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流量费用这么贵啊~中国垄断经营的日子还有头吗?是不是到御龙在天改朝换代豪礼的那天才是头?

运营商流量月底应不应该清零?
@记者每欣晴:从法律上和从商业上,清零是正确的吗?
按投票排序
作为运营商是这样想的:从商业角度讲,千万不要签订「不限制服务期限」的服务合同!假设运营商为私有制(如果是国企,事情可能更复杂了),那作为一个商人,目标就是赚钱。正常情况流量是按KB为单位计费,用多少给多少钱。为了竞争,商家给出了套餐服务,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多流量;商家提供的服务的期限是当月。目前商家是明智的,如果不给出失效期,可能出现用户占用号段资源,倒卖号段资源等问题。例如:如果不设置服务失效期,就算话费支付完了,但我购买的服务没使用完,商家也不能单方面停止合同,限制用户享受已经购买的服务,这就可能导致不能对用户停机和进行号码回收。例如,前几年某运营商推出的10元包月不限制流量套餐的动感地带卡,买卡的合同中未明确服务期限;购买了这种卡的用户可以永远购买并使用该套餐。最终导致目前在淘宝上这种卡抄到几千元了,很多用户用来不停的下载东西,下完了删、删完了又下,一个月产生300G的流量。(曾经加过这种套餐用户的QQ群,里面各种讨论怎么利用好这些卡,居然还有用来开WIFI网吧的!)作为用户,不干了!为什么?因为很有可能浪费流量啊,我不可能每个月都刚好用完呢!(其实这个时候,用户是没讲道理的,因为你买的时候明确了是一个月的,交易是公平的。)当作为提供服务的商家,应该以用户满意度为目标,为了提升用户满意度(即使是用户没道理),可以将期限延长,只要不是无限延长,我想运营商是可以接受的!例如:上月未使用的流量,这个月10号之前可以继续使用;同时这个月也可以继续购买套餐,等上个月的流量用完时无缝的转到本月的套餐。这样对运营商和用户都是好事。(可能从短期来说,运营商流量收入可能有所减少,但是可能吸引用户入网,无形中带来了更多用户和收入。)
以下愚见。尽量不带偏见:)实名轻拍~ 将流量累计至下一个月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这其实是一种极端的服务按需提供模式。但一般来讲,极端的服务按需提供模式,必须有极端的资源按需投入模式与之匹配。这个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尤其是对云计算比较了解的童鞋。但遗憾的是,通信服务所需配套的资源投入,是绝无可能做到”极端按需投入“的... 因为通信接入服务其实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网游拉、QQ拉那种虚拟服务,而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服务形态。管线、基站、基建、局电、设备,样样都是需要提前投入的沉没成本(请注意”沉没“二字,钱砸进去了,是收不回的)。也许用户心情好,花了点小钱多用了几十兆的流量;但为了提供这点微不足道的小服务,运营商先得先砸个成百上千万软妹币进去铺底;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为了扩个将近百把兆的容,运营商得先去开个几百万的局,挖个几十万的坑,埋几根几个G的缆,再化百把万买个支持交换几个T的设备。这些资源和成本投入能够做到”极端的按需投入“、以任何细的粒度想投多少投多少吗?不能。说到底,通信接入服务采用的是工业化建设的思路,因为它不得不采用这种思路。这个跟信息化服务的思路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不光是运营商外部的人,就是连运营商内部的人,有很多时候都搞混,以致于各种认识上的脱节。工业建设是无法以极端方式按需投入的,其成本、资源投入必须前置,每一次投入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体量,否则就是不经济。正是因为如此,工业建设最为强调“投资收益比的可预测性“,因为需求和收益无法预估的话,就没人敢投,甚至宁可不投。其实严格来讲,用户的上网需求也并不是稳定的,心情好了多上上网,心情不好了一两星期不上都有可能。在手机上网替代品多多的现代,对于普通人而言,“手机上网是刚需”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只是一个有主观夸大成分的美好憧憬。那么如果采用"极端的按需投入“,在这种”宏观收益无法预估并得到刚性保障“的情况下,运营商的沉没投资其实是风险极大的。这种风险不光运营商(运营方)扛不住,国家(投资方)也不会答应。换而言之,就是:极端的按需服务,将不可避免的导致消费者与运营商双方各自承担的风险与责权利不对等,以致于国内运营商无法承受。不可否认,国外有可能做的比国内好,尤其是成本精算、计划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国内运营商跟国外比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不仅只管理、服务水平,还有服务规模(国内动辄几亿用户,精细化难度不小),均不能同日而语、简单参照。如果大家能明白这一点,那么最后的结论就简单了,那就是现在的按月付费,实际上就是面向个人的”服务批发“。这其实是一个权衡了消费者权益、运营商服务成本和风险的博弈平衡点。其实目前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也是想做”极端按需付费的接入服务“,三家都在谈”流量经营“,但其涉及基建的经济本质决定了其目前无法做得到,除非:1)自己不做基建,风险不在自己手里;2)基站、局电、管线等基建、无线信道成本也能像光纤、PC那样,都降成白菜价(这个基本不太可能)。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1)比 2)也许更靠谱,或许将来的虚拟运营商能够满足大家的愿望。不过这是后话了:)完。
竟然有人认为流量成本几乎为0?基站,光缆,设备人工,要建传输网这都要钱的啊...自来水一拧就出,怎么没人说它成本为零呢?成本问题和是否垄断基本没关系,谁建都要钱啊。而且已经明确事先告知了这些流量要在什么时候前用完,又没有没告诉你,用不完换个少点的套餐啊...
谢邀。从运营商角度谈谈这事儿。先举两个例子:在一正规足道店做足疗,200元/120分钟。做了60分钟,临时有事儿不能继续了,要求店家把没有做完的60分钟留下来,以后再给我补上。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房,这个月全月出差一天没住,要求房东减免这个月的房租。商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和消费者要订立契约。价格、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承诺、产品和服务如何交付都是契约的重要内容。对于消费者,自然希望契约越灵活越好,完全贴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这在订立契约时往往是无法准确预知的),始终可以享受最低的价格水平和一定的服务质量。但对于商家,对不确定性有天生的厌恶。不确定性导致收入、利润、现金流难以计算,资源投入/成本如何厘定。足道的例子与电信服务相似之处有两点。首先,电信服务有无形性,提供服务时要把服务资源整合打包出售。足疗的120分钟不能只做一个动作。其次,电信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无法分离,无法储藏。当然为了照顾消费者的感受,未使用完的的服务也可以之后再为客户提供,但这是要付出代价的。顾客过了一段时间回来要求补完剩余的60分钟,这段时间内,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可能上涨了,价格可能上涨了,足疗项目取消了只做泰式,找不到合适的技师……即使提供这种服务,也要设计非常复杂的流程,为消费者设立一堆条款和限制,消费者最终感知不一定很好,商家还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租房的例子主要是想说资源占用的问题。电信服务提供通信通道,信道占用率过高意味着服务质量下降,信道占用率过低意味着过度建设,资源浪费。过年过节拜年短信量激增,重大赛事活动要做通信保障。通信行为宏观上是有规律的,最怕的就是不可预知的通信活动,大的资费变动、营销案上线,网络侧、计费侧都要提前准备、应对冲击。电信服务渗透率没有超过也接近100%,大量客户都使用流量保留服务的话,会大大提高通信行为的波动性、不可预知性,成本上涨、价格上涨和服务质量下降简直是一定的。法律上讲,目前世界上主要市场还没有法律强制要求电信运营商提供类似的服务,套餐订购基于自愿吧,也不算是显失公平。商务上讲,电信服务套餐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沟通,也是运营商和消费者的博弈。这事儿没有对错,只有角度问题。消费者有这种需求,运营商能够满足,双方各得其所是最好的,不过确实有难度。
是正确的。流量的本质是服务,是获取信息的服务,而不是商品(实际获取的东西如视频、音乐、app等才是),所以不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商品退换和权属的条例。这是法律专业人士的解释,至于实际上若出于政治需要对消费者做出的妥协,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实际上也有不清零用多少算多少的,就是不包月。但是我们都知道不包月要贵得多。也就是说流量用不完被清零是一种风险,是你为了换取廉价流量所必须承担的风险。你要是不愿意承担这风险就去买贵的呗,这是很公平的事,各种月票之类的都是这种道理,再正常不过了。
问题的出发点是规范性问题,大多数回答者都去做实证性回答,而且很多得到赞同的答案都是在谈“运营商成本”、“合同就这样,买不买随你”,感觉大家默认了运营商就应该垄断,默认了提高服务质量必然要提高成本的伪前提,默认了格式合同就应该不公平。我个人觉得,从商业上讲,企业的趋势就是关注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单纯从这一角度看运营商就不应该月底清零流量。一个运营商既然选择去覆盖国内的大部分消费者,那它就应当想办法提供更加具有差异化的服务。从法律上看,运营商提供的套餐服务属于格式合同,但一个运营商所覆盖的消费者人群数亿,相较之下其提供的套餐服务(格式合同)明显偏少而不能满足很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所以消费者必然被迫选择对于他并不合适的套餐服务,违反了民法中所要求的公平原则。我们没有企业权益保护法却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为消费者在市场中本来就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清不清零本质上是消费者对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这是一个必须通过我们消费者去坚持去抗议的过程,是一个要求垄断性服务提供者持续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认同运营商合理性的过程。
上面不少人都提到了垄断,我就从垄断上回答一点。通信的频段是有限的,尤其是优质的频段。换言之通讯资源有限,同一地区共存的运营商不可能太多。有兴趣的可以谷歌一下欧洲各国的频谱拍卖会,财大气粗的运营商购买频段那真是一掷千金。国内三大运营商在经过3G拍照发放后已经“被平衡”过了,竞争真的是相当激烈的。各种要求设备制造商降成本,我就不提自己那可怜的工资了。PS:月底不清零的业务是存在的,比如电信的流量充值卡。差异化服务肯定是日后发展方向。上头某人说的“明知道服务跟不上却要用户买单,又不开放竞争,自己垄断然后给用户洗脑”,真是无力吐槽,基站不是魔法变出来的,建设的成本也是很巨大的,有时还会有某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因为怕辐射来阻拦。PS2:开放外国运营商进入?优质频段已经分配的情况下他们进来也是赔钱。你说为什么不把优质频段分配给他们?这类战略资源级别的东西自己人都快不够用了。更何况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商人根本没有任何正义可言(嗯,我说的就是谷歌没错)。
1)消费者实现充分了解了每月“清零”。2)消费者具有完全行为能力。3)所签订的协议没有有其他法律法规冲突。我看不出,一个双方自愿平等签署的合同,有打官司赢的可能。
知乎第一答就献给题主了。1、国内运营商收费方式一般是2种,预付费(实时扣款)或者后付费(每月结一次账),流量套餐就是属于每月结账的类型,包的流量也就属于这一计费周期内使用(按月)2、再说说为啥要推套餐,就拿我住的地方来说,现在流量1M/元,我一般每月用500M,就是500块,但是运营商给了我500M的套餐,我现在只需要花50块,我得到了少付450-元的好处,代价是我承诺消费50元的流量费用,这样用户和运营商都得到了实惠。3、我选的套餐是按我的流量来选择的,我不会定1G的套餐,因为我知道我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流量套餐在计费周期结束后当然会清零,因为流量套餐是种优惠。优惠是有期限的,这个期限目前来说就是自然月,如果你用不了那么多,你可以不订或订小套餐。有人拿KFC套餐做例子,说是要打包的权利。我觉得这个比喻是不妥当的,因为你打包后,KFC就停止对你的服务了,而流量不是,流量不是实物,流量没法被你带走,由你自己决定何时使用,你要使用流量就必须由使用运营商来提供此服务,就好像你买了个套餐,吃剩了半包薯条,你跑去和KFC说,这半包薯条寄放在你们那里,我下次买套餐的时候你们再提供给我吃,你觉得合理吗?
清零的流量包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可以显著增加用户对网络服务的使用和购买意愿。流量包如果不清零,产生的自然是“用多少M交多少钱”的状态,这时顾客的心理对成本的感知是很敏感的,上网时老想着省了XXX流量就省了XXX钱给下月用,不可能放开胆子拿手机上网。而流量包清零的话,就不会存在这种顾虑了,消费者少了一层隐形的约束。这也算是消费者心理中一种很常见的bias。即假设运营商提供50M和100M的流量包,某人一个月需要用60-70M流量,他更可能主动选择办理100M的流量包,尽管从实际账单上看,50M包+超额10M-20M的流量价格其实低于100M包。可以理解为,消费者通过多付费摆脱了这层隐形的约束,轻轻松松上网,快快乐乐看片儿,总比开着浏览器还老要跳回桌面看一眼流量监控软件舒服。
作为AT&T Family Plan一年半的用户来讲一讲AT&T的情况:1400分钟共享通话时长这月剩的可以滚到下月,但只是一部分。我3GB的流量也是一样,可以滚但也只是一部分但是泥马平均一月一人65刀啊,虽然无限打手机1400分钟打座机无限短信无限彩信每人3GB的LTE流量但是没有一个月使用完的啊,就算滚到下月也没用。而且AT&T的套餐要么无限短信要么一条短信25美分,收发都要计的啊。要么3GB要么300MB,让人没有折中方案...所以国内这么灵活的方案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不选T-Mobile, Sprint什么的,你无限流量了你没信号不还是白搭。吐槽归吐槽,不过AT&T的网用户体验真是大快人心,联通用着太憋屈了...
从商业角度来说,就就是一种营销手段:你保证购买数量,我提供便宜价格。这里的报道说英国、澳大利亚的手机上网额度也是每月清零的。关键不在于清零不清零本身,而在于这种营销手段,是否事实上造成了用户费用增加(可以相比标准收费,相比实际成本),是否是企业利用垄断地位逼迫用户接受的。
真正不合理的是套餐外的标准资费,远远高于套餐折合下来的单价。而套餐之间又没有平滑的价格过度,导致非常多的用户不得不去包更高一档的流量。比如你套餐只有500M和1G两种,而你每个月使用量在600-700M左右,然后按照那个标准资费一算,500M的套餐+100-200M的标准资费,比直接包个1G还贵。那么从节约总支出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包1G更合算了,但是包了1G的结果就是至少有30%是浪费掉的。所以说到底就是个价格陷阱。看电信的流量套餐自动升档的规则就知道了,超出套餐后,先按照标准资费计费,等你总支出达到上一档套餐了,再给你补流量,不是坑爹是什么?我已经用了你1G流量了,难道多用了几十M,成本会更高?拿酒店来比喻明显不太恰当。你住酒店只要付了房钱,所有房间内的基本设施都是随便使用的,一般只有mini bar是额外计费的。你有见过哪个酒店收了房钱,然后规定一天只准上3次小号1次大号,然后超过次数收还要额外收你水费和厕纸费的?
权益是需要争取的。
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于剩余流量该不该清零,你购买了10元流量包,是有合同的,用不完清零合同上写的清清楚楚,你购买了就表示你认同,现阶段清零无可争辩。我们希望争取的是,流量岔着用,用多少算多少收多少钱,而不是故意把价钱订得高,迫使用户购买各种流量包,看起来很省,实际上是运营商在作恶。
我觉得限制流量神马的严重阻碍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O(∩_∩)O————————广州电信剩余流量已经不清零了,可以赠送或者保留至下月:这就是我们争取来的。有些回答,就是被奴役惯了的典型回答。顺从规则的制定者,为他们找理由找借口,让他们的掠夺行径看上去冠冕堂皇。
转奥卡姆剃刀据报道,湖南长沙刘先生因没用完的手机流量被清零而状告电信运营商,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已经正式立案,刘先生的理由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流量,为什么超出的流量要交费,没用完的流量不累计?合同上并没有明确剩余流量会被清零,如果超过套餐流量,运营商就按照1M1元的费用收取,那如果流量没用完,应该累积到下个月用。”有人在新浪微博转发了这条消息,一天内被转发20多万次,支持刘先生的占绝大多数,普遍认为“已经购买的流量属于用户,运营商无权收回”。其实,刘先生购买是“限时优惠服务”,跟电影兑换券、健身年卡是一样的,运营商以优惠的价格出售流量,鼓励你用完,通过培养客户的用网习惯来巩固和扩大市场,这是个挺正常的经济行为,如果刘先生介意,完全可以选择纯流量计费的方式。为什么要实行包月五星级酒店服务业的特点是基础设施和基础运营投入高,个体服务成本低,大酒店的建设成本很高,电梯和中央空调一天24小时都必须开着,每天的固定性开支很昂贵,但对每个宾客的服务成本却很低,一次性卫生洁具并不值线,千元一天的房价更多的是支付宾馆的固定性投入。保证入住率是五星级酒店老总考虑的首要问题,他们很乐意接订一年后的会议包房,跟周边大单位签订协议价,目的就是使全年内的预计入住率有保证,即使价格比散客价低很多也不介意。电信服务业与五星级酒店服务业相似,其光纤网络、基站、交换设备机房的基础建设和基础运营成本很高,运营商以极小的个体服务成本来获取相对高额的服务费,用来分担巨额的基础成本乃至赢利。在设备容量范围内尽可能地多招客户,这就成为了电信运营商CEO的首门功课。但过高的用户量并不是好事,超过设备容量范围后服务必然不给力,它引来的差评是致命的,过低的用户量则注定亏损,忽高忽低的用户量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而相对廉价的包月模式则可以有效地保证用户量及流量的平稳性,这也是全世界的电信运营商普遍采用的做法。运营商垄断程度高不高?一些有契约精神的网友表示,剩余流量清零是合理的,但电信服务费用过高不合理,都是垄断惹的祸,支持打击电信运营商。电信业的确有垄断性质,但这种垄断性叫作“自然垄断性”,全世界都一样,甚至当年的美国邮政马车业都不能自由进入,因为有专营法保障,这不是为了邮政的私利,而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同样的,自来水和煤气也具有“自然垄断性”,这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西方发达国家的全国性电信运营商多是三家以下,四家的不多,而中国有三家全国性运营商,分别运营三个3G国际标准,实事求是地讲,垄断程度并不高,与国家电力和两桶油相比,被称为垄断企业确定有点冤。近年来,三家运营商的基层员工摆摊抢地盘打群架的糗事时有发生,他们并不容易,而给他们定高额任务的管理层的日子也不好过,跑马圈地很难,一松劲各种市场占有率就嗖嗖地滑坡。在西方发达国家里,运营商的频率是自己拍来的,当然技术体制也是自己定的,但中国的电信运营规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主导提出的TD-SCDMA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吸纳为国际标准,这是个重大历史突破,此标准理论水平高,但缺少技术积累和储备,工程化商业化的难度很大。当时移动公司的技术实力和资产最雄厚,工信部说“就你了,你来搞TD-SCDMA”,于是移动TD-SCDMA、联通WCDMA、电信CDMA2000的格局就建立起来了。客观地讲,移动公司背了个大包袱,中高层讲政治不吭气,低层员工骂街也没用。要进入4G时代了,报道称工信部要把190M的连续段划给TD-LTE,电信业者都眼巴巴地看着,也有各种猜测,但不管结果如何,规则是明确的:频率是工信部划分的,技术体制也是工信部指定的,业务还是工信部安排的,工信部把苦活攥在手里,看谁家肥了就塞给谁,不接不行,干不好不行,干得好也未必行,因为隔几年就要打散了搞重组。中国情况与国外有所不同前阵子网上炒作一件事,称某电信运营商在香港的资费价格远低内地,引发网友的热议,传说的资费标准是“55元包月,10000条短信,1700分钟通话,本地流量无限”。有网友称10000条短信在内地就值1000元了,凭什么坑我们内地人?其实,1万条短信是销售策略,好比你交给我500块,我保证你一个月正常使用1万卷厕纸,你把屁屁擦出血也擦不回来。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越是发达地区,电信运营的成本就越低,利润就越高。在楼顶上建基站和接电都很方便,维护人员骑个电瓶车就能管护几十个,每个基站所服务的客户数量多,客户每月动辄上百元的费用。而在偏远山区,建个基站需要挖地基架铁塔,需要铺设专门的电缆和光缆,维护成本也高,可一旦建成了,只能收到附近几个村的话费,而且用户的月费用普遍不超过30元。在偏远山区建基站必然是亏本的,但国家有“村村通”等工程,运营商们必须干,北上广的手机用户们,你们交的话费流量费,有些是支援贫困地区了。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我国的信号覆盖面很高,很偏的地方都可能有信号,这点比美国强很多。注:我水平有限,说的不一定对,欢迎具体的批评指正,我也愿意回应任何有诚意的质疑,但反对不问原由的“洗地黑心砖家”的大帽子。
运营商实际上在考虑流量的现实意义的时候做过这样那样的假设,结果就出现了现在的流量套餐,如果你作为运营商会不会到月底流量不清零呢?电信服务行业的三足鼎立是有目共睹的,互相竞争掐架抢用户的行为屡见不鲜。用户其实在选择服务的时候已经做过了一个基本面的衡量,且不说现在的流量成本的大小,国内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如果消费者团结一致的情况下有些运营商愿意 妥协,那势必会造成其余的运营商做出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才刚刚方兴未艾,对于流量这种基本必需品的把握还为时过早,国有企业打头,民企根本分不到一杯羹,不管是不是霸王条款,大家势必会猜想后期发展态势,行业细分,各有各的优势,还能和谐相处,但如今各自为营,拼的就是一个成本,抢的就是一个市场份额,消费者的春天也不会太远了
包月套餐流量应该清零,这无可非议。不过举个例子:比如我是移动2G,本月是20元包150M流量套餐,在月底前发现流量可能不够用,于是追加了10元30M的流量。但是,在月底发现,150M包月流量用完,但追加的30M流量还剩下20M。这种情况下剩余的流量应该清零还是进入下月?
运营商也真是太抠门了。你不累加到下个月,也别给人蒸发了呀。随便换成个俺孙子也能用的积分之类的呗!用别的商品或服务来做类比,真心不恰当。现今除了银行,谁有这么高的利润?肯德基的套餐,吃不完的多了,怎么没人去退钱?酒店不管你几点入住,统统12点退房,怎么没人起诉?主要,怪运营商自己宣传有问题,明明是「分档计费」,非要说成「这些都是您的」。人不计较才怪!
问题不在于套餐本身,而在于套餐的垄断背景。运营商的规则显然对消费者非常不利,很不公平。但消费者没有办法,因为他们垄断,我们没的选。而且中国的反垄断法也不起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老百姓付出努力,推动民主和法制,遏制垄断利益集团,打破垄断。腾讯的微信就是打破垄断的一步,但也被政.权干预了,由此可见打破垄断有多难。当前位置: 〉
手机漫游费暴利 没完没了的漫游费何时能取消?
李克强总理多次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新资费标准……“提速降费”最近话题很热。其中,手机漫游费的不合理甚至乱象百出,消费者要求取消国内漫游费和降低国际漫游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粗略统计,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近年来,手机用户与通讯运营商频频因高额漫游费用发生纠纷。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漫游费已收取20年,部分资费标准多年未变让众多手机用户困扰的“漫游费”究竟是什么?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按当时的规定,用户在异地漫游状态下,运营商向用户收取的话费中均包含‘自动漫游通话费+长途话费’。”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王亚峰等专家说。国内漫游已无任何技术成本,国际漫游费可随意减免漫游费必须要收取吗?中国移动研究院一位前高管告诉记者,国内漫游费和国际漫游费存在较大差异。国内漫游费是我国运营商历史上内部区域分割的产物。案例1:女子出国三天花1.6万元流量费 曝光后被免单
“五一”假期,合肥市民胡女士去塞班岛度假。下飞机后,她曾用微信给家人报了平安。三天后,当她回到合肥,却被通信运营商告知,她在国外期间,手机上网流量费用超过了1.6万元。
5月1日,胡女士前往美国塞班岛旅游。 5月4日,胡女士回到国内。当天下午,胡女士被告知,她的手机电话欠费16989元,其中有16592元是手机上网费。客服告诉胡女士,塞班岛上网费是81.92元/兆。胡女士说,她除了最初使用了微信之外,已将网络关闭,并一直使用wifi。因此,对于为何会产生高额的流量费,她一直无法理解。
案例2:运营商“边界漫游”遭吐槽:宿舍走到食堂被收漫游费
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上大学的小陈一入学,就与同学办理了河北省的电话卡。不过她经常收到北京旅游局“欢迎来到北京”的短信。小陈称,“由于学校处于河北与北京的交界处,有时候在宿舍没事,可走几步到食堂就会收到短信,才知道自己又漫游了,总有几个月的话费要比平时多出来几十块。不少同学都有同样的经历。”
小陈的遭遇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家住海南的王先生使用联通的电话卡,没有离岛就被莫名扣除39.86元的“漫游费”。联通对此解释称,王先生可能近期到过海边,接收到了广东联通的信号。中新网IT频道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除了像小陈一样被“边界漫游”外,还有不少网友反映存在“离奇漫游”、“天价漫游”的现象。手机漫游费是否该取消引发了用户与业内的高度关注。
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一个月后,李克强总理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我们去年一亿多人次出国旅游,结果出国漫游的增长速度却是下降的,因为漫游费太贵了!我听说,很多导游都随身带一个wifi信号发射器,既方便组织游客,又为他们省了钱。”在研究讨论降低网费、流量费时李克强说,“一亿游客出国,这是多大的市场啊!老百姓很清楚,你的网费、流量费太高,他就不用了!”总理指出,降低网费和流量费,这不是政府的决定,而是“不降不行”的市场选择。
三大运营商公布调整方案78%网友认为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方案没诚意5月15日,三家运营商陆续公布了提速降费方案。从三家运营商的提速降费清单总体看来,其中移动流量和有线宽带资费平均计划下降30%左右,网速全面提升。虽然有运营商称这是他们“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资费调整”,但大量网民不买账。新浪网进行的调查显示,6.5万名受访网友,78.7%的人认为,三家运营商都没诚意。“史上最大幅度调资费”不靠谱?
“夜间流量”是被消费者诟病最多的问题。有网友表示,中移动和中电信推出的夜间流量套餐并不实用。一方面,很少有用户会在所谓的“夜间时段”使用手机上网,另一方面,随着家庭WIFI普及,用户回家后也不需要使用流量上网。
另有网友指出,目前夜间流量包价格为5元1GB、10元3GB,下调后价格反而变成10元1GB,价格不降反升。
有消费者表示,运营商此次降价方案是在玩文字游戏。一位受访用户称,网速质量是上行速度决定的,部分运营商所谓的50兆或者100兆,上行速度也就4兆左右,还是忽悠人。
运营商一如既往地默契,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移动电话尚未在国内普及的时候,作为“大哥大”的手机,无论是正常通话费还是国内国际漫游费,都高得让人咂舌,但因为使用者较少,人们的感受并不强烈。但随着手机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对国内国际漫游费的高企既有怨气又无可奈何。而某些营运商在对客户宣传时,也把漫游的复杂性说得神乎其神,让人觉得漫游费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跑得远自然就会收费高。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看到国内漫游费的不合理,要求取消国内漫游费和降低国际漫游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零成本”下国内漫游费还在收,而且三家运营商一如既往地选择默契,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作为只能在三家运营商之间做出选择的国内手机用户,只能无奈就范。不仅如此,“三王争霸”还坐拥国家优惠政策,一方面要求国家加大投入,将通讯网络作为民生基础建设发展战略,一方面却又把逐利的目光紧盯民生,且对于日益猖獗的通讯信息诈骗犯罪,“三王”却又熟视无睹,有意无意为其大开方便之门。行业缺乏竞争使得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过去几年内,电信运营商提速降费的力度并不小。提速降费虽然降低了电信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单价,但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总营收并未降低,为运营商所乐见。一个竞争性的电信市场,在互联网应用大爆发的时候,运营商原本应当会大幅降价占领或维护。从其他行业的经验来看,降低价格、提高品质是扩大销量、提高总营收的不二法门,汽车、手机、大众软件莫不如是,原有市场领导者稍有不慎就会被扫地出门。电信运营商也不会例外。一个竞争性的电信市场,运营商原本应当会大幅降价占领或维护。只是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是垄断行业,缺乏竞争使得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冗员冗政、跟不上创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过着滋润的日子。政府提速降费的举措虽一定程度上压缩运营商的利润,但无法让他们干赔本的买卖。更何况,降费的前景虽然美好,但不及三家企业经营利润、营业收入来得现实,这是降费会不尽如人意的根本。
降费提速,广大消费者期盼已久,也是不降不行、不快不行的市场选择。对运营商而言,这里有一个如何算账的问题。
诚然,运营商面临着财务上的成本约束,不可能用降费的方式照顾每个用户的感受,而且作为受到严格考核的央企和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不可能回避盈利问题。但在移动互联的大潮中,既要会算小账,更要会算大账。
分析称取消国内漫游费无技术障碍近年来三大运营不断推出沃派卡、全球通、神州行等品牌产品,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漫游费,但仍无法实现本地异地通话资费统一的目标。那么取消漫游费到底有无难度,是否存在技术障碍?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近年来,运营商不断推出低漫游费或免漫游费的资费套餐,逐步降低一定区域的漫游费或本地话费,但并未真正取消漫游费。就技术层面而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尚不存在取消漫游费的障碍。要真正取消长途话费,从而取消漫游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专家:虚拟运营商无漫游费优势凸显随着取消漫游资费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用户都将目光聚焦在虚拟运营商上。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称:“因为虚拟运营商推出的170号段主打流量套餐不清零、零漫游费、无门槛资费套餐。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后所带来的‘鲶鱼效应’是十分显著的,虚拟运营商激发了行业活力。无漫游资费将会成为虚拟运营商或许用户的利器。”
怎样的提速降费,才能让消费者满意?
回过头来讲,三大运营商能够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拿出提速降费方案,也可以算是有一定诚意的。但是,指望着靠行政推动的改革,想修成正果,恐怕会很难。只要有垄断做依靠,企业就不可能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三大运营商提出的提速降费方案,在给予肯定和认可的同时,更希望看到出现实质性的改变和转变,也就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提速也好,降费也罢,服务也行,都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要,拿出更为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明确的时间表。同时,要与消费者保持平等地位,尤其不要在运营过程中,过多使用诸如套餐这样看似给消费者“实惠”、实际却常设陷阱的所谓服务。舆论和公众之所以对此次方案不满意,很大程度上也与三大运营商平时的不诚信有关,导致提速降费的诚意率受到质疑。
总之,对此次三大运营商提出的方案,不要一棍子打死,而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在鼓励的基础上,加快通信领域的改革步伐,尽快建立开放、有序的竞争格局。
漫游费问题 应提上具体改革议程
游费的收取,已经失去现实背景。20多年前,收取漫游费是因为当时的运营商是以各省甚至是地级市作为经营单位的,这些单位之间成本独立核算。所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使用了该地的通讯设施和资源,就需要缴纳一定的漫游费。这是漫游费的起源和收取原因。这样的理由还算说得过去,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历史问题。但是,现在情形早已改变,三大运营商已经实现了国内统一核算,并不存在什么“各自为战”的问题。
漫游费已经具备了取消条件,取消漫游费的舆论也早已形成,但有时舆论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舆论无法实质撼动被监督者利益的时候。这就需要更具体的顶层设计和更详细的制度安排,并有意引入市场竞争与市场监督,以理念和规则让被监督者作出应有的表态和让步,以竞争与监督引导被监督者作出必须的改变与改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御龙在天改朝换代公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