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健的墓盗墓笔记在哪里可以看?可以告知?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在哪里?怎么去黄花岗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在哪里?怎么去黄花岗烈士墓?
编辑:jessca 日期:
&&&&& 导语:在哪里?墓园坐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其主要建筑群汇集在较长的中轴线上,正门为有三个拱门的仿凯旋门式建筑,门额以花岗岩镌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小编告诉你怎么去?
   位于广州市先烈路。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失败了,同盟会骨干会员牺牲了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黄花岗。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黄花岗烈士陵园。
  七十二烈士陵墓位于黄花岗,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有铁链栏杆。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竖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墓后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纪功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陵园建设,筑起围墙,加强整治保护。1961年黄花岗烈士墓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址:越秀区先烈中路79号
  1.(黄花岗站)11 16 219 220 223 236 285 65 74 85 高峰快线12 高峰快线8 夜46 夜5 112 192 201 271 290 535 6 78 833 862B 862 大学城4线   
  2.旅游专线 广州一日游专线、旅游专线4路、先烈路近代革命史迹游专线到黄花岗站即到
我也说一句...  一、由冤案始末看权力博弈:码宋史码得心不在焉就找了这么个题材消遣消遣;由于临时起笔倘若内容乏味还期望各位看官能包涵(进入正题)抛开改朝换代的部分审视中国历史就可以看到在1个叫作朝廷的地方通过不断的整合权力实现无数次利益分配以及再分配(朝廷内部每个人所获利益的比重就看他实际掌握的权力大小)权力分为2部分A、加害能力了B、造福能力!皇帝在通常情况之下无疑是拥有了最大的加害、造福能力的人(不过倘若权力平衡机制被削弱;原先依据等级所赋予每个人相应的权力也会发生增减)楼主在正文会提到晚清源自湘军体系的浙江官员就在统治者控制能力减弱的前提下实际权力膨胀  政治领域不适宜独行侠生存(就以湘军为例:每营500人,营官1名、哨官4名在外。10人为1队、8队为哨、4哨为营;由军门择营官、由营官择哨长、由哨长择队长;这种人身依附形式的隶属关系往往会在中国的政治生态当中发挥其强悍的作战特性。)楼主就以公元日发生在浙江余杭县的1起“谋夫夺妇案”剖析当群体利益受到侵犯时既得利益阶层如何与对立面展开火拼(同治十二年)余杭县有1个名叫杨仆堂的自耕农(以种桑养蚕为业;)生有2子1女:长子杨乃文早夭,女儿杨菊贞(叶杨氏)出嫁不久丧夫而寡居娘家!公元1840年杨仆堂的次子出生就是本文的男主角杨乃武  首先说明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包括官吏(尽管有范仲淹之类“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好官)然而不可否认倘若要官吏挖个人存款来当官是绝对不可能的;官员要过体面的生活、要礼尚往来、要和上司联络感情(就凭个人收入也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楼主发言:98次 发图:0张
最高打赏:
最新打赏:
  因此就需要在“政策”想想办法;比方说征收粮食的时候“踢斗尖淋”而杨乃武就多次在公开场合和新上任的知县刘锡彤为保障农民利益发生剧烈冲突(杨乃武曾经作诗讽刺道: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又曾经在桥洞和乘船经过的刘锡彤)杨乃武为什么敢于和官员抗争?就在于他是属于绅士阶层
  公元1860年杨乃武中秀才;公元1873年杨乃武中举人;也就是国家后备干部(民间传说他正直且好打抱不平;常为乡亲出头言事、起草状纸)究竟杨乃武是维护正义还是为了通过抗争树立民间威信、染指地方利益都无关紧要;关键是他得罪了刘锡彤等大批浙江官吏!尤其杨乃武作为国家后备干部;他违反潜规则的行径就更令浙江官吏痛恨(少了收入的并不仅仅是刘锡彤;准确地说刘锡彤是利益链条最底端的)
  10月20日杨乃武(此时同治皇帝已经批复革除他举人功名)、葛毕氏被押送杭州;杨乃武原本打算循正常途径申诉(然而刘锡彤不是1个人在战斗)他们这个团队将向杨乃武展示这起冤案是怎样“将作就错”的(首先杭州知府陈鲁作为纠错机制的第1道环节成为掩盖错误的第1道安全阀)  杨乃武在夹棍之下数度昏死;只得承认砒霜是自己从杭州返回余杭途经仓前时从药铺购买(杨乃武捏造了1个姓名“钱宝生”)而仓前老街上的确有1晚礼服仁爱堂药店;老板叫作钱坦(钱坦原本不承认和杨乃武相识;也不承认将砒霜售于杨乃武)刘锡彤指示幕僚陈竹山半哄半吓拿到了钱坦亲笔写的“甘结”。
  陈鲁于公元日上报浙江按察司;按察使蒯贺孙原本觉得有疑点;然而他作为刘锡彤姻亲又是刘锡彤当着他的面拍胸脯;便上报浙江巡抚杨晶濬(杨昌濬作为浙江范围内最后1道纠错环节还不至于人云亦云;他派遣黄岩后补知县郑锡皋前往仓前暗访)刘锡彤闻讯就厚贿郑锡皋  一面是可能有冤情的“刺头”杨乃武;另一面是在公务方面和自己合作无间的下属们(换作你是杨昌濬有可能深究到底吗?)杨昌濬简单会审之后就于公元日向朝廷呈报(经过“秋审”维持杭州原判: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死到临头当然谁都会求生)此时要循正规途径纠错就只有“京控”杨菊贞(先夫叶梦堂、又名杨淑英)作为杨乃武的姐姐深知杨乃武的人品(杨乃武由杨菊贞照顾长大)
  在杭州监狱当中杨菊贞以自己的背当作杨乃武的书桌(写好呈递都察院、步军统领衙门的申诉书)想起李亘塘(经营茶馆的老者)是自己的忘年交(李亘塘同情杨乃武的遭遇;看完申诉书之后觉得“江南无日月;神州无青天。”之句欠妥)便把后1个“无”字改为“有”字;由于清朝规定女性不可以亲自呈递状纸(因此就由詹彩凤的表弟王阿木陪同)都察院批复浙江复审  而这起冤案就是浙江出笼;因此这个处理方式当然解决不了问题(继公元1874年4月杨菊贞首度“京控”杨菊贞又于当年9月由杨乃武表兄姚士法陪同2度上京)此次是向步军统领衙门呈递却又被打回头
  杨昌濬接到皇帝御批组织官吏重审(新任湖州知府锡光、绍兴知府龚嘉俊、富阳知县许喜德、黄岩知县陈宝善)数具回合之后锡光就借故回避改由龚嘉俊主审(葛毕氏、杨乃武两个人双双翻供)  偏偏同治皇帝驾崩(使得案子久拖不决)刑部主事王书瑞提醒疑犯可能死于狱中;两宫皇太后委派浙江学政、兵部左侍郎提督胡瑞澜主审(被杨昌濬胁迫的胡瑞澜将主审权下放蒯贺孙)也就是此次审讯杨乃武、葛毕氏留下终生残疾(既然正路已经不通杨乃武唯有尝试旁门)  杨乃武有2位乡试同年A、汪树棠B、夏缙川;汪树棠的哥哥是内阁中书汪树屏而汪树棠又是浙江首富胡雪岩的西席;至于夏缙川的哥哥是兵部吏部右侍郎、南书房行走夏同善(公元1874年杨菊贞在胡雪岩资助下)由弟妹詹彩凤、外甥杨荣绪、杨乃武的舅舅姚贤瑞陪同前往京城“抱控”  杨菊贞首先拜访夏同善(经夏同善介绍遍访浙江籍在京官员30多人)然后分别向刑部以及都观院、步军统领衙门申诉(夏同善还求助大学士、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翁同龢)以及刑部分管浙江司狱的林文忠(林则徐的第5子)
  浙江官员的诉求是将葛品连的棺木以及相关人员都提到北京;他们扬言要是此案不翻将会导致浙江无人再敢读书应考(公元日)杨乃武、杨恭治、吴玉琨、詹善政、钱姚氏、杨小娇、沈祥、喻敬天、喻王氏首批入京  3月27日葛毕氏、沈喻氏、王心培、王林、何春芳、阮德、沈体仁、王阿木第2批入京(12月5日刘锡彤、沈彩泉以及葛品连的灵柩入京)关于此案的的处理意见分为维持原状和推翻原判2类A、以四川巡抚丁宝桢为首的官吏要求维持原判[刚在山东巡抚任上将奸宦安德海斩首的丁宝桢叫嚣:“翻了杨乃武一案;还有谁敢当地方官?(此案何可翻?公真愤愤;将来外吏不可为矣!)”]B、而包括传媒在内的士林阶层都主张翻案(凭心而论该案之所以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要感谢《申报》的忠实报道)  刑部尚书桑春荣在丁宝桢的胁迫之下不敢推翻原判;矛盾上交而两宫皇太后给予该案局部平反(A、杨昌濬、胡瑞澜革职;B、刘锡彤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C、陈鲁革职、郑锡皋革职;D、与胡瑞澜一块审讯的宁波知府边葆诚、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候补知县龚世潼革职;E、蒯贺孙已死免予追究F、沈祥杖80、徒刑2年;G、沈彩泉杖100、流2000里;H、陈竹山死于北京狱中)  而杨乃武由于曾经教葛毕氏读经识字以及同桌吃饭被杖100(不予举人功名)葛毕氏被判杖80(两宫皇太后正在举棋不定之际翁同龢授意门生王翱上书;指出杨乃武该案的本质是朝野都关注生杀予夺的权柄是掌握在朝廷还是掌握在督抚手中)  当然两宫皇太后也不可能完全公事公办(例如杨昌濬不久便官居闽浙总督)由于招惹官司以致杨乃武倾家荡产(在亲友的资助下赎回桑田并且通过智慧、汗水培育了杭嘉湖一带的优良蚕种“凤参牡丹”)经历人生巨变的杨乃武心性大变(旁人再找他写诉状都一概拒绝)实在推辞不掉就用水写在水石板上(让来人抄写)
  原本要更新发生在明朝喜靖五年(公元1526年)的李福达案;却被告知有违反法律、政策的内容(哪位仁兄可以给个QQ号;替小弟看看什么不恰当?)
  刚刚突发奇想将1段正文打到猫版主的对话对话框里;看看能不能发;结果提示有敏感词
  哪位仁兄可以作个示范:什么内容是不需要第3方授权的?
  征集创意(不会有敏感词语的案例分析请各位看官提供1个)倘若下周没有回音便意味着此贴浮不起来——巅峰从此盯城市“东吴春秋”去也!
  楼主直播
  @嘿嘿真可爱 12楼   楼主直播 。顶一个 嘎嘎  -----------------------------  多谢“嘿嘿真可爱”大驾光临寒舍;不过兄台没有带“创意”过来;能否为小弟想想辙?另外巅峰在城市版“吴越春秋”更新过正文;是否应该粘贴过来?!
  @仰望巅峰 13楼   多谢“嘿嘿真可爱”大驾光临寒舍;不过兄台没有带“创意”过来;能否为小弟想想辙?另外巅峰在城市版“吴越春秋”更新过正文;是否应该粘贴过来?!  -----------------------------  什么创意?
  二、必需看清楚自己的领导:公元1526年(明朝嘉靖五年)馬录出按山西;太原一个名叫薜良的百姓前来举报太原指挥使张寅是化名的“反动会道门骨干”李福达。李福达又是何许人也?话说有两个邪教头目王良、李钺不安于当骗几个香火钱的神棍(随着事业的扩大有了政治追求)无数历史证明了宗教神权只能够依附世俗皇权;而绝对不可以妄想搞对抗(黄巾军起义、元朝末年刘福通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揭示了革命者素质有多么重要;倘若是高素质的革命群众试问又怎么会充当邪教头目的炮灰、打手?)  王良、李钺被镇压之后李福达被充军到山丹卫戍守边关;随之化名李午潜逃却被清军御史抓获;再度被充军到山海卫(李福达2度越狱)来到洛川定居(宣扬弥勒教的教义)网罗邵进禄等信徒发动叛乱(结果李福达组织的这批信众太不给力)邵进禄等人遭到朝廷正法  事情要是到此为止还有什么故事可说?李福达早已经用“黄白术”结交了权贵——武定侯郭勋(说到郭勋就不能够不提明朝中叶、影响巨大的“议大礼”)嘉靖皇帝是接替他堂哥正德皇帝的皇位(由于正德皇帝没有儿子)按照封建法统;嘉靖皇帝得替正德皇帝继后香灯(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大臣倡议嘉靖皇帝得以正德皇帝生父弘治皇帝的“宗子”的名义继承大统)
  嘉靖皇帝当然想认自己的亲爹、亲妈(可是杨廷和得到张太后即为弘治皇帝的皇后支持)正当嘉靖皇帝孤立无援之际1个屡试不第、将近半百才勉强被录取为2甲进士的小官吏投机(上书肯定了嘉靖皇帝没有必要过继给自己大伯弘治皇帝!)而此公就是嘉靖皇帝的第3任首辅张璁{就在张璁、杨一清(嘉靖皇帝的第2任首辅)、郭勋与嘉靖皇帝的内外呼应之下;杨廷和含恨引退而杨慎(杨廷和之子)筹划的飞蛾投火式的“左顺门群臣哭谏活动”又以集体挨廷杖的败局告终}  闲话少叙、说回正题:郭勋获悉李福达栽在馬录手里就寄信向馬录说情;至于郭勋之所以肯为李福达奔走是因为李福达能够替自己变金银(黄白术)巅峰估计是李福达通过变魔术的手法将财物孝敬了郭勋  然而郭勋的关说并没有起效(馬录不仅没有买账而且联合山西巡抚江潮将案情汇报嘉靖)郭勋包庇李福达的事传扬到朝廷(都御史聂贤等人弹劾郭勋犯了谋逆罪)尽管郭勋当初卖了人情给嘉靖皇帝;却不意味着嘉靖皇帝可以包容郭勋与帝国的敌人搅和在一起!
  嘉靖皇帝下诏将李福达父子“论死”并且抄没家产、判处妻女为奴(同时还勒令郭勋说明问题)给事中王科、给事中郑一鹏、给事中程辂、给事中常泰、给事中刘琦、给事中郑自璧、给事中赵廷瑞、给事中沈汉、给事中秦祐、给事中张逵、给事中陈皋谟、御史程启充、御史卢琼、御史邵豳、御史高世魁、御史任淳、南京御史姚鸣凤、南京御史潘壮、南京御史戚雄、南京御史王献、评事杜鸾、刑部郎中刘仕、主事唐枢乘机要“痛打落水狗”  郭勋同志的人缘还真是差(也是他急中生智)拿“议大礼”说事;又找了张璁、桂萼助阵(桂萼也是“议大礼”的受益者)嘉靖皇帝的猜疑就被他们勾起(李福达等人被交给北京三法司讯问)之后嘉靖皇帝又组织文武大臣重新讯问(讯问结果没有差异)倘若有少许的出入嘉靖皇帝就不会联想到“清算郭勋”=“抹黑议大礼”  嘉靖皇帝打算亲自讯问;在杨一清的劝阻之下交给尚书颜寿颐等重审;官员们发觉不对劲(将李福达的谋反罪名改为妖言罪;当然死刑是难免的)对于嘉靖皇帝而言这个结果可谓“火上浇油”:嘉靖皇帝下诏将馬录、江潮以及参与过审讯的布政使李璋、按察使李珏、佥事章纶、都指挥馬豕逮捕(于是“老母鸡变鸭”:经审讯薜良被判定诬告)嘉靖皇帝却由于没有将馬录入罪而不满
  龙颜大怒的嘉靖皇帝委派张璁、桂萼、方献夫(还是“议大礼”的获益人)“分署三法司事”将颜寿颐、侍郎刘玉、侍郎王启、副都御史刘文庄、佥都御史张润、大理卿汤沐、少卿徐文华、少卿顾佖、寺丞汪渊下狱(经过刑讯以及搜查)发现他们和大学士贾咏、都御史张仲贤、工部侍郎闵楷、御史张英来往的内容涉及了探讨李福达此案的“私书”。  更正:颜寿颐应该是颜颐寿  ——————————————  最后说说该案的最终结局:遇赦不宥者(朝廷进行大赦时被排除在外)5人、谪戍边卫者(让他们在为伟大祖国站岗、放哨的过程当中改造自己的灵魂)7人、为民者(指罢官)11人、革职闲住者(让他们反醒;意味着有机会起复)17人、下巡按逮问革职者(指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5人;至于马馬的罪名是“故入人死未决”应当判处徒刑而嘉靖皇帝却想将他处死(桂萼认为馬录尽管故意要入“张寅”的死罪)毕竟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将他处死“恐天下不服”  因此就在桂萼的建议之下将馬录以及子孙“谪戍广西南丹卫、遇赦不宥”这个结果是在公元1527年9月做出的(10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537年嘉靖皇帝“喜得皇子”唯一不赦免馬录)当初提供证言的证人都被判处“谪戍”至于薜良总算是“在劫难逃”被判处了死刑(“张寅”被恢复了职务)
  @嘿嘿真可爱 14楼   什么创意?  -----------------------------  贤兄是否知道古代有什么案子反映中国人情?  巅峰的创作宗旨就是谈历史疑案说华夏人情!
  更正:重审“杨乃武谋夫夺妇案”的胡瑞澜在浙江巡抚杨昌濬暗示之下将主权权下放宁波知府边葆诚  并补充:被杨乃武胡乱招供牵连的钱坦后来在刑部奉旨复查之前死去;可能是浙江的官吏杀人灭口(此事使得杨乃武昭雪之后愧疚终生!)
  楼主是个天才
  @天边星光365 21楼   楼主是个天才  -----------------------------  多谢天边星光365:要不是楼主的脑袋够大————非得让这顶超高的帽子把头轧得扁扁(尽管天才这俩字的确让楼主非常得受用;然而楼主即使再能装大尾巴狼也没有宽肩膀;扛不起这么沉的招牌)
  三\谣言的推力:晚清时期的西洋传教士和当代神职人员在中国人民心目当中的形象_____________可谓是天壤之别!究其原由;尽管西洋教士当时声称自己此行是为了向中国人民"传达上帝的福音"而"山高水长"地来到大清朝;然而中国人民虽然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专政之下麻痹;但是并没有愚昧或者说看惯了强势统治者的虚伪面孔的中国人民比非洲哲人更早领悟到这些西洋教士捧&&圣经&&的手最终将攫取大清朝的黄金!  其次中国人民当时信奉"敬天法祖"的儒学而洋教主张"原罪说";试问当某个金发蓝眼\高鼻深颧的西洋教士用变腔变调的中文对某个清朝子民说"人是生而有罪的;你的父母和祖先正在地狱当中受苦"怎么会不被当成鬼?!
  因此公元1870年西洋传教士在天津创办"育婴堂"时无人问津!往远处说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军\法军焚毁;让国家经历长达14年战乱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打着洋教的旗号!往近处说贵州\江西\四川等地西洋教士如何伙同教民\官府欺压百姓\巧取豪夺也为中国的人民所深知(可以说列强通过枪炮所强行"合法化"的传教行动被中国人民从内心当中抵制)  因此西洋教士采取经济奖励的办法(凡是送1名中国孤儿到育婴堂的可以得到5两银子)偏偏这个时候天津正多发人贩子迷拐幼儿案;同时法国\英国的育婴堂流行不知名的传染病(多名婴儿死亡)于是就有流言:是西洋教士指使人贩子迷拐幼儿并且将孩子"挖眼剖心"来修炼邪术
  西洋传教士原本就是被大清子民所敌视的;况且又有育婴堂死人这1"事实"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论断;凡是扩散迅速的谣言必然是有"事实成分"的
  6月18日天津的民间组织"水火会"审讯1名由桃花口居民抓获的人贩子;注意该人贩子名叫武兰珍(经过刑讯逼供他承认自己是受河楼教堂的教民王三指使犯案)
  6月21日天津知府张光藻将武兰珍提到河口教堂对质;由于教堂外聚集着数百名"水火会"的成员;因此张光藻的搜查要求被拒绝;由此我们就可以再度断言凡是扩散迅速的谣言必然是没有正常信息沟通途径的!
  当天下午随着人流越来越多;不知道是哪个挑头向教堂当中投掷石子\瓦片;此举更激怒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他怒气冲冲动地闯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的衙门;要求崇厚派兵弹压(可是崇厚由于担心引发民变;只肯派遣2名巡捕!)据法国人的说辞:丰大业是个资深的外交官\文明的绅士
  然而在崇厚敷衍的情况之下丰大业掏出随身的两杆洋枪向崇厚射击(值得一提的是据崇厚回忆当天在丰大业的身后还有个手执利刃的外国人;可想而知丰大业根本就不是去找崇厚协商的)在积弱的清朝担任外交官;要让"文明的绅士"不颐指气使试问会有这种可能性吗?
  幸亏崇厚没有被打中(丰大业将崇厚吓个半死之后来到海河边的狮子林桥上)当时这个区域已经"民情汹涌"\"街市聚集水火会"已有数千人;丰大业在这里遇到了疏导民众刚刚返回的天津知县刘杰(骄横的丰大业一阵咆哮之后又掏出洋枪射击刘杰)却打中了刘杰的家仆高升
  随即丰大业就被愤怒的人群打死;当天晚上天津全城"万民聚集"\锣声大作;以天津当地的民间组织"水火会"成员为骨干的天津绅民先后烧毁了河楼教堂\法国领事馆\收养中国幼儿的"仁慈堂";群众将育婴堂内的的孩子抱出(在这场大骚乱当中有13名法国人丧生;被无端连累的还有3名俄国人\2名比利时人\1名意大利人\1名爱尔兰人!?)
  6月24日外国军舰驶往天津;7国公使以法国公使为首向总理衙门抗议!
  这就不能不提到当年仅仅35岁却异常工于心计的那拉氏(中国人民又习惯称她为慈禧太后)几乎是教案刚刚爆发;慈禧就确立了息事宁人\维护和局的方针;但是慈禧不愿表明自己的意图;为此6月23日在调任两江总督曾国藩为直隶总督的上谕当中她这样指示:"持平办理;顺舆情而维大局"  西太后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在"战"与"和"两难;"论理"与"论势"相持不下的前提下;她所谓的"顺舆情"和"维大局"是无法平衡的冲突;不可克服的矛盾(也正是在教案爆发之际;以宝鋆\奕訢为首的洋务派大臣就主张和平结案\维护大局;为此他们强调"津民无端杀法国人;真是无端抢掠!")而以李鸿藻\奕譞为代表的"清流势力"(守旧派大臣)主张"民心尤不可失"甚至呼吁借舆论沸腾\"民气大张"的势头和洋人决一死战;以彻底将天主教势力驱逐于国门之外.  还得说说被欧阳兆熊概括为"一生三变"的曾国藩;曾国藩做京官时"以程朱(程颐\程灏以及朱熹)为归依"而创办湘军时"则归申韩(申不害\韩非)"及至晚年则以旷达为意"以禹墨为体\老庄为用"这个说法后来普为人知;然而它依旧拘泥于皮相!在曾国藩渐行渐远\越磨越平的心路历程背后不仅有他始终不变的儒学本色;而且有时代和个人的深刻尴尬
  曾国藩担任京官时有过向咸丰皇帝上书直谏的经历;他批评咸丰皇帝"琐碎\徒尚文饰\骄矜自是";创办湘军时曾国藩设立"审案局"\参奏陈启迈\获罪骆秉章\弹劾宗室崇纶(凡此种种无不彰显"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健色彩)与他一腔忠诚\披肝沥胆对比(不仅那个腐朽官场对他侧目;而且颟頇\摇摇欲坠的朝廷也猜忌于他)据说在湘潭首捷之后大学士祁隽藻就提醒咸丰皇帝"曾某以在籍侍郎,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  因此曾国藩度过政治生涯当中最艰困的时期;从长沙到衡州他不仅屡战屡败而且形单影只(每逢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在处处碰壁\多次自杀不遂之后他湘乡荷叶镇的旧宅(以"守制"的名义开始1年多的痛苦反思!)他只能改造自己(自觉使自己契合于腐朽的时代)
  在平定太平天国的前期战斗当中曾国藩多次推功于出身旗人的封疆大吏官文;在和沈葆桢\左宗棠\毛鸿宾等汉族干吏的合作当中曾国藩也每每与人为善\见过不责\见功不掩并由此成为1个戴着镣铐的善舞者\1个貌似分裂却实则异常统一的末世圣贤(曾国藩以近似苛责的姿态,保持着内心的独立以及自我体察).  天津教案爆发当年(曾国藩的右眼失明\肝病恶化\眩晕病症日益严重)5月21日他就向朝廷乞假1个月开始卧床静养(然而6月23日他续假的奏折刚刚抵达北京;西太后就以婉转地口气"曾国藩精神如可支撑"让他赶赴天津去接手"滚烫的山芋")  同时抵达的还有曾国藩从江西订购的"寿材"(打造棺椁的建昌花板)这个巧合让心有戚戚然的曾国藩于7月2日在保定衙门立第2份遗书(对于后事他钜细无遗地悉数道来)然而与曾国藩晚年的文字一样;后人看不到他对于国家前途\天下大事的剖析...........所有这一切无不让人想起1个老农\1个寻常乡绅的形象(这个青年时期以"内圣外王之业"\"不愧天地之完人"自期的传统士大夫;这个师法孔孟\兼取百家的"最后一个圣贤"已经回到他最初的来路)
  7月8日曾国藩莅临天津;然而7月21日也就是14天之后;他的&&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就让全国的舆论哗然并且让自己沉陷口诛笔伐!他到达天津之后细细询问了数百名拦轿递禀者;挖眼剖心有何实据?(无一能指实者)他又询问了150多名河楼教堂(望海楼教堂)当中的中国教民"均称习教已久,其家送至堂中豢养,并无被拐情节."更为重要的是曾国藩抵达天津14天以来"亦无一遗失孩童之家控告有案者"  可惜全国的舆论早已经被"反复验证"的谣言(从坟地挖出的尸体\人贩子的供词等等)所强化(尤其是曾国藩讯问武兰珍的笔录更让受害家庭觉得语焉不详;曾国藩是吃里扒外\颠倒黑白)据曾国藩的日记所载:在武兰珍的身上发现"跪伤"\"棒伤"\"踢伤"  激怒全国人民的又岂止这些?曾国藩在奏折末尾的处理意见当中倡议以命抵命;也如天津百姓所期盼的那样调动部队开赴天津(不过他并不是打算抗击法国进行备战而是弹压\震慑不肯息事宁人的天津绅民)然而在举国共讨之际;却并没有人注意到朝廷将曾国藩的奏折抄录朝野时竟有意删除曾国藩为天津绅民辩护的"5个致疑点"  曾国藩谈及西方的建筑均设有地窖(用于隔潮并且储藏煤炭)却由于不是本地的匠人建造;以致天津的绅民误会"地窖深邃,各孩童幽闭其中."对于天主教信仰的无法理解更导致众多疑点的出现(曾国藩以前任江西进贤知县魏席珍的女儿"贺魏氏"举例)她原本到教堂求医却在信教之后不肯回家(又以洗施仪式举例)教民初死就有神甫"以水沃其额而封其目,谓可升天堂也."对于习惯用哭丧形式表达伤痛\悲哀的中国人而言则相当得诡异
  最要命的是当天津谣言四起\形形色色的揭贴檄文层出不穷之际;望海楼教堂又弥漫了1场空前的瘟疫;几十个年幼教民的遗体在夜间埋葬;这些棺木埋葬极浅;经觅食的野狗发掘后"胸腹皆烂\肠肚外露"这就难怪天津的百姓"各怀恚恨"不可否认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受到怯懦的崇厚影响(可是他毕竟是抱着"持平办案"的心态;倘若这份奏折能够全貌展示在天下人面前;想必曾国藩就不会一边倒的被指责为"卖国"!?)  而这就是那个长袖善舞\让人一言难尽的女人(那拉氏)要让曾国藩为她承担起"理"\"势"对立;"战"\"和"两难的代价(因此她迟迟不肯表态;甚至在7月25日就曾国藩的奏折进行殿堂大辩论时她还欲擒故纵地表态:"此事如何措置,我等不得主意.")同日西太后在给曾国藩的旨意当中再度强调她那两个水火不容的立场"和局固宜保全,民心尤不可失!"  自从慈禧执政以来她就不间断地感觉到"内轻"\"外重"的失衡;"中体"\"西用"的纠缠以及满族作为少数人口却统治\管辖整个国家的先天不足;自己作为女人却要"牝鸡司晨"的名不正言不顺.........."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包括""和"夷狄"的主客易位而且包括人心\社会\民族\深宫\权力格局\文明演替的种种紧张关系  在这种情况之下慈禧展开了此牵彼制\翻云覆雨的权术生涯(在长达48年的政治生涯当中;除奕?\李鸿章等少数权贵;很少有大臣可以瞥见西太后的内心深处;或许还有1个曾国藩)曾国藩可以发现西太后经过10年的历练;手法娴熟并且得心应手!?不仅表现在了天津教案的处理上;而且表现在"进1步退2步"的洋务运动的节奏上.
  由于民怨沸腾;朝廷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而李鸿章将原来判处20名死刑\立即招待改判为16名死刑\4名缓刑外;其余不变(10月5日当张光藻\刘杰被发配黑龙江"效力赎罪"时曾国藩先是让幕僚赠银3000两;又多方张罗地筹集了10000多两银子安顿他们的亲属)据说曾国藩在他们前往满洲前夕与他们促膝长谈;而他们也并不怨恨曾国藩!10月19日又当16名案犯在天津被集体处决之际;曾国藩担心有枉死者又每家抚恤500两银子  然而曾国藩的湖南同乡却视他为奇耻大辱(他们不仅将位于北京的湖南会馆的曾国藩的"官爵匾额.........悉被击毁")而且削去他的名籍(某位湖南举子还撰写对联"杀贼功高;百战余生真福将!和戎罪大;早死三年是完人!"来刻薄地挖苦他的人生转折.)却无论是曾国藩还是西太后都没有想到法国当时正在和普鲁士争夺欧洲霸权;历史注定天津教案被视作民族耻辱(赔偿白银460.000两;充军流放25人)尽管是出于要维护大局的目的  10月28日崇厚作为专使由上海出发前往法国道歉;以示和法国"实心和好"不过法国却正和普鲁士激战正酣(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无暇接待)公元日崇厚才被法国的第3共和国首任总统梯也尔接见(崇厚原本以为法国必然对案子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却不料梯也尔答复:"法国所要的,并非头颅,而是秩序的维持和签约的信守."
  四、狼吃羊的社会现实:公元1898年孙美瑶生于山东省北庄镇白庄村(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乡境内)因他在家中排行第五;于是被乡亲称之为孙老五。孙氏是当地有名词的富户;孙美瑶的大哥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属于小有声望的知识分子!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当中(说到军阀就可以联系到狼吃羊的社会关系——狼可以选择将羊整个吞掉;也可以选择养着羊;等长点肉就割上1刀。至于羊是红烧、清炖、葱爆、黄焖、香辣又有什么区别?)  既然是军阀混战;执政者今天不知明天事;当然不可能采用慢条斯理的吃法;当时就有将田赋(农业税)预先征收到30年之后的而百姓除面对官府盘剥之外还要面对土匪武装的压榨(土匪和官府是可以相互转换角色的:某些土匪武装选择划分势力范围;向境内的百姓勒索“保护费”)引伸开来某些军阀战败之后会改行为土匪;极个别土匪被政府吸收(招安)之后就变成正规军
  说到孙氏生活的山东;以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不可能例外;同样是民不聊生加土匪的活动猖獗(土匪敲诈也就是俗称的“借粮”往往锁定孙氏这样有头有脸的人家)而当时的政府往往将通匪的行为视作应该处以极刑的罪状(正规军和土匪武装必然是不共戴天的因为羊的份额是有限的;倘若正规军放任土匪武装等于减少自己“打牙祭”的份额!)
  因此无论当时的正规军是否有剿匪的主观意愿以及剿匪的军事实力;公开的立场都是要搞“严打”的(这就迫使孙氏这样的家庭由民变匪)就在公开1918年孙美瑶的大哥孙美珠在多次两头受气之后大发牢骚;与其这样倒不如拉队伍上山(恰巧被孙美瑶听到结果他就在当天晚上将房子付之一炬)全家人眼看没有退路只得上山
  抱犊崮居沂蒙山七十二名崮之首;山崮突兀像1位巍峨端坐的君子因此也被命名为“君山”。根据当地的县志记载:昔日有1个姓王的老汉抱牛犊在上面耕田;后来他羽化成仙而去;所以抱犊山和抱犊崮的名字也由此而得!孙氏兄弟上山之后由孙美珠和族叔孙桂枝分别为大寨主和老寨主
  苏、鲁、豫、皖四省数十县的饥民闻风而来,聚者达数千人。有不少知识分子也慕名而来,包括曾经受到鲁迅赞誉的鲁南作家王一民都来为他们出谋划策(公元1920年的清明节孙美珠宣布组建“山东建国自治军”下辖5路军)由孙美珠担任联军总司令并且提出口号“以平等为主义,均户为目的,志在除尽贪官污吏,杀绝劣董恶绅。”官府面对土匪时是可以睁1只眼闭1只眼的(前提条件就是土匪不可以搞集团化、正规化经营)
  因此面对想要建立品牌的孙美珠(当时的北京政府——曹锟的直系军阀指使山东督军田中玉展开围剿)公元日,在西集的某次遭遇战当中,孙美珠被俘虏且随即遭到政府军杀害(现年24岁的孙美瑶被余部推举为联军总司令!)田中玉指挥山东第5、第6混成旅和老5师、第20旅等继续展开对联军的围剿。为死里逃生“山东建国自治军”经过了集体讨论:做出由孙美瑶等人率领1批精干力量突破重围之后;在津浦铁路上拦截常有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来华人员乘坐的特快列车之决议(倘若是西方国家面对恐怖组织绝对不妥协的当代;土匪的企图必然落空。)
  根据在上海、南京等地所设的联络站提供的情报:孙美瑶获悉由浦口驶往天津的特快列车上有西客(于是土匪决定乘路警都去为韩庄警务段段长张文通祝寿的机会)在沙沟、临城之间的姬庄附近把铁轨拆开(公元日2时50分左右)由浦口开来的列车至此就出轨
  孙美瑶就命令部下丁开法、孙美松等率领身强力壮、精通武术之人破窗夺门、蜂拥而上。当时共掳获乘客的数目据目击者回忆说法不一(有的回忆七八十、有的回忆二三百)根据比较具体的数字显示为西客39人、中客30人!
  孙美瑶就命令部下丁开法、孙美松等率领身强力壮、精通武术之人破窗夺门、蜂拥而上。当时共掳获乘客的数目据目击者回忆说法不一(有的回忆七八十、有的回忆二三百)根据比较具体的数字显示为西客39人、中客30人!
  除英国人纳思满由于拒捕被打死之外都被胁持到抱犊崮;其中的外面旅客以美国人居多如洛克菲勒的妻妹露西.奥尔德里奇、美国陆军军官平克少校、美国陆军军官艾伦少校以及《密勒氏评论报》的鲍威尔(这些西方人的名字在公元日和8日出版的《顺天日报》部分刊登)
  后人的这样一段文字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列车经过沙沟车站,继续朝临城车站前进,此时窗外一片荒野,只有列车在夜间疾速飞奔。突然列车发出奇怪的声音,同时震动起来。紧接着,车头及煤车出轨,列车停止。人们从睡梦中醒了过来,车内一片骚乱。原来司机在车灯的照射下,忽然发现前面的铁轨上黑影幢幢,汽笛的尖啸声赶不走他们,危急之下只好来个紧急刹车。由于行驶速度过快,列车一时停不下来,开到了长约数十丈被拆去了接轨部件的铁轨上,前面的机车、邮车、3等客车一齐出轨倾覆。紧接着密密麻麻的劫匪仿佛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列车的四面八方,他们一边开枪一边叫喊着。”  “乘客们乱作一团,大多数人将希望寄托在配备手枪的车警身上,而且车上还有1队随车护路警队,配备了两挺先进的机关枪。然而警察1见外面数不清的劫匪冲了过来,马上就手忙脚乱,很快就被劫匪制服。”
  孙美瑶部将中外旅客胁持到抱犊崮之后,分别进行询问之后将以下4种人释放A、凡是和孙中山先生的组织有联系的B、曾经参加过海州暴动和毫州暴动的C、家里不足40亩地的D、有医巫百工技艺的(另外一家人有几个同时被掳的只留一人;有父者不留子、有兄者不留弟、有夫者不留妻)这样最后被留下来的中客约30人、西客约20人(随后孙美瑶发出通告:称如田中玉等胆敢继续围剿,就立即将西票撕毁。)自从晚清以来洋人的话语权最重(因此孙美瑶绑架肉票的时候就有1个相当重要的犯罪动机:也就是借助外部力量压服“朝廷”)
  临城大劫案发生之后,中外为之震惊。驻北京公使团推举葡萄牙公使符礼德为代表向北洋政府提出口头抗议,认为临城劫车案是“庚子拳乱”再现,要求迅速中止军事行动,以免激怒孙美瑶!田中玉等原本不答应解除围剿,但是在公使团的高压之下承诺于5月13日上午9时之前将全部军队撤离
  随之孙美瑶于5月11日开始和北京政府展开谈判;经过数个回合的讨价还价达成协议如下:“山东建国自治军”就地改编为“山东新编旅”归第5师节制,委任孙美瑶当旅长。招编3000人并且付款85000元(当双方在协议上签字之后人质获释)
  可是被收编的孙美瑶并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因为在北洋政府看来他始终是1个心腹大患。为了彻底消灭孙美瑶部,公元日(当年的年末)新任的山东督理郑士琦就指使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设“鸿门宴”将孙美瑶诱至,然后宣布了他“怙恶不悛”、“野性难驯”、“抗命不遵”若干罢免将他处决(关于孙美瑶的死亡方式:大部分专家和史料称他是被枪决)有少数文章称他是被石灰迷住了双眼之后用刀斩下头颅!
  猫版主:这个帖子荒废许久;今天没有灵感码宋史;随手拿起来!本人请版主兄多捧捧场(版主的知识面、人面估计比本人广)就请版主兄想个题目
  李福达那个案子让我想起了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原来还真有这么回子事
  @罗纳尔虎 55楼
12:23:00  李福达那个案子让我想起了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原来还真有这么回子事  -----------------------------  兄弟叫罗纳尔虎请问是足球“球迷”吗?恕在下直言:迷谁都好就是不要迷人称一帮太监上青楼——没人会射的中国足球(这应该是体育被纳入体制的悲哀;由此证明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在政府领导之下办好的!)  另外说说李福达的案子;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原本在下也认同这个说法(然而今天看帖子读到真理;请原谅无法复述原话;好像是说历史是依照特定的规律发展的;又说读历史即使学到买菜少花钱也是收获;还说相信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人是对于未来不负责的人。)  当初在下认为自己了解历史;后来感觉历史完全不是自己这种水平看得懂的;到现在总算看懂一点;大概就是摸索到一些规律了吧!月关的大作在下没有机会拜读;想必精彩程度远胜此文(不过可以肯定创作历史小说也要做史料搜集的功课)不知道月关的史料是否也来自《明史列传94》?
  您好,我是罗纳尔虎,曾经是一个狂热的伪球迷,就是那种只知摇旗呐喊,却搞不清什么是越位的球迷,我一个同事曾调侃我是披着球迷外衣的球盲,历经多次被中国足球伤心之后,早已对足球心灰意冷。  你说对历史有所感悟,重新认识到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要知道历史的真像只有一个,但那是否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知道的是别人要我们知道的。  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是一部写得相当精彩的小说,是当年起点网点击率冠军的小说,号称是穿越文学的巅峰之作,里面不仅仅是有精彩的情节,还有作者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建议你看看。应该不会失望的。
  @罗纳尔虎 57楼
13:51:00  您好,我是罗纳尔虎,曾经是一个狂热的伪球迷,就是那种只知摇旗呐喊,却搞不清什么是越位的球迷,我一个同事曾调侃我是披着球迷外衣的球盲,历经多次被中国足球伤心之后,早已对足球心灰意冷。  你说对历史有所感悟,重新认识到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要知道历史的真像只有一个,但那是否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知道的是别人要我们知道的。  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是一部写得相当精彩的小说,是......  -----------------------------  兄弟认为仰望巅峰写的历史是不是仅仅想让读者知道的历史?其实兄台说的历史真相是否是读者知道的历史无从得知未免将自己的觉悟看低(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没错吧?兄弟也是创造历史的人没错吧?)创造历史的人又怎么分辨不清何为信史;何为伪史呢?另外在下有机会肯定会借鉴月关的大作(可以肯定穿越小说写的历史之所以能够让读者接受;绝对不会是作家意淫现实生活的文字!)
  写给罗纳尔虎和其他网友看的话:曾几何时在下觉得历史不应该任凭记录者篡改;当然还没有泪痕春雨老师想的深刻;现在仰望巅峰尤其是在下拜读《太监是怎样炼成的——不是男人的男人》之后觉得我们研读历史是可以抓住事物本质的!就好比唐太宗李世民无论他怎样美化自己;我们都知道他没有正当防卫;而是亲王和太子之间矛盾激化导致采用极端方式(这也是唐高祖李渊设计的权力制衡游戏宣告失败——老子主导者的地位由于他某个儿子占据了强势而丧失)当初必然有人警告过李渊亲王和太子并驾齐驱将引发争端;李渊这样的政治家难道估计不到?相信他是有足够的信心才故意而为之  泪痕春雨老师创作两晋南北朝时写到晋武帝司马炎立晋惠帝司马衷(就是说“何不肉糜”的老兄)实在是设想的精确到每个环节(而唐太宗李世民在太子李承乾被废黜之后也舍弃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等英果类己的亲王最终确立晋王李治)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在矮子里面拔将军?就是避免强势的太子在位置上积累声望之后和老皇帝产生龃龉;同时为保障太子继位之后的政局稳定设计宗室、外戚、豪门互相牵制的权力格局;泪痕春雨老师精辟的分析:晋武帝司马炎的方案倘若执行者不是想带着整个家族自杀就是完美的  可惜后来的执行者都犯了皇帝的高级助理想要将皇帝的财产转移到自己名下的错误(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高估了执行者——原来他们都是些在光天化日的闹市抢劫他人的黄金的匪徒:正所谓眼睛只看得到黄金却看不到人)泪痕春雨老师告诫我们研讨历史不要用现代人廉价的观点居高临下地评判书中人(就好比奴隶做到后赵帝国皇帝的石勒)他的经历、谋略都是常人所不具备的(至于石勒没有将石虎铲除导致这个杀人狂侄子将妻儿的性命都给结果)正如泪痕春雨老师所说石勒难道会不知道强势的石虎对于自己的妻儿具有威胁?有些问题在民权社会的人看来是轻而易举的;然而在皇权社会的人看来却并不是答案非此即彼!
  古希腊有位历史学者某天和他的一个朋友上街,目睹了一起街头斗殴事件,回去后,两个人都就此写了记录文字,但是让这位历史学者沮丧的是两个人同时目睹了同一事件,但记录的结果却有着不小的差距,这位历史学者由此推断,那些书上的历史记录可信度是多么的不靠谱,且不说那些笔录历史是否真实,每一个作者在记录历史时,不可避免的掺入了自己的主观看法,同时在记录细节时有所增删。
  @罗纳尔虎 60楼
20:15:00  古希腊有位历史学者某天和他的一个朋友上街,目睹了一起街头斗殴事件,回去后,两个人都就此写了记录文字,但是让这位历史学者沮丧的是两个人同时目睹了同一事件,但记录的结果却有着不小的差距,这位历史学者由此推断,那些书上的历史记录可信度是多么的不靠谱,且不说那些笔录历史是否真实,每一个作者在记录历史时,不可避免的掺入了自己的主观看法,同时在记录细节时有所增删。  -----------------------------  在下佩服泪痕春雨老师的历史观宏大精深非但是泪痕春雨老师提出不应当用廉价的优越感去评论历史(更是由于泪痕春雨老师提出没有超越现实利益之外的人)因此某个历史人物之所以选择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往往是根据当时的政治权力格局决定(研讨历史的人往往会认为谁谁谁失败是因为当时他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所谓正确的方法其实仅仅就是没有变成现实的想象(不知道对于兄台认识历史有没有启示?)
  五、命运的捉弄: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有一处旅游名胜;就是古称为贞丰里的周庄(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因此曾经被命名为摇城。它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由于当地信奉佛教某位姓周的迪功郎将200亩庄田(约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而名闻遐迩的“周庄八景”之一便是全福晓钟)以致百姓感其恩德而得周庄古镇之名!  说到周庄就不可以不谈论沈万三;随着周庄成为旅游胜地;据说在清朝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年间修葺过的沈万三故居(沈厅)就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镇上小店出售的“万三蹄髈”、“万三饼”也令游客在大饱眼神之际一饱口福;沈万三的故事更是不胫而走  从明朝开始沈万三就成为富翁的代名词;嘉靖年间(公元1521年)严嵩掌权时期某位浙江嘉兴籍的丙辰进士花二万三千两购得了吏部考功司主事的官职被呼为“沈万三官”而万历年间(公元1572年)刊行的《金瓶梅词话》更是通过了潘金莲的口吻反复向读者加深印象:“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沈万三享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由于其富;究竟富到何种程度?就连《明史》这样的正统史料都有记载“每文成,酬白金以镒计。”  说沈府给西席先生的奖励是每篇文章以白银20两计(沈府家底之厚由此可见一斑)另外某些“私史”性质的记载例如明朝孔迩《云焦馆纪谈》撰述“有田数十顷,凿渠引水以供酒需。”说沈府酿酒引水都需要数十顷田;同样是明朝的田艺蘅在《留青日札》撰述“沈万三对半筑城”的故事  话说朱元璋实施筑城计划时仅造砖单位就涉及一部(工部)、三卫(驻军卫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十八县、三乡镇(而沈万三个人就完成了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修筑洪武门到水西门长达10多公里的城墙)都城落成之后朱元璋要犒赏三军沈万三居然要求代出赏赐(朱元璋故意刁难:“朕有军百万,汝能及之乎?”)沈万三竟豪爽地回答道:“愿每军犒金一两!”  不料朱元璋大发雷霆(1个平民百姓想犒赏三军不是想造反吗?)幸亏马皇后劝说道:“沈万三一介布衣却富可敌国是他自己的不吉祥;这种人老天爷会降下灾祸;何必由陛下去杀?”根据明史学家顾诚创作《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认为沈万三生于元朝也死于元朝(因此关于沈万三在明朝初年的生活就如同关于他由于得到了“聚宝盆”而致富的传说属于讹传)  《吴江县志》说“张士诚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这则史料是否属实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证A、沈万三子孙的生活年代B、和沈府关系密切的人的记叙C、从可信文献当中推敲沈万三的活动年代。根据元末明初王行起草《沈荣甫墓志铭》、《沈茂卿墓志铭》当中可以发现沈万三的儿子沈荣已经62岁、孙子沈森39岁距上80多年  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沈万三的子孙都已经进入暮年(他本人尚在人间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我们虽然不可以断言沈万三绝对活不到80多岁但是根据云南平定的时间来推敲(明朝野史笔记和《明史》记载沈万三被朱元璋充军云南)然而傅友德、蓝玉、沐英于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指挥明军进入云南;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即使在云南平定当年将沈万三充军他也应该百岁以上  1个人有可能如此长寿吗?因此关于沈万三是明朝人的记载应该是民间故事的附会甚至是错把沈万三的子孙的事迹在记录时套用到沈万三身上;沈万三尽管没有可能遭受朱元璋的打击、可是他的后代的确牵涉到谋反案当中!要厘清这一切就要回顾沈万三的发迹过程;沈万三本名沈富、又名沈万山、字仲荣(浙江吴兴县现湖州人)祖上迁居到平江路(明朝更名为苏州府)长洲县东蔡村  根据史料的记载沈万三于元惠宗(顺帝)至正末年随同其父沈佑由湖州南浔镇迁居苏州周庄东(土宅)以躬耕起家(关于这一点有一大铁证就是沈万三的孙子沈庄始建于公元1388年的秀南村墓地)关于建立于洪武二十一年的“安山坟”在墓志铭当中记载道:其先世以躬耕起家,大父富,尝身帅其子弟力穑事。后又迁居周庄银子滨到吴江分湖陆道源家理家(并被招郎入赘而得巨资)  由于经营得法、占田日广;沈府转而招集佃户、出租土地、雇用长短工和发高利贷(到沈万三弟兄主持陆氏家业时)已经拥有跨越数县的良田(传到沈达卿也就是孙子辈更累积田产多达数千顷)按照史籍的说法“产益广、赀益饶”明人孔迩还记载了沈万三相当重视兴修水利“万三有田近湖者,沿湖筑成石岸以障田。”
  沈府定居周庄之后依托着北蚬江(古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经浏河出海的地理便利开展贸易活动(元朝时江南没有被战火破坏加之海运输发达、外国人云集)沈府拥有大量稻米作为货源(积累大量资本之后将本地的纺织品、瓷器贩往亚非各国并且在返回的前夕将大量的药材、香料、珍宝进口)赚取巨额的差价
  对于意图集权的封建统治者而言沈府这样掌握巨额财富的家族是潜在的不安定社会因素!无论沈府是自己想揭竿而起还是作为金主支持反对帝国的势力对于现存的政权而言都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  加上沈府由农入商等于社会阅历相当丰富(意图集权的封建统治者最期望的就是百姓被固定在田间地头)见不到大世面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沈万三的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曾经就一度下狱虽然随后他们被释放;但是沈万三的女婿陆仲和(时任苏州府吴江县粮长)却在劫难逃被冠以“胡党”的罪名满门抄斩
  面对统治者的猜忌沈府的应对是保持低调;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根据朝廷的指令苏州府推荐人才到首都做官;沈富(沈万三)的弟弟沈贵的孙子沈玠被授予户部员外郎;沈富的姻亲莫礼亦任户部员外郎、王公达任主事;张瑾、杨德彝任工部员外郎;徐衍任主事、龚达可任兵部员外郎、潘贤任主事、金伯中任礼部员外郎、李鼎任主事;他们同一天辞受俸禄(2月29日华盖殿早朝时)沈玠上奏:“臣等田地家产都是皇上保全的,现在又蒙赐俸,实在难以消受,请求辞去。”圣旨道:如果要辞,就从你。随后又有旨:愿受者听。沈玠表态:“臣玠诚不敢以富饶妨诸户家,念臣一门屡蒙恩宥,保有妻孥庐,已逾素望,又居尊官,荣逮父祖,敢更受禄哉?”  然而沈府的显赫家世明摆着;又能够低调到哪里去?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已升任户部左侍郎的莫礼前往周庄拜访;目睹当时入赘沈府的顾学文摆了宣和定器12桌、每汤1淘金套则酒7行、每1行则易宝杯另外沈府所用器皿皆金银、以刻丝作铺筵、摆紫定器12桌;每桌设羊脂玉2枚、长1尺多、阔寸余、用来放置筷子、避免弄脏刻丝。
  连两家的奴仆都身着绫罗绸缎;至于宴会当中的珍异佳肴就更不必说!难怪莫礼感慨道:“呜呼,一钗七十万钱,前辈以为妖物,与祸相随。今观沈氏之富,岂止一钗七十万钱哉?其受祸宜也?”莫礼省亲的当年正是朱元璋大抓“胡党”的高潮——潭王朱梓由于岳父于琥陷入党祸在3月和王妃自焚;闰4月功比萧何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下狱(不久和一批功臣被处死、全家籍没);莫礼正是在如此令胆战心惊的政治环境之下请假回家作短暂的停留;他在《归吴江省亲》一诗当中隐约表达只要不遭刑戮就是福的心情“不才窃禄意拳拳,暂得承恩下日边。报国惭无经济策,思亲正是别离年。千金难买身长健,五福无如寿最先。一笑归来茅屋底,喜看人月共街头巷尾圆。”看似沈府的成员由于没有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还不知道危机步步逼近!
  其实沈府也曾经寻找退路(可惜他们所攀附的靠山最终被证明是冰山)这就得说到1个叫王行的人;王行字止仲,号半轩、楮园。幼年家境贫寒,父亲王懋在苏州阊门徐氏所开药店中卖药;王行聪明异常仅10岁便成为父亲的得力帮手。主人发现他天赋异常就允许他读家中收藏的“经史百子”诸书(十七八岁就开始和当地文人雅士交往)并在苏州城北齐门设立私塾(元末明初的著名文人高启、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时出谋划策的姚广孝都是他的好友)张士诚占据平江(苏州)时镇守浙右的参政饶介曾经向朝廷推荐王行;而他由于天下多事拒绝出仕  明朝建立之后苏州知府魏观、王观都曾经将王行作为人才向朱元璋推荐;王行除一度担任苏州府学训导外基本以执教为业;公元1379年(洪武十二年)他在南京应都督蓝玉的聘请担任坐馆;颇得蓝玉常识并且陪同蓝玉前往胡惟庸府第拜访!次年由于胡党案发担心招致牵连就辞职返回故里(到沈达卿家坐馆;教育沈达卿的孙子沈巽、沈程、沈衡等人。)这是他第2次前往沈府任教(王行第1次授课沈府是在元朝末年)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王行不知何故被编入“织挽匠户”的户籍  由于王行当时已经60多岁(可以让儿子代替自己服役)友人也鉴于法度厉害劝说他不要前往首都(王行却回答“老虎穴中好游戏”)径直前往应天府上元县十八坊定居(当时蓝玉已经于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由永昌侯加封凉国公)他的长子蓝碧瑛听说王行入京就再度聘请他教育儿子蓝庆孙等
  王行和沈府至少有30处的交情;和蓝玉也至少有10多年的交情!蓝玉不仅是数次出任大将军的公爵;而且他姐夫(常遇春)的女儿正是懿文太子朱标的正妃;以顾学文为代表的沈府成员向蓝玉贡献了大批的金银珠宝;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而朱元璋为巩固合法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的地位;忧虑在自己死后会有某个“英雄”突起而自己孙子太年轻(无法驾驭天下)便横下1条心重开杀戒;将一切可能危害到朱明王朝的潜藏威胁都铲除(而沈府也就此一败涂地)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洪武三十一年春(公元1398年)经过彻底刑追逼供隐藏田产丁口的工作(顾学文全家以及沈家6口总共80多人被杀)朱元璋于当年闰5月驾崩;而气息奄奄的他就在2月作出了“凌迟在押成丁胡蓝党人”以及“断没田口家产的决定”
  六、讲原则VS潜规则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的九月九日,是江南乡试辛卯科的发榜之际,古代知识分子多数抱定的求学宗旨往往是一登龙门天下知!虽然由秀才被录取为举人——对于广大生员而言仅仅是起步,但是也是一个踏入青云之路的希望,历朝历代也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抱着这个希望,蹉跎在会试的闱场;况且取得举人功名就意味着享受一系列特权,诸如可以不缴纳赋税跟不承担徭役,也可以在会见地方长官时不跪拜,还可以在牵涉刑事诉讼时免予遭受刑罚;那些多年没有考取进士的举人可以到吏部去报到,根据空缺的职位获得一官半职例如部里的官员、府学以及县学的学政、有门路者甚至可以到某个有油水的县里当七品知县,《儒林外史》尽管是虚构的文学作品,却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范进中举而精神失常这个情节具有历史背景,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江南乡试辛卯科放榜,对于等待公布结果的秀才而言意义多么重大了,这是关系他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偏偏就在发榜现场把这些读书人兜头浇了一身冰水,榜上赫然写着那些一向被视作不学无术的江南盐商子弟,蒙受奇耻大辱的江南生员便抬着财神像进入学宫,事儿闹这么大,令地方长官显然无法坐视不理,话说康熙五十年的江苏巡抚叫作张伯行。
  张伯行的户籍在河南仪封(现河南省兰考县),字孝先,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进士及第,我们知道进士仅仅是朝廷承认读书人到拿到相关学历,好比今天说哪个人大学本科毕业了,因此距离取得官职还十分遥远,张伯行由于没有名列状元、榜眼、探花这“头榜三甲”因此还得继续考试,在类似公务员资格考试通过以后,他被授予内阁中书,接着调任中书科中书,康熙三十八年六月(公元1699年)由于出现强降雨,原本位于仪封城北的黄河堤坝决口,丁父忧在家的张伯行就招募民众囊土堵塞,河道总督张鹏翮视察河道,听说这个事儿便呈递奏折、推荐张伯行协助自个儿办理河务,康熙皇帝就命令张伯行拿原本的官衔赶赴浚河工地,负责督促修缮黄河南岸堤200多里以及马家港、东坝、高家堰各地的工程,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张伯行被授予山东济宁道,当时治所发生饥荒,张伯行即刻从自己家里运来钱币跟米粮,并且制作棉衣拯救民众于饥寒之中,康熙皇帝命令山东的官员划片负责治灾、赈济,张伯行负责汶上、阳谷这个方向,他在这两个县征调22600石带点儿零头的官府储备粮食,那个时候要启动社会保障体系,得征求朝廷批准,因此时任布政使的上司责怪张伯行专断、擅权,并且即刻弹劾张伯行,张伯行自我辩解:“我奉行治灾、赈济的旨意,算不上擅权专断,皇上视民众的痛苦为自身的伤口,究竟是百姓的性命重要,还是官仓储备的粮食重要?”于是布政使作罢,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天子南巡,赐予张伯行“布泽安流”榜,随即张伯行被升迁为江苏按察使!
  张伯行是具备一定操守的封建官僚,而康熙皇帝显然打算树立一个典型,某种必然性当中的偶然性让张伯行被推出,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天子再度组织南巡,一行人抵达苏州的时候,康熙皇帝晓谕从臣:“朕听闻张伯行居官相当清廉,这样的臣子最不容易求得。”当时康熙皇帝命令所在的督抚推举贤能的官员,张伯行没有被写进名单,由此证明张伯行一向遭到官僚体系排斥,康熙皇帝却需要这样敢于去挑战大多数官员利益的人,因此康熙皇帝在接见张伯行的时候指示:“朕长期了解你,朕自己推举你,他日你居官实行善举,就让天下都觉得朕有知人之明。”擢升张伯行就职福建巡抚,同时赐予“廉惠宣猷”榜,张伯行在福建任内,书面申请免除了台湾、凤山、诸罗这三个县在荒年的赋税,在福建稻米市场售价高昂之际,张伯行请求征调五万帑银购买湖广、江西、广东的稻米平粜,建立鳌峰书院,添置学舍,捐献自己的藏书,搜集先前名儒的文集刊印、散布而作为正谊堂丛书,用来教导广大生员,当时福州的民间祭祀瘟神,张伯行就命令捣毁它的塑像,把祠堂建造为祭祀朱熹朱子的义塾,此外当地还有流行当尼姑的风俗,成百上千户贫穷家庭变卖自己的女儿削发出家,张伯行就命令他们把女儿赎回选择配偶,确实贫困无法赎回的家庭则由官府出资,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张伯行再次踏上江苏的土地,这一回他被调任江苏巡抚负责赈济淮安、扬州、徐州这三个府的饥荒,政治从来是要区别路线的,尤其地方主要领导之间,身为江苏巡抚的张伯行就不可避免跟两江总督产生严重对立。
  张伯行返回江苏的时候,碰上布政使宜思恭由于藩司的银库出现亏空——被总督噶礼弹劾而遭到罢免,康熙皇帝派遣尚书张鹏翮前来江苏讯问案情,回想当初张鹏翮算得上张伯行的“伯乐”然而这一次张鹏翮侦察,情形竟显得不利张伯行,当时陈鹏年由苏州知府暂时署理布政使,提议分别扣除官员的俸禄跟差役的伙食费,用来弥补、抵偿共计三十四万两的藩司库房亏空,张伯行就此咨询噶礼希望噶礼联名上奏,噶礼没有答应,张伯行单独把奏折呈递朝廷,康熙皇帝就命令张鹏翮一并侦察,张伯行另外起草一道奏折,披露了噶礼的违规行为,于是康熙皇帝向廷臣晓谕:“阅读张伯行这道奏折,知道他跟噶礼不和,作为他人臣子者,应当把国事当作行动的重心,朕综合地管理机密事务将近五十年,从来没有使得任何人得逞私欲,这道奏折应当搁置不予过问。”张伯行随即乞求回乡养病,康熙皇帝却没有许可他,张鹏翮请求责令前任巡抚于准以及宜思恭赔偿十六万两亏空,其余的部分则拿官员的俸禄跟差役的伙食费弥补、抵偿,康熙皇帝指示:“江南亏空的粮食、钱财,并非被官吏侵蚀,朕南巡的时候,督抚肆意挪用而底下人不敢直言,倘若责令新任的官员弥补、偿还,朕的心情就实在难以忍受。”命令把南巡的时候一概款项用度审察明白之后详细汇报,张伯行接着呈递奏折汇报各府州县没有着落的钱财、粮食竟共计十万八千两,康熙皇帝命令一并给予豁免!
  由于噶礼贪婪、蛮横,使得张伯行跟他的关系相当恶劣,这既是政治分工的缘故也是俩人儿为人处世差异,对于康熙皇帝而言此类情形却最能够保障帝国利益,藩台衙门就出现三十四万两亏空,还加上各州府县没有着落的钱财、粮食共计十万八千两,那么帝国其它的省份又可以查出多少亏空?这还是在号称康熙盛世的帝国辉煌时期,却发现如此巨大的财政缺口堪称惊人!相信康熙皇帝会希望在每个省份、甚至每个州府县、都安插一至两位张伯行式的官员;假设没有康熙皇帝支持张伯行绝对没有可能挨到康熙五十年,为辛卯科江南乡试舞弊案跟噶礼生死相搏,无疑这类官僚的个人操守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工作方法显然难以让同事接受,就拿处理亏空而言,假设是让那些平素吃利喝辣的官员、差役抵偿、弥补这笔银两倒也罢了,然而我们可以推敲那些平素老老实实的的官员、差役也为数不少,他们就指望领取全数的俸禄、伙食费养家糊口,楼主敢说张伯行假设没有康熙皇帝当靠山,肯定让噶礼收拾得走一步栽一跟头,而且噶礼收拾他名正言顺,那就是张伯行太不上道儿!回到篇首那个案子,据说收受犯罪利益者是江南乡试副教官赵晋,就在张伯行把事儿列入奏折向康熙皇帝汇报时,江南乡试正考官左必蕃也把实情禀报,康熙皇帝让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负责侦察案情,张伯行跟噶礼分别被提审,得到举人吴泌、程光奎输送贿赂的供词,供词内容牵涉噶礼,张伯行请求解除噶礼职务并且交付有关部门严密审讯,噶礼觉得自身不安全,便罗织了张伯行七项罪名给予还击,康熙皇帝指示把俩人儿现时解除职务,张鹏翮他们随即便呈递奏折汇报赵晋跟吴泌、程光奎狼狈为奸的犯罪事实,而噶礼收受犯罪利益之事子虚乌有,张伯行应该被剥夺官职!
  联想篇首那一幕——众多生员抬着财神像进入学宫,可想而知能够引发如此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辛卯科江南乡试舞弊案所牵涉人员绝对不会属于个别!假设没有噶礼的参与试问赵晋区区副考官,怎么承担得起众多生员公开抗议这个严重后果?既然这个案件能够成为清朝颇有影响的大案,它所牵涉的金额无疑相当庞大,意味着江南普遍的秀才被损害了切身利益,换言之这些人不可能忍气吞声,假设程光奎、吴泌仅仅贿赂赵晋,那么我们可以揣测一下,破坏朝廷抡才大典是什么罪名,这个罪名岂是这些芝麻绿豆式的人物所扛得起?其实这一类案件也不是没办法摆平,假设噶礼在江苏一手遮天,他完全可以推脱那些落榜考生无事生非,我们知道考试有一个临场发挥的问题,因此那些落榜考生当天发挥失常的可能也是有的,噶礼如果这么替自己辩解也未尝不可;也许有些看官觉得可以调阅当时的所有考卷进行比对,问题是历来考官的评判标准有差异,假设重新评判的结果是盐商子弟全部落榜而众多秀才得到录取,难道就可以得出存在舞弊的结论吗?甚至噶礼还可以借助某种方式证明那些盐商子弟统统满腹经纶,所谓不学无术之说完全是秀才以往文人相轻的一面之词!总而言之朝廷有什么理由为区区几个落榜考生,推翻辛卯科江南乡试的结果?言而总之假设没有张伯行,或者说张伯行没有康熙皇帝的保护,这个案件能够掀得起如此大的波澜吗?对于康熙皇帝而言,张伯行是他树立的官员典型,爱新觉罗*玄烨十分清楚,假设没有张伯行这类典型,清朝的统治基础迟早得让官僚集团合伙挖空,因此面对这个结果,康熙皇帝就坚决不予认可,他恳切指责张鹏翮他们掩饰,重新命令尚书穆和伦、尚书张廷枢重新侦察,然而竟得出相同的侦察结论!
  对于饱受“忠君爱国”之类圣人教诲的张伯行而言,辛卯科江南乡试舞弊案毫无疑问性质恶劣,然而对于噶礼、赵晋以及吴泌、程光奎等犯罪嫌疑人而言,不过是符合市场交易原则的等价交换,对于吴泌、程光奎之类盐商子弟而言,获取朝廷功名的门槛不是凭借自身实力就可以迈过,然而获取朝廷功名的潜在利益又吸引他们,那么他们肯定希望能在官僚体系当中打开缺口,理论上张伯行之类官员往往深受百姓推崇,不过遇到试图谋取不当现实利益的时候,试问谁不希望自己面对的是赵晋、噶礼之类官员?张伯行之类官员也就是在不会损害自身的前提下,得到老百姓普遍的景仰,当真遇到较真的时候谁不觉得他们就是在装腔作势,就是在沽名吊誉,遇到官员把原则挂在嘴边的时候,哪个人不觉得他们不过是借此抬高价码而已?也有可能觉得官员未必掌握什么实际权力,否则皆大欢喜的事儿有什么理由推脱?对于官员而言,好像张伯行之类把留芳百世、名垂青史当作个人最大利益者,毕竟算是难能可贵,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指望噶礼、赵晋之类官员拒腐蚀、永不沾还不如指望狼改吃草!当然这类交易一经查获必然会导致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因此没有人会主动地认罪,噶礼罗织七条罪名用来反击张伯行就足以证明涉案官员为求自保,又将如何不择手段!设想为什么经过张鹏翮、赫寿初查,张廷枢、穆和伦复查此案的结论却前后一致?因为前后两拨人都是官僚集团的一分子,对于这种属于潜规则的案件实在没有胆量深究;毕竟好像张伯行这样油盐不浸的老夫子,在五千年历史长河当中可谓凤毛鳞角,这些人即使没有被噶礼收买,也要不遗余力掩饰,张伯行是康熙皇帝亲自树立的典型,他当然可以把让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罪名给噶礼的头上摁,难道前后两拨的查案钦差也想当典型?无疑辛卯科的江南乡试舞弊案对于康熙皇帝而言,是他的用人权力受到侵蚀,其次通过科举正途入仕的官员虽然未必称职,但是必定好过借助旁门左道当官的盐商子弟,好像程光奎、吴泌这样的人一旦被搁到部里的官员、府学以及县学的学政甚至哪个油水很多的县,试问他们到那个位置上会干出什么好事?因此我们就此可以理解康熙皇帝多么重视此案!然而张鹏翮、赫寿、张廷枢、穆和伦又没有因为此案损失什么,假设他们也紧咬噶礼不放,一门心思搞个水落石出又图什么呢?
  康熙皇帝面对仅仅把程光奎、吴泌、赵晋依法处罚的侦察结果,终于按捺不住而打算亲自干涉:“张伯行居官清廉、正直,这是天下都知道的事实,噶礼虽然才能有余但是喜好生事,没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这个商议结果是非颠倒,命令九卿、詹事、科道重新审议。”第二天康熙皇帝再次召集九卿他们指示:“张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守却是朕信不过的,倘若没有张伯行,则江南几乎半数的财富必定遭受噶礼盘剥,这个互相参奏的案件,起初派遣官员前往审理,被噶礼制约,导致没有办法得到真实情况,再次派遣官员前往审理,跟之前没有差异,你们能够体谅朕保全清官的意图,使得正直的人没有惧怕跟疑虑,则海宇就可以出现升平。”于是最终审理结果是噶礼被剥夺官职,康熙皇帝命令张伯行恢复职务,张伯行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又跟上司抬杠,当时江苏布政使这个职务需要找官员替补,张伯行呈递奏折推荐福建布政使李发甲、台湾道陈瑸、前祭酒余正健,康熙皇帝已经任命湖北按察使牟钦元擢升就任,没有过去多长时间,张伯行就揭露牟钦元在官署包庇通海罪人张令涛,请求把张令涛逮捕治罪,当时清朝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厉禁止远洋航海贸易,话说张令涛的哥哥张元隆定居上海,建造海船,拥有丰厚的财产,他便结交、招纳豪门权贵,遇到刑部发出搜捕海贼郑尽心余党的檄文,崇明水师捕获了一条渔船,这条渔船的验船照是由张元隆代领,经过调查获悉船只跟人员都来自福建,而验船照登记的却是松江华亭,张伯行打算刨根问底,由于张令涛当时待在噶礼的幕府,张元隆没有到案,随后死在自己家里,之前噶礼弹劾张伯行就把这个事儿列为了七大罪状之一,那么这个案件是怎么在康熙五十二年被旧事重提?
  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个时候遇到上海县民顾协一起诉张令涛占据自己的房屋,另外还有数个窝藏海贼的水寨,揭露张令涛如今就定居在牟钦元的官署之内,康熙皇帝命令时任两江总督的赫寿负责侦察,当年的辛卯科江南乡试舞弊案也是赫寿参与侦察,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冤家路窄,赫寿包庇张令涛,拿通贼没有证据向朝廷答复,康熙皇帝重新命令张鹏翮以及副都御史阿锡鼐侦察这个案件,张鹏翮恰好也是辛卯科江南乡试舞弊案的办案钦差,康熙皇帝大概是考虑到当年向张伯行群起而攻之的情况可能重演,因此没有立马采集侦察结论,可惜最终阴差阳错,委派的官员纷纷跟张伯行之间存在积怨!张鹏翮他们呈递奏折禀报张令涛他们都是良民,请求剥夺张伯行的官职,康熙皇帝命令重新审理,并且命令张伯行自我申辩,张伯行呈递奏折:“张元隆通贼一案,虽然相关报告提到他已经不在世,然而他的党羽众多、家产丰厚,所以人人可以冒充姓名,处处可以领取验船照,张令涛乃是由顾协一首先告发,倘若告发不实,按照惯例就应该反坐诬陷,牟钦元包庇、藏匿张令涛,导致本案悬疑未决,臣作为地方大吏,职责就是防微杜渐,怎么能够不深究?”康熙皇帝立刻命令张伯行解除职务,张鹏翮他们仍然拿张伯行诬告、陷害良善的百姓以及运用诡诈损害公允为由,主张判处他斩首,法司的审议结果竟跟张鹏翮他们拟定的一模一样,康熙皇帝则赦免张伯行的罪行,命令张伯行前来京城,由此证明遭到张伯行指控的人往往都是缺乏优势证据支持,尽管他陈述的合情合理比如,首先告发张令涛的上海县民顾协一,既然他没有被反坐诬陷,难道不证明他叙述真实?理论上讲地方官府不敢关押举报人是因为他说实话,不过在实际操作当中当地的衙门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关押顾协一,比方说顾协一被张令涛占据房屋确有其事,不过他指控张令涛有数个藏匿海贼的水寨就属于误会了,不过为鼓励老百姓举报犯罪,对于顾协一叙述不真实的部分我们也不予深究,说到底这是在保护老百姓勇于跟坏人坏事做斗争的积极性啊!楼主相信这样的说辞是可以找到佐证的,即使让康熙皇帝实地调查也不会得出相反结论,这也就是张伯行虽然有天子的加持但是被动挨打的原因,假设他可以找到藏匿着海贼的水寨,试问还有什么需要争辩,然而面对官僚集团的堵截张伯行又怎么找得到如此过硬的证据?
  替拙作《虎狼丛中的五代十国》打打广告  张伯行此案是楼主早想想却一直没有动笔
  随手写一点“辛卯科江南乡试舞弊案”的个人解读  楼主早想动笔却一直没有写下
  自己顶自己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盖楼为分页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的墓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