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张志创韩学杰出诊时间日期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发疹性角化棘皮瘤1例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发疹性角化棘皮瘤1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2:15: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发疹性角化棘皮瘤1例
官方公共微信城市晚报 - 多媒体数字报
第T75版:25周年庆典特刊
&&&&&&&&&&
余辉映晚霞 人生更璀璨
——记长春八一医院皮肤科主任胡承吉
  胡承吉教授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病情
  ■记者&于建青&实习记者&李增辉/报道  春城五月满眼新绿,春色盎然。阳光透过八一医院二楼的窗子,牛奶一样缓缓地倾泻在一位耄耋老人的脸上,此时已是午后3点多了,老人仍在专心致志地为患者诊病,脸上写满慈善和关切。这可能已经是老人今天诊治的第60位病人,也可能是第70位,这对一个年轻医生来说尚且很劳累了,何况这位老人已经77岁高龄。  作为皮肤科的权威,胡承吉深知患者对他的需要,而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军医,他完全有资格拿着技术副军级的待遇在家里安享晚年,但他毅然放弃了个人享受,从1992年退休时即被返聘回八一医院,至今已有16个年头。16年来,他诊治的皮肤病患者达30多万人次,在海内外患者中享有极高声誉。  寒暑磨砺几十载  终成“胡氏疗法”&  多年前就曾听说八一医院有个著名的胡教授,挂他的号比买火车票都难,非得半夜三更去排队不可,听说终归是听说,终于有一次有个外地朋友要来长春看皮肤科,指名要找八一医院的胡教授,笔者花了两天时间才在朋友的帮助下挂上了号,这才真正领教了何谓“一票难求”。  毫不讳言,采访胡老颇费些周折,不得不动用院长的力量才得以成行。“胡教授一辈子处事低调,从不愿做抛头露面的事。就是个工作狂。快80岁了,还是这样。”姜院长感慨道。  其实,真正见到胡老才发现,他是一个那么慈善而有亲和力的老人,乐观、豁达而不乏幽默感,常怀一颗仁爱之心,言谈中无不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工作的热爱。  提起胡老对皮肤病的研究,话可就扯远了。出生于天府之国的胡承吉早年入伍,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在部队医院内科一干就是30年,这期间他勤奋钻研,勇于探索,甘于奉献,在本职岗位上赢得了很多荣誉,先后荣立“三等功”、获得“五好医生”、“先进个人”、“模范党员”、“长春市先进医务工作者”、“省军区学雷锋标兵”、“沈阳军区学雷锋银质奖章”等光荣称号,可以说,他的军旅生涯已经布满鲜花和掌声,他完全可以守着这些荣誉享受晚年的美好生活和幸福了。  谁也没想到,就在他退休前两年,医院领导找到他,让他组建皮肤科。  胡教授受命于年近花甲,这在常人看来几近不可能,习惯了接受挑战的胡承吉却接下了这副担子,这对一个58岁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牺牲了悠闲的喝茶时光去钻研书本,意味着少了弄孙之乐而去研究治疗方案,意味着不能陪老伴儿散步而要给患者诊病。  当时医学界有句俗语:医生不治癣,治癣就丢脸。但胡承吉明知这条路难行,却偏要横下一条心走下去。为了攻克这道医学上的难题,他翻阅了大量资料和文献,并从《临床皮肤病学》、《皮肤病图谱》、《性病学》等基础学科入手,潜心研究。胡承吉的勤奋好学出了名,多年后有个70多岁的患者前来就医,一见胡教授就说“我认识你”,胡教授一时想不起是哪位老朋友。原来患者以前在重庆路上的新华书店工作,胡教授经常到那里看书,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孤灯伴长夜,晨曦闻书香。寒来暑往,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钻研苦读,多少次反反复复的实验求证,胡承吉终于探索出一条医治皮肤病的有效途径,那就是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胡氏疗法”。以往医治皮肤病大多方法单一,有的专用中医,有的专以西医,各有利弊,都无法达到理想疗效。胡承吉通过反复研究实践发现,以中药为主,副作用小,特点是见效慢,但能治本,西医见效快,临床上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易反复,这也正是很多患者反映在某些医院当时治好了,过段时间又复发的原因。胡承吉的“胡氏疗法”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还带头研制出30多种专治皮肤病的药剂,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既无西医治疗使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又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理想效果。  桑榆之年成大器  为患者只争朝夕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医学界公认的顽疾,多少人因患上此症痛不欲生。胡承吉深知患者的痛苦,他在这方面花费的精力也最大,研究并医治了40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经他诊治的患者就达20多万人,通过跟踪观察,目前已治愈的达84%左右,40年没复发的已有好几例。一时间,“牛皮癣不牛皮,就找专家胡承吉”的顺口溜广为流传。不仅银屑病,胡教授对白癜风、天疱疮、硬皮病等其它皮肤顽症也深有研究,医治效果也非常显著。至于平时常见的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几乎就是药到病除。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从1989年组建皮肤科,到1992年退休返聘,再到现在的耄耋之年,胡承吉一直是八一医院皮肤科主任,科里由最初每天三五个患者,到现在的每天三四百人,医生由最初的两位,到现在拥有16名专业医师的大科室,皮肤科已成为医院最具特色的专科,拉动着整个医院的经济收益。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喜的跨越,胡承吉也由一位普通的退休教授一下子成了闻名遐迩的名医。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考虑到胡教授身体承受能力,院里早就提出每天不超过50名的限号指标,但当看到那么多奔他而来的外地患者脸上的痛苦和因挂不上号的失望表情时,胡教授主动放量加号,加来加去,不知不觉就到了70多个号,仍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  不仅每天出诊,胡教授还要定期到住院部查房,院里安排他休双休,可他考虑到有些学生和上班族平日里没时间,周六照例出诊。去年,医院为照顾他的身体,让他只上半天班,但他坚持上全天,医院只得一再为他减少门诊量,等降到一天65人时,他不高兴了,找到院领导,动情地说:“不能再少了,病人是冲咱来的,我要是不给人看,对不起人家啊。”没办法,医院还得给他把门诊量加回去。  上班不敢喝水  轻伤不下火线  为了患者,胡承吉经常是“轻伤不下火线”,很多患者都见过这样的场景:门诊室里,胡教授一只手挂着吊瓶,另一只手在给患者开药方。1993年秋的一个晚上,胡承吉骑自行车上街,不小心被迎面而来的一辆马车撞倒,面部抢破,两颗门牙摔断,右手小指关节脱臼,全身多处软组织受伤,这回可不是轻伤了,但没有想到的是,当天晚上,他自己到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外伤,第二天照例上班了,边打点滴边为患者诊病。  2003年非典时期,很多科室被迫放假,但考虑到皮肤病不同于其它病症,有时患者无法忍受。胡教授主动向院党委请战,带领全科同志坚持出门诊。很多人表示不解,这么大岁数了还图啥呢?胡教授说:“我是军人,医院就是战场,病魔就是敌人,患者康复就是我的胜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和军人的神圣职责。  胡承吉有个“不良”习惯,就是上班时间很少喝水,原因很简单,他怕喝了水上厕所,耽误了给患者看病的时间。作为一个医生,他十分清楚,常喝水对一个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但为了节省时间给患者看病,他宁肯忽略自己的健康。  也许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缘故,胡老精神矍铄,耳聪目明,看上去较实际年龄要年轻十多岁,难怪门诊部一位同事说:“胡老是70岁的年龄,30岁的心脏。”  一颗赤心两袖清风  不收红包反掏腰包  一颗爱心就能点亮一座城市,一双妙手就能翻开一片晴空。1999年,一名患湿疹多年的农村老人来看病,由于病创面大,开药划价100多元,老人身上只有不到20块钱,老人叹了口气,无助地摇摇头,这一幕被胡教授看到了,立即翻自己的衣袋,凑足100元递到老人面前,老人颤抖着双手不肯去接,胡承吉温和地说:“拿着吧,治病要紧。”好半天,老人才回过神来,朝胡教授深深地鞠了一躬。  还有一位外地患者,得银屑病20多年,家里又非常困难。因病情较重需住院治疗,但带的钱不够,胡教授二话没说,从自己钱包里掏出300多元给垫上了。这位朴实的农民当时感动得眼含泪光,情不自禁地说:“都说有人给大夫送红包,我可见识了‘不收红包反掏腰包’的好医生。”  胡承吉为患者倾囊相助的事不胜枚举,少则十几元,多则数百元。付不起药费他帮着给垫,病人吃不上饭了他给买,远道的病人路费不够他给补,为病人掏腰包的事,对胡承吉来说,每个月都会遇到几次。十九年下来,累计已有万余元了。  有人说,当医生的有几个不收红包。胡承吉确实就是一个。一些患者为了得到照顾,有的在胡教授上班的路上堵他,有的在他上厕所的时候撵到卫生间,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但他从未动心。一位香港的银屑病患者,四处求医效果不佳,病情反复迁延30多年,经胡承吉的精心治疗、调理,三个月后治愈出院,临走时,硬要塞给胡教授2000港元,被婉言谢绝了。  去年秋天,一位老大爷从几百里外的农村捎来一篮子鸡蛋,表达对胡教授的感激之情,面对老人这份纯朴情谊,胡教授无法拒绝,他把鸡蛋收下了,却拿出50元钱塞给了这位农民。下班的时候,胡教授又把这篮子鸡蛋送到了炊事班。  淡泊名利私欲  情系春城父老  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确,境界高的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胡承吉的境界就是无己无私,大仁大爱。有人猜测,凭胡教授的名望和给医院带来的可观效益,每年拿个百八十万不成问题,事实上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胡教授如此废寝忘食地工作,每月拿到手的只有1500元,这可是一个中低收入的标准。那胡教授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采访中,记者同样好奇地问到了这一问题。胡老笑了,他说:“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我是部队培养的,没有部队,就没有我的今天,任何时候我都没想过离开部队。能为部队为百姓再做点事情,那是我的光荣。”“钱多钱少又能怎样,够花就行了,一个医生的最大价值是全心全意为病人解除痛苦,我享受着部队给我的退休待遇,足够我们老两口用了,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话说得朴朴实实,入情入理,道出了一位老军医的高尚境界和无私品格。  其实,胡承吉有很多次赚大钱的机会。四年前,一位在一汽工作的德国专家患银屑病前来就诊,在胡教授的精心治疗和调理下得以康复。这位专家对胡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方法赞叹不已,回国后向胡承吉发出两次邀请函,请他出国讲学,胡承吉没有动心。成都一家大医院为了“挖动”他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年薪20万,并给一套住房。面对优厚的待遇、家乡的召唤,他平淡地说:“一棵老树根扎得太深了,移植了活不长,我在东北习惯了,哪也不去。”  即使东北,也有不少地方医院,通过各种渠道来挖他,有的月薪万元,有的要给他提成30%,都被他一一回绝。胡承吉坚定地说:“我人生的起点在部队,终点同样也在部队。”  传承宝贵经验  杏林又发新枝  胡教授心血凝成的一整套治疗皮肤病的综合疗法不是祖传秘方,更不是“不为外人道”的独门绝技,他要毫无保留地将其传承下去,造福更多患者。已是皮肤科副主任的张志创,就是胡教授一手带出来的得意门生,科里大部分医生也都是多年跟随胡教授研习的高徒。可以说,胡教授严谨的诊疗手段、丰富而精准的判断经验,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年轻一代的成长。  其实,凭他的经验,有些病症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他从来不过早下结论,每次都非常细心地与患者交流,询问病情,让患者逐渐了解病因,坚信治疗。难怪有人说:他看病可能只用一秒钟,但他要花十分钟与患者交流。  有一次,一位患湿疹10多年的70岁患者前来就诊,胡教授简单询问了一下病情,然后就建议他去做肠镜,一般医生是不会这么做的。结果患者检查后发现是早期直肠癌,幸亏及时发现,并未扩散,也没动大手术,镜下即切除掉了,不仅省了一大笔医药费,最主要的是保住了健康。后来这位患者到省内一家大医院复查,那里的医生问起谁给诊断的,听到胡承吉的名字,同行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还有一次,胡教授查房时发现,一位患者住院治疗皮肤病时出现发烧症状,一测,血象偏高。胡教授问主治医生:“用什么方法治疗的?”医生说:“抗感染治疗。”胡教授思考片刻,严肃地说:“这位病人可能是白血病,必须会诊。”结论马上出来了,果然是白血病,及时让病人转院治疗。事后,胡教授又找到那位医生,帮助他总结分析这一病例,在胡教授指导下,这位医生很快撰写出《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急性白血病》的论文,发表在医学杂志上。  经验即财富,胡教授正是凭着一颗热心、一片诚心、一种责任心将那些宝贵财富传递给后来者,因为他有着海一样宽广的胸怀,百姓无疾,他方能乐而无忧。  后&记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您已经如此高龄了,还准备干多久?”记者试探着问。“只要身体还行,我就一直这么干下去,也许80多岁吧!”胡老哈哈一笑,毫不含糊,语气里充满自信。记者只有默默地祝福他,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把更多的福祉带给天下苍生。
城 市 晚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7&&(7当前位置:&&&&&&&&&&&&&&&
医疗:10.0分
服务:10.0分
价格:10.0分
总分:10/10.0
按地区查询
按疾病查询
按科室查询
同科室医生
副主任医师
科室:皮肤科
擅长:对银屑病、牛皮癣、湿疹、...
咨询疾病问题,请到我们平台!张志创预约挂号_张志创网上挂号_长春八一医院张志创
张志创&专家工作室
所属医院: &&&所属专科:
&&&&&&&专家简介
医生姓名:张志创
医生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对银屑病、牛皮癣、湿疹、痤疮等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了临床经验
挂号费用:0.00
网上挂号:否
&&&&&&&网上预约系统
& 副主任医师:
医师专长:对银屑病、牛皮癣、湿疹、痤疮等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了临床经验&& 挂号费用:0.00 元 &&
专家[张志创]暂无出诊信息,预约该专家需要特需挂号服务,特需服务咨询热线:
&&&&&&&基本信息
&&&&&&&最新咨询
&&&&&&&最新预约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未开通400地区拨打:010-
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仅供参考&&
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欢迎进入云南信息网!
当前位置: >>
女婴自满月起患上怪病:皮肤坏死鼻头脱落
来源: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15:16:17 
 浏览次数:
[导读]:核心提示:女孩欢欢来到这个世界才几个月,就患上一种罕见怪病,病魔正侵蚀着她的身体,身上的皮肤在一点一点坏死。对于欢欢的病,从事20多年临床医学的长春八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志创还是第一次遇见。女孩欢欢来到这个世界才几个月,就患上一种罕见怪病,病魔
欢欢的鼻子和面颊已经大部分结痂 记者 孙晶磊 摄
母亲李晓丽抱着被病痛折磨的欢欢 记者 孙晶磊 摄
  核心提示:女孩欢欢来到这个世界才几个月,就患上一种罕见怪病,病魔正侵蚀着她的身体,身上的皮肤在一点一点坏死。对于欢欢的病,从事20多年临床医学的长春八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志创还是第一次遇见。
  女孩欢欢来到这个世界才几个月,就患上一种罕见怪病,病魔正侵蚀着她的身体,身上的皮肤在一点一点坏死。一个鲜活的生命正走向枯竭…… 3月2日,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被按在床上打针,她用那双积满泪水的眼睛无助地望着记者,像是在祈求:“阿姨,救救我……”
  女婴的皮肤在一点点坏死
  3月9日,长春气温骤降了许多。欢欢的妈妈李晓丽把所有亲戚朋友数了一遍,挑出几个打电话借钱,当被最后一个人婉拒后,把仅存的一丝希望寄予媒体。打完本报热线电话,随后的等待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不到六个月大的欢欢,瘦瘦弱弱,看起来像只有两个月,她正被按在床上准备打针。可是只要看她一眼,就不忍心再看下去。她的鼻子头脱落了,上面结着一块厚厚的痂,两个鼻孔暴露在外面,脸蛋上黑红色结痂深入肌肤。
  护士们正做着准备打针的工作,小家伙哭了一会,又停下来,眨巴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左右寻找,打量着记者。
  在她头上只是用棉球消了消毒,她已经意识到什么,大声哭起来。每天这个时候,李晓丽感觉那针就像扎在自己心上,却又无可奈何。欢欢努力地向上仰起头,追寻着记者的目光,用那双积满泪水的大眼睛无助地望着记者,像在祈求:“阿姨,救救我!”
  这针打得并不顺利,看到欢欢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护士们不忍心再继续下去了。
  李晓丽如若珍宝一样把欢欢搂在怀里,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泪水。脱下欢欢右脚的袜子,那几乎只剩下一层皮的小脚,小脚趾已经烂掉,露出森白的趾骨,“现在,左脚的两个脚趾也开始发黑了,再发展下去,就跟右脚一样,会烂掉的。”
  夫妻俩第一个男孩夭折
  2003年,经人介绍家住公主岭市的李晓丽结识了当兵的冯学成,这个从重庆大山走出来的男青年用朴实憨厚打动了她的心,两人组成家庭。第二年,一个小生命降临,是个男孩,取名冯文强,他们希望儿子有个强壮的身体。然而,厄运却比希望早到了一步,孩子一岁时,在北京被确诊为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在北京治疗了一个月,两人带孩子回到长春,并没有放弃治疗,每天仍旧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虽然希望微乎其微,但李晓丽依然坚持着。为了拿到8万元钱补贴给孩子治疗,冯学成不得不选择复员。 2006年,小文强因合并感染肺炎导致心衰离开,留给夫妻的是8万元债务和无尽的伤痛。
  女儿刚满月患上怪病
  2008年,他们又有了一个男孩,夫妻决定再也不生了。2011年年末,冯学成带着妻儿回重庆老家,李晓丽发现自己怀孕了。婆婆听到夫妻打算做人流时,哭着说:“把孩子留下吧!”
  看着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泪,李晓丽心软了,“算了,孩子都来了,穷就穷养吧,留下。”
  日,一个美丽的天使降生在公主岭市一所普通医院里。冯学成给女儿起名冯政欢,夫妻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儿能快乐成长。
  欢欢满月了,李晓丽一直以为孩子是热着了,除了鼻塞外,两个脸蛋总是红红的,鼻子尖有一小块黄痂。
  两人带孩子去医院,医生怀疑孩子是得了湿疹合并感染,给开了一些药膏。擦了药,没见好,结痂越来越厚。欢欢鼻头结痂越来越大,有点像米老鼠。一个月后,欢欢不小心将鼻头的结痂给碰掉了,看到孩子时,李晓丽差点昏过去。“血淋淋的,鼻尖整个掉了,太可怕了,我孩子毁容了。”她觉得这就像一场噩梦,至今还在梦中无法醒来。
  多难的小生命九死一生
  为了给欢欢看病,夫妻俩几乎天天往医院跑,然而不仅鼻子上结痂继续扩增,右脚小脚趾皮肤也开始发黑。
  这病没好,欢欢又被传染上了毛细血管肺炎。有一天夜里,孩子的脸发青,呼吸一下不如一下。吉大一院医生对欢欢抢救了好长时间,才保住这个小生命。
  没允许夫妻俩有时间伤心,第二天夜里,欢欢的肺炎再次发作。又是一夜的抢救,欢欢活了下来。第三天,多灾多难的欢欢第三次迎接死神的到来。
  也许老天也不忍心再折磨这个小生命,经过一夜抢救,欢欢从死神身边逃走。肺炎治疗了半个月时间,终于有所好转,欢欢右耳和手指同时发黑坏死,情况越来越糟。
  孩子病情罕见 从医20多年首次遇见
  对于欢欢的病,从事20多年临床医学的长春八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志创还是第一次遇见。
  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欢欢时带给他的震撼:“当时孩子的鼻子已经缺损了,面部呈紫红色,两个手背也是肿的,有一个手指末端已经发黑。小家伙望着我时,我的心被刺痛了,我感觉到她的眼睛有一种很强烈的求生欲望,其实她的病不至于死,但是如果不治的话,很可能就这样一点点的发展下去,直到生命枯竭。”
  为了给欢欢的病查找原因,张志创请来了从事皮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的张民夫教授进行会诊,张民夫教授怀疑欢欢的病是婴儿坏疽性皮炎。
  “可是,我发现欢欢的特征又不符合婴儿坏疽性皮炎这种病的特点。”张志创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特意与吉大一院皮肤科主任李珊珊教授联系到南京皮肤病研究所的专家,将欢欢的病理片邮寄到那里,对方给出的结果是怀疑冷球蛋白血症。
  2月25日,张志创又通过李珊珊教授帮忙联系了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欢欢做了进一步检查。3月5日,又把欢欢的血样拿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做了系统的检查。检查的费用是由长春八一医院皮肤科和眼科的医护人员自发捐助的5000元钱。 “我也怀疑欢欢得的是冷球蛋白血症样血管炎,因为她的临床表现具有这种病的特征,对凉刺激明显,怕冷,对激素类药物非常敏感。可是,在沈阳和中日联谊医院检查的结果又不够。”张志创几乎每天下班回家都会查阅相关资料,研究欢欢的病情。他向医院领导汇报了这件事,考虑到李晓丽的家庭情况,目前欢欢在八一医院的住院及治疗等费用均是免费的。
  不敢想将来只求女儿活着
  只要被放到病床上,欢欢就会挣扎着舞动她的小手,她能意识到,又要打针了。只有用哭声表达此时的恐惧和无助。张民夫教授一直想为欢欢做输血治疗,但是欢欢的身体太弱,就是输液都很难。
  每天打针,护士们像经历了一次备受折磨的艰难考试。这一天格外地不顺利,第10针终于扎上了,欢欢的头上能看到静脉血管的部位已经扎遍了,最后只能在扎在脚上。
  每天,这种痛心的一幕都会重复上演,每一针都像扎在李晓丽的心上,看欢欢费力地呼吸,或是挣扎着舞动小手,她都会怀疑自己还能承受多少,她在心里祈求过老天千万次,希望这只是跟她开了一个玩笑,放过她可怜的女儿。她不敢想将来,只求女儿活着。
  可是,过了今夜,坏死的皮肤又将会蔓延到哪里,手、腿、脚趾,还是……
  李晓丽一直想带欢欢去北京协和医院去看看,可是即使能筹到路费,却根本拿不出做检查的费用。抱着女儿,眼泪都快哭干了。欢欢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母亲的怀里安静地躺着,只有这样,她才有安全感。
  网友呼吁:救救欢欢
  欢欢的新闻引起了网友关注,在新文化网官方微博上,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们表示,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小欢欢一把,并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
  网友“大自在神”:公布个账号吧,真想帮一把。
  网友“Amy”:希望有能力的好心人能帮帮她们。
  网友“杨爽no_y”:求扩散,我也觉得有个银行卡号或支付宝比较方便。
  网友“孙向华”:这个小孩子真是太可怜了,这么小就受这么多的罪,希望能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病,希望有能力的人能帮帮她。
  网友“Miss-Ma苗苗”:好可怜啊。您最好有个支付宝帐户,帮起来很方便。直接转帐。
  网友“平雪快乐”:可怜的宝宝,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关注。
  网友“浪漫的美亚”:为什么不早点治疗哪?让病情发展到这样!网友“绝望2004”:希望有能力的好心人帮帮她。
  同时,很多网友表示,看到这个新闻很揪心,祝福小欢欢尽快好起来,早日康复。
  网友“就是要正能量”:宝贝,我们的爱与你同在,为你祈祷,早日康复。
  网友“香草美人”:唉,好可怜的娃娃,可惜我还是个学生,不知道能帮到什么忙,就祝你早日康复。
  网友“妞妞的小猪”:疼吗孩子,看的让人心酸。
  网友“甜瓜不甜”:祝福宝宝快点健康。网友“川睿学梓”:愿宝宝尽早康复!
  望您伸出援手
  现在,李晓丽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闲下来,害怕独自面对女儿,害怕大脑有空去思考,害怕看女儿的脸。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个小生命,请拨打新文化报热线电话:,或通过新浪、腾讯微博@新文化网。
  新文化报 记者 张南
扫一扫,用手机看资讯!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猜您喜欢的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
电话:0周一至周六 9:00-17:30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苑医院专家出诊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