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人物怎么画

附录一:辛亥革命历史人物介绍
附录一:辛亥革命历史人物介绍
  原名秋闺瑾,字v卿,东渡日本后改名瑾,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1875年生于福建厦门,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徐锡麟
  字伯荪,1873年生,浙江绍兴人。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1906年赴安徽任武备学校副总办、警察处会办。1907年任巡警学堂堂长、陆军小学监督。日,光复会领导的首次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以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暗中联络会党,约定在7月8日趁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进行突然袭击,杀掉省文武大员,占领安庆,然后与秋瑾的浙东起义军共同攻打南京。但安徽巡抚恩铭突然将毕业典礼提前于6日举行,会中徐锡麟用短枪击毙恩铭,会场哗然,其余文武官员慌忙逃走。徐锡麟等人很快占领了军械所,后被前来镇压的清军包围,激战四小时失败。徐锡麟被捕遇害,终年三十四岁。
  陶成章
  字焕卿。1878年生,浙江会稽陶堰(今绍兴县陶堰)人,光复会创立者之一。他少有志向,以反清为己任,曾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未果,后只身东渡日本学习军事。1904年10月,陶成章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立光复会,推蔡元培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光复会以入会誓词“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十六字为宗旨。回国后,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奔走于浙、闽、皖各地联络革命志士。民国创立后,他积极准备北伐,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任总司令。因此招致欲插手浙江的陈其美的嫉恨。日凌晨,被陈其美指使的蒋介石等人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
  竺绍康
  又名钦爵,字履占,号酌仙。浙江嵊县(今嵊州)金庭乡灵鹅村人。他为人豁达,重侠义,自幼好学,二十二岁时中秀才,且淡泊功名,积极宣传反清灭洋的思想。1904年,竺绍康与王金发等数十人在嵊县创办了“大同学社”,“结纳党人,厚聚士众,图谋举事”。同年12月,率大同学社的成员参加光复会。应徐锡麟之邀,竺绍康率领王金发、张伯岐等二十余名会党骨干来到绍兴,入绍兴普通陆军中学校(大通学堂前身)。1907年春,竺绍康陪同秋瑾赴金华、义乌等地联络会党,筹谋浙江武装起义。徐锡麟发动的安庆起义失败、绍兴秋瑾被捕、大通学堂被查封后,竺绍康昼夜奔赴各地,通知会党兄弟分散待命,并密谋劫狱,终因清兵防范严密,没有成功。1911年,竺绍康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
  王金发
  字季高,号孑黎,乳名金发。浙江嵊县(今嵊州)广利乡董郎岗村人。幼聪颖,性豪侠,爱习武,善射击。1900年,归附竺绍康领导的“平阳党”。1904年,考取秀才,与竺绍康等人创立“大同学社”,秘密进行反清活动。后加入光复会,为徐锡麟所赏识。1905年冬,东渡日本,入大森体育学校,以第一名毕业。1906年夏回国,在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任体操教员,致力培训革命骨干。1907年,徐锡麟、秋瑾合谋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起义失败后,遭清廷通缉,改名孑黎,潜居浙东山区,数月后由陈其美接应转赴上海。1911年秋,组织敢死队秘密赴杭,于11月4日夜会合起义新军攻克军械局,为光复杭州立下“首功”。1913年7月“二次革命”时,在上海招集旧部,任浙江驻沪讨袁军总司令。讨袁失败后,又遭悬赏通缉,亡命日本。1915年5月到杭州活动,遭浙江都督朱瑞软禁,6月2日被枪杀于杭州陆军监狱。
  李钟岳
  字崧生,又字申甫。1855年生,山东安丘人。1898年中进士。1907年调任山阴县令。绍兴知府贵福令他率众围攻大通学堂。他一面往见贵福,为秋瑾说情,一面派人报信促秋瑾离开。秋瑾决意不走,清兵蜂拥而至捕获秋瑾。李钟岳审讯秋瑾时如好友相叙,反对动用酷刑,千方百计为秋瑾开脱,但终未奏效。7月15日秋瑾遇害,他也因此被免去山阴县令之职。自此郁郁不乐,悔恨不已,于日自缢而死。
  蒙古喀喇沁诺昆岱氏,北京香山健锐营镶黄旗人,生于1869年。幼年聪慧而多病,肄业于官学,1887年考为内书房的翻译官,1894年中举,次年以第二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贵福随两宫西巡西安,返京后充任功臣馆编修,协办院士。1905年赏顶戴花翎,以道府充任浙江绍兴府知府。日,在绍兴轩亭口杀害革命志士秋瑾。1936年在沈阳病逝。
  孙中山
  原名孙文,字载之,又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66年生,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先后策划多次武装起义。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爆发后,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辞职让位于袁世凯。“宋教仁案”发生后,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1920年在广东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4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11月,应北京政府邀请,扶病北上讨论国事,因积劳病剧,于日在北京逝世。1940年被国民政府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1874年生,湖南长沙人。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后中秀才,1898年调长沙湘水校经堂,复选调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1年毕业后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喜好军事,课余学习军事课程。1903年回国,在长沙与陈天华、宋教仁等成立华兴会,被公推为会长,拟于次年秋在长沙起义。事泄,逃亡日本,结识孙中山,大力支持孙筹组同盟会,任同盟会庶务,成为会中仅次于孙的领袖。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1909年秋,受孙中山委托,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在广州发动起义。次年春,起义再次失败,11月与孙中山等在南洋槟榔屿(在今马来西亚)集会,决定集中全党人力财力,在广州再举起义。1911年春在香港成立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任部长。4月27日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亲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府,与清军展开激战,持双枪左右射击,毙清军多人后,右手负伤断两指,化装逃至香港。同年,武昌起义爆发,由上海到汉口,就任战时总司令,亲赴前线指挥阳夏保卫战。汉阳失陷后,辞职赴沪,策划北伐。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袁世凯窃取政权后,黄任南京留守,后撤销。8月,同盟会等组织改组为国民党,任理事。“二次革命”爆发后,黄兴由上海至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逃往日本、美国。袁死后回国,1916年10月在上海病逝。
  陆皓东
  原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1868年生,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为人聪明沉勇、真挚、诚恳、能书善画。1886年,赴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报员。常与孙中山谈论推翻清朝之事,志同道合。1895年,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夺取广州。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而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同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谭人凤
  字石屏,名有时,晚年自号雪髯。1860年生,湖南新化县(今隆回县)人。十六岁考取秀才,后累试未中,在乡里任塾师。1895年,仿照“泰西教法”,创办福田小学堂,接触新学,眼界渐开,对时局日益关心。义和团运动前后,谭与会党秘密联络,进行反清活动。1906年冬,逃亡日本东京,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黄兴、赵声在香港设立起义机关统筹部,准备广州起义,谭应召前往参加。广州起义失败,有些革命党人意志沮丧,他却振作精神,加紧在长江中下游活动,激励人心,促成武汉“文学社”和“共进会”消除成见,实行联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由上海赴武昌,参与湖北军政府的领导工作。汉阳失守后,任武昌防御使,立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昼出洪山,夜归武昌,率领军民,坚守阵地,终于保住武昌。1920年病逝于上海。
  原名之骏,字觉生。1876年生,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少年时代聪颖好学,有文采,为时人称颂。1900年中秀才。1905年赴日本入法政大学预备部,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在东京参与组织共进会,同年秋入日本大学本科学习法律。1910年与宋教仁等筹设中部同盟会,谋划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1911年初赴武汉与党人联系,策动起义,参与筹组湖北军政府。1912年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内政部次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率少数随从配合部分倾向革命的军队坚守吴淞炮台数日,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党务部部长兼《民国》杂志总理,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干将。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运动,率部与北洋军鏖战胶东、三打济南。1951年逝世于台湾。
  林觉民
  字意洞。1887年生,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抵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4月24日夜给爱妻陈意映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黄花岗起义时,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原名毓声,字伯先。1881年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少怀大志,能文善武,十七岁中秀才。1901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1903年,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06年春,在南京加入同盟会。1909年底返回广州。参与策划指挥广州新军起义,率部在城中作内应。由于新军指挥倪映典牺牲而军中无主,起义猝因失去联络而失败。后脱险逃到香港。1910年11月,应孙中山之召,与黄兴等再次筹划广州起义。1911年,南方各省同盟会会员汇集广州,发动广州起义,赵声准备发动十路进攻,并亲率苏皖党人百人,进攻清军广州水师提督署。后因其为广州城内官吏所熟识,不便先入城。4月27日,黄兴率先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他于28日晨赶至广州时已无法参战,被迫撤退。由于广州两次起义均遭失败,他忧愤成疾,日在香港病逝。
  胡汉民
  原名衍鸿,字展堂。1879年生,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中国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1901年中举人。1902年、1904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1905年9月加入中国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稍后又由孙中山指定任本部秘书,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主编《民报》第1―5期,与康、梁保皇派展开论战,对孙中山思想多所阐发。1907年随孙到新加坡、河内设立革命机关。组织同盟会于华南发动的历次起义中担任筹饷、运械等工作。直接参与了黄冈、镇南关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时,为统筹部负责人之一。1911年11月广东独立时被推为广东都督。12月随孙至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日病逝。
  孙中山胞兄,1854年生。幼年家境贫苦。1871年出国赴檀香山做工,后来在茂宜岛垦荒,经营农牧业兼营商业,数年之后,成为当地首富。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准备创办兴中会,孙眉首先赞成并捐款赞助。同年11月成立兴中会,孙眉是最早的会员之一。他积极宣传革命,游说组织亲朋戚友华侨二三十人参加兴中会,并多次捐资支持革命。1907年孙眉倾家支持革命,举家回到香港九龙居住。孙眉虽由富豪变为赤贫,却毫无怨言,反清斗志坚定不移,秘密潜入湛江,投身反清斗争行列。辛亥革命爆发时,孙眉立即发动同盟会员组织军民起义光复雷州半岛,建立共和政权。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有人提议孙眉出任广东都督,孙中山表示不赞成,建议孙眉办理实业,孙眉欣然接受。1915年2月病逝澳门。
  倪映典
  字炳章。合肥北乡吴店(今属长丰县)人。幼随父学医。1904年考入安庆安徽武备学堂练军,次年加入革命团体岳王会。1906年以术科优异成绩毕业,入军见习。1911年冬,萍浏醴起义爆发,新军第九镇奉命镇压,他随军到萍乡,与赵声等密谋响应,未果。后潜至广州,加入同盟会。1909年春,与赵声等运动新军,在广州发动起义。赵声被解除督练公所提调职务后,由他独立承担运动新军的责任,在天官里寄园巷五号设立机关,专门联络新军弁目。同年10月,赴香港向同盟会南方支部负责人胡汉民等报告运动军队情况。12月再赴香港,约定于次年2月24日起义。1910年2月初,清广州警察与新军发生冲突,遂决定提前起义。2月12日,来到燕塘炮一营,击毙炮兵管带齐汝汉,被士兵推为司令。随之兵分三路进攻广州城,自率千余人经沙河进攻东门,遭水师提督李准突袭,壮烈牺牲。
  徐宗汉
  原名佩萱,广东珠海拱北人,1876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买办兼茶商家庭。十八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两广总督李庆春的次子李晋一。几年后,丈夫病逝,徐在其大姐徐慕兰等人影响下,毅然脱离家庭,投入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提倡女权,倡办女学。1907年应二姐徐佩瑶之邀,赴南洋执教,在槟榔屿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参与策划黄花岗起义。黄兴在起义中负伤,徐悉心照料并护送往香港就医,后结成夫妻。辛亥革命后,随黄兴赴武汉、南京,从事革命活动和妇女运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赴日本、美国,因积劳成疾,肝病咯血,徐闻讯后赴美,料理其生活,并协助做接待、文书工作,继续进行反袁活动。1916年回国,从事贫儿教育。1944年3月病逝于重庆。
  徐慕兰
  原名佩兰。徐宗汉之胞姐。她追随孙中山革命,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同盟会成立不久,徐慕兰与小妹徐宗汉及二妹徐佩瑶均先后加入,被称为“同盟会徐氏三姐妹”。1911年春黄花岗起义前的准备工作、输送联络等,多由她和儿子经办。起义失败后,徐慕兰失去行动自由,仍运用各种方法,为革命党人传递消息。1911年秋,广东光复。同盟会骨干邹鲁、高剑父发起“广东女子北伐队”,徐慕兰为队长。她率队与广东北伐军同时北上,到徐州参加对张勋作战。1922年病逝于上海。
  张竹君
  1876年生,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1899年毕业于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中山医学院前身)。同年,创办南福医院,任院长,开国内女界创办医院之先。与徐宗汉为密友。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曾组织救护队北上。辛亥革命爆发后,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组织和率领一百二十名救护队员前往武昌,并掩护革命党人黄兴、宋教仁随队同往。战争结束后,革命军授张“巾帼伟人”匾额。一生热衷公益赈济等社会事业,终身未嫁。1964年逝世。
  温生才
  字练生,广东梅县人,1870年出生于贫苦家庭。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前,曾拟刺杀广州将军,因无炸药而作罢。日,伺机刺杀广州将军孚琦,手持五响快枪,向孚琦发射,计中太阳穴、脑门、颈项、身部各一枪,孚琦当场毙命。温生才离去途中被巡警逮捕。在审讯过程中,他大谈革命,毫无惧色。15日被押赴刑场,途中神色自若,行至惠爱街一带时,对着人群大声喊道:“今日我代同胞报仇,各同胞务须发奋做人方好!”既而又说:“许多事归我一人担任,快死快生,再来击贼!”遇害后葬于广州黄花岗。
  又名木,字直绳。生于1871年,四川省邻水县人。出身官宦世家。1895年前往湖北赈捐,受张之洞赏识,被保以知府补用。1898年任广东钱局提调,翌年兼任广东海防善后提调和厘金局总办。1901年任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统领军队和巡海兵舰。因功获清政府特赏“头品顶戴”、颁赐“果勇巴图鲁”名号。1905年任广东水师提督。任职期间,曾前往西沙查勘,探明岛屿十五座,并逐一命名,勒石于珊瑚石上,升旗鸣炮,宣告西沙群岛为中国领土。先后率部镇压1902年广州洪全福起义、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和广西钦廉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后,宣布反正起义,从而使广东全省得以兵不血刃而宣告独立。1912年10月,奉袁世凯电召,到北京任高等军事顾问。1915年任混成模范团副官。1916年借赴粤和解各独立军矛盾之机,毅然离袁去港,次年定居天津。1936年卒于天津。
  西林觉罗氏,字朴孙,隶满洲正蓝旗。1906年,出任广州副都统,后署理广州将军。1911年春,冯如在广州东门外燕塘地方举行飞行表演,孚琦前往观看。返回广州城时,在街头遭遇革命党人温生才持枪袭击,计中太阳穴、脑门、颈项、身部各一枪,当场毙命。
  张鸣岐
  字坚白,号韩斋。1875年生,山东无棣人。1894年中举。1898年,被荐入岑春煊家就馆。1903年4月,岑春煊调署两广总督,张总文案,兼管两广学务处,不久又兼管练兵处,襄助岑推行新政,被目为通达时务之才。1906年出任广西布政使,署理广西巡抚,次年6月实授。1910年9月,清廷派张署理两广总督。1911年张鸣岐到广州上任时,黄花岗起义正在紧张准备。4月8日,署广州将军孚琦被温生才刺死,全城震动。清廷任命张鸣岐署广州将军,并实授两广总督。张立即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商,实行戒严。4月27日起义爆发,总督府被黄兴率队攻破,张仓惶逃走,惊魂稍定,立即指挥军队镇压。起义被俘者林觉民、喻培伦等数十人,先后被张下令杀害。武昌起义爆发后,张鸣岐命人回滇、桂招募军队,企图保住广东。10月29日,广州将军风山抵穗赴任,被革命党人炸死。张见军队动摇,知道已无法抗拒革命,表示愿意交出政权。后乘英国军舰,逃往香港。1945年,病逝于天津。
  岑春煊
  原名春泽,字云阶。1861年生,广西西林县人,壮族,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1885年中举,任候补郎中。后任甘肃按察使。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岑春煊率兵“勤王”有功,成为清末重臣,与袁世凯势力抗衡,历任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史称“南岑北袁”。1904年,上书请求立宪。1905年,又同袁世凯、张之洞等人上疏请求废止科举。他在任所举新政,办教育,肃贪惩腐,人称“屠官”。1912年岑春煊通电清廷放弃帝制,赞成民主共和。后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三次被公推为南方反北洋军阀的领袖。1920年后寓居上海,不再介入政事。1933年病逝。
  全名爱新觉罗溥仪,满族。二代醇亲王载沣长子,字浩然,1906年生。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的末代皇帝。通称宣统皇帝,也称为清逊帝。1908年12月光绪帝死后继位,年仅三岁,由亲生父亲载沣监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后经日本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当傀儡皇帝,抗战结束后被判决有期徒刑十五年。1959年,被特赦,著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1967年因患癌症去世。
  隆裕太后
  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是慈禧太后的侄女。生于1868年,1889年入宫为光绪帝皇后。1908年,溥仪登极,尊为隆裕皇太后。朝政由溥仪生父载沣监国,隆裕并无实权。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出山,载沣罢职,隆裕束手无策,无奈于日,亲笔签发了大清皇帝的《退位诏书》。1913年因积郁成疾而病逝。
  全名爱新觉罗载沣,满族。醇亲王奕X第五子,生于1883年。光绪皇帝载恬之胞弟,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父。1890年袭王爵。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1903年春被任命为随扈大臣。1906年春受命管理对守卫京城负有重要责任的健锐营事务,同年秋任正红旗都统。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成为清朝最后三年时期的实际统治者。载沣执政后的第一件事是以袁世凯有“足疾”为由,让他回籍养病。1910年,汪精卫等人图谋暗杀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载沣在走投无路之际,下罪己诏,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全权组阁。载沣以醇亲王的名义退归藩邸,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1951年病故。
  徐世昌
  字卜五,号菊人。1855年生于河南卫辉。1879年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袁在小站练兵时,成为袁的重要谋士。1907年出任东三省总督。1911年5月,清廷设皇族内阁,任协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力主起用袁世凯。同年11月袁组织责任内阁,徐改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徐为国务卿。次年袁推行帝制,徐退居河南辉县。袁死后,徐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京,先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后又调解直系首领冯国璋和段祺瑞的矛盾。1918年10月徐世昌当选为总统,谋求南北和解,结束内战,但无甚效果。五四运动爆发,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反对。为了阻止新文化运动的高涨,徐极力鼓吹尊孔读经以为抵制。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锟、吴佩孚逼徐去职。徐被迫下野回天津。1933年,日寇欲徐出来组织傀儡政权,被断然拒绝。1939年病逝。
  梁敦彦
  字崧生,1856年出生,广东顺德人。1873年,成为清政府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后在耶鲁大学学法律。1881年回国后,历任汉阳海关道、天津海关道、外务部尚书、外务部大臣等职。民国成立后,任北京政府交通总长。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溥仪任为外务部尚书、议政大臣。复辟失败后,被北京政府明令通缉,次年7月免缉。后寓居天津。日在天津病逝。
  爱新觉罗氏,字赉臣,1877年生,满洲镶黄旗人。1899年赴日留学,先后入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03年毕业回国,入练兵处。1908年底拱卫京师的禁卫军成立,授禁卫军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实际负责管理禁卫军。以知兵自诩,参与清廷改军制,练新军,立军学,尤其注意延揽军事人才,与铁良等被称为清季干将。1911年武昌起义后,主张坚决镇压,反对起用袁世凯,坚持“以立宪弥革命”。1912年1月与溥伟、铁良等皇族成员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俗称“宗社党”),被推为首领,反对南北议和,反对清帝退位,誓与革命者对抗到底。1月26日遭革命党人彭家珍刺杀,被炸伤。29日,袁世凯遣心腹赵秉钧买通医生,假借为良弼疗伤为名,将良弼毒死。
  喻培伦
  字云纪,1886年生,四川内江人。1905年初,成亲后不久,即携弟东渡日本,先后入警监学校、经纬学校学习。1907年12月卒业于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随后入大阪化学研究所,专攻化学,制造成功一种安全无毒火柴,为以后研制新型炸药和炸弹积累了经验。1908年夏,在东京由吴玉章介绍加入同盟会。同盟会总部交给他制造炸药、炸弹的任务,历经艰辛,终于制造成功一种威力强大而又安全的新型烈性炸药。1910年底,被委任为广州起义的实行员,专为起义制造炸药、炸弹,到起义前夕赶制了三百多枚各型炸弹。黄花岗起义时,他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率先带领四川籍的同盟会员攻打总督衙门。他炸开围墙后,从后厅一直打到前厅。后率队转攻督练公所,与增援清兵遭遇,鏖战三个多小时,死伤战友多人,他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为敌所捕,英勇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陈炯明
  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1878年生,广东海丰人。1898年中秀才,1906年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为第一届学员。1908年以“最优等生”成绩毕业。&5-1-7-z.c-o-m&1909年,任广东谘议局议员;11月与丘逢甲等一起被推为代表,赴上海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大会,并当选为广东省谘议局议员。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参加倪映典广州新军起义联络工作,失败后到香港参加刘思复组织的暗杀团活动。1911年参与黄花岗起义筹划,但未参加战斗。武昌起义后,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并参与攻打惠州的战役。广东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为副都督,不久后为代都督。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宣布广东独立,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南洋。后因政见不同与孙中山分道扬镳、反目成仇。1933年病逝于香港。
  胡毅生
  名毅,号隋斋,胡汉民堂弟。生于1883年,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回国后,曾奉孙中山之命偕法籍武官在上海、南京、广东、重庆等地密查清廷虚实及军事布置。1911年黄花岗起义时,任储运课课长、第四路队长,但未参加战斗。广东光复后,任都督府军务处处长。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5年后在广州参与创办《国民新闻》,宣传反共。后因与廖仲恺被刺案有嫌,被通缉,逃往香港。后曾任国民党政府顾问。1957年逝世。
  刘思复
  又名师复,1884年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到横滨学制炸药。后在香港协助办理《东方报》。1907年,为了配合惠潮两地的起义活动,他赴广州密谋刺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因制炸弹时发生意外爆炸而被捕入狱。1909年经营救出狱,其后赴香港,潜心研究《新世纪》鼓吹的无政府主义。1910年与谢英伯、高剑父等组织“支那暗杀团”,直到清帝被迫宣告退位才宣布解散。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在东江一带组织民军。后宣传无政府主义,主张经济上、政治上绝对自由。1915年病逝于上海。
  号时爽,字广尘。1887年生,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祖父鸿年,曾官至云南巡抚。林文素有大志,为人豪迈任侠。1905年赴日本留学,入成城学校学习军事,继改入日本大学法科。1905年8月,参加同盟会,深得孙中山器重,任福建分会会长。1911年4月参加黄花岗起义,在黄兴率领下,与族亲林觉民、林尹民等革命党人猛攻冲进两广总督府。随后转移至东辕门遇到清军提督李准部下,林文上前劝降,言未毕,清军开枪,中弹而死。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黄一欧
  黄兴长子,1892年生。自幼受其父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追求进步,胸怀大志。1905年秋赴日本东京,入弘文学院学习。1907年,他经孙中山、章太炎介绍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中最年轻的会员。1908年入日本东斌学校习陆军。1910年春至1911年2月间,奉黄兴之命,往返于日本、香港之间,为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做准备工作。1911年3月,以缺额补员考入广州巡警教练所,利用这一合法身份进行反清宣传,为广州各秘密联络点运送武器。4月27日,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在战斗中死里逃生,成为少数幸存者之一。此后,受同盟会派遣回湖南开展活动,事泄遭通缉,再次东渡日本。武昌起义期间,奉父命回国,参加了光复上海之役,并任沪军先锋队副司令。1912年在上海加入国民党。1913年赴美留学,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外交经济。1915年参与营救蔡锷安全到达云南,顺利举行反袁起义。1916年黄兴逝世后,他继承父亲遗志,继续从事革命斗争。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积极参加北伐战争。1943年以养病为名回到湖南,从此脱离政治生涯,从事实业。1981年在长沙病逝。
  何克夫
  1879年生,广东连县人。1904年毕业于广东陆军将弁学堂。后加入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时,随黄兴攻入两广总督府,浴血奋战,侥幸得存。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南绍兴连军民总长、中华革命军广东北路讨逆军总司令。1949年病逝。
  朱执信
  名大符,1885年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1904年夏,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班,并考取公费留日。在日本期间,结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1905年8月,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兼书记,开始革命生涯。1906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先后在广东高等学堂、法政学堂、方言学堂任教员。1910年在广东顺德一带发动军民响应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参加黄花岗起义,在激战中负伤而到香港休养。同年,在武昌起义中,负责策动民军会攻广州。广州独立后,出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负责编练军队,准备北伐。后参加“二次革命”。1917年为捍卫《临时约法》,又随孙中山自上海下广州,并担任护法军政府军事联络和掌管机要文书工作,负责起草《建国方略》。1920年9月,被桂系军阀杀害于广东虎门。
  方声洞
  字子明,1886年生,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幼时在福州念私塾,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吃苦耐劳,简朴自砺,口才极好。后随父到湖北汉口进新制学堂。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献身爱国事业的决心。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成城学校学习军事。1905年8月,随兄方声涛等人参加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8年,回国与王颖结婚。婚后夫妻同到日本学医,并介绍妻子参加同盟会。1911年3月中旬,从日本密运军火入广州后,不顾劝阻,毅然参加黄花岗起义,随黄兴攻入总督府,转战途中,不幸中弹,血流遍体,弹尽力竭而死。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潘达微
  生于1881年,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早年在广州从事绘画创作,参与创办《时事画报》。1908年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殉难烈士数十人之遗骸枕藉于路数日。潘不顾个人安危出头奔走,将七十二位死难者殓葬于黄花岗(该地原名红花岗,潘改为黄花岗)。事后为逃避清廷追捕,流亡上海、香港等地。民国成立后,广东都督胡汉民邀其出任行政职务,潘婉拒,只愿从事社会教育和福利工作,并继续热衷绘画及美术出版事业。1929年夏病逝于广州。
  小德张
  名祥斋,字云亭,生1876年,天津市静海县人。1891年入宫当太监。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随同慈禧逃往西安。1902年升为御膳房掌案。1909年,取代李莲英成为太监大总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出山后,贿赂小德张,借他之口劝隆裕太后接受皇帝退位。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小德张离开清宫,到天津定居。1957年逝世。
  司徒美堂
  原名羡意,字基赞。1868年生,广东省开平人。1882年赴美谋生,后加入当地华侨组织的洪门致公堂。1894年,他在致公堂内组织安良堂,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号召,被拥为“大佬”(即洪门大哥)。后设安良总堂,任总理。1904年,孙中山以“洪门大哥”身份赴美进行革命活动,司徒美堂被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所打动,决定亲任保卫员之职,洪门组织从此开始从人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其后,司徒美堂多次发动筹款,支持国内的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请司徒美堂回国当监印官,他却以“功成身退”和“不会做官”为理由,婉言拒绝。抗战爆发后,司徒美堂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48年,司徒美堂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1955年,司徒美堂病逝于北京。
  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磷之孙,1838年生。1884年,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因缘得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并进封庆郡王。次年设立海军衙门,受命会同醇亲王奕X办理海军事务。1894年封庆亲王。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03年,荣禄病死,奕寥刖θ瘟彀嗑蟪迹止芾聿普Α⒘繁κ挛瘢谕獯笕ㄓ谝簧怼^脸踔骶保揽陀弥亟鹆纾怪晌诔⒅械哪谠1911年,清廷裁撤军机处,奕寥巍盎首迥诟蟆弊芾泶蟪肌P梁ジ锩螅吡χ髡牌鹩帽话征淼脑揽P车弁宋缓螅帘芫犹旖蜃饨纭1917年病逝。
  叶赫那拉氏,字琴轩,满洲镶黄旗人,1856年生。1885年中举。与荣庆、端方并称晚清“旗下三才子”,清华大学牌楼“清华园”三字由其题写。1899年任鸿胪寺卿、内阁学士。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充留京办事大臣,随奕痢⒗詈枵掠氚斯楹汀!缎脸筇踉肌非┒┖螅慌晌ㄊ垢叭毡镜狼福图油菲范ゴ鳌1902年署外务部左侍郎。1906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参预厘定官制,变通旗制。1909年授军机大臣。1911年,奕脸闪⒒首迥诟螅挝诟笮泶蟪肌M暝揽诟蟪闪⑹保龅略汗宋蚀蟪肌1912年清帝退位后,移居天津。1925年于天津病卒。
  盛宣怀
  字杏荪。1844年生,江苏武进人。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署天津海关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1895年奏设北洋大学堂于天津。1896年,任铁路公司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1904年在上海创设“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为日后中国红十字会的正式成立起到先导的作用。1911年任邮传部尚书期间,下令铁路收归国有,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革职,移居大连。1916年病逝于上海。
  赵尔丰
  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汉军正蓝旗人,1845年生。在山西历任静乐、永济知县,后出任四川永宁道。1903年被调任建昌道,并受命招募兵勇,平定地方土司的叛乱。之后,充任川滇边务大臣,并在西康实行改土归流政策。1907年,一度代理四川总督。1908年升任驻藏大臣兼任川滇边务大臣,在打箭炉驻兵,加强清政府对西康的控制。1911年出任四川总督。保路运动爆发后,迫于政府命令实施镇压,逮捕保路同志会领袖蒲殿俊等人,导致同志会的成员围攻成都,川军不愿意接受命令继续镇压,清政府于是派湖北新军入川平定动乱,导致武昌兵力空虚。武昌起义爆发后,成都召开四川官绅代表大会,宣布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原谘议局议长蒲殿俊任军政府都督。赵氏随即将政权移交蒲殿俊。但普遍认为赵氏假借处理边防为名,暗中操纵形势,煽动兵变,重掌政权。随后标统尹昌衡率兵入成都,自称都督,进攻总督府,擒获赵氏,押至贡院斩首。
  蒲殿俊
  字伯英,1875年生,四川广安人。1904年中进士。1905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后,四川谘议局成立,任议长。次年创办《蜀报》,宣传立宪,并到北京请愿。1911年“保路运动”发生,任四川“保路同志会”会长。武昌起义爆发后,在成都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自任都督。12月8日,因军饷迟发,军士变乱,民军入城,另组军政府,被迫去职。1912年8月,加入民主党。次年,当选众议员。1916年,袁世凯下台,议会重组,当选众议院议员。1917年7月,任内务部次长兼任北京政务督办,因受排挤,12月辞职。1918年,就任《晨报》社长。1934年,逝世于北平。
  原名晋才,字梓卿、梓青,号康侯。1876年生,四川西充县人。自幼好学,十三岁熟读四书五经,人称“神童”。十四岁考入成都尊经书院,后中举。戊戌变法时,与蒲殿俊等人成立“强学会”、“蜀学会”,出版《蜀学报》,宣传变法。1905年担任顺庆府中学国文、历史教习兼斋务长。1907年春赴成都,任绅班法政学堂斋务长,兼任游学预备学堂国文教习。在此,罗纶与刘行道、熊焘、张澜、徐炯、王铭新等共谋革新,人称“六君子”。1909年当选四川谘议局副议长。1911年“保路运动”发生,任四川“保路同志会”副会长兼交涉部长。四川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招抚局长。成都兵变后,为四川军政府副都督兼安护局长。1912年初,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同年7月,辞职归家隐居。袁世凯称帝后,与张澜等人在顺庆举义兵讨袁。晚年赋闲家中,1930年病逝。
  字表方,1872年生,四川南充(今西充县莲池乡)人。幼年随父耕读,二十五岁中秀才,先后执教于南充乡塾和广安紫荇书院。1902年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专攻经史。因成绩优异被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学习教育。留学期间,因倡议慈禧退朝,被视为大逆不道,遭清廷驻日公使押送回国。回国后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创办小学、中学和女校,实行新式教育。1911年领导四川保路运动,反对清政府卖国,促进了全川人民大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辛亥革命后,任川北宣慰使,继任国会众议院议员。1915年联络川军北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升任四川省省长。1918年在北京设立“四川省省长行署”,五四运动时期,任北京《晨报》执行董事,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抗日战争时期,张澜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自1941年10月继黄炎培后任民盟中央主席。1955年逝世于北京。
  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字午桥,1861年生。1882年中举,后迁候补郎中。一度支持戊戌变法。1898年任直隶霸昌道。不久清廷在北京创办农工商局,由其主持局务。此后,出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和光绪帝出逃陕西,端方因接驾有功,升任湖北巡抚。1902年,代理湖广总督。1904年,代任两江总督。在历任封疆大吏期间,端方鼓励学子出洋留学,被誉为开明人士。后作为五大臣之一,出使西方考察宪政,预备制定宪法。回国之后,出任两江总督。1909年调直隶总督。1911年被委任为渝汉铁路督办,因强行将四川当地民办铁路收归国有,激起保路运动。9月,四川局势濒于失控,清廷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命端方署理,率新军入川镇压。11月27日,新军哗变,端方被杀。
  蒋翊武
  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1885年生,湖南澧州(今澧县)人。从小聪明过人,熟读诗书。1904年秋,协助宋教仁集结革命力量,密谋响应长沙起义。事泄后,避回老家。1906年,由刘复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后为策动新军,在武昌从军。日,在武昌成立文学社,以“联合同志研究文学”为名掩护革命活动,蒋翊武被推为社长。日,与共进会首领孙武在武昌楚雄楼十号召开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席会议,两团体正式合作,密谋筹划起义。10月9日汉口机关遭破坏,起义计划暴露后,蒋翊武毅然决定当晚举行起义,当即起草了起义命令。但清军警破坏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蒋翊武逃出城外,当晚的起义计划落空。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于10月10日晚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了楚望台军械所。蒋翊武听到起义的消息后,便赶回武昌指挥。12日清晨到达武昌时,革命党人已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湖北都督,蒋协同筹划防御清军进攻和推动各地起义响应。阳夏保卫战失利后,战时总司令黄兴辞职,蒋被推举出来挽救危局,出任战时总司令部监军。清政府与革命军停战后,蒋辞去总司令,以招抚使名义驻汉口。1912年2月,革命派与袁世凯和谈成功,蒋改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策动湖南独立,出任鄂豫招抚使。失败后,南行至广西全州被铺。10月9日被就地枪决,从容就义。
  生于1880年,湖北夏口(今汉口)人。1896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1900年参加唐才常汉口自立军,被推为岳州司令。1904年赴日本,入成城学校学习军事。1908年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不久回鄂策划革命。1909年编会党为五镇,旋赴梧州参加起义,事败退居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武昌起义前一天,搬移炸弹时不慎爆炸,惊动了印度巡捕,暴露了起义计划,清朝总督衙门逮捕杀害了许多革命者,激起了武昌起义。而孙武因为养伤没有参加起义壮举。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的军务部长。1939年病逝于北京。
  邓玉麟
  名世泰,号炳三,土家族。1881年生,湖北巴东人。十四岁时,父兄饿死,辍学回家干苦力,后又为司厨、屠夫当下手,聊以养母。次年,母亲病殁。十六岁到宜昌从军,后随军移驻武昌。1909年春,加入共进会。武昌起义筹备时,邓为军政府调查部正部长,负责起义前的联络、弹药、军旗、符号、文告等项工作。汉口机关暴露后,力主提前起义。武昌起义当晚,赶至炮兵八标,与吴兆麟驰登蛇山,集大炮数尊,向总督府轰击,以援助步兵进攻。湖北军政府成立后,邓任军务部参谋。阳夏保卫战时,出任步兵第七协统领,奉令固守武昌沿江一线。南北议和后,邓为南方九省代表之一常驻北京。袁世凯称帝时,只身至上海,图团结海内外力量反袁。护法运动时,任广州护法军大元帅府参军。后脱离军界,避居上海,曾先后创办“辛亥革命烈士遗孤教养所”、“亚洲养蜂场”、“民生煤矿”等。1951年反革命暴动案中被误杀。
  彭楚藩
  原名谭藩、家栋,字青云。1887年生,湖北鄂城人。幼年攻读经史,后受《猛回头》、《革命军》等书影响,立志反清革命。1906年入湖北新军。1911年初,先后参加文学社与共进会,任宪兵营革命代表,利用宪兵身份的便利条件,从事秘密活动。1911年9月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准备武装起义,被推为军事筹备员之一,负责侦察武汉各军布置及防务情形。10月9日,得悉汉口机关遭破坏、起义计划暴露后,便与蒋翊武等决定当晚举行起义。但当晚小朝街机关被军警包围,当场被捕。面对严刑审讯,坚贞不屈,自认革命不讳,并大斥清廷腐败。次日清晨,在武昌湖广总督署门前英勇就义。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刘复基
  字尧徵,1884年生,湖南常德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旋发动长沙起义,未成,次年流亡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运销《民报》,1909年赴上海创《竞业旬报》,后至武汉主办《商务报》,宣传革命思想不遗余力。1910年,为加强革命党人的武装力量,投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当兵,参加振武学社,翌年改组文学社,被推为评议部长,请长假离营驻会办事,大力推动与共进会联合。9月,起义总指挥部成立,任常驻军事筹备员,负责拟定起义计划。10月9日获悉汉口起义机关败露,与蒋翊武即时部署当晚起义,仍坚守武昌总指挥部,被清方军警包围捕获。翌日凌晨在湖广督署东辕门慷慨就义。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杨洪胜
  字益三,1875年生,湖北襄阳(今襄阳市)人(一说谷城)。早年在家务农,后入湖北新军,结识了刘公、孙武等革命志士,参加振武学社。1910年秋,该社遭破坏后,加入文学社。后受命请长假离营,从事联络工作。武昌起义前夕,革命党人组织起义临时总司令部,任军务筹备员。日,汉口起义机关暴露,革命党人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下达起义命令。杨洪胜在当日下午,奉命秘密往工程营交送枪弹时,被军警发现,掷弹抵御,受伤被捕。当夜被清督署审讯,被严刑毒打,终未供出一人。10日凌晨,与彭楚藩、刘复基同于清署东辕门外英勇就义。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熊秉坤
  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戴乾。1885年生,湖北江夏(今武汉)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二百余人。武昌起义时,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阳夏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失败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并一度兼任武昌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9年逝世。
  程正瀛
  字定国,1885年生,湖北武昌县(今鄂州市)人。早年投入湖北新军工程八营当兵,后任工程营革命军第二正队第五支队队长。后参加文学社和共进会,并积极参与活动,系工程营革命大队部参议。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计划暴露,多名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挺身而出,率先击中该营前来镇压的二排排长陶启胜,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后随熊秉坤等率队攻占楚望台军械所。阳夏保卫战时,奉命守汤家山,五昼夜不下火线。汉阳失守后,护卫总司令黄兴回武昌。1916年遇害。
  金兆龙
  字品臣,1889年生,黄冈周铺(今属武汉新洲区)人。幼读私塾,因家贫辍学,常与人讨论时局,慷慨激昂,声泪俱下。1906年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八营当兵。武昌起义当晚,因荷枪实弹准备起义,被排长陶启胜发现,二人扭打,金兆龙大呼:“再不动手更待何时?”士兵程正瀛开枪击陶,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金截断军需处电话,随队取楚望台军械所。金力大无比,打开中和门铁锁,迎接炮队、马队入城参战。10月15日任后队一排长,17日任敢死队八棚正目,19日驻守刘家庙一带。22日任敢死队副队长。29日任中央二队指挥官,拼力死守。汉阳失守后,敢死队改编为护军队后,任九标三营管带。后因不满起义军现状离队。民国成立后曾任湖北督军差遣员、武汉总稽查处侦察员等。
  吴兆麟
  字畏三,号宽元。1882年生,湖北武昌县(今鄂州市)人。十六岁投武昌新军工程营当兵,先后考入工程营随营学堂、工程专门学校学习。1905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翌年再考入参谋学堂,1909年以最优等生毕业后,仍回工程八营任左队队官。武昌起义当晚,正当值楚望台军械库,被起义士兵推为临时总指挥,即部署指挥起义部队进攻湖广总督府,占领武昌。以总指挥身份提议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参长。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参谋部部长、第一协统领,参加阳夏保卫战。民国成立后,任北伐第一军总司令,后任鄂军参谋总长。调北京后,目睹北京政府之所为,袁世凯野心勃勃,黎元洪不足有为,对党人也丧失信心,遂退出政坛,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晚年潜心佛法。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诱以高位,不为所动。1942年病逝。
  张振武
  原名纯锦,号尧鑫,字春山、春三。1877年生,湖北罗田人。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习战阵攻守诸法。后返鄂,执教于武昌黄鹤楼道小学。鼓吹反清革命,创办体育会及公立学堂联络同志。1909年加入湖北共进会。1911年9月,出席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会议,预选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副部长。起义计划暴露后,于危难之中联络各方准备发难。武昌起义后,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部副部长,主持军务十余日。阳夏保卫战期间,多次亲赴前线,以振士气。汉阳危急时,率部驰援,激战中负伤落水。黎元洪出走葛店时,主张去黎另举贤能,为黎所深恶。民国成立后,在鄂加强将校团力量,创办《震旦民报》,独树一帜。深为黎元洪所惧,乃电请袁世凯将其调离湖北,张两度未就,黎设计诓之入京,密电袁将其捕杀。1912年8月在京遇害。
  博尔济吉特氏,字莘儒,号心如。满洲正黄旗人,琦善之孙,1864年生。早年以贡生官刑部笔帖式,升主事,后调户部员外郎。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因留守北京有功,擢升九江道。1905年调任上海道。1907年先后任江西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后升任两江总督,任期劾罢不法官吏,支持置警、兴学、设厂等新政事宜。1911年5月,奉旨会办川汉、粤汉铁路事宜,积极推行铁路国有政策,导致保路运动兴起。武昌起义前夕,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残酷杀害彭楚藩、刘复基等人。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逃离武昌,后被清廷革职。1912年死于上海寓所。
  字虎臣,1860年生,山西榆次人。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以推车运煤糊口。母亲亡故后,于1880年从军。后被张之洞选为随身侍卫,连连擢拔。1889年,张之洞升任湖广总督,时值汉口水患成灾,张彪受委督修湖西大堤。1897年受清政府委派,赴日本考察军政、营阵以及枪炮诸事,军事才能大有增长。1900年后,在湖创练鄂军。1908年,补授湖北提督,总办湖北讲武学堂。1911年,任第八镇统制并兼统巡防营。武昌起义爆发时,率部下三千人坚守总督衙门,与革命军巷战两日。后率队先行夺得龟山炮台,重新占领汉阳。南北议和后,卸职东渡日本。1912年回国,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从此居住天津“张园”。1927年病逝。
  黎元洪
  字宋卿,1864年生,湖北黄陂人。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甲午海战。战后投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1906年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武昌起义爆发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汉口、汉阳光复,各国领事宣布“中立”后,才宣告就职。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2月,南北和议告成,鼓动武昌和南京分裂,附和袁世凯定都北京。与袁世凯合谋诱杀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黎元洪为正式副总统兼鄂督。后被袁调至北京。袁死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而国务总理段祺瑞独断专行,演成“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后,黎元洪被迫弃职。1922年,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1928年在天津去世。
  字五楼,后改字午楼。满洲正白旗人,1859年生于北京。1872年入读京师同文馆德语班。1877年被派往德国使馆,后入德国军事学校学习军事。毕业后奉派押运地雷返国。1885年李鸿章创办天津武备学堂,荫昌出任翻译教习。后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军,荫昌向袁推荐了在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人。1906年出任署理江北提督。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派荫昌率北洋第一军、第二军前往湖北镇压,但两军均系袁世凯旧部,将士不听命令,荫昌束手无策。袁世凯出山后,荫昌随第八镇一起参加反攻;11月1日袁世凯组阁,荫昌任军谘府大臣仍暂管陆军大臣事务。1912年北洋政府成立后,荫昌曾被聘为总统府高等顾问;12月15日被北洋政府授为陆军上将,是中国满族上将第一人。1934年在北京病逝。
  萨镇冰
  字鼎铭。1859年生于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十一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天文、驾驶,毕业后分配到“海东云”舰当见习二副。1876年冬,与叶祖、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1880年留学归国,后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习。甲午战争时,奉命守卫渤海湾口的日岛。战争失败后,残存海军遭革职返乡,后两江总督张之洞聘萨镇冰为吴淞总炮台官。1898年,清政府议重建海军,出任帮统兼“海圻”号管带。1902年,叶祖调驻天津,萨镇冰开始统领全部北洋海军舰艇。1909年出任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上任后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下分巡洋、长江两舰队。武昌起义后,萨镇冰奉命率海军前往镇压,目睹清政府摇摇欲坠,各省纷纷独立,11月11日晚以治病为由离开舰队。后副官汤芗铭等于中途起义,参加革命。辛亥革命后,先后出任上海吴淞商船学校校长、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等职。1952年逝世,葬于福州。
  袁世凯
  字慰亭。1859年生,河南项城人。家族世代官宦。少年时随嗣父袁保庆先后到济南、南京等地读书。袁保庆死后,复随叔父袁保恒至北京就读。1876年和1879年,两次乡试未中,遂决计弃文就武。1881年至山东登州投效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1882年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平乱,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朝鲜。1884年,驻朝日军欲趁机挟制朝鲜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袁随军撤退天津。1895年,受命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训练新军,渐为清廷所倚重。袁在新军中培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等人,成为日后的北洋军阀。1899年冬署理山东巡抚,1901年继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派人物。1908年溥仪继位后,袁被摄政王载沣解除官职,称疾退休。武昌起义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新内阁。1912年1月,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清帝逊位。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后由大总统而阴谋称帝,最终以失败收场。日于北京逝世。
  冯国璋
  字华甫。河北河间人,1859年生。自幼聪颖,心宽志远,性情豪放。1885年进北洋武备学堂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890年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留校充当教习。1893年投聂士成军中当幕僚,后参加甲午战争。1895年出使日本,留心考察军事。后编成兵书数册,被袁世凯视为至宝,委任为督操营务处总办,修定新军兵法操典。与段祺瑞、王士珍有“北洋三杰”之称。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派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冯国璋为第二军军统。冯在湖北按兵不动,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袁出山后,冯改任第一军军统,率军与革命军激战,连克汉口、汉阳。12月15日,离汉赴京,任禁卫军总统。袁担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厅长。“二次革命”爆发后,于日率军攻占南京。后出任江苏都督,晋升陆军上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冯为副总统,他不愿失去地盘,故在江苏就职,仍兼江苏督军。1917年张勋复辟,黎元洪进入外国使馆。冯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1918年皖系操纵总统选举,冯自知当选无望,通电辞职。1919年在北京病逝。
  段祺瑞
  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1865年生,安徽合肥人。祖父为淮军将领。幼读私塾,1881年从军。188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预备生,分入炮兵科。成绩突出,受到李鸿章的器重。1887年,以最优等生毕业。1888年以第一名成绩获准赴德国留学,入柏林军校,学习炮兵。1890年回国,派任北洋军械局委员。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段调任新建陆军左翼炮队第三营统带,逐步成为袁的重要帮手,北洋三杰之一。武昌起义爆发后,任第二军军统。冯国璋回京后,驻师湖北,全权主持前线战事。日,秉承袁世凯意旨,联名四十六名北洋高级将领电促清廷退位。袁任临时大总统后,段为陆军总长。1913年,向德国银行借款用于购买军火镇压“二次革命”。1915年对袁世凯帝制行为表示不满,被免职。袁死后,出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了北京政府实权,演成“府院之争”。后讨伐张勋复辟,主张武力统一全国。1920年直皖战争失败后下野。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复出执政。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通电下野。日本侵占华北时,请段出面组织华北政府,段坚持不与日本人合作。日在上海病逝。
  王士珍
  字聘卿,号冠儒。1861年生,河北正定人。父亲早逝,九岁时入私塾读书。十五岁时,被叶志超选为勤务兵。十七岁时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旋即随叶志超调驻山海关。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毕业后回山海关任炮队教习。1894年,随叶志超赴朝参战,率炮队官兵学员驻守牙山。后率炮队鏖战平壤,失败撤退回国。袁世凯小站练兵后,王作为军事教官被任命为讲武堂总教习,受袁器重,成为“北洋三杰”之“龙”。1912年溥仪退位,王忠于清廷,辞官回家。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命王为六大办事之一,实权很大。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后,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1917年,随同张勋复辟。冯国璋主政时期,王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顶峰。1918年初在段祺瑞攻击下告退,两年后退出军政界。1930年逝世。
  朱芾皇
  又名黻华,1877年生,四川江津县人。1901年中秀才,1906年就读上海中国公学。1909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回国,穿梭于南北,调停和议。曾被冯国璋抓获,几乎丧生。1912年夏与吴玉章返回四川,发起组织四川省俭学会,为留法勤工俭学的开始。受惠者包括陈毅、聂荣臻、赵世炎、刘伯坚、邓小平等数百人。1913年赴欧洲考察,后历任临清关、张家口关监督等职。1922年隐退,居北京,醉心佛学。1955年逝世。
  宋教仁
  字遁初,号渔父。1882年生,湖南桃源人。1903年结识黄兴,与黄成为挚友,不满清政府统治,倾向革命。同年11月4日,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共同成立华兴会。1904年11月,计划在长沙发动起义,事泄未遂,潜赴日本。1905年8月,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1911年,赴上海组织反清运动,后到香港参加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武昌起义爆发后,与黄兴一同抵达武昌,参加革命政府的法律工作。日中华民国成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4月27日,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后辞职。7月21日,当选为同盟会总务部主任干事,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加快了组织大党的步伐。8月25日,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其他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当选为理事长,宋教仁以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的票数当选为理事,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1913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多数席位。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两天后身亡。
  赵凤昌
  字竹君,晚号惜阴老人。1856年生,江苏常州武进人。少时家贫失学,入钱庄习贾。后受人资助,出资捐官。1884年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深得器重。戊戌变法、东南互保、《苏报》案中,皆起到重要作用。后被革职永不叙用,寓居上海惜阴堂。武昌起义后,推动南北议和。黄兴从武昌回到上海,即在惜阴堂中与张謇等人会面。唐绍仪与伍廷芳等双方代表,也在惜阴堂展开会谈。“二次革命”中,赵也在幕后做了大量协调工作。1938年逝世。
  伍廷芳
  本名叙,后改名廷芳,字文爵,号秩庸。祖籍广东新会,1842年生于新加坡。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洋务运动开始后,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1896年后先后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辛亥革命爆发后,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总长,主持南北议和,促成清帝退位。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1917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广东省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惊愤成疾,逝世于广州。
  唐绍仪
  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生,广东珠海人。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1年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成为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份,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停战协定。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加入同盟会。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意图不合,被迫离职。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8年盛传日本拟利用唐组织伪政府,唐被国民党特务刺杀于上海。
  汪精卫
  原名汪兆铭,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多以“汪精卫”称呼。1883年生,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人。十七岁时到私塾教书,1901年考中秀才。1903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费生,次年9月,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1905年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后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等一系列文章,宣传三民主义思想。1907年初,随孙中山赴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任南洋革命党报《中兴日报》主笔之一。1908年结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1909年10月由南洋至日本,出任《民报》主编。1910年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谋杀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判处终生监禁。武昌起义后,出狱并结识袁世凯,呼吁停战议和,参与南北和谈,主张孙中山让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8月赴法,“二次革命”期间回国主张调停双方。后浮游欧美,直至1917年回国,旋又赴法,1920年由孙中山召回。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孙中山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汪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1924年,汪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1925年3月孙病危,汪精卫代为起草遗嘱。1925年7月广州政府改组,汪被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后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病逝。
  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生,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1899年赴日本。后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密谋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8月经上海赴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陈其美
  字英士,1878年生,浙江吴兴人。1908年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联络会党,并加入青帮为大头目。1909年夏拟策动浙江起义,因被告密未成。后接办上海天宝栈,作为江浙的革命机关,并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1911年7月参加谭人凤、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被推为庶务部部长,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10月武昌起义后,发动上海商团、青帮及部分青年与江浙革命党人立即在上海响应,11月3日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队伍与驻杭州新军及会党攻克浙江巡抚衙门。上海光复后,被推为沪军都督。旋发起组织江浙镇沪联军,攻克南京。辛亥革命时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为蒋介石拜把之兄,将蒋介石引荐于孙中山。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于日本人上田纯三O寓所中将陈其美枪杀。
  廖仲恺
  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1877年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1893年随母回国。1897年与何香凝结婚。1902年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在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毕业。1903年结识孙中山,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总部外务干事。1909年回广州考取法政科举人,派赴吉林任翻译。武昌起义后,在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13年随孙中山流亡日本。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廖为财政部次长。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等职。1923年协助孙中山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协助改组国民党。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被暴徒刺杀。
  马君武
  原名道凝,字厚山,号君武。1881生,广西桂林人。1901年入上海震旦学院。同年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化学。1903年结识孙中山,矢志反清革命。1905年8月加入同盟会。年底回国,任上海公学总教习,积极宣传革命。1907年赴德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作为广西代表参与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1912年出任国会参议员。8月25日,出席同盟会改组国民党大会,被推举为参议。“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赴德入柏林大学学习,获工学博士。1917年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马君武任总统府秘书长,后任广西省省长。1924年反对国民党改组。1925年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0年在桂林病逝。
  章太炎
  名炳麟,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1869年生,浙江余杭人。1891年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甲午战争之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梁通信,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6年卒于苏州寓所。
  原名林天波,字子超。1868年生,福建闽侯县人。1877年入学读书。1881年进鹤岭英华书院。1902年去上海海关供职。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由上海调往江西省九江海关工作,设立当阳书报社宣传革命。创办商团,举办军事训练班,联络新军,为武装反清作准备。武昌起义后,10月23日九江响应起义,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1912年1月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1913年4月出席北京第一届国会,被选为参议院议长。“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1916年6月袁世凯死,林森7月回国,8月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1921年1月任非常国会议长。1923年10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改组会议,负责国民党改组事宜。后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代理主席等职。1943年8月因车祸在重庆逝世。
  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1853年生于江苏海门。1869年中秀才。1876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成为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1885年中举人,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9年被推为江苏谘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1912年起草皇帝退位诏书。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3年袁世凯成为正式总统,任命张謇为农商总长。袁世凯密谋称帝,张謇劝阻无效,愤然辞职,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26年病逝。
  蔡元培
  字孑民。祖籍浙江诸暨,1868年生于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1889年中举人,189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1898年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1899年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1900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同年夏游历日本,回国后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1904年冬与陶成章等人在上海组建光复会,被推为会长。1905年,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就任教育总长。1912年7月,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后赴法从事学术研究。1916年黎元洪北京政府恢复了《临时约法》,遂回国,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人在北大任教,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日在香港病逝。
  于右任
  原名伯循,字右任。1879年生于陕西三原,祖籍泾阳。清光绪年间中举,1904年因讥讽时政遭清廷通缉,遂亡命上海,进入震旦公学。后赴日本,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9年开始连续创办三份报纸:《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被称为“竖三民”。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到民立报馆会见于右任,并题“戮力同心”四字。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出任交通部次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于亦辞职,回上海继续办报。“二次革命”失败后,《民立报》被查封,于避居日本,从事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回陕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指挥这支武装坚持四年有余。1922年陕西靖国军解体,于到上海向孙中山汇报了陕事经过,并协助孙中山进行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后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日病逝于台湾。
  彭家珍
  字席儒,1887年生,四川金堂人。八岁后,其父即授以西方近代科学,对他有重要启蒙作用。1903年,考入成都武备学堂,以期用军事振兴国家民族。同时阅读了邹容、陈天华等人的革命著作,思考国家前途。1906年毕业后赴日本考察军事,又入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1911年秋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军事部长。武昌起义后,以良弼为首的满洲贵族组织宗社党,誓与革命者对抗到底。为扫清革命障碍,彭于日暗藏炸弹,炸伤良弼,壮烈牺牲。
  赵秉钧
  字智庵,1859年生于河南汝州。1878年投入左宗棠楚军,后随军进驻新疆。袁世凯小站练兵时,随习军政,专攻侦探、警察两门。1899年充直隶保甲局总办,兼统帅边防营。1901年受袁之命创办巡警,后率新军改编成一千五百名巡警驻天津。1903年将天津、保定两处的巡警学堂合并为北洋巡警学堂,后建立全省巡警网。1912年3月袁就任临时大总统,赵秉钧出任内务总长。8月,任代理国务总理,9月由代理改为实任国务总理。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国人惩办凶手的呼声强烈,赵引嫌辞职。“二次革命”后,改任直隶都督。日,在天津督署中毒死亡。
  吴玉章
  原名永珊,字树人,1878年生于四川自贡市荣县。从小忠厚笃诚,坚韧沉毅,喜读史书,学识渊博,有“金玉文章”之誉。190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谋强国之策。1906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黄花岗起义时,奉令购运军火。起义失败后,返川领导保路运动。9月25日率先宣布荣县独立,11月26日领导内江独立。民国政府成立后,代表四川军政府赴南京,出任参议院议员、大总统府秘书。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到法国。1917年回国。五四运动时期,接受社会主义思想。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曾任中共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1966年逝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人物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