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字作者金良酸菜鱼

浙江画水华阳村:家家户户“中国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杜俏俏 王金良 
华阳村的村民们在制作“中国结”楼跃麟 摄
  一到春节,象征喜气的“中国红”就成了大街小巷、繁华商圈的主打色,“中国结”成为很多人过年必买的吉祥物。在浙江东阳画水镇的华阳村,600多户人家,1500多人,一个月能结出6万至10万个型号不等的“中国结”。去年,他们编织的中国结产值达1亿多元。
  谋致富 家家忙做结
  近日一个蒙蒙细雨的清晨,在东阳文化馆文化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华阳村。在村里处处可见村民家门口晒着红线,挂着“中国结”。在一幢水泥结构房子前,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老人端坐在一条长凳前,长凳上用铁夹固定着一个木块,木块上规则地钉着一圈钉子,老人麻利地将一条两米长的红绳在钉子间穿梭,边挑边压,边绕边拉,手法沉稳、动作娴熟,几分钟时间,一个20结手掌大的“中国结”就做好了。“久了,眼睛就疼痛。”老人边说边不停地揉着眼睛,“这个活不仅要靠手力更要靠眼力,自打1998年‘中国结’传入我们村后我就一直没有改过行。这一干就干了十几年,现在一天不拉拉这红线,我就难受。”老人快人快语,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继续打着结。
  “天气好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将门前扫出一片空地,铺上布或薄膜,红红的结铺满一地。窄一点的地方,农户会支着竿,把结穿在一起,成行成行地挂晒。村里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边织边聊,好热闹。”华阳村党支书许仰跃告诉记者,编织“中国结”已成为华阳村民发家致富的一项产业,村里凡是有点劳动能力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做“中国结”。
  一到春节,象征喜气的“中国红”就成了大街小巷、繁华商圈的主打色,“中国结”成为很多人过年必买的吉祥物。在浙江东阳画水镇的华阳村,600多户人家,1500多人,一个月能结出6万至10万个型号不等的“中国结”。去年,他们编织的中国结产值达1亿多元。
  谋致富 家家忙做结
  近日一个蒙蒙细雨的清晨,在东阳文化馆文化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华阳村。在村里处处可见村民家门口晒着红线,挂着“中国结”。在一幢水泥结构房子前,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老人端坐在一条长凳前,长凳上用铁夹固定着一个木块,木块上规则地钉着一圈钉子,老人麻利地将一条两米长的红绳在钉子间穿梭,边挑边压,边绕边拉,手法沉稳、动作娴熟,几分钟时间,一个20结手掌大的“中国结”就做好了。“久了,眼睛就疼痛。”老人边说边不停地揉着眼睛,“这个活不仅要靠手力更要靠眼力,自打1998年‘中国结’传入我们村后我就一直没有改过行。这一干就干了十几年,现在一天不拉拉这红线,我就难受。”老人快人快语,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继续打着结。
  “天气好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将门前扫出一片空地,铺上布或薄膜,红红的结铺满一地。窄一点的地方,农户会支着竿,把结穿在一起,成行成行地挂晒。村里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边织边聊,好热闹。”华阳村党支书许仰跃告诉记者,编织“中国结”已成为华阳村民发家致富的一项产业,村里凡是有点劳动能力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做“中国结”。
  谋思路 推出产业链
  “中国结”工序简单,一条凳子、几个钉子就可以操作,且收入稳、效益好、开支省,熟练工一天收入可以达到百余元,老年人收入一般也在二三十元之间,原来在外打工挣钱的年轻人也都回乡做“中国结”,甚至吸引了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打工者前来租房学习。“目前,华阳村有近200名外来人员来村里编织‘中国结’。”许仰跃说,尤其是东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大废塑整治力度,不少以前从事废塑加工的经营户也转行做起了“中国结”。
  60多岁的华阳村村民许家土,在2002年就瞄准市场,办起“中国结”家庭作坊,织带、制作、出售一条龙服务,一年几十万元的利润。“现在儿子接班,干得也不错。”许家土说起来一脸的幸福。
  华阳村像许家土这样的专业户还很多,最大户年产超千万元,几十户人家的产值超百万元。“晶莹中国结”加工点老板陈小园说,他家从2000年开始做“中国结”生意,销售额每年都有增长,特别是把富有东阳特色的“东阳木雕”“东阳竹编”等元素融入“中国结”后,去年从一个从事木雕家具生意的广东客户手上拿到了一笔100万元订单,最多的一天能够拿到近200万元的订单。“以前是以本村妇女编织为主,随着加工店的不断增多,一些外地人也不断涌入。”陈小园说。
  吴家蓉是重庆彭水人,来东阳11年了,以前在服装厂干过,后来听老乡说做“中国结”能挣钱,就到华阳村租起了房子,开始学做“中国结”。吴家蓉说现在自己做的“板结”绕线比较少,中间部分用板代替编织,可以在板上再贴上一些“帧薄案!薄笆佟钡燃樽只蛘咄及浮M瓿梢桓鼍陀辛矫宸智坏搅椒种泳湍茏鲆桓觥R恍┍嘀本60厘米或者80厘米大结的老乡,所得到的加工费更可观,去年很多人都能做到260多元一天。贵州人冉梦敏做的是较大的“中国结”,只见她站在编织架旁,双手不断地挥动,一个俗称“80结”的“中国结”雏形很快就显现出来。冉梦敏手头正编的这批“中国结”,每个加工费是5.5元,一个小时能编3个。
  随着编织“中国结”产业的不断扩大,华阳村现有20多个加工点和2家小规模工厂,40多户农户购置了织线机,有的生产粗线,有的生产细线。由于织出来的线需染色,村里又有几户村民专门从事染色工作。原料以染成红色为主,辅之以各种色彩。现在,画水镇许多经营大户不仅从事“中国结”的生产、销售,还购置机器生产“中国结”的原材料,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谋发展 走向全世界
  由于华阳村做“中国结”率先致富,也带动了画水镇的岩下、王凡、永乐、泉村、洪塘、画溪等几十个村。据不完全统计,在东阳市画水镇74个行政村中,先后有60个村都做起了“中国结”,年产量占到了全国的60%。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其中外来打工者有1000余人。一年的产值近4.2亿元,占全年工业总产值27.71亿元的15.16%。
  有人说,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画水人做的“中国结”。如今,画水镇的“中国结”品种多达400余种,有福字结、如意结、喜字结、寿字结、十耳盘长结、十全结等,不仅销往国内多个省市,还通过义乌小商品城销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记者见到了在这里设摊做生意已有五六年的金将平。他告诉记者,依托义乌市场的强大客流,经营状况还不错。在义乌市场上,只要有“中国结”送去,都会有摊位接收。如果有新样式的“中国结”一到市场,有的甚至还没有露面,就被抢购一空。据不完全统计,在义乌专门从事销售画水中国结的摊位有170多个,占市场从事该行业摊位的近80%。
  画水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画水镇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扶持中国结产业的发展,如中国结协会成立;建立中国结雕塑等标志性建筑、“中国结”历史陈列馆、“中国结”会展;建设中国结文化街;打造中国结文化广场;设立中国结文化产业园……多措并举,把中国结技艺继续发扬光大。>> 最新发布微博藏友
>> 相关专题
>> 更多关于
华夏收藏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联系电话:5 邮箱: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相关热门资讯
Copyright ,版权所有&&收藏热线: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良酸菜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