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洲公安局有这个汪勇先进事迹军人吗

陕西省文明办 主办
社区民警汪勇的别样人生
来源:陕西文明网 &&
  汪勇,男,42岁,2005年12月转业,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连续三年优秀公务员,十佳社区民警、2013年劳模,个人一等功一次。
  初次见到汪勇,不敢相信他曾当过兵,有着17年军旅生涯。他身高1.6米,模样有些黑瘦,说话文气略带湖南乡音。走近汪勇,真应了那句俗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敲得开门,要让群众认可你
  汪勇在部队从班长提升为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职协理员。2005年底,汪勇走到人生十字路口,面临转业到地方工作。当时,他曾跟随多年的首长鼓励道:“你要是块金子,走哪都会放光。”
  2007年8月,汪勇被分配到西安市新城公安分局韩森寨派出所。所长程波问他想干什么警种?汪勇觉得破案抓逃犯干起来有劲,便说要当刑警。看着矮矮的汪勇,程波说:“这个你可能干不了,还是从社区民警做起吧。”
  所长的话虽然让汪勇感到压力,但他并无怨言。就这样,汪勇走进了咸东社区警务室。&&&
  汪勇说,刚开始有“三怕”:一怕进不了门,二怕见不了人,三怕说不上话。&&&
  咸东社区是一个以省红旗电机厂、省安装四处等12家改制中处于停产、半停产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居民为主的综合社区,住有居民人,加上流动暂住人口共有1.6万余人。突出表现在“四多一大”:发案多、不稳定因素多、下岗人员多、流动人口多和掌控治理难度大。
  汪勇说:“要敲得开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前提是让群众从心里认可你。”他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个“万千百计划”。即,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他决心用步伐丈量出自己的工作,用脚印建立起一道治安防护墙。
  很快,通过大量细致的走街入户,汪勇建立起详细规范的小区院落登记、辖区单位统计、出租户登记及重点人口、残疾人、低保户等14类台账,掌握了社区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他还在电脑上发明制作了“一键通”:即,点哪个院落,哪个院落的详细情况就出现在屏幕上,包括住户、残疾人、孤寡老人、两劳释放和吸毒重点人及门卫、消防设施位置等信息一览无遗。哪个小区外来人口多,哪个单元楼层住的谁,哪个院落无技防设施,哪个单位仅有夜间值班、白天无人看护,哪里的天然气管道小偷易攀爬,汪勇渐渐有了数。群众也通过接触,记住了这个负责的“小个子汪警官”。
  刚接管社区不久,汪勇在红旗电机厂南院走访时,了解到居民李某精神有些不正常,经常在社区闯祸。得知李某当过兵,后来下岗与妻子离了婚,生活很困难,汪勇决定登门造访。有居民好心相劝:小心他犯病伤到你.“李哥你好,我是你兄弟,你当过兵,我也是当兵回来的,你是老班长,我来看看你。”一席话让李某的情绪稳定下来。汪勇了解其生活实际情况后,答应将他的困难向厂领导反映。李某被感动了,亲自把汪勇送出了家门。在汪勇的协调下,红旗电机厂帮李某解决了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之后,他再未出现过激行为。有时,李某看到社区警示牌上汪勇的照片脏了,还会主动用抹布擦干净。
  被群众“使唤”,是一种信任
  “都说汪警官好,好在哪儿?其实他干的就是一些防盗、治安,帮忙、办证等生活中的琐碎事。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工作,却能看出他的人品和热心。”5月9日,家住社区27号院的老革命马清江说到动情处热泪盈眶。
  马老今年82岁了,参加过淮海战役,自转业到地方,他说还没见过像汪警官这样为老百姓说话、办事的。他说,我腿不行,他就把电话号码留下,有事打个电话,他就会过来帮忙。他从不说空话,把自家的事忘了给群众办实事,到街上买碗面吃也不沾群众一点光。
  汪勇说,社区民警心里只要装着群众,就会忙。他给自己定了“六必到”:居民入住迁移必到、有疑难户政业务必到、产生矛盾纠纷必到、生活困难必到、发案必到、重点人员见面必到。
  这些年来,他对社区25名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坚持每月看望一次,每逢节日为老人送粽子、包饺子、贴春联、煮元宵,对几位重度残疾、生活困难的居民,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今年4月12日晚上8点多,汪勇已经4天没到宴阿姨家里去了。“光听敲门声就知道是汪警官来了……”今年74岁的肖洛书打开门说。还在卧室躺着的宴容庄,硬是在老伴的搀扶下,披着外套来到了客厅。
  “宴阿姨,最近工作忙没有过来看您,病情恢复得咋样了啊……”落座后,汪勇第一句话问的是宴容庄的病情。“好多了啊,你看我的头发越来越黑了啊……”宴容庄说。
  今年67岁的宴容庄,在三年前得了“结缔组织病变”,需要长期休养和定期治疗,每月保守治疗费用就要1000多元,已花了5万多元。一次,汪勇在下社区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时不时就买来水果、营养品上门看望,帮助两位老人打扫卫生,干点重体力活,并将两位老人纳入重点看望之列,让两位老人深受感动。
  宴容庄说,她儿子住在西郊,女儿住在北郊,她和老伴住在东郊,非常不便。有个头疼脑热的病,就给汪勇打电话,汪勇接到电话后,药马上就买回来了,有好几次都是汪勇私人掏的钱。她和老伴常常说,求儿女还不如找汪勇。
  咸东社区每个居民手里都有汪警官的联系卡,群众熟悉汪勇,也乐意“使唤”汪勇,无论谁家有个急事,只要一个电话,准能把他叫来。这些年,汪勇先后走访和看望居民群众800余户、2000余人,上门慰问特困学生、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和失足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群体150余人,排查不稳定因素282件,化解矛盾纠纷67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300余件,成了群众离不开的忙人。汪勇说:“被群众‘使唤’是一种信任,我确实乐意。”&&&&&&&&&&&&&&
  平安不平安,要看群众睡觉实不实
  “社区民警的主要职责是保平安,平安不平安,就是要看群众晚上睡觉实不实”。这是汪勇的心里话。
  咸东社区治安状况曾在新城区挂了名,年发偷盗治安案件一度上升到80多起。居民整天担惊受怕。77岁的徐宝曾担任家委会主任,她说,以前一晚上发过8起案子,睡觉都得睁只眼。
  面对社区现状,汪勇首先从组建队伍、密织防控网入手,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平台,吸纳驻地单位领导、保卫干部和家委会主任,成立了有26人参加的治安防范联席会,每月召开会议通报分析社区治安形势,研究布置防范工作。同时,在他的协调下,设立了29个治安值班室,组建了有173名离退休人员和党员参加的治安巡逻队、有65名小区物业保安参加的专职安防队、有150余人参加的治安信息反馈队等三支队伍,形成群防群治治安防范格局。
  日凌晨1时许,汪勇接到信息员举报,在咸宁东路东方厂北门移动营业厅内发现一个小偷。他一边让信息员稳住,一边火速赶往案发地。到现场,汪勇没有丝毫犹豫,只身钻进了漆黑一团的营业厅。手电照了半天,却未发现人影。“出来,我是警察,你已经被包围了!”汪勇情急之下一声怒喝,使躲藏在角落里的犯罪嫌疑人当场被震慑住了,乖乖地现身就擒。事后,群众夸他勇敢,汪勇也感到了后怕:“我在明,他在暗,要是嫌疑人突然袭击,后果便不堪设想。”经审查,犯罪嫌疑人杨某交待了偷盗电脑和2000元现金等6起案件。
  如今,咸东社区治安状况已明显好转,连续5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治安案件,可防性案件发案数从2009年的76起,下降到2012年的9起,发案下降率达到了88%。连续三年,安装四处家属院等5个小区实现了“零发案”。难怪省建八公司家属院居民张永才说:“有汪警官在,我们住在社区有依靠,有安全感。”
  清贫,反而心里更踏实
  汪勇转业到公安系统已经7年了,至今一家三口和他的老母亲仍租住着一间只有35平方米的简易楼房内。记者进到房里看到,本来就不宽敞的房间被隔成两半,夫妻俩住半间,奶奶和孙子住另半间。一张架子床,15岁的儿子睡上铺,70岁的老母亲睡下铺。家里仅有的几件柜子、饭桌和儿子学习用的桌子,都是每件50元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厨房灶台上放着的一台单开门冰箱算是家里最值钱的,还是转业前部队一位老首长送的。
  汪勇今年已过四十,上有老、下有小,父亲四年前查出尿毒症,住院两次就花了3万多元,花去了他8万元的转业安家费近一半。为了给父亲治病,汪勇一直攒着这笔钱不敢乱花,更别说按揭贷款买房了。他家弟兄四个,他排行第二,算是唯一走出大山吃皇粮的,他的弟兄时不时还要靠他来接济。
  1999年,汪勇的母亲为了照顾出生才1岁的孙子,便从农村来到部队和他们一起生活。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汪勇的母亲多年来一直在外干清洁工,直到今年有一次扫完地回家途中迷路了差点丢失,才让老人彻底歇下来。现在,除去汪勇挣的一份工资,他妻子在一家酒店当保洁员,月收入1300元,减去800元房租费,一月下来所剩无几。就是这样的贫困家境,汪勇却从来不说,也不给组织添麻烦,硬是一个人扛着。
  熟知他家境的战友,不解地问汪勇:“你干了小半辈子,连套房都买不起,还这样一天到晚‘泡’在社区,不知你是咋想的?”汪勇淡淡一笑说:“不能因为清贫就堕落、不能因为清贫就消沉,这种清贫反而让我心里更加踏实。”
  汪勇从警7年来,办事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和农家子弟的朴素本色,在工作中从未利用职务之便收过群众的任何好处。而他,为了困难群众,为了警察的荣誉,却往往慷慨解囊、出手大方。
  省建八公司黄金顶患有半身不遂,53岁了一直未婚。汪勇来到社区后,就成了他家的常客,经常上门给他送饭、倒垃圾。2008年的一天,汪勇看到他一个人整天在家里呆着很孤单,就和妻子商量把自家唯一的一台旧电视送给了他。去年,汪勇又花了600多元,给黄金顶买了一台新电视。
  今年4月四川芦山发生大地震后,社区群众自发捐款。汪勇路过看到后,便从兜里掏出100元钱放进了捐款箱。站在一旁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庄把汪勇拉到一边悄悄说,你又不是居民,家里又困难,在单位捐过了干嘛还要捐。汪勇说:“我一捐款,群众心就热了,公安形象就实了。”
  汪勇的精神动力究竟从何而来?看看汪勇怎么说:“有人问我到底图啥?实际上我图的是内心的踏实和一种归宿感。我是从大山里走出的农村娃,本身就是老百姓中的一员,对他们的快乐与忧愁感同身受。我受部队和警队教育多年,不愿违心地面对群众,群众需要我,我的人生价值就得到了体现。每当看到群众的笑容,心里就热乎乎的……”
责任编辑:张宗辉
主办: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陕西文明网 (C)版权所有
京ICP备030140您好,分享的企鹅
我身边的好民警汪勇的故事之片警追梦:安防篇
西安市公安局
在学习中成长 参军入伍时,汪勇仅有连高中都未读完的中学文化程度。他深知自己文化根基的浅薄和知识能力的欠缺,便在工作之余“恶补”各类文化知识和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抓住一切时间为自己“充电”。他从部队要求掌握的“应知应会”内容学起,学习笔记密密码码地记了一大堆;在集团军司训队学习驾驶业务时,汪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被集团军后勤部评为“优秀学员”;他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系统的电脑操作培训,熟练掌握了常用的电脑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由于坚持不懈地学习,2001年7月,汪勇拿到了西安陆军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对此,他仍不满足,通过三年刻苦的在职学习,于2004年7月又获得了军事指挥专业的本科文凭,并取得了学士学位。 担任社区民警后,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汪勇特别注重向书本学、向身边学、向实践学,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他结合岗位需要大量学习公安业务和法律知识,潜心钻研《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诉讼法》及各类案件办理规定等常用法律法规,认真钻研不同事件、不同案件的走访调查方式、询问内容和讯问技巧,先后归纳总结出《吸毒案件笔录17要素》、《各类案件适用法律条文汇总》、《调查取证注意事项》等多种实践体会和工作要点。2008年,分局就社区警务工作提出了“抓基础、抓防范、抓服务”的“三抓”要求。汪勇则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勤、责、爱”的工作方法。他在学习中信奉“拿来主义”,一边虚心向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同事请教,一边借助于公安信息网学习平台,广泛搜集各地公安机关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先进经验,凡是对工作有益的,就保存起来潜心研读。近年来,汪勇经过下载整理,先后深入学习了《社区民警必须要了解的30个怎么办》、《入户走访工作五法》等近百份资料,这些都为他胜任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论学习在有的人看来是枯燥的,汪勇却能从中找到乐趣,发掘知识的“黄金”。从军营到警营,从军人到警察,他都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并在学习中建立起了厚厚的剪贴本。只要是看到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只要是工作中用得着的,汪勇都一篇一篇地剪下来,一张一张地贴到本子上,一遍一遍地反复学习。多年积累下来的多本学习剪贴本,涉及时事政治、思想评论、典型经验、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成为汪勇工作的“好帮手”和用之不竭的财富。2011年,汪勇到临潼新疆军区疗养院参加体检,看到院内随处可见的人生格言和养生健生知识,就用相机拍了下来,存到电脑里,闲时就会打开看看,细细琢磨领会。而在临潼铁路中学看到的一句话:“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也让他一直铭记在了心里。 学习贵在锲而不舍的思考和钻研。通过边学习边实践,汪勇对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有了自己的认识。他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先后撰写了《浅谈社区民警如何在警务工作中说理执法》、《社区民警执法工作中的几点思考》、《公安民警应坚持“五慎”》等多篇学习体会文章,并将学习成果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在不断摸索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2010年9月,汪勇应邀回到集团军直属队,结合自身实际为部队官兵作了一场“复转人员如何在地方建功立业”的专题报告,受到了官兵的热烈欢迎。2011年10月,汪勇撰写的《深化说理执法之我见——贯彻说理执法机制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一文,在全市公安机关说理执法征文活动中荣获了二等奖。 由于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汪勇逐渐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做起社区警务工作也是得心应手。时任韩森寨派出所户政副所长的覃建中说:“汪勇注重学习,工作细致,啥事交给他都很放心。”户籍民警夏月红谈到:“汪勇为人谦虚,踏实肯学,干什么都很认真。”社区民警王闫林、陈林都是2011年由企业公安转警进入西安市公安局的,他们说:“刚入警时不懂的地方很多,汪勇平易近人,便向他请教得多,他手把手地教对我们,对我局适应派出所工作帮助很大。”持续深入的学习,有力地推进了汪勇的本职工作。汪勇先后在市局和分局“两口一屋”信息大会战、深化“拉家常”提高“三率”竞赛和“六普”户口整顿等各项业务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汪勇说,信息化时代对人的综合能力素质有着更为全面的要求,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积极投身到学习型公安队伍中去。(王颖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烧烤夜市是治安和刑事案件的高发时段和区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大秦网官方微信,更懂城市更懂你
陕西地界最全娱乐消息全知道
打造陕西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平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cadet13]
当你想穿连衣裙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款式。连衣裙可是款式皇后...
<a title="详细"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他把每件小事都做到群众心坎里――记西安市公安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汪勇
发帖人:星空心雨
西安6月24日电(记者 陈晨)他个头不大,却为辖区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他级别不高,但在社区百姓心中,他是“贴心人”和“守护者”;他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把每件小事都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他叫汪勇,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兼咸东社区民警,一位工作在社区的“小片警”、身上却蕴含着“大能量”的共产党员。群众说,见到了他,就感到了踏实、温暖和亲情。汪勇说,这是对他最高的褒奖。
用真心消除群众疑心 用诚心做到百姓安心
“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了?家里都还好吧?”“都好着呢!孩子,放心吧。”说话间,社区老人徐宝掏出一张纸巾,凑上前去擦了擦汪勇额头的汗珠。
这如同亲人相逢的场景,是汪勇与社区居民间亲密关系的缩影。但对8年前初到社区的汪勇来说,彼时的他尚不能想像会有今天这般情形。
时光倒转回2007年。从部队转业的汪勇被分配至韩森寨派出所,一心想当刑警的他,因为身高只有1.6米,看上去又有些文弱,被安排去做社区民警。颇有些不甘心的他接手咸东社区,一块众人眼中难啃的“硬骨头”。
城乡结合部,1.6万常住和流动人口,辖区内下岗工人多、困难群体多、刑满释放人员多、吸毒人员多,刑事案件高发,全年发生入室盗窃案79起。这就是摆在汪勇面前的社区安全现状。由于缺乏安全感,汪勇到任之初甚至连群众的家门都进不去,悬挂在社区内的警务牌也不知被谁糊上了泥巴。
“来了这么个小个子,能把社区管好吗?”“絮絮叨叨到处问情况,能解决啥实际问题?”面对群众的质疑,汪勇这个湖南汉子的犟劲上来了。他自创一套“勤字诀”和“万百千”工作法:勤走访、勤记录、勤关心,走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决定从社区群众最关心的安全问题着手,从最难进门的家庭开始走访。
“一个冬天的晚上,窗外大雪纷飞。夜里12点多,我担心有贼睡不着觉,就下楼去转转。黑暗中看到一个人拿着手电四处张望,走近一看原来是汪警官在巡查。当时感觉,这个社区民警有点不一样。”咸宁北苑小区居民陈群燕说,打听之后才知道,汪勇那段时间每晚都在社区巡逻。自那以后,大伙儿彻底打消了对汪勇的疑心,十几位退休职工自发组织起安防队,每天跟着汪勇一起巡逻。
为社区联系安装防盗网和监控设备,添设了警灯和探照灯,自掏腰包买了数十个家用报警装置送给居民。在汪勇的努力下,如今,咸东社区12个小区里有8个实现了零发案,成为韩森寨地区最安全的社区之一。“有汪警官在,咱住得踏实,晚上睡得安心!”居民王来同说。
“他做的不是什么大事,但件件小事都办到群众心窝里”
76岁的独居老人尚慧琴4个子女常年在外,自己半身不遂多年,日子过得艰辛。汪勇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每周都到家里坐坐,为她办理了低保手续,每到春节就自掏腰包送上米面油。天气好的时候,汪勇会推着轮椅陪老人晒晒太阳。“汪勇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亲!”尚慧琴对记者说。
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汪勇要求自己做到“六必到”:居民入住迁移必到,疑难户政业务必到,生活困难必到,产生矛盾纠纷必到,发生案件必到,重点人员见面必到。对社区内的独居老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他坚持每月看望,有事没事都要到他们家里走走看看。
汪勇平时言语不多,看上去很憨厚,但却是个细心人,工作中总比别人多想一步。这多想的一步,让他赢回了更多的信任。2012年10月,社区居民田某因吸毒要被行政拘留15天,还在上学的女儿无人照料,他跪倒在地请求汪勇网开一面。汪勇依然依法拘留了田某,但随后,他找到田某的女儿,自掏腰包送上了1000元钱,告诉她,父亲有工作要出差一段时间,托他把生活费转交给女儿,叮嘱“有事情随时来找我。”田某得知后感动地泪流满面,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
“有事叫我,随叫随到”,这是汪勇对群众的承诺。事实上,他却时常“自找麻烦”,别人不愿意碰的棘手问题,他一概来者不拒。社区居民吴老人的儿子早年被判刑,自己带着非婚生的孙女生活。孩子快要上小学了,老人才想起办户口的事,但因拿不出任何证明,户籍民警也束手无策。有人劝汪勇别碰这个麻烦事,但汪勇不信这个邪。他先是到医院查找孩子的出生记录,再到法院调取抚养权判决书,一户一户找到当年的知情人了解情况,为了一个签字、一个章来回奔波,两个月后,终于为老人送上了办好的手续。
天不亮就到社区巡查安全,为困难群众跑腿办理社保手续,协调为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械……在这一件件“小事”中,8载春秋悄然而过。这期间,老家在湖南的汪勇从未休过探亲假,每天工作时间在14小时以上,节假日也基本泡在社区。社区居民说,汪勇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干的都是群众身边家长里短甚至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每一件事,都做到了群众的心窝里。
他总说自己很幸福 这幸福来自于群众的信任
8年的社区工作,汪勇穿坏了8双皮鞋,记下了14本厚厚的工作台账。最初一心想当刑警的他,也在社区普通和繁琐的工作中找回了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不要寻求群众对自己的赞誉,也不要想能干出多大的事业,就是要立足本职,认真工作,用心办事,让老百姓的口碑成为评判我工作的唯一标准。”在一篇日记中,汪勇如此写道。
很少有人想到,一年前,汪勇一家三代还“蜗居”在一间3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因为经济拮据,他两次放弃了单位团购住房的机会。在组织的关怀下,去年他才搬进了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汪勇的妻子多年来一直打零工,母亲在做保洁员贴补家用。为了节省开支,妻子婚后十几年一直坚持手洗衣服。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改变汪勇的本色。工作中,他从未利用职权徇过私情,也谢绝群众送上的哪怕一点点“心意”。
“我一直想请汪哥吃顿饭,可两年多了,汪哥总是摆摆手说不用。”在社区开面馆的商户王慧娟说,2013年的一个下午,忙完生意的她突然发现2岁的孩子不见了。汪勇第一时间和同事赶到,开始在社区周边逐街寻找,几个小时后,终于在一个农贸市场里找到了走丢了的孩子。因为这件事,王慧娟总想感谢汪勇,却一直没能成功。“汪哥上门帮我们办居住证,平时经常来走走看看,可每次连口水都不喝。他是个好警官,更是个好人。”
2013年以来,汪勇先后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公安二级英模”等荣誉称号,今年初,又被陕西省列为首届“三秦楷模”。但他却始终对这些荣誉看得很淡,总是把“我只是一名普通民警,做了最普通的本职工作”挂在嘴边。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  7月28日上午,全国“时代楷模”汪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西安举行。省委副书记胡和平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祝列克,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杜航伟出席,并在报告会前亲切会见了汪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  胡和平在讲话中说,汪勇同志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赤诚、对公安事业的无比热爱,立足本职、扎根社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真情和汗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当前,全省正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奋力实现“追赶超越”,加快建设“三个陕西”。汪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回陕作报告,为全省推动改革发展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  胡和平强调,向时代楷模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本色;学习他们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学习他们务实敬业、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学习他们秉公用权、公正执法的职业操守,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学习他们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展示干部党员良好形象。&  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从不同侧面生动讲述了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省级政法各部门政法干警、西安市各界干部群众共1700余人现场聆听了报告。(记者:周明)
名称:陕西省诚信建设示范网
地址:省政府院内北一楼
电话:029-
地址:省政府院内北一楼
电话:029-
Copyright (C)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以心为灯,为你点亮――汪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新华网北京7月17日电(记者王茜)17日清晨的人民大会堂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和陕西省委在这里联合举行汪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来自首都各界的800余名干部群众代表参加报告会,在这里几位同志讲述了汪勇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在这里人们将心灯在灵魂里点亮。
  小礼堂内,灯光璀璨,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在礼堂里响起,神圣凝重的气氛瞬间弥漫,雄浑的力量再次在人们的心头凝聚――
  这是最坚定的信念,这是最强大的后盾。
  掌声响起,最美的鲜花献给最美的人。大屏幕上的宣传短片闪过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一句句朴实的语言感人肺腑,一声声坚定的表白沸腾了人们的血液,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正能量……
  汪勇,从军17年,从警10年。四十多岁的他先后走访居民群众2400余户7800余人,对辖区社情民意“一口清”,并撰写了40余本60余万字的工作笔记、人生感悟和20余篇理论研讨文章。
  感人的事迹在这一刻回放:咸东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三区交汇,不稳定因素多。面对复杂的治安局面,汪勇用平凡务实的行动,春风化雨的真情,守护着社区的安宁。
  为患有严重半身不遂的辖区居民老黄洗脚剪趾甲;80岁的徐老太太午睡时忽然感到胸闷气短,赶紧给汪勇拨了电话,汪勇赶来背起老人就往医院冲;午夜成功制伏手机店内窃贼;坚持依法处理吸毒者,自掏腰包为其女儿留下两个月的生活费……
  “我将永远走在为民服务的路上。”汪勇坚定地说。他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真心的支持,“他就像老百姓的儿子一样亲。”辖区的一名干部由衷地说。为此,各有关部门纷纷授予他“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群众的困难,听见了不能装作没听见,看见了不能装作没看见,只要群众有事,我随叫随到,上午能办到的不拖到下午,今天能办的决不拖到明天。”这是汪勇给自己立的一个规矩。
  为了实现社区“零发案”,他除了积极宣传,还自费购买了360个门窗报警器,发给低楼层住户。他认为“零发案”是民警工作的最高境界。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政委杜创建说。
  “一大批‘汪勇式的英模群体’正在涌现出来,汪勇心系百姓的光芒,在一个个战友身上折射蔓延。”他的战友韩森寨派出所民警夏月红说。
  西安市新城区东城桃园小区物业经理李京对汪勇的评价是:服务群众,热情真诚,当群众的生命财产遭遇危险时,他更是挺身而出。
  灯光闪亮,聚焦汪勇。自豪、骄傲……这一刻,党和人民把敬意献给这位优秀的警察;瞩目、致意……这一刻,现场的人们把钦佩献给汪勇。
  此刻,小礼堂内汪勇的事迹“严”“实”相彰地书写着一位警察的庄严承诺,用“时代楷模”的身姿发出催人奋进的时代最强音――
  “要学习汪勇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要学习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要学习汪勇同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要学习他秉公用权、公正执法的职业操守……”
  “要学习他严于律己、严守底线的优良作风……”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讲话中向全国的公安干警发出了向汪勇学习的号召和要求。
  “爱事业胜过爱生命,爱群众胜过爱自己,汪勇,正是用质朴的情怀、诠释了简单中的丰富、平凡中的伟大!”采访过汪勇的陕西日报社记者秦华这样概括这位基层公安骨干的“人生亮点”。
(作者:&&编辑:高梦格)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荆楚网(cnhubeigw)、最武汉(zuiwuhan01)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汪勇 南京工业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