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的地理要素和差别

由于受不同的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和地区的区域特征有很大不同,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某些方面会出现相似之处.据此完成22~25题.22.下列关于印度和巴西的在人文地_百度作业帮
由于受不同的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和地区的区域特征有很大不同,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某些方面会出现相似之处.据此完成22~25题.22.下列关于印度和巴西的在人文地
由于受不同的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和地区的区域特征有很大不同,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某些方面会出现相似之处.据此完成22~25题.22.下列关于印度和巴西的在人文地理方面的相似之处描述正确的是(  )23.下列关于中国和印度的地理特征不是相似点的是(  )24.下列关于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不同的是(  )25.中国和巴西在地理特征上的相识之处是(  )A.地形西高东低B.河流自西向东C.气候复杂多样D.东临海洋
中国和巴西在地理特征上的相似处是东临海洋;中国东临太平洋;巴西东临大西洋;结合选项.故选:D.
本题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问题解析:
世界上有70多亿人口,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119套总数:5164335套专访:2892部会员:127849位
当前位置:
& 地理:高中教案《世界地理分区》(人教版 必修1)
地理:高中教案《世界地理分区》(人教版 必修1)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15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88M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世界地理分区
【考点分布】
1.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2. 重要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3. 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备考策略】
1. 把握区域特征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于所处的位置、具有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因此形成该地区所独有的特征。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表现为高和热,南极洲的区域特征表现为寒,中亚的区域特征表现为干旱等。
2.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以某一国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为背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是高考能力立意的方向。具体来讲,需要熟悉地理事实,学会空间定位。进行空间定位和区域识别可以按以下方法:第一,选取几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20°W、120°E、120°W、160°W、180°)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第二,在区域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经纬线穿过各大洲重要的地形区、气候区和大洋的位置对应起来,就形成了地图。第三,在复习系统地理时,进一步丰富这些重要经纬线穿过地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
3. 加强区域分析和对比
世界地理知识量大,内容繁杂,而且各地的区域特征既有相似,又有差异,容易混淆。所以学习世界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较法,把两个不同分区或国家的特点进行全面比较,这样不仅使规律性的知识凸现,而且加深对各自特征和规律的认识。
4.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区域综合分析法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全球、国家、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经济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其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因此,区域综合分析法是地理研究中运用得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地理研究中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法应遵循如下思路与程序:
5. 掌握世界上八个国家的中心定位
【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1. 知识概述: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得心应手。
2. 知识要求:
(1)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o、30oE、60oE、90oE、120oE、180oE、120oW、60o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oN、40o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的关系。如喜玛拉雅山在30o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3)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4)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5)将同类的地理事物从大小、长度、形状上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
3. 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
(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位置特征
亚洲 26oE~169oW 10oS~80oN 北回归线、北极固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
非洲 17oW~5loE 35oSo~37oN 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 0o~66oE 36oN~71oN 处于中、高纬度
北美洲 170oW~20oW 7oN~72oN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
南美洲 82oW~35oW 54oS~12oN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 0oE~130oW 47oS~30oN 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两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
南极洲 360o 62oS以南 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①主要经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o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o: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oE东侧)、莫斯科(30o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东经60o:穿过亚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o:穿过亚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拉萨(东经90o东侧)、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东经120o: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上海(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东经150o: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悉尼(东侧)、堪培拉(西侧)等。
180o:穿过太平洋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群岛、斐济群岛,新西兰等。
西经30o:穿过大西洋中部。
西经60o: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
西经90o:穿过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中美洲。
西经120o:穿过北美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
西经150o: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②主要纬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
北回归线:穿过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
北极圈: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
南极圈:南极大陆外围。
(2)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定位法)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事物的经纬度。在记住主要经纬线附近地理事物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然后以其为参照系,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因此海陆位置定位法也称为相对定位法。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在复习时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与大西洋不直接相邻。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等。除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世界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也是进行海陆位置定位的重要参照系。
(3)区域轮廓定位法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成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
(4)地理景观定位法
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正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
(1)自然地理景观定位法。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地貌景观,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它们的气候、植被和动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成为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如日本的富土山,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斑马,热带地区的椰子树、天然橡胶,南极洲的企鹅,干旱地区的仙人掌,沙漠地区的绿洲等。
(2)人文地理景观定位法。许多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拥有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伦敦的大本钟等,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可以用来确定区域位置。
(5)文字资料定位法
利用相关文字资料考查空间定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命题思路,这需要读懂文字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空间定位。
(6)图例、注记定位法
有些试题文字部分没有明确指出该地的具体名称,这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图例(首都、省会与一般城市图例的不同,海岸线与国界线的不同等)、注记(城市、河流湖泊等的名称)来进行定位。
(7)综合定位法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由于目前试卷提供的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解题时采用某一种区域定位方法准确地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显得有点困难。这时就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这样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高区域定位的正确性。
知识点二、世界重要地区
1.知识概述
2.世界重要地区的地理分析方法。
(1)用综合思维去分析
每一个区域都有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处理这些要素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去分析归纳:第一,明确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其图形轮廓,范围界限、经纬位置(经纬度间隔、经纬度大小变化的方向和规律)、海陆位置。第二,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类型(分布范围、特点和成因),地形地貌(主要的地形单元,山脉走向、名称,地貌类型和名称),水文要素(河流名称、流向、水系、水文特征,湖泊的名称、轮廓等)土壤,生物与自然带(主要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和成因),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分布;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工业和农业(类型、区位特点),交通状况,主要的城市,人口,旅游,环境问题。在处理两大要素时不要孤立地看问题,要认真弄清个自然环境要素之间、人文环境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之间存在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在处理世界地理得分趋势,要做到把研究的区域始终放在它所处的大的地理环境之下,才能在总体上把握它的地理特征,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形成区域特征差异的客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2)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图像化
对每一个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处理要尽可能落实到地图上去,要在地图上找到范围和位置、轮廓形状、分界线、经线度数及沿纬线变化的规律等等。在所在环境要素中又可以分为点、线、面状地理事物,要注意归纳总结。如河流、山脉为线状,气候、自然带大多为面状,资源、能源、矿产、城市则多为点状。在地图上落实环境要素时,一方面要注意有意识地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对照地图临摹这些地理环境要素,加深印象,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区域地理特征原理化
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回顾这些区域地理特征,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有意识地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形成区域地理特征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复习的难度,实际上是找到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领悟了所谓“能力立意”的含义,这对极短时间内提高学科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4)世界重要地区“线型”处理
针对世界重要区域要刻意找出一些特殊的经纬线,沿经纬线描述它所穿过的地理事物,如主要的气候区、地形、地貌单元、地势高低的起伏,主要的河流、湖泊、自然带、农业区、工业区、城市、人口分布区、交通线、环境问题分布区,并尽可能将其细化。
3.各大洲地理特征
范围 主要地形 气候类型 河湖 居民 主要物产 重要国家
亚洲 介于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和非洲之间 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国三大平原、恒河平原、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等 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山气候、极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注入北冰洋,长江、黄河、珠江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西亚的两河注入印度洋。湖泊有里海、贝加尔湖等 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西亚分布着阿拉伯人,属白色人种。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水稻、小麦、茶叶,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锡矿、西亚的石油,中亚和中国的棉花等 中国、日本、印度等
非洲 介于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和欧洲之间
高原大陆。主要地形区由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阿特拉斯山、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等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有世界最长的尼罗河、水能最丰富的扎伊尔河、还有赞比西河、尼日尔河等。湖泊有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等 撒哈拉沙漠以南为黑色人种,以北为阿拉伯人 热带经济作物有可可、天然橡胶、油棕、丁香、剑麻等。矿产有北非和尼日利亚的石油、南非的黄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刚石、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铜、摩洛哥的磷酸盐等 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
欧洲 介于大西洋、北冰洋,亚洲和非洲之间 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海拔最低的一洲,平原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山地有阿尔卑斯山系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最典型,另外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河流有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湖泊有日内瓦湖等 白色人种,多信仰基督教。语言有英语、法语、拉丁语、斯拉夫语 俄罗斯的石油,德国的美,法国和俄罗斯的铁,法国的葡萄酒等 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
北美洲 介于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和巴拿马运河之间 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中央大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山气候等 河流有密西西比河和圣劳伦斯河。湖泊有苏必利尔湖等北美五大湖 多白色人种,信奉基督教。美国东南部和西印度群岛有黑人分布,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美国、加拿大的煤、铁、石油和有色金属矿及小麦;墨西哥的石油、白银和玉米;中美诸国的香蕉;古巴的甘蔗等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
南南美洲 介于太平洋、大西洋、南极洲和巴拿马运河之间 西部为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与平原南北相间分布:亚马孙平原、潘帕斯草原等 热带雨林气候最典型,另外还有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 有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亚马孙河 以混血人种为主,语言有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巴西的铁矿、咖啡、甘蔗、大豆、阿根廷的小麦和牛肉,智利的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 巴西、阿根廷、智利等
大大洋洲 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和太平洋三大群岛 澳大利亚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东部山地为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和大自流盆地,西部为低缓的高原 气候半环状分布,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墨累河和艾尔湖 以白色人种为主,为欧洲移民,信奉基督教 澳大利亚煤、铁丰富,养羊业发达,盛产小麦,被誉为“坐在矿车里”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
南极洲 位置最南,介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 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 极地气候,主要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
无人定居,多考察站,如中国的中山站和长城站 矿产有煤、铁、锰、镍、海洋生物有企鹅、鲸、磷虾、海狮、海豹、海豚等
二、重要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考点一、日本
1. 图解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2. 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及经济状况
考点二、印度
1. 图解印度自然经济特征
2.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印度是亚洲耕地最大的国家,耕地占国土面积的一半。由于各地气候、地形等条件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
印度工业的分布及原因
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原因是那里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
棉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如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那里是棉花产地。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黄麻产区,如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印度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突出。如班加罗尔是印度的新兴工业中心,那里大学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交通便利,政策优越。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还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之一;共建有5个核电站,并将核技术应用于国防建设。
考点三、俄罗斯
1. 图解俄罗斯的自然经济特征
2. 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俄罗斯的气候以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从成因上看:(1)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少,因而气温低。(2)地处亚欧大陆最北部,加上西北低、东南高的地势,使得西伯利亚北部受北冰洋影响很大,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尤其是冬季,干燥、少雪、少云、日照微弱,使得气候更加寒冷。(3)东部、南部地势较高,有一系列山地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寒冷的程度。(4)西伯利亚北部的一些地方,如奥伊米亚康等,位于封闭的盆地中,本身积累的冷空气就很多,又有从山上滑下的冷空气的补充,使得这里终年成为酷寒之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所在地。
俄罗斯的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产与分布有何影响?
俄罗斯北部气温较低,是极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针叶林分布区。
中南部地区夏季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水热配合欠佳,大部分地区是高原,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东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但多为山地,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
只有东欧平原中南部,纬度相对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有伏尔加河和顿河经过,水热配合较好,以喜温凉的小麦、甜菜、马铃薯、亚麻等作物为主,为该国主要的农业区。
考点四、澳大利亚
1. 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植物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沙漠带。形成原因可借助澳大利亚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来分析。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的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2)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3)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成为干季,为热带草原气候。
(4)东北部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比较湿润,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5)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所以干燥少雨,沙漠延伸到西海岸。
2. 图解澳大利亚自然经济特征
考点五、美国
1. 图解地形对美国气候的影响
2. 图解美国自然经济特征
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与发展的关系
农业带(区)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
北部地区 ①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②土地较贫瘠,不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城市和人口集中,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中央大平原
中部、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利于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区 中央大平原
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水源充足;④北部春小麦,南部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无霜期长;②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生长成熟;③由于土壤肥力下降,植棉业已衰落,现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西部的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辽阔;③多天然牧场
考点六、巴西
1. 对比分析亚马孙平原与巴西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虽然地形平坦,但是森林茂密,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成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区之一。
巴西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适宜,地形平坦,且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历史上又是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点,经济基础好,因而人口稠密。
2. 图解巴西自然经济特征
3. 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原因
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既有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基本因素影响,也有地形的加强作用。该流域地势低平,北、南、西三面均被高原和山地围绕,只有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都能长驱直入,遇到高原和山地的阻挡而抬升降水,加大了流域内的降水量,形成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4.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后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巴西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其一旦遭到破坏则会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大规模减少,甚至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对全球气候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如导致全球变暖等;而且对局部地区河流的水量也必将产生影响。
对比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地理特征异同
(1)相同点:①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农牧业占主导地位。②农业发展快,机械化水平较高。③农畜产品商品率高。巴西的咖啡、蔗糖、大豆、橘汁是大宗出口商品,其中咖啡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④工农业、人口、城市都分布在本国东南沿海地区。
(2)不同点:①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不同。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湿热,利于热带作物生长;阿根廷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和小麦种植。②农牧业类型不同。巴西属于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量大,粮食不能自给;阿根廷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以养牛业和小麦种植为主。
知识点三、世界主要国家
1. 学习国家地理宜采用综合比较法,将不同国家的特点结合起来全面比较,了解各个国家间的异同,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获得不同国家较为完整的概念。
日本 德国 俄罗斯 美国 澳大利亚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位于北温带 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位于北温带 地跨欧亚两洲,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大西洋),东临太平洋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地跨北美和大洋洲,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大西洋) 位于南半球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跨热带和南温带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形南北纵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低矮山地 地形分三部分,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低矮高原
气候 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西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显著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类型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大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
主要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资源 除森林、水力资源外其他都很贫乏 煤、钾盐丰富 森林、煤、铁、石油、水能丰富 资源丰富,种类与储量大 煤、铁等资源丰富
工工业 部部门 钢铁、机械、电子、纺织等 钢铁、采煤、机械、纺织、电子等 煤炭、钢铁、石油、机械、化工等 钢铁、汽车、电子、石油等 钢铁、机械、纺织等
分分布 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鲁尔区、萨尔区、慕尼黑 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农农业 农作物 水稻 麦类、马铃薯 春小麦、冬小麦、向日葵 小麦、棉花、玉米等 小麦
分分布 沿海平原 北德平原 东欧平原南部 中央大平原 东南部、西南部
城市 东京、大阪、神户、横滨、名古屋、北九州 柏林、韩宝、法兰克福、波恩 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海参崴、伊尔库茨克 华盛顿、纽约、芝加哥、休斯敦、洛杉矶、旧金山 堪培拉、悉尼、墨尔本
2.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习国家地理时,要注意用综合联系的方法,如美国发达的工农业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如下图:
知识点四: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化恰恰代表其时代标志的政治格局的完整变化过程,即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或两大集团、两个体系的形成、发展、分化与瓦解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而发展的长期存在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垮台,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建立自己的国家,走向世界舞台。在经济方面,工业化已从西方发达国家向广大亚、非、拉地区转移,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已取得很大进展。联合国的建立,世界性、地区性跨国组织建立,经济与文化的交往,旅游事业的发展,都使世界各国及人民彼此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程度达到空前规模。
2.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表解
3.综合国力竞争知识体系表解
4. 联系地理环境因素,分析世界热点问题
纵观多年来出现在中东、东南亚、南亚、中美洲、非洲等地的世界热点,它们的形成大多具有以下几个地理条件:(1)地理区位优越。例如,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东南亚是“东方十字路口”,中美洲是西半球的“十字路口”,南非是西方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些地区最富有政治、经济价值,是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是形成热点的基本前提。(2)自然资源丰富。例如,波斯湾是“世界石油资源的宝库”,南非是“矿产波斯湾”,中亚是“当今世界最后一片尚未开发的油气丰富蕴藏地”。这些地区对某些发达国家来说,是廉价的原料、燃料仓库,维系着经济命脉,必须取得对它们的控制权和支配权。(3)自然环境分隔。例如,中东和中亚高原山地和沙漠广布,东南亚和中美洲峰谷相间、山高林密或海岛孤立。这些破碎、复杂的环境一方面不利于居民的交往融合,使其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分裂势力的生存和外来势力的渗透。(4)人文地理复杂。例如,种族隔离政策曾使南非长期动荡;近年发生在非洲之角及西非的“第一次非洲大战”也主要包含了种族、民族仇视的因素;巴尔干半岛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历来就是欧洲的“火药桶”;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并分化出许多派系,矛盾错综复杂,战乱丛生;南亚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历史遗留问题及价值观问题正成为霸权主义挑起地区战争、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5)地缘战略位置重要。例如,在冷战时期,东南亚被北约、华约这两大集团长期统管对抗;中东是前苏联南下路线与西方集团维持东西联系路线的战略冲突区;中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它坚决地排斥了前苏联的渗透并与古巴敌对至今。现在,东南欧、东亚、中亚的战略地位正在上升,已成为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这些地区一旦“有事”,就容易引来大国的介入,进而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国际化。北约为实现东扩在科索沃问题上做文章就是明证。
5. 探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的影响
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并完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12月19日,中国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出席世贸组织总理事会议。日,中国首次动用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应对美国筑起的钢铁贸易壁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它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究入世对中国各产业带来的影响。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