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国汉末三国时期交州小交是谁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号:
东汉末年的官职俸禄对应表
  丞相(相国):  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  太师:  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位在太傅之上。  太傅:  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皇帝初即位时,对皇帝进行善导、辅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  太尉:  东汉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徒:  三公之一,掌管民政,与后来丞相的职权范围相近。曹丕称帝后,曾改魏国的相国为司徒。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空:  三公之一,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与后来工部尚书的权利相近。后世也常以“司空”为工部尚书的代名词。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御史大夫:  原三公之一,掌监察、执法,后改以司空为三公,御史大夫省。魏国建立时,以华歆为御史大夫,复有此官职。  大司马:  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  九卿: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位在三公之后,为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三国以后,九卿职权渐轻,并逐步为六部所替代。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  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color]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有关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  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  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汉承秦制,西汉时从万石至斗食佐史,共22级(一说21级),采取的是给谷制。禄秩与实物发放数的对应关系是(下注部分官职俸禄前后有变动,不一一注明,仅作参考):  1)万石:三公等(名录不抄了,下同),月谷350斛(注:1斛=1石),一年4200石;  2)中二千石:九卿等,月谷180斛,一年2160石;  3)真二千石:诸侯相等,月谷150斛,一年1800石;  4)二千石:郡太守等,月谷120斛,一年1440石;  5)比二千石:光禄大夫等,月谷100斛,一年1200石;  6)千石:丞相长史等,月谷90斛,一年1080石;  7) 比千石:太中大夫等,月谷80斛,一年960石;  8)八百石:汉成帝时除,就六百石;  9)比八百石:谏大夫,俸禄不详,后除;  10)六百石:州刺史等,月谷70斛,一年840石;  11) 比六百石:博士等,月谷60斛,一年720石;  12)五百石:县长,汉成帝时除。  13)四百石:大县县丞、县尉,月谷50斛,一年600石;  14)比四百石:五官侍郎等,月谷45斛,一年540石;  15)三百石:次县长,月谷40,一年480石;  16)比三百石:五官郎中等,月谷37斛,一年444石;  17)二百石:县丞、县尉等,月谷30斛,一年360石;  18)比二百石:月谷27斛,一年324石;  19)百石:御史属等,月谷16斛,一年192石;  20)比百石:不详,后除;  21)斗食:月谷11斛,一说每日1斗2升;  22)佐史:月谷8斛,另一说佐史也并入斗食中。  东汉时禄秩变化不大,从万石到斗食佐史共17级(或16级),但给付方式改成半钱半谷,东汉延平中定制,中二千石月钱9000,谷72斛;真二千石月钱6500,谷36斛;比二千石月钱5000,谷34斛;千石月钱4000,谷30斛;六百石月钱3500,谷21斛;四百石月钱2500,谷15斛;三百石月钱2000,谷12斛;二百石月钱1000,谷9斛;百石月钱800,谷4斛8斗。另外,两汉的节日赏赐实际上成为常俸外的加薪,如《汉官仪》中记载仅“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通典》记载在立春之日赐文官司徒、司空帛30匹,九卿15匹,武官太尉、大将军各60匹,执金吾、诸校尉各30匹。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
扫描二维码关注17K小说网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wap_17K”关注我们。
回复"大奖+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iphone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
1作者:观棋古典仙侠 738782字 连载3271万读者 一枚古朴围棋子,古海穿越到神洲大地,跳出棋盘,与天对弈,为自己赢取一个永生。
2作者:高坡东方玄幻 540020字 连载602万读者 他遭人暗算,却意外得到无上功法,脱困重生后,他誓要炼妖吞天,主宰蛮荒!
3作者:衣冠胜雪东方玄幻 778811字 连载3558万读者 宗门低级弟子绝境中偶得一方天外雷印飞入识海,从此开启了神魔修道之门……
4作者:御剑仙流异界大陆 1519230字 连载45万读者 少年凭借神秘古玉洗经伐髓,逆天改命败尽强者,气御山河剑破万法,成就无上至尊!
5作者:懒懒爱猫猫东方玄幻 1224604字 连载221万读者 天才少年铁拳轰破一切障碍,一柄清风,斩破星河九霄。问苍天大道,唯武道永存!
6作者:九年尘都市异能 551720字 连载188万读者 无名小子逆境崛起,脑有九宫,尽收千年宝光,眼观五色,通识百般珍玩。
7作者:凶唱探险揭秘 1086306字 连载33万读者 廖东风等人身染诅咒怪病,唯有将鬼面灯笼解密才是出路,然而鬼面灯笼再也没有人敢碰。
8作者:纳兰坤灵异奇谈 1065085字 连载65万读者 小刑警半夜遇漂亮女生借宿,竟是前两天自杀案件死者,想想后背就凉。
9作者:锋利的柴刀战史风云 589345字 连载24万读者 我们是活跃在战场上的死亡掮客,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我们,我们只为金钱和利益而战!
10作者:钟表谍战特工 642343字 连载214万读者 枪法不行飞刀来凑,身怀少林绝技的新兵王峰,带领特战队的热血兄弟,站上世界巅峰!
1作者:飞花雨婚恋爱情 802241字 连载16万读者 被劈腿还被推下水的她,因祸得福,捡到天上掉下来的龙太子,巧获姻缘。
2作者:玫瑰喵豪门世家 998124字 连载56万读者 他的浓情厚意、独宠专爱,却让她带着儿子,屁滚尿流的逃到天涯海角。
3作者:忆江豪门世家 854020字 连载74万读者 她在订婚宴上被无情抛弃时,是他挺身而出,抛给她一纸婚姻契约……
4作者:杭格格穿越时空 1258246字 连载156万读者 云幽魂穿云家矮胖丑嫡女,一朝封印打开,她倾国倾城,华丽逆袭,霸行天下……
5作者:落凉忆青青校园 327954字 连载31万读者 两家世代交好,她从小就是他的跟屁虫,爱情,就是从青梅竹马的时候开始的……
6作者:春城无宵夜玄幻仙侠 464212字 连载40万读者 冥界鬼君携助手傻妹,寻凡间游荡的仙魂,了却他们俗世夙愿,修复神器聚魂灯。
7作者:野叶子婚恋爱情 254413字 连载19万读者 齐璐为了躲避参军,偶遇江宇,两人一见钟情。决心参军,发现教官竟然是她的老公!
8作者:纳兰海映豪门世家 979404字 连载81万读者 聂家富可敌国,聂少年轻俊逸,却喜欢玩神秘;年初晨青春靓丽,进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
9作者:笙笙桐瑶穿越时空 565977字 连载6万读者 她虽是将军次女,却身系生死虎符,乱世之中她只求一席容身地,可偏偏不遂她愿!
10作者:桃姣嵘宫廷贵族 601816字 连载4万读者 贵为国主长女的洛凡安为查明真相,潜入昊明侯府,手无缚鸡之力的她不再沉默。
作者友好提示: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本书作者大力推荐!支持原创,正版光荣!
请投票支持我的作品!
欢迎广大书友进入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在线版权所有,
等在线小说阅读网站,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京ICP备号-5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码:1217k小说网所收录
作品、社区话题、
评论、用户上传文字、图片等其他一切内容及17k
网所做之广告均属用户个人行为,与17k欢迎您 亲爱的书友,请 / 起点中文网,
您的书架(0/5)
| 加入书架书签 |
投推荐票 |
给本书投月票&|&
打赏作品&|&
给本书评价
崛起在汉末三国
崛起在汉末三国作者:
更新时间: 12:31&&
下载电子书
网页显示全部公众章节
适合大多数设备阅读
适合大多数移动设备阅读
适合大多数手机阅读
适合安卓手机的客户端
适合电脑阅读&
适合iPhone的阅读客户端
作者作品:
优秀作品精选
起点游戏推荐
类型:角色扮演
类型:角色扮演
类型:角色扮演
&阅读操作帮助
注:章节阅读开通“← →按键进行前后翻页阅读”的功用,“按回车[Enter]键”可以直接返回作品首页。同时开通“鼠标右键快捷阅读”功能随时随地阅读起点小说。
手机访问:
立刻体验。
&&&&由于苹果公司对应用内支付的限制,起点读书AppStore 版暂不支持订阅功能,请访问
或者手机访 问
进行订阅,也可设置为自动订阅,然后在客户端上阅读。&点击至
&作品相关&本卷共6653字&汉末风云&本卷共196976字黄巾之乱的爆发,让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加快了崩塌,各路诸侯登上历史的舞台,掀起一场乱世风云&诸侯登场&本卷共229410字董卓入京,把持朝政,诛杀异己,淫乱后宫,各方诸侯纷纷起兵&群雄逐鹿&本卷共68976字天下诸侯:刘凡,吕布,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孙策,开始逐鹿中原
电子书 | 起点小说下载
投推荐票 |
崛起在汉末三国同类作品推荐大乔(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江东军阀孙策配偶)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江东军阀孙策配偶????? 收藏 查看&大乔(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江东军阀孙策配偶)[dà qiáo]
大乔(乔字古作“桥”),生卒年不详,中国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系长女、配偶、之嫂,之姊。在中国长篇古典名著《》也有记载。与小乔并称为“”,传说为绝世美女。
纠错 关闭纠错
所处时代末年至三国时期民族族群汉族配&&&&偶胞&&&&妹
东汉末年,乔公,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丰实。乔玄生有二乔两位出水芙蓉般美丽的女儿,皆有沉鱼落雁之容,姐妹俩儿都知书达礼,通音律,晓诗文,尤其女红一事更是名闻遐迩。后来乔家大姑娘(世称大乔)嫁给,二姑娘(小乔)嫁给。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于打猎时遇刺受重伤,大乔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饮,全心照顾,然孙策仍药石罔效逝世。大乔悲痛欲绝,数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孙策临终前曾拉着她的手,要她照顾幼弟孙权(18岁),助他接掌大权,并除奸讨逆,使大乔只好打消原来念头。后来孙权对皇嫂仍万般尊重,也在大乔与众臣如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很快地团结江东各股势力,建立威望,进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据说大乔在孙权称帝(公元229年)之后,即不再过问俗事,深居简出,青灯古佛,宁静详和,安享天年矣!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大致是二十四岁,大乔大致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与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孙策被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两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中的儿子,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有二女,大乔和小乔。大乔有沉鱼落雁之资,之容。孙策征讨江东,攻取皖城,娶大乔为妻。自古美女配英雄,伯符大乔堪绝配。曹操赤壁鏖兵,虎视,曾有揽二乔娱暮年,还足平生之愿。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的《》中只二乔有《·传》有这样一句。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孙)策从容戏(周)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两句话告诉我们:
第一,二乔的姓本作“桥”,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经的。历史上许多皇后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的母亲吴夫人、妹妹,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不过有些学者考察大乔叫乔靓,小乔叫乔婉(二乔之名,均出自《》),因为叫贯了大乔和小乔,所以忽略了她们的原名。
第二,二乔的籍贯也没有写明。
第三,二乔长得很美,有倾国之色,顾盼生姿,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
第四,孙策、得到二乔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县之后,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周瑜比孙策小一个月),因此,估计二乔的年龄不过20上下。
第五,孙策、周瑜对能娶二乔为妻感到非常满意。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按照传统观点,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了。
《》中“时得桥公两女”的“得”字用得很绝,强行霸占的也是“得”,自愿送上门的也叫“得”;不知孙策、周瑜当时到底是哪一种“得”法。但根据史书记载的情形看,乔家肯定并无意于这两位才俊,否则乔公也不必等到城破之后,才让孙策、周瑜得到自己的两个女儿。这时作为战利品的大乔、小乔,也只能由两个要好男人用另一种形式分去了。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释时,引用了当时还能见到的另一部史书《》的记录:“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流离”是容光焕发的意思),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段补白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很可能是大小乔的父亲并不满意这两桩婚事,孙策才跟周瑜解嘲说,“乔公两个女儿虽然魅力四射,但我们给他做女婿,也该他高兴啦!”言外之意是,这个老家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不过,一年多之后,孙策便遭刺客暗算,重伤不治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大乔就此守了寡。
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那首脍炙人口的《》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正史中对于二乔的记载仅《三国志》一处,再无下文,甚至连名字 都没留下。但历代文人却被史书中所称二乔“皆国色也”撩拨得热血贲张,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在赤壁大战中,如果周瑜不是有东风相助,趁风势火烧曹操战船取得胜利。那大、早就成为的战利品,关到曹操建的里去了。这是诗人咏史时的想象、生发,本身并不是历史。到了明代那里,杜牧的诗却又成了历史的依据,大大被“演义”了一把。208年,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进军东吴,统一江东。蜀国想借机与东吴联合抗曹,但(此时孙策已死)的大臣们却意见不一。于是,便来到东吴,做孙、刘统一战线的思想工作。当时东吴政权内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大将周瑜,因此诸葛亮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了他身上。《》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一章中,诸葛亮这样对周瑜说,曹操曾经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这是诸葛亮说瞎话,曹操统一中国是想成就自己帝业不错,但如果说是为了两个女人,就太荒唐了。罗贯中为了表明自己言之有据,还让诸葛亮随口朗诵了曹植写的《》,其中有这么两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中的确收录了曹植的《》,但其中根本没有这两句。更重要的是,曹操建铜雀台是在210年,写赋也当在此之后。而诸葛亮联吴是在208年,这时,根本连影儿都还没有,得了二乔也不能往那里装;诸葛亮也除非真的先知先觉,至少提前两年以上知道了曹植的《》内容。罗贯中杜撰这段情节的用意,是突出诸葛亮的睿智。诸葛亮本来是说服东吴一起抗曹的,但他玩了一个“倒高潮”,先用激将法刺激,说这曹军反正咱也打不过,他们打你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大乔、两个女人,你只要把她们献出去就平安无事啦。这招很损,诸葛亮明白以周瑜的英雄气概,是断受不得这等侮辱的,为自保而献妻,这哪里还是英雄!周瑜果然中计。
由于《三国演义》是通俗小说,罗贯中的这番杜撰对后世影响甚大,二乔也就成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名女人。因为没有二乔,就没有了蜀、吴联盟的基础,就没有了随后的,也就没有了的局面。父亲
乔公,又作“桥公”
陆孙氏(妻)、顾孙氏(顾绍妻)、朱孙氏(妻)
孙策:“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电视剧《》
电视剧《》
电视剧《》
电视剧《》
日本光荣出品游戏《真·三国无双》系列(初登场:《》,缺席《》,得意武器:2-4代是双扇、6代本传-6代猛将传是铁扇、联合突袭2和6代帝国以及7代是双杖,CV:岛方淳子)
中国出品桌上游戏《》系列(武将编号:WU 006,技能:【国色】、【流离】)
日本光荣出品游戏《》系列
中国台湾宇峻奥汀出品游戏《》系列
日本世嘉出品街机卡牌游戏《》系列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时期交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