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印度神庙里供奉一个神仙脚下踩着人腿上躺着一个人。神仙双手拿着躺在腿上人的肠子。这是什么

狮城掠影(三):牛车水的暗地妖娆
很多年以前,中国人刚刚开始出国旅游的时候,正是所谓“新马泰”几日游的年代,说到新加坡,我记得最常被提到的就是两个词,“圣淘沙”和“牛车水”。那时我还小,觉得“牛车水”这个地名好神奇,后来才晓得,原来就是唐人街嘛。又说到“唐人街”,也是耳朵听到起茧的词,但我第一次真正见识到唐人街,不过就是去年在吉隆坡的事情。很可惜,那个唐人街给我留下的印象可不怎么样,记得我的游记里是这样描述的:“除了房子老旧一些,颜色斑驳一些,店招、广告上中文多一些,再就是水货、假货、地摊货多了很多......整整一条茨场街,那个拥挤状、廉价状,就像是改造前的荷花池、青年路,简直不明白,这怎么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可是,后来去马六甲,那小半城都是一个大型唐人街,偏偏却让我一见钟情、心醉神迷。所以说,唐人街给我的感觉是满矛盾的。
这次出发前,没有想过认真去逛牛车水,因我总是认为,自己土生土长一唐人了,为何还跑到国外去逛唐人街?但最终我还是把住宿的酒店选在了唐人街,毕竟在新加坡这个大都市,价格能便宜点的旅舍除了芽茏(红灯区)之外,就只有牛车水地区了。
6日早晨6点,从牛车水地铁站出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条骑楼夹道的狭窄街巷,非常标准的唐人街呀。然而,或许是因为这只是清晨无人的街头,或许是因为新加坡这个城市固有的整洁,又或者是因为两侧色彩斑斓的南洋风格的骑楼太过耀眼,那一眼的牛车水,忽然让我觉得唐人街也可以有这样明媚而安静的时刻......
当然,那一眼的风情只是一种偶遇,白天的绝大多数时候,唐人街还是一如既往的熙熙攘攘。我们投宿的客栈中文名字叫做“登宝客栈”,其实是INN
at Temple Street,“寺庙街上的小旅店”的意思。旅店所在的这条路“登婆街(也就是Temple
St寺庙街的中文英译)”却是个住宿的好去处,它夹在两条大名鼎鼎的街道之间,闹中取静,一边是牛车水地铁站和摊贩云集、一大早就人潮涌动的宝塔街(Pagoda
St),一边是一入夜就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美食街:史密斯街——明明一条彻头彻尾的华人街道,却名叫什么Smith
Street,也是一件蛮奇怪的事。“宝塔”和“史密斯”之间的“登婆”,就这样自成了一方小天地,无论清晨还是入夜,居然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安静。
对我来说,宝塔街小摊上的货色怎么看怎么眼熟,中式服装、缎面的桌旗、丝绸的纸巾盒、木刻观音,还有所有的日杂用品,都像是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搬过来的,金发碧眼的西方人或许津津有味看得很投入,对我来说却提不起一点兴趣。但是,我爱宝塔街上的建筑,或者可以说,我爱那些五颜六色挤挤挨挨的骑楼、骑楼下幽深的让人一眼望不到头的巷道、墙上斑驳的旧日痕迹,还有那种让人眼睛发亮心里湿漉漉的氤氲的某种气质。
宝塔街算是牛车水的主路了,牛车水原貌馆就位于这条街上。如果有兴趣,可以进去参观上个世纪和上上个世纪漂洋过海而来的华人如何在这里休养生息,那时这里是新加坡最贫瘠的地方,落脚在这里的华人每天清晨用牛车拉来水,饮用或者清洗......这就是“牛车水”三个字的由来。
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中国的庙宇,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属于唐人的神仙佛祖来保佑他们的子民。华人如此希冀,其他流浪而来的民族也有着同样的诉求。所以,登婆街头至桥南路,短短一条小街,居然凑齐了三大宗教的庙宇,从北到南,清真寺、印度神庙、中国古寺一字排开,和谐共处,大概也象征了新加坡这个文化交汇之地的开放包容吧。
神庙保护精神领域,我中华美食保障我们固执的中国胃。史密斯街虽然要到傍晚才真正热闹起来,但白天挂满的红灯笼,还有路上一顺溜占道儿的大红色桌椅,早就把热辣辣的美食气氛带动起来了,入夜后自然更是人声鼎沸、烟火蒸腾,一派俗世尽欢的景象。前几日我们都没功夫光顾这里,直到要离开那天的最后一餐,终于在号称“螃蟹王”的“八珍馆”吃上了一顿enyaya念念不忘的“新加坡辣椒螃蟹”。说实话,对我这个不好鱼虾蟹这一口的人来说,也没觉得传说中的那么美味,不过配送的小馒头沾上辣酱,倒是相当巴适哦。&
骑楼、红灯笼、廉价商品、喧闹的夜市和中华美食,都是唐人街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你要是以为这就是唐人街的所有,那就会错过了今天的牛车水少为人知却暗地妖娆的另一面。宝塔街、登婆街、史密斯街,或许是China
Town最热闹的所在,但牛车水的范围远远不止这三条游人如织的街巷。一条桥南路(South Bridge
Rd),也并不是唐人街的尽头,跨过这条骑楼与大厦新旧混杂的道路,仅仅几步之隔,你会发现你已经置身于另一个不一样的牛车水。
登上一段极短极短的缓坡,转上一个小小的弯子,欢迎来到牛车水背后的世界!几十米外的众声喧哗、人潮如织已经消失不见,眼前出现一个色彩斑斓却安静优雅如欧洲小镇的全新所在。窄窄的岔路口,极鲜艳的红色门洞,阳光下极其明亮的蓝色小楼配上细细长长的白色百叶窗,沉稳的黄色屋宇则是油绿绿的窗棂,高高大大的椰子树,玫红色开得泼辣的多重葛,甚至偶而驰过的一辆鲜黄色的士......调色板一般在这午后的艳阳下骄傲而低调地招摇着。这就是安详山,牛车水的制高点!
屋后电箱上一只老猫,眯眼打量着我们这些闯进来的不速之客。而十字路牌善意地欢迎我们,指引我们去探寻这牛车水的后花园。
“后花园”的路不再是规规矩矩的井字形,它弯弯绕着,引领你上山、下坡,别有幽径在深处。向左这条客纳街(Club
St),满是精致的餐馆、闲适的咖啡屋、创意精品小店和深藏在地下的时装作坊,足够你慢慢逛,消磨掉大把的时间。
向上这条路,连接着石级和窄窄的长廊,一直通往安详山顶,那里就是百年以前新加坡的华人祖先们最早聚集的地方,现在是一个小小的山顶公园——
翻过这座极矮的小山,我们就来到了“直落亚逸”地区。这里是唐人街另一个寺庙集中的地区,也是艺术和珍宝的汇聚之地。厦门街(Amoy
St)值得一个一个小店逛过去,细细品味,或者会发现包括陶艺、绘画、雕塑的各种亚洲艺术作品,当然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然后是小小的街心花园,散落的铜像纪念着华人初登直落亚逸的旧年岁月。再外面,便是寺庙云集的直落亚逸街(Telok
St)了。居于正中的正是唐人街最重要也是规模最大的寺庙——天福宫,是新加坡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她的左右各一座清真寺,只不过一座是印度穆斯林的,另一座属于阿拉伯穆斯林。若是继续往南走,那里还有一座小小的基督教堂呢。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那个五色路口吧,因为该向右转了,——最后一天我们将在这里找到新的栖居地。这同样是我和enyaya旅行中的一个癖好吧,我们偏爱那些深藏在城市某处的精品设计酒店。这条安详路(Ann
Siang Rd)正是精品小旅店的集散地。
我们心水的小旅店——开业于2010年的the Club
Hotel,就在安详路安静的拐角处。一栋纯白色的三层小楼,有着欧式古典的精美之风,但内里,却秉持着极简主义,仅以黑白两色打造出极致低调的奢华。记得当初看照片的时候,我甚至以为照片是被黑白处理过了。这样的黑白,这样的干净,也许你会觉得有点清冷,但在一年四季都炎热的新加坡,确实如此的恰到好处,如一股清风拂面,只会让人感觉舒适与安宁。房间内部亦是黑白主义,只有床头的灯光可以调节,变幻出各种颜色,满足客人不同的心绪和心意。
(白色的三层小楼)
(低调的门脸儿)
(酷酷的前台)
(右下角是莱佛士像,他的头伸入了云端,象征着流浪......)
(过道和电梯)
(房间里也是黑白主义)
(炫目的卫生间)
Club一楼有咖啡室,三楼顶上更有一家著名的屋顶酒吧:Ying
Yang,指南上说,“这家屋顶酒吧拥有奢华装饰陈设,提供顶级服务及令人称奇的鸡尾酒”。当我们深夜回到酒店,在这个屋顶酒吧,像那些泡惯吧的鬼佬一样,窝在舒服的白色大沙发里,吹着屋顶拂过的夜风,喝上一杯酒店为住店的客人提供的“晚安鸡尾酒”,久不沾酒的我不觉微醺了。
(白天的屋顶酒吧空无一人)
(入夜的屋顶酒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牛车水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