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军33空军高炮十五师战友网聊天群

关于昆明军区11军、54军
根据一十军战友博客转载
军调防云南大理。1969年10月调河南。原防务由新组建的11军担任。原54军副军长董占林奉命组建11军。
陆军第54军(1968年10月划归昆明军区建制)时的领导为(66年至68年)
军长:韦统泰 政委:谢家祥
副军长:白 斌、韩怀智、董占林 副政委:钟 池、兰亦农
参谋长:耿志刚 政治部主任:梁大门
陆军第11军的军旗不倒(转载)&&
  现将原11军的去向和重新组建11军的情况如下。
  一、解放战争,刘邓大军的铁军第11军&&
  老11军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的第三纵队,是刘邓大军中一支能征善打的铁军。
  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决定,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建制。
  4月21日,第11军参加渡江战役,突破板洲、鸭儿沟、玉板洲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尔后直插浙赣线,行程1500余里,主要战斗40余次,歼国民党军2.5万余人。6月,第33师组建第99团,从而健全了军的编制。11月初,第11军奉命向西南进军,参加川黔作战,突破宋希濂集团川湘防线,直出川东南,在友邻配合下解放重庆。接着参加成都战役,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
  1950年1月,第11军归川东军区领导,军部进驻万县;第31师为军区机动部队,进驻梁山。第32师,第33师,军补训师分兼大竹军分区、万县军分区、酉阳军分区。
  期间,军奉命抽调战士3000人、各种武器百余支、骡马800匹,支援18军进军西藏。7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调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现北海舰队)。当时组建海、空军,都是选陆军中最好的部队。&&
  1951年1月,第31师编入12军建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3月,第32师、第33师分由大竹、万县地区开赴河北廊坊地区集结,奉命从新组建第11军。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张廷发任副军长,下辖第32、33、第182师(原属第18兵团第61军),全军共3.88万人。1952年10月,新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奉命调浙江杭州组建空5军。第11军番号撤销,军部改建为空军第5军军部、所属部队第182师改铁道兵,第32、第33师分别调归第16军、第60军。后张廷发副军长还当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二、中越战争,昆明军区的铁拳第11军&&
  日,经毛泽东批示,中央军委决定重新成立第11军。日在支南大理正式重建。下辖31师(原17军49师)、32师(32师机关、直属队以边防一支队为基础,部队由云南省军区警卫团、边防13团和从14军、54军、49师、炮4师、高炮65师、汽车23团、军区仪器侦察大队抽调建制分队干部、技术骨干组成。),是当时全军为数极少的仅下辖两个陆军师的简编军。1979年对越作战后,原云南省独立师划归11军,改编为33师。从而建全了军的编制。&
根据中央军委日电示,昆明军区决定由当时的滇西领导小组负责组建一个简编部队,代号定为陆军第0425部队,机关和部队,由滇西领导小组、7611部队(13军?)、边防一支队和从7582部队(14军)、025l部队(54军)、云南省军区、昆明步校、昆明军区直属队、炮兵某部等单位抽调部(分)队与干部战士组成,辖0427部队、警卫连、通信连、运输连、储备库与卫生所。
陆军第0425部队的重建是根据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央军委日命令,于日在大理成立。
中央军委日命令,陆军第11军(0425部队)于日在云南大理正式
成立。军长董占林、政治委员王玉琨、参谋长朱尤林、政治部主任张建文。副军长张景华,副政委赵泽莽、副参谋长刘子波、政治部副主任赵新华、后勤部部长杜照明、后勤部政委王凤戈
日,0425部队在大理召开成立大会,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田维扬代表中央军委授予0425部队军旗,并作了指示。0425部队第一任部队长(军长)董占林在会上讲了话。刘明辉副主任代表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和全省各族人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0425部队的诞生致了贺词。7582部队、0251部队、云南省军区、铁八师以及滇西各军分区的领导人,应邀出席了大会。
该军组建后,经过1970年至1984年间的七次扩编,日部队代号改为3510l部队,建制有35l08部队,35113部队(临沧),35118部队(思茅);炮兵部队、高炮部队、坦克部队、教导大队。
&11军副军长赵福顺来自130师
&11军副参谋长刘子波来自130师,原师副参谋长、389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辽宁绥中人,1926年出生。
&11军后勤部长杜照明来自130师后勤部副部长,389团后勤处长。
32师师长史桂先在134师任过402团连长,是军长董占林的老部下。董占林军长早期任过402团团长。还有32师副师长郑壬林也是402团的,后来在董军长的推荐下在130师任389团团长。
&32师第一任政委:张清洲(个人简历待收集)原云南独立师的。32师参谋长黄克林;军务科长王瑞涛,副科长秦大禄。
李子厚团长原属华野,1956年由军校分到130师389团任2连连长,副营长、2营营长,后来跟郑壬林首长去了11军。
曹志远团政委,历任130师389团保卫干事、副股长、股长、389团3营教导员,也去了11军。后来当了团政委去了南京政治学院。
原390团卫生队长宋荣嘉后任11军32师医院院长。已去世。
原130师管理科长毛玉普跟军长董占林去了11军,任11军管理处长,已去世四年。
原130师军务科长孙秉龙跟军长董占林去了11军,任11军教导大队长,后接毛志华任军务处长。
原130师机要科白宝瑞&跟军长董占林去了11军,任11军组织处长,住北京。
&中共35201部队第四次代表大会,于日至3月8日在开远召开。参加大会代表550人,经选举和昆明军区党委同意,部队党委由25人组成,王守志(副军长)、王有福(?)、王克坤(?)、田大邦(副军长)、刘钊(?)、成泽民(政委)、李亥生(参谋长)、原增禄(副政委?)、高建兴(副军长?)、梁中玉(军长)为部队党委常委,梁中玉任书记,成泽民(政委)、原增禄任副书记。1970年7月,朱英为书记。1975年11月,刘英田为书记,黄德懋为副书记。1978年12月,范新友为书记,张景华为副书记。
&&&&中共35201部队第五次代表大会,于-28日在开远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99名。经选举和昆明军区党委同意,第五届党委会由20人组成,范新友(政委)、张景华(军长)、高建兴(副军长)、张化民(副军长)、王立岗(副军长)、史桂先(副军长)、王进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马扶增(副政委?)、王海珍(副政委?)、刘子波(参谋长)为党委常委,范新友为书记,张景华为副书记。1983年领导班子调整,经昆明军区党委批准,由苟友明(政委)、刘子波(军长)、王祖训(副军长)、黄贤(副军长)、曾裕才(副政委)、魏兆生(参谋长);陈连富(政治部主任)、孟兴儒(后勤部部长)组成新的党委常务委员会,苟友明为书记,刘子波为副书记,马扶增列席党委常务会议。1984年增补何其宗为副书记。
&日,步兵第145团随49师调入新组建的陆军第11军,改编成31师步兵第91团。
1976年4月,31师进行精减整编,下属的三个步兵团都缩减为乙种团,部队干部一下子多了不少,77年至78年,部队将多余的干部集中起来住在一起,等待重新安排职位和转业。这时,廖锡龙从军务科副科长调到了作训科任副科长,31师的关福成副师长,经师党委反复研究, 于1978年11月,91团长张继堂,团政委吴斌,廖锡龙、汪启发二位副团长
31师侦察科长郭石彬,此人在18岁就当上侦察排长,自卫反击作战时,他在31师资历最老之一。
唐荣华,1919年7月生,四川达川市蒲家镇郭家沟村人。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36团战士、班长,第28团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第129师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奇袭阳明堡、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
  任第]3军29团政治处副主任、副团长。参加了上党、晋南、吕梁、皖东、淮海、渡江、两广战役和西南剿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昆明军区警卫团长,玉溪军分区副司令员,曲靖和保山军分区政治委员,第11军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曾荣获“模范政治指导员”称号。1983年8月离职休养。因病医治无效,于日12时40分在军区昆明总医院逝世,享年88岁。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晋升为大校。197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步兵九十五团诞生于解放战争时候的山东渤海地区,其前生为山东军区警备第七团。
在团队组建的当年,全团官兵遵循毛主席“宜将剩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战略决心,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奉命南下渡江参战。
一九四九年九月在江西省遂川县改编为二野第四兵团十四军警卫团。尔后参加了“两广战役”、“南宁战役”、挺进大西南,进入了云南边疆,执行剿匪和保卫、建设边疆的任务。
一九五0年秋,住永平县的十四军侦察营编入该团,加强了团队战斗力。同年,参加了永平、耿马剿匪作战。同年八月改编为云南省军区边防公安二团。
一九五一年元月团部率一营进驻保山,二营留耿马守防。同年四月一日一营进驻畹町、瑞丽、陇川地区进行剿匪,并接受守卫祖国陆上公路要塞——畹町大桥,以及陇川、瑞丽、畹町边防一线的守卫任务。
一九五二年三月,该团扩编为两个团,以一营为主编为瑞美丽公安乙团;二营编为耿马公安甲团。并且抽出大批官兵参与地方建政工作。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六十九团,团部瑞丽,后移防至潞县遮放,防区辖陇川、瑞丽、畹町、潞西、龙陵五县的国境线。
一九五四年昆明航空警卫营编入该团。
一九五六年五月,为加强边防对敌斗争,便于指挥作战,该团奉命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三十五团。同年该团又奉命改编为公安第四十一团,撤销营部,由团直接指挥大、中、小十三个中队。一九五七年四月改编为云南军区边防公安第五团(后改为昆明军区步兵第五团,代号7632部队),团队扩编为两个营和十个民族工作队。在此期间,该团除完成守卫边防任务外,参加了一九六0年中缅边界划界警卫任务。还担负着发动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组建联防,建设新型人民政府,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等重任。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战,该团的防区逐步形成了钢铁的人民防线:“国门铁锁”。无数偷越国境的罪犯被截获。
一九六六年国庆节前夜的“邦达战斗”,一举歼灭一股经过特种训练后,从泰缅边境前来偷袭我边防的蒋军残部,震惊境内外,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一九六九年五月,团奉命调防到西双版纳州,同年七月改编为云南军区独立第三团(后改编为昆明军区独立第三团,代号0295部队)。同时,组建第三营。同年十二月奉命执行国际主义任务,踏上了“援老抗美”的征途。在异国热带山岳丛林中战斗了三年,出色完成了警卫援老筑路作战任务(代号是中国筑路工程五支队第七0八大队)。一九六九年十二月至一九七二年三月,该团在老挝筑路警卫任务时,遇勐赛县那黄乡发生水灾,副指导员杨金堂带领一个排,奋勇抢救落水群众,被工程兵五支队记一等功,受到了老挝人民的热情赞扬,为增进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
一九七六年五月,部队调防到云南保山。改编为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步兵第九十五团(代号是35111部队)。
一九七六年六月,该团奉命开赴云南龙陵地区“抗震救灾”战场,完成了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艰巨任务
一九七九年一月,该团奉命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一九八四年七月,又奉命参加了“老山防御”作战。与参战部队一起打出了军威,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一九八五年,全军进行精简整编,七月,该团按照撤销命令,建制撤消。
在四十多年的艰苦岁月里,该团在对敌作战,警卫领导机关安全,剿匪作战,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执行国际主义任务等方面,均创建了光辉的业绩,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边防建设做出个卓越的贡献。
步兵第九十五团历任部门以上领导名单:
团长:马千保吴顺兴张登祥、宋明贵、陈辅刚、陈现武
政委:吉成祥石德俭吴明奇、刘智浚、周其祥、葛代祥
副团长:龙兴岐杨茂荣张经津、张兰生、韩玉相胡东生宋俊三韩德富明家光孙辅刚谢云德
副政委:宋振法韩位东、陈五子、石德俭刘镇安康文友吴明奇鲁茂忠周绍华赵文壁、李成洲、何时亮
参谋长:杨茂荣胡东生宋俊三、孙继光、左树文班有为
副参谋长:孙继先朱家华、赵晓才、杨显刚
主任:刘统文王家彬康文友、周绍华、李正贤刘智浚何时亮李澄贤
后勤处长李尤泽鲁明钦、朱绍昆、朱玉祖
图为老九十五团部分老战友的合影&
步兵老第九十五团简史;
步兵老九十五团,于日在云南孟定成立。日改编为11军炮兵团。
其前身系由云南省军区独立第4营和蒙自军分区、保山军分区各一连以及藏族第3连、8连,于日在丽江组建的边防13团,1959年5月移防碧江县、1969年5月移防勐腊县。日驻防耿马县,改编为32师95团,1970年5月移防保山,代号为0434部队,日改为35111部队,驻防邓川。
该团自1958年3月组建,至改改编为95团前,一直驻守边防第一线,执行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光荣任务。在1959年至1968年期间,计捕获妄图越境叛逃者45人,歼灭盘踞在缅甸境内蒋残匪两股,受到昆明军区表扬.1967年,团高机连在执行援越抗美任务中,配合高炮603团对空作战30余次,任务完成比较突出,受到上级好评,全连和两个排,十个班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77人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全团指战员在保卫边疆中,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战胜困难,英勇战斗,全心全意为边疆人民服务,涌现出全军闻名的“独龙江一连”(1970年1月调边防4团建制)、“钢铁消所丫口排”(1969年11月调边防11团建制)“独立江一连”连长李世全出席了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还有誉为一心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工作队员卢文学、副连长阮苦加泽等模范人物。
该团有些连队组建于战争年代,并立过战功,如6连成立于1940年,原为新四军警卫连,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参加过新晋、确山等战斗,任务完成较好,受到上级好评;8连成立于1939年,原为河北省沙河县独立连,1941年在沙河县粉碎日寇进犯时,全连干战奋勇抗击、打得英勇顽强,全连140人,最后只剩下8人坚持战斗,消灭大量敌人,荣获“钢铁连”称号。1951年,该连炊事班创造了快速煮饭法,出席了全国劳模大会。
步兵老九十五团历任部门以上领导名单
团长:刘志远、李子厚
政委:刘书文、李春福
副团长:孔虎群、张元臣、王永发
副政委:姚振清、娄正高、袁合礼、黄学泉、魏文堂
参谋长:李振忠、张登祥
副参谋长:葛明启、和自立、王明甫
主任:唐明禄、徐森
副主任:叶树松、鲁路、扬招华、郑代书
后勤处长:庄洪驰、王元琪
后勤副处长;柴家福、王国俊
(资料经战友联谊会筹备组审核后,载战友通讯录)&
第九十五团历任部门以上领导名单:
团长:马千保吴顺兴张登祥、宋明贵、陈辅刚、陈现武
政委:吉成祥石德俭吴明奇、刘智浚、周其祥、葛代祥
副团长:龙兴岐杨茂荣张经津、张兰生、韩玉相胡东生宋俊三韩德富明家光孙辅刚谢云德
副政委:宋振法韩位东、陈五子、石德俭刘镇安康文友吴明奇鲁茂忠周绍华赵文壁、李成洲、何时亮
参谋长:杨茂荣胡东生宋俊三、孙继光、左树文班有为
副参谋长:孙继先朱家华、赵晓才、杨显刚
主任:刘统文王家彬康文友、周绍华、李正贤刘智浚何时亮李澄贤
后勤处长李尤泽鲁明钦、朱绍昆、朱玉祖
九十四团历任部门以上领导名单
第一任:肖金山(1970年1月——1979年10月)
第二任:蒙进喜(1979年10月——1980年7月)
第三任:罗应国(1981年5月初——1982年12月)
第四任:陈尔宽(1983年5月——1984年9月)
第五任:胡志明(1984年9月——1985年6月)
第六任;何益广(1985年6月——1985年11月)
第一任:孙学成(1970年1月——?)
第二任:袁明(1978年11月——1979年10月)
第三任:任国培(1979年10月——1982年10月)
第四任:钟大宽(1982年10月——1983年3月)
第五任:张保顺(1983年3月——1985年6月)
第六任:尹佃喜(1985年6月——1985年11月)
郝世杰(1970年1月——?)
王春山(1970年1月——1978年10月)
宋明贵(1978年11月——1981年10月)
闵章同(1978年10月——1981年?月
罗朝坤(1974年10月——1981年10月)
蒙进喜(1979年5月——1979年10月)
艾六元(1980年1月——1982年10月)
李相春(1980年5月——1979年10月)
毕文承(1982年10月——1983年1月)
刘晓泉(1983年3月——1985年11月)
李高洪(1970年1月——?)
马福家(1977年1月——1980年9月)
任国培(1978年10月——1979年10月)
普开贵(1974年10月——1981年12月)
包晓德(1979年10月——1980年10月)
龙来然(1979年5月年10月)
徐在明(1982年1月——1983年3月)
王宗煜1983年3月——1985年11月)
王春山(1970年1月——?)
蒙进喜(1979年1月——1979年5月)
赖华秋(1980年10月——1982年10月)
何益文(1983年3月——1985年6月)
兰天富(1985年6月——1985年11月)
乐朝阳(1970年1月——?)
任国培(1973年——1978年10月)
包晓德(1978年10月——1979年10月)
徐在明(1979年10月——1979年10月)
禹兵(1983年3月——1985年11
那么为什么要在18年后的1969年重新组建一个新的野战军呢,这要和当时中苏的紧张关系说起。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中苏关系史上,1969年是双方长期积累的紧张关系达到顶峰的一年。这年3月,两国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多次发生激烈战斗。尽管苏军的武器装备占有极大的优势,却被严阵以待士气高昂的中国边防部队打得丢盔卸甲,大失面子。不甘失败的苏联当局,伺机进行报复。8月13日,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一支仅配备步兵轻武器的30多人小分队,在巡逻中遭到预先埋伏的有数十辆坦克、装甲车和300多名步兵的苏联边防部队突然袭击,莲军还出动两架直升机助战。小分队奋勇抵抗,终因兵力和武器装备对比过于悬殊,全部壮烈牺牲。&&
  当苏联边防部队不断在中苏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的同时,苏联当局还在酝酿一个更大的冒险计划。他们不断从其欧洲地区向远东及蒙古集结兵力,企图用突然袭击手段对中国进行一场有限目标的速决战,同时一举摧毁中国刚刚建成初具规模的核设施。中国方面及时掌握了苏方动向,并认真研究了防范对策。&&&
  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特别是经过朝鲜战争,中国一直视美国为主要敌对国家一切战备行动也以美国为主要对象。但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先是将苏联与美国并列,继而苏联取代了原来美国的地位—情况是明摆着的,而中苏之间有数千公里的共同边界,苏联在边界地区和蒙古陈兵百万,对中国虎视眈眈,从中蒙边界到中国心脏并京不过六七百公里之遥,这不能不引起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警惕。
  10月的北京,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种局面的形成,首先是形势使然,多方信息表明,苏联确有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的具体计划,随时可能行动,中国驻东欧某国大使馆,甚至密报了他们侦察到的苏联可能发动具体时间中,形势险恶,不得不防;其次则取决于中国领导人对形势的判断和决心。大量事实表明,中国的最高决策层主要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对形势的看法和决心是一致的。他们是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防备着强大的外敌入侵。&&
  1986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年表》中记载1968年10月国防部长林彪根据毛泽东关于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作出“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指示“,后经总参谋部以加强战备第一号令在日下发。
  日在一号令下发第4天后,驻贵州的原17军所属的49师紧急调防云南。这是49师第二次到云南,第一次是解放云南时,卢汉起义被国民党军队围攻,负责解放云南的陈庚兵团离昆明还很远,49师紧急入滇,解了昆明之围。&
  1968年昆明军区在云南有3个野战军驻防,13军和14军是解云南时进驻的,54军是参加中印反击作战后进驻滇西的。一号令后,13军和54军先后北调到成都军区和武汉军区。这样昆明军区就只剩下14军一个军的野战军了,这作为当时还担负着抗美援越任务和有较长的国境线的昆明军区来讲,兵力显然不够。这样中央军委决定以正在调往云南的49师为主力,重新组建一个野战军。&&
  17军的49师是原冀鲁豫军区的独立一旅,后改成中原野战军11纵31旅,从解放战争至今建制完整保留,17军改成贵州省军区后,该师称独立49师,49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调入云南时接38师防务,暂属14军。随后又调滇西接54军防戊。日,11军在大理成立时,该师改编为第11军31师。
  为什么新组建的军定名为11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也许是巧合。&&
  1、解放西南的部队主要是二野的部队,而新组建的军的主力师31师是原二野的老部队。而二野的10个野战军(10军—19军),除10军和11军外,其他在军在陆军中军一级建制还存在,原49师所在第17军已改成贵州省军区,仍属陆军。所以不能用17军番号,所以用10军或11军的番号较为合适。
  2、新组建的军是以原17军49师为主力。该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11纵队,49师是原31旅,用11军的番号后,49师就称为31师,那么下属各团就可恢复解放战争时使用过的番号,即步兵第91团、92团、93团。所以用11军番号最适宜。
  新编陆军第11军成立10年后,参加了中越战争,他和14军一道成为了昆明军区在对越作战中的两只铁拳。1985年,第11军番号撤销,所属31师划归14集团军,仍驻防云南大理。在11军的16年光辉历程中,培养出廖锡龙、何其宗、扬德富等一批将军,其业绩将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
  不管是解放战争中的11军,还是中越战争中的11军,都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我们在11军战斗过的军人为此深感自豪,11军军旗在11军的军人心中永远不倒。
附三十二师历任师长简历:
32师第一任师长;史桂先.1942年入伍,1984年离休.历任排长、股长、营长、团长、32师师长、十四军副军长等职。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保战役、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反击战、边境自卫还击战,多次立功受奖。
32师第二任师长:姚永富。1945年入伍、1985年离休。历任54军134师营参谋长、团参谋长、副团长、32师师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参加过天津战役、广西剿匪等几下次作战。荣立战功十余次,管理指挥部队有方,多次立功受奖。
第三任师长:廖锡龙。1940年6月生,汉族,贵州思南人,1963年2月入党,1959年1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上将军衔。
6.01 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战士、副班长、班长
1.02 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排长、副连长,五连连长1.05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司令部作训股副股长
8.11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军务科副科长、作训科副科长
9.08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副团长 1.11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团长 (其间:1.08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
3.02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副师长
4.05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
4.09陆军第十一军副军长
5.06 陆军第十一军军长
5.07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其间:6.12在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学习)
2.11成都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09&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专业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3.3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2003.3-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32师第四任师长;刘玉尊。1955年入伍、1986年转业。历任长春机要学校学员,云南军区参谋、警卫团参谋、32师96团营长、团长、副师长、唐山市人大副主任。参加过援老作战、79年对越自卫还作战、老山防御作战,多次立功受奖。
32师第一任政委:张清洲(个人简历待收集)
32师第二任政委;曲明耀。1944年入伍,1990年离休。历任学员、股长、副科长、科长、教导大队政委、49师团政委、32师政委、11军政委、贵州省军区政委。参加过渡江、进军大西南、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多次立功受奖。荣获三级八一勋章、自由功勋荣誉章。
32师第三任政委:李合松。历任96团教导员,11军组织处长、军高炮团政委、11军政治部主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少将军衔。
第四任政委;李正贤。1959年入伍、1997年退休、历任边防十三团战士、班长、排长、参谋、95团指导员、师组织科干事、秘书科副科长、95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32师副政委、政委、守备二师政委、大校军衔。曾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老山防御战。任云南省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95年被评为省军区优秀领导,87年出席全国民族团结先进表彰大会。
第五任政委:刘先诚(个人简历待收集)
79年2月初11军在金平前线,由31师91团在该师尹副师长、廖锡龙副团长十一军军旗不倒》谈到三十三师是战前云南独立师升级到十一军,事实是贵州独立师升级到十一军为三十三师,战时我就跟随三十三师执行通信保障任务。战后十一军抽调大批人到贵阳重新组建贵州独立师,。
80年军委从长远考虑,决定在全军团一级的军官中选拔一批优秀的指挥员(对越参战部队更是重点)到北京军事学院学习,为中央军委第三梯队选拔苗子。
新编陆军第11军成立10年后,参加了中越战争,他和14军一道成为了昆明军区在对越作战中的两只铁拳。1985年,第11军番号撤销,所属31师划归14集团军,仍驻防云南大理。在11军的16年光辉历程中,走出了董占林、马秉成这样的我军优秀将领,培养出廖锡龙、何其宗、扬德富等一大批将军,其业绩将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
11军84年在中越战争中走出了不少将军。最著名的是当时任十一军副军长,者阴山战役最高指挥的何其宗。时任31师师长者阴山战役直接指挥总廖锡龙,十一军副参谋长蒙定喜。以下是11军中越战争后走出的部分将军。
何其宗在者阴山战役后三个月被中央军委任命为14军军长。1985
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恢复军衔制时授予少将军衔,90年晋升中将。后因杨白兵事件离开总参到南京军区任副司令员。
廖锡龙在者阴山战役后十余天就被任命为十一军副军长,三个月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11军军长。1985
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少将,1993年晋升中将,1995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上将。
蒙定喜者阴山战役后三个月被任命为十一军参谋长,1985
年6月首任14集团军军长,少将。后因一些现在看来很一般的所谓问题到了昆明陆军学院任副院长,后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是金子总要散光。蒙定喜后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和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将。
扬德富,廖锡龙任91团副团长时扬德富任91团副政委。廖锡龙任91团长时扬德富任91团政委。者阴山战役中扬德富任11军副政委副政委,他和何其宗副副军长一到率领31师上了者阴山。1985
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后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委,中将。
吕登明曾任91团干事,31师师长,现成都军区参谋长,中将。
曲明耀;曾任91团政委,32师政委,曾任政委,贵州省军区政委,少将。
齐明端曾任91团团长,云南省军区参谋长,少将。
陈连富曾任91团政委,云南省军区政委,少将
曾祥炳曾任91团副团长,33师师长,11军副军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少将。
黄艺91团作训股参谋,作训股股长,成都军区作战部部长,现14集团军参谋长。
郎效龙92团政委,31师政治部主任,作者西藏军区副政委,现重庆警备区政委,少将
陆军0427部队原系第四十九师。于1952年5月在贵州安顺组建。当时命名为贵州军区轻装步兵师,9月改名为步兵第四十九师.1957年由安顺调驻四川夹江,隶属成都军区.1958年调回贵阳,直属昆明军区,由贵州省军区代管。1968年11月调驻云南蒙自.编入7582部队建制。日在下关改为陆军第0427部队.辖步兵、0430部队和一个炮兵部队及直属分队,是一支转战南北.具有卓著战功和光荣传统的部队。
0428部队原为第17军49师145团,1944年9月组建于河南林县,由冀南军区特务团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下辖五个连,命名为冀鲁豫党校特务团,团长汪家道,政治委员金少山,参谋长刘吉林。1949年2月在河南项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17军49师145团,团长胡刚,政治委员樊载舟、该团参加过绥西战役、强渡黄河天险、跃进大别山以及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贵阳解放后,迅即入滇作战,支援昆明和平解放。1950年元月,回师贵州,驻兴仁地区,担任剿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五大任务。
0429部队系原第16军46师137团,1942年组建于冀鲁豫军区二分区,由地方游击队合编而成,团长李天德、政治委员高林。1949年3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16军46师137团。参加过平汉、张家口、跃进大别山、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成都战役结束后,1950年元月回师贵州,驻防铜仁地区,担任“五大任务”。
0430部队系原第16军47师141团,1937年10月在冀中南梅花镇由“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19大队1营为骨干扩编起来,1939年归建冀中军区,番号为冀中军区21团,团长李铎,政治委员马景迎。1949年3月淮海战役结束后,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16军47师141团。参加过平汉、鲁西南、挺进中原、淮海、解放大西南等战役。1950年元月,由四川回师贵州,驻防毕节地区,执行”五大任务”。
1952年至部队两次到川西北,1957年到凉山,1958年到甘南地区执行平叛任务。在平叛作战中,认真执行了“政治争取为主,打击为辅”的方针,既严守政策纪律,又勇猛顽强战斗,迅速地平息了武装叛乱,涌现出了不少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受到西南军区、成都军区和兰州军区前指的表彰。
1953年,全部队担任西南军区训练先行任务,干部、战士苦练军事技能,共同总结经验,训练质量上升较快,获西南军区通报表扬。1953年冬至1955年,先后组织有炮兵部队参加所属部队实兵战术和部队首长、机关携带通信工具的实地演习,受到西南军区和昆明军区首长、机关以及参观干部较高的评价。1955年,在昆明军区召开的训练会议上,介绍了军事训练和训练中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昆明军区组织的1955年军事比赛中,部队代表队获总分第一名。1959年,总参谋部工作组考核了一个所属部队的军事训练,评价部队训练有素,作风好,过得硬。1962年.残兵妄图窜犯大陆,全部队抽调一千名骨干,支援东南沿海前线部队的战备工作,受到上级赞扬。在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中,部队获国防部颁发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1967年部队高炮分队在执行援越抗美对空作战中。击落美F—l05飞机两架,击伤一架,受到五支队嘉奖。
部队在驻防贵州期间,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在荒芜的土地上,披荆斩棘,于镇宁六马,平塘西关开垦水田6干余亩;支援地方修磊庄机场,筑清镇铁路,建钢铁厂,参加贵阳市遵义路、遵义市北京路和遵义火车站的建设;经常派出人员帮助人民群众做好事,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拥政爱民事迹。
1969年底移驻滇西归0425部队建制后,0427部队驻下关,0428部队驻宾川,0429部队驻剑川,0430部队驻永平,0431部队驻弥渡,工兵分队驻邓川。日后,0427部队,改为35l08部队.部队进驻大理后,继续发扬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在抢险救灾与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显示了军民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鱼水情意,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1984年的“两山”作战中克服重重因难.战胜种种艰苦。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稿神,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保卫边疆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卫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1985年l0月,35108部队根据上级的整编命令,由乙种部队扩编为甲种部队.于1985年11月.编入35201部队建制.
师长:汪家道 李风岗 张景华
&政委:段思英张心田周学臣
<font SIZE="3" FACE="仿宋_GB.-85.11
师长:程振刚&
乔明来& 何其宗
&&&&&&&&&&
石伦常& 胡志民& 吕登明
政委:弓晓文& 张志铭(代)
赵坤 李思怀
&&&&&&&&&&&喻忠桂&
田兴明 陈有忠
大理11军部军务处苗志华处长王瑞涛,1952年参军,历任军委青干校学员,130师译电员、军务参谋、副连长,汉口高级步校学员、作训参谋,32师军务科科长,独立师炮团副团长、政委,独立师参谋长,250师师长,昆明陆军学院院务部部长,1990年退休。曾参加朝鲜金城反击战、西藏平判、中印边境反击战、中越边境反击战。
张启华,男,1950年3月生,汉族,贵州兴义人,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1969年2月入伍,1971年3月入党。历任昆明军区警卫团1营1连战士、文书,警卫团司令部军务股打字员,
32师96团司令部军务股打字员,32师司令部军务科打字员,11军司令部军务处打字员、保密员,11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员,11军炮兵团政治处主任,贵州省军区教导大队副政委,现在单位贵州燃气集团,2010年3月退休,电话
张琦同志系河北省冀县人,1924年8月出生,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入党。历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陆军第十一军政委等职。联勤第二十二分部昆明工人新村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张琦同志,因病于日在昆明逝世,享年86岁。来源:日《解放军报》。
&赵坤,1929年8月生,江苏丰县人。原名赵道坤。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将军衔。1941年3月参加八路军,任丰县第2区中队通讯员、丰县大队第2连文书、第2区交通站收发、区中队文化干事,湖西军分区第13团收发、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1团宣传队队长、晋冀鲁豫军区第11纵队31师91团警通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秘书、组织股股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17军49师政治部秘书科科长,第145团干部处处长,第11军31师团政治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军区第2速成小学政治处主任,轻装师组织科科长,师政治部副主任,陆军第11军31师92团政委,贵州省军区安顺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昆明军区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陆军第11军31师政委,陆军第11军副政委,昆明陆军学院政委、党委书记(1959年-1961年在解放军北京政治学院学习)。1985年9月-1990年6月任云南省军区政委、省军区党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1993年7月离职休养。后被聘任为云南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促进会顾问、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11军参加老山攻防战役的老首长老战友情况
安忠文--92团班长、战争英豪(也被称为"滚雷俊杰")、特等伤残军人,战后与昆明纺织女工邓阳昆结婚,当初震惊举国,邓阳昆成为女青年学习榜样.两年后离婚,安忠文目前故乡四川省攀枝花市疗养,邓阳昆在昆明过着一般人的生计.
白万明--32师侦查连指引员,师侦查科参谋,战后历任师高炮营教育员、贵州省军区政治部出产办主
任、军区自筹物资处处长.
蔡朝东--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干事,战后任昆明军区文化处副处长、昆明军分区政治部副团职干事.
在举国巡回演讲老山作战报告-《领会万岁》,成为"举国十大演讲家"之一.转业后历任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工会副主任、大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云南省委宣扬部文雅办副主任.现退休专注从事演讲事业,"亚洲演讲八大家"之一.
陈尔宽--94团团长,战后任云南省军区干部学校副校长,后转业任昆明市五华区民政局副局长、创建局副局长、房管局局长、创建局局长(副厅级).
陈培忠--14军副政委,战后历任14集体军政委、13集体军政委、云南省军区政委,1999年7月转业任云
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2001年12月至2006年11月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中心纪委委员.现退休居昆明.
陈刚--32师政治部宣扬科干事,战后任南京工程兵学院学员、干事、教员,后转业,现任天津市电
视台开拓部主任.战时被地雷炸坏的照相机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崔毅--123团副团长,战后历任41师副参谋长、126团团长、40师副师长、西藏军区副参谋长、参谋
长,现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傅全有--14军(甲)军长,战后历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长、中心军委委员、中心委员.现退休居北京.
傅体贤--炮4师政委,战后任云南曲靖军分区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龚平--96团7连代连长、连长,战后曾任营长、团长、蒙自军分区参谋长,现任云南省德宏军分区司
顾爱国--11军宣扬处干事,战后任31师宣扬科干事、91团宣扬股长,不久转业到江苏省江都市,现任
市交通局党委书记.
葛代祥--95团政委,战后转业至四川省宜宾,历任宜宾地委宣扬部科长、宜宾市广电局副局长、宜宾电
视台台长、广播电台台长.
何等宗--11军副军长、14军军长,战后直接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心委
员.现退休在南京.
何世亮--95团副政委,战后转业,历任云南省保山市委宣扬部副部长、保山市边贸局长、保山日报总编辑.现退休在保山.
何益广--94团参谋长、团长,战后历任戒备2师守务5团团长、防备1师参谋长、文山军分区副司令员、
云南省军区副参谋长.
贺传信--32师司令部通讯科长,战后转业,历任湖南省临武县劳作人事局局长、公安局政委、县委督办员,现退休在临武县.
胡东年--32师司令部工兵科副科长,是11军作战受伤人员中职务最高的,战后伤愈归队任工兵科科
长,后转业至江苏省苏州市,任金闾区创建局书记、局长.
胡永常--94团2连连长,战后转业,任云南省临沧地区医院办公室主任、组织人事科长、政工师.
胡志明--92团团长、94团代办团长、团长,战后历任32师副师长、31师师长、山东省聊城军分区司令
员、济南警备区司令员,后转业任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
蒋明芳--32师教育队副营职教员,尽责民工连职业,战后转业,任湖南省长沙市粮食学校保护干事、后勤科长、公司经理、学生科长、保护科长、湖南对外贸易工作学院捍卫处副处长、处长、助理调研员.
贾天权--32师侦查连班长,战后曾任排长、云南马龙县人武部副部长.
李合松--11军政治部主任,战后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李正直--32师侦查连班长,给予"侦查捕俘英豪"称呼,战后历任师警卫连排长、云南省军区教育大队副大队长、镇源县人武部长、剑川县人武部长.
李正贤--32师政委,战后任云南省军区戒备二师政委、玉溪军分区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李国智--96团政委,战后转业,任人保昭通支公司经理、西双版纳支公司总经理,现任人保云南省分公司总经理.
李正泉--32师炮团战士,战倒退伍,目前四川省成都市,民营企业家.
李乾元--14军(甲)副军长,战后历任第1集体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2007年退休.
李石元--新华社昆明军分辨社记者,战后历任新华社成都军分辨社记者、广州军分辨社副社长、社长等
职.现退休在广州.
廖锡龙--31师师长、11军副军长、军长,战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现任总后勤部部长、中
央军委委员、中心委员.
刘玉尊--32师师长,战后转业,任河北省唐山市人大副主任,现退休在唐山.
刘炳华--11军群联处干事,战后任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人武部科长、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罗少平--96团2营营长,战后任32师教育大队队长,不久转业,任湖南省临武县石油公司支部书记、经理,现退休在临武县.
郎友良--92团政治处主任,战后历任团政委、31师政治部主任、31师政委、西藏军区副政委、重庆警
备区政委、云南省军区政委,现任西藏军区政委.
黎.富--32师副师长,战后历任14集体军副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转业后任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
现退休在昆明.
陆绍喜--94团2连副指引员,战后转业,任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公本分局纪委、政治部干警.
马秉臣--11军军长、昆明军区后勤部部长,战后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长、军区副司令员.现离休居成都.
毛天鹏--11军宣扬处干事,战后沟通至贵州省遵义军分区,后转业.
蒙进喜--11军副参谋长、参谋长,战后任14军军长、昆明陆军学院副院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西
藏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现退休在成都.
曲明耀--11军政委,战后任贵州省军区政委,现离休居昆明.
曲新勇--91团排长,战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现任40师师长.
史光柱--118团班长、代办排长,一级战争英豪,战后进去深圳大学中文系学习.2005年10月从师副政
委职位退休.现任中国残联作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双目失明仍旧保持文学创作,宣告了众多诗歌、散文,出版了6部诗文集,17次获国度级文学奖,诸多著作被俄、法、英等国翻译并广为散布,其代表作为歌词《小草》.1990年被给予"举国自强榜样"称呼,2006年被选举为"举国十佳卓绝人物",2009年8月被推选为"举国100位新中国建立以来感染中国人物".
谭忠兴--31师政治部宣扬科战士,战后转志向兵,曾任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编辑,因编辑出版长篇小说《落日》受到不公平解决,退伍后开办都得利文化散布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现兼任四川报国醇酒业有限公司形象总谋划.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汤宝才--11军宣扬处干事,战后沟通至云南省军区机关,后转业.
田兴明--32师政治部主任,战后任31师政委,在挨次公务运动中遇车祸受伤,提早退休.
王增钵--123团政治处主任,战后历任团政委,戒备一师政治部主任、文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炮4师政委、14集体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云南省军区政委、西藏军区政委,现任驻港部队政委.
王耀军--31师炮团战士,战后破例提干,前后任云南省凉山军分区宣扬科干事、成都军区《国防时报》编辑、四川省军区政治部组织处干事、成都军区《战旗报》编辑、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武部政工科长.2004年转业,现任锦江区沙河商务生意区管委会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王继堂--40师参谋长,战后历任40师师长,昆明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成都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
长,14集体军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驻港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2009年岁尾退休.
王佐明--123团副团长,战后历任123团团长、122团团长、41师副师长、武警41师师长、武警云南省总
队总队长、武警四川省总队总队长、武警森林指导部主任.
夏金辉--41师政治部宣扬科干事,战后历任112团政治处副主任、长沙政治学院教员、学院印刷厂厂
长,后转业在湖南省长沙市,任省总工会《湖南工人》报社副社长.
徐光芒--96团副团长、团长,战后转业至云南省公路局,任云路效力中央总经理.
谢振华--昆明军区政委,中心委员,战后任现职至昆明军区撤消,1985年12月-日帮助成
都军区做好原昆明军区精简改编职业,1985年被选为中顾委委员.后离休居北京.
谢共恩--11军组织处干事,战后转业,任云南省大理市人保公司办公室主任.
轩保祥--94团2连指引员,战后转业,任河南临颍县农发行干部.
杨.福--11军副政委,战后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副政委,现退休在成都.
杨统时--32师政治部宣扬科副科长,战后历任宣扬科长、成都军区《战旗报》记者、云南省国防教导办公室副主任.现退休在昆明.
喻忠桂--31师政委,战后任云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贵州省军区政委,现退休在贵阳.
禹兵--94团政治处主任,战后任云南省军区干休所副所长、第一干休所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张宝顺--94团政委,战后任云南省墨江县人武部政委,现退休.
张.秀--昆明军区司令员,兼任云南省委书记,中心委员,战后任现职至昆明军区撤消.1985年被选
为中顾委委员.日,在祝贺中国民众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豪榜样代表大会代表人马老干部发言.日,晨因患癌症在301医院辞世,享年95岁.
张新华--72野战医院护士,1988年医院取消后转业,现退休在贵州贵阳.
赵琼生--94团2连通讯员,战倒退伍,碧生源常润茶效果怎么样,在云南省大姚县某乡广播站职业.
赵宗岐--11军司令部侦查处长,战后历任118团团长、西藏军区52旅旅长、西藏军区副参谋长、参谋
长、14集体军军长,现任济南军区参谋长.
周忠仕--40师政治部宣扬科科长、118团代办副政委,战后历任118团政委、40师政治部主任、云南思
茅军分区政委.
朱启--41师副师长,战后历任师长、14集体军参谋长、副军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14集体军军
长、成都军区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司令员,中心委员.现退休在北京.
邹荣禄--94团政治处宣扬股长,战地歌曲《我爱老山兰》词作者,战后任营教育员、云南省军区戒备二师5团政治处副主任、师bao
亲历对越作战将军:不能说杨得志比许世友打得好
作者:张景华 林儒生, .d5fOqJ:
1 J bg -r?
我是山东省汶上县九区张董村人,在私塾读书时,受到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老师影响,于1938年底和两个要好的同学走上了投笔从戒、抗日救国的道路。那年我不到15岁,在八路军山东纵队6支队1团2连当了战士。当时战斗生活十分艰苦,每天都是要行军打游击战。为了打击敌人和避开大股敌军,什么办法都想到了。为了迷惑敌人,我们就反穿着鞋行军。当时也没什么军服(参军第2年曾发过一套),和老百姓穿得差不多。晚上宿营根本不敢脱衣服睡觉,因为随时会有敌情。时间一长,身上生了虱子。一次,我回家探望,妈妈看见了,她心疼地哭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再干八路了。但我说服了家人,又回到了队伍上。
[张老在战斗中不断地成长进步、到建国前夕,他已是人民解放军第5兵团第17军第50师第149团团长了,但他也两次负伤。尤其惊心动魄的一次遇险发生在建国之初,他从贵州去南京军事学院上学的路上,突遭土匪伏击,张老夺过机枪和警卫班拼死突围,紧要关头,友邻部队赶到,他才顺利突围。]
1950年12月,我在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1年国庆周年阅兵时,我是军事学院方队第4排第4人。当晚毛主席接见并宴请我们,按规定,每人只许向主席敬一次酒,但我多敬了一次,因为我太激动了。1952年毕业,1955年我任陆军第49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年,我率部参加了平息四川藏区的达赖集团叛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军航空兵八师战友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