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的什么佛 烧的什么香出自那首歌

你是否也有一个烧香拜菩萨的“迷信”妈妈?你如何和她谈信仰?
我妈是烧香拜菩萨的,这点师承我外婆。逢年过节,偶尔阳光好的节假日,都要拜一拜。菩萨是个请回来的瓷像,慈眉善目,时间长了,磨得很光润。一个旧黄香炉,用些米塞严实,烧紫红色的香。以前旧居,搁香炉的桌正对我写字台,所以我妈妈总得把我和我爸赶出我书房,然后自己在那里默祷暗诵。
隆重一点的时候,我妈会做一桌菜,照例是:红烧肉,肉酿面筋、黄豆芽百叶、青菜……菜不多,但都很“结实”,油水足,很下饭。拜完菩萨后,这些菜就给我们做晚饭。黄豆芽百叶冷了不好吃,但蒸过的肉酿面筋和红烧肉都能吃得人满口流油……但是我只能闭口吃,不能开玩笑,不能说“我不要吃菩萨吃剩的东西”,至于“菩萨看我们吃不饿么”之类大逆不道之言,说出来就挨我妈妈面色一变,伸筷子戳。
我妈和我外婆都很虔诚,但肯定不专业。她们只会念几句最家常的佛号,而且对佛经没啥了解。她们基本不拜我佛如来,拜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她们的观念,非佛非道,说是迷信也无不可。大致,她们相信:行善,积德,放生,虔诚向菩萨忏悔,菩萨大慈大悲,自会原谅、保佑所有人。这有点像“信上帝即得救”,之类。
这类型的事,被嘲笑过许多次了。我听人嘲笑过说,中国没有实质的宗教,都是改良过的、不纯粹的、佛道掺合的;我也听人嘲笑说,《西游记》就是许多中国人的宗教来源,如来、老君和玉皇大帝乃至灶君什么是多神制的;实际上,我妈妈以前拜土地公公时,我也对她说过,日本人相信泉水里有神、树里有神、有花神有蛇神,总之也是自然崇拜……但我妈妈肯定是分不清日本佛教和中国佛教的,所以她知道江户时出家的居士们可以吃肉娶老婆,大为震惊过。
当然,我不是要讨论一神制、多神制、泛神制之类的事……
我接触过的解放前后的许多艺术作品,有许多是嘲弄、贬斥我妈妈这类“迷信妇女”。赵树理老师的《小二黑结婚》里男主角的爸爸和女主角的妈妈都是迷信党;侯宝林老师的相声《一贯道》、《买佛龛》也很有名。反正,迷信妇女常被描写成以下样子:
装神弄鬼,容易被骗,可怜可悲,知识短缺,斤斤计较……等等。
王小波的杂文,也曾经批评过各种骗子、巫妖,吹嘘特异功能的,超自然能力的骗子。众所周知,王小波酷爱罗素,而罗素很有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论色彩。
所以,我小时候也喜欢去驳斥我妈妈和我外婆。我觉得有种“用科学知识战胜迷信”的快感,有种“我把我妈妈和外婆从愚昧中拯救出来了”的救世主情怀。
经验主义、唯理主义、认识工具的检讨、实证主义……抛掉这些术语,大体来说,到我们这一代接受的“理性”*河蟹*里,形而上学基本被剥差不多了。就是说,我们现在灌输的“理性、科学、不迷信”,基本很经验很实证。这是一种很保险的法子,可以保证不被许多打着超自然能力旗号实际上做骗子勾当的人欺骗。在这样一种*河蟹*下,我妈妈和我外婆们就显得很紧张。所以我妈妈经常会不许我多说,那种态度与其说是“不许多说了,不许冲犯了菩萨”,还不如说是“不许多说了,我都快不信了。”
威廉?詹姆斯有一个说辞吸引了我的注意。他说,世上有“制度宗教”和“个人宗教”之分。“制度宗教”就不提了,教堂、经文、祈祷仪式、群体交流,等等。
“个人宗教”,则有些像我妈妈、我外婆,以及许多其他老阿姨们信奉的东西。其实我妈妈未必在意菩萨,我外婆也未必在意佛祖。她们只是想找一个可以寄托的东西,一套内心自验的一套道德标准。
就是说,个人宗教,意味着这样一种本能:
每个人都需要这么一个信仰,菩萨也罢,佛祖也罢,土地也罢,让内心可以平和,解除掉许多未知的恐惧,提供安全感。我妈妈和我外婆很少做很贪婪的祈祷,比如“发大财、中大奖”,她们一辈子做的只是“平平安安”。
真的,这就是我们的长辈,“平平安安”。
我接触过各种宗教的教徒――不是指我妈妈和外婆那种半迷信,而是正经的教徒――他们有的偶尔会犯唠叨,但共同特点是:人都很好,很安静,乐天知命。实际上,我妈妈和我外婆也是这样的,虽然她们实在算不上教徒。但是,有一个“个人宗教”之后,她们的情绪会好一些。
巴尔扎克写葛朗台老爹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公元1800年以后,没有人相信来世、天堂和地狱,他们只相信今生的福报,相信金钱、现实、利益,于是只剩残忍的攫取。我一点都不相信宗教是挽救一切的根本,真的不相信。但是我得承认,相信那些她们愿意相信的东西,给过我妈妈和外婆许多心理上的安宁。她们还是相信一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类的东西,哪怕现实生活也许并不如此。所以,近年来,我不怎么打击我妈妈了。只要她还没傻到去被巫婆神汉骗走钱,偶尔喂养喂养离散小动物、少吃一些荤的、对人和气,并不是坏事。
我得总结下了。
我依然不相信任何怪力乱神,而且如果有机会遇到号称特异功能实则是骗子之类还是要忍不住去修理一下。我对虔诚温和的教徒有好感,但也还不想信教。
但是,我知道,世上的确有许多人,比如我的妈妈,比如其他一些生活并不特别如意的人,需要威廉?詹姆斯所谓的“个人宗教”。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是被认为“迷信”的。我所接触的社会,好像并没有给他们太好的宗教资源来抚慰心灵,所以大多数“个人宗教”者必须去迷信一下。我觉得,我可以不去多嘴了,有时还肯说一些善意的违心之言来安慰一下他们。
说到底,这是一个不相信上天有眼就没法不感到恶心或绝望的年头。我们还年轻,我们来得及适应各种令人伤心惨目的变化;妈妈们老了,她们除了那些朴素、原始、善良又土气的“善有善报、平平安安”的“个人宗教”,一无所有。偶尔有时也糊涂一下,对她们说“菩萨有灵,善有善报”,让她们开心一下吧。真的。
《你是否也有一个烧香拜菩萨的“迷信”妈妈?你如何和她谈信仰?》的相关回复
17:04工资你的帖子不在动态里面显示呀 只有日志才有……
17:06如此近距离靠近工资
17:08烧香拜佛这种事情,我在大学倒是做过一次,当时学习不努力的说,只会组队玩游戏,到了大四要过专八的时候,临时到石家庄的临济寺抱了抱佛脚,呵呵,文殊菩萨的,结果很灵验,专八竟然过了~
17:11上帝若不知人间痛苦,便不全知;
若知而不能救赎人类,便不全能;
若能救赎而不救,便不全善。
不全知全能全善的神,信之何用?
若无神,期待早日进化成神;若有神,希望有天能推翻这样的神。
17:13第一次读到工资提的那个小波说骗术
诸如什么药片穿药瓶啥的 是在《我的精神家园》那个精选集里面 那本书处于最中间的文章是《沉默的大多数》……我承认我想多了~
17:16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这些的人至少不是个坏人。
想起小时候也是很厌恶妈妈做这些事情,但是现在觉得这样至少她活得平和很多,开新许多,这就够了。
17:18个人宗教总是天然的倾向于变成制度宗教,基督教当年是这样,孔子到董仲舒也是这样。
17:21他们只是在找寻一种寄托心灵的方式而已
17:28曾看过有人写的这样一句话:马列主义摧毁了中国旧有的思想价值体系,但是却没有为中国人重建一套新的思想价值体系。旧的那套思想,人们敬君主敬鬼神,即所谓的封建思想,但起码有所敬畏。而现在如工资所说,人们只相信今生的福报,相信金钱、现实、利益,于是只剩残忍的攫取。人们把对文化的敬畏抛到了一边,所以河蟹社会谈何容易。而工资所说的个人宗教也就凸显出其必要性了。
17:59@ 马列主义被奉为圭臬本就不是什么好事
17:59是的,公子的文章写得很好。
信仰的确只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信仰,才能真正的拥有生命,否则,只不过是一具躯壳而已。
18:01这是一个不相信上天有眼就没法不感到恶心或绝望的年头
真让人。。。。。。
18:13“这是一个不相信上天有眼就没法不感到恶心或绝望的年头。”
回首五千年,真的什么也没有改变。
这句话对!+1 现在的人就是缺少信仰,掉钱眼里了
18:35工资也被和谐了啊
18:38我妈妈也是这样的,跟工资的母亲特别像,整天在屋里拜菩萨,每当我有什么难事,她最先想到的就是问菩萨。她心地善良,只不过想用这种方式祈求无灾无病,我跟着也有些虔诚了
18:43俺跟俺吗一起拜
18:48公子不要认为大家没看懂就不会河蟹你哟~
18:49我是学宗教社会学,其实用封建迷信来形容宗教只是一种政治手段,学术上是不承认的。我没有信仰,但是就像你说的,这样浮躁而价值观混乱的社会里,有信仰的人或许会活得更幸福。
18:52曾经和母亲争论过迷信这个问题,不过我能理解她
宗教信仰的是超越人类的至高力量
科学信仰的是理性主义
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分歧
19:09有这样的妈妈,文化程度不高,而且还很虔诚。
19:37我也有这样一个妈妈。
19:38公子那你妈妈过年会去灵山么~
19:46我也有这样一个妈妈
19:51等一下!
20:07我虽然不信,但是很希望以后教我的孩子信一个个人宗教,不为别的,只是让他相信仁义信智勇啥的使为人根本就好
20:25曾看过有人写的这样一句话:马列主义摧毁了中国旧有的思想价值体系,但是却没有为中国人重建一套新的思想价值体系。旧的那套思想,人们敬君主敬鬼神,即所谓的封建思想,但起码有所敬畏。而现在如工资所说,人们只相信今生的福报,相信金钱、现实、利益,于是只剩残忍的攫取。人们把对文化的敬畏抛到了一边,所以河蟹社会谈何容易。而工资所说的个人宗教也就凸显出其必要性了。
这就是公子之意吧,就像我的一个老师,曾经是八*九*学*潮的地区代表,说的:没有信仰是可怕的
20:27边看边想我妈妈,看的我都快哭了。
和公子一样。年轻的时候还爱争论些什么。现在就只有顺着妈妈的话说,让她老人家开心。并不是我学会了圆滑,而是我懂得了道理。
20:47好文。感动。原来的我那么不懂事儿。。。
21:09理解我们的长辈吧,她们都是为了身边的人能够健康平安。
晚了的话,有时候会追悔莫及。
21:10都信点东西 要不没约束
21:12“孝顺”“孝顺”,孝并且顺才称之为孝子。。。
21:14我看的时候没注意是公子写的,一直看着,心想,虎扑又出另一个有才华的人了,没想到一看,哟,还是公子。
21:22这一篇很温情啊!
不过,把罗素说成是“很有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论色彩”就太小看他了。。。而且他也不是没人情味的冷酷派哲学家。
而威廉?詹姆斯温厚可亲,富有人情的温暖,珍视人心的幸福甚至不惜损害自己学术上的一贯性。一个信念如果能叫人向善,又对他人无害,那就叫他信好了;即便那个信念的理由很奇怪、没有根据――这的确是他对宗教信仰抱有的主张。
21:33中国人是没什么信仰的,要说信仰,就是当官
21:37我觉得有个信仰的人挺好的,善良,会想着事,比天天说着没信仰的人强
21:56现在的社会真的很需要一种信仰,但这种信仰肯定不是金钱!
22:18我妈也是这样 天天为我求平安什么的 不过这样她能安心 也挺好
22:28每个人都需要这么一个信仰,菩萨也罢,佛祖也罢,土地也罢,让内心可以平和,解除掉许多未知的恐惧,提供安全感。
提到点子上了。最近几年我也时不时跟着妈妈拜拜菩萨 求个平安。
其实 有信仰,把握好度,到底是好的。
22:31工资,何必呢,有点东西去信不是挺好吗。
22:45工资居然知道威廉詹姆斯,振精了
22:49有信仰当然是好事,但别到了任人宰割还把这当成上天堂的通行证的地步。
22:49公子此文让我感觉如同身边的朋友,发生的事和自己那么相似。从前我也如张公子一般甚至带着鄙薄看我母亲的迷信,但是现在我开始认可她的行为了,甚至会帮我妈。因为我知道这可以给她一种安心的感觉,如此就足够了。
23:54看张家玮的文章我总喜欢找隐喻
00:02这是一个不相信上天有眼就没法不感到恶心或绝望的年头。我们还年轻,我们来得及适应各种令人伤心惨目的变化;妈妈们老了
00:18借公子你自己的话:那不是宗教,是道德观,一套为人处事的准则。
00:24精神寄托。。。我支持我妈妈
当然会跟她说。。不要相信什么做坏事要下地狱那些的。。那些基本是恐吓了。。没意思。。妈妈很理性
01:41嘲笑公子中,罗素严格地说算是石里克他们的师爷爷了,说他带他徒孙辈的色彩可不好~
另,我觉得实用主义的三个人的思想都蛮适合中国老一辈的人的~
06:55看到作者是公子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07:08公子好文,受教了,多谢~
08:36工Y受了他的教化,善哉,善哉
08:43信仰缺失的年代啊。。。
罗素那时候还没有统一的学派叫法,这样说也很正常。
那休谟,孔德更是石里克,卡尔纳普的祖宗了,还不能说他们带有“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论色彩”吗?
没有信仰是很可怕…
可有时候…
看看那十年,还不是疯狂的个人信仰给害的…
王小波好像在一篇杂文里说过关于信仰这件事…
不过我也觉得,没有什么信仰是个很坏的事情…
很多时候找不到精神寄托不说,也很容易变得肆无忌惮…
马克思主义把世界定义为物质,太TMD容易让人空虚了…
08:59工资。。。我妈妈有信仰,信基督,TMD比烧香拜佛还麻烦啊!!!她有着强烈的“救世主情怀”,要拯救我等一干草民,整天迷到圣经里,现在她和外公外婆还有我都有了很大矛盾,工资请指教该怎么办。。。
09:00我曾经拿你以前一篇文给她看,写你小时候隔壁邻居有个和尚那篇,她看了毫无表示。。。我鸭梨很大
09:02我也有这样的一个妈妈!倍感荣幸!
09:03是不是江南的女性都喜欢这个,当然我指的是上了年纪的,年轻的还没到这个年纪!
话说,一来,罗素的诸多观点,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教条,是冲突的吧,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这个罗素估计无论如何忍不了吧~罗素的所谓“逻辑原子主义”跟前小维还是有区别,而且罗素晚年通过一系列“法国国王”问题放弃这个理论了,前小维跟石里克他们观点还有冲突这就更不用多说了,毕竟是隔代传,中间隔的还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小维,说罗素带了徒孙们的色彩,听上去感觉是,罗素哈福利切克身上体现了皮尔斯加内特的精神……
二来,我回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猜测,公子把“逻辑”“实证主义”都当成了一种大而化之的泛泛语所以才这么用,这里回一下就是像提醒公子“逻辑实证主义”乃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随意用的,经验论倒是可以随便用用,这个涵义广一些,人也多一些,轻易错不了。如果按你说的休谟孔德可以说带逻辑实证主义色彩,那逆源流推回去,贝克莱带不带,洛克带不带,俩培根带不带……一个“色彩”里就统摄了几乎一半的颜色,这色彩看来也肯定是蛮模糊的色彩
09:29好文 好文。
10:00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10:02公子,佛教(宗教)和佛法(可以看作是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心理学等的一个集合)还不完全一样
10:39心理W里面的自我慰藉意R!
10:40一个不相信上天有眼就没法不感到恶心或绝望的年头
我就是这个意思,色彩就是笼统说法,很难说其为错。
而且本来不同年代,不同学派对“形而上学”的界定内涵外延都有不同,对吧。普特南还觉得石里克卡尔纳普不够hardcore呢,哥的科学哲学才是最实证的...
都是拒斥形而上学,从休谟孔德,到维特根斯坦,到维也纳圈子,再后面后现代德里达,福柯,利奥塔那帮人,拒斥的是什么,怎么拒斥的,差的很多很多。
话说洛克不能算吧,只要带上启蒙时代的标签,和实证分析就逆向而行了。他好像也是假设过一个原初状态的,这是启蒙时代那群人的共性...
11:15人在做,天在看,我是比较相信现世报的,至少现在的我是相信的。所以能帮别人一把就不会推别人一下,希望我这种想法能在这个艹蛋时代里存留的时间长一点...
16:30为什么拜菩萨的菜里有红烧肉这种荤菜。。而听到和尚吃肉却会大为震惊??
16:30最近在看银河系漫游指南(ps:小说)
里面刚刚开始地方,福特对阿瑟解释巴别鱼那段关于上帝的描述有点儿意思
对滴~其实就是因为这个“色彩”太笼统,你个人的感觉是都可以用,我个人的感觉这是个专有名词不切合的就别用。就这点区别了~毕竟这东西要是宽泛起来就很像五六十年代的“贴标签”运动了,只管标签、内涵不论。
经验论这几个人从洛克再往上走到俩培根就一个比一个不像了,当然再往上经院哲学差的就更远。洛克跟同时期的莱布尼茨比较,“逻辑”不敢说,“实证”的意味还是要强上许多的吧。至于原初状态这东西是那一批人的大爱啊,一个经验的方法加上一批天马行空的“白板”啊“原初状态”啊这些设定,说他带点色彩也能说得通,不过就别扭的很了。这也就是“色彩”这词笼统起来就杯具的原因吧
19:02 求安康的,应该还算信仰;求发财的,就实在很离谱了。
12:28这是一个不相信上天有眼就没法不感到恶心或绝望的年头。。。。很内涵,兄弟
00:33主旨太隐晦
17:20公子征婚啦!“我对虔诚温和的教徒有好感……”哈哈!
17:23我妈妈也这样,小时候觉得荒谬得可笑,现在觉得这是件很单纯,虔诚的事儿
11:05没有信仰不一定是坏事吖、、、、、、
20:09人不可没有信仰,对自然没有畏惧感。至少在这点上,母亲辈的比我们做的好多了,且不论他们是否迷信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您现在位置----&佛教新闻
您的供香方式健康如法吗?佛教信众能为环保做些什么?不造业的敬香理念(组图)
来源:各媒体 &&作者:标题下注明&& 人气:2784&&发布时间:
页面功能:
【字体:&&】
&&& 案语:经过对西安周边寺院烧香状况的调查,笔者发现:实际上有闻、思、修的真正的正信佛教弟子几乎没有烧高香、大香祈福的现象!相反,烧高香、大香人群中大多并不真正信佛,或着说更多的求取升官、发财、长寿、得好眷属、好享受等希求人天福报的迷信状态;又加之外在商业焚香氛围的炒作、各别寺院经济的运作从而形成表面兴盛但实质违背佛理、污染大气环境的局面!
&&& 佛教四众弟子应当首先以身作则、充当表率给大众正确的引导,更不可为财而推波助澜,诱使众生错会佛意、误解佛教,须知佛教基础的因果理论:只为希求自己的福报而肆意污染环境从而伤害众生健康,这是一定会有恶业果报的。而焚烧大量劣质香的同时自己的身体也同时受到伤害!
&&& 世间一切快乐的来源不是在希求与求取中继续种下苦因,而是用智慧去奉献。因此,我们呼吁佛弟子为利益众生,学习佛教正法充实自己的智慧,同时为治理雾霾、恢复蓝天、保护地球生态出一份力,佛法的修行就在身边,保护生态就是利益众生就是菩提行......
呼吁佛弟子不烧高香大香 为共同的蓝天尽一份力
(资料图)
&&& 学习南京佛协 倡导文明敬香 反对污染环境的烧高香、烧大香&相关新闻:&
&&& 扬子晚报讯:南京市佛教协会召开理事会议,倡议在全市寺庙开展文明敬香活动,反对污染环境的烧高香、烧大香,倡导游客和信众文明敬香、如法敬香,用一支或三支香敬佛。
&&& 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栖霞寺方丈隆相表示,古语云:千佛菩萨一炷香,通常的进香方式是一支香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宝;三支香代表戒、定、慧。前往寺庙进香祈福,并不在于香烛的多寡,而是在于要有一颗虔诚的心。但最近一些现象令人担忧,与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不相符合,现在许多寺庙周围的香烛越卖越大,这完全是追求利润的商业行为,误导了信众和游客花大钱、烧大香。而许多大香烛掺杂化学染料,燃烧时产生有害气体,对人体危害极大,对环境破坏极大。
&&& 目前许多著名寺庙都在实行文明敬香,南京市鸡鸣寺实行文明进香五年来,受到社会和广大信众一致好评。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鸡鸣寺住持莲华说,南京市佛教协会为此向全市寺庙和游客信众倡议,凡是到南京市各寺院进香者,只用一支或三支香敬佛。这样如法敬香、文明敬香,可以为南京市的环境改造和生态文明做出点滴贡献。
&&&& 南京市佛教协会倡议在全市寺庙开展文明敬香活动,不烧污染环境的高香、大香。记者了解到,目前,所有倡议书已经张贴到全市批准开放的58家寺庙,前来烧香的市民也主动响应倡议,文明敬香。
&&& 市佛教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前往寺庙进香祈福,并不在于香烛的多寡,而在于要有一颗虔诚的心。许多大香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些香里掺杂了化学染料,燃烧时产生有害气体,对人体危害大,对环境破坏也大。
&&& 倡议发出后,我市58家寺庙积极响应。记者昨天在白鹭洲公园里的鹫峰寺看到,大门口张贴的文明敬香倡议书很显眼,前来进香的市民基本都是一支香或者三支香,很少有拿大香或高香的。在五福街的金粟庵门口,虽然有众多的香摊上还摆放着高香,但少人问津。
&&& 市民宗局宗教一处处长金宗泽介绍,文明敬香需要持续倡议和引导。年后,由该局牵头,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将联合出台文明敬香的文件,并加强宣传引导,让文明敬香成为市民的习惯。记者 毛庆 仇惠栋
(资料图 那里是在敬香?)
国家发布3项标准规范燃香类产品质量安全但实施效果不甚理想
烧高香不能超标 表虔诚别违法规
樊甲山 摄 实习记者 何 可
&&& 无论是日常的诵经打坐,还是盛大的法会活动,香品都必不可少。然而,原本“一支清香、一缕轻烟”的清幽寺院和道观,却往往被“热情”的敬香者弄得浓烟滚滚、烟气呛鼻。一些粗制滥造的香品不仅危害着香客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景区的自然环境,还存在着火灾等安全隐患。
&&& 为了规范景区的敬香活动,今年6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燃香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燃香类产品有害物质测试方法》、《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燃香安全规范》3项国家标准。标准涉及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产品要求、检测方法和安全规范,为今后加强燃香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
&&& 燃香标准:从产品到管理
&&& 据悉,3项新的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助于加强从燃香类产品生产源头、产品检测到燃香行为的管理规范,推动实现“安全燃香、规范燃香、文明燃香”,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的安全、有序、文明,加强对我国文物、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其中,《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燃香安全规范》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的燃香点应设置文明进香和环境保护等引导标志,每次进香数量不宜超过3支;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每半年至少举行一次消防安全演习;当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时或天气持续干燥,应加强对燃香点的检查和清理,必要时停止燃香活动。
&&& 《燃香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条件》)明确表示,制香用原料不得使用含镁及类似含镁的易燃易爆等物质;香体可燃部分长度不应大于500mm且直径不应大于10mm;点燃香体,吹灭火焰后,不应再产生可见的火焰;从点燃香体到燃尽,中途不应自行熄灭。
&&& 《条件》还对香烛产品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运进行了规定:凡提出交货的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产品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按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使用说明和检验合格标志;产品包装上应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编号、产品分类、规格、数量、检验合格证明、注意事项、警示语,如:产品贮存于通风干燥的场所,贮存过程中远离火源,堆放位置距地面和墙角的距离不小于20cm。
&&& 实地调查:高香依然在香炉
&&& 12月3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北京市区内两处香火最旺的景区――白云观和雍和宫,发现寺内不规范燃香的情况仍然存在,香炉内仍然能够看到超标的高香和粗香,距离标准要求仍有相当距离。
&&& 白云观向来香客云集,记者在门口看到众多蹬着三轮车叫卖香品的摊贩,所卖香火有散装、有盒装,品类繁多,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香品的尺寸也长短不一。据香品摊贩介绍,短香有一尺左右,长香则可达到两尺左右。按照标准规定的500mm,这些长香显然不合格。记者还看到很多三支一结捆的粗香,据记者目测,这些粗香的直径应该在30mm以上,远远超过标准规定的10mm。而且包装纸除了写着“好运发财”以外,根本没有标注标准所要求的产品信息。
&&& 一位香品摊贩告诉记者,白云观不对香客所带香品进行限制,很多游客都是在他们这里购香带入,而且观内的香品与他所卖的香品是一样的,只不过价钱要贵很多。记者买了一捆又粗又长、明显超标的香品进入观内,在入口处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 观内的售香处相比于观外的摊位,冷清了许多。记者以询价为由,拿过一捆标价为5元的香品,也没有看到标准中规定标注的产品信息。另外一些较贵的香品,产品标注则较为齐全,而且记者没有看到过长过粗的香品销售。
&&& 白云观的各殿门口,标注了“殿内朝拜、殿外烧香”的字样,香客只能在殿门口的香炉内燃香,这一规定对保护殿堂、避免火灾十分有利。不过,殿外的香炉却缺少相应的监管,记者看到很多超标的长香、粗香,这些香浓烟滚滚、香气呛鼻,其中一些还蹿着火苗,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 同样,雍和宫的香客也是人头攒动。不过附近的香品市场多以店面为主,超出尺寸的不合格香品并不多见。在雍和宫外的一个指示牌上,记者看到“参观雍和宫往南走约150米,严禁携带超长香进入雍和宫”。在雍和宫售票处循环播放的电子警示牌上记者也看到“虔诚敬佛,请敬三炷香”的提示。
&&& 不过在雍和宫内的几处香炉内,记者还是看到了一些粗香的身影,说明仍有香客能够将不合格香品带入景区内。而且由于香客的香多从景区外购买,所以很难判定原料是否合规。
(资料图 夸张)
&&& 记者感言:虔诚在“敬”不在“香”
&&& 敬香拜佛是信徒表示虔诚的方式,但真正的虔诚还在于出自内心的“敬”,而不在于手中的“香”。
&&& 然而,一些不法香商为了牟利,诱导游客烧高香、粗香、大把香,使游客手中的香成了火把,让香炉形同篝火。雍和宫保卫部副部长初凤超表示,燃香给寺院带来了几个问题:首先是威胁文物安全,殿堂区建筑密集,劣质香烛极易引发火灾;其次是污染周边环境,由于大量烧香,烟尘大、香灰多,造成环境污染;第三是损害人身健康,劣质香品内存在甲醛等有害物质,危害游客健康。
&&& 国家旅游局倡导“文明、环保、安全、秩序”的燃香活动,然而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一要求,光有国家标准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国家标准真正的贯彻落实,如何有效杜绝劣质香品,还景区一份净雅的环境,还需要香客、景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国质量报》
有关化学香危害的报道
&&& 据香港理工大学科研部门的专家研究证实:化学香中的香精、染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苯”和“甲醛”,这二者都属强烈致癌物,被国家列为一类空气污染物,在建筑装修等生活领域对其严加控制。而其在燃烧时的毒性是常态挥发毒性的5―7倍!
&&& 香气从口鼻、毫毛孔窍入体,通于肺腑气血,对身与心都有直接的影响,而修行人六根敏锐,气脉畅通,如用化学香,入体则毒,扰乱定境,易引烦恼,火气上升,不但不安神,反使身心受损,徒增违缘,故真修法弟子不可不察!
&&& 一、今日商报“消费安全每周报道” 大量劣质香流向寺院
&&& 连日来,栖霞寺僧人向本报反映,大量劣质香流向寺院,此类香中是以锯木屑、工业树脂、香精、色素为原料,毒性较大,污染空气,长期吸入焚香时产生的粉尘烟雾,还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患癌。栖霞寺的不少高僧都受害于香火,得了肺癌或呼吸器官疾病。
&&& 近年由于香火太旺,劣质香应运而生,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纷纷用工业色素、香精、树脂、锯木屑作原料制香,此类香在焚烧时产生的煤焦油和有害毒雾及粉尘,令长期生活在此类环境中的僧侣们受到的危害性极大,一些寺院法师和礼佛者近年肺癌频发,与长期焚烧劣质香关连甚大。
&&& 二、广州日报 室内焚香易患肺癌
&&& 广州人有在屋内点香的习俗。长期生活在烟雾缭绕中,肺癌容易找上门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曾灿光教授向记者介绍,在室内点香会引起众多问题,长期慢性地吸入燃香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出现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发作,严重的甚至会患上肺癌。
&&& 三、四川新闻网-晚霞报讯 焚香不当有害健康
&&& 烧香拜祭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烧香对空气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台湾的科研人员做了一个测试。结果证明,香烛不断的寺庙内,苯并芘(可导致肺癌)的含量比有人吸烟的房屋内高45倍,比没有室内燃烧源(如烧饭的烟火)的场所高118倍。由此可见,居室不宜过量烧香。否则,经常或过多吸入苯并芘、二氧化碳、烟雾微粒等有害物质,会引起咳嗽、过敏性鼻炎发作,会出现皮肤瘙痒、哮喘等过敏反应,严重的会罹患肺癌。
  室内烧香必须注意:卫生香每次只宜烧1-2根,线香每次烧1-2小时、每天1-2次。睡前不要烧香。家有孕妇、过敏体质者及哮喘病患者,也不宜烧香。烧香时要开窗,尽量保证空气流通。选用的香质量要有保证,劣质香是不宜居家使用的。
燃香一事易培福更易造业--绿色健康、如法清净的供香理念
&&& 一切佛法都讲因果,学佛想要增长福慧,就必须依法修行,不断播种善因,远离一切恶因,正所谓一分功德,一分成就。在日常学佛修行中,有一件每位佛弟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又往往很容易被很多人忽视,尤其是刚入佛门的弟子,那就是烧香祈福。&&& 让我们先读一段印光法师的开示,“鬻香一事,最易培福,亦最易造业。制造不精洁,装璜竞新异,以佛菩萨印作仿单,及印于香盒之上,又以佛菩萨摄于香珠眼中,无知之人,竞为购取,亵渎之罪,何可名言。仿单香盒,随便丢弃。如此求利,吾恐不但子孙灭绝,恐其人一气不来,永堕阿鼻地狱。以自彼发起亵渎佛菩萨香,令敬佛者亦获大罪,况了无信心者乎。上海某香店,一小盒四面有五十几尊佛,光去年见之,致书于老板,未得复。春间厦门某香店,托一居士,祈为题字。以目力精神不给,只题四字。言有香付邮寄来,信去后数日香始来。其香有数种,皆不可闻。盖只求其香,不计其物质之洁秽也。印度香不可烧,乃以麝添入香。不但香得令人头急昏,且恐花果孕妇,由此而致落花堕胎之祸。此种鬻香者,罪业之大,莫可言状,彼尚以为得意。前厦门某店,光已略说其弊,不知肯依与否。汝虽欲做此生意,恐完全不知其弊,纵令得利,其如得罪何”。这段开示出自《印光大师文抄》中的《复蔡契诚居士书》。开示中提到三点关于售香不如法的地方:
&&& 一、佛菩萨的形象不能印在香盒,随便丢放,以免造亵渎之罪。
&&& 二、不能用不洁、污秽之物制造供香。
&&& 三、香的配方中不应使用麝香,以免导致孕妇流产。
&&&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三点,
&&& 第一点,佛菩萨的形象不能印在香盒,随便丢放,以免造亵渎之罪。
&&& 佛菩萨形象是佛宝和僧宝的代表,是佛弟子皈依的对境、依止成就的根本,我们应该用洁布包裹好放置高处,不能随意扔放、跨越,否则易犯轻慢、亵渎之罪,对于已经开光、供奉在佛堂里的佛像更应视如真佛,每天如法礼拜上供以培植福德。一些不懂因果的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在香盒的包装上印上佛像,随意堆放,购买者用完了香,随手就把香盒扔进垃圾桶,这里面的因果,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会明白。这些商家中有不少也是佛门弟子,一味贪求金钱,不惧因果。试问他们是真正的全心皈依三宝,求了脱生死,还是假皈依,只是想借用佛菩萨来挣钱的呢?想挣钱没错,但前提是要如法合理,如果视佛像如招牌,随便到处印,丢之弃之无所谓,试问这样又如何能增长福慧,就算得到眼前的一点毫毛小利,最后等着他的恐怕就象印光大法师开示的那样“如此求利,吾恐不但子孙灭绝,恐其人一气不来,永堕阿鼻地狱。”,到底是挣了还是亏了,这本生意经应该很容易算,如果只是一时无明造罪,应该及早忏悔,不再重犯。一些无知的信众,更加以为烧了这些香就会获得佛菩萨庇佑,增福添寿,消灾免难,而他们却往往忽略了两个字―“因果”,佛弟子应该深入法义,明白因果真谛,要想增福延寿,还得要老老实实的修行,行持十善,持守五戒,自利利他,才不失菩提的根本,遇到印有佛像包装的香就不应选购,并向店主善意说明其中道理,劝说不要再销售这种包装不如法的香。
&& 第二点,不能用不洁、污秽之物制造供香。
&&& 那目前市面销售的香品主要是用什么原料制造的呢?由于香生产厂家一味追求低成本,加上大部分消费者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用香观念,导致市面销售的绝大多数都是化工香,下面给出化学香的成份列表以供参考:&&& 1.木粉,香的主要基料,市场上有现成专用的,但为降低成本也有用锯木厂废弃的木梢、竹梢、松叶、木仔壳、花生壳、稻草、松果壳粉等经粉碎加工成粉末。&&& 2.粘粉,起粘合固定作用,一种带有粘性的天然树木的皮、枝、叶、根经加工成的粉遇水即产生粘性呈胶液状拉出丝线粘性很强,如:水麻皮粉、白胶粉、印度红粘、刨花楠、刨花润楠、槁树、香胶树、石果树、美女樟、鼻涕楠、胶枝粉、粘柴、上石粉等等。也有用淀粉、盐酸、苛性钠、苯甲酸钠、 硼砂等配制的。&&& 3 颜料,起染色作用,如大红、玫瑰精、嫩黄、碱性橙、品绿、灵光粉、金光粉、铜光粉、珠光粉、金片等。&&& 4 竹签,立香所用。
&&& 5.香精,起调味作用,如茉莉香、玉兰香、玫瑰香、草莓香、桂花香、檀香、百花花香等各种化工香精。
&&& 6.助燃剂,一般使用硝酸钾,对人体具有刺激性。
&&& 以上一大堆化工术语,由于笔者不是化学专家,无法一一详细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百度百科上逐一查阅了解这些成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化学香精属于芳香类苯环化合物,其原料取自煤、石油等化工原料,对人体健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经有关部门抽样检测,多数化学香在燃香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苯”、“苯比庇”和“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质。台湾的科研人员做了一个测试。结果证明,香烛不断的寺庙内,苯并芘(可导致肺癌)的含量比有人吸烟的房屋内高45倍,比没有室内燃烧源(如烧饭的烟火)的场所高118倍。据香港理工大学科研部门的专家研究证实:化学香中的香精、染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苯”和“甲醛”, 苯类物属於芳香族,在化学制香中作为香味剂得以大量应用,甲醛具有较强的黏合性作为胶粘剂使用。 这二者都属强烈致癌物,被国家列为一类空气污染物,在建筑装修等生活领域对其严加控制。而其在燃烧时的毒性是常态挥发毒性的 5―7倍!如此严重的污染,把清净幽雅的佛门圣地搞得乌烟瘴气,不但佛像文物倍受毒烟熏燎,对於久处这种环境中的僧,危害更是不可估计,因香气从口鼻、毫毛孔窍入体,直接通於肺腑气血,对身与心都有很大的影响。修行人六根敏锐,气脉畅通,如用化学香,入体则毒,扰乱定境,易引烦恼,火气上升,不但不安神,反使身心受损,徒增违缘,故真修法弟子不可不察!
&&& 同样,在家庭中使用化学香,非但达不到真正敬佛的目的,更致使生活空间遭受染@,损害着自己与家人的身体健康!鹊丶跋愀邸⑴_湾的多家媒体都曾对化学香的危害进行了报导,详细可参阅《有关化学香危害的报道》。化学香精所制的香给人“浓、艳、俗味十足”之感,有强烈“刺眼、钻鼻”之力,具气甚至经久不散,常用则污染环境,易使人心跳加快,易患头疾和鼻炎,并且损害诸神经系统。由此可见化学香可算是真正的污秽之物,这样的香怎么能用来供养三宝?供佛所用的一切供品都应该选用洁净殊胜上好的物品。还是那句话,佛法不离因果,把有毒的物质供养三宝,只会给自己造不好的因果,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禅修,龙天护法不喜,没有实益。因此应该选用品质优良的天然香品,不但净化环境,而且可使诸佛诸神喜悦,龙天护持,功德殊胜!
&&& 第三点,香的配方中不应使用麝香,以免导致孕妇流产。
&&& 这是医学常识,不需多说。我想大家更需要清楚了解的是麝香是如何获得的,麝香是成熟的雄麝鹿(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肚脐下方的香腺和香囊中形成的一种有香物质,因此麝香的价格非常贵,是黄金的6-8倍,一般用作医药用途。在过去为了取得麝香必须杀死麝鹿,现在是改用活体人工解剖的手术方式提取麝香。作为佛弟子,我们都应知道爱护众生,因此我们不应该使用含有麝香成分的香供佛,因为佛菩萨是绝对慈悲一切众生,视同子女一样平等对待,使用麝香供养佛菩萨根本就违背佛菩萨的教导,最大的供养应该是如法修行,爱护利益众生。顺便一提,中国历来有“沉檀龙麝”之说,即是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沉香和檀香是植物性的上等供佛妙香,麝香就是前面说的,剩下这个龙涎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其实龙涎香是鲸鱼的一种肠道分泌物,可以由鲸鱼排泄物中自然获得,但由于龙涎香的价格奇高,市场上每克可以卖到几十美元,有人会为了获取暴利不惜捕杀鲸鱼剖腹取香。既然来源不净,又要有伤害众生的可能,因此提议大家都不要使用含有麝香、龙涎香添加成分的合成香品。&&& 近几十年各种劣质、有害化学香品泛滥,已经危害到了广大信众和人民的健康安全,引起了许多高僧大德、法师及有识之士的重视。许多寺院在正_引导香客的同时,禁止有害香品进入寺庙,为号召大缔造身边净土,回归绿色敬佛环境做出了榜样。因此我们呼吁各界有志之士,深入研究香文化,对香的原料、配方、制作、作用等情况调查考证,正确指导大众用香。而作为佛弟子的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实际的行动去关心众生的身心健康,改变盲目烧香、滥烧香的这一坏习惯,做到清净如法供香,促使造香厂家放弃生产化学香,转而生产健康的天然香品,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早日制定出燃香产品的安全标准,规范香品生产,以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希望我国制香行业早日走向绿色、健康、环保的文明新时代!后话&&& 过去有很多人做出过同样的呼吁,但是为什么问题直至今天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原因很简单,一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大家的力量,共同努力才会真正的有所改变,愿望是美好的,行动是必须的,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而且很容易做到,只要不购买那些不如法的香品,并告诉你身边的朋友,利用网络把这些信息带给广大的信众,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健康,清净如法的用香供佛环境,我们更期望有高僧大德能带领我们,倡导如法烧香的理念,向有关部门反映我们的心声,尽早完成这一善举。&&&&&
其他推荐栏目链接
下一条信息--
上一条信息--
(转载请标明本站出处)投稿编辑邮箱:
责编:法瑞常与
Q群: 微信订阅号“法喜禅悦”faxi-chanyue
免责声明:添加本站水印图片版权所有、转载信息解释权归其发布单位、署名文章著作权归其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络修改或删除
Copyright&西安佛教寺院网(公益性质、不参与任何经营) 陕ICP备号-1 服务商:畅通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烧香拜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