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已无章太炎简介求上联

世上已无启元白――关于启功评价的省思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世上已无启元白
推荐等级:&&&热&荐&&★★★
【字体: 】
世上已无启元白――关于启功评价的省思
作者:姜寿田&&&&文章来源:姜寿田&&&&点击数:&&&&更新时间:
世上已无启元白
――关于启功评价的省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姜寿田& & 启功于2005年6月去世,在书坛及文化界造成极大震动,人们发自肺腑地哀悼这位仁厚长者。毕竟在大师零落的当代,启功的道德文章给予了人们以斯文犹在的文化慰藉,启功也成为当代书坛道德文化的象征。斯人骤逝,泰山其颓,人们怎能不感怀欷[?& & 但可以发现,在对启功追念尊崇的主调中,一种异样的声音慢慢地却清晰地传递出来,以至这种声音成为试图否定这位刚刚故去的大家的先导。古语云:盖棺论定,人只有在死后,才能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已故去的启功先生进行多方面的认识与评价并不为过,但问题是有些评价已超出某种限度,而且并不公正。表面上好像在为历史负责,但事实上却不无哗众取宠之嫌。& & 针对启功评价的第一个问题是所谓大师问题。启功先生去世后,有悼念文章称启功为国学大师,有学者撰文称,启功算不得国学大师。理由是启功先生的成就主要在书法创作和书画研究方面,按照传统国学、经史子集分类,书画研究占不到经史领域,而国学大师一定是要在经史领域取得极高成就者,“如章太炎,马一浮等方当得起国学大师的称誉。在史学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学者,一般也不被称作国学大师,至于在子部集部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工匠、艺术家、诗人,文人更不能称之为国学大师。”更有学者称,只有研究先秦学术有成就者,方能称为国学大师。& & 撇开国学大师的定义厘析不论,先说国学大师的称谓是否与启功有关。众所周知,启功生前从未以国学大师自居,他自己是讳言大师的,他甚至一丝这样的念头都没有,他有的只是对先辈大师的感恩追念和自我歉抑。启功对恩师陈垣的追念贯穿一生,晚年还念念不忘,并以自己义买字画所得160万元巨款建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作为从大师云集氛围中走出的学者,启功知道大师的分量,他自嘲自己是“中学生、副教授”,即是对书法、绘画,他也表现出少见的低调和澹然,甚至有人骂他为馆阁余孽,他也敬谢不敏,这种胸怀在当代书家中是仅见的,仅此一点,已见出启功仁厚长者的道德风范和博大襟怀。由此,可以说是否国学大师与启功无关,启功生前从未关心看重这个问题,之于人们出于尊重敬仰,称启功为国学大师,那是别人的事,这本身便违背了启功的学术本色,而以对称启功国学大师纠编为名义,展开对启功学术行实的批评以至进而扩大到对启功学术操守人格的否定,则更是貌似公允的苛论。& & 在这里我不想卷入启功是否为国学大师的争论,这本身对启功而言是一个强加在他身上的问题。我在这里想说明的是,排除启功是否为国学大师不论,启功无疑是当代文史重镇,近现代传统学术最后一代传人。仅此而论,启功的国学地位已不言而喻。我们不能习以为常地仅将启功作为书画家或书论家来看待。他是文史出身,他首先是名高一代的学者,他生前除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这一社会性职务之外,更能体现他文化身份的职务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西冷印社社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他终焉的教职是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导,而不是书法家。他与沙孟海、陆维钊相同,皆是先以学术立身,然后以书法鸣。在启功身上传承了清末民初一代学者书家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本色,以学术衍而为书,首先是学人,其次才是书家。& & 启功的恩师是几与陈寅恪齐名、影响甚巨的史学家陈垣,其《元西域人华化考》、《史讳举例》皆为现代史学名著。从学术传承上看,陈垣治史有乾嘉学派的特征,重史料、重实证。作为陈垣的高足,启功的学术研究也无疑是以乾嘉考据为根柢的。建国初期启功即与向达、王重民、周一良、曾毅公、王麇菽诸一流学者标点敦煌变文俗曲,之后,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作注释,这是建国后首次出版的《红楼梦》注释本。1971年,启功参与中华书局组织标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工作,与王钟翰负责标点《清史稿》,参与标点《二十史》的学者,皆极一时之选,在文史界无地位无成就者是无资格厕身其间的。后来启功出版的誉满学界的《古代字体论稿》、《诗词声律论稿》也皆为文史著作,而不是书法论著,这也是我们将启功视为传统阵营学者的原因。即是20世纪六十年代,启功参与“兰亭论辨”也是以文史学者的身份而不是书家身份(其时启功书名尚不著)。事实上,参与“兰亭论辨”的学者,如郭沫若、严北溟、商承祚、唐兰皆为文史大家,几乎很少单纯意义的书家,即如高二适,也以诗人学者自命,启功与乎其间,也足可见出启功在当时学界的地位。& & 从学术传承论,启功应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学术阵营中的第三代学者,也是传统学术的最后重镇。公正客观地说,启功无论学术成就和著作量都无法与第一代学者如梁启超、王国维、章炳麟、刘师培、陈寅恪相比肩,与第二代学者郭沫若、胡适、马一浮包括乃师陈垣相较,也有很大的差距,(在这一方面社会政治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启功作为直接从大师氛围中熏陶培养出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在大师零落的当代,又可以说成为时代学术高度的标志。他身上积淀的深厚的传统学术底蕴,使他对当代学术发生了重要影响,而这是那些自我炒作、吹嘘的所谓国学大师所不能比肩于万一的。& & 针对启功评价的第二个问题是启功在“兰亭论辨”中的学术表现及学术操守问题。“兰亭论辨”是发生在特殊年代的一场学术论辨,它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干预影响,但它在本质上还是一场未被异化的学术讨论,这是首先应当加以肯定的。郭沫若认为《兰亭序》为托伪之作也是首先从史学出发,而并不具有政治动机和附和某种政治要求的目的,因为,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书法问题还不足以与文学、史学处于同一层面,成为牵动意识形态敏感神经的政治问题。毛泽东作为具有特殊政治身份的一代草书大家,便几乎从未公开谈论过书法,他也从未表现出将书法引向政治的兴趣――像他常常将文学、史学引向政治问题一样――而在20世纪60年代也几无书法界可言,书法只是政治家,学者余暇侍弄的末艺。因而,过分夸大“兰亭论辨”的意识形态因素,甚至将其视为一场由政治权力操纵干预,充满阴谋的学术斗争,是违背史实,也缺乏学术公正的。在《兰亭论辨》出版说明中虽然有“这场争论反映了唯物史观同唯心史观的斗争”这样耸人听闻的政治定性的话,但那只是在那个政治无孔不入的意识形态年代的政治套话、惯话,事实上与郭沫若观点对立的“唯心史观”学者如高二适并未因此遭到迫害,也并未因此在政治上获罪。试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如果发生在文学、史学领域的学术讨论冠以唯物主义与唯心史观斗争的政治大帽子,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20世纪50年代,俞平伯便因《红楼研究》获罪,王蒙因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成右派,小说《刘志丹》被罗织罪名,成为利用小说****的典型。& & 目前,在兰亭论辨研究中,有的学者过分强调了兰亭论辨的意识形态问题,并以此否定兰亭论辨的学术价值,这无疑是对兰亭论辨的误读。《兰亭序》的真伪问题,并不是由现代郭沫若首先提出的。早在清代赵之谦、李文田便对《兰亭序》的真实性提出过怀疑。郭沫若对《兰亭序》的真伪考辨,只不过是在新的考古发现的基础上,以其历史学家的敏感,依据新的出土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更为明确和更具思辨性地重新提出并强化了这一问题而已。事实上,《兰亭论辨》至今也并未结束,而郭沫若对《兰亭序》的怀疑所引发的对《兰亭序》的迷信破除和偶像的推倒,对书法史尤其是帖学史研究可谓功莫大焉。现在可以说,郭沫若的某些结论错了,但他对《兰亭序》的怀疑并没有错。因为历史上,《兰亭序》的真本虽出自王羲之之手,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是《兰亭序》由于摹写的严重误读,造成风格之伪,这是为当代许多书家在临习实践中所深切感受到的。因而对《兰亭序》真伪的认识与否始终只能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有什么理由将“兰亭论辨”的双方在政治上排队、划分阵营呢?这从毛泽东给高二适文章的批语中也可得到消息: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兰亭论辨”只是一场笔墨官司而已,而这场笔墨官司又是与政治无关的书法问题,所以它的政治后果几乎为零。同是一个批语,毛泽东支持《红楼梦》研究中小人物李希凡、蓝翎的一封信,却使俞平伯遭受灭顶之灾。两相比较,结论不难得出。& & 有的学者因为存了“兰亭论辨”是阶级斗争与学术结合的典型文化事件的成见,便将启功在“兰亭论辨”中支持郭沫若视作启功学术上的附媚、无操守的证明。当时参与“兰亭论辨”的学者,支持郭沫若观点的占多数,这里更多的还是学术知见问题,能否说这些学者支持郭沫若都是附媚权势,曲学阿世呢?这里的关键不在于启功本身的文章如何,而在于我们如何评价“兰亭论辨”。如果将“兰亭论辨”上纲为意识形态斗争,那么“兰亭论辨”便将丝毫没有学术价值,以参与“兰亭论辨”一举成名的高二适也只能被目为政治斗士,而不是学者,同时所有在“兰亭论辨”中支持郭沫若的学者便皆成为在权力操力下的意识形态的施暴者,这种认识难道符合兰亭论辨的历史事实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 陈寅恪在吊王国维文中有一句著名的话:“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论这句话用来评价王国维是否贴切,自由之人格,独立之精神的确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文化秉赋和道德风范。在这一方面,鲁迅无疑比之王国维更具典型意义。毛泽东评价鲁迅说:在鲁迅身上无一丝媚骨。鲁迅终其一生始终都在捍卫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尊严,并将其上升到关涉民族存活的高度。但应该看到,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从来都不是超政治的,缺乏法制的保障,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只能成为奢侈的想像。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固然本源于文化个体的自觉,但文化个体的思想自由,人格独立又得之受到法律保障的自由的社会文化整体环境,二者缺一不可。像文革文化专制主义横行时期,思想的自由、人格的独立便不可能实现。如何对待“反右”、“文革时期”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沉沦问题,是有关当代历史的一个大课题,对这个课题,我们所作的研究还很少,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是空白。历史地看,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改造,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层已被纳入整个体制之内,并且他们也已从思想上皈依了主流意识形态,积极谋求思想改造,以求成为人民的一员。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否定自己一生的文学成就,如郭沫若、巴金在当时都对自己早期文学创作做了彻底否定。因而从反右到文革,在政治高压下,真正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并敢于表达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已是少之又少的,我们除了能举出以道抗势的梁漱溟、马寅初、顾准外,还能举出几人?事实上,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已不可能也不允许多元思想的存在,而任何对现实社会的批评都将会被视为异端或****思想而招致灭顶之灾,反右时期大批知识分子罹祸都是因为其对现实政治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批评意见。因而,如果不从社会文化体制深层来追寻造成当代知识分子精神沉沦的悲剧性根源,而只是廉价地对其进行道德化批判,除了表露出一种虚妄的道德激情外,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我们除了站在历史的苦难之上,发出道德化批判以外,是否还有勇气揭橥社会历史本身?启功在当代书坛的文化和道德象征意义是在他去世之后,才逐渐清晰地凸现出来并为人们普遍感知认同的。在启功身上凝聚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他尊师重道,乐善好施,虽于颠沛人生中参破炎凉,却始终以一颗仁爱乐观之心系于世情;他学富五车,却并不矜才孤高,而是以凡心凡语托之自嘲,于庸常中透出睿智;他虽为学界泰斗,但却并不炫贵自重,以致批评启功是最没有风险的,这与某些书界中人,闻之批评则必欲置批评者于绝地适成对照。他沉缅师恩,一生不能释怀,于耄耋之龄,推崇自抑之情犹溢于言表:“予小子于教育事业有一点滴贡献,那就是这位老园丁辛勤灌溉时的汗珠。”可谓传统尊师重道之美德赖启功辈而不坠。欲于论当代书坛道德、文章、书艺第一流人物,舍启功而为谁?其为书坛宗仰,理固宜焉。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历史的局限之中,启功也莫之能外。因而从学术史、书法史的角度对启功进行多方面的认识评价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这种评价不能流于一种超然历史的道德化批判,并以这种道德化批判作为策略全面否定启功。历史的反思即是自我的反思,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超然历史的苦难之外,对历史人物作诛心之论,而将对自我的反思批判逸出整体历史反思之外,以致自身的道德文章每况愈下,那么我们这种反思便失去了合法性和历史公正性。藏否人物是容易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做的怎样?我们是否被我们所指斥的人物生活得更符合道德?――反观当代书坛不无惶惑。& & 当代书家生活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但比之老一代书家,却并不见出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和守道意识,反而进退失据,于国学、西学存着双重的隔膜,而更可怕的是,弥漫书坛的普遍文化冷漠和去文化意识。在一个最需要文化的领域,文化却显得无足轻重。在当代书坛,文化已构不成衡量取舍书家的价值标准,由此书家的“去文化”便变成理所当然。文化的失坠,导致的结果便是道德自律的松弛崩塌。物质的交换意识,使人性的诗意和温暖濒于冷却,尊师重道,知己天涯,已成隔日黄花和难温的旧梦。书法已愈来愈陷于名利场逻辑不能自拔。书法失却了它文化的本色,而变成趋利的工具,并由此造成书法大众化的泛滥,书坛名家、大师之多,可以说超过书法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面对书坛的种种怪现状和时代病,书坛表现出应有的反省和批判意识了吗?书法界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批评家表现出批判的自觉了吗?& & ――看来,我们更需要文化、道德自救!世上已无启元白。
文章录入:北京编辑部&&&&责任编辑:北京编辑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本类热门文章
01-0504-0104-0110-1710-1010-1010-1006-04
 最新推荐文章
10-1606-1803-3111-2111-2111-0908-0707-30
 最新文章
05-3101-1901-0501-0501-0504-0104-0110-17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协作支持: 《书画世界》杂志 《当代人》杂志 《中国硬笔书法》杂志 《神州诗书画报》 《诗词报》 《水墨味》杂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墨林快事& 小时业务热线: 邮箱: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章太炎好行医,无人敢求诊
文/&胡茂全
&&&&&&章太炎是同盟会早期骨干,是清廷眼中的革命党“章疯子”,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
&&&&&&实际上,章太炎并非出自书香世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家三世皆知医。”祖父章鉴,少习举业,&以妻病误于医,遍购古今医学书,研究三十年。父亲章濬,擅长医术。伯父章钱,更是当地一位医术精湛的名医,在医学上曾对幼年的章太炎做过启蒙教育。
&&&&&&1890&年起,章太炎还跟从汉学大师俞樾学习了7&年。俞樾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既精通国学,又兼通医学。俞樾研医,以文献为主,著有《内经辨言》、《药言随笔》、《枕上三字诀》等,但因家人误于医,便言脉不可凭、药不足取,愤然而作《废医论》,被认为是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第一人。但章太炎并未追随老师的这一偏激观点,而是毕生信仰中医、维护中医并关爱中医。
&&&&&&章太炎在研究医学理论方面也曾下过一番功夫,著有《霍乱论》、《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他还热心于中医教育。1927&年,中国医学院在上海创立,公推章太炎为首任院长,他欣然就任。这是上海最早筹办的一所教学条件较好的中医高等院校。1928&年不少医学专家共同创办上海国医学院,同样推举章太炎为院长,他亦毅然就任。1934&年章太炎迁居苏州,又应邀出任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名誉校长和国医研究院院长。
&&&&&&然而,理论研究与教育和实践是两回事,医学更注重临床经验。章太炎因看过几大箱中医书,写过些医学著作,便自认为医术高明,就爱替人医病,他不仅为亲属或友邻开过药方,还曾为革命家邹容和孙中山开过药方。但因他缺少临床经验,虽说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根本治不了病,但他自己却自以为是。朋友若登门拜访,偶尔说起患牙痛或胃病等,他立刻便替人诊视,开好药方,并且逼着人家照方服药。但他开的药,一剂便是一两八钱,因此谁也不敢吃。但第二次再见面时,朋友都说是吃了他的方子治好的。章太炎便很高兴,逢人就夸自己治病如何灵验,一道方子便药到病除,听的人明知事实并非如此,也不当面道破。
&&&&&&人到中年,章太炎更是找到了当名医的感觉,自诩医术更高了,孩子生病,他也不去请医生,一定要自己看。夫人知道他的脾气,当面让他看病开方子,等他背了身,再偷偷另请医生开方子抓药。隔几天,孩子的病好了,他就对人说,孩子吃他开的药,病就好了,而且是他一副药治好的,言语间颇为自得。
&&&&&&章太炎曾患黄疸,竟然“自治得愈。”后又遇“宿食”(中医指积食之症),依旧自开处方,初以平胃散治之,引起发热;复服小柴胡汤四五剂,仍然无效。他只好去找当地名医仲右长求治。仲医生说,您所开的处方倒也不错,但不该将小柴胡汤原方中的黄芩减去而加芍药,这是个小小的失误。现今应恢复使用黄芩,去掉芍药,再减少一点生姜的用量就可以了。按照仲医生修改过的处方服药,仅仅服用两剂就取得了良效。章太炎感慨地说:“增损一味,神效至此,真良方也!”
(文章来自《文史博览》2011年第12期
责任编辑/楚&文)
(电子邮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大史记之史料未及
(货号:a953)
开&&&&&&本:
页&&&&&&数:226页
字&&&&&&数:
I&&S&&B&&N:8
售&&&&&&价:225.00元
原书售价:25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东城区
快递:15.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商品分类:
详细描述:
【图书描述】:本书分史料拾遗、另眼读史、闲言碎史和史海钩沉四部分对历史上的突发事件做了解读。【内容简介】:&&&&《水浒传》里浓墨重彩的主要人物绝对以男性为中心,一百零八将有一百零五将是男人,只有三人是女性。这可怜的数字我不知道会不会造成梁山好汉们的阴阳失调?从人性的立场出发,对于一个社会群体,这是极不道德的比例——单就这男女不均衡的比例,就足以预示着男人们的事业必将失败。【目录】:史料拾遗《水浒传》是一部专反女人的盗书曹雪芹为何删去“淫丧天香楼”一节唐代名作家的稿酬和李白的经济来源中国古诗在扶桑老子“小国寡民”究竟有多寡多小?中国古代的官方语言自古红颜多薄命:风流娼妓难得善终以史为鉴:历史上性学大师的遭遇正德九年的“罪己诏”另眼读史汉朝著名私生子大起底狸猫换太子崇祯帝大错之“枉杀袁崇焕”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丐帮女人是祸水还是男人是祸根?中国古代如何消费男色不想当皇帝的人当了皇帝曹操为什么不辞退蒋干?闲言碎史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全单谁是史上最称职的皇后明朝的特色科举制度闲说当今和中国古代的大富翁汉朝两个著名酷吏的下场明朝时对女子的禁锢是怎样的古代四大美男都是怎么死的近现代风月政治的艳屑岳家军群体人物研究史海钩沉西太后慈禧对京剧的贡献两国王争抢“史上最强留学生”玄奘柳如是的另一半:降清不掩男人本色从《梁启超家书》解读王国维自杀之谜万恶的旧社会之蔡确之死不为朝廷所容的社稷之臣世上已无章太炎宋太祖爱将党进的幸福人生【文摘】:&&&&史料拾遗&&&&《水浒传》是一部专反女人的盗书&&&&首先,我得将《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改一个字,叫做“替天行盗”。&&&&坦率地说,我对国产名著历来不太喜欢,我认为它们大都是反人性的作品。近来因为易中天的《品三国》,也重新引起我对《三国演义》的兴趣,在反复通读了该书及《三国志》后,我忽然又对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几个女人身上。&&&&《水浒传》里浓墨重彩的主要人物绝对以男性为中心,一百零八将有一百零五将是男人,只有三人是女性。这可怜的数字我不知道会不会造成梁山好汉们的阴阳失调?从人性的立场出发,对于一个社会群体,这是极不道德的比例——单就这男女不均衡的比例,就足以预示着男人们的事业必将失败。&&&&这一数字当然体现了作者施耐庵对女人的偏见和歧视,虽然他写了三个女英雄: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而坏女人也写了四个:宋江老婆阎婆惜、武大郎老婆潘金莲、杨雄老婆潘巧云、卢俊义老婆贾氏;还有一个是中性人物,但是作者却是以欣赏的角度来写她,那就是高级妓女李师师。既然是以欣赏的态度来写李师师,那就算是正面人物吧。我把她归纳在前三个女英雄行列,因为照作者的暗示和逻辑关系,李师师算来也是当时暗中帮助梁山好汉的内线高级间谍,属于幕后女英雄。如此一归纳,就出现了八个女人分属两个阵营。现在是四个女恶人PK四个女英雄: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贾氏PK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李师师&&&&……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第二百零八篇&&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1L92tNgy6MYZyAxEka8&690" WIDTH="300" HEIGHT="423"
ALT="第二百零八篇&&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
TITLE="第二百零八篇&&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时值日清晨。历时4月有余,我终于看完《南渡北归》,期间滋味甚多。感怀时事沧桑、追忆大师浮沉、叹息历史变迁。千种滋,万般味,重重来过。以诗怀念这次阅读的旅程。
览史不见前贤在,只怨此生错时代。吾辈追忆终是梦,惟希华夏不忘怀。
&&&&&&&&&&&&&&&&&&&&&&&&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之陈寅恪
&&&&&&&&&&&&&&&&&&&&&&&&&&&&&文化殉道者&
&&&&&&&&&&&&&&&&&&
梁启超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梅贻琦
&&&&&&&&&&&&&&
&&&&&&&&&&&&&&&&&&&&&&&&&&&&&
南开大学创办者张柏苓
&&&&&&&&&&&&&&&
&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的章太炎
&&&&&&&&&&&&&&&&&&&
&&&&&&&&&&&&&&&&&&&&&&&&&&
&& “蓼汀花溆”说红楼,世上已无真狂徒的刘文典
&&&&&&&&&&&&&&&&
&&&&&&&&&&&&&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
&&&&&&&&&&&&&&&&&&&&&&&&
&&&&&&&&&&&&&&&&&&&&&&
自称孔子第二的五四领袖傅斯年
&&&&&&&&&&&&&&&&&&&
&&&&&&&&&&&&&&&&&&&
& 内多欲而外仁义的国学大师黄侃
&&&&&&&&&&&
蒋梦麟,早年的学生.1930---1945北大校长。近现代著名的。1886先后担任过教育部部长、校长、行政院秘书长、会长
&&&&&&&&&&&&&&&&&&&&
&&&&&&&&&&&&&&&&&&&&&&&&&&&&
&斗士闻一多
&&&&&&&&&&&&&&&&
&&&&&&&&&&&&&&&&&&&&&&
&&&&&&&&&&&&&&&&&&&&&
一生多变的经学大师刘师培
&&&&&&&&&&&&&&&&&&&&&&&
&&&&&&&&&&&&&
傲然宣称,“。”&
敢于公开顶撞毛泽东的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国学大师梁漱溟
&&&&&&&&&&&&&&&&&&&&&
&&&&&&&&&&&&&&&&&&&&&&&& 梁思成与林徽因
&&&&&&&&&&&&&&&&&&&&&&&
&&&&&&&&&&&&&&&&&&&&&&&&&&&
&&&&&&&&&&&&&“哈佛三杰”之一,中国比较文学之父。曾任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的吴宓
&&&&&&&&&&&&&&&&&&&&&&&
&&&&&&&&&&&&&&&&&&&周作人---
()之弟,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的杰出代表。
&&&&&&&&&&&&&&&&&&&&&&&&&&&&&&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的创始人之一。赵元任也是被当今网友誉为汉语“神作”的《》的作者。
&&&&&&&&&&&&&&&&&&&&&&&&&&&&
刘半农&-----&&
“江阴才子”、“文坛魁首”,中学的北大教授&&。日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她”字,也是刘半农所首创。汉字中之“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于日携白涤洲等助手离开北平,前往等地实地调查方言音调和声调。但在考察途中,刘半农遭到昆虫的叮咬,不幸传染上致命的回归热。他于日抱病提前返回北平后,又被庸医误诊,7月14日才入北平,当日下午便与世长辞,年仅43岁,葬于北平西郊玉皇顶南岗。
&&&&&&&&&&&&&&&&
陈独秀----北大教授 、中国的发起人和,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的总司令,中国运动的先行者,,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模范监狱。[1]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重庆市江津区)。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
&&&&&&&&&&&&&&&&&&&&&
&& 此情只应天上有的金岳霖
金岳霖(-),字龙荪,长沙人,祖籍浙江诸暨。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北京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和《》,凭三本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2F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他一身爱念着林徽因,伴随着他的离去,民国以来的大师已远去,此后也许再无大师了。呜呼!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章太炎故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