒙礼仪活动,促使青少年在庄重仪式中净化心灵,铭刻记忆。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先进典型,将积极的价值追求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农民,如在全乡范围开展乡风文明评议活动,评出平安家庭、廉洁家庭、绿色家庭和节约家庭等4户家庭。
  四是结合美丽乡村,开展品位提升活动。随着文化礼堂的落成使用,村民在礼堂内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既传承了地域特色文化,也满足了村民的精神追求,并增强了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邻里感情,营造了和谐的村居环境,使礼堂真正成为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娱乐活动、文明洗礼、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文化综合场所,成为构建农民精神家园的良好载体。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浙江文化信息中心 浙ICP备
本站网址:
www.zjcnt.net 政务域名:浙江文化.公益
主办:浙江省文化厅 承办:浙江文化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杭州亿迪安网络开发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社科联)&>&其他信息&>&互学互比&>&信息简报
市委宣传部
秀洲区开展“七进七种”系列宣讲服务活动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内容建设
今年以来,秀洲区充分利用好农村文化礼堂这一平台,积极开展“七进七种”系列宣讲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文化礼堂的内容建设,进一步发挥了农村文化礼堂“红色殿堂”与“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各类宣讲服务活动190余次。
一是理论政策进礼堂“种信念”。整合全区宣讲资源,从机关各部门和区形势政策宣讲团、区关工委讲师团、德行秀洲宣讲团、微型党课宣讲团等宣讲队伍中选拔抽调一批政策理论水平高、熟悉并热心农村工作、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理论骨干、学校教师、英模人物、科普工作者、民间文艺人才等组建“乡村文化大使”农村文化礼堂宣讲团,通过微讲座、微型党课、微型宣讲、讲故事、拉家常等形式,以菜单式提供宣讲题目,各文化礼堂可根据年度计划和实际需要,联系宣讲员前往进行宣讲。
二是乡风民俗进礼堂“种文明”。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和地方民俗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春节祈福迎新、庆祝国庆、重阳敬老、儿童开蒙、成人仪式等各类民俗文化礼仪活动。收集整理本村本土优秀家训及家训背后的故事,在文化礼堂中进行展示,并结合乡规民约的制定,将优秀家训的内涵融入村规民约。在农村文化礼堂张贴“村民全家福”或“村民笑脸集成照”,展示新时期农民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强化爱国爱家意识,增强凝聚力,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文明风尚。
三是文艺精品进礼堂“种文化”。精心组织区、镇(街道)的文艺演出团队走进农村文化礼堂,深入基层群众,同时鼓励各村建立各种形式的业余文艺团队,策划开展常态化、有特色、受欢迎的群众性文艺活动,重点开展村歌大赛、乡村“村晚”、文化走亲、微电影展播等活动,并积极推送优秀文艺节目参与嘉广集团文化影视频道“文化礼堂”专题栏目展映。邀请专家学者对农村文艺骨干和文化爱好者进行培训辅导,同时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戏等“送文化”下乡活动,将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延伸到农村基层,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更加充分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四是春泥计划进礼堂“种希望”。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利用村级图书分馆(流通站)和农家书屋资源,组织在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集体游戏、兴趣辅导、青少年读书等活动,充实未成年人的课外文化生活,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
五是志愿服务进礼堂“种公益”。积极组织广大在职党员、志愿者到农村(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利用农村文化礼堂平台,组织有关部门和有专长的党员志愿者,为失土失业群众提供技能培训、法制培训等志愿服务,组织医疗卫生、心理健康队伍,为农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健康体检和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六是道德讲堂进礼堂“种德行”。积极推进道德讲堂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突出“德行秀洲”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传播凡人道德故事,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依托窗、廊、馆、墙等各类平台,设置“善行义举”榜(栏),进一步丰富文化礼堂作为农村党员群众“精神家园”的内涵。
七是美丽非遗进礼堂“种乡愁”。大力推进美丽非遗与农村文化礼堂的融合发展,以“美丽非遗进礼堂,精神家园更芬芳”为主题,将文化礼堂建成非遗文化遗脉薪传的主阵地。以“灿烂的秀洲文化遗产”活动为载体,将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及基地建设引入文化礼堂,经常性地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专题展览、知识讲座等活动。在文化礼堂布点建设乡村非遗馆,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农村文化礼堂融入非遗信息化建设。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碧湖镇竹溪村“三有”机制打造最具示范文化礼堂
来源:丽水市莲都区政府网
】 【】 【】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莲都区碧湖镇竹溪村文化礼堂自2013年建成以来,创造性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持续深化、提升文化礼堂水平,培育礼堂文化,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一、管理机制有常效。竹溪村文化礼堂全年365天对外开放,安排村双委干部以星期制进行每天轮流值班,并要求值班干部做好文化礼堂的卫生保洁工作。为确保村民的日常活动顺利开展,从志愿者团队中确定设备维护员、活动组织员、宣传员。
  二、活动开展有保障。文化礼堂的活动策划是村双委班子成员讨论的重点工作。每年年初,村双委班子召开村双委会议计划本年度文化礼堂活动的开展。村委会每年拨付一定资金用于文化礼堂活动的开展,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经费优先用于文化礼堂的设备维护和相关活动所需经费。为聚集文化礼堂各项活动的人气,除了宣传员上门宣传外,村里会购买一些纪念品奖励参与活动的村民。
  三、组织策划有创新。一是创新活动形式,注重社会参与。如去年的敬老礼仪活动,邀请浙江省知名企业海亮集团、泰隆银行、农商银行等企业的参与。此外,竹溪村在区体协、碧湖镇文广站和碧湖镇老年协会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展了夹弹珠、书法比赛、象棋比赛、投圈、扔飞镖等十来个趣味运动项目,吸引了全村200多位老年人积极报名参加;二是创新节目编排,丰富节目品种。2015年的竹溪村春晚,除了邀请隔壁村参与表演外,对整台晚会的节目品种进行了多样化的革新。歌舞、小品、婺剧表演、拉丁舞、太极拳和村歌的演绎,丰富了节目形式,赢得村民的一致好评。三是创新活动内容,关注青少年成长。竹溪村是关工委&关心下一代示范村&,因此对青少年的成长比较注重;三个春泥计划辅导员由本村村民和镇里的联村干部组成,负责每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四是创新宣传模式,发挥讲堂优势。为更好地利用竹溪讲堂,增强村民的文化修养,邀请了办事处宣讲员为村民宣讲最新的惠民政策。市、区社科联也会定期开展&人文小讲堂&活动,邀请医学专家到村里上课。同时,村党支部定期会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定时观看焦裕禄等一些优秀影片,举办五水共治专题会、无违章村庄建设、民主生活会等会议。
  两年来,竹溪村文化礼堂开展的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连续两年参加莲都区敬老礼仪活动比赛均获得二等奖,相信今后的竹溪村文化礼堂能给村民们带来更丰盛的&精神大餐&,打造一个真正的&精神家园&。
〖来源:丽水市莲都区政府网 | 作者: | 编辑:吴俊 |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