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丽刘字怎么写好看看艺术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合肥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平台
合肥晚报&&
原创舞台剧《严凤英》在京首演
吴琼黄新德合作演新戏
&&&&昨天晚上,以一代黄梅戏宗师严凤英为主角的大型黄梅戏舞台剧、由当今黄梅戏“第一唱将”吴琼领衔主演的《严凤英》亮相首都,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了首场演出。从仙女到革命烈士、从村姑到女驸马,严凤英一生在舞台上扮演过千姿百态的美丽女子,而她本人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几十年来这还是第一次。&&&&■大腕云集&&重塑传奇《严凤英》&&&&严凤英在舞台上演绎过各种人生传奇,而几十年来,她本人短暂的一生也是充满坎坷、传奇、辉煌的一生。用黄梅戏来唱严凤英、在舞台上重塑严凤英的形象是吴琼多年的心愿,昨天晚上,她终于倾自己所有艺术积累完美实现了这一愿望,为黄梅戏舞台增添了一个重量级的艺术形象。&&&&为精心打造该剧,吴琼请动了各方腕级大家组成主创阵容,著名导演、执导过京剧《图兰朵公主》、甬剧《典妻》、黄梅戏《徽州女人》的曹其敬出任该剧总导演,时白林为音乐顾问,唱腔设计徐代泉,舞美和灯光分别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刘杏林和国家话剧院的邢辛。服装师和造型师都来自国家话剧院。“老梅树桩”黄新德又一次充当绿叶,助《严凤英》一臂之力,在剧中精彩扮演男主角,为吴琼搭了一回戏。&&&&■戏里戏外&&演绎精彩黄梅戏&&&&几十年来,严凤英的传奇人生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写好、导好、演好这个角色非寻常可比,该剧很好地把握住了大师一生中命运转折的几个关键的节点,比较到位地表现了事业、爱情、社会对严凤英艺术及人生的影响,将严凤英的情感命运与她所演角色的情感命运巧妙融合在一起,戏中有戏,环环相扣。&&&&除了剧情,该剧的另一大亮点就应该是唱腔了,台上人唱的是黄梅戏,台上剧中人唱的还是黄梅戏,《打猪草》、《天仙配》、《柳树井》、《小辞店》,这些由严凤英演红的大戏小戏里的经典唱段及部分旋律自然而然地贯穿于剧情当中,剧中人也不时地在戏里戏外跳进跳出,编剧虽然并没刻意追求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但亦煞是好看。加上本剧别具匠心的灯光、舞美,这部《严凤英》成为吴琼近年所演剧目中舞美样式最为精致的一台。此外,吴琼还在戏中先后“秀”了昆曲和京剧的唱腔,也是颇令人“惊艳”。&&&&该剧要在保利剧院连演4天,但票却异常紧俏,记者昨晚从售票窗口问明,接下去几场的票也都没有了。记者获悉,这部新编黄梅舞台大戏《严凤英》,作为严凤英80周年诞辰纪念系列活动之一,将于今秋登陆合肥舞台。&&&&·本报特派记者&&何素平·
按日期检索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合肥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合肥晚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最佳分辨率: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種虛構;在劇場裡「如果」卻是種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種逃避;在劇場裡「如果」卻是種真理。&&&一個人在某人的注視下,經過一個「空的空間」,就足以構成一個「劇場行為」&&
转自新浪戏剧徐菲:三月北京观剧小黑板
个人着重推荐:手提箱包装工、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九歌、一个人的莎士比亚
策划:新浪戏剧
  责任编辑:闫平&
  撰稿:徐菲  目录:  壹&&首轮新戏  贰&&口碑推荐  叁&&上月激赏  肆&&特别单元【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  沉寂了一个月的北京演出市场,终于在3月开始复苏。&
  本月最值得关注的演出自然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第三届&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今年邀请展依然分国际、国内两大板块。其中,邀请到的海外剧团是曾在北京戏剧界引起极大轰动的以色列两大剧院&&卡梅尓剧院和盖谢尓剧院,前者曾三度来华演出《安魂曲》,或者去年也曾访华演出《敌人,一个爱情故事》。此次来华,两大剧院将分别带来新作《手提箱包装工》和《唐璜》。而国内版块,作为去年北京人艺前往上海演出5部作品的回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带来《原告证人》《资本&论》和小剧场话剧《活性炭》3部作品在首都剧院集中演出。&
  此外,去年曾在北京上海两地热演的台湾果陀剧团《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也将再度亮相,两位主演依然由金士杰和卜学亮担当。&
  舞蹈方面,有着芭蕾艺术&博物馆&之称的美国芭蕾舞剧院(ABT)时隔4年将再度来京,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一次ABT来京还是2009年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此次ABT将演出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和集合马克-莫里斯、何塞-利蒙和阿格尼斯-德-米特里三位现代舞大师经典作品的精品荟萃。&
  戏曲方面,国家大剧院将在3月中旬举办黄梅戏艺术周,演出包括了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女驸马》、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牛郎织女》、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李时珍》和吴琼主演的黄梅戏《贵妇还乡》,让黄梅戏迷们集中时间过耳瘾。
  新戏首演:&
  美国芭蕾舞剧院经典节目荟萃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牛仔竞技》美国芭蕾舞剧院经典节目荟萃
美国芭蕾舞剧院经典节目荟萃  美国芭蕾舞剧院(ABT)是芭蕾艺术的顶级殿堂,是当之无愧的&美国国宝&,更是全世界芭蕾爱好者心向神往的&梦之队&。ABT在成立70多年间积累了500部剧目储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芭蕾艺术&博物馆&。此次来华,ABT除奉献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外,还将带来该剧院馆藏中极为代表性的三部大师之作,组成一台《精品荟萃》献给国内观众。三部作品分别是马克-莫里斯的《你的眼神让我沉醉》、何塞-利蒙的《摩尔人的帕凡舞》和阿格尼斯-德-米特里的《牛仔竞技》。  美国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剧《天鹅湖》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美国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剧《天鹅湖》
美国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剧《天鹅湖》  《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这个关于爱于永恒的故事,几乎成为了芭蕾的代名词,也是最广为人们所喜爱的一部芭蕾舞剧。它不仅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也是衡量一个舞团艺术水准的试金石。美国芭蕾舞剧院于2000年推出的这一版《天鹅湖》以鲜明的美国特色和豪华的制作规模成为世界舞迷最喜爱的版本之一。评论称该剧:&在世界舞坛名列前茅,传中的&天鹅湖&仿佛在眼前升起,其神秘与奇幻令人心生敬畏。&&
  韩国青春歌舞剧《爱舞动》  演出时间:-  演出场馆:保利剧院
韩国青春歌舞剧《爱舞动》  &Sachoom-爱舞动&是风靡世界的韩国舞蹈音乐剧,结合HIP HOP、爵士舞、现代舞、霹雳舞等众多流行舞种,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俊、善、彬三个年轻人从出生到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俊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受人欺负和嘲笑的舞蹈菜鸟成长为最棒的舞者,而他与善、彬两男一女间或欢乐或悲伤的情感故事也贯穿其中。该剧2004年10月首演,至今已在全世界40多个城市演出2300多场,2008年夏天还远赴英国参加了&爱丁堡艺术节&。  《开膛手杰克》  演出时间:&  演出场馆:北京国话先锋剧场  
《开膛手杰克》  开膛手杰克Jackthe Ripper是日到11月9日间,于伦敦东区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凶手代称。犯案期间,凶手多次写信至相关单位挑衅,却始终未落入法网。其大胆的犯案手法,又经媒体一再渲染而引起当时英国社会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欧美文化中最恶名昭彰的杀手之一,他的身影也透过媒体、摇滚乐、玩具等物品不断出现在今日的大众文化之中。  根据这一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包括强尼-戴普主演的电影《来自地狱》、《名侦探柯南》中的《贝克街的亡灵》等等。  此次的话剧版由青年导演杨婷执导,陈明昊、赵红薇、赵晓苏主演,剧中的主角并不是开膛手杰克,而是生活拮据的助理探长,他为了升职加薪接下了这个烫手的悬疑案,扑朔迷离的案情让他无所适从,在一连串滑稽可笑的审讯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而&开膛手杰克&为何又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冬夜前来自首?这一切都需要观众亲自到剧场一探究竟。  颜荷舞蹈剧场作品《水语》  演出时间:-  演出剧场: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水语》剧照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颜荷舞蹈剧场作品《水语》,从舞蹈的角度出发在古老的哲理层面上提出了崭新观念,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舞蹈的可能性,运用独特的身体语言和舞台装置,建构了一个特殊的剧场空间,水在不同时空中的流动与凝结和舞动中的身体相遇,映射出舞者如水般细腻的情怀。水的波动与内心的波动共鸣,如同水面泛起的涟漪般产生出强大的心灵磁场。身体直接与水元素的对话,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打开另一扇窗。
口碑推荐: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演出时间:-  演出场馆:蜂巢剧场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话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的编剧是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达里奥-福,而中国版本则由黄纪苏改编。剧中歌曲由张广天作曲,廖一梅作词。1998年,孟京辉导演首次将该剧搬上中国舞台。陈建斌、李乃文、赵寰宇、李梅等人在1998年和2000年两度上演该剧,并前往意大利的都灵参加BIG2000年艺术节。在都灵,达里奥-福携夫人一起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在陈建斌之后,《恋爱的犀牛》中的张念骅、《两只狗》中的韩鹏翼都先后出演了男主角。  该剧秉承了原作者达里奥-福剧作中的喜剧性、革命性和游吟风格,并在剧中运用了大量的出人意料的戏剧语言,比如借用《茶馆》对话片断、插入了电影播放、导演解说歌唱等等。这些可笑的、新鲜的、感性的、尖锐的语言融入在整个戏的风格基调和表达方式之中,从而也形成了非常强烈的戏剧效果。  国家大剧院黄梅戏艺术周  时间:-  地点: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女驸马》韩再芬饰冯素珍
《贵妇还乡》宣传海报  演出剧目包括了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女驸马》、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牛郎织女》、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李时珍》和吴琼主演的黄梅戏《贵妇还乡》,每个剧目各演出两场。  其中,打头炮演出的《女驸马》是安庆市著名剧作家王兆乾根据民间艺人口述的传统戏《双救举》重新创作而成,并在1958年首演,获得巨大成功。1959年由著名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彩色戏曲片《女驸马》再次引起轰动。1986年安庆市黄梅戏剧团(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再度排演此剧,由优秀青年演员韩再芬等主演。同年,此剧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于次年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  最后演出的黄梅戏《贵妇还乡》去年7月曾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四场,该剧改编自瑞士德语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亿万富婆回到故居小城,报复年轻时抛弃她的男友的故事,揭露了金钱万能的现象。该剧上演后,因吴琼在剧中大胆尝试黄梅调与爵士乐、踢踏舞等西方音乐舞蹈元素的混搭而备受争议。  独角戏《一个人的莎士比亚》  演出时间:-03.10& 03.14-03.17 19:45  演出地点:蓬蒿剧场&
《一个人的莎士比亚》  这是一部原创英语独角戏,以魔幻的手法编织出一个发生在迷茫的六岁男孩儿与苛刻严厉的莎士比亚老师之间令人捧腹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六岁的时候,格雷夫斯寄宿在一所英国的男子学校,不幸遇到了才华横溢而又嗜酒如命的瑞维尔校长对新生开展的军训式莎士比亚教育。在迷茫与懵懂、羞愧与坚持中,格雷夫斯渐渐走进了瑞维尔校长的莎士比亚那充满爱、激情、诗歌、悔恨、沉淀的丰富世界。  该剧的编剧和表演家约瑟夫&格雷夫斯在过去二十七年中已在美国、英国和中国导演过近五十部古今话剧、音乐剧和歌剧,他曾工作过的剧院有威尔士国家剧院,英国皇家剧院,海马克剧院(西区)等。该剧已在北京、香港、澳门和台北等多地演出。  《希特勒的肚子》  演出时间:-  演出场馆:蜂巢剧场 
《希特勒的肚子》  孟京辉执导、刘晓晔领衔主演的《希特勒的肚子》以一种爆笑戏说的口吻塑造了滑稽恶搞的希特勒,揭秘独裁者的死亡之谜,调侃历史。借卓别林的视角,表达了创作者辛辣讽刺的历史态度,而希特勒&怀孕&的形象更是突出了该剧的荒诞感。  这绝对是一部看表演的戏,舞美简单到只有一张画了黑色头发、胡子和帽子的白色幕布,以及地上几个纸箱子。主演刘晓晔不仅分别饰演了希特勒和卓别林,还独自上演了希特勒与情妇分别场景。他在摘下胡子、戴上胡子的瞬间,转变男女角色,自己与自己演对手戏,对比鲜明、幽默准确。此外,而曾在德云社&进修&过的刘晓晔,也不忘在剧中抖搂太平歌词、三弦、双簧、单口相声等曲艺功底。  《恋爱的犀牛》  演出时间:-  演出场馆:蜂巢剧场   孟京辉导演,廖一梅编剧的《恋爱的犀牛》首演于1999年,该剧是部公认的&造星戏&。99版的主角郭涛、吴越,03版的段奕宏、郝蕾、04版的王柠,还有几个版本中的&绿叶&李乃文、刘晓烨、廖凡如今都成了大家熟悉的明星。2012年,该剧迎来了千场纪念演出,孟京辉也推出了第五版演员&&刘畅和黄湘丽。二人此前已经先后出演了《爱比死更冷酷》《三个橘子的爱情》《新娘》《蝴蝶变形记》《桃色办公室》等孟氏话剧。  新版本除了换演员,舞台视觉效果也变化颇多。整个剧场四周和天花板都被塑料布包裹起来,而演员几乎都在没过脚面的水池里表演。此外,观众席前排也被拆掉十几个座椅,换上大床。女主角将坐在这张床上,现场弹唱剧中经典歌曲《害相思的犀牛》。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演出时间:-  演出场馆:海淀剧院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是台湾果陀剧团2011年度大戏,改编自全球畅销书《相约星期二》,一个圆弧形舞台,一把椅子,一架钢琴,极简的舞台上,伴随跳跃的音符,台湾老戏骨金士杰饰演的大学教授莫利跳起欢快的华尔兹出场了。十六年后,他却失去了欢快的舞步,患上跟物理学家霍金一样的怪症&渐冻症&,只能在轮椅上等死。在莫利生命的最后14周里,与他的学生米奇(卜学亮 饰)展开了一次有关死亡、爱情、生命的心灵对话。该剧2012年曾在北京、上海等地热演,备受好评。
台湾云门舞集《九歌》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云门《九歌》
台湾云门舞集《九歌》
台湾云门舞集《九歌》  舞剧《九歌》是当代著名编舞家林怀民以屈原的同名诗篇作为想象力的跳板,呈现的一场剧场祭仪。剧中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西藏、日本的亚洲传统音乐和当代打击乐起伏流转,打破观众时空想像的限制。该剧自1993年首演以来,成为云门舞集最受欢迎的保留舞码;国际舞蹈杂志评价《九歌》是&跨文化舞蹈形式的完美典范。&  台湾著名美学家蒋勋曾特别为这部20年前创作的经典撰写文章,解读这部以古代文学为想象跳板面向当代人类灵魂的舞作。  蒋勋简介: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  舞动九歌(国家大剧院供稿)  蒋勋  《九歌》是云门届满二十周年的重要作品,在林怀民一系列创作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一开始,林怀民的创作与中国传统的经典就有密切关系,包括从民间传说、戏曲取材的《奇冤报》、《白蛇传》,从美术造型出发的《星宿》、《梦土》,从文学经典编作的《红楼梦》、《九歌》等,都可以看到创作者身上切不断的广义中国传统的脉络影响。  在云门所改编的经典中,《九歌》时代最早,早过清代的《红楼梦》,早过宋元成形的《白蛇传》,它是两千年前楚地的祭神篇章,至少在汉代成为文体的典范,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也早已根深蒂固,其实比其他经典更难动摇或突破。  但是,《九歌》有一个好处,它彻头彻尾是一篇神话,神话不管再古老,永远都具备着最现代也最新的解读可能。两千年来,希腊神话也在西方的世界一再被重新诠释,赋予完全现代的意义。民国初年的学者如郭沫若、闻一多,在1930年前后便以神话学的角度指出《九歌》新的研究方向。  《九歌》原来是楚地祭神颂辞,可能被屈原修饰过,汉代以后就被学者与《离骚》、《天问》、《九辩》这些屈原的作品搜集在一起,由于都是楚地的文学数据,因此就被合称为《楚辞》。《楚辞》影响了汉代主流文学&赋&的文体,成为文学经典。  最初,学者未必认为《楚辞》一定等于&屈原&,但随着时代发展,《楚辞》逐渐与屈原划上等号,并且,以屈原的生平特色、历史事件来注解《九歌》,使《九歌》越来越失去原有神话的超然性。  近代神话学者重要的指证是:《九歌》应该是早于屈原的作品,《九歌》至多只是被屈原修饰过,它保留了楚地初民原始祭神的仪式歌舞赞颂,《九歌》是巫觋与神的对话。这些近代神话学的新看法,帮助林怀民可以更自由活泼的想象空间来看待《九歌》。  因此林怀民的桌案上放满不同版本的《楚辞》,不同时代的不同注解,许多是漫长历史里所有落魄怀才不遇文人的愤怒不平,许多忠君爱国却不得重用者的牢骚不平。屈原被塑造成一个忧国忧民的政治落魄者,怀抱自己忠君爱国的坚贞而死,这个形象是两千年来中国政治受害者共同的投影,&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连鲁迅也不自觉地把自己投影在这个孤独而悲凉的绝望角色中。  幸好,林怀民并不是中国文学经典的学者,他不必只对桌案上的注解负责。他可以浏览新出土的楚文物的图片,震惊或好奇于那些尘埋多年的古墓中的怪物竟充满现代文化的张力,他可以讶异于那些不可思议的夸张造型中呼之欲出的神话鬼魅的幻想力量。  林怀民因此摆脱了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章句注解学者逐字逐句的引经据典,得以把《九歌》还原到初民的生活之中,还原到祭神仪式的歌舞中,还原到人与自然的对话关系之中,给予《九歌》全新复活的现代生命。  《九歌》──是初民的神话。  神话是初民生存中对一切神秘力量的敬与畏,他们向往创造力,向往原始生命的永恒壮大力量,他们向着天空或初升的太阳唱出了〈东皇太一〉、〈东君〉;他们尊敬崇拜天空的云,云带来雨水,雨水丰饶大地,他们因此歌咏出了自由活泼的〈云中君〉;他们在河流边行走,在美丽的湘江上行船,歌唱对岸美丽的男子或女子,那歌声便流传成了〈湘君〉、〈湘夫人〉;他们走向山林,在幽暗隐蔽的角落感觉到&若有人兮&的孤独忧愁,低声叹息的声音和吟咏变成了山林水湄精灵的〈山鬼〉;他们也惧畏死亡,不知道何时将至的生命的结束,使他们在冥冥中探索着不可知的主宰生死的力量,他们因此悲歌出沉重的〈大司命〉与〈少司命〉;他们也惧畏战争,不可知的屠杀,不可知的肢体的分离与断裂,他们相信每一次战争之后,空中便弥漫着无家可归的飘零的魂魄,他们要引领那些魂魄回家,因此唱出了〈国殇〉。最后甚至以〈礼魂〉来召唤遍散在天地空中的诸神,山林荒原的鬼魅,以及人间无主的魂魄。  林怀民编作《九歌》更大的灵感可能来自近现代文化人类学的数据,那些保存在不同原始部落中的面具、服饰、歌唱或舞蹈,在那些王国维所说的&巫&文化中,存有相传久远、不曾中断的人类的爱与恨的仪式,他可以到阿里山的达邦或特富野,在邹族迎神送神的歌声里,听到《九歌》的〈东皇太一〉、〈礼魂〉;他可以从卑南族仍然传唱于台东知本或南王村一带的古调中,听到〈湘君〉与〈湘夫人〉悠扬缠绵的爱情;他也可以在爪哇巴厘岛的祭礼中,看到被鲜花簇拥的男巫、女巫列队迎接神祇的降临。是的,神的降临,不是一个外在的形象,真正的神的降临必然是一种附身,所有原来萎弱生命会在忽然间狂喜悸动起来,唱歌,舞蹈,是神在一个躯体里交媾时的悸动。  《九歌》的原始信仰里有初民的崇敬,感谢,怀念与爱恋。林怀民在舞台上还原的也正是这些动人的人类初民的歌咏,使原来楚地的神话、中国的文学经典扩大成为世界性共通的声音。  本文摘选自远流出版《九歌:诸神复活》
特别单元【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  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始于2011年,今年是第三届。前两届曾邀请的海外剧目包括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樱桃园》《白卫军》和《活下去,并且要记住》、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剧目《暴风雨》,国内剧目包括《简爱》《深度灼伤》《情话紫钗》《理查三世》《郭明义》《风华绝代》《钢的琴》《立秋》等。  此次邀请展演分国际国内两大板块。国际版块,曾演出《安魂曲》的以色列卡梅尓剧院将带来代表作《手提箱包装工》,曾演出《敌人,一个爱情故事》的以色列盖谢尓剧院将带来新作《唐璜》。国内版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带来《原告证人》《资本&论》和小剧场话剧《活性炭》。  以色列卡梅尔剧院《手提箱包装工》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  
卡梅尔《手提箱包装工》
卡梅尔《手提箱包装工》  卡梅尔剧院是以色列最优秀的剧团之一,其作品《安魂曲》曾三度来华演出,备受好评。此次演出的《手提箱包装工》依旧由《安魂曲》编剧哈诺奇-列文执笔,是其早期喜剧的代表。该剧几乎没有布景,甚至没有完整的中心故事,编剧截取了特拉维夫郊区5个家庭的5个生活片段,22位演员们拿着手提箱,推着移动阳台,在舞台上反复穿梭,日常生活和送葬队伍在空旷的舞台上交叉出现,描绘出了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和孩子为了生活对父母造成的难以磨灭的伤害。  以色列盖谢尔剧院《唐璜》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  
盖谢尔《唐璜》
盖谢尔《唐璜》
盖谢尔《唐璜》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俄罗斯著名导演叶甫根尼-阿尔耶(Yevgeny Arye)带领一群俄 罗斯演员移民到了以色列,创建了盖谢尔剧院。&盖谢尔Gesher&在希伯来语中被解释为&一座桥&,这家剧院正如它名字的象征意义一样,既饱含俄罗斯戏剧的传统,又具备当代艺术的革新创造,成为以色列与俄罗斯文化的桥梁,该团被《纽约时报》称赞为&世界上最伟大也最重要的剧团之一。&  莫里哀在1665年创作的五幕话剧《唐璜》让男主角唐璜成为西方世界知名的花花公子,形象复杂丰满。此次演出版本里,导演莫尔夫不仅放大了唐璜的反抗精神,还刻画了时代的新&唐璜&们,讽刺了那些愤世嫉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快乐为标准的伪唐璜。值得一提的是,唐璜的扮演者萨沙-杰米多夫是以色列知名偶像,除戏剧之外,出演了众多电视电影作品。另外,该剧的舞美设计将别有新意,几块白布瞬间转变成蔚蓝大海,而帆船一转身即成居民小楼。古典礼服混搭着职业套装、现代墨镜搭配着贵族手杖、数码相机对应着老式澡盆、塑料袋和紧身胸衣竟然同台媲美,现代和古典的混搭使全剧散发另类的摩登气息。  《原告证人》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  
《原告证人》  本剧由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亲自执笔,改编自她的同名短篇小说,是克里斯蒂本人最得意的戏剧作品,她亲自创作的不同于小说版本的舞台结局。1953年该剧在伦敦连续上演468场后,被搬上百老汇舞台,演出645场并获得纽约剧评家协会最佳外国戏剧奖。1957年,该剧还被搬上大荧幕,并获得7项奥斯卡提名。  《原告证人》的故事发生在1953年的英国伦敦,老小姐埃米莉-弗伦奇被谋杀,嫌疑人就是其财产继承人&&伦纳德-沃尔。就此,一场法庭辩论大戏展开。全剧舞台布景通过错层的隔断和坐席把法庭分为被告席、律师席、陪审席等各个区域,演员时而走在电车声隆隆的英国老贝里街,时而拥挤在逼仄的律师办公室,灯光一转又仿如置身庄严宏大的 50年代英国最高法庭。此外,剧中演员表现抢眼,特别是吕凉出演的辩方律师能言善辩,气场强大。  《资本-论》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  
盖谢尔《唐璜》  资本是天使?资本是魔鬼?资本能让我们一步登天,也能让我们落入万丈深渊。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资本的模样,你心中的资本模样如何?  由喻荣军编剧、何念导演、田水担任复排导演的原创舞台剧《资本-论》,创作灵感则源自马克思著作《资本论》,讲述一个剧团经理如何将艺术创作变成资本运作的荒诞故事。  《活性炭》  演出时间:-  演出地点: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活性炭》  该剧由喻荣军编剧,吕凉导演,讲述了现代都市中两位刚刚离婚的都市白领,因为老岳父突然赴沪看病,而只得继续伪装成夫妻。老人的介入,使这对年轻人再次拥有面对面的机会,最终打破心结、破镜重圆。全剧从多个侧面展示了两代人对于生活与历史、情感与忠诚的不同感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如果能多一些可以净化心灵的活性碳,也许我们会拥有更多的沉淀、更纯真的感受。
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一步登天》(暂定中文名)
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
中文版首轮演出演员招募简章
一、&剧目信息
出品单位: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该剧版权由美国Musical Theater International公司独家授予七幕人生
二、&关于《一步登天》
本次演出是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一步登天》(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中文版在国内的首轮演出,将由美国资深音乐剧导演、音乐总监和编舞倾力打造。
首轮排练时间为2013年7月至8月,演出时间为2013年8月底至9月底,首轮演出地点为北京/上海,之后展开全国范围内巡演。截至2014年中预计演出100场。
首演于1961年的职场音乐剧《一步登天》,讲述了青年男子芬奇从一个窗户清理员成长为跨国企业董事的励志故事,幽默诙谐、歌舞升平。该剧百老汇首轮演出长达4年,累计1417场。荣获托尼奖(舞台上的奥斯卡奖)最佳音乐剧,最佳词曲创作,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大奖,并成为为数不多几部荣获普利策奖的音乐剧作品。随后两度重登百老汇舞台,并在美、英、法、德、日、韩等国以多种语言演出,观演风潮经久不衰。
《一步登天》热演40年,一直是各国明星争相演出的剧目,吸星能力无与伦比。最新一轮的百老汇版演出中,享誉世界的哈利&波特扮演者&&影星丹尼尔&拉德克利夫,电视剧《Glee》主演达伦&克利斯和流行新星尼克&琼纳斯,相继担任男主角。《一步登天》成为最具明星效应的音乐剧。
三、关于面试
1.首轮面试时间:2012年4月5、6日,上午10:00至下午18:00
2.面试内容:
声乐面试(根据个人声乐特点,准备1至2首,总时间不超过5分钟,请自带曲目伴奏带或钢琴谱)
舞蹈面试(面试现场指定)
指定台词片断表演(面试现场指定)
3.报名流程
演员面试者发送简历及一寸证件照片至,邮件主题请标注H2S2013+演员面试+姓名+角色志愿。角色介绍请见附件。
凡通过网上报名者,剧组将首先通过电子邮件发放确认函和首轮面试的通知。
根据需要,将安排多轮面试。
4.&剧组联络信息
音乐剧《一步登天》(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中文版剧组
Email:(最佳联络方式)
咨询电话:
芬奇&&男主角,20-30岁,男高。通过仔细研究一本职场圣经式的指南书籍,从一个大厦窗户清理员,成长为一个大型跨国公司董事。这个角色有时会显得很自私,还有点机会主义者的特征。需要一位富有喜剧才能和舞台魅力的演员,在角色做出一些让人不悦的事情时,仍然能够赢得观众的喜爱。
罗斯&玛丽&&女主角,20-30岁,次女高。罗斯玛丽是公司秘书,但是缺乏事业追求,更热衷于钓金龟婿。她对芬奇一见钟情,希望成为他的妻子。神经大条的职场女性式喜剧演员形象。
比格利&&重要男配角,50岁左右,男中音。芬奇所在大型跨国公司的总裁,表面上严肃苛责,内心却学子气十足,同时喜好编织。尽管已经结婚,仍然与秘书海蒂有感情纠葛。
巴德&弗朗普&&重要男配角,20-30岁,男中音。老板的侄子,芬奇的死对头。一个自大、讨厌的男青年,多次通过家庭社会关系,以不正当手段谋求晋升。喜剧色彩浓厚的角色,要求演员勇于在舞台上卖傻。
海蒂&拉&鲁伊&&重要女配角,21-35岁,次女高。性感丰盈的女性,受到全公司男同事的垂涎。海蒂曾经在夜总会工作,完全因为比格利对她有意思,才在公司占据一席之地。虽然不是天资聪颖,却谙熟用自身姿色优势达到目的的各种手腕。
斯密蒂&&女配角,25-40岁,次女高。一个玩世不恭的单身职场女性,典型的冷幽默型角色。非常称职的公司女秘书,和罗斯&玛丽一样希望在工作过程中结识异性,不过她只寻求露水情缘。
琼斯小姐&&女配角,35-50岁,女高音。比格利的秘书,作为总裁秘书和公司元老,深受同事的敬重。性格强悍且不近人情,但是内心善良,与人为善。
布拉特&&男配角,30-50岁,男中音。人力资源管理经理,永远奉守&与老板在同一阵线上&的原则,因此始终在公司保有一席之地。
特温伯先生&&男配角,50岁,男中音。一个循规蹈矩的讲究人,公司的忠实员工,从收发室员工晋升成收发室经理。他坚信,没有过大的野心和一直保持低调的处事原则,确保了他在公司的位置。
嘉奇&&一个油腔滑调的成功总经理。他沉溺于女色,给了芬奇可乘之机,他巧妙的利用嘉奇这一特征,达到了自己升职的目的。
群舞演员&&20-30岁,具有较好的歌唱和踢踏舞能力。&
转自PAR表演艺术:纪蔚然@剧场,重新启动!
脱去笑的外衣& 愤怒依旧蠢动
纪蔚然谈《拉提琴》
《拉提琴》不像过去的本子,泼辣直接,到底这出戏是要说什么?纪蔚然抽着菸,在沙发上侧身而坐,一下子把右腿叠在左腿上,一下子又把左腿叠在右腿上:「戏里的史文龙和刘三是台湾社会的两个典型,我想探讨的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困境。」
大概每隔一分钟,纪蔚然就在沙发上换个姿势,左翻,右转,最后他索性滑下沙发,点了菸。我细看他的长相:遮住下半张脸,上半脸象是皱眉头的林清玄;遮住上半脸,下半脸的胡子象是大力水手的坏人布鲁托。
只是这位布鲁托的胡子有些花白,做什么事都显得用力十足。他是台湾重要的剧作家,一九九○年代末期写过数出犀利的时事讽剌剧,事隔多年后,他写了新作&&《拉提琴》。他随着剧团开记者会,他说:「这是我写过最好的剧本。」台下闻言大笑,他又说:「我是说真的,不是开玩笑。」於是,台下又笑得更大声了。
此刻的他,必是带着气愤又无奈:「会写这出想要探讨的(他强调不是讲,是探讨),台湾社会讨论很多事都是很制式的、浅薄的反应。」他举例,政论节目、报上的评论文章,「台面上的人对事情的分析跟反应时,好像掉入某种情绪跟制式的反应。每个人都是『反射板』外在剌激过来,马上就反应过去,脸书也是,msn也是。」就象是这场记者会的笑声,众人期待他好笑,即便是正经的谈话,众人也想尽办法在话语的缝隙里寻找笑点让自己发笑。
「台湾人是不是有一点&&全球化或是科技太进步,脸书玩太多,iphone玩太多,思考开始有扁平化。」纪蔚然早先是连手机也不用,连e-mail也习惯以数字、数语简单回复,因而被叫「冷伯」。今天约访,他留了手机联络,他说,这几年回e-mail也不再只是聊聊数语,「骂人的时候,或是交代工作的时候,还是会写多一点。」但脸书他是不用的,甚至连上网也甚少。
「我想探讨的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困境。」
他的杂文、早年的剧本常会拿大众文化当开玩笑的箭靶,这次的《拉提琴》还是有取了现实生活中「邱毅与陈致中」政论节目上辩论的「垃圾片段」做梗,但比起过去,这样的片段似乎少了很多,「那些东西都旧了,不必一直重复。」而《拉提琴》也不像过去的本子,泼辣直接,到底这出戏是要说什么?纪蔚然抽着菸,在沙发上侧身而坐,一下子把右腿叠在左腿上,一下子又把左腿叠在右腿上:「戏里的史文龙和刘三是台湾社会的两个典型,我想探讨的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困境。」
戏里的史文龙是自杀的立法委员,而刘三是苦於升等论文无法写出来的大学教授,这是台湾社会两股典型的力量:史文龙擅长了解他人的欲望需求,他是提供者,让他们满足,进一步控制对方,「这是资本主义逻辑下的支配者。」而刘三则是另一种相反的典型,不相信一切,质疑亲情,质疑社会的反抗,「他把自己陷入一种迷惘、无能为力,放弃的状态。」而刘三的处境,便是他认为台湾知识分子的处境缩影。
纪蔚然的剧本常会出现大学教授的角色,这些角色个性都有某种缺陷、无力,象是他自己的缩影,而这次的刘三不同,他是一个写不出升等论文的学者,研究的主题是:后感情年代的台湾心灵图像。这是鬼扯的吧?「不是,是真的有一本书谈后情感年代的心灵图像&&」受布什亚的「超现实」影响:媒体中介了真实,媒介真实取代了客观真实。有学者将此理论延伸至人的情感:如果我们的情绪是从媒体媒介过来的话,我们的情感都是复制而来的,这个情感是超越原本真实的状况。
刘三开始质疑:自以为比任何人看得比谁都还看得清楚,但他却陷於一种困境。而结束时的开放式的结尾则是要说:像刘三这样的什么都相信,什么都质疑的人,仍是企图想寻找出口,而这个出口竟然是去寄望一个死去的人复活,就像许多知识分子对外在环境感到无力,最后只能寄托一个荒谬的出口。
「我们受到太多西方理论的影响:反抗是无用的,所以就投降。但这样的话,乐生、都更、美丽湾就这样放弃让政府乱搞吗?」反抗仍有其效用,但你参与这些社运吗?「没有&&我关心但不参与&&而且我太自觉了,我怕一到现场,我就会想:啊,这麽多人在这里干嘛啊&&」他说,写剧本是他介入社会的方式。「剧场很多笑声都变得便宜。」
他日子过得好,每天教课、散步走路、回家,不太看电视,不上网,这个关于知识分子的剧本是:「我这几年作为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观察结果。」你看到什么社会现象会特别生气的吗?「没,我过得很好。」你对社会没有不满,却写这样气愤的剧本,不是很奇怪吗?「你要在台湾社会找到一个不满的人很容易,我没有不满,我知道现在状况很差,但我对于一般人对很差的状况的直接反应,没有思考过的,我也很不以为然。骂政府成为全民运动,我也生气,但我不想骂。」那你不就是跟刘三一样了吗?「我没有卡在那边,我有在思考,我在写剧本,不是提供便宜的感动,便宜的消费,我觉得这是我参与的方式。每个人的角色不一样。」
「是不是便宜的消费」是排在「反抗」之前的。我问纪蔚然,新戏好像不再那么好笑?「故意不要好笑,笑声需要检讨,剧场很多笑声都变得便宜。」他举网络笑话、电视剧的搞笑,只是为了让人发笑而没有任何颠覆效果,「幽默是有层次的,平常的思考是一个样子,但把平常思考的模式翻转一下,会产生一种幽默的笑。」这是有层次而具颠覆性的笑。
「以前,是要我们去逗,他们才会笑,现在的观众进剧场,就是预期要笑,就算你不好笑,他也要找机会笑,现在的观众变得有点贱,你稍微逗我一下,我就会笑得比谁大声。」他骂观众贱的时候,还特地停了下交代这一点一定要写:「有人在舞台上骂句干你娘,观众就开心大笑,这到底有什么意思呢?」
他分析剧场的笑声变便宜,眼泪也会变便宜。观众变得易感易哭笑,为了哭笑而哭笑,「这是剧场我们自己的错。我们看到观众笑了哭了,就以为有反应了,就愈下愈重,大量复制那些片段,当观众没哭没笑,我们就会慌,会觉得观众没反应。」就象是一道菜的味精,愈下愈重,最后只剩人工甘味,而抢走了原食材的滋味。
另一个让观众易笑的原因是:「时代变得轻了,一切都变得轻盈了,每个人都习惯立即的反应,有什么剌激马上就有对应的反应。每个人都能轻易被说服,所以哭与笑都变得容易了。」就如他的新戏所批判的:这个时代的一切都轻易变成一种不经思考的制式反应了。但他却反思:「有时候我会特别去克制对事情批判的沖动,因为有时批判对我也是制式反应。」这时,他又像那位被自己绑住的刘三了。
剧本写:「台湾每个礼拜需要一个任由众人丢石头的众人&&」他说,那是因为大环境不好,每隔一阵子就要找人发泄一下。剧本写:「台湾不是第三世界&&台湾有101&&台湾有高铁&&台湾还有,还有&&还有四十万以上的外劳!」他说,这当然是讽剌,但台湾本来就是第三世界国家,这也没什么不好。
「现在特意放慢脚步了。」
脱去了好笑的外衣,纪蔚然剧本的愤怒依旧在,只是这次的愤怒有些不知要对准什么地方,很用力,却是打在空气里,「这剧本我写了九个月&&我在乎的是剧本的视野和格局到什么程度&&写完这本,短期两、三年之内是不会再写了。」写了这麽多年,心情应该很不同吧?「现在累了,要突破自己愈来愈难了,以前一年一本,写得快,现在特意放慢脚步了。」
纪蔚然的杂文很好笑,《黑夜白贼》很好笑,《夜夜夜麻》很机歪,但也很好笑&&他说,这些好笑的东西都是在重复自己,玩腻了,不想再做了。事实上,他的剧本时也时有老梗重复,好比,时常有个不懂世事的大学教授;祭祖要由男生先拜,女生后拜&&布鲁托的胡子已经花白,似乎在眼前显得愈来愈显眼了,我不时想起《夜夜夜麻》的那句对白:「干!有人一大早就要自杀,为什么我不能酗酒!」那样理直气壮的疯颠和气愤。
纪蔚然又在沙发上扭动了,他愈来愈坐不住了,甚至也不太进剧场看戏了:「今天这样可以了吧?够写了啦!」他忙着打发我,边送客的时候,边说年轻时虽写得快,但也写过烂剧,我问,那你对《拉提琴》的评价如何呢?「我又没第三只眼,当然要等上演之后看了戏才知道啦。」我提起《黑夜白贼》实在是好看,他嘿嘿笑了几声,「是啊&那真的是好看&。」象是在说上一辈子的记忆。
【舞台劇】誰家老婆上錯床?
终于找到一个没看过的李立群和赵自强的戏了
转自《PAR表演艺术》:我想处理的是人类共通的孤独
铃木忠志谈《茶花女》创作
铃木忠志说,他想处理的是人类共同的孤独,「《茶花女》中那种不能被完成的爱情、受制於家族与阶级的阻碍与孤独,正好是早年流行歌曲里,反映人类在群体中共有的孤独状态,那种激励人心、哀叹爱情的主题。」他认为,三十年前的流行歌,无论是日本或台湾,讲的都是弱势的心情;写苦恋、失恋、想爱又不能爱等的台湾早年国台语流行歌曲,十分适合映衬《茶花女》的悲凄曲折。
铃木忠志表示,在《茶花女》一剧中,他想处理的是人类共同的孤独。(许斌 摄)
文字& 廖俊逞
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描写一位从贫苦乡间远到城市交际欢场卖笑求生的女子玛格丽特,因缘际会与青年亚蒙相识、相恋,却因身分差异,饱受男方父亲阻挠,最终两人因女主角顾全大局而分离,却也彼此误会,直到玛格丽特病逝,亚蒙才理解所有原委。在铃木忠志的改编与重新诠释下,这个经典的爱情悲剧有了不同於原着的风格与情调,不仅时空背景搬到现代台湾社会,男主角也设定成长期酗酒、酒精中毒而住进疗养院的作曲家,女主角则是一位高级酒店的交际花、黑社会大哥的女人。剧情一开始,男主角亚蒙躺在精神病院,一边上网、一边回想他与女主角玛格丽特没有结局的爱情,此时旋即响起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随着剧情进展,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台湾歌曲,酿造出全剧的台湾风味。
把不同文化的组件,放入现代环境中「编辑」
铃木忠志向来擅长处理跨文化的当代议题,在西方经典文本中,注入优雅而富音乐性的形体化表演风格,以异质拼贴手法,呈现他独特的文化和世界观。一如○九年曾在台上演的《大鼻子情圣》,铃木抽取原着文本的骨架,只剩下西哈诺精神为主轴;枯树、落樱、日式庭园、木屋的华丽舞台场景,却以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音乐为引导、转换时空的串场,演员以能剧似的滑步、跺步等方式移动身体,以类似歌舞伎的方法发声,演出西方的浪漫爱情故事。铃木忠志表示,每一个文化都各自有其独特性,艺术家要做的其实是把不同文化的组件,放入现代的环境中「编辑」,不论是欧洲、美国、日本的文化,都是组件,运用各个组件创造新的东西,《大鼻子情圣》并不是融合各文化,而是重新组合。艺术家必须「创造新的形式,好把各文化的独特性经过编辑去置入、呈现,让异质文化并置。」
「在今日因为全球化的关系,各国政治与经济结构愈来愈相似,然而艺术是经过历史堆积,并不会轻易消失,反而可以保存地区特色,各个文化的独特性必须好好思考。」铃木忠志表示,身为艺术家,没有办法对政治经济表达什么意见,但是就文化的层面而言,并没有优劣问题,很多时候一个国家因为政治经济发达,所以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棒的,强加给其它国家,这是不好的;相反,有些国家崇拜另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强盛,因此盲目崇拜对方的文化,这也是不好的。「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契诃夫、高尔基或其它作品,不是基于自认日本文化强大,所以用日本文化去诠释他国文本;或是像日本人常有的欧洲崇拜,因此搬演欧洲作品,也不是基于这样的理由。」
非以日本人身分来台,想处理人类共同的孤独
因此,铃木忠志为台湾量身打造的《茶花女》,也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台湾不同年代的流行金曲贯穿整部作品,召唤台湾人的共同记忆,展现了台湾文化的独特性。称之为「流行音乐剧」,铃木从近五百首台湾流行歌曲中,凭着旋律挑出〈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爱情限时批〉、〈绿岛小夜曲〉、〈爱拼才会赢〉、〈酒后的心声〉、〈最后一夜〉、〈思慕的人〉等廿首流行歌曲,再请人将歌词翻译了解其意义,镶嵌到戏剧文本当中。「听了几天几夜,听到耳朵都快破了,我想不认识这些歌曲的,应该称不上台湾人吧!」铃木强调,在挑选出来的曲目中,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是他心目中《茶花女》的主题曲,「这首歌几乎跟《茶花女》的精神是一致的,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心中的『君』。」
然而,身为一个日本导演,铃木忠志如何理解台湾文化的现实?「我是日本的重要导演;但我并不能代表日本,我并不是以日本人的身分来台湾,而是以艺术家的身分。也许有人将我称之为代表日本的艺术家,我认为非常不妥。其实我一直和日本对抗、战斗。」铃木忠志说,他想处理的是人类共同的孤独,「《茶花女》中那种不能被完成的爱情、受制於家族与阶级的阻碍与孤独,正好是早年流行歌曲里,反映人类在群体中共有的孤独状态,那种激励人心、哀叹爱情的主题。」他认为,三十年前的流行歌,无论是日本或台湾,讲的都是弱势的心情;写苦恋、失恋、想爱又不能爱等情感的台湾早年国台语流行歌曲,十分适合映衬《茶花女》的悲凄曲折。
这出散发浓郁台湾色彩的《茶花女》,从演员到创作群,铃木也都坚持和台湾的人才合作,特别是剧中男女主角周明宇和翁宁谦,都是经过甄选、多次赴日接受「铃木方法」演技训练而获得赏识的新生代演员。「我已经超过七十岁了,希望可以留下一些经验给年轻演员。」铃木的训练方法,是出了名的严苛,对于演员的身心都是一大挑战。位於偏僻深山的利贺村,是铃木忠志的训练基地,他表示:「利贺村是个居民只有五百人的小村庄,没有其它外人可以轻易进来,来到里面的人也不能马上逃出去。在利贺村里,有大大小小共八个剧场,及足以供应一百人居住的设备,在这样的环境里,一起工作吃饭睡觉作息,可以把多余的时间用来听人讲话,好好地认识这个人,他来自的国家状况、他工作的情况、他对艺术的想法等。」
艺术的存在,是为了链接过去和未来,自己和他者
铃木忠志认为,艺术家的任务在於创造人的第三故乡,不只是在精神上,而必须要靠自己的手,创造出创建第三故乡的环境,利贺村的建造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艺术家来到这里,所有事情都必须自己动手,学会铲雪、挖土、锄草。特别是冬天积雪高达三公尺,必须要自己开怪手来铲雪,或用怪手把石头移到别的地方。如果只是想要成为演员或导演,大部分都没有办法来这里。我一度想说,既然这样,干脆找想务农或想从军的人来参加剧团。因为也曾经有人中途跑掉,那比起来,我的训练可能更适合自卫队。」铃木更打趣地说:「最近常常在想,我可能会死在那个地方。在那里,冬天除雪除了三个钟头之后,你会觉得整个人像空掉一样,因为太寒冷了,会有贫血状态。很多村里的老人,是在这样的状态倒下死去。我觉得这种死法,其实还不错。」
铃木忠志引用法国文化部长马乐侯的说法:「艺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链接了过去和未来,以及自己和他者,是纵横的交错。」如果可以在一个艺术作品里,读到我跟他者,那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品,艺术家亦然。以日本来说,日本文化是来自世界上很多地方,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或欧洲各国文化的汇集,才出现日本现在的样子。因此,在一个好的作品里,你也可以读到过去,也可以发现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东西出现。一个艺术家必须同时思考:「历史是什么、未来会有什么东西出现,本国是什么,他国是什么」。或许,这就是《茶花女》这个制作在艺术上以及艺术之外,将带给我们的启示。
今年爱丁堡戏剧节以及全部工作坊、戏剧放映时间表
上海的孩子太有福了,还有金士杰的戏剧工作坊……
只有一点小聪明——观戏《黑白过》
《黑白过》是今年台湾参加阿维尼翁的一部独角戏,40分钟,一个女孩,前后两块投影屏幕。整部作品由演员与投影上出现的画面互动而成。乍一看觉得确实很清晰、很聪明。
整个故事也相当的简单,由几个小故事拼凑而成,这里我说拼凑,是因为几个故事之间确实没有很好的串联起来,不仅仅是从情节上,甚至唯一的演员的状态上也显得有些中断,至少是没有看出刻意保持连续性的设计。每一个小故事都反应了一个台湾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比如说媒介上宣传的价值观是必须通过不断地购买才能体现的,比如说盲目追求时尚并洋洋自得的两个上瑜伽课的富婆,比如狂吃各种保健品维生素比如淹没在社交网络中。确实都是现代人面对但又少有人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可是在呈现方式上却并不令人惊喜,最多就是一点点&小聪明&。投影和屏幕很好地代替了语言文字和其他角色发挥作用,用直白的文字代替了对话内容。并且在很多象征意义之处使用了具象又缺少一定维度的事物,使得整部戏缺乏足够的内容维度和深度。
而且虽然同为编导演的演员在演后谈提到,她选取的都是具有时效性的话题,我还是不得不说一句:电视购买这个话题早在99年《千禧夜,我们说相声》之中就已经阐述地很充分了。而且每个话题的障碍都设置地太浅,导致价值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来就被打破,没有什么挣扎就结束了。我觉得在编剧的结构上,虽然是一部结合了电影和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作品,但是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的编剧理论还是要遵从的。这并不是墨守陈规,而是符合观众的审美取向。
作为一个非专业出身的演员(生物科技专业),她的表演态度和认真程度叫人喜欢。但是作为戏剧导演和编剧,在这部作品中,除了一点小聪明,我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才华。
第一次看到关于剧评人的报道:@北小京看话剧
@北小京看话剧:我不过是一条隐形的鱼 想自由地谈论戏剧记者/池旭 刘莐 文/池旭我不认识你。我不想认识谁。我自己买票挑戏看,好坏心里更明镜儿。目前的中国戏剧界需要真话,而真话来源于以上三条。&&北小京似乎,真的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北小京这个名字,从诞生的伊始便蒙着一层神秘的纱,如果必须要为他注上一个标签的话,也只有&剧评人&三个字。他在新浪微博叫@北小京看话剧,短短半年里,他发有21篇剧评,拥有近千的粉丝,以及,零关注。在这个叫嚣着&互粉&的微博世界里,北小京从一开始就摆出了姿态,他只是想找到一个自说自话的场所,看自己的戏,写自己的剧评,不被任何人影响,也不努力影响任何人。在他的微博里,几乎每一条都是&长微博&,有剧评,也有戏剧观点的抒发,除此之外你看不到任何闲琐的话语,仿佛他的世界全都是戏剧,仿佛他的世界里只有戏剧。事实上,在当下的戏剧市场里,剧评人这一环始终脱着节。眼毒的观众很多,但是敢说的剧评人太少,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都是贬得不够味、褒得不真实。尤其在互联网所提供的四通八达的世界里,人和人随便就可以称兄道弟,也随便就可以分道扬镳,顾忌太多,只得噤声不语。北小京的出现,像是对这种僵局的一次挑战,如同电影中带着面具的超级英雄们,告诉大家,世界是可以被拯救的,剧评是自由的。北小京的第一篇剧评,发表于今年2月份,是为话剧《北京我爱你》写下的。那一篇仿佛是他拉开的一道闸门,自此之后滔滔的剧评便一发不可收拾。很多人都说,北小京出现得太突然,没有一丝征兆,因为在他身上看不到剧评人起初的稚嫩,从第一篇剧评起,就字字珠玑。
这种隐士般的姿态,和罕见的敢说敢写,让许多人都在暗暗揣测着电脑屏幕后的北小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一度,这个话题在戏剧圈成为见面必谈的事,甚至有的时候在剧场已经坐好,心里还会悄悄地嘀咕一下,你说,今天北小京会在吗?终于能和北小京聊聊,但是这次的对话无关&身份&也无关&真相&,只聊在这个代号背后最真诚的戏剧观点,以及心中灼烧着的,对戏剧的滚滚热忱。&在面子为先的时代里,坦诚出面具之下的肺腑。&
《文周》:是什么让你决定为《北京我爱你》写下第一篇剧评的?
北小京:我想很多看戏的人跟我一样,每次散场后都想表达一下,结果我也与许多人一样,多数是在闲聊与睡梦中平息了自己。《北京我爱你》是我今年看的第一出戏。看完《北京我爱你》以后,偶然发现网上的铺天盖地地宣传和大量的赞誉,与我所感受到的大相径庭。我决定把自己的实话写下来。写完以后,就好像启动了自己的某个按钮,决定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看过的每一场戏剧演出写下评论,一是给自己一个记录,二是希望在面子为先的时代里,坦诚出面具之下的肺腑。
《文周》:你是怎么选择看什么戏的?又是怎么决定为哪出戏写剧评的?
北小京:只要看过的戏剧,我一定写剧评。过去看戏确实很挑剔,决定看一出戏之前,对剧本、导演、演员甚至是制作班底都要了解清楚才会去买票。从今年开始,我的看戏范围拓宽了,只要不是&搞笑减压段子王&之类的戏,我都会去看的。并且我特别偏爱看新导演的作品。中国戏剧舞台需要更多人冒泡,作为观众,我更期待多种形式的沸腾。
《文周》:你从来不拿赠票,那你会倾向于买什么价位的票?&
北小京:像我这样的看戏量,没法做到每次都买好价位的票。一般小剧场戏剧,我就买100-150之间的票。至于大剧场的戏,买票会在180-280之间选择。当然,如果有更好的戏,更难得的演出,我会不惜代价买最好的位子,甚至愿意提前几个月订票。不过这样的戏非常难遇到,有时候一两年也遇不上。比如《安魂曲》,我就是提前三个月买的票。
《文周》:你在看戏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剧评通常是会在什么时候开始构思的?
北小京:我是那种愿意把自己完全交给剧场的人,看戏的过程,于我,是一种对流。对流成功,我算是遇到了一部好戏。每次看完一出戏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无话可说的。我相信那个时候说出来的&喜欢&或者&难看&都是任性的。只有坐在电脑前,才会慢慢开始聚拢自己的感受和思虑。&在剧评面前,在戏剧面前,你我是谁,都不重要。&
《文周》:写剧评这件事起初是你看戏过后抒发胸臆的方式,那么现在会不会因为北小京&红了&,而变了别的味儿?
北小京:写剧评确实是我抒发胸臆的方式,这胸臆来自于戏剧给我的冲撞。写着写着,我更被一种自发的责任感所趋势,这种责任感源自一个观众对剧场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愿意去维护剧场的尊严与戏剧的格调。写剧评是我和戏剧之间的一个秘密,我不是戏剧界里那忙碌的身影。我相信,唯有写剧评,持续地写,才是真正地表达我对戏剧的尊重。北小京是什么味儿,变成什么味儿,这不是我考虑的范围。
《文周》:你认同自己是&剧评人&吗?你觉得在当下的戏剧市场里,剧评人的使命是什么?
北小京:能认真写剧评的的人都算是剧评人吧,这里既没有标准,又无法统一水平。我只能说自己。我认为在当下的中国戏剧市场,我只能继续写剧评,我的使命就是在鼓励戏剧创作环境的基础上,直言不讳。
《文周》:今年是小剧场三十年,在你看来,小剧场是怎样定义的?
北小京:我认为小剧场本身就意味着更多元化,更实验性的舞台。目前的小剧场演出,勇气是都有了,但缺少多元化,大家都奔着不把观众逗笑就不是好话剧去的。所谓多元化,是创作方法上的多元化,题材上的多元化,但不应该偏离戏剧本质,不能丢失戏剧人的思索与责任。
《文周》:很多人都在猜北小京是个怎样的人,对大家猜来猜去这事儿你是怎么看待的?
北小京:如果我不是北小京,我也会猜谁是他的,这事儿正常。重要的是,在剧评面前,在戏剧面前,你我是谁,都不重要。
《文周》:你曾经说是因为想要公正地写剧评,所以你选择这种神秘的状态,就是为这些吗?&
北小京:保持独立思考,保持独立判断,是戏剧界乃至当下各界都最需要的一种状态。不代表谁,同时不被任何人代表。思考就是你与你所感知的世界之间的行为,不需要交流,更不需要结派。
通俗点说,保持独立的意思就是:
&我不认识你。&我不想认识谁。&我自己买票挑戏看,好坏心里更明镜儿。&目前的中国戏剧界需要真话,而真话来源于以上三条。
《文周》:有朝一日你会不会公布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在什么前提下?
北小京:会的,但是这不应该是个需要提前预设的问题。就仿佛写剧评一样,看戏之前,我是不会知道自己会写出怎样的剧评的。
《文周》:戏剧工作者来找你让你帮着宣传两句,这种事情你经历过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北小京:我没经历过这种事。如果有人请我为某戏宣传,说明他看过我的文章才会请我。既然看过,就必定知道我写剧评的立场,所以他大概不用张口已经知道答案了吧?
《文周》:戏剧之于你,是什么?
北小京:是人生。是灵魂的反光镜。
北小京说:
“回春手”木偶公司呈献:战马背后的天才木偶制作艺术 修改版
2011托尼奖最佳戏剧奖等多项大奖的《战马》是如何用木偶呈现的
视频:小剧场三十年 何冰濮存昕演绎短剧
爱丁堡前沿剧展10月开幕 金士杰、汤唯甘当志愿者
汤唯在上海大剧院售票窗口购票
汤唯在售票处外
汤唯在活动现场轻松自在地和大家说笑
汤唯很喜欢大剧院的户外阳台花园
金士杰老师和汤唯分别在为公益票签名
汤唯向上海大学生话剧节主办方代表喻荣军赠送公益票,请他带为转赠给大学生剧社的同学们,请他们来看爱丁堡前沿剧展的戏
汤唯向大家展示金士杰老是为她签名写下的内容
&&&&昨天下午,首届集结众多来自爱丁堡艺穗节最新剧目的&爱丁堡前沿剧展2012&,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公益茶会&及开票活动。表演艺术家金士杰、演员汤唯甘当志愿者,汤唯更是自费购买了100张演出票,与金士杰一同现场签名,赠送给各大学生话剧社团,邀请热爱戏剧舞台的年轻人观摩最新的国际戏剧精品。
&&&&而在随后的&义务推广&中,汤唯更是充满热情地讲述了自己&12天看整整48场戏&的&疯狂爱丁堡记忆&。
汤唯自述爱丁堡&疯狂12天&
&&&&据悉,作为今年英国文化协会推出的大型英国艺术节UK NOW中的重磅单元,&爱丁堡前沿剧展&全部演出和活动自10月10日持续至10月28日,精选了2011年、2012年爱丁堡艺穗节的最新剧目,展演期间,还将有爱丁堡戏剧节海报展、戏剧工作坊、艺术研讨会、戏剧作品放映单元、创意市集等众多衍生活动同时进行,俨然专为国内资深戏剧爱好者和铁杆戏迷度身定造的&戏剧节日&。
&&&&昨天下午,一早前来充当志愿者的汤唯先至售票窗口自费购票,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话剧节参演剧社代表送上来自国际戏剧界的&大礼&,在接待了不少闻风而来的工作人员合影要求,甚至为其中一位过起了生日之后,她开始对记者讲述属于自己的&爱丁堡记忆&:&记得那年去爱丁堡戏剧节看戏,几乎每天都是早上7点起床出发,凌晨1点多回到旅社,整整一天都是拿着地图四处找各种不同的剧院看戏,那真的是一段需要好好养足体力&战斗&的疯狂日子,我也真的是被惊着了&&戏剧竟然可以有这样的节奏?戏剧竟然可以这样自由?&
&&&&在爱丁堡戏剧节,各种不同的戏剧表现样式也让汤唯大开眼界:&有的是一个个排队走进桥洞底下的小黑屋,十几个人为一个人演戏,你看完戏出来,不能告诉下一个观众,还要写出你的观剧感想,这样的戏一整天只能接待两百多个,我是清晨8点半去排队,正好有预约的观众迟到,才能有机会看到。&在爱丁堡,汤唯也有属于自己的大采购:&19世纪的酒罐、漆器、著名戏剧摄影师的珍本作品画册,背了一大堆书回来,我妈妈都勒令我,再也不许买书了。&在她的愿景中,世人的出国游计划应该不止为时尚季、不止为购物季,更添一个新理由&&戏剧季:&人总是需要一点属于精神食粮的东西的。&
金士杰纸上问好明星粉丝
&&& 随后到达的金士杰施施然落座,近期以《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引发沪上剧迷&金宝狂热&的他,此前刚在文化广场举行了千人演讲,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而在他看来,与上海的邂逅&太舒服了,有太好的空间,我所想做的,就是不要辜负上海。&一旁的剧展制作人袁鸿见缝插针,力邀金士杰加盟展演系列活动,为沪上戏剧从业者开设小范围私房课,金士杰则当场答允加以考虑。
&&& 话至半歇,金士杰、汤唯开始各自低头签票,而当所有签票完成,汤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递上自己的精美笔记本给金士杰:&能否请金老师也给我签个名?&
&&& 面对这位突如其来的明星粉丝,金士杰却显得淡定异常,在汤唯的笔记本上写下几句祝语,随后因行程原因,先行离席赶飞机。得到偶像墨宝的汤唯则不无得意地向记者展示着笔记本上的留言:&汤唯汤唯,你好吗。金士杰问候。&
&&& 事实上,此番充任志愿者,汤唯可谓出钱出力,为了能够节省成本,以达到展演3000张公益票每张50元的低票价,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对她也一视同仁,除了帮忙媒体宣传,晚上准备去观看现代舞演出的汤唯还被交付了一大叠节目宣传单,&见到人就给我发一张。&袁鸿&下令&。事实上,汤唯此次来沪,与工作人员一起住着180元一晚的合作酒店,&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她是资深&戏剧义工&,以前我们排练场上专业保洁员都擦不干净的白地胶,都是靠她来擦洗的,义务宣传更是家常便饭。&汤唯的话则道出了自己如此种种的目的:&我只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够让今天这张只有一页内容的展演节目单,在不久的将来,变得越来越厚,国人能够看到的好戏,变得越来越多。&
【相关链接】爱丁堡前沿剧展集结精品《安德鲁与多莉尼》默动人心
安德鲁与多莉妮
&&& &爱丁堡前沿剧展2012&展演剧目包括来自苏格兰国家剧院的《屋中怪兽》、英国&动作英雄&组合的《看着我倒下》、西班牙库伦卡剧团的《安德鲁与多莉尼》、香港邓树荣戏剧工作室的《教室也疯狂》以及中国新锐艺术家今年赴爱丁堡演出的新作《我是月亮》等多部精彩戏剧,这些风格独特、多元前卫的剧目,将为中国观众带来全新的戏剧视野和观看体验。以英国壁虎剧团新作《迷失》领衔的&放映单元&还将在现场演出之外,为观众提供更多欣赏国外最新剧作的难得机会。
&&& &爱丁堡前沿剧展&在剧目方面可谓精挑细选,主办方工作人员每一部戏都亲至现场观演,在众多精彩剧目中优中选优,其中《安德鲁与多莉尼》尤为值得推崇&&该剧仅由三个演员、七个面具完成,完全没有任何台词,却用极为深情而幽默的表演手法,讲述了一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其故事原型则来源于剧团成员父母的真正故事:一对老夫老妻相伴多年,常像孩子般互相斗气,直到有一天,安静的生活被一张医院的诊断通知书打破&&该剧一经问世就震惊全球,对曾经看过《三个黑故事》、《安魂曲》和《外套》这类顶级好戏的资深中国戏剧观众而言,有可能成为其观剧生涯又一经久难忘的&珍品&。
《PAR表演艺术》陈韵如 静心内观 寻索身体与内在的链接
回归到自我和内在,是陈韵如的身体功课之一。透过身心学(Somatics),强调联结,帮助自己重新感知、经验身体,她躺在地上示范起来,「想象自己是婴儿,身体一点一点动起来。藉由想象,让自己慢慢长大。开始在草原上奔驰,有风,很舒服&&」着重呼吸和意象,透过简单的冥想放松身体,陈韵如在静态中自我观察和疗癒,「会更认真、细腻地找到想要动身体的出发点。重新省思自己为什么这样动作。」
陈韵如 静心内观 寻索身体与内在的链接
关于陈韵如
1984年生於高雄,毕业於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25岁成为德国德绍国家芭蕾舞团职业舞者。2010年成为自由舞者并编创,同时加入包浩斯剧场实验计划。近年来旅居德国,并往返台湾发表新作,连续两年参与玫舞击的「钮扣计划」,去年发表独舞《Playback》,以背部为跳舞概念,令人惊艳其强大能量。今年《呼吸》一作回归生命思考,令人期待。
台湾有一种年轻舞者,身体充满流浪性格,他们不甘心待在一个定点,即使内心渴望回家,但身体仍不由自主地敦促他们上路;像游牧民族般,在东方的身体底蕴上,不断加入新配方和视野。陈韵如,就是一位拥有多种身体感的舞者,让她在舞蹈的探索里,面对新鲜也面对身体的讯息。
从小学习芭蕾、热爱街舞,除了精通现代舞、爵士舞、武功、太极、瑜伽等,陈韵如还有个在当体适能教练的妈妈,带给她另一种训练身体的方式。陈韵如散发出来的身体质感,自有一股混杂的魅力;举手投足很是优雅,下一刻,彷佛来自街头的动感冲破了柔柔的表层。
外型亮眼的陈韵如看起来现代感十足,加上爽朗的笑声,很容易让人感到她的直率,就像她喜欢的街舞直接而有活力。但她回应每个问题的想法,却有着自我反覆推敲的细腻,以专注清亮的眼神和肯定平稳的态度面对眼前。她会交心般地说,觉得自己这麽做很不简单,但同时又一点都不回避自己的胆怯和弱点。
也许是经历过否认梦想的挣扎後,一切於她,都有了开放性。
放弃过於保护的芭蕾& 为自己重新寻找
成为德国芭蕾舞团的职业舞者,陈韵如那时拥有令人钦羡的身分和待遇。可是在舞团里仅止於机械化的执行,舞者被保护得好好的,却失去灵魂地应付市场跳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我从小就想当芭蕾伶娜,终於完成了梦想,可是那个状态却完全不是自己所想要的。」她回忆当时,每天不断质疑自己:「就好像梦想突然幻灭,那明天要为什么而活?」这样的质疑其实是契机,她转去和包浩斯剧场计划合作,重新寻找自己。
成为自由舞者後,她发现,舞团的芭蕾舞者相形之下比较被动,总是有复健师和安排好的暖身课,舞者很自然地就把疼痛交给别人处理。可是现代舞的舞者大多要靠自己处理疼痛,「但这会让我们对身体比较警醒。」为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陈韵如会去接触不一样类型的课程,「如果总是同一种动法,痛和动作都会变成惯性。每一种都接触,让身体有不同动法,可以打开不同部位的敏感度,疼痛反而减少了。」
强调预防& 重新「信任」身体的功课
芭蕾舞的美感来自反抗地心引力,陈韵如余悸犹存地说:「那都不是人的动作,要求很开、飞在空中,脚踝和膝盖特别容易受伤。芭蕾舞团的话题常常是『哪个团的谁又去开刀,要找人去跳一下』。」二○○六年时,她就因为芭蕾舞的大跳跃,导致膝盖的十字韧带必须开刀。
复健半年期间,负面的念头偶尔会瞬间跑出,但陈韵如并没有往下想,「可能是我的个性,一心一意就是要把腿抬起来。」然而,当她站回舞台,这才发现心理上要克服的比受伤时承受的压力还大。陈韵如坦承,创建信任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其实它已经好了,可是一到某个角度,心里面就开始紧张,自然而然地便把重心移到另一脚。」
类似的动作呼唤记忆和感觉,身体想要保护自己,总是觉得它随时会再受伤,陈韵如深刻感受到自己内在的胆怯。「现在即使知道没问题,但还是无法完全放开,尤其伸直时都会有咔啦咔啦的声音,就会想要放纵它。连编舞时都会无意识地避开。但是这样它只会愈来愈扁、肌肉没力,所以一定要去平衡,这已经成为我的功课。很困难,但是要面对。」
也因为开刀後,陈韵如觉得身体就是不一样了,她现在更加信奉预防胜於治疗。她边拿出背包里少少的个人小物,一边说:「以前我带很多纾缓的东西,但是我发现,要面对疼痛,预防更重要。我以暖身和大量的动去解决,所以道具愈来愈少。如果事前准备够充足,再大的压力都可以承受。」
静心,让内在与身体更完整链接
她拿出一块湖水绿的水晶,这是一位舞者朋友赠送给她的。她放在床头,也没刻意去做什么,就是一份礼物;直到有一天觉得头很痛、心情烦躁,随手拿了这块水晶放在眉心,「大概是它凉凉的,又有重量感,好像不知不觉就没这麽痛了。这就是我和这块水晶发展出来很单纯的对话。」也许,陈韵如是透过水晶,让自己平静下来,和心对话。
回归到自我和内在,是陈韵如的身体功课之一,如,静心。包浩斯的作品讲究和空间对话,允许她自由纯粹地探索肢体;而身体在某些时刻,会突然出现从未发生过的奇妙角度和动作,陈韵如觉得,「就好像到了不同城市你会遇到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火花出现。」这种专注於空间和结构的探索,特别需要摒除噪声,她也因此发现,原来日常做的太极导引很适合包浩斯的美学,每次演出前都会先静心四十分钟。
身心学(Somatics)是陈韵如另一个「面对」的方法。强调联结,帮助自己重新感知、经验身体,她躺在地上示范起来,「想象自己是婴儿,身体一点一点动起来。藉由想象,让自己慢慢长大。开始在草原上奔驰,有风,很舒服&&」着重呼吸和意象,透过简单的冥想放松身体,陈韵如在静态中自我观察和疗癒,「会更认真、细腻地找到想要动身体的出发点。重新省思自己为什么这样动作。」
静心聆听身体的讯息,陈韵如似乎迈入另一阶段的旅程,一如她谈到新作《呼吸》:「以前的我总是将身体专注於动力上,但这个作品,是我第一次将原本的东西和身心学很自我的部分结合。」新作的想法来自於个人经验,陪伴祖父走过临终前的最后时刻,看着他不规律且困难的呼吸&&呼吸原是件最基本而重要的事。陈韵如面对「呼吸」的课题,做的多是有氧和下盘的训练,这是身体探索和生命经验所集结的思考,由此,更真切地感觉自己的可能与解放。
彼得布鲁克要来中国了!
彼得-布鲁克年底携《情人的西装》来华
林兆华受访
林兆华特写
大师拉钩为证
  新浪娱乐讯 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家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将于2012年12月携作品《情人的西装》来华,这是大导林兆华9月3日在新落成的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向媒体透露的。他表示几年前自己在英国看戏时碰到彼得-布鲁克,两人早已把这次的行程敲定,&我俩拉钩了,有照片为证&。
  林兆华工作室新址落成
  9月3日,大导林兆华宣布自己的戏剧工作室新址落户位于国子监40号东方国际戏剧文化艺术中心,并透露初定9月20日在人艺实验剧场举办有关小剧场运动三十年的研讨活动。今年是中国小剧场运动三十周年,作为小剧场运动开端戏《绝对信号》的导演,林兆华的一系列动作也成为纪念活动的主要内容。
  小剧场戏剧最早是由19世纪的法国导演和戏剧改革家安德烈-安托万提出,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小剧场运动是以日林兆华执导的《绝对信号》为开端。没有镜框式的舞台,道具是几个箱子和木条框子,演员穿着普通衣服与观众近距离接触、聊天,这个从人艺三层宴会厅走出的作品,三个月内上演过百场,轰动全国。戏如其名,这是一个&绝对信号&,引领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场变革。
  不过对于以上常见于诸多媒体报端的表述,林兆华导演并不认同,他表示,中国的小剧场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在上海出现过,《绝对信号》绝不能算开端,只是因机缘巧合成为了影响最大的。林兆华还毫不讳言的谈到,&如今回望,这个戏在故事结构、讲述手法上都是陈旧的,已经远远不如当今年轻人做的小剧场戏剧。&
  彼得-布鲁克年底来华
  从2010年秋冬开始,林兆华每年都会在京举办戏剧邀请展,谈到今年第三届的演出安排,林兆华透露,除了他自己的《建筑大师》还会演出外,依然邀请去年的嘉宾、京昆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演出,另外还会邀请评弹、评话的老艺人来京演出。国外剧目方面,会邀请德国慕尼黑剧团的《资本论》和英国及捷克的各一部戏。
  另外,林兆华还透露,经过努力,他终于要把戏剧家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请来,随这位80多岁老人一同前来的还有其作品《情人的西装》。他说起两年前与这位老先生在英国见面聊天时,自己曾表示中国戏剧人都看过布鲁克写的《空的空间》,并将这部著作视为经典,可布鲁克本人却说&你最好把这本书撕了&。林兆华惊讶于这位戏剧家对自己的推翻,相对比,他直言中国戏剧人对所谓传统、所谓经典的热衷太甚、束缚太甚。
  当天,林兆华工作室负责人还对外公布,林兆华将出任南开大学戏剧研修班客座教授,并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戏剧研修班,这是继他与北京大学开办戏剧高等研修班后的又一次高校培养项目。林兆华透露,研修班会招收20名左右的学员,不限年龄和专业,但必须是大本以上学历才能报名参加考核,而他会带着研修班学员直接排戏,在北京、南京两地上演。 (徐菲/文 郑福德/图)
转自《PAR表演艺术》:接棒傳承.揮灑創新 戲曲新生代點將錄
文字 廖俊逞
對照前輩對世代交替的憂心,有一批年輕人義無反顧地栽進傳統戲曲這一行。他們平均年齡三十出頭,或是正規科班,或是家族戲班,或是半路出家,對傳統充滿熱情,對創新也很有想法,既不墨守成規,也不譁眾取寵,穩紮穩打,一步一腳印,走出屬於這一代戲曲演員的傳承之路。有別於前輩藝人的養成環境與時代氛圍,這些年輕演員,要面對的挑戰更大。在不對的時空,選擇做對的事,需要更多的勇氣。一路走來,步履雖然艱辛,但戲曲的未來因為有了他們,而讓人看見曙光。
去年六月,京劇名角魏海敏、吳興國、李寶春,罕見地同時出現在鎂光燈前。他們不是要同臺唱戲,而是為了國內戲曲教育不彰,人才大量流失,走上街頭,拉起白布條,替戲曲傳承請命,懇請教育部重視戲曲教學的問題。這場搶救戲曲教育大作戰,突顯的不僅是國內唯一的京劇人才搖籃&&台灣戲曲學院的辦學不力,更曝露出傳統戲曲界,從京劇、歌仔戲、豫劇到布袋戲等主流劇種,所面臨的普遍困境&&當現今活躍於舞臺上的名角日漸凋零,以演員為核心的傳統戲曲,是否就此後繼無人?這門老祖宗留下來的梨園技藝,會不會斷在我們這一代手上?
人才培育不力& 後繼何在憂心忡忡
過去,通常「無錢才送子去學戲」,入門拜師就得老實學戲、唱戲,再苦也要咬牙撐下去,因為除了這一行,別無選擇。如今,時空環境變了,少有年輕人能吃得了練功的苦。要成就一個舞臺上的角兒,通常要十年到廿年的基本功才能養成,學戲過程中折損的不說,能堅持到最後,甚至選擇以戲曲舞臺為終生行業,憑藉的不僅是祖師爺賞飯吃,還要多一份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使命感。即使是台灣近年的傳統戲曲以新編戲為主流、強調劇本,導演到舞臺元素整合的總體劇場思維,藉以揚長補短。然而,作為創新根柢的傳統不能斷、老功夫不能喪。
究竟,戲曲人才斷層的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吳興國說,當代傳奇劇場甄選年輕演員,來了三、四十人,結果一個都不合格,唱也不會,唸也不會,腳步也不會走,看對岸不斷培養出新生代優秀京劇演員,台灣唯一的戲曲學校卻十二年卻培養不出一個人才,他心都急了。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私下透露,劇團招考新演員,上得了檯面的屈指可數。戲曲學者林鶴宜也為文提出憂慮:在我們忘情地為這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歌仔戲演員拍手叫好時,在我們讚嘆經過了數十年,為什麼演員們的造型依舊美麗,唱腔依舊甜美,身段依舊精準到位時,也正在面臨一個疑慮:會不會,「只剩我們這些人」?
Young 的广告
Born to create drama...
The Making of Once A New Musical
2012 Tony Award 最佳音乐剧得主Once的原声大碟下载地址:/topics/2922823/
她是Polina Semionova她是柏林团首席,她是黑天鹅...因为你,芭蕾让我觉得那么美妙
转自新浪--《绝对信号》复排被禁 林兆华导洋短剧
&《绝对信号》复排被禁 林兆华导洋短剧
&昨日,北京人艺小剧场三十周年纪念演出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林兆华导演透露,他原本想复排30年前那部<>,但没有通过审查,不让演。于是,他选择了契诃夫的短剧<>和<>,并称这两个戏关键看濮存昕和何冰的表演。
林兆华《绝对信号》复排被禁
日,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一楼排练厅诞生,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小剧场话剧,从此拉来开了中国小剧场话剧运动的序幕。去年年底,北京人艺方面就传出消息,希望在日这个&正日子&重演林兆华的《绝对信号》,以此纪念中国小剧场话剧30年。然而,8月29日在京举行的北京人艺小剧场三十周年纪念演出媒体见面会上却传来消息,9月19日的剧目改为由林兆华执导的契诃夫短剧《天鹅之死》与《论烟草有害》(同一场次内两个剧目一起演出),8月30日正式开票。
对于这次剧目更换,林兆华道出&复排被禁&的实情:&中国小剧场话剧30年,我原想排个国产的,就是《绝对信号》。不让演。最后就改成了契诃夫短剧。&他认为目前剧本文学奇缺,审查制度也比过去严多了,想找个合适的国内剧目不容易。对于30年前《绝对信号》上演,国外媒体曾评价:&转型中的中国出现了自己的先锋戏剧。&林兆华并不认同&先锋&二字:&不应该有先锋这个概念,我就是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契科夫短剧《天鹅之死》从未在中国舞台上演过,《论烟草有害》是中戏台词课的范本。这两个剧目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并不是很熟悉的剧目。问及为何拿这两个剧纪念中国小剧场话剧30年,林兆华说出了三点原因:&名剧,现实主义,北京人艺崇尚莫斯科艺术剧院。&
俩短剧关键看濮存昕、何冰的表演
林兆华强调,他要排的这两部契诃夫短剧不是主旋律,也没有多深刻的主题,就是想让观众看当今戏剧表演,关键在濮存昕、何冰两位演员的表演。
《天鹅之死》将由濮存昕与何冰搭档。尽管濮存昕是北京人艺舞台上&高产&的演员,但单是今年八月和九月,他就有四部话剧的演出任务。但他从调入北京人艺起,就没再演过小剧场话剧。濮存昕表示,自己目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在小剧场与观众之间找到特对的感觉,有些大剧场演出的方法在小剧场并不适用。他说:&这个戏空间不大,角色从文字上看特简单。排练还在初级阶段,不算轻车熟路。&《天鹅之死》算是个双人剧,但林兆华导演透露他也会登台,至于客串什么角色他还不透露,只是表示自己的台词较少。
而《论烟草有害》则是何冰一人挑大梁的独角戏,非常考验台词和表演功底。何冰表示,自己来人艺21年里跟林兆华导演排的戏,自己都数不过来了,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跟林兆华导演一起排戏已经是&一个习惯,一个生活方式。&据了解,林兆华导演已经为了明年将排演的易卜生戏剧向&爱将&发出邀约。&
世界音乐第一辑——Australia Aboriginal Music
从朋友的硬盘里发现了整整250G的音乐,内容包含了各个大洲各个民族不同风格。今天的第一辑
转自周颖萱:最后的笑声——观《忠笑两权》
& & & & 在《忠笑两权》开画之前,很多人看着宣传海报好奇地问我,颖萱,这是个喜剧吗?说实话,我打心眼里不知道怎么回答。最美的喜剧,是要笑中带泪的,讽刺到悲情无限;最美的悲剧,是要观众挂着泪珠微笑着鼓掌的,仿似在暴雨中预见艳阳。
& & & & 很多人在审查官的转变中看到了自己,很多人在编剧的收场中勾起了记忆。这里的审查官和很多人一样,有着不堪回首却又值得骄傲的过去;这里的编剧也像一些文青二青一般,不搞伤春悲秋诗词歌赋,只为&卖笑&而活。一部戏,两种人,这样的看点再明显不过。理性来看,戏剧欣赏便重在观众在笑点和泪点的发掘,戏剧创作便重在编导在笑点和泪点的设置,二者在演出过程中的博弈也是种学问。
& & & & 不知所云了两段文字,且来看看夏平塑造的编剧一角。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来看,编剧无疑是在成绩单上亮红灯的。他蹩脚地送礼,蹩脚地讪笑,蹩脚地拍马屁,那种穷酸的书生气息是由内而外不言而喻的。而与审查官不同的是,编剧在七日谈的立场转变是微乎其微的。他走上战场,仍旧与第一场一样不谙世事,不通世故,不懂变通,不善交际。剧本似乎已经预示了这个文弱书生的结局。而在之前的六日里,编剧虽然在底线问题上倔强不屈,总归有着在舞台上逗哏式喜剧效果的贡献。所以《忠笑两权》里的编剧,绝不同以往我们思维定势里的缄默木讷书呆子形象。除了&对子戏&戏剧张力与二角矛盾的需要,这个编剧的塑造是从更为人性的角度出发而有的。他要向这个社会妥协,他要懂得放弃少许尊严以求得肯定与认同,他要学会溜须拍马才能靠近未完的梦。而他无疑又是相当脆弱的,往往外人会在不经意的一点触动他最敏感的神经。夏平是个认真的演员,在编剧的琢磨上真可是下了苦功,举手投足都绝非随性而作。于是,这个编剧的形象便立体起来,时时嬉笑,时时怒骂,时时虚与委蛇,时时慷慨陈词。杜汶泽曾经说过,《无间道》里有很多明星,而最大那颗明星叫&人性&。在创作和编排中,只有将最人性的一面呈现给观众,故事的发展与角色的反应才有充分的说服力。
& & & & 说到编剧那&一个人的战斗&,我必须得刻意跳过&理想&与&现实&这样的陈词滥调。若用这两个词的对立来解释这部戏,未免落入了俗套又有些跑偏。曾经看了无数遍的《创世纪》,我也说过,在我们成长的某一个阶段,我们又何尝不是许文彪。现在《忠笑两权》成功谢幕,我又问我们现在难道不就是那个一文不名伤痕累累又里外不是人的小编剧?当别人用三人成虎的套路在你耳边循环播放&你不会赢&,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用一百分的努力去证明&我不会输&。当编剧说出&拼了命改的&时,我在侧幕条边坐着问自己,观众们会去细细揣摩这句话背后的滋味吗?创作往往是孤独的痛苦的,甚至需要歇斯底里的挣扎。而编剧最大的礼物,也只不过是观众看戏时会心的笑声。他留恋这舞台,期望那赞美诗般的笑声,所以他没日没夜地将一切奉献给绞尽脑汁的创作。而这些,都是观众和审查官难以真正体会到的。他像一个小丑一样,在审查官冰冷的办公桌前上蹿下跳,那腆着脸的笑背后便是这人生的无奈与辛酸。这些五味杂陈的无奈与辛酸,都打掉门牙,咽在&这是我一个人的战斗&这一句话里了。终于在第七天,他激发了审查官内心最柔软的人性光点,等到了审查官作为一个忠实观众的那句折服的&我笑了&,这座精神支柱式的奖杯算是奠基了,他一个人孤独的旅程也算是画上了短暂的句号。
& & & & 很多人看这部戏,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很多人看这部戏,悟出了一个前路的开始。审查官将那副画倒过来,看到的不是喜剧的宵禁,而是笑声的滥觞。
& & & &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无处不在。你颠倒了一个世界,却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记得导演老铜曾跟我们说过做演员也好,编剧也好,做人最高的境界在于&坦然&,这种戏剧哲学,甚至是人生哲学,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走在偌大的校园里,之前从未想过还能在此一隅找到做事不计得失甘心付出的同行者。在这个人人都拿着计算器计算机会成本的商品化时代,一群坦坦荡荡埋头做戏的非经济人实是异类。老铜在《忠笑两权》谢幕时说的那番话让我豁然开朗,对梵音&相见恨晚症&顿时发作,也在那刻我才觉得真正融入了梵音。若是可以,甘愿一世被这幽谷梵音所迷惑。
& & & & 就当我们的每一次演出都是最后的演出,每一阵笑声都是最后的笑声,才能坦然如斯,尽善尽美。我心坦然,是因我心中无惧;我恋梵音,只因我中毒太深。我每天每夜每秒漂流,耳边都回响着这最后的笑声。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怎么写好看图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