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现在宅基整理统归统建天成美雅业主论坛有没有补贴

都江堰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探索
都江堰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探索日期:日   作者:邓蓉【摘要】深化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需要对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性实践。做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对进一步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全域成都”第三圈层的农业大县―都江堰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并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应在发展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城乡形态【作者简介】邓蓉,都江堰市委党校教育科长,高级讲师。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需要对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性实践。为了在下一步工作中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都江堰市国土局、都江堰市委党校组成联合调研组对都江堰市土地综合整治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一、都江堰市土地综合整治的总体概况都江堰市全市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17个镇、2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全市农村人口12.7万户,农村宅基地面积约11万亩。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共涉及20个乡镇183个村,其中:涉及建设用地整理183个村,农用地整理117个村。经测算,共可整理农用地面积399669亩,新增耕地32652亩;整理集体建设用地面积44521亩,可节约集体建设用地35279亩。根据项目立项数据统计,项目全部实施后可集中安置农户52222户,169649人(其中灾毁户为19349户,62857人)。二、都江堰市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做法与成效(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实现了全域覆盖全市共107项目,150个村上报挂钩项目,挂钩周转指标面积40951亩,项目实施后可节约32919亩,参与农户49314户,153430人。除挂钩项目外,剩余33个村均组卷上报拆院并院项目,预计整理指标面积3570亩,节约2360亩,共涉及2908户,16219人。上报农用地整理项目62个,116个村,整理面积412787亩,新增耕地33553亩,其中:61个项目,114个村立项获省国土资源厅审批;&1个项目,2个村已通过省厅厅务会审查待批。目前有183个具备土地综合整治条件,除农村灾后重建住房安置项目外,全部坚持先立项后实施的原则,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选择城镇建新区,规范项目立项编制,通过努力实现了增减挂钩和农地整理立项全覆盖。(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尊重民意基础中顺利推进都江堰市挂钩项目的实施均由项目区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实施主体,政府坚持“只组织不干预、只引导不拍板、只协调不做主”工作原则,是否实施和参与项目均由农户自愿提出申请。项目实施时采取群众参与、群众评议、广泛公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将专家意见与群众愿望紧密结合,集中安置区的选址、规划设计方案、资金分配方案、权属调整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后的小区管理等方面均由参与农户讨论决定,形成方案后由村组组织实施项目,有效地消除政府部门大包大揽带来的如权属调整、拆迁补偿、人员安置、集中居住区管理等环节产生的各种矛盾。目前,全市有53个挂钩项目,92个村已动工实施,拟整理挂钩指标25875亩,农民集中居住区使用4847亩,城镇建新区使用20973亩。共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218个,集中居住26680户,85500人。其中:已建成集中居住区179个,集中居住23109户,73654人;在建集中居住区31个,拟集中居住2616户,8669人;拟建集中居住区8个,集中居住955户,3177人;已复垦面积为12079亩。33个村院项目,因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均已启动实施,整理指标2360亩,其中2个项目(青城山味江和五里村)已获验收,验收面积110亩。农地整理项目方面:11个项目,22个村已实施完成并获省厅验收,项目整理面积77596亩,新增耕地8692亩;5个项目,10个村已实施完成并获省厅验收待批,项目整理面积35428亩,新增耕地2921亩;45个项目,82个村拟于今年实施完成,项目整理面积290871亩,新增耕地21131亩;1个项目,2个村拟于今年取得立项批复,并全面启动,项目整理面积8892亩,新增耕地809亩。(三)指标就地使用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用地基础全市已批和待批项目城镇建新区指标面积共34591.36亩,其中为及时筹集农村灾后重建资金外挂到其他区市县的指标10290亩,比例为31%,其余24301.36亩全部留在本市城镇建新区使用,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比如,中兴镇九龙村挂钩项目实施后经省厅验收224亩,除农民集中居住区使用外,剩余指标全在本村用于发展乡村酒店、旅游服务等开发建设。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就地使用为都江堰市农村产业发展和上档升级提供用地基础载体。目前,土地综合整治地区农村人均年收入由实施前的6381元,增加到现在的7689元,人均增收1308元。(四)社会资金成为了土地综合整治的主力军,破解了资金瓶颈一是允许投资主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程序将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商业、旅游、娱乐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结合城乡产权交易平台,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使用;三是对企业实力、资金投入、建筑质量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管,社会资金参与的项目,必须先缴纳一定保证金,以保障农户利益。截至目前,都江堰市已确定投资来源的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共87个(其中挂钩项目64个,拆院并院项目23个),指标总面积27959亩,协议总金额990054万元,现已到位资金449397万元。其中:成都市平台公司投资实施项目12个,指标外挂面积10290亩,协议总投资177683万元,已到位资金131066万元。社会资金直接实施项目49个,涉及指标面积7640亩,总投资393445万元,已到位资金279931万元。社会资金委托实施项目26个,指标面积10030亩,总投资418926万元,已到位资金38400万元。社会资金直接投资和委托实施投入占总投资的82%,是都江堰市建设用地整理项目投资的主力军。(五)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都江堰市安置房建设主要有统规自建、统规统建、社会资金直接投资实施。不管是以何方式实施,建设方式都必须由全体参与农户自愿选择,具体规划方案和建设方案都要经三分之二以上的参与农户同意后,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实施。为了保证项目实施规范推进,不损害参与农户利益,每个项目实施前,全部要求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全体农户参与,共同编制项目“7+1”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严格按照方案实施,确保项目实施规范不走样。(“7”是指群众意愿征集、项目规划、资金分配、土地权属调整、项目建设、集中居住区后续管理、“两房”建设方案;“1”是指产业发展方案。)(六)充分应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严格调整权属都江堰市在项目实施工程中,严格要求权属调整必须到地块到农户,严禁只调数据不调地,以租代调等,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坚持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群众未通过前,项目不得开工,调整未完成,项目不得验收,复垦后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的原则。每个项目都要制定《土地权属调整实施方案》、《土地权属调整落实方案》,并通过全体参与农户讨论认可后形成决议并公示,项目实施后必须及时完成权属调整工作,将权属调整工作落到实处。经省厅终验和成都市初验的7个项目,29个村已全部完成权属调整工作。(七)复垦责任切实落实,保证了土地复垦质量和数量一是明确复垦的责任和义务。项目实施时,与乡镇签订复垦目标责任书,明确复垦的时限要求、质量要求。二是严格根据审计确定的复垦进度拨付资金,坚持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实施建新区建设的原则,将复垦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截至目前,31个已批项目,应复垦面积19952.4亩,已复垦面积为11839亩,复垦比例为60%。三、当前都江堰市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新政策在实践中的困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10号)文件要求挂钩项目“拆旧区一经确定严禁变更”、“城镇建新区土地必须征收为国有”、“民间资本不得参与建新区土地收益分配”等,对都江堰市目前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影响较大。一是挂钩项目静态管理的绝对性,可能使更多的农民失去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机会。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必须是充分尊重农户意愿,而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参与意愿进行调整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如果“拆旧区一经确定严禁变更”将导致因示范带动后想参与项目的农户难以参与项目,享受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二是城镇建新区土地征收方式的单一性,可能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带来冲击。根据川府发〔2011〕10号文件规定“城镇建新区土地必须征收为国有”,但从目前都江堰市各村组意愿摸底情况看,村组集体和农户更愿意投资方就地流转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先用于本村产业发展,而不是交由政府征收为国有。同时,集体建设用地的依法流转使用,能最大限度发挥农户和村组集体的自主性,并能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三是土地收益分配格局的准入性,可能制约了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需求大,但按照川府发〔2011〕10号文件规定“民间资本不得参与建新区土地收益分配”,同时集体建设用地初次流转必须以挂牌方式进行,这样不仅社会资金投资收益无法实现,甚至成本都难以收回,很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目前,都江堰市已签约了一大批社会资金项目,社会资金投资占总投资的82%,这些项目均已全面启动,文件的规定引发了投资方的担忧,造成项目资金到位缓慢,都江堰市要实现全域整治,没有社会资金的投入,市财政将无力承受。(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的困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从立项、实施、到验收合格的时间一般在2年以上,加上集体建设用地初次流转必须挂牌,按现有程序公告期不少于20天,挂牌交易不少于10个工作日,仅交易环节就需要约35天,同时在组织挂牌资料以及摘牌后办理用地登记时需要涉及村组和农户盖章或签字确认的资料太多,部分村组或农户在此过程中要求投资方在协议之外另行支付额外费用,由此带来众多的不确定性,投资方收回成本的周期也至少需3年以上,社会投资者普遍存在投资疑虑多、投资信心不足的情况,市场化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受到一定影响。(三)指标外挂项目资金缺口大的困惑都江堰市指标外挂项目指标面积10290亩,协议总投资177683万元,平均17.26万元/亩,而都江堰市指标实际整理成本为30万元/亩,通过整合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资金和项目、交通、农发、水利等部门涉农资金和项目,都江堰市指标外挂项目尚缺口资金约2亿元。四、建议与对策1、拆旧地块可适度调整建议在项目区范围内,指标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拆旧地块可根据参与农户意愿作适当调整,在项目复垦验收时一并审查验收。2、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城镇建新区土地征收方式城镇建新区土地可根据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和参与农户意愿征收为国有或保留集体建设用地性质。3、尝试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收入分配新机制鼓励和规范民间资本参与,在村民自愿和自治的前提下保障参与的民间资本获得合理的投资收益。4、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的多样性在村民自愿和自制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形式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充分激活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鼓励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用于项目和产业建设,同时对闲置和囤积倒卖集体建设用地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和制止。如:将项目的实施与建新区土地流转共同作为投资条件,打包进行挂牌招商,项目实施完成后,建新区土地可按协议方式流转;就地使用的现状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当地产业的,可根据所有权人形成的决议和原使用权人的意愿,采取协议方式直接流转。5、呼吁成都市出台土地综合整治指标外挂项目资金倾斜政策进一步请示成都市考虑都江堰市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指标外挂项目除了支付指标购买费用外,适当给予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补贴,以弥补2亿元的资金缺口。来源: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谁有都江堰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实施意见》的原文?
谁有都江堰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实施意见》的原文?
09-01-19 & 发布
都府发[2008]73号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政府《关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意见》(成府发[2008]46号)、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支持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实施意见》(成国土资发[号)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5.12大地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重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总体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全力支持和帮助农村受灾群众积极开展住房重建,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建成配套比较完善、具有产业支撑、人与自然相和谐、传统文化和地方风貌特色突出的农村新型社区,尽快恢复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目标: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农村原址重建2008年底力争建成和在建达到60%以上,建成入住率达到40%,2009年底全部建成入住;统规自建的项目2008年底力争建成和在建达到50%以上,建成入住率达到40%,2009年底全部建成入住;开发性重建和统规统建的项目2008年底开工率达到40%,2009年上半年全部开工,2010年全部建成入住。二、重建对象及补助标准(一)因地震致使房屋灭失、垮塌或房屋虽未垮塌但经有关部门安全评估为严重损坏不能再居住(以下简称灾毁房屋),且在当地有正住户口的农村村民。对房屋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农户可自行聘请具有鉴定资质单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由市建设局确认。鉴定结果与原房屋评估结论不一致的,鉴定费用由市财政承担。经乡镇人民政府确认,因地震造成村民住房受损,经维修加固后能够安全居住的,按省市相关政策执行。补助标准:1、一般农户:对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的一般农户,1-3人家庭的补助16000元,4-5人家庭的补助19000元,6人及以上家庭的补助22000元;2、困难农户:对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的困难农户,1-3人家庭的补助20000元,4-5人家庭的补助23000元,6人及以上家庭的补助26000元。3、家庭及家庭人口的界定:补助家庭指完整家庭户,一个完整家庭涉及多个户籍的只能享受一次补助;家庭人口按日户口和档案记载为准,家庭成员中有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服现役的义务兵(国家政策不予安置的士官) 和两劳人员的均计入该户家庭人口数。4、一般农户与困难农户的界定:一般农户为除农村低保户外的其他农户,困难农户为日前民政部门已确认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即农村低保户。5、完整家庭户、家庭人口、一般农户与困难农户由村组核实公示后,乡镇人民政府确认。(二)房屋虽能居住但经过评估确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村民(当地正住户口)房屋必须异地重建,其补助标准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三)自愿申请集中居住的非灾毁住房户,经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可参与重建,无重建永久性住房补助费。三、重建永久性住房补助资金的发放根据房屋安全评估意见及市建设局确认意见,以村组为单位对灾毁住房的农村家庭、人口、补助费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经乡镇政府审核,在受灾农户拆除灾毁房屋排除危险后,由市民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以“一折通”服务系统逐户发放,并建档备案。四、重建方式(一)原址重建在城镇规划区以外的农户,鼓励村民原址自建或引进社会资金联建。1、申请原址重建的,应符合以下的基本条件:原宅基地点位无地质灾害和其它安全隐患;原宅基地点位不影响该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2、1987年土地管理法颁布以前已建成房屋的宅基地,重建面积将按照人均30平方米重新划定(3人以下含3人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含5人户按5人计算),原宅基地面积大于人均30平方米的,按原有面积核定,但每户增加面积最多不得超过30平方米。3、凡符合原址重建条件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报市规划局备案后,按照现行农房建设标准规定及简易审批程序办理用地手续,其用地规模、建设质量、外观风貌等须按照国土、建设、规划部门的要求进行建设,在自行拆除危房后进行自建或引进社会资金联建,其建筑面积控制在已批准的宅基地面积的2-3倍。4、确因地质灾害危险避让,可就近易址重建,原宅基地除因地质灾害灭失外的必须还耕。(二)统规自建在城镇规划区以外的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引进社会资金参与重建的或已立项由市土地整治中心拟组织实施的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可以选择统规自建方式。1、规划集中自建点,按照规划,原则上以村为单位设置一个中心村或一个聚居点,山区乡镇因地制宜设立中心村或聚居点。2、灾毁住房农户与非灾毁住房农户均可自愿申请选择在中心村或聚居点集中自建。3、每户宅基地面积按30平方米/人划定(3人以下含3人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含5人户按5人计算)。4、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用地,原则上不超过20平方米/人配置。5、申请按规划统规自建的农户,由集体经济组织以村为单位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向市政府申请,国土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拆院并院”的立项方案和报批工作。6、农户选择统规自建后,不得再申请宅基地,原址宅基地由实施主体组织还耕,原有房屋产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予以注销。7、已立项由市土地整治中心拟组织实施的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实施单位按《都江堰市土地综合整理补贴管理办法》(都土整办[2007]19号)的标准给予农户统规自建建房补助,引进社会资金参与统规自建的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引进的投资人协商。(三)统规统建1、在城镇规划区以内的农户,灾毁住房重建实行统规统建,并参照征地政策提前进行预安置。鼓励社会资金(企业或个人)参与或市土地储备中心融资实施。(1)在规划确定的集中居住点,由实施主体按照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8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配置给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和小区规划配套内容及标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建设。(2)实施统规统建的农户,不得再申请宅基地,灾毁住房农户登记领取国家及地方政府给予的重建永久性住房补助费,等额交纳为建房费,原有房屋不予补偿,非灾毁户参照征地拆迁标准予以补偿,原址宅基地在入住新住房前由户主负责实施还耕,交予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调整管理。(3)对实施统规统建的农户,按照征地政策预安置后,今后因城镇规划建设需要征收集体土地时,自然增加的人口,按土地征收时的政策予以补偿安置。(4)对地震前已签定协议实施征地的灾毁房屋,继续按照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和普查登记数据实施补偿。2、在城镇规划区以外的农户,申请统规统建的需由集体经济组织引进社会资金(企业或个人)进行统规统建的方式协议约定重建。申请统规统建的,由集体经济组织以村为单位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向市政府申请,国土部门组织编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拆院并院”的立项方案和报批工作。(四)自愿搬迁异地安置鼓励有创业能力、自愿举家搬迁的灾毁住房农户选择货币安置,放弃宅基地,异地安居置业。1、申请异地安置的,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1)震前原农房宅基地已依法拥有的灾毁农户;(2)在城镇或其他地方已拥有住房或其直系亲属拥有住房并同意接纳、拥有稳定收入来源的。2、对自愿放弃宅基地的灾毁住房农户,由实施主体或市土地整治中心按人均3万元标准予以一次性货币补偿。3、凡符合并同意以上条件的灾毁农户以户为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供宅基地权属来源及面积证明,经公示无异议后与辖区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不再申请宅基地,原有房屋予以拆除不再进行补偿,原址宅基地由户主负责还耕,并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核实后按程序注销该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4、根据成都市“成府发〔2008〕46号”文件的规定,对自愿放弃宅基地并在成都市范围内置业安居的,可享受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住房保障政策,并享受入户和社保、医疗、就业、子女入学等待遇。(五)社会资金开发重建1、利用社会资金参与统规自建、统规统建的需经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具体应具备以下条件:(1)需集体经济组织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拆院并院”的方式申请立项;(2)申请统规统建项目的应有明确产业支撑;(3)引进的社会资金(企业或个人)必须出具资信证明;(4)集体经济组织应与社会资金投资人达成协议。2、市政府各部门应做好服务、指导、监督,切实维护农户和实施主体(企业或个人)的合法权益。五、扶持政策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即“拆院并院”)和国家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结合我市实际予以政策扶持。(一)社会资金参与原地自建1、在城镇规划区以外灾毁农村房屋原地自建中,与灾毁农房户合作建房的,在提交相关宅基地、规划审查意见和批准开工、质检证明等文件后,可由市房管局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办法及其农户与合作投资者的约定分割农村房屋产权或办理房屋共有产权,免收所有办证费用。?    2、农村房屋原地自建实行备案管理,由市规划局、国土局分别设立乡镇代办点办理规划选址和用地备案手续,市建设局和乡镇政府按规定权限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市建设局免费向受灾群众推荐住宅设计式样并附施工图。?    (二)社会资金参与统规自建?1、农村灾毁住房统规自建500平方米以下的,可参照原地自建相关扶持政策享受同等政策扶持。2、农村灾毁住房统规自建500平方米以上(含500平方米)的,报建手续按规定简化办理,免收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3、日前,城镇规划区以外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引进社会资金(企业或个人)实施统规自建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主体在完成统规自建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后并将原灾毁房屋宅基地还耕,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可在项目区范围内按规划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取得,用于旅游、服务、商业和工业等项目,国土部门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需征收为国有土地的,实施主体按征地政策落实土地补偿和人员安置。同一宗地仅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以协议出让并予以挂牌公示,市国土部门为投资者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证》。4、实施主体在完成统规自建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后并将原灾毁房屋宅基地还耕,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无项目的,实施主体可申请政府以不超过15万/亩的价格统筹安排使用。5、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需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公开出让,出让收入在扣除集体建设用地取得成本后,形成的收益扣除统筹城乡配套费后属集体经济组织,如在收益分配上实施主体与集体经济组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三)鼓励参与农村房屋统规统建??1、日前,城镇规划区以内通过招标方式引进的社会资金(企业或个人)作为实施主体在完成安置点住房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将原房屋宅基地还耕,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实施主体可在本项目区内按规划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取得,用于旅游、服务、商业和工业等项目;也可在项目区外本城镇规划区内落实土地补偿后,按规划流转使用,国土部门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需征收为国有土地的,实施主体按征地政策落实土地补偿和人员安置。同一宗地仅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以协议出让并予以挂牌公示,市国土部门为投资者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证》。2、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需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公开出让,出让收入在扣除集体建设用地取得成本后,形成的收益扣除统筹城乡配套费后,属集体经济组织,如在收益分配上实施主体与集体经济组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3、日前,城镇规划区以外集体经济组织引进的社会资金(企业或个人)作为实施主体在完成统规统建安置点住房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将原房屋宅基地还耕,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可参照统规自建相关扶持政策享受同等政策扶持。(四)参与农村灾毁住房重建的,政府给予测量费、设计费、白蚁防治费补贴:在日前、日前、日前竣工的,测量费分别按100%、70%、50%补贴;设计费分别按100%、70%、50%进行补贴,每平方米最高不超过20元;日前完工的,白蚁防治费全额补贴。(五)依法流转使用农用地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可按《都江堰市关于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都委办[号)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六、组织领导(一)全市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指导下推进。统筹、规划、国土、建设等市级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主体作用。积极协助村组、农户对资源清理核实,确认可用资源量、重建投资规模及重建方式等。乡镇人民政府于日前对辖区农户选择的重建方式和是利用社会资金实施情况书面上报市政府,国土部门负责收集整理汇总。(二)都江堰市统筹局市统筹局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应结合产权制度改革,牵头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的确权颁证工作。(三)都江堰市民政局负责对全市农村灾毁住房农户建房补助金的汇总和审核工作。(四)都江堰市规划局1、负责对全市各乡镇农村灾后重建永久性住房、集中安置点选址,制定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的内容和标准,提供安置房方案设计、建筑风貌和其他规划设计条件;2、负责农村灾后重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和项目实施完工后的规划竣工验收工作;3、负责城镇规划区内外范围的界定。(五)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1、负责对全市各乡镇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占地的测量、地质环境评估和供地。2、负责增减挂钩(“拆院并院”) 项目的立项和建设用地颁证、流转涉及的测量和权属调查登记工作。3、负责集体建设用地的审批、流转、项目的竣工验收和确权颁证等工作。4、负责按投资者的要求,将集体建设用地征收为国有土地的报征和供地工作。(六)都江堰市建设局1、负责灾损农房评估鉴定结果的确认;2、加强建设行政管理,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切实保障质量、安全。具体负责限额以上工程的报建审批、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指导各乡镇政府切实做好限额以下工程的建设管理。(七)都江堰市房管局1、负责对重建住房的产权颁证工作。2、负责对申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审查确认和落实工作。(八)都江堰市经济局负责建立住房重建建材保量限价供应机制。(九)各乡镇人民政府1、负责做好受灾村民救助安置政策的宣传动员工作;2、负责以村、组为单位收集、汇总、审核、上报受灾村民的基本情况和选择意愿;3、负责协调组织相关村组安置用地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4、负责协助集体经济组织引进社会资金;5、负责协调、落实原宅基地的复垦还耕工作;6、负责组织协调安置点用地手续的报批,宅基地、安置房的分配以及村民房屋、土地产权证的申报;7、负责协助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土地个人使用权进行调查认定并公示登记,待集中区安置后,根据新宅基地分摊与原宅基地扣减后计算分量,为妥善分配节约建设用地收益提供科学依据;8、负责限额以下工程项目的报建管理、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七、本意见由市国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八、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至日执行二○○八年八月五日主题词:村镇建设  灾后重建  实施  意见抄送:市委办、人大办、政协办,法院、检察院、人武部。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印校对:曲秀娟                          (共印150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建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